古典小说赏析之快嘴李翠莲记

合集下载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三言二拍的思想内容

明代在长篇小说取得突破成就的同时,短篇小说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拟话本“三言”、“二拍”的出现,则标志着白话短篇小说达到了高峰。

话本本是宋元说话艺人的底本,最初当为“话”的提纲、草稿;以后经人整理而成完整文案,可供人阅读,这就是话本小说,如宋时的《碾玉观音》与《错斩崔宁》;拟话本则是仿拟话本小说创作而成的短篇小说,其结构特征一般保留有“入话”,用语形式则仍保留“说话的”、“听话的”、“话分两头”等评话的行业用语。“拟话本”这一称谓是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创制的。

话本小说的整理与拟话本小说的创作的直接诱因是印刷出版可以获取商业利润,因此,它的产生与风行,除了文学自身的发展因素以外,城市商业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的扩大、读者需求量的增加、造纸印刷技术的发展、出版印刷商的出现都是相关因素。

拟话本究竟始于何时,或者说把它从与之混在一起的话本小说中区分开来,并不容易。今知具有“长篇拟话本”(这里是仿拟借用)性质《三国志演义》、《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则最早的白话短篇拟话本似当不迟于《三国志演义》、《水浒传》的成书时期。

单刊话本、积集话本到拟话本专集

嘉靖年间晁瑮编的《宝文堂书目》中已经著录有几十种单刊话本,其话本本身的整理或仿拟刊行的实际时间自然要提前一定的年代。

今知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是嘉靖年间洪楩编刻的。洪楩是当时的藏书家与出版家,“清平山堂”是洪楩的堂号。原书分《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闷》、《醒梦》六集,每集分上下两卷,每卷五种,共六十种,故又称《六十家小说》。今残存二十九篇。一般认为,二十九篇中,宋人作品十一篇,元人作品六篇,明初作品十二篇。其中《刎颈鸳鸯会》、《范张鸡黍死生交》、《简帖和尚》、《陈巡检梅岭失妻记》等十篇后被冯梦龙

中国古典文学14宋元话本

中国古典文学14宋元话本

宋元话本的语言特征
通俗化、民间化、口语化。
这富家姓张名富,家住东京开封府,积祖开质库, 有名唤做张员外。这员外有件毛病,要去那:虱子 背上抽筋,鹭鸶腿上割股。古佛脸上剥金,黑豆皮 上刮漆。痰唾留着点灯,捋松将来炒菜。这个员外 平日发下四条大愿:一愿衣裳不破,二愿吃食不消, 三愿拾得物事,四愿夜梦鬼交;是个一文不使的真 苦人。他还地上拾得一文钱,把来磨做镜儿,捍做 磬儿,掐做锯儿,叫声“我儿”,亲个嘴儿,放入 箧儿。人见他一文不使,起他一个异名,唤做“禁 魂张员外”。
白话小说成熟的形态——宋代话本

一、话本的兴起和发展 “话本”原是“说话”艺人的底本,是随着民 间“说话”伎艺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文学形式, “说话”就是讲故事,类似现代的说书。是在志 怪、传奇等文言小说之外,从群众中产生的白话 小说。“话本”的出现,正如鲁迅所指出的: “实在是中国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中国小 说的历史变迁》)。它标志着我国小说的发展进 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
《宣和遗事》是根据前人的野史笔记、官
方史书还有一些诗文编写的。 它同《水浒》关系密切。书中有一部分集 中写了梁山好汉的故事,如智取生辰纲, 义释晁盖,宋江杀惜,杨志卖刀等,其中 还记载了三十六天罡星的姓名绰号,同 《水浒》相比只有少许的不同。 首次将水浒故事加以整合,在《水浒》成 书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巧女还是恶妇——《快嘴李翠莲记》中李翠莲的形象分析

