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10课《牡丹亭(惊梦)》课件 北京版必修2
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上课用课件
第三十一出 缮备 第三十二出 冥誓 第三十三出 秘议 第三十四出 诇药 第三十五出 回生 第三十六出 婚走 第三十七出 骇变 第三十八出 淮警 第三十九出 如杭 第四十出 仆侦
第四十一出 耽试 第四十二出 移镇 第四十三出 御淮 第四十四出 急难 第四十五出 寇间 第四十六出 折寇 第四十七出 围释 第四十八出 遇母 第四十九出 淮泊 第五十出 闹宴
第十一出 慈戒 第十二出 寻梦 第十三出 诀谒 第十四出 写真 第十五出 虏谍 第十六出 诘病 第十七出 道觋 第十八出 诊祟 第十九出 牝贼 第二十出 闹殇
第二十一出 谒遇 第二十二出 旅寄 第二十三出 冥判 第二十四出 拾画 第二十五出 忆女 第二十六出 玩真 第二十七出 魂游 第二十八出 幽媾 第二十九出 旁疑 第三十出 欢挠
这就是汤显祖的“至情”观。
杜丽娘体现为“至情”
以情反理:以情的力量,反对处于
正统地位的程朱理学,肯定和提倡 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褒扬像 杜丽娘这样的有情之人,从而拨开 了正统理学的迷雾,在受迫害最深 的女性胸间吹拂起阵阵和熙清新的 春风。
《牡丹亭》的戏剧冲突
• 《牡丹亭》的戏剧冲突主要表现为情 理冲突,即爱情作为人的自然本性和 束缚人们身心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 冲突。
第五十一出 榜下 第五十二出 索元 第五十三出 硬拷 第五十四出 闻喜 第五十五出 圆驾
《游园》课件(18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问题探究: 【思考2】鉴赏“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 谁家院”。
•明确: 这两句话突出了良辰美景与赏 心乐事之间的矛盾,指出杜丽娘黯然 的心情与艳丽春光间的不谐,春天的 生机强化了她黯然伤感的情怀。现实 的苦闷,青春的觉醒使得女主人公对 外部世界充满了无限向往。
问题探究 【思考3】这段曲词历来被誉为“惊才艳 绝之作”,情景交融。请你指出其写出了怎 样的景象?抒发了杜丽娘怎样的复杂心情?
• 景美却情伤,这支曲子用反衬手 法表达了杜丽娘惜春伤春的情感, 表达了她冲破封建牢笼、反抗封建 礼教的精神反叛精神或个性解放愿 望和愿望不能实现的郁闷心情。
课堂作业
背诵并默写《游园》
走进《牡丹亭》
《牡丹亭》——中国最美丽的爱情神话 戏曲史上浪漫主义的杰作
导入新课
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中讲到这样一个情节:林黛玉听贾府家庭戏 班小演员唱《牡丹亭•游园惊梦》,从“不觉点头自叹”,到“心动神 摇”,再到“越发如醉如痴”,受到强烈感染。这段曲文,抒发的正 是杜丽娘青春苦闷的内心激情。林黛玉和杜丽娘都出身于宦族,有着 相似的生活遭遇,所以,在此出曲文艺术魅力的强烈感染下,自然深 有同感,迸发出共鸣。 据记载“《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此剧 在封建礼教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一经上演,就受到民众的欢迎,特别 是感情受压抑的妇女。
授课:《牡丹亭》PPT
【江儿水】偶然间心似缱,在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 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幷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 梅根相见!
【川拨棹】几度徘徊口懒言。听这不如归春暮天。难道我再到这亭园? 难道我再到这亭园?则挣得个长眠和短眠。知怎生情怅然!知怎生泪 暗悬!
