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的特点[1]
宋代词派的特点与创作风格
宋代词派的特点与创作风格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在宋代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繁荣。
宋代词派的出现对中国古代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们在创作风格、意境表达等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
1. 叙事性强与唐代唐诗注重言简意赅、抒发情感不同,宋代词派更注重故事的叙述。
他们通过细腻描写人物形象、情节推进以及对事件结局进行描述,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故事的发展。
这种叙事性强的特点使得宋代词派在创作中具有鲜明而细腻的笔触。
2. 借景抒怀宋代词派善于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们经常通过描绘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色来抒发个人情感,以此增加作品中纯美意境并加深读者与作品之间的共鸣。
3. 比兴运用比兴是宋代词派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
通过对不同事物之间的比拟,词人能够突破表面现象,把握事物本质,并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式的运用使得宋代词派的作品更具有艺术性和形象性。
4. 婉约文风宋代词派注重内涵与外形的结合,追求言简意赅、委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他们擅长运用细腻而曲折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丰富多彩的情感。
通过采用这种婉约文风,宋代词派作品给人以温柔而深沉的感触。
5. 文学联璧在宋代,有很多具有杰出才华的文人墨客相互交往并合作写作。
他们通常会进行文学联璧,即一首词由多位作者共同完成。
这种形式不仅充分展现了个体才华,也进一步丰富了词作品的层次和魅力。
总之,宋代词派以其故事性强、借景抒怀、比兴运用、婉约文风和文学联璧等特点成为中国古代词的重要流派。
他们的创作风格丰富多样,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对后世的词人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宋代文化的特点范文
宋代文化的特点范文宋代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朝代,其货币、农业、手工业、农村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财富大幅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相对提高,社会经济也达到较大繁荣。
在这个繁荣的背景下,宋代文化的特点也逐渐显现出来。
以下是宋代文化的特点:一、科学文化兴盛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高峰期之一、自北宋太宗时期起,科举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选拔官员的制度,这对于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科举制度使得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得以广泛传播。
同时,北宋政权也广纳贤能,大力支持科学研究,许多重要的科学家在宋代得以涌现。
比如,李时中、李诫、沈括等人都在科学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宋代还对外交往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医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研究,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二、诗词文学繁荣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以诗词文学繁荣为特点。
宋代文学重视文辞的华丽和知识的积累,注重表达情感和描绘现实生活。
在诗人方面,陆游、杨万里、杨维桢等都是宋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作品风格各异,但都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在散文方面,宋代的散文创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以欧阳修为首的北宋文人提倡诗散文的统一,使得散文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洵的《东坡志林》等作品,成为宋代散文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三、绘画艺术突出宋代绘画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宋代绘画注重形象和构图的表达,强调写意和个性的体现。
这一时期的画家注重描绘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将审美个性和感情表达置于重要位置。
北宋时期,将冯承素、李成、李公麟、石涛、郭熙等画家被誉为“四大南宋山水画家”,他们的作品影响了后世山水画的发展。
南宋时期,马远、夏圭等画家以写实主义和写意主义为基础,创造出中国画坛独具特色的“南宗画派”。
四、戏曲艺术繁荣宋代戏曲艺术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宋代的戏曲艺术以其剧本的创作和表演形式的创新而独具特色。
北宋时期,杨令公的《庐陵记》、《洛阳记》等戏剧开创了雅致派的风格,强调舞台表演的细腻和内在的表达。
宋代文学的特点
宋代文学的特点
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此期间文学创作和
文艺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宋代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注重写实。
宋代文学强调真实生动地描述自然和社会现象,
尤其注重描写人物形象的细节和内心世界。
以郑光祖的《滕王阁序》
和苏轼的《东篱乐府》为例子,这两篇文章都关注了人物性格和心理
的刻画,让人物更加鲜活生动。
二、崇尚优美文雅的风格。
宋代文学强调文学作品的“清丽之美”,尤其在诗歌领域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苏轼的《江城子》、杨万