巧女还是恶妇——《快嘴李翠莲记》中李翠莲的形象分析

兰州
7 0 7 ;陇南 师专继续教 育中心 ,甘肃 30 0
武都
7 60 Fra Baidu bibliotek4 00)
摘 要 : 快嘴李翠莲记 》描 写了青年女子 李翠 莲 出嫁前后四天之 内发 生的事情 ,通过一 系列的事件 《 集中反 映 了这个女子 强烈 而大胆 的反叛 ,通过李翠莲 的行 为体现 出了具有 自主 意识 的封建社会女性 的反 抗 ,以看似 “ 恶妇 ”的表现体现 出了实为 “ 巧女 ”的 内心。 关键 词:巧女 ;恶妇 ;自主意识 ;男性权威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 :A 26
作者简介 :杨冰 ( 9 1 ) 1 8一 ,女,甘肃省文县人 ,在陇南师专继续教育 中心任教 ,西 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 学研 究生在读 。
三 茶六饭 一时备 ; 推得磨 ,捣得碓 ,受得 辛苦吃得 累。 烧卖 、 匾食 有何难 , 三汤两割我也 会。到晚来 , 能仔 细 ,大门关 了小 门闭 ; 净锅儿掩厨柜 ,前后 刷 收拾 自用意 。铺 了床 ,伸开被 ,点上灯 ,请 婆睡 , 叫声 ‘ 安置 ’进房 内。如此伏侍 二公 婆 ,他家有甚 不 欢喜?” 无论是对 未来丈夫 的期 待还是对 自己的 满意, 都展现 出了翠 莲旺盛 的生命 力和对 生活热烈 的憧憬 和向往 , 她对 于 自己即将 为人妻为人媳 的角 色 定位是相 当清楚 的 ,并无故意 的乖张叛逆 之心 , 在 家 堂祖 宗 面前 的一 番祷告 也 正反映 了翠莲 对于 封 建社会 中女性 的价值认 同 ,“ 家堂一家 之主 ,祖 宗 满门先贤 :今 朝我嫁 ,未敢 自专 。四时八 节 ,不 断香烟。告知神圣 ,万望垂怜 ! 男婚 女嫁 ,理之 自 然 。有吉有庆 ,夫 妇双全 。无灾无难 ,永保 百年 。 如鱼似水 ,胜蜜糖 甜 。五男二 女 , 子团圆 。二个 七 女 婿 , 礼通贤 ; 答 五房媳妇 , 孝顺无边 。 男孙女 , 孙 代 代相传。金珠无 数 ,米麦成仓 。蚕桑茂盛 ,牛 马 捱 肩 , 鹅鸭鸟 , 鸡 满荡 鱼鲜 。 丈夫 怕, 婆爱怜 , 公 妯 娌和气 ,伯叔 沂然 ,奴 仆敬重 ,小姑有 缘 。 ”你

第一节 白话短篇小说概述

第一节 白话短篇小说概述

第二章白话短篇小说研究

第一节白话短篇小说概述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和“说话”艺术的兴盛,宋元时代出现了“话本小说”。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小说,它的产生,使中国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更加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它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天地。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所说:“至于创作方面,则宋之士大夫实在并没有什么贡献,但其时社会上却另有一种平民底小说,代之而兴了。这类作品,不但体裁不同,文章上也起了改革,用的是白话,所以实在是小说史上的一大变迁。”

一、话本小说溯源

话本产生于宋代,但是蕴蓄涵泳已久的一种历史产物。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唐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一种叫做“说话”的表演技艺,“说话”就是讲说故事的意思。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讲唱故事时所依据的底本。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说故事和说书的传统。近年出土的文物中有东汉时代的“说书俑”,歪头吐舌,缩肩耸臀,极为生动地显示出说书艺人讲到紧要关头时手舞足蹈的神态。

三国时,曹植能够“诵俳优小说数千言”,“俳优小说”可能是一种口头演说的文艺形式。到了隋代,在侯白的《启颜录》里已用“说话”来专指讲故事了。真正把“说话”当作一种专门的表演艺术是唐代的事情。诗人元稹在《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里有“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的诗句,元稹注道:“尝于新昌宅(听)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一枝花》话”就是当时民间传说的李娃的故事,唐传奇《李娃传》可见其大概。从现存的《庐山远公话》《韩擒虎话本》《叶净能话》等几篇唐话本看,可知唐代的说话技艺已发展得相当成熟了。唐代还盛行一种由当时寺院僧侣向民众进行佛教宣传的“俗讲”。这种“俗讲”,开始时只是单纯演说经文和佛经故事,后来逐渐演变,也讲唱一些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如《汉将王陵变》《秋胡变文》《伍