唤醒一个长眠的灵魂
《牡丹亭》无愧为爱情文学里最伟大的作品。通过这份并不存在于现实的爱, 汤显祖之于人性刻画的深度和纯度、之于人性美好追求的向往,都似皎皎星光,照亮
了我们观照自身时的眼睛,也照亮了人类的情感与尊严。
《紫钗记》
取材于唐人蒋防传奇《霍小玉传》。 才子李益元宵赏灯,偶遇才貌俱佳 的霍小玉,一见倾心,遂以紫钗为 信物,喜结良缘。不久李益高中状 元,但因得罪欲招其为婿的卢太尉, 被派往玉门关外任参军。李益、小 玉灞桥伤别。后卢太尉又改任李益 为孟门参军,李益还朝后,更将更 将之软禁府中。小玉不明就里,痛 恨李益负心。黄衫客慷慨相助,使 两人重逢,真相大白,连理再谐。
偶兴随山去撼龙,涉江风雨翠重重。无缘便作终焉计,为向灵丘第一峰。 —— 汤显祖《卜兆作二首 》
汤显祖与《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 墓碑——寻不到的寻找——自解之道
【同步课堂】《游园》课件(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共34张PPT)
三、拓展:《牡丹亭》主要情节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 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人,说同他 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 安太守杜宝之女名杜丽娘,才貌端 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 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 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一书生持半 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 幽会。杜丽娘从此愁闷消瘦,一病 不起。
• 这一曲写杜丽娘对自己美貌的赞赏,充分写出了杜丽娘由自我觉醒到自我热爱 的激情,体现了杜丽娘对自己青春年华的珍爱,流露了主人公对自由生活的向 往,也是下面感春伤怀的重要心理基础。
【皂罗袍】(旦)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 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闺中人)忒(tui太)看的这韶光贱!
• 万历年间,江南才女冯小青曾在幽居水阁的凄寂生活中写下这样的诗 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 心是小青。”可见深刻地揭示了那个时代中青年女性的普遍处境。
二、细读《皂罗袍》
【皂罗袍】是《游园》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 转的心态变化。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 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合)朝飞暮卷,云 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游园》
部编版必修下册
课文简介:
• 《游园》选自《牡丹亭》第十出 《惊梦》前半部。
汤显祖与《牡丹亭》》ppt课件二
汤显祖与《牡丹亭》
一、 作者简介 二、《牡丹亭》的故事来源 三、《牡丹亭》的结构 四、《牡丹亭》的主题 五、《牡丹亭》的人物 六、《牡丹亭》的艺术特色及局限
汤显祖简介
一、所处时代背景 •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三个 时代,那正是朝廷腐败、社会动荡的明代中晚期。(表现在皇帝、朝 中、边关) • 在社会思想上,明王朝为了巩固其封建统治,将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 统思想,并以理学取士。然而,理学发展到这个时期已日趋教条、僵 化,严重地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同时,社会上假道学家的出现及理学 崇尚务虚,鄙视务实的特质使理学受到怀疑。于是到明代中期, 出现 了一股怀疑程朱理学的思潮。人们逐渐形成新的观念。 二、人生经历:仕途坎坷 • 汤显祖出身于书香门第,他聪慧好学,从小就希望通过读圣贤书,走 科举之路光宗耀祖,但是在21岁中了举人后,他在进士科考中屡考虑 败,他先后四次赴京会试均未中进士,受挫十载,直到万历十一年 (1583)才以第三甲第 211位的排名中了进士。万历二十六年(1598) 长期屈沉下僚的汤显祖毅然辞官,归隐于临川玉茗堂中,于百感交集 之中,创作了《牡丹亭》(1598)、《南柯记》(1600)、《邯郸记》 (1601),连同以前所写的《紫钗记》在内,合称为“临川四梦”或 “玉茗堂四梦”,并在剧作中完整展示了他的“至情”论。 三、至情论 • 影响其思想的三个人:罗汝芳、李贽、达观和尚 至情论三个表现方面
牡丹亭·游园惊梦ppt6 人教版
爱及对自己无人怜惜的伤感。 【皂罗袍】描绘了姹紫嫣红的春光,流露出杜丽娘的孤
独苦闷。 【好姐姐】继续在春光明媚中抒发自己的苦闷情怀。 【隔 尾】写杜丽娘带着对春光的留恋及无奈重回闺房。
杜丽娘像一只笼中小鸟,突然飞进了繁花似锦的花 园,看到一个美丽的新天地,触景生情,她痛惜自己的 青春被埋没在笼中,慨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并 进而引起她青春的觉醒。杜丽娘游园前的心理活动,处 处表现出贵族少女矜持和娇羞的特点,作者着重刻画其 春情难遣的寂寞和对环境的隐隐不满。来到园中之后, 则着重刻画满园春色在杜丽娘内心激起的巨大波澜:惊 诧、感慨、悲叹、幽怨构成了丰富的心理内涵。这里有 对自然和青春的热爱,有对春色惊叹和对命运的感伤, 也有对礼教的不满和无可奈何的苦闷。作品成功地写出 了人物从不断的感情沉积中走向冲破临界状态的心灵历 程,其间有踌躇徘徊,有回旋起伏。她前进的脚印承受 着人物所特有的艰涩和沉重的负担。正是在这一点上作 品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思考:这一曲流露杜丽娘怎样的心情? 哪一句可以看出杜丽娘由觉醒走向反抗?