里的《小池》都充分展现了宋诗的特点,语言清丽优美,哲理深邃。
三、思想性强。
宋代文学中有很多作品展示了深刻的思想与哲学,如王安石的《讲学堂集》反映了他对教育改革和治理思想的见解,文
天祥的《宋室十八朝诗》则反映了他对国家兴衰的深刻认识和关切。
四、文艺理论学术化。
在宋代,文艺理论的学术化得到了极大的
推动和发展,如苏轼的《文心雕龙》、刘勰的《文心雕龙注》等著作,对诗歌、辞赋、散文、小说等文学形式都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
多有影响的文论理论和方法。
总的来说,宋代文学是一种兼具实践性和理论性的文学形态,其
风格之雅丽,思想之深透,至今仍然对后人产生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请简述宋代文学的时代特征
请简述宋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其文学成就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宋代文学的时代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政治时代特征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相对稳定而繁荣的时期。
其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核心,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较为重视修养和才德。
这种政治制度的安定和强大,为文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
同时,宋代的政治制度也给了文人更多的思考和探讨的空间,文学作品中政治题材的广泛涌现,对社会和人生问题进行反思。
二、对理学思想的扩展宋代是理学思想全面展开的一个时期。
理学强调人的修身养性,主张对人性、道德和宇宙进行深入的思考。
文学作品在这一背景下表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注重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的探讨和宣扬。
例如,陆游的诗文中表达了对理学的反思和对世道的悲悯,辛弃疾的辞章中抨击了世俗社会的腐败和虚假。
三、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宋代文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有很高的意识。
他们在作品中常常引用和模仿古代文学作品,注重对传统文学的学习和借鉴。
同时,宋代文人还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了整理和编纂,出版了很多重要的文学史书籍,促进了文学理论的发展。
这种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使得宋代文学作品在内容上更为丰富多样,在形式上更加工整和完善。
四、民间文学的兴起宋代是民间文学兴起的一个时期。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播的普及,民间文学开始在社会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这其中包括故事、传说、民谣、戏曲等形式,广泛流传于江南一带。
民间文学丰富了宋代文学的题材和风格,增添了文学作品的生动性和实在感,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五、女性文学的涌现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女性文学兴起的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和表达自我的空间相对扩大,大批女性文人开始以各种文学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她们的作品以细腻、柔美而富有个性的特点,反映了女性的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
如李清照的词,以其情感细腻和抒发个人情感的特点,被后人称为“词中之魁”。
六、文人士族的兴盛宋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文人士族的参与和推动。
宋代文学的发展与艺术特点
宋代文学的发展与艺术特点宋代的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被誉为“唐宋八大家”。
在这个时期,文学迎来了全面的发展,其作品在文学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代文学不仅在诗歌、散文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成就,而且在小说、戏剧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文学发展、文学主题以及文学风格等方面详细地探讨宋代文学的艺术特点。
一、文学发展宋代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分别是北宋时期和南宋时期。
北宋时期的文学以诗歌和散文为主,代表作家有苏轼、黄庭坚、文天祥等;南宋时期则以小说和戏剧为主要发展方向,代表作家为辛弃疾、杨万里、关汉卿等。
在诗、散文创作方面,宋代文学注重了面向社会和生活,以及人性的描写。
宋代文人追求真实自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统一,以寓情于景、景以显情的方式表达内涵。
在散文方面,宋代文学更是摆脱了唐代散文的陈旧形式,开始在形式语言上进行大胆创新。
特别是自白体散文,完全走出了以往的繁琐书写,采用了自然、流畅的表达方式。
代表作家如朱熹、苏轼等在文学形式上进行了大胆创新,创作出了著名的表白体散文《赤壁赋》和自白体散文《东坡乐府》等。
在小说和戏剧方面,宋代文学的创新有目共睹。
小说以其语言的流畅、描写的真实和细节的生动深受喜爱,代表作品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其中《红楼梦》更是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在戏剧方面,南宋的越剧、梨园戏和二黄戏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对后来的中国戏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学主题宋代文学的主题主要围绕着人性、社会生活和历史事件展开。
它不仅关注个体的情感、生命的意义,也关注社会和历史的变迁。
宋代文学主题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不同的文学体裁揭示了不同的主题。
在诗歌方面,宋代诗歌主题更加多元化,特别是以山水为主题的诗歌,不仅反映了自然界的美丽和恢弘,也表现了人对自然物象的心理体验。