明代短篇小说

明代短篇小说

凌濛初的生平
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波,别号即空观 主人,乌程(今浙江吴兴)人,出生于明万历八年 (1580年),祖父和父亲都中过进士,所以他是出身在 一个仕宦之家。但到了凌溕初出生后,这个家庭已步向衰 落。 他十二岁入学,十八岁才获得一个补廪膳生的位置。其后, 他曾应举入试,但一直科场不利。到崇桢七年(1634年) 他55岁时才以优贡生授上海县丞,署海防事,颇有政绩。 崇桢十五 年(1642年),他六十三岁,擢升为徐州通判, 分署房村治河。但过了二年,明朝已在风雨飘摇中,李自 成、张献忠作反,大军所向无敌,势如破竹。凌濛初在房 村被乱军包围,他拒绝投降,终于呕血而亡,时年六十五 岁。 • 凌濛初除撰作通俗小说“二拍”外,也精通戏曲。
• “三言二拍”这两套书在中国的遭遇也是很 奇特的。直到本世纪二十年初鲁迅撰写 《史略》时,还不能看到《喻世明言》和 《警世通言》,“谨知其序目”,国内只 有《醒世恒言》一种,反而在日本藏有比 较完整的版本。

• 所以王古鲁在《二刻拍案惊奇》排印本卷首中说: • 记得四十年前(本文写于1956年),一个研究中国古 典文学的人,要想读一点所谓通俗短篇小说,除了一部 《今古奇观》而外,简直没有其它可读的了。后来陆续在 国内,在日本,发现了《京本通俗小说》、《古今小说》、 《喻世明言》(二十四卷)、《警世通言》、《醒世恒 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平山 堂话本》、《雨窗》、《欹枕》集等等,丰富了研究话本 系统小的演变资料。现在回忆了过去的情形,同时看到了 过去想读而读不到的这类珍籍,陆续地被刊布了出来,对 于一个曾经从事搜集过这类珍籍的我,是何等兴奋的事。

明代短篇小说

明代短篇小说

• 二、冯梦龙与 “三言” • 1 、 冯梦 龙 :
书香门第出身, 少有才气,狂放 不羁,一生功名 不顺, 57 岁补为 贡生, 61 岁任福 建寿宁知县,4 年秩满归乡。曾 参与抗清宣传, 后忧愤而死。
• 一代通俗文学大家:熟悉市民 生活;思想上又受李贽影响; 主情、尚真、适俗
• 他搜集、整理、编撰的通俗文 学作品涉及白话短篇小说、长 篇小说、民歌、散曲、传奇等 各个方面,成就最高、影响最 大的是 “三言”。
冯梦龙“三言”(每集40篇,共120篇) :
《喻世明言》(初版称《古今小说》)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凌濛初“二拍” (每集40篇,但实有小说78篇): 《初刻拍案惊奇》(原书无“初刻”二字,但后 来为方便称呼多加上此二字) 《二刻拍案惊奇》
(《二刻》的卷二十三《大姊魂游完宿愿 小妹病起续前缘》是从 《初刻》补移进来的,《二刻》的卷四十《宋公明闹元宵》杂剧亦 是补入的,而且是一部戏剧,所以“二拍”实际只有78篇小说。)
明代短篇小说
一、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说
• 1、明代初期 • 最具代表性的是瞿佑《剪灯新话》、李昌 祺《剪灯余话》和邵景詹《觅灯因话》等 作品。
• 2、明代中期 • 小说中反映市井人物包括商贾生活的作品 也开始增多。如蔡羽《辽阳海神传》,写 徽商程贤与海神相恋,经商发财的故事, 想象奇特,文字清丽,反映了当时商业贸 易的情况和商人地位的提高。另一方面, 随着社会舆论对于人欲的过分张扬和世风 的日趋颓靡,嘉靖间出现了好几种专注于 描写纵欲乃至性乱的作品。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三言二拍》与明代短篇小说

石艺编撰

白话短篇小说代表作:“三言二拍”

文言短篇小说代表作:瞿佑《剪灯新话》

一、关于“话本”

1、“话本小说”

