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课件: 最后的常春藤叶 (共31张PPT)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课件:2《最后的常春藤叶》课件(共32张PPT)
找出时间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十一月:
琼珊病倒
•一天早晨: 琼珊病重 •第二天早晨: 琼珊病危
贝尔曼画常春藤叶 (夜里)
贝尔曼生病
•第三天天刚亮:琼珊病好转 贝尔曼送医院
•第四天下午: 琼珊病好 贝尔曼去世
开端(第1-11节)年轻的画家琼珊不幸感 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36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 等死
「美」欧·亨利
欧·亨利(1862—1910), 美国短篇小说家。其作品以 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的 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 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 的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 《麦琪的礼物》 《最后的常 春藤叶》等。他本人也为此 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现 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其作 品构思巧妙,尤以出人意料 的结局著称。
你们认为谁是 小说的主角,琼珊, 苏艾,贝尔曼?还 是三人都是主角?
主人公评判的标准
❖ 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 多少,而应看他在人物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 ,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 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
“最后的常春藤叶” 的含义
❖ 对琼珊而言:生的希望 表层义:叶子的飘落 隐喻义:生命的飘逝——玄想,当最后一 片叶子掉下来,我也要去了
第一人称 以身临其境的口吻叙述,显得真实,可以增强 文章的可信度、真实感;
第二人称 以对话的口吻叙述,可起到拟人化的作用,拉 近与抒情对象的距离,显得亲切自然,便于交流 感情,用于抒情能增强感染力。
第三人称 以客观旁述的口吻叙述,可使文章张驰自由, 便于多角度描述事物,表达感情。
文学作品常见表现手法与技巧概
表现作品主题。
❖ 环境:自然环境——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感情等。 社会环境——交待时代背景等。
高中语文 《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件(共20张PPT) 苏教版必修2
结尾特点 结尾是欧·享利式的结尾。欧·享利短篇小说的 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出乎 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 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然而那意外的结局一般来 说是令人宽慰的,是带着眼泪的微笑。
风格 以小见大,将喜剧的形式与悲剧的内涵巧妙的融 合在一起,在幽默的叙述风格和出人意料的结局中, 隐藏着批判的锋芒,具有一种发人深省的艺术魅力。
比如:“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 见、医生管他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 蹑手蹑脚,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 摸。”“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 来,我也得去了。三天前我就知道了。难道大夫没有 告诉你吗?”“又掉了一片。不,我不要喝汤。只剩 四片了。我希望在天黑之前看到最后的藤叶飘落下来。 那时候我也该走了。”
“最后”——悬念; “常春”——生命的气息,明丽光辉,温馨,暗示 性、 蕴含力更强,能更充分地表现文章的主旨; “叶”——主要角色,生命的象征,点题,线索。
欧·亨利 代表作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 物》。 他的作品往往有一个出人意料的结局,给人 “含泪的微笑”,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 书”。他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人,与法国 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 之王”。 ☆美国 欧亨利《麦琪的礼物》 《警察与赞美诗》 ☆法国 莫泊桑《羊脂球》 《项链》 ☆俄国 契科夫《变色龙》 《小公务员之死》
环境和结尾 1.人物的生活环境:社会下层艺术家聚居的小区。 特点:街道错综复杂 居住空间狭窄 风格古香古色 艺术气息浓厚 苔藓遍地 阴暗 潮湿 穷苦 2.阴沉灰暗的色调,悲凉的情调,烘托出作者悲 凉、孤独、绝望的心情。
典型环境体现了作者的创作特点:他同情普通 的小市民,憎恨压迫者。
2019年高中语文必修二ppt课件(苏教版)第一专题最后的常春藤叶
欧· 亨利式结尾: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效果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俄国 法国 美国 契诃夫 《变色龙》、《套中人》 莫泊桑 《项链》、《羊脂球》
欧· 亨利 《麦琪的礼物》、 《警察与赞美诗》
小说常识: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 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 裁。
人物:典型的艺术形象
探讨
谁是小说主 人公?
