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小说赏析之快嘴李翠莲记
巧女还是恶妇——《快嘴李翠莲记》中李翠莲的形象分析
![巧女还是恶妇——《快嘴李翠莲记》中李翠莲的形象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73628701711cc7931b7162c.png)
准的 , 可为什么会 ,凡 向
人前 ,说成篇 ,道成 溜 ,问一答 十 ,问十道百” , 这 “ 快嘴 ”就是造成她如斯命途 的原 因。所谓 “ 快 嘴” ,实质上是反抗 和斗争。李翠莲能干活 ,肯吃 苦, 这在封建社会 当然是得 到赞扬和鼓励 的 , 而要
作者简介 :杨冰 ( 9 1 ) 1 8一 ,女,甘肃省文县人 ,在陇南师专继续教育 中心任教 ,西 北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文 学研 究生在读 。
三 茶六饭 一时备 ; 推得磨 ,捣得碓 ,受得 辛苦吃得 累。 烧卖 、 匾食 有何难 , 三汤两割我也 会。到晚来 , 能仔 细 ,大门关 了小 门闭 ; 净锅儿掩厨柜 ,前后 刷 收拾 自用意 。铺 了床 ,伸开被 ,点上灯 ,请 婆睡 , 叫声 ‘ 安置 ’进房 内。如此伏侍 二公 婆 ,他家有甚 不 欢喜?” 无论是对 未来丈夫 的期 待还是对 自己的 满意, 都展现 出了翠 莲旺盛 的生命 力和对 生活热烈 的憧憬 和向往 , 她对 于 自己即将 为人妻为人媳 的角 色 定位是相 当清楚 的 ,并无故意 的乖张叛逆 之心 , 在 家 堂祖 宗 面前 的一 番祷告 也 正反映 了翠莲 对于 封 建社会 中女性 的价值认 同 ,“ 家堂一家 之主 ,祖 宗 满门先贤 :今 朝我嫁 ,未敢 自专 。四时八 节 ,不 断香烟。告知神圣 ,万望垂怜 ! 男婚 女嫁 ,理之 自 然 。有吉有庆 ,夫 妇双全 。无灾无难 ,永保 百年 。 如鱼似水 ,胜蜜糖 甜 。五男二 女 , 子团圆 。二个 七 女 婿 , 礼通贤 ; 答 五房媳妇 , 孝顺无边 。 男孙女 , 孙 代 代相传。金珠无 数 ,米麦成仓 。蚕桑茂盛 ,牛 马 捱 肩 , 鹅鸭鸟 , 鸡 满荡 鱼鲜 。 丈夫 怕, 婆爱怜 , 公 妯 娌和气 ,伯叔 沂然 ,奴 仆敬重 ,小姑有 缘 。 ”你
大胆的人总是有的
![大胆的人总是有的](https://img.taocdn.com/s3/m/41b55790ec3a87c24028c4cb.png)
有一本《中国古代小说选》,开头第一篇是《快嘴李翠莲记》,小说写李翠莲姿容出众,女红针指,书史百家,无所不通,看来是个既长得漂亮又很能干还挺有学问的。
看过小说的都知道,这个李翠莲嘴太厉害,虽然说起话来全像唱词,说成篇,道成溜,合辙押韵,可是说着说着就骂起来,就动粗口,不像是个被书史百家陶冶过的。
小说选“前言”用阶级斗争的方法评价李翠莲,说她敢反男权世界的潮流,敢于向封建礼教宣战。
我是支持女权的,可是也不希望女人欺负男人,拿来《快嘴李翠莲记》,读下来,越读越感觉李翠莲的姿容不是那么好看了,出口成章虽然是件好事,可是天天这样说话也吓人,即使现在,谁家若有个李翠莲样的人,可也够呛。
李翠莲厉害,是表面的,用东北话说,是“假二横子”,最后到底还是走到庙里去了。
和李翠莲比起来,《红楼梦》中的凤姐是真厉害的,如果把她放到唐朝宫中,武则天将遇到一个强硬的对手。
凤姐厉害,不经意间或许能要人命,把《红楼梦》读完,却感觉凤姐不失美丽,美丽而且聪明,不遭人烦。
凤姐的聪明美丽是演不出来的,从电影到电视剧,演员们在演凤姐上使了不少劲,遗憾的是,效果都不行,凤姐只能在书里呆着。
凤姐还作过诗的,只作了一句,一夜北风紧,一句就得到了众人的好评。
凤姐作诗是一时闹着玩的,作完之后还要问问大家可使得,问完后吃了两杯酒就走了,并没有就此生出别的什么想法。
曾见过一首写凤姐的小诗,大致是这样:可爱,赞助了诗社那么多纸张笔墨,却没想混进去做个诗人。
凤姐知道她什么能行,什么不行。
有些人却不是这样,世人常常抱怨钱不够花,却少有抱怨才学不够的,越是无才的,可能感觉越好,少见有为无才自杀的。
曾经见过一个卖馄饨的,见到弄文学的就要跟人家讨论文学,见到行医的就要跟人家切磋医道,弄得人哭笑不得。
还有些人,认了两个字,知道一点平仄,可就更不得了,好像世界装他不下了。
想象一下,如果快嘴李翠莲生在当今,见到一些人的作品,可能胆也会大起来,没准会将那些顺口溜搜集搜集,也出本诗集。
糊里糊涂的反叛——论李翠莲与璩秀秀的反叛性
![糊里糊涂的反叛——论李翠莲与璩秀秀的反叛性](https://img.taocdn.com/s3/m/de669778fad6195f312ba6f0.png)
第9卷第2号 长 安 学 刊 2018年4月 Vol.9,No 2 haanxi Social Science Review Apr.,2018糊里糊涂的反叛——论李翠莲与璩秀秀的反叛性海 丽(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摘 要:《快嘴李翠莲记》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形象是善恶俱存的。
她们的反叛是糊里糊涂的反叛:反叛动机具有强烈的利己性;没有明确的反叛对象;采用过激手段;反叛事与愿违;反叛具有不彻底性。
体现了女性意识觉醒的初级阶段中的彷徨与无奈。
关键词:反叛性;李翠莲;璩秀秀文章编号:ISBN978-7-80736-771-0(2018)02-056-03前人的研究成果多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快嘴李翠莲记》中的李翠莲、《碾玉观音》中的璩秀秀形象,多数认为两个女性身上极具反叛性。