“话本”一般都认为是说书人所依凭的底本。

“小说”如果作广义的叙事文学的解释,则这个名词泛指一切由说书发展而来的早期白话小说作品,如《大宋宣和遗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都可以称为“话本小说”。

“小说”在说书的体系中又有个狭义的用法,即专指短篇的人情小说,如烟粉灵怪传奇之类。这些我们常用的“话本小说”这个名词,已经专指这些短篇的世情小说。

典型的话本小说指的是“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四种小说”,及本章将深入介绍的“三言二拍”中的作品。

讲史、讲经的长篇作品都不包括在“话本”内。

2、“拟话本”

这个名词是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创造的,他所指的作品是《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和《大宋宣和遗事》,他的原义是指受话本的体裁、形式影响而创作的小说。

后来很多小说史、文学史的作者借用了这个名词,用来指明朝及以后文人整理或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今存最早的话本小说集是《清平山堂话本》。清平山堂是明代嘉靖年间钱塘人洪楩的堂名。根据学者的研究,这本书大约出版于嘉靖二十年至三十年间(1541-1551年),原书分为《雨窗》、《长灯》、《随航》、《欹枕》、《解闲》、《醒梦》六集,每集收小说十篇,故共有六十篇,又称《六十家小说》。此书已散佚,现在可以看到的剩下二十九篇,这些小说的版心都刻有“清平山堂”字样,所以重版时称为《清平山堂话本》。

万历年间,书商熊龙峰也刊印了一批话本小说《熊龙峰刊四种小说》。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第Ⅰ卷阅读题(44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①读小说除了注意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外,还要注意到纵向和横向的情况。所谓纵向,指中国古典小说的历史传统是什么,这个传统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所谓横向,即考察我国古典小说与西方小说有哪些明显差异,我们从鉴赏的角度出发,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差异。

②具有文学史常识的人都知道,神话传说是文学和历史的起源。而在中国,神话传说既发展为用散文写成优秀的史传文学如《左传》和《史记》,也同时发展为被前人称之为“稗官野史”的小说。换句话说,我国的古典小说同史传文学有密切的血缘关系。唐代传奇小说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霍小玉传》等,从体裁到表现手法,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固然是十分明显的了;就连元明以来的长篇小说,也同史传文学一脉相承。《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它跟历史的关系血肉相连自不消说,就是在《水浒传》里,作者着重描写了若干主要的英雄人物如鲁智深、林冲、武松等,无不具有史书中人物传记的特点。《西游记》是连缀了若干个取经故事而成的,每个故事从开端到结束,无不有头有尾,都属于我国传统史书中“纪事本末”体的类型。中国封建时代的史学家撰写历史著作时讲究“史笔”,即语言要求精练,事实要求详备,同时还要通过细节描写来体现作者的爱憎是非感。古典小说继承了这一传统,刻画人物要求尽量全面,要“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的观点),并能做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鲁迅语,下同),特别是对于反面人物,高明的作者更要达到“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的艺术水平。这在《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中都可以找出不少的具体例证。这是我国古典小说从优秀的历史著作中继承下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传统。

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

一、话本小说的产生

•(一)什么是“说话”

•“说话”即叙说故事。话,即故事。话本,说话的底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

(三)、“说话”的家数

•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的“瓦舍众伎”条记载:

“说话”有四家。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合生,与起今随今相似,各占一事。

•据此,“说话”四家为:一、小说;二、说经,包括说参请;三、讲史;四、合生。

二、小说话本

(一)小说话本的体制:

•入话(头回),正话,结尾(话本说彻,权作散场)。

(二)小说话本题材:

•以爱情、公案为主。

•①爱情,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反映了当时市民的向往。代表作《碾玉观音》璩秀秀、崔宁《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快嘴李翠莲》。

•②公案,反映民众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愤慨。当时官僚机构膨胀,官场黑暗。代表作《错斩崔宁》

•③神怪类:《西山一窟鬼》

•④人物佚事类:《汪信之一死救全家》

三、宋元讲史话本

•(1)、平话:讲史话本又称“平话”。平话的含义,盖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另外,称之为平,当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也有人说平,通“评”,评论。

(2)、讲史话本体制的特色

•①篇幅较长,分卷分目。成为后来章回小说回目的滥觞;②开端有“开场诗”,末尾有“散场诗”;