同时,也有许多的爱情诗歌、离别诗歌、中年人的自省与感慨等不同主题的诗歌。
散文以自然风光、历史名胜和人文景观为题材。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宋代文学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宋代文学知识点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之一,这一时期的文学成就璀璨辉煌,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
下面是《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关于宋代文学的知识点:1.宋代文学特点:宋代文学以唐代文学为基础,融合了五代文学的特点,具有浓厚的实际情感和社会意识。
宋代文学追求细腻的描写和独特的感受,注重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2.宋人文学:宋代文学家以文人身份为主,比较重视士人道德修养和文学修养的结合,表达了儒家思想的人文情怀。
3.早期诗歌:宋代早期的诗歌创作在唐代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形成了句式简洁、词藻清新的特点。
著名的诗人有柳宗元、杜牧、黄庭坚等。
4.江西诗派:江西诗派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代表了政治转型下文学的变革。
江西诗派强调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对政治的批判,代表作家有周密、唐婉等。
5.宋词:宋词是唐宋文学的重要流派,与唐诗相比,宋词在表达方式和语言上有所创新,更加注重音乐性和抒发感情。
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
6.话本小说:宋代是我国话本小说发展的高峰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话本小说作品,如《西华山》、《浣纱令》等。
7.志怪小说:在宋代,志怪小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话本小说一起成为了当时文学的两个主要流派。
代表作家有香山居士等。
8.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他们在文学理论、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
9.士人文化:宋代士人文化是士大夫阶层在文化和艺术领域的表现,包括文学、书画、音乐、文房四宝等方面。
这一文化在宋代达到了高峰,对后世影响深远。
10.浮世绘: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发展起来的一种绘画形式,受到宋代的画风影响。
宋代的绘画品种丰富,作品有意境深远,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上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中册关于宋代文学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全面而丰富,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宋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宋代文学(1)
宋代文学(1)——
二 北宋词
大学语文
⑸ 擅作男性视角的羁旅行役之词。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 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 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蔼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 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 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宋代文学(1)——
二 北宋词
大学语文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 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 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 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 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4 晏几道:
恋情词包涵自身的经历和体验,能写得入骨, 不“隔”。
《鹧鸪天》:
小令尊前见玉箫,银釭一曲太妖娆。歌中醉倒谁能恨? 唱罢归来酒未消。 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楚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 又踏杨花过谢桥。
宋代文学(1)——
二 北宋词
大学语文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舞低杨柳 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 是久长时,宋词
大学语文
《望海潮》: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 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忆误随车。正絮 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 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暝酒旗斜。但 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二 北宋词
大学语文
⑶ 超迈人生观的渐次展示:
两宋文学典型特征
两宋文学典型特征
两宋文学的典型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内容上:宋代的文学作品在内容上较为多样化,关注社会现实,尤其是政治斗争、民族矛盾等话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2. 风格上:宋代的文学作品风格较为质朴自然,不刻意追求文采,更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和对人物性格的刻画。
3. 形式上:宋代文学在形式上继承了唐诗、唐文等前代文学的优秀传统,同时也有所创新,如宋词的发展和兴盛。
4. 思想上:宋代文学在思想上受到理学的影响,强调理性、道德和人伦,表现出浓厚的儒家思想特色。