主人公评判的标准:
不应单纯看 作者笔墨的多少, 而应看 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 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 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用。
思考一:
文中几次写到贝尔曼? 分别是怎样写的?
贝尔曼是怎样一个人?形象一:(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
贝尔曼是一个穷困潦倒,性格暴躁,酗酒成性而又郁 郁不得志的老画家。
开端
琼珊病危
最 后 的 常 春 藤 叶
发展
苏艾帮助 琼珊寄生命于落叶
高潮
藤叶仍在 琼珊重燃生的欲望
结局
琼珊获生 贝尔曼画叶献出生命
理清思路:
开 一天早晨病重 端
十一月病倒
琼 珊
第二天早晨 绝望 发展 第三天 天刚明 好转 高潮
贝 情 当天夜里画叶 第二天早晨生病 尔
同一天
知
第三天下午
住院曼
第四天
贝尔曼富有爱心,无私关怀、帮助他 人,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充满崇 高的人性美。
一个普普通通并不完美的小人物身上
更能折射出---------
•
好人,脸上并没有贴着标签,他们并不一 定非要高高在上,可能就离你很近,也许 •爱心,不是英雄的专利;自私,也不是小 是你的邻居、同事,也许是你的朋友、你 人物的别名。好人脸上并没有贴着标签, 的兄弟,但就是这样一些看起来没有什么 他们并不一定非要高高在上,也许就是你 特别的普通人,却能在关键时刻义无反顾 的邻居、同事,你的朋友、兄弟;但就是 挺身而出,把“人”这个字写的墨迹饱满 这样一些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普通人, ,把人性之美展示的酣畅淋漓! 却能在关键时刻义无反顾挺身而出,把 • 他们就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平民英雄! “人”这个字写的墨迹饱满,把人性之美 展示的淋漓尽致!他们就是我们心中永远 的平民英雄!
高中语文《最后的常春藤叶》课件 苏教必修2
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 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 上。它是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
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
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
它傲然挂在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
根藤枝上面。
琼珊的重获新生 给了我们怎样的生命 启示?
这个世界没有 人能让你倒下,如 果你的信念还站着 的话!
——马丁·路德·金
有一次,一个画家发现 这条街有他可贵之处:如果 商人去收颜料、纸张和画布 的账款,在这条街上转弯抹 角、大兜圈子的时候,突然 碰上一文钱也没收到、空手 而回的自己,那才有意思呢!
琼珊的好友苏艾在 琼珊生病时为她做了些 什么?琼珊的状况因此 有好转吗?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贝尔曼是个怎样的 人?请大家找出描写贝 尔曼的语句,并抓住重 点句分析交流。
揣摩:
他还是个暴躁的小 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 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 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 术家的看家恶狗。
•1、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集体的动作,集体的表情,集体的信念。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4、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 •6、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失败。2022年1月2022/1/302022/1/302022/1/301/30/2022 •7、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2022/1/302022/1/30January 30, 2022 •8、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2022/1/302022/1/302022/1/302022/1/30
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1-5最后的常春藤 课件(共27张PPT)
结尾揭示叶子是假的,在前文有多处伏笔
仍旧有一片常春藤叶贴在墙上 其他的叶子都落了,只有这片叶子经历两天的狂 风暴雨傲然挺立 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动吗?