“《碾玉观音》用充满同情的笔触描写了王府绣女璩秀秀和府中玉匠崔宁的生死恋情,《快嘴李翠莲记》则向我们展示了宋代女性的新婚场面,塑造了和封建礼法观念相抗争的勇敢女性李翠莲的形象。
”1不可否认,两位女性具有一定反叛性,但她们身上的反叛是女性意识与男权意识冲突之下的糊里糊涂的反叛。
一、善恶俱存的反叛者形象两位女性的身上善恶俱存,并不是十足的英雄人物形象。
她们身上有着青春少女的泼辣与能干,同时也有负面行为。
(一)李翠莲形象分析李翠莲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少见的泼辣大胆的女性形象,她身上有无法抹杀的可赞之处。
李翠莲以“巧女”的形象登场,她年轻貌美、精通女红、学识广博、口齿伶俐、大胆活泼。
她不允许身边的人对她有任何触犯,具有强烈的反叛性。
她勇于表达自己的诉求和不满,对自身极其肯定,体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李翠莲形象也有可恨之处,前人研究成果中对她身上的自私、恶毒、刻薄、暴躁、过度敏感等负面性质大多采取回避的态度,笼统地解读为“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李翠莲缺少了几分可爱,从父母、兄嫂、公婆、丈夫,至妯娌、小姑子、大伯子、媒人、撒帐先生等人,都对这个嘴快如刀的女子爱不起来。
说笑人生的思索——《快嘴李翠莲记》和《婴宁》之比较
![说笑人生的思索——《快嘴李翠莲记》和《婴宁》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7f6a0faf8c75fbfc77db2fa.png)
中 图分 类 号 : 1 2 0 6
文 献 标识 码 : C
文章 编 号 : 1 6 7 2 — 1 5 7 8( 2 0 1 5 ) 0 5 — 0 0 9 9 — 0 1
故逗 , 亦终不笑 ; 然 竞 日未 尝 有 其 戚 容 ” 。
《 清 平 山 堂话 本 ・ 快 嘴李翠莲记》 的李 翠 莲 和 《 聊斋志异 ・ 婴
宁》 的婴 宁 给 读 者 留 下 了深 刻 印 象 , 一个是快 嘴的世俗女子 , 一 个 是 爱笑 的 深 山 狐 女 . 肆 意 言 笑 的背 后 总 有 一 把 “ 辛 酸泪 ” 。
1 特 殊 的 语 言
‘ 笑 极 不 可 俯 仰 …Ⅲ。婴 宁 和 她 的 笑 融 为 了 一 体 , 婴 宁 成 为 了 笑 的化 身 。
2 不 同 的 观 感
仰” “ 狂笑欲堕” , 这 不 符 合 传 统 道 德 对 女 子 的 要 求 。西 邻 子 事 件 让 婴 宁 爱 笑 的 问题 突 出 化 , 王母责备其 “ 憨狂尔尔 , 早 知 过 喜 而
李翠莲犯了“ 三 从 四德 ” 的妇 言 。 所谓妇言 , 指 妇 女 的 辞 令 修 养, 要求 “ 择 辞而说 , 不道 恶语 , 时 然后说 , 不 厌于人 ” ( 班 昭《 女 诫》 ) 。妇言与妇德关系紧密, “ 妇 德谓 贞顺 , 妇言谓辞令 ” 。 口多 言, 易犯众怒 , 缺 少 女 德 要求 的 “ 敬顺之道 ” 。 翠 莲 的 快 嘴 犯 了 众 怒, 娘 家人 “ 敢怒而不敢言” , 周遭 的人 “ 张 口 吐舌 , 忍气吞声” , 夫 家“ 大怒 ” 。翠 莲 逞 口舌 之 快 , 冲撞 、 忤逆了长辈 , 冒犯 了 丈 夫 。这
快嘴李翠莲文言文翻译
![快嘴李翠莲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dc558ff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0.png)
快嘴李翠莲文言文翻译1. 张平山文言文翻译张平山文言文翻译:白话译文张平山先生已经归隐山林,豹子隐居在树林湖泊之中。
穿布做的衣裳,芒草做的鞋子。
不受外面的拘束,不曾用世俗的事情缠绕心怀。
平常不以到邀请地方为乐,也不会到衙门去。
掌权的人想要得到他的画,必须先拜访先生的草庐。
先生也不致以谢意。
曾经有位监司地位施加于先生想要得到他的画,先生躲避远离他。
监司很生气,想要用危害法律来中伤他。
先生很自得地在那里等着。
监司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他路过亲朋好友的家时,人们都提前摆好纸和墨,先生(与他们)长谈多唱,举杯饮酒。
兴致到了就作画一副。
凡是从各地来求画的人,如果是志趣高雅的志士,没有不答应的。
有用货物钱财来买的人,必会拒绝。
曾说道:画是志士君子用笔墨交际嬉戏的,怎么能用钱财来换取呢!”2. 闽人许将文言文翻译许将,字冲元,于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中状元。
欧阳修读其赋时说:“君辞气似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未可量也。
”任命他为昭庆军判官。
任期满后,宋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
(试馆职是当时仕途青云直上的龙门,也是许多以荫入仕的人梦寐以求的。
)许将却认为:“起家为官,本代耕,愿出为地方官,读所未见书。
”宰相对他的读书志向很赞赏,让他任明州通判。
(宋神宗听说这个状元爱读书),神宗便召他进宫(谈话)。
神宗(很赞赏他的才能),任命为集贤院校理。
由太常寺本当转任博士,但神宗又破格提拔他为右正言,第二天入值舍人院,第三天判流内铨。
这是神宗使用的特别任命,举朝上下都赞誉许将的才能。