Biblioteka Baidu
作者用“姹紫嫣红”的迷人春色与“断井颓垣”的荒 废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杜丽娘从“姹紫嫣红”看到 了自己青春的生命,而这“断井颓垣”又使她百感交集, 这“断井颓垣”也正象征着那阴冷的生活环境,如此明 媚的春光竟被辜负,自己美丽的青春也只能在深闺中 埋没!“原来”,“似这般”“都付与”几个词都带有强 的感情色彩,带有无限的感叹和惋惜。
牡丹亭·惊梦_课件
五、艺术特点
2.成功地刻画人物心理
层次丰富
游园前:矜持娇羞,寂寞苦闷。 游园时:惊诧感慨,悲叹幽怨。 游园后:向往爱情,因爱而喜。
手法多样
描写外貌行止,以显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
厢》交胜。 张埼《衡曲麈谈》 “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沈德符《顾曲杂言》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汤显祖 《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序》 《牡丹亭》足可与莎士比亚《罗密欧
与朱丽叶》齐名世界名剧。
共五十五出,写杜丽娘为追求爱情 因梦而死,死后因得到爱情而生的过程。 为情而死,揭露了在明代封建专制主义 的重压下,青年女性被摧残的事实 为 情而生,表达了广大青年要求个性解放, 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的强烈呼声。 在青年妇女中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 间亦有痴于我,伤心岂独是小青。《花 朝生笔记》 冯小青在弥留之际写下生 命绝唱。
《牡丹亭》从艺术表现策略看,写梦只是一种手段,是为了深入 挖掘人物深层心理———使原我转移本能移欲望的一种手段。
课外作业
解读《牡丹亭》中的“梦”,发表不同意见。
《牡丹亭》中的梦意象所表露的“至情”明显带有近现代社会的 自我意识觉醒的特征,即对于个人独立价值及情感的认可和追求,是 作家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所作的人文关怀和探索,对合乎人性的合 理生活、美好感情的肯定。他站在个性解放的时代高度,公然倡导人 性的复苏与回归,表现出追求人性,要求个性解放的倾向,大声疾呼冲破 理学禁锢的枷锁,以求得对活生生的自然的人的体认与尊重。应该说, 这才是《牡丹亭》主题的真实含义,是《牡丹亭》体现出来的时代特 点,也是杜丽娘形象的独特性和时代性的进步意义所在。
古诗词诵读《游园皂罗袍》课件29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朝飞/暮卷, 云霞/翠轩;雨丝/风片, 烟波/画船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 朝飞暮卷:化用唐代王勃《滕王阁诗》中“画栋朝飞南浦 云,朱帘暮卷西山雨”句
采用铺陈的方式描绘想象中更开阔的春景:雕梁画栋, 飞阁流丹;云燕霞蔚,碧瓦亭台,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 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最后一句直抒胸 臆:我这深闺女子太辜负这美好的春光了。
看,,谁奈付嫣
得烟云家何与红
这波霞院天断开
韶画翠。,井遍
光船轩
颓,
贱,,
垣
。
,
游 园
【
明
·
汤
显 祖
皂
罗
袍
】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这一句使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少女心中的期望与失落,无奈。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 次乍进后园,只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 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都付与断井颓
如 似花 水美 流眷 年
• 了解其组成: • 曲词:是剧中人物的唱词。各种角色都可以
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 • 宾白:是剧中人物的说白。分对白、独白、
旁白、带白(插在曲词中的说白) • 科介:是剧本中关于动作、表情、和音响效
果的舞台提示。
•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语文《牡丹亭》课件 共23页
姹紫嫣红牡丹亭 今朝惊梦芙蓉城
牡丹亭 ·惊梦