• • • • • •
• • • •
• • • •
(一)这个外表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却有着颗火热的,金子一样的爱心的老贝尔曼无疑是小说中最闪亮的人物,他 的闪亮恰恰也是因为小说中那个最震撼的情节而越发的让人刻骨铭心,我们极尽想象之能事还原了那个风雨交加的 夜晚,大家觉得欧亨利的写法好还是我们的写法好,理由是什么? 明确:作品采用“留白”手法,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出人意料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 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欧亨利的尾巴 欧亨利在短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往来了个出其不意。 (二)这个“尾巴”既然是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那么我们就来找找在文章中那些早已埋伏好的蛛丝马迹。能 找到前面的伏笔吗?[来源:学#科#网Z#X#X#K] 1、我已经说了半天,愿意为你效劳。天哪!……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为下文画藤叶做铺垫。) 2、风雨下着雪花下个不停。(为下文贝尔曼得病而死做铺垫) 3、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为什么是“贴”) 4、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经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傲然挂在里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 藤枝上面。(说明叶子生命力旺盛全然不是风雨飘摇中的状态) 5、随着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屋檐上倾泻下来。 6、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究竟是到说明地方去的。 7、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还燃着的灯笼,一把从原来的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支散落的画笔,一块调色板, 上面剩有绿色和黄色的颜料。 8、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飘不动吗?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最后的常春藤叶》优秀课件
研读课文
理清思路
自主探究
《最后的常春藤叶》中关于谁是小说的主人公的说 法历来存有争议。那么,在你看来,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应该是谁呢?
提示:观点一: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琼珊。因为小 说中写琼珊的笔墨比较多,在小说中是一个主要的形 象。通过写她病情与心情的变化,作者告诉我们:在生 活中,坚定的信念是多么重要。
3.贝尔曼冒死为琼珊画叶子是小说中的重要情 节,但作者却只在结尾处向读者简单透露了贝尔曼画藤 叶而死的事实,对他是如何在凄风苦雨之夜画常春藤叶 子的情节却不着一笔,给人留下了许多悬念。作者这样 处理有什么好处?
【提示】这是欧·亨利小说结尾的特色。这样结尾 可以使小说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 像空间。我们可以想像,在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贝 尔曼忍受着凄风苦雨的折磨,踉踉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 多英尺高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的颜料,在墙 上展现他的艺术才能,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另外, 这样结尾也使贝尔曼默默奉献、外粗内细、外冷内热的 鲜明个性更加丰满。
退出
2.贝尔曼老说自己要创作一幅杰作,但始终没 有动手,只是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甚至替人当 模特,以此维持生计。他最终画出杰作了吗?请说说 你的看法。
【提示】贝尔曼最终完成了自己定下的任务,画 出了杰作。这杰作就是他所画的那片叶子。这一片叶 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作品,而是他用生命换来的 给予琼珊生的希望的画。这幅画代表着一颗金子般的 心,代表着无私的奉献,代表着人与人之间超乎寻常 的友谊和相互帮助,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它的价值是 任何艺术作品都不能相比的。
课文小结
本文通过记述老艺术家贝尔曼用生命绘制毕生杰 作,重燃他人即将熄灭的生命火花的故事,歌颂了艺 术家之间伟大的友谊,特别是老艺术家贝尔曼舍己救 人的品德。同时,也告诉我们,在生与死、抗争与屈 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做出努力,才能得胜, 坚强的信念是生命赖以延续的精神支柱。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一专题:《最后的常春藤叶》课件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二第一专题:《最后的常春藤叶》课件小说三要素:1、人物2、环境3、情节直接描写(言行、肖像、心理)间接描写(借助他人衬托、环境烘托、情节发展中展现)自然、社会环境(渲染气氛、交代背景、烘托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象征和暗示、揭示主题)线索(单线双线、明线暗线)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技巧(对比、抑扬、悬念、倒叙、插叙、伏笔、照应、出人意料的结尾、意味深长的细节)作用(推动情节、刻画人物、揭示主题)环境:美国华盛顿一个贫穷艺术区,肺炎肆虐人物:老画家贝尔曼、年轻画家琼珊和苏艾情节:开端(第1 至11 节)琼珊病重发展(第12 至36 节)琼珊望叶等死。