契丹以20万兵力压代州境(大举进犯代州),并派使者前来要求宋朝割让代州。
(过去契丹与宋朝定期在代州谈判),这次原定的宋朝使者不敢去(而轮到当年出使辽国的官员惧不敢行),朝廷因而改派许将去。
许将对神宗说:“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许将行前到枢密院认真地查阅了有关代州的一切档案,作了充分准备。
许将来到代州境时,契丹人爬满房上观看并喊叫:“看南朝状元。
从唐传奇到宋话本的侠女——以李翠莲为例
![从唐传奇到宋话本的侠女——以李翠莲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3338c034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e.png)
The discussion and com m ents,文艺争鸣与评论从唐传奇到宋话本的侠女以卞翠莲力例赵一後(大庆市图书馆,黑龙江大庆163000)【摘要】在我国古典小说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唐传奇到宋话本属于重要的构成部分,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对唐传奇中 的侠女形象开展分析,明确存在武艺高强的侠盗形象、嫉恶如仇的刺客形象、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义侠形象、身世困苦的复仇者、知恩图报的侠奴等并以李翠莲为例,探究了宋话本的侠女,如大胆泼辣真性情的侠女、打破传统终不悔的侠女等,以期明确 她们的性格和行为,深入了解唐传奇与宋话本女性形象差异性,为关注此类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唐传奇;李翠莲;侠女;侠盗;宋话本【中图分类号】120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198 (2021 ) 05-193-03【本文著录格式】赵一筱.从唐传奇到宋话本的侠女——以李翠莲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 (05) :193-195.引言唐传奇对中国文学发展影响巨大,宋话本继承了唐传奇 的诸多优点,刻_了多种侠女形象,使中国文学中女性形象 更加丰满唐传奇对女性的塑造,表现的矛盾性与复杂性,引人深思,话本展现了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二者呈现了唐 宋时期的世态人情,对侠女这一特殊的人物形象深刻描绘,对后世义学发展影响重大因此,有必要积极探索从唐传奇 到宋话本的侠女一、唐传奇中的侠女形象分析(一)嫉恶如仇的刺客刺客一般都是过着力尖舔血、见不得光的生活:但是在 唐传奇中,却存在着比较特別的女刺客的故事在《传奇•聂隐娘》中,主人公隐娘就是比较传奇的女刺客,在她十岁 的时候,被尼姑掳走,让她学4绝世武功,掌握了飞檐走壁 等诸多本领,能够在丨'丨日杀人111在尼姑的带领下,聂隐娘 逐渐以刺杀高官为业,父亲聂锋不敢太怜爱她,也不敢诘之,很多事情都是依照聂隐娘的意愿,即使是选择丈夫,也是由 聂隐娘『丨己4彳家做主聂隐娘跟随尼姑所杀的人都是充满罪 恶的大官僚,即使很多爭情都是遵循尼姑的要求,但聂隐娘 有白己判断是非的准则,并且机智聪明对于丈夫,聂隐娘 并不依赖,没有成为丈夫的附属品,将A身的独立性展现的 淋漓尽致我们"J"以发现,聂隐娘与一般的传统女性形象很 不一样,独立思芩是她最大的特点:(二)武艺高强的侠盗盗贼在人们的印象中并不友好,甚至会让人感觉不齿,但是在古代又存在着劫富济贫的一群人,会将其与“侠”联系在一起,在唐代就存在着这样的盗贼,而且还是由众多女 子组合而成,表现了侠义|21。
从宋话本的角度还原快嘴李翠莲形象
![从宋话本的角度还原快嘴李翠莲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d0eb285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b0.png)
作者: 王菊香 孙静文
作者机构: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哈尔滨150088
出版物刊名: 边疆经济与文化
页码: 88-89页
主题词: 宋话本 还原 李翠莲 形象
摘要: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映像,必然反映时代精神、时代风貌以及时人的精神气质、价值取向。
我们根据宋话本及当时的社会现实分析,当时塑造的快嘴李翠莲绝不可能是叛逆代表、反封建斗士,却恰恰是时人的一个反面教材,一个女子无论多么优秀只要“多口舌”一定没有好下场,这就是说书人的立场,也是当时的看官们对李翠莲的评价。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笔记自考考前压题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笔记自考考前压题](https://img.taocdn.com/s3/m/f80cfb39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a7.png)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笔记自考考前压题0533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徐中玉、金启华主编华师大出版社第一部分单选题一、宋代部分:1、王禹偁字元之,著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2、《村行》《待漏院记》作者王禹偁。