▪ 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丽 娘醒来后,恹恹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园,寻找 梦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渐消瘦下去。
▪ 一日照镜子,见自己一下瘦成那个样子, 忙叫春香拿来丹青、素绢,自画春容,并题诗 一首于上。她又把梦镜说与春香,并让春香把 那画叫裱画匠裱好。杜宝夫妇听说女儿病重, 忙叫陈最良用药,让石道姑来念经,但都不见 效。
故事梗概
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只生一女,取名 丽娘,年十六岁,尚未许配。杜宝为了使女儿 成为识书达理的女中楷模,为她请了位年已六 十的老秀才陈最良。因陈上《诗经·关雎》惹 动了丽娘的情思。伴读的使女春香,偶而发现 了杜府后的花园,并引领丽娘偷偷游了花园。 久困闺房的丽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 访春之情。丽娘回屋后,忽作一梦。梦见一书 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
为什么叫梦?
《牡丹亭》全名《牡丹亭还魂记》
创作背景:反封建的新思潮 创作思想性:揭露封建礼教的残酷,青年
男女的自由爱情的渴望和个性解放的强 烈要求,并歌颂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 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斗争。
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窦娥冤》《长生殿》 《牡丹亭》《西厢记》
传奇与杂剧的区别:
1 元杂剧分“折” (相当于“幕”),通常是一本 四折加
丽娘他们到临安,在钱塘江边住下,等柳
生知道考试时,考试时间已过,多亏主考官是 苗舜宾,才得以补考。这时,因淮、扬兵事, 朝廷延期放榜。丽娘让柳生先去扬州看望她父 母。
古诗词诵读《游园》课件19张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景 这样, 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反对迷信和正统思 想的束缚,要求个 性解放等等。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
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塑造了一个背叛礼教的形象,
反对束缚人的个性,呼吁给妇女做“人”的权利,不能
不说是进步社会思想的反映。
第 二《 章牡
丹 亭 》 故 事 介 绍
文化
贫寒书生柳梦梅梦见在一座花园的梅树下立着一位佳 人,说同他有姻缘之分,从此经常思念她。南安太守杜宝 之女杜丽娘,才貌端妍,从师陈最良读书。她由《诗 经·关雎》章而伤春寻春,从花园回来后在昏昏睡梦中见 一书生持半枝垂柳前来求爱,两人在牡丹亭畔幽会。
第 五 章拓
展
延
伸
文化
对比阅读
窦娥冤(节选)
关汉卿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
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
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
涟涟。
游
直抒 ①直抒胸臆。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 胸臆; 无限哀怨。“奈何天”“谁家院”六个字里凝聚着杜丽娘对命运 对仗 的感伤,是痛苦的心声。杜丽娘面对良辰美景,而无赏心乐事,
只有寂寞苦闷、无限哀怨。“良辰美景”与“赏心乐事”②对仗 工整,语言华美。
【高中语文】游园惊梦ppt精品课件
• (文段二) “想想看,你竟然得向那些猪猡告帮!我是 唯一赏识你的人。你为什么不更多地信任我呢?你凭 什么对我鼻子朝天呢?是海恩斯吗?要是他在这儿稍 微一闹腾,我就把西摩带来,我们会狠狠地收拾他 一顿,比他们收拾克莱夫· 肯普索普的那次还要厉 害。” • 从克莱夫· 肯普索普的房间里传出阔少们的喊叫声。 一张张苍白的面孔,他们抱在一起,捧腹大笑。唉 呀。我快断气啦!要委婉地向她透露这消息,奥布里! 我这就要死啦!他围着桌子一瘸一拐地跑,衬衫被撕 成一条条的,像缎带一般在空中呼扇着,裤子脱落 到脚后跟上,被麦达伦学院那个手里拿着裁缝大剪 刀的埃德斯追赶着。糊满了桔子酱的脸惊惶得像头 小牛犊。别扒下我的裤子!你们别拿我当呆牛耍着玩! ——选自乔伊斯《尤利西斯》
三、拓展阅读,体会意识流艺术。