高潮(第37 至50 节)藤叶不落,琼珊重生希望结局(第51 至55 节)琼珊脱险,贝尔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谜底解决几个问题:时间线索与人物、情节的对应关系。
明线:琼珊病重——琼珊病危——琼珊转好——琼珊脱离危险暗线:贝尔曼画长春藤叶——贝尔曼生病——贝尔曼病危送进医院——贝尔曼去世结合物:常春藤叶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与琼珊有何关系?琼珊为何一心想死?常春藤绿意盎然坚忍不拔的特性,象征了神对我们的爱无可动摇!琼珊本是一个富有理想,又非常纯洁的人,因为病魔吞噬着她的肉体,人间苦难摧垮了她的精神,她没有了生的留恋,一心想离开这令人厌恶的世界,所以她要等那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摆脱一切。
“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对琼珊和贝尔曼各有什么含义?(1)对琼珊而言:叶子的飘落意味着生命的飘逝。
最后的一片叶子是精神支点,生存寄托。
(2)对贝尔曼而言:冒雨画上去的叶子,艺术生涯的绝笔。
维系他人生命的叶子,是他人生最精彩的杰作,是人性美的体现。
讨论思考:1、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为什么?作者借此表达的主题是什么?2、小说结局:琼珊生命垂危却脱离了危险,而贝尔曼却突然病逝。
这样的情节安排合理吗?提示:主人公判断标准——所占篇幅大小、线索作用大小、对主题的揭示意义提示:欧亨利的小说特点是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苏教版语文必修二第1专题《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
概括情节
女画家琼珊因为肺炎而失去了对 生命的信心,把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 外的一片常春藤叶上。
好朋友苏艾把这件事告诉了贝尔 曼。
老贝尔曼为了帮助琼珊,在风雨 交加的夜晚画了一片常春藤叶在墙上, 这片不落的叶子给予了琼珊生命的希 望。
开端(第1-11节):年轻的画家琼珊 不幸感染肺炎,生命垂危。 发展(第12-36节):琼珊不听劝慰, 望叶等死。 高潮(第37-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 珊重又燃起生的欲望。 结局(第51-55节):琼珊脱险,贝尔 曼病逝,揭示叶子不落的謎底。
贝尔曼
人
琼珊
苏艾
贝尔曼先生是小说的主人公。
注意:
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 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群体中是否具有 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 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 用。
3、贝尔曼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作者是如何 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正 第30节:失意,暴躁,酗酒成性的老画家。
4、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可以称为 “杰作”吗? 为什么?
可以称为杰作。 因为这片叶子给予了病人生的希望 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 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由前文介绍可知,琼珊和苏艾都是 青年画家。作为画家的琼珊居然一直没能 看出墙上的常春藤叶是画上去的,由此从 侧面可见贝尔曼先生精湛的技艺,能够以 假乱真,当然堪称“杰作”。
7、小说结尾揭示叶子是假的,既出人意料,又符 合情理。其实在小说的前面已经做了多次的暗示 (伏笔),请找出来。
第40节:经过了漫漫长夜的风吹雨打, 仍旧有一片常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
第44节:黄昏时,她们看到墙上那片孤零 零的藤叶依旧依附在茎上。
第46节: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苏教版 最后的常春藤叶PPT课件32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俄) 《变色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莫泊桑(法) 《项链》 《羊脂球》
欧•亨利 (美) 《麦琪的礼物》 《警察与赞美诗》
看了这篇小说,你有何感受?
爱是一种纯洁的心地,表现为灵魂 的高尚,并由此做出更美的行为;
乐观是一种向上的精神,表现为对 人生、对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
75、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走完。
小说主要人物
琼珊 :年轻女画家,感染肺病,病重,因高 烧而产生玄想。
苏艾:琼珊的室友,画家,关爱他人,善良而 又活泼的姑娘
贝尔曼:住在她们楼下的老画家
• 老贝尔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 人?