3、王禹偁《待漏院记》由"勤"字而引出待漏院,又从"待"字生出"思"字,最后收束于"慎"字。
4、王禹偁《待漏院记》提出:"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5、北宋前期词作中体现出崇高的壮美感,开豪放词先声的是范仲淹的《渔家傲》。
6、北宋前期善写塞上风光的词人是范仲淹。
7、范仲淹的《渔家傲》一词中作为主调的一句是"燕然未勒归无计"。
8、"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出自范仲淹的《渔家傲》。
9、因所作有三处善用"影"字,被称为"张三影"的作家是张先。
10、被王国维评为"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的名句是"云破月来花弄影"。
11、"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出自晏殊《浣溪纱》。
137、《小山乐府》的作者是张可久。
138、《岳鄂王墓》的作者是赵孟頫。
139、《项脊轩志》的作者是归有光。
140、"只吹得水尽鹅飞罢"出自王磐《朝天子》。
141、《狂鼓史渔阳三弄》的作者是徐渭。
142、《望溪文集》的作者是方苞。
143、《三元里》的作者是张维屏。
二金元部分1、金代最杰出的诗人是元好问。
2、元好问《岐职》写的是蒙古攻金。
3、元好问的诗文集是《遣山先生集》。
22、赵孟頫的《岳鄂王墓》是一首七言律诗。
23、元代著名的蒙古族诗词作家是萨都剌。
24、杨维桢的诗在当时很有影响,被称为"铁崖体"。
三明代部分1、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明代作家是宋濂。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89b8d2e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dd.png)
《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主要内容概要及赏析【导语】:一般说来,我国古代文学所塑造的叛逆女性,都是在婚姻问题上显示其叛逆性格的。
《快嘴李翠莲记》“得”字用法浅析及特征考察
![《快嘴李翠莲记》“得”字用法浅析及特征考察](https://img.taocdn.com/s3/m/2d572acf5fbfc77da269b1c7.png)
《 》全文共 有 “ ”字 句5 例 ,本文 拟从 “ + ” 快 得 6 V得
( )亏你 两 口下着得 ,诸般事 儿都不理。 1
( )妈妈见说 ,又不好 骂得 ,茶也 不吃 ,酒也不尝 , 2
别 了亲 家, 上轿 回 家去 了。 例 ( ) 结 构 为 “ + + ” , 属 于 “ + ” 类 中 的 细 1 VC得 V得 类 ,但 “ + ” 式表 可 能 义 , 这种 用 例 不 多 ,在 《 》 中 V得 快
个人可 以相互勉励 ,共 同进步。 这表 明 “ 要说 ”进 一步虚化 ,话题 功能更弱 ,成 了一 个彻底 的话 语标记 ,演变途径 为 :话题 标记一模 糊阶段一 话语标记 。
注 释:
( 3 要说 自 2) 学成才, 沈从文是最优秀的 自 学成才青年 。
本 例 的 “ 说 ”是 话 题 标 记 。 要
的4 % 0 ,根据 “ ”字的语法意义分为3 。 得 类
1 “ ”表 示 可 能 ) 得
(0 1 )吟得诗 ,做得对 (1 1 )纺得 纱,绩得 苎,能裁 能补 能绣刺。
( 2 做得粗 ,整得细,三荼 六饭一时备 。 1)
( ) 1 推得磨 ,捣得碓 ,受得辛苦 ,吃得 累。 3
‘ ‘
《 快嘴李翠莲记 》 得 ”字用法浅析及特征考察
口张 莹 夏 维
摘 要 :本文在 前人研 究 的基础 上应 用 穷尽 式 的调 查方 法,对 快嘴 李翠 莲记》 ( 以下 简称 《 》 )中 快 “ 得”字用法进行 了精确的数 量统计和精 细分类,归纳出 “ ”字在本篇 小说 中的用法及特征。 “ 得 得”字句有 广 义和狭 义之 分,狭 义的 “ ”字 句就是指那些在动词或形容词后加上 “ 得 得”字引进补语 的句子 ,而本文所要讨论
宋元话本小说
![宋元话本小说](https://img.taocdn.com/s3/m/14080dff04a1b0717fd5dde3.png)
宋元话本小说一、话本小说的产生•(一)什么是“说话”•“说话”即叙说故事。
话,即故事。
话本,说话的底本,以口传故事为蓝本的文字记录本。
(三)、“说话”的家数•灌园耐得翁《都城纪胜》的“瓦舍众伎”条记载:“说话”有四家。
一者小说,谓之银字儿,如烟粉、灵怪、传奇、说公案(皆是朴刀杆棒及发迹变泰之事)、说铁骑儿(谓士马金鼓之事)。
说经,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讲史书,讲说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之事,最畏小说人,盖小说者能以一朝一代故事,顷刻间提破。
合生,与起今随今相似,各占一事。
•据此,“说话”四家为:一、小说;二、说经,包括说参请;三、讲史;四、合生。
二、小说话本(一)小说话本的体制:•入话(头回),正话,结尾(话本说彻,权作散场)。