• (文段一)北京牌越野汽车在乡村的公路上飞 驰。一颠一晃,摇来摆去,车篷里又闷热,真 让人昏昏欲睡。发动机的嗡嗡声时而低沉,时 而高亢,像一阵阵经久不息的、连绵不断的呻 吟。这是痛苦的、含泪的呻吟吗?这是幸福的、 满足的呻吟吗?人高兴了,也会呻吟起来的。 就像1956年,他带着快满四岁的冬冬去冷食 店吃大冰砖,当冬冬咬了一口芳香、甜美、丰 腴、而又冰凉爽人的冰砖以后,不是曾经快乐 地呻吟过吗?他的那个样子甚至于使爸爸想起 了第一次捉到一只老鼠的小猫儿。捉到老鼠的 小猫儿,不也是这样自得地呜呜叫吗? ——选自王蒙《蝴蝶》
牡丹亭·游园优秀课件 北京版
【隔尾】既然春香看不够,就由她留恋吧!可就 是观赏遍了所有的亭台楼阁也是白搭,倒不如兴 尽回家去消磨时光、打发日子。
“枉然”,是一种得不到任何收获或满足的 失望;“过遣”,是一种打发日子的无可奈 何。越游愁越重,女主人公内心的感伤和怨 恨到了无法排解的程度,这就为下半出的 《惊梦》作了铺垫。
《游园》共六支曲子,前三支写出游 之前,后三支写游园及回归。《游园》 中情景交融手法的运用也达到了炉火纯 青的地步。写景、抒情和人物的心理刻 画,浑然一体,景中情和情中景很难加 以区分。短短六支曲子使我们仿佛跟随 杜丽娘游了一次花园,不但领略到鸟语 花香,满园春光,而且感受到女主人公 细微复杂的心理脉搏,听到了如怨如诉 的内心独白。这也是这出戏至今生命不 衰的重要原因。
【好姐姐】曲意是:青山开遍了红色的杜鹃花, 晚春的荼縻花的游丝如烟似云。牡丹虽有天姿国 色,可春归时也会与其它花一道凋零。悠闲的注 视着,那成双成对的莺燕歌声婉转,话语缠绵, 是何等快活。
字面上的意思是,牡丹虽然美艳,但它迟至 暮春才开花,不能开在百花之先。其实这是 杜丽娘以牡丹自比,哀叹自己的青春被耽搁 了。
【步步娇】曲意是:这飘飘悠悠的晴丝吹到了安静寂寥 的小院里,随着晴丝的飘来,那游丝一般的春天,也悠 悠来到杜丽娘的眼前。隔一会儿,才整理头上的装饰, 没料到那镜子把我半边脸偷偷照进去了,惹得我急忙躲 闪,把美丽的发卷也弄歪了。怎么能走出闺房而显露在 外呢? 整装美容后,第一次从镜中惊奇地发现自 己的俊美,使自己情不自禁、羞答答的将发 髻也弄歪,还故意自我埋怨,写出了少女含 情脉脉、自我欣赏的微妙心理。它更激发了 杜丽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好爱情的追 求。 ——迎春曲,写出少女对春光的向往、矜 持和自我欣赏。
【同步课堂】 《游园》教学设计(2)-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游园》教学设计
课文简介:
《游园》是选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前半部。从情节看,“游园”是杜丽娘冲破礼教牢笼的第一个实际行动,是杜丽娘由生到死的关键。【皂罗袍】是《游园》的高潮,刻画了杜丽娘千回百转的心态变化。
教学目标(核心素养)
1、语言建构与运用:疏通疑难字词,读懂台词。
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汤显祖及《牡丹亭》;从人物台词中深入理解杜丽娘形象特征。
3、审美鉴赏与创造:熟悉戏曲语言,品味曲词之妙和人物的情感。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知中国古典文化的抒情传统,追寻作品包蕴的文化基因。
教学重点:读懂台词,理解杜丽娘形象特征
教学难点:品味曲词之妙和人物的情感。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晚号茧翁,自署清远道人。临川人(今江西临川)。代表作:《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合称“临川四梦”)。汤显祖最得意,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他曾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12岁的诗作即已显出才华。明代社会科举考试成了上层统治集团营私舞弊的幕后交易,成为确定贵族子弟世袭地位的骗局,而不以才学论人。万历五年、八年两次会试,当朝首辅张居正要安排他的几个儿子取中进士,为遮掩世人耳目,又想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陪衬。他打听到海内最有名望的举人无过于汤显祖和沈某等人,就派人去笼络他们。但汤显祖洁身自好,一无所动。他虽然并不反对张居正的政治改革,但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憎恶这种腐败的风气,因而先后两次都严峻地拒绝了招揽。结果汤显祖名落孙山。而且,在张居正当权的年月里,他永远落第了。但因此,汤显祖却以高尚的人格和洁白的操守,得到海内人士的称赞。
《惊梦》课件(张定).
二、主要人物与情节
南安太守杜宝
小姐杜丽娘 师傅陈最良 丫鬟春香 书生柳梦梅
闺塾 游园 写真 婚走 梦柳 拾画 团圆
三、文本赏析:《惊梦》
【绕池游】 【乌夜啼】