找出描写贝尔曼的 语句,并抓住重点句分 析交流。
• 老贝尔曼
他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位穷困潦倒、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 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
• “欧·亨利的尾巴”
欧亨利在短篇小说的艺术处理上最大的 特点就是“小说的意外结局”。
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读者眼看着 情节似乎明明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结局往 往来了个出其不意。
欧•亨利(1862~1910),美 国短篇小说家。
欧·亨利一生写了300多 篇短篇小说,大部分反映了 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 活。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 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 被誉为“美国格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他 的作品往往有一个突出的艺术特点——出 人意料的结局,故事奇特又耐人寻味,情 节动人而笔触细腻。
希望是生命的灵魂,心灵的灯塔,成功的向导。 ——歌德
希望是生命的源泉,失去它的生命就会枯萎。 ——富兰克林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苏霍姆林斯基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课件:第一专题《最后的常春藤叶》 (共26张PPT)
• 贝尔曼:最后一片叶子 是他画在墙上的,是他 拯救了琼珊,主题是歌 颂他舍己救人的品德。
跳过幻 灯片 15
主人公评判的标准:
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 应看其性格在群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 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 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有关键作 用。
思考一:
文中几次写到贝尔曼? 分别是怎样写的?
• 欧•亨利作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以其独 特的构思向我们讲述了关于最后一片 常春藤叶的故事,换个角度,如果让 我们来讲述一个关于老贝尔曼的故事, 你觉得哪一个情节必不可少? • 明确: “贝尔曼在风雨中画叶子”的 情节必不可少,最震撼人心。
用文字表述,想象要合情合理,力争表 现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
线索
贝尔曼画叶 贝尔曼生病
琼珊转好 琼珊脱险
贝尔曼住院
贝尔曼病逝
探讨:
谁是小说主人公?
• 琼珊:故事是围绕她展开 的,她目睹那不落的最后 一片叶子,最终康复,通 过她说明生命要充满期待, 要依靠自己的主题。
• 苏艾:琼珊病了,是她照顾, 琼珊绝望,是她想方设法拖 延,并把情况告诉了贝尔曼 主题是歌颂她宝贵的友情。
最后的常春藤叶
欧· 亨利
• 欧· 亨利,美国短篇小说家。生于北卡罗来纳州 格林斯波罗镇一个贫穷的医生家里……亨利一生 穷困潦倒,接触过多种多样的人物,掌握了丰富 的创作素材。在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写下了三 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完全以情节取胜,故事颇 多偶然巧合,结局往往出人意料。例如《警察与 赞美诗》(1906)和《麦琪的礼物》(1906)等 就以巧妙的构思,复杂的情节和意外的结局,加 强了小人物被捉弄的悲剧效果。这种写作方法对 后人影响颇大,被誉为美国现代短篇小说的创始 人。他同情普通小市民,憎恨压迫者。他创作的 艺术特色是幽默,启发人们深思。他的佳作常能 在鞭挞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之余,引出人们“含 泪的微笑”,抚慰受创伤的小人物的心灵,因而 深受读者的欢迎……
苏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叶》课件
“欧▪亨利式结尾”的小说,介绍给你的后的
美 欧 亨 利 ] . [
1.了解小说巧妙的构思,体味“欧 亨利式结尾”的妙处。 2.理解刻画人物的方法,提高鉴赏小 说的能力。 3.能认识建立精神支点对人生的重 要性,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和面 临逆境勇于自救的精神。
这篇小说讲的是一个 什么故事呢?
热爱生命
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布置作业:
1. 我们在初中学过《我的叔叔于勒》,他的构思是 不是跟这篇课文有相似之处?请你比较一下他们结尾 构思的相同与不同。 2. 第二个是课外阅读欧▪亨利的小说,再举一篇有
预习案问题
第一、二、三天描写常春 藤叶的语句,琼珊的心情发生 了怎样的变化,再思考一下为 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文本探究
研读有关贝尔曼的片 段,想象,感受人物形象, 把握小说主题。
拓展延伸
琼珊因为那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 顽强中懂得了珍爱生命,可是此时此 刻她却知道了这样一个结局,琼珊的 心里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请你把 它写下来吧。
新苏教版语文必修二课件:第一专题《最后的常春藤叶》(共35张PPT)
逛来逛去( guàng ) 矮墩墩( dūn ) 蹑手蹑脚( niâ ) 气吁吁( xū ) 一筹莫展(chïu ) 编辑( jí ) 暴躁( zào ) 咆哮( páo )(xiào) 瞥见( piē ) 掺酒(chān )
小说中一共写了几个人物?