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

编著过散曲、诗集、曲谱类《太霞新奏》、《七乐斋 稿》等,收录、编印了民歌《挂枝儿》、《山歌》等; 甚至在七十岁以后,明朝已亡,犹收集“塘报”、 “揭帖”,编了具有历史价值的《甲申纪事》等。
他最大的贡献和成就是编纂创制了“三言”--《喻 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三言” 每部四十篇,计一百二十篇,一百五十万字。
每日一题
1.工作中出现些小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这些小问题 而不思改变,时间久了,就可能积羽沉舟,悔之晚矣。 感动中国的马帮邮递员王顺友,几十年如一日,独自行走在 木里县山高水低的峡谷中,艰难环境与寂寞孤独,都不能阻 止他前行的脚步。 积羽沉舟:羽毛虽轻,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 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处用来形容“忽略小问 题造成的危害”符合语境; 山高水低:比喻不幸的事情,多指人的死亡;此处用来形容 “感动中国的马帮邮递员王顺友,几十年如一日,独自行走 在木里县峡谷中”属于望文生义
凌濛初,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波,别号即空观主人,乌 程(今浙江吴兴)人,出生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祖父和父亲都 中过进士,所以他是出身在一个仕宦之家。但到了凌濛初出生后,这 个家庭已步向衰落。 他十二岁入学,十八岁才获得一个补廪膳生( 明清两代称由公家给以 膳食的生员)的位置。其后,他曾应举入试,但一直科场不利。到崇 桢七年(1634年)他55岁时才以优贡生授上海县丞,署海防事,颇 有政绩。崇桢十五 年(1642年),他六十三岁,擢升为徐州通判, 分署房村治河。但过了二年,明朝已在风雨飘摇中,李自成、张献忠 作反,大军所向无敌,势如破竹。凌濛初在房村被乱军包围,他拒绝 投降,终于呕血而亡,时年六十五岁。 凌濛初除撰作通俗小说“二拍”外,也精通戏曲。

封建时代的“新女性”

封建时代的“新女性”

封建时代的“新女性”

作者:范飞

来源:《好日子(下旬)》2018年第02期

摘要:《齖䶗新妇文》中的新妇与《快嘴李翠莲记》中的李翠莲,二人在性格上有着相似性:牙尖嘴利、大胆泼辣。但相比于新妇,李翠莲身上的反叛性、斗争性尤为强烈。两位女主人公的出现,深刻地抨击了当时以男性话语权占主导地位的封建时代。同时,也使得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大观园”充满乐趣。

关键词:新妇;李翠莲;快嘴;叛逆

郑振铎先生早在《中国俗文学史》中就已明确指出:“最后,有一篇《齖䶗新妇文》,也应该一提。这是后来流行甚广的《快嘴李翠莲记》(见《清平山堂话本》)的故事之最早的一个本子。”张鸿勋在《敦煌俗文学研究》一书中谈及敦煌故事赋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时,也认为“《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快嘴李翠莲》,无论人物性格、斗争精神、语言风格、说唱体制,显然与《齖䶗书》中的齖䶗新妇形象,一脉相承。”这里,张鸿勋提到的《齖䶗书》与郑振铎所称的《齖䶗新妇文》实为对同一部作品的不同指称而已。从体裁上看,《快嘴李翠莲记》是最早的话本原作,保留着早期话本的特色。主人公李翠莲的说话以唱词为主,叙述及其他人物则用散文进行。全文以唱为主说为辅,可知其前身是唱本,说书人为了说话需要,将唱本改编成话本,却依然保留不少唱本的文句和特色。本文则主要从两篇文章中女主人公的形象入手,探讨她们的性格特点,从而分析在以男性话语权占主导地位的封建时代中两位女主人公形象出现的时代意义。

(一)

《齖䶗新妇文》开篇就塑造出一位桀骜不驯、撒泼打滚的泼妇形象。她天生“斗唇合舌,务在喧争”,一反中国古代社会传统女性“温柔敦厚、沉默寡言”的常规。清人陆圻《新妇谱》说“新妇之倚为天者,公姑丈夫而已”;“若公姑不喜,丈夫不悦,则乡党谓之不贤”。而这位新妇刚嫁到夫家几天而已,本该是温柔贤惠、端茶倒水孝敬公婆,可她却耀武扬威、张扬跋扈,她敢于与“天”—“公姑丈夫”作对,“欺儿踏婿,骂詈高声,翁婆共语,殊总不听,入厨恶发,飞粥扑羹”;她也从不畏惧乡亲邻里的闲言闲语,反而“斗乱亲情,欺邻逐里”。她骂起人来“似水牛料斗”,她笑起来“似轱辘作声”,这俨然不是一位古代社会知书达礼、笑不露齿的大家闺秀形象,更像是一位牙尖嘴利、任性撒泼的丑女泼妇!