杜丽娘在游园之前被春光吸引所生发的感情。 黄莺婉转的歌声,把我从梦中唤醒。我独自站立在小小深深 的庭院,见遍地春光缭乱。那沉香已经燃尽,未做完的针线活抛 在一边。怎么今年春天牵动我的情怀更甚于去年? 一早起来就眼巴巴地望着梅关,一直望到尽头你凭着栏杆侧 着头看得多久了?这无因由的苦闷,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
【隔尾】
三、文本赏析:《惊梦》
杜丽娘游园观景后的烦闷心情。
六支曲几百字,写景、状物、抒情、绘心,无不生动、细腻, 感人肺腑。虽着墨不多,却真实地勾画出一个独处深闺、春 情难遣、渴望爱情、力求幸福的官宦少女的情怀。
【山坡羊】
这么心烦意乱、春情难排遣,突然伤春、徒怀幽怨。说是因我 天生丽质,有一列列名门仙郎可以从容挑选。那又是什么良缘? 我的青春却被抛得远远!我的春困又有谁见?只是疏懒腼腆。 想我的幽梦飘向哪边?是否和春光一起运行变迁?徘徊无奈, 我这衷情又向谁言?可恶那剩余的岁月如何熬煎?除非问苍天!
【山桃红】
只为了你如花一般娇美的眷属,和那似水一样流逝的华年,我 在这边寻寻觅觅,到处都找遍;你却在深闺里顾影自怜。(合) 是在哪里曾经相见?彼此凝望,俨然相识,难道我们在这么美 好的春光里相逢却默无一言?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游园》PPT优秀课件
文章分析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翻译: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 断井颓垣。
赏析:写深闭幽闺的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乍进后园,只 见百花盛开,万紫千红,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 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 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 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 “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 女强烈的震撼。“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 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 一声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这里夹杂 着深深的伤感,自己的人生春天也同样多姿多彩,然而却无 一人走进来。
《牡丹亭·惊梦》
《惊梦》是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昆 曲《牡丹亭》中一出经典段落。主要 内容描写了青年男女的相互爱慕,大 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 的精神,揭露、批判了程(程頣、程 颢)朱(朱熹)理学“存天理、灭人 欲”的虚伪和残酷。
本诗背景
这支曲子出自《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牡丹亭》是汤显祖在明代万历(明神宗年 号,1563-1620)年间据明人小说《杜丽娘 慕色还魂》改编而成的传奇作品。《皂罗 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是《牡丹亭》女主 人公杜丽娘偶尔来到后园游赏时的一段唱词。
文章分析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北京版必修二《牡丹亭》教案
汤显祖与《牡丹亭》教案2
主讲:刘咏梅
教学目的:通过精讲汤显祖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中的前半段《游园》,了解汤显祖反对程朱理学,宣扬个性解放的思想。
教学重点:杜丽娘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1、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深入理解这段唱腔的内在含义。
2、《牡丹亭》的悲剧意蕴及其文化意义。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
教学建议:把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这同一时代的两个中西方戏剧代表人物作一横向比较,简要分析二者在创作艺术风格上的不同。
教学时数:一大节。
一、正反两方的矛盾冲突:
提问:
1、正方阵营是哪几个人物?丫环春香在剧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性格如何?