琼珊:年轻女画家,感染肺病,病重。 苏艾:琼珊的室友,画家, 得知琼珊病情,故做轻松, 善意的谎言。 医生: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去医治琼珊。 贝尔曼:住在她们楼下的 老画家。
(二)讨论:最后琼珊活了下来吗?是谁挽救 了琼珊?
医生—— 尽力医治琼珊的病。
苏艾—— 无微不至地照顾琼珊,鼓励她,用她 的友谊温暖琼珊。 贝尔曼——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墙上画了 最后的常春藤叶,给琼珊带来生命 的希望,鼓舞她活下去。
琼珊—— 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作用虽然很大, 但是琼珊如果真的不想活下去的话,即使 有这片叶子也无济于事。琼珊的康复仅有 最后一片叶子是不够的,还需要琼珊自己 的力量来战胜病魔。因为在生与死、抗争 与屈服之间,需要自己树立信心,作出努 力,才能得胜。
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
人 物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情 节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环 境
小说三要素
转弯抹角( mî ) 锡镴( là ) 砖砌( qì ) 苔藓(xiǎn ) 殡仪馆( bìn ) 一幢( zhuàng ) 唠唠叨叨(láo )(dao ) 撒手( sā ) 窗槛(jiàn ) 瞅了一眼(chǒu )
欧· 亨利
欧· 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 他的作品构思精巧,风格独特,以情节取胜,故事颇 多偶然巧合,结局常常出人意外(即“欧•亨利式结 尾”);又因描写了众多的人物,富于生活情趣,被 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 第1专题 《最后的常春藤叶》课件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学习目标
1.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 的作用。 2.通过对小说的研习,使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感触和 认识:坚强信念、珍爱生命。 重点: 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的 作用; 难点: 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贵的友情。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合作探究
1.小说的题目有何深刻含义?请谈谈最后一片叶
子的内涵。
【提示】这篇小说中出现的叶子有两种形态,一种 是自然界中的叶子,一种是画出来的叶子。 自然界中的叶子随风飘落,由此,琼珊联想到“等最后 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从这个角度说,自然界
中的叶子是琼珊生命的寄托。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莫泊桑并肩的短篇小说大师。 当银行出纳员时,因银行短缺了一笔现金,为避免审
讯,离家流亡中美的洪都拉斯。后因回家探视病危的
妻子被捕入狱,并在监狱医务室任药剂师。1901年提 前获释后,迁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欧·亨利共创作了三百多篇小说,他的小说诙谐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3.贝尔曼冒死为琼珊画叶子是小说中的重要情 节,但作者却只在结尾处向读者简单透露了贝尔曼画藤
叶而死的事实,对他是如何在凄风苦雨之夜画常春藤叶
子的情节却不着一笔,给人留下了许多悬念。作者这样 处理有什么好处?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提示】这是欧·亨利小说结尾的特色。这样结尾
高效上好每节课 快乐上好每天学
2.贝尔曼老说自己要创作一幅杰作,但始终没 有动手,只是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甚至替人当 模特,以此维持生计。他最终画出杰作了吗?请说说 你的看法。 【提示】贝尔曼最终完成了自己定下的任务,画 出了杰作。这杰作就是他所画的那片叶子。这一片叶 子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作品,而是他用生命换来的 给予琼珊生的希望的画。这幅画代表着一颗金子般的 心,代表着无私的奉献,代表着人与人之间超乎寻常 的友谊和相互帮助,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它的价值是 任何艺术作品都不能相比的。
苏教版必修二《《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课件(34张ppt)
检查字词:
转弯抹角 ( ) 苔藓 ( ) 数落( ) 编辑 ( ) 瞥视 ( ) 出殡( ) 一筹莫展 ( 矮墩墩 ( ) 昵称( 气吁吁( ) 计数( 瞅一眼( ) 窗槛( 绷带( ) 绷脸( 根茎( ) 颤抖 ( 烘锅 ( ) 唠唠叨叨( ) 蹑手蹑脚 ( ) ) ) ) )
)
)
模特( )(模式 模范 模仿 模拟 模型) 模样( )(模具 模子 模板 ) 脾气暴躁 干燥
小结: 欧•亨利笔下这片小小的常春藤叶,沐浴着人 性的光辉,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在狰狞的死神 面前,信念往往比名药更有效。信念是生命赖以延 续的坚强支柱。 琼珊因有生的信念、对自己生命的珍爱而活了 下来;老贝尔曼因对他人生命的珍爱,虽然死去, 但精神至今感动人心,他的生命通过那片永恒的叶 子在琼珊的身上得到延续,他活在了人们的心里。 美国著名黑人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说:“这 个世界上没有人能让你倒下,如果你的信念还站着 的话!”请拥有“爱”的信念,珍爱生命,寻找到 使自己生命延续的精神支点!