(二)小说话本题材:•以爱情、公案为主。
•①爱情,突出女性对爱情生活的主动追求,反映了当时市民的向往。
代表作《碾玉观音》璩秀秀、崔宁《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快嘴李翠莲》。
•②公案,反映民众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的愤慨。
当时官僚机构膨胀,官场黑暗。
代表作《错斩崔宁》•③神怪类:《西山一窟鬼》•④人物佚事类:《汪信之一死救全家》三、宋元讲史话本•(1)、平话:讲史话本又称“平话”。
平话的含义,盖指以平常口语讲述而不加弹唱;作品间或穿插诗词,也只用于念诵,不施于歌唱。
另外,称之为平,当是强调讲史话本虽脱胎于史书,而语言风格却摆脱艰深的文言而趋于平易。
也有人说平,通“评”,评论。
(2)、讲史话本体制的特色•①篇幅较长,分卷分目。
成为后来章回小说回目的滥觞;②开端有“开场诗”,末尾有“散场诗”;③采取断代编年的叙事方法。
讲史话本的故事情节,基本都依正史,以某个封建王朝,或某些帝王将相的活动为中心,进行讲述,所讲的故事是断代的。
叙述时,是采用编年体,标出故事发生的年号、月份,按时间发展顺序讲述故事情节。
④语言半文半白。
三、宋元说经话本•《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记》残本及《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宋元话本小说:宋代话本1.话本在宋代是指新体白话小说,也称为“平话”,它是“说话”艺人表演时所依据的底本。
话说说话
![话说说话](https://img.taocdn.com/s3/m/6402cf08c281e53a5802ff6c.png)
1983年8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再版了《古代白话小说选》,书中收有明人洪楩《清平山堂话本》的《快嘴李翠莲记》。
十年“文革”,中国人在文化生活上大饿。
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部门向书籍市场投放大量古书,书前多有前言,前言都很讲政治,《古代白话小说选》前言说,《快嘴李翠莲记》写的是古代妇女对“三纲五常”等“封建”礼教的反抗。
每当想到这前言,我总想自己身上可能也有许多旧的东西,我身边若总有个快嘴李翠莲,我一定受不了。
《快嘴李翠莲记》开篇介绍李翠莲“年方二八。
姿容出众,女红针指,书史百家,无所不通。
只是口嘴快些,凡向人前,说成篇,道成溜,问一答十,问十道百”。
这“书史百家,无所不通”“问一答十,问十道百”“说成篇,道成溜”的李翠莲说话有个特点,每每先还有些雅意,说着说着就走到粗俗詈骂上去,泼狗乌龟也要骂,巴掌拳头也要打,却不像书史百家中泡过的,按说李翠莲的父亲李吉也是个员外,思量一下,也许他家还处在暴发户阶段吧。
人常说语言即思维,英国人培根看事又进一层,他说:“人们以为他们的理性支配言语,偏偏有时言语反而支配理性。
”希腊人对语言早有研究,有一位名叫米兰德的希腊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对人类而言,语言是治疗苦恼的医师,因为,唯独语言拥有治愈灵魂的魔力。
古代圣贤,因而称语言为‘妙丹’。
”但是,西班牙人另有意见。
西班牙有俗语说:“舌者,杀人之利器也。
”在这方面,世界许多地方都支持西班牙。
英国有谚语:“舌非铁,但能砍人。
”日本人也有谚语:“人之口,最可惧。
”丹麦谚语说:“舌头柔软无骨,却能砍碎人骨。
”法国人也说:“舌之伤人,较之枪之伤人更甚。
”上帝给每个人都造了一张嘴,嘴和嘴却大不一样。
和《快嘴李翠莲记》比起来,《红楼梦》大观园中人们或夸赞或揶揄或冷嘲或热讽,多能给人享受。
刨去凤姐支撑贾府又破坏贾府不论,凤姐一张嘴给贾府众人带来许多快乐。
薛宝钗评林黛玉:“世上的话,到了凤丫头嘴里也就尽了。
幸而凤丫头不认得字,不大通,不过一概是市俗取笑,更有颦儿这促狭嘴,他用‘春秋’的法子,将市俗的粗话,撮其要,删其繁,再加润色比方出来,一句是一句。
浅析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李翠莲形象
![浅析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李翠莲形象](https://img.taocdn.com/s3/m/c06d09245901020207409cb1.png)
浅析清平山堂话本中的李翠莲形象《快嘴李翠莲记》见于明代嘉靖洪楩编刻的《清平山堂话本》。
从语言的口气、风格以及说唱结合的形式上看,它基本上是宋代作品。
小说围绕青年女子李翠莲出嫁前后四天之内发生的事情展开描绘。
不仅如此,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历来被视为市民女性反抗封建现实对女性压迫和女性争取独立人格的典范。
还是在《清平山堂话本》中的妇人大多以一种“罪妇”形象出现,翠莲就属于是“犯罪妇人”,这与男尊女卑思想和女性话语权缺失等传统因素有关外,也反映在这些话本小说产生的宋元之际,受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世人在择偶观和婚恋观上出现的功利化的趋势。
话本中李秀莲“姿容出众,女红针指,书史百家,无所不通。
”“纺得纱,绩得缣,能裁、能补、能刺绣。
做得粗,整得细,三茶、六饭一时备。
推得磨,捣得確,受得辛苦吃得累。