5. 地域性:宋代文学的地域性特征明显,不同地区的作家群体有着不同的文学风格和特点,形成了多样化的文学流派和风格。
总的来说,两宋文学在内容、风格、形式、思想和地域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宋代文学的丰富多彩和深厚底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宋代文学特点、宋词鉴赏
宋代文学特点、宋词鉴赏
温馨提示:文档内容仅供参考
宋代文学特点:
以实事求是为主要特点:宋代文学比较注重实际生活,注重描写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强调文学反映社会生活和人民精神面貌的作用。
注重艺术表现形式:宋代文学注重艺术表现形式的美感,对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学风格。
重视人文精神:宋代文学强调人文精神,注重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具有深厚的人文色彩。
笔墨精细:宋代文学在笔墨上有着独到之处,注重细节描写,文字精细而入微,表现出一种精致的艺术美感。
宋词鉴赏:
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宝库,其特点是音韵和谐,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
宋词鉴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词牌意境:宋词讲究词牌意境,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需要通过了解词牌的背景和意境,才能更好地理解词的意义和情感。
注意词人修辞:宋词的修辞手法非常丰富,需要注意词人的运用。
例如:借景抒情、婉转曲折、比兴等等。
了解时代背景: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词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社会背景对他们的创作有很大影响,需要通过了解时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宋词的内涵。
品味词人情感:宋词的情感表达非常细腻,需要通过品味词人的情感,才能更好地领略宋词的情感内涵。
欣赏词曲融合:宋词和曲子的配合常常能够创造出非常美妙的艺术效果,需要注意词曲的融合,才能更好地欣赏宋词的艺术魅力。
古代文学史三
古代文学史三(一)填空1、宋代的思想:以佛修身,以道养生,以儒治世;2、宋代文学的特点:娱乐化、爱国主义、学者化。
3、柳开著有《河东先生集》、王禹偁著有《小畜集》传世,《三黜赋》4、西昆派:杨亿、刘筠、钱惟演。
5、反西昆派:穆修《河南穆公集》、范仲淹《范文正公集》、6、晏殊《珠玉词》,晏殊词在艺术风格上受冯延巳影响最大,世称晏殊与欧阳修为“晏欧”,欧阳修《蝶恋花》、《浣溪沙》。
7、晏几道与其父晏殊并称“大小晏”,黄庭坚称其有“四痴”。
代表作《鹧鸪天》。
有《小山词》传世。
8、张先----外号“张三中”“张三影”,其词《天仙子》。
张先被宋祁戏称为“云破月来华弄影”郎中;张先亦称宋祁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9、柳永人称“柳七”,白衣卿相,世称“柳屯田”,有《乐章集》传世。
10、平易自然是宋代散文的共性,委婉曲折是欧阳修文章的个性,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欧阳修的《黄梦升墓志铭》被刘大櫆称作“当为墓志第一”。
11、时人称梅尧臣的诗“二百年无此作矣”,陆游、刘克庄称其诗为本朝诗坛的“主盟”、“开山祖师”,梅尧臣官至都官员外郎,有故人又以“梅都官”称之。
12、王安石是北宋最伟大的政治家,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著名的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13、苏洵的创作以散文著称,以议论见长,其代表作有《权书》、《衡论》、《几策》。
苏洵文章最突出的风格诚如欧阳修所评的四字“博伦宏伟”,带有明显的纵横家特色。
14、苏轼的诗和黄庭坚一起被尊为宋诗的代表,苏词的主要风格就是旷达。
15、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
16、黄庭坚和苏轼并称“苏黄”,诗词文的全才作家,“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的三宗之首。
17、一祖三宗:即以唐杜甫为祖,以宋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18、贺踌美称“贺梅子”,由《青玉案》而得名。
19、“诚斋体”指杨万里的诗的独特艺术风格。
20、姜夔的词----白石词。
吴文英号梦窗,其词称为梦窗词。
两宋文学的发展轨迹与典型特征
两宋文学的发展轨迹与典型特征两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辉煌的时期,文学的发展里程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文学的发展轨迹以及典型特征,是我们了解这一时期文学风貌和特点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轨迹1.宋词的兴盛:在宋代文学史上,词是一种以音乐为伴奏的诗歌形式,宋代的词在唐代基础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词人,如苏东坡、陆游等,他们的词作品丰富多彩,成为了宋代文学的一大亮点。
2.散文的繁荣:宋代散文也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学形式,宋代的散文以简练、明快、真实的风格而著称,代表作品有《岳阳楼记》、《黄鹤楼记》等,这些作品在古代散文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历史小说的兴起:宋代历史小说也是一个值得一提的文学形式,在这一时期,历史小说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史实和虚构,成为了一种既有趣又具有历史参考价值的文学形式,代表作品有《水浒传》、《西游记》等。
4.戏曲艺术的繁荣:在宋代,戏曲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了当时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作品有《紫钗记》、《拜月教》等,这些作品在中国戏曲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二、典型特征1.抒情性强:宋代文学作品以抒情性强为其典型特征,词作品以婉约婉约、抒发情感为主要特点,其余各类文学作品也不乏以抒情为主要特色的作品。