——欧•亨利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契诃夫(俄) 《变色龙》 《装在套子里的人》 莫泊桑(法) 《项链》 《羊脂球》
欧•亨利 (美) 《麦琪的礼物》 《警察与赞美诗》 《最后的常春藤叶》 《二十年后》
学习目标
• • • • 理清文章情节脉络 分析主人公的人物形象。 理解最后的常春藤叶的意义及文章的主题 体味欧•亨利式的结尾的妙处。
——常春藤叶 本文线索
情景再现
四位同学分别扮演琼珊、苏艾、医 生、贝尔曼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 话,体会人物性格。
欣赏人物
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 谁?
——贝尔曼
贝尔曼是怎样一个人?
找出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 分析作者对贝尔曼的描写运用了那些 手法? 为贝尔曼画自画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谓的“情理之中”
第一,小说的结尾符合生活逻辑。
第二,小说的结尾符合贝尔曼的性格。
第三,小说的结尾揭示叶子是假的,在前文多 处暗藏伏笔。
3、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 他的杰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节方面
第30自然段:“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
——说明贝尔曼在艺术上没什么成就
第30自然段末:“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 己是保护楼上两个年轻艺术家的看家凶狗” ——“看家凶狗”贬词褒用,突出贝尔曼对两位青年的 爱护 第32自然段:“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
——不经意间的一个细节,为后文写贝尔曼冒着风雨 在墙上画常春藤叶作铺垫,表现贝尔曼的牺牲精神。
(正面描写、细节描写——肖像、语言、动作描写)
再见——善良、富有同情心
(正面描写——语言、动作描写)
三见——牺牲自我,成全他人
(侧面描写)
琼珊
穷困,体质差
→脆弱,悲观,对生失 去信心
→重新获得信心
单纯、理想/现实的冲突 使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 气和信心。
苏艾
穷困,依然细 心地照料朋友,善 意地撒谎、拉窗帘、 一直陪伴琼珊、宽 慰她。
2、这篇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你能找出前面的伏 笔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1.通过阅读课文,分析琼珊、苏艾、贝尔曼的形象, 谁才是本文的主人公?文章是怎样刻画这个人物的?
琼珊: 热爱生命
(语言描写)
苏艾: 善良、重情谊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贝尔曼: 初见——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 生活窘迫,郁郁不得志的失意画家。
最后的常春藤叶
欧·亨利
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生 命显得何其重要,人要珍爱自己的生命, 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 的代价,这样的人更能显示人性的光辉, 今天,我们走进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一 篇著名短篇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 去解读这样一个人,让我们在感动中洗 礼心灵,升化精神。
教学目标:
贝尔曼是怎样一个人?