烧卖、扁食有何难,三汤二割我也会”不但有美丽的外表,还都心灵手巧,可以说的上是才貌双全。
唯一的缺点就是“快嘴”,所谓“快嘴”,实质上是不满意“三从四德”的束缚,要发表意见,要自作主张,不能光听别人的。
须知这是一种反抗行为,是斗争。
她却因“快嘴”的无谓反抗,反而给自己画上了一个悲惨的句号。
“凡向人前,说成篇,道成溜,问一答十,问十答百”。
她口快如刀,在娘家时不服从父母兄嫂的管教,在婚礼当天,骂媒人、打张宅先生、“触夫主”,结婚三天顶撞公婆、和伯伯婶婶小姑吵闹,触犯了“七出”中的“不事舅姑”、“口舌”两条,被休回家。
在古代,被丈夫休掉是女子的奇耻大辱,娘家人也会觉得面上无光。
回到娘家的李翠莲难免被哥嫂和父母埋怨,李翠莲却毅然决然的出家。
体现了她鲜明的叛逆性格和独立的个性精神,还有过分自我的体现。
我国古代男尊女卑的观念影响下,女性话语权缺失,在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大多都是男性根据自己的想法塑造的,所以这些女性角色都多少带有男性观照的色彩。
她们必须是美丽且柔弱的,柳叶弯眉,弱质纤纤,一双三寸金莲,她们可以没有灵魂,没有想法,但是要美丽,要听话,要贞洁,要柔顺,要娇媚……总之要符合男性对女性的所有幻想,如果女性稍微有行差半步那都是不对的,都是犯了罪的,是“淫妇”“悍妇”“妒妇”。
《快嘴李翠莲记》的故事来源及影响
![《快嘴李翠莲记》的故事来源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6b09bf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0a.png)
《快嘴李翠莲记》的故事来源及影响
陈丹丹
【期刊名称】《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9(022)001
【摘要】作为早期小说形态,宋元话本与敦煌写本关系密切.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和敦煌写本<(齿牙)(齿可)书>具有明显的传承关系,在人物设计、基本情节和具体行文等方面都可以看出<(齿牙)(齿可)书>对<快嘴李翠莲记>的影响.<快嘴李翠莲记>从<(齿牙)(齿可)书>演化而来,并有所发展与创新;李翠莲这一成功的人物形象对后世同类文学作品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页数】5页(P68-72)
【作者】陈丹丹
【作者单位】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广东广州,51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相关文献】
1.探析“快嘴李翠莲”命运悲剧的必然性——结合宋元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J], 乔素英
2.巧女还是恶妇——《快嘴李翠莲记》中李翠莲的形象分析 [J], 杨冰
3.人物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快嘴李翠莲记》言语冲突浅析 [J], 肖燕怜
4.《快嘴李翠莲记》"得"字用法浅析及特征考察 [J], 张莹;夏维
5.《快嘴李翠莲记》散论 [J], 许建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快嘴李翠莲
![快嘴李翠莲](https://img.taocdn.com/s3/m/f450828802d276a200292e69.png)
论“快嘴李翠莲”的婚姻悲剧摘要:一个敢于反抗封建礼教,始终与分建礼教进行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毫不动摇妥协的女子李翠莲却因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父权社会女子身份地位低下,以及自身性格和周围环境与所处时代相矛盾的原因,造成她婚姻破裂,最终走向”遁入空门”的悲剧.关键词:快嘴、婚姻、悲剧、封建社会追究起古人休妻的理由,无非是以下几个方面,即古人所谓的“七出”,《大戴礼记》中说到,“妇有七去:不顺父母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窃盗去;”《唐律疏议》中也道“七出者,依令:‘一无子,二淫佚,三不事舅姑,四口舌,五盗窃,六妒忌,七恶疾。
’大体是说妻子不孝顺丈夫的父母,生不出儿子,妻子与丈夫之外的男性发生性关系,好嫉妒,患了严重疾病,话太多或说别人闲话,偷东西等。
如果妻子符合其中的任何一项,就有被休弃的可能,可是,李翠莲被休弃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可以根据她在生活中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
首先在对待舅姑方面。
我们从作品中李翠莲在出嫁前对父母所说的“铺床点灯请婆睡”以及婚后“三日媳妇便上灶”,并为公婆煮茶等事情上可以看出,她勤劳,孝顺,侍奉公婆,并无不周之处;其次,无子,淫佚,有恶疾,窃盗,妒忌这几方面显然更不可能,一个新婚三天的女子怎么可能“有子”,至于其他,从作品中公婆家人的态度和反应以及她被休时自己控诉“不曾殴公婆,不曾骂双亲,不曾欺丈夫,不曾打良善,不曾走东家,不曾西邻串,不曾偷人财,不曾被人骗,不曾说张三,不与李四话,不盗不妒与不淫,身无恶疾能书算……”①42方面看,她并没有此类不足;最后,是否因为她“多言”呢?在作品的一开始,主人公李翠莲的父母便忧愁道,“女儿诸般好了,只是口快还是时代的悲剧?……打紧她公公难理会”。