妙法记文学常识

妙法记文学常识
那么记忆文学常识有必要吗?当然有必要 ,它也是 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 的重要标尺。
下面就记忆文学常识谈几种有效的方法 :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红楼梦》
四大谴责小说—— 《官场现形记》《二十年 目睹之 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四大爱情剧 (元曲)——《墙头马上》《拜月亭》《西 厢记》《倩女离魂》
妙 法记 文学常 识
◆ 江 西省 婺 源县 紫 阳中学 詹 曦东
在语文教学 中,教师都会不厌 其烦地 介绍作 家作 品 、 文学现象这些被称为文学常识的 内容 。这些知识点往 往 是零碎 的 ,又加之现在高考似乎没有 了文学 常识 的具 体 考查 点 ,因此 很多学生认为花太多时间去记不太划算 。
明清
章回小说 《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红楼梦》
五 、积 少成 多 厚
二 、数 字 触 忆 新
这种方法适合有毅力 、能持之以恒的学生 。教师引 导他们在高一起始阶段就有意识地积累记忆 。
在记 文学常识时 ,一些数字有特别的用处 ,它常
此外 ,还有对 比记忆法 、知识树记忆法 、谐音记忆
四大家(元 曲)——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一Biblioteka Baidu、 散 珠 锦 线 牵
高中教材 中有那么多零散的文学常识 ,就像是玉 盘 中的珍珠 ,只有用一根锦线将它们贯穿起来 ,才能形 成熠熠生辉 的光环。在教学过程 中,要鉴赏作品就要知 人论世 。要 了解中国文学史 ,首先就必须熟知朝代更替 这根 “锦线 ”。

宋元话本中的女性形象

宋元话本中的女性形象
内容虽不乏封建性的糟粕但却通过璩秀秀挣扎反抗和她从脱逃到死后婚姻爱情多次被毁灭的不幸遭遇揭露出封建统治对劳动人民的残酷迫害暴露出封建统治者奢侈无度权力无边残忍无道的本性表现出劳动人民不畏强暴坚持反抗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反映出下层劳动人民尤其是广大妇女要求解放追求章福的强烈愿望
宋元话本中的女性形象比较
高一九班 指导老师:王立
璩秀秀性格分析
• 璩秀秀是故事的主人公。她心灵手 巧,大胆泼辣,为婚姻自由,敢于 逆封建礼教而动,勇于同封建统治 者争斗,表现出古代妇女在封建统 治和封建礼教的双重压迫之下,宁 死不屈的反抗精神,放射出人性美 的熠熘光辉。
《快嘴李翠莲记》简介1
• 《快嘴李翠莲记》围绕青年女子李翠莲出嫁前后四天之内 发生的事情来描写她的反抗斗争。这是很有典型意义的。 封建社会的女子,出嫁是“终身大事”。“三从”的中心 是“从夫”,委身于男人。这既不是自由结合,又没有平 等地位。女子在出嫁问题上,完全不能考虑自己的爱情、 幸福,根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和未来。相反,按照封建 礼教,对她们却有种种苛刻的要求和规定。她们只能听人 摆布,被当作礼品、玩物,或者被看成生产劳动和传宗接 代的工具。因此,在婚姻问题上、在与男人结合的问题上 所产生的矛盾、冲突,最能集中地反映出妇女的客观处境 和主观内心。《快嘴李翠莲记》扣紧李翠莲出嫁前后的活 动来展开故事,就抓住了矛盾、冲突的实质,抓住了一切 纠纷的社会根源。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小说传统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小说传统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小说传统