形象一(正面描写) 外貌描写 年纪60开外,有一把像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 像上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 的身体卷垂下来。
语言描写(当他知琼珊的病情后 ): 对这种白痴的想法“连讽带刺地咆哮了一
阵”“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可怜的琼 珊”“可恶的叶子”
—— 善良,有同情心,关心他人。
1)作为画家的琼珊一直没能看出那片 藤叶是画上去的,从侧面说明这幅作 品精湛的技艺,足以假乱真,堪称杰 作。
2)这最后的一片藤叶是贝尔曼用生命 为琼珊画出的,它唤醒了琼珊对生命 的渴望,琼珊在它的鼓舞下重新振作 起来,勇敢地活下去。
形容想说话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 的样子
困 倦(juàn)
茎(jīng)叶
缱(qiǎn) 绻(quǎn )蜷 暴 (躁q(uzáàno))曲(qū)
干 燥(zào)
噪(zào)音
大 相 径(jìng)径庭 不 胫(jìng)而走
蓬(péng)荜生辉 篷(péng)车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 情节 环境
主要人物 次要人物
1、了解关于欧·亨利的文学常识; 2、理解小说曲折生动的情节对人物塑造
和主题表达的作用,体味欧·亨利式的 结尾的妙处; 3、体悟并学习贝尔曼对生命和艺术的热 爱,以及“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高 尚精神和美好心灵,感悟人性美;
作家作品介绍
欧·亨利(O,Henry,1862-1910), 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世界短篇 小说三大巨匠之一.其作品以幽默 的生活情趣,“含泪的微笑”的 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 科全书”。他的代表作有《警察 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 《最 后的常春藤叶》等。他本人也为 此成为享有世界声誉的美国现代 短篇小说的创始人。其作品构思 巧妙,尤以出人意料的结局著称。
形象二(侧面描写) 医生:“他身体虚弱,病势来的很猛,他
可没有希望了” 苏艾: “最后一片叶子是贝尔曼冒雨画上
去的,因此得了肺炎,两天就去世了。”
人格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精神得到展 现。
形象逆转: 人格升华后,我们重新审视“初见贝 尔曼”,归纳贝尔曼的典型形象
2、小说的结局的特点是什么?你能找出 前面的伏笔吗?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小说情节
开端
(第1-11节)年轻的画家琼珊不幸感染肺炎, 生命垂危。
发展
(第12-36节)琼珊不听劝慰,望叶等死。
高潮
(第37-50节)不落的藤叶使琼珊重又燃起生 的欲望。
结局
(第51-55节)琼珊脱险,贝尔曼病逝,揭示 叶子不落的谜底。
合作探究
1、本文着重刻画了三个人物形象,你印象最深的是哪 一位?他为什么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或他为什么能打 动你?(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概括其形象特点)
巷道 hàng
艾 方兴未艾 ài 自怨自艾 yì
呼吁
yù
吁 长吁短叹 xū
幢 一幢新房 zhuàng 鬼影幢幢 chuáng
规范,标准,模仿,模特
模
模特
mó
模型 模具
模样 mú 模子
模板
形状,样子
一 筹(chóu)莫展 范 畴(chóu) 忧 愁(chóu)
蹑(niè)手蹑脚
嗫(niè)嚅(rú)
字词积累
锡镴 là 赊账 shē 窗槛 jiàn 狭窄 zhǎi 瞅一眼 chǒu 瞥 piē 昵称 nì
咆哮 苔藓 暴躁 唠叨 蹑手蹑脚 掺酒 兜圈子
páo xiào
tái xiǎn
bào zào láo dao niè chān dōu
抹布 mā
街巷 xiàng
抹 涂抹 mǒ
巷
转弯抹角 mò
1)欧·亨利式结尾: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40段。经过漫漫长夜风吹雨打,仍旧有一片常 春藤的叶子贴在墙上。一个“贴”字暴露了它不是 真的叶子。 46段。那片常春藤叶仍在墙上。 最后一段。“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在风中不 飘不动吗”。
3)升华主人公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所谓“意料之外”
琼珊病得危在旦夕,把生的希望寄托在常 春藤叶上,而叶子很快就要掉完,琼珊的 生命自然要终结,但偏偏有一片不落的叶 子,让她重新树立了活下去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