①34如果说李翠莲被休的原因及就是因为“口快”“话多”,那么我们说真正造成她婚姻悲剧的原因也许并不止于此,对此,我做出以下几方面分析。
第一,中国古代的结婚制度“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带来的弊端和后患。
探析“快嘴李翠莲”命运悲剧的必然性——结合宋元话本《快嘴李翠莲记》
![探析“快嘴李翠莲”命运悲剧的必然性——结合宋元话本《快嘴李翠莲记》](https://img.taocdn.com/s3/m/fab49d0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5.png)
探析“快嘴李翠莲”命运悲剧的必然性——结合宋元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乔素英【摘要】宋元话本《快嘴李翠莲记》,最早被录入在明代嘉靖洪椴编刻的《清平山堂话本》.其中女主人公李翠莲性格最大的特点就是爱说话,而且嘴快如刀,这也是导致她不幸结局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而李翠莲的命运悲剧是带有一定的必然性的,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造成这种必然性的根本原因.【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2)004【总页数】3页(P23-25)【关键词】《快嘴李翠莲记》;命运悲剧;必然性【作者】乔素英【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学院,重庆404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宋元话本《快嘴李翠莲记》保留着早期话本的特色,情节比较简单,主要是以婚姻为题材,主人公李翠莲在众多人物的衬托之下,彰显出一个活泼开朗、心直口快、无所畏惧而且是“姿容出众,女红针织,书史百家,无所不通”的“巧媳妇”形象。
在那个时代里婚姻对于一个女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说是决定命运的问题。
但是,李翠莲过门三天就被休了回家,这无疑是在宣告她婚姻的失败。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即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因此,李翠莲这一人物的结局应该算是悲剧的,而她婚姻的失败也是她命运悲剧的主要表现。
反过来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女主人公命运的悲剧性呢?难道仅仅是因为李翠莲爱说话,嘴快吗?其实,不只是如此,从根本上讲,李翠莲这种悲剧命运的产生是带有一定的必然性的,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论述造成这种必然性结果的原因。
一、女权意识的萌发对男权主义的地位构成威胁李翠莲的大胆泼辣,敢说敢做,为了争取婚姻自由、追求幸福的生活敢于反抗和斗争的精神,正说明了在宋代平民阶层中,潜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
[1]作为萌生女权主义意识的思想先驱,她的行为已经对男权主义提出了挑战,甚至是一种颠覆,这就注定了这位敢于反抗的战士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米歇尔·福柯的理论告诉我们,话语是一种活动,是一种传递或传播过程,任何时代的任何话语都是权力的产物。
崔莺莺和李翠莲形象比较
![崔莺莺和李翠莲形象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ce23a5c7da38376baf1fae4a.png)
崔莺莺和李翠莲形象比较摘要: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有许多个鲜明性复杂的女子形象,而崔莺莺和李翠莲是其中比较令人印象深刻的两个。
崔莺莺和李翠莲分别是《西厢记》和《快嘴李翠莲记》中的主角,她们都出身于官员之家,从小就接受着严格正统的封建教育。
她们通过自己对礼教的反叛,来表现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当时封建的严重不满。
由于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她们追求爱情、幸福的方式以及反抗封建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本文就此分析、比较了崔莺莺和李翠莲在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异同。
关键字:崔莺莺李翠莲爱情反抗一、崔莺莺、李翠莲形象的相似点1、出身背景崔莺莺和李翠莲一个是相府出生的贵族小姐,一个是李员外的管家女儿。
同样小康的家庭出身,同样的如花似玉,心灵手巧。
崔莺莺诗词书画样样精通,李翠莲伶牙俐齿。
但一个受到“治家严肃”的崔老夫人按照封建道德标准的严格管束,一个却遭到封建清规戒律和枷锁镣铐的束缚而婚姻失败。
例如:崔莺莺想爱而不敢爱,不敢爱却不由得不爱禁锢的恋爱心理。