一、中国古典小说的分类

中国小说一向没有明了的分类,就连它的范围,也历来是有争论,“小说者,有别于大言,有别于正语的著作也”过去,一切无当于大雅的,一切琐碎无足归类的著作,皆可称之为小说。现代学者郑振铎先生将中国的古典小说分为了五类:1、是所谓“笔记小说”。如六朝时的《搜神记》、《世说新语》,明清时的《虞初新志》、《阅微草堂笔记》之类。但严格说来,这些不能算真正的小说,不过是具体而微的琐碎的故事集而已。郑先生认为,其中亦有很好的小说资料,但不过仅仅是资料而已,其本身始终未入小说的途径。

2.“传奇小说”,包括唐人传奇一类的作品,如《霍小玉传》、《李娃传》,以至《聊斋志异》等。这一类的小说作者,始有意于写小说,有意于布局、结构与经营。笔记小说往往是朴实无文的,只是记载一件事情、报告一件新闻等等;传奇小说则于记载、报告之外,还着意于叙写与描状。“不仅使之成为一篇动人的故事,且还使之为辞采焕发神情宛肖有不朽的名作的价值。”

3、是“评话小说”。这也是短篇的小说,与传奇小说相类。唯后者是文言,前者是白话。两者相同点很多。但在来历上,评话小说和传奇小说却完全不同。传奇是由笔记小说脱胎而来的,作者以著作为志,以“传奇”为意,或自娱自乐,或维道,或寓意寄怀,并无实用的目的。评话则不然,最早的作品系出自说书先生之手。说书先生们为了要娱悦大多数的听众,有时编造一些新闻和故事出来,他们重在讲述不在著作,所以虽然通俗,在文坛上的影响却不大,其历史也短促,所谓三言二拍等都是后来的文人们察觉到它们的价值而搜集刊印或模拟著作的。

《快嘴李翠莲记》的故事来源及影响

《快嘴李翠莲记》的故事来源及影响

Source of the Story Kuaizui Li Cuilian and Its

Influence

作者: 陈丹丹

作者机构: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广东广州510091

出版物刊名: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68-72页

主题词: 《快嘴李翠莲记》;《[齿牙][齿可]书》;故事演化;影响

摘要:作为早期小说形态,宋元话本与敦煌写本关系密切。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和敦煌写本《[齿牙][齿可]书》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在人物设计、基本情节和具体行文等方面都可以看出《[齿牙][齿可]书》对《快嘴李翠莲记》的影响。《快嘴李翠莲记》从《[齿牙][齿可]书》演化而来,并有所发展与创新;李翠莲这一成功的人物形象对后世同类文学作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小说传统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小说传统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小说传统

一、中国古典小说的分类

中国小说一向没有明了的分类,就连它的范围,也历来是有争论,“小说者,有别于大言,有别于正语的著作也”过去,一切无当于大雅的,一切琐碎无足归类的著作,皆可称之为小说。现代学者郑振铎先生将中国的古典小说分为了五类:1、是所谓“笔记小说”。如六朝时的《搜神记》、《世说新语》,明清时的《虞初新志》、《阅微草堂笔记》之类。但严格说来,这些不能算真正的小说,不过是具体而微的琐碎的故事集而已。郑先生认为,其中亦有很好的小说资料,但不过仅仅是资料而已,其本身始终未入小说的途径。

2.“传奇小说”,包括唐人传奇一类的作品,如《霍小玉传》、《李娃传》,以至《聊斋志异》等。这一类的小说作者,始有意于写小说,有意于布局、结构与经营。笔记小说往往是朴实无文的,只是记载一件事情、报告一件新闻等等;传奇小说则于记载、报告之外,还着意于叙写与描状。“不仅使之成为一篇动人的故事,且还使之为辞采焕发神情宛肖有不朽的名作的价值。”

3、是“评话小说”。这也是短篇的小说,与传奇小说相类。唯后者是文言,前者是白话。两者相同点很多。但在来历上,评话小说和传奇小说却完全不同。传奇是由笔记小说脱胎而来的,作者以著作为志,以“传奇”为意,或自娱自乐,或维道,或寓意寄怀,并无实用的目的。评话则不然,最早的作品系出自说书先生之手。说书先生们为了要娱悦大多数的听众,有时编造一些新闻和故事出来,他们重在讲述不在著作,所以虽然通俗,在文坛上的影响却不大,其历史也短促,所谓三言二拍等都是后来的文人们察觉到它们的价值而搜集刊印或模拟著作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小说赏析