2、反方阵营是哪几个人物?各自代表哪些阶级?各有些什么言论?
二、《牡丹亭》的悲剧意蕴及其文化意义:
提问:
1、《牡丹亭》是悲剧吗?杜丽娘的悲剧意蕴何在?
2、《牡丹亭》诞生于16世纪末,对于今天的中国有何特殊的文化意义?
明确:
1、以情反理,反对程朱理学,提倡情感价值。
2、以梦反理,反对禁欲主义,崇尚人性解放。
3、以柳反理,反对封建道德,鼓舞青春理想。
小结:
《牡丹亭》是一部兼悲剧、喜剧、趣剧和闹剧因素于
一体的复合戏。
“其款置数人,笑者真笑,笑即有声;啼者真啼,啼则有泪;叹者真叹,叹则有气。”――――王思任
《牡丹亭》的悲剧意味也着实令人伤感:
原来做官是要以六亲不认、牺牲情感作为起码代价的!
三、《牡丹亭》与《哈姆莱特》之比较:
1、作者生平汤显祖――――莎士比亚
(1550—1616)(1564—16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紫钗记
临川四梦 邯郸记 南柯记
玉茗堂四梦
牡丹亭
玉茗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书初出时,文人学士,案头无不置一本 。 家喻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 闺人必有石榴新样,即无不用一书为夹袋者, 剪样之余,即无不愿看《牡丹亭》者。
(三)故事情节
柳梦梅
杜丽娘
教 女 儿杜 杜宝 丽请 娘到 (腐 闺儒 塾陈 )最 。良
来
丽
娘
到在
后丫
花鬟
园春
游 玩
香 的
。鼓
()
游动
园下
,
杜
梅 幽 会杜 。丽 (娘 梦梦 柳中 )与
书 生 柳 梦
画 自 己杜 的丽 容娘 颜梦 后醒 伤后 情为 而相 死思 。所 (苦 写, 真描 )
像经
杜丽娘沉浸于华美服饰和惊人丽质的自我欣赏中。
【皂罗袍】
杜丽娘观看园景时由喜转悲、由叹转怨的情怀。
四、杜丽娘形象及其思想文化价值
(一)杜丽娘形象
天生丽质,聪慧过人 热爱自由,热爱自然 追求爱情,追求幸福
形象内核: 叛逆
(二)《牡丹亭》的思想文化价值
以情反理
情:杜丽娘对柳梦梅的爱情 理: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
2、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至情”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 生而不可以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
3、途径上:至情的最有效感悟方式是戏剧
生天生地生鬼生神,极人物之万途,攒古今之千变 无情者可使有情,无声者可使有声 人有此声,家有此道 疫疬不作,天下和平
。过
(杜三
拾丽年
画娘后
)
墓 地 ,
, 柳 梦
拾梅
得赴
她京
的应
自试
画,
回
生
,柳
两 人 结 为 夫 妻 。
梦 梅 掘 墓 开 棺 ,
(杜
幽丽
媾娘
)起
死
三、《惊梦》文本赏析
【绕池游】 【乌夜啼】
杜丽娘在游园之前被春光吸引所生发的感情。
【步步娇】
杜丽娘游园前对镜梳妆时的内心活动。
【醉扶归】
︻
惊 梦 ︼
汤 显 祖
学习目标
• 1.了解汤显祖及其《牡丹亭》,理解杜丽娘 形象的特质,认识《惊梦》一出所蕴涵的 文化价值及其在全剧中的地位,体现本单 元所涉及的人类共同的永恒情感内容,特 别是对爱与死的体验、对生命的尊重和对 弱者的同情等;
• 2.了解曲词特点,品味戏曲语言,提高学生 鉴赏戏曲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戏曲的喜爱 之情。
(二)《牡丹亭》的思想文化价值
“情”的一方:杜丽娘、柳梦梅、春香 以情反理 “理”的一方:杜宝、甄夫人、陈最良 以理格情
扬情抑理 尊情反理 情高于理 情胜于理
(二)《牡丹亭》的思想文化价值
情与理的冲突也是晚明社会思潮中的基本矛盾 和晚明文学的基来自百度文库主题之一。
通过杜丽娘为情而死、因情复生的故事,对摧残情性的 封建礼教作了尖锐的批判,反对程朱理学,宣扬以情抗理, 肯定和提倡人的自由权利和情感价值,透露出崇尚个性解放、 突破禁欲主义的时代精神,对于正在兴起的个性解放思潮起 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导入新课