就体现了崔莺莺生活的封建压抑的环境。
2、叛逆精神《西厢记》在杂剧的第一本“月下联吟”一场中,崔莺莺就向张生吟出了“兰闺深寂寞,无计度芳春。
料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
”这样的诗,表达了自己对眼前礼教拘束下空虚孤寂生活的不满,且敢于把这种不满传达给隔壁那一位素昧平生的秀才,这是相当大胆的。
何况她当时热孝在身,又在佛门净地,充分体现了莺莺大胆的叛逆性格。
当严厉的老夫人对张生提出“挣揣一个状元回来”的苛求时,崔莺莺却认为爱情才是应该放在第一位的,认为“只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坐两下里”不如“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快嘴李翠莲记》中李翠莲她“女红针指,书史百家,无所不通,只是口嘴快些。
”从小家人就把李翠莲的伶牙俐齿看作其致命的缺点,愁坏了家人,到了婚配年纪,配给张员外家作儿媳妇,婚后对封建生活的反抗,她以截然相反的行为打破了常规。
对封建生活的不妥协使其婚姻失败,最后被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小说赏析
《快嘴李翠莲记》
她由于一个古装电视剧而家喻户晓,在电视剧中,她心直口快、敢爱敢恨的性格为许多人所喜爱。
这个人物原取自明代《清平山堂话本》所收录的一篇白话小说,《快嘴李翠莲记》。
当然不像电视剧中所演,主角往往都可以一步青云,即使在当时的时期决不允许这样的反传统存在。
《快嘴李翠莲记》中的主角既没有潇洒自在的生活,也没有了解她的知己,最终,她因为与现实格格不入而最终削发为尼,以出家的方式了此残生。
小说中,李翠莲是一个“姿容出众,女红针指,书史百家,无所不通”的才女,但是她有个缺点,心直口快,甚至有些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极端性格。
由于她的针锋相对,这位反传统的奇女子再其出嫁后三天就被休婚,最后甚至连父母都将她扫地出门,最终只有“离了俗家门,便把头来剃。
是处便为家,何但明音寺?”的结局。
从作者的角度,似乎李翠莲的结局是最终脱离了世俗的枷锁,获得了自由,并且从此出家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但在我看来,却不然。
说到此,我便不得不开始分析作为小说主角的李翠莲的性格。
这个才女不仅精通相貌出众,更是精通女红,无所不通,在现在来说就是男生追求的理想伴侣。
但是这么一位可人儿却偏偏嘴快而且争强好胜。
单说嘴快这一点,就以现在的社会来说,也没有一个人喜欢与这么一位遇事搅三分,说话没有余地的人交谈,更何况是这么一位得理不饶人的女子。
而争强好胜这一方面,在现在也许是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在古代,作为一个真正聪慧的女子,更重要的是隐藏自己的才智,俗话说“大智若愚”便是如此。
而这么一位女子,她“从小生来志气广”,并且“问一答十,问十答百”,这么一位女子,在古代便是离经叛道的一个典型例子。
有些人对这个人物很是同情,就现代观点和古代反传统的人看来,李翠莲是由于封建世俗所不容,由于人们思想淤塞顽固而导致的时代牺牲品,但就我个人而言,事实并不是如此。
举个例子,试想新婚典礼上,如果新娘在婚礼上频频出口不逊,并且对公婆毫无尊重之意,婚礼结束后让自己的丈夫睡客厅,这样的女子及时在现代,试问又有多少位勇敢者愿意将她娶回家?这只是其中之一。
再试想一下,又有哪位知书达理的女子会频频爆粗口,并且连连给他人难堪,甚至连自己的兄长嫂子也经常奚落?试问那些反传统的人,如果将这样一位奇女子娶进门,他会由衷的高兴吗?
在我眼中,即使时代如何变化,这样一种人都不应该是人们同情甚至因为她而谴责社会的理由。
我想,作者的原意也许并不是批判社会,而有可能仅是对这样一种性格的嘲笑。
而对于出家的这个结局,我更想问一句,出家便意味着自由吗?谁又能保证她不会因为嘴快而被其他寺庙赶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开篇的无所不通的才女形象,更像是作者对后续故事中人物所暴露的性格缺点的一种讽刺。
但是不得不承认的一点,便是主角的抗争精神,我觉得这也是这篇文章表现出的最正面的元素之一。
虽然这位奇女子出言不逊,屡屡表现出言辞上的不理智,但值得学习的是,她
从未放弃过抗争,即使在被赶出门后,她仍然可以说出“。
曾见古人说得好:‘此处不留有留处。
’”这么不屈不挠的话语,在当时的确让人敬佩她的那份倔强和豁达。
从这么一位颇具争议的人物,我们很容易学到许多有用的东西。
我想这也是作者真正要表达的。
我们生下来都是公平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去反抗不公平的生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以极端的或是仇恨的眼光去看待人,也并不用凡事都争出个输赢。
真正的聪明人,应该懂得如何去争取,既可以使自己心情舒畅,同时也不妨碍他人的快乐。
也许有时候会多少吃那么点亏,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享受生活。
当然,李翠莲最终的结局是不幸福的,我们有理由同情她,但这并不意味着她没有错或者错在传统,如果她可以学会忍让,试着装糊涂,或者她会更快乐。
“难得糊涂”,此言不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