《快嘴李翠莲记》

她由于一个古装电视剧而家喻户晓,在电视剧中,她心直口快、敢爱敢恨的性格为许多人所喜爱。这个人物原取自明代《清平山堂话本》所收录的一篇白话小说,《快嘴李翠莲记》。当然不像电视剧中所演,主角往往都可以一步青云,即使在当时的时期决不允许这样的反传统存在。《快嘴李翠莲记》中的主角既没有潇洒自在的生活,也没有了解她的知己,最终,她因为与现实格格不入而最终削发为尼,以出家的方式了此残生。

小说中,李翠莲是一个“姿容出众,女红针指,书史百家,无所不通”的才女,但是她有个缺点,心直口快,甚至有些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极端性格。由于她的针锋相对,这位反传统的奇女子再其出嫁后三天就被休婚,最后甚至连父母都将她扫地出门,最终只有“离了俗家门,便把头来剃。是处便为家,何但明音寺?”的结局。从作者的角度,似乎李翠莲的结局是最终脱离了世俗的枷锁,获得了自由,并且从此出家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但在我看来,却不然。

说到此,我便不得不开始分析作为小说主角的李翠莲的性格。这个才女不仅精通相貌出众,更是精通女红,无所不通,在现在来说就是男生追求的理想伴侣。但是这么一位可人儿却偏偏嘴快而且争强好胜。单说嘴快这一点,就以现在的社会来说,也没有一个人喜欢与这么一位遇事搅三分,说话没有余地的人交谈,更何况是这么一位得理不饶人的女子。而争强好胜这一方面,在现在也许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在古代,作为一个真正聪慧的女子,更重要的是隐藏自己的才智,俗话说“大智若愚”便是如此。而这么一位女子,她“从小生来志气广”,并且“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么一位女子,在古代便是离经叛道的一个典型例子。

有些人对这个人物很是同情,就现代观点和古代反传统的人看来,李翠莲是由于封建世俗所不容,由于人们思想淤塞顽固而导致的时代牺牲品,但就我个人而言,事实并不是如此。举个例子,试想新婚典礼上,如果新娘在婚礼上频频出口不逊,并且对公婆毫无尊重之意,婚礼结束后让自己的丈夫睡客厅,这样的女子及时在现代,试问又有多少位勇敢者愿意将她娶回家?这只是其中之一。再试想一下,又有哪位知书达理的女子会频频爆粗口,并且连连给他人难堪,甚至连自己的兄长嫂子也经常奚落?试问那些反传统的人,如果将这样一位奇女子娶进门,他会由衷的高兴吗?

在我眼中,即使时代如何变化,这样一种人都不应该是人们同情甚至因为她而谴责社会的理由。我想,作者的原意也许并不是批判社会,而有可能仅是对这样一种性格的嘲笑。而对于出家的这个结局,我更想问一句,出家便意味着自由吗?谁又能保证她不会因为嘴快而被其他寺庙赶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开篇的无所不通的才女形象,更像是作者对后续故事中人物所暴露的性格缺点的一种讽刺。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一点,便是主角的抗争精神,我觉得这也是这篇文章表现出的最正面的元素之一。虽然这位奇女子出言不逊,屡屡表现出言辞上的不理智,但值得学习的是,她

从未放弃过抗争,即使在被赶出门后,她仍然可以说出“。曾见古人说得好:‘此处不留有留处。’”这么不屈不挠的话语,在当时的确让人敬佩她的那份倔强和豁达。

从这么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我们很容易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我想这也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我们生下来都是公平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去反抗不公平的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以极端的或是仇恨的眼光去看待人,也并不用凡事都争出个输赢。真正的聪明人,应该懂得如何去争取,既可以使自己心情舒畅,同时也不妨碍他人的快乐。也许有时候会多少吃那么点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享受生活。当然,李翠莲最终的结局是不幸福的,我们有理由同情她,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没有错或者错在传统,如果她可以学会忍让,试着装糊涂,或者她会更快乐。“难得糊涂”,此言不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