• 《红楼梦》第23回《牡丹亭艳曲警芳心》里写道:“林黛玉素习不大 喜看戏文„„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 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 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 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又侧耳时,只听唱道: ‘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 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 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 林黛玉听的曲文,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中的内容。曹雪芹就用此曲来烘托刻画林黛玉的心理。这支感叹韶华 虚度、青春愁闷的曲子得到了许多少女的喜爱和认同。你们是否也会 有同感、共鸣呢?好,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汤显祖及《牡丹亭》。
保守: 存天理,灭人欲 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进步: 满街都是圣人 人人君子
尧舜与途人一 圣人与凡人一
百姓日用即道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人必自私
肯定人欲
(二)思想主题
一生疏脱,然幼得于明德师。 如明德先生者,时在吾心眼中矣。 制欲非体仁
“至情”论
汤显祖的“至情”理论
1、宏观上: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 世总为情 人生而有情 万物之情,各有其志
五、《牡丹亭》的艺术特点
1、想象丰富奇特
借助丰富奇特的想象来创造浪漫梦幻的舞台情景
《牡丹亭》唱彻秋闺,惹多少好儿女拼为他伤 心到死 。
画烛摇金阁,珍珠泣绣窗。如何伤此曲,偏只在 娄江?
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 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一、汤显祖与《牡秀慧丹能亭文词》,未有所适,酷嗜《牡丹亭》传奇,蝇头细字,
俞二娘
批注其侧,幽思苦韵,有痛于本词者,十七惋愤而终。
田汉:“杜丽如何朱丽叶,情深真已到梅根。何当丽句锁池馆,不让莎 翁在故村。”
袁行霈:“这两位戏剧大师在16世纪与17世纪之交的东西方剧坛上,都 作出了泽惠人类的卓越贡献。”(《中国文学史》) 陈瘦竹:“366年以前,世界文坛上两颗巨星先后陨落,一个是我国的汤 显祖,一个是英国的莎士比亚。但是他们的作品到今天还放射出光芒。”
冯小青 商小玲
每演至《寻梦》、《闹殇》诸出,真若身其事者,缠绵凄 婉,横波之目,常搁泪痕也。一日,复演《寻梦》,唱至“打 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得梅根相见,盈盈界面”,随声倚 地。春香上,视之,已气绝矣。
二、《牡丹亭》的背景、主题与情节
(一)创作背景
《牡丹亭》是以晚明社会为背景:一个兼具保 守与进步两种社会思潮的特殊时代。
• 重点难点:
• 杜丽娘形象;《惊梦》的文化价值;戏曲 语言。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
一、汤显祖与《牡丹亭》
汤显祖,明代伟大戏剧家。生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卒 于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1616)。
青木正儿:“显祖之诞生,先于英国莎士比亚十四年,后莎氏之逝世一 年而卒。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亦一奇也。”(《中国近世戏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