2.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宋代文学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也是其典型特征之一,尤其是散文作品常常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3.文学风格多样:宋代文学的风格多样化也是其典型特征之一,词以婉约、爽朗为主要风格,散文以简练、真实为主要风格,历史小说也不乏以史实、虚构融合的风格。
4.以文学为工具的道德宣传:宋代文学作品以文学为工具的道德宣传也是其典型特征之一,词人常常以自己的词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尊贵之爱国之情,戏曲艺术也经常通过剧情来宣扬良善的道德观念。
总之,两宋时期的文学发展轨迹和典型特征,为我们深入了解这一时期文学风貌和特点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宋代文学的繁荣也成就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
宋代文学的特色及影响
宋代文学的特色及影响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的文学史被称为“宋代文学”,而宋代文学的特色包括思想性强、形式多样、大众化等多方面因素,对后世影响深远。
宋代文学的特色之一是思想性强。
宋代是一个思想开放、审美理念变化的时代,一些文学作品在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同时,也在不经意间蕴含着哲理的因素。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是在他的作品中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矛盾、重男轻女的思想习惯以及女性的无奈等问题,变法家们的思想和理念也在一些戏曲和小说里得到了体现。
因此,宋代文学的思想性被看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代风流人物,这为中国后来有意識地开展思想性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
宋代文学的另一个特色是形式多样。
在宋代文学中,不仅出现了大量诗歌、小说和戏曲等各种文学形式,还出现了许多创新的文学形式。
词作为这个时期的一种流行文学形式,既可以表达思想又可以娱乐观赏。
《南宋画史》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一,其中对宋代绘画和文艺界内外一些人物的评价被视为宝贵资料。
此外,还有唐诗的继承和发展、散文的繁荣等等,形式的多样性为宋代文学增添了一个新的亮点。
宋代文学的第三个特色是大众化。
这个时代是一个国家繁荣、文化交流普遍的时期,社会全面进入商业经济繁荣时代,文学也走向了普及化和大众化,小说、词歌等更适合群众阅读的文学形式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推广。
宋代的小说更开创了长篇小说的先河,内容充满传奇、神话、历史、治史等各种题材,很好地表现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人性问题。
宋代文学的影响不仅在当时,也影响了后来文学的发展。
汉魏六朝的文学因其寡淡、史料性强等特点,无法满足后面读者需要,多数作品已经难以引起现代读者的共鸣。
相比之下,宋代文学更为绮丽多姿,内容丰厚,通俗易懂,让人读来耳目一新,也因此对后来的文学影响深远。
其中对唐代的影响尤为显著,宋代文学开拓了文学形式和思想内容,承传和继承了唐代风骨,激励了后人对唐代文学的研究,并在宋代文化中形成了执芸香、随仁而安、天下为公等人文关怀的价值取向。
宋代的文学研究
宋代的文学研究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不仅有很多优秀的文人墨客,也有很多重要的文学作品。
宋代的文学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宋代文学的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包括文学的风格、特点和代表作品等。
一、宋代文学的风格特点宋代的文学与唐代有很大的不同,它更加注重文学的叙事性和叙事的真实性,同时也不失其艺术性。
宋代文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 叙事真实性。
宋代的作家注重写实主义精神,处处反映了民间生活的真实状态,使作品更具生活感和可信度。
2. 情感真挚。
宋代作家通常以自己的生活和社会经历作为写作的素材,抒发真挚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作家的深情厚意。
3. 意蕴深刻。
宋代文学注重文学意境的表现和前卫的思路创新,不仅体现了一种深层的思想,更是一种对文化内涵的追求。
4. 轻松活泼。
宋代文学有时也显得轻松活泼,不失幽默和诙谐的风格,这也使得宋代文学更加生动有趣。
5. 批判意识强。
宋代文学家有着高度的批判意识,他们希望通过文学的方式,传递自己的思想和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
二、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 《红楼梦》:这是一部宋代小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小说之一。
它由曹雪芹创作,它塑造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情节,描绘出了封建中国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性的脆弱。
2. 《水浒传》:这是一部宋代小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小说之一。
它由施耐庵创作,主要描绘了梁山好汉的生活、事迹和人物形象。
由于该小说具有深刻的人性思考和肆意的抨击,它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中最具现实主义味道的一部作品。
3. 《西游记》:这是一部宋代小说,也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小说之一。
它由吴承恩创作,主要描绘了孙悟空所带领的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达到西天取经的动人故事。
这个故事描绘了旅途中的各种危险和师徒的相互信任关系,是中国古代小说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
4. 《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部宋代编辑的诗歌集,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歌集之一。
宋代文学
宋代文学1、宋代文学的特点:1)词的成就最高。
2)宋诗独具特色。
①有“理趣”。
②具有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
3)散文取得了胜利。
使古文曲代了骈文占据诗坛。
4)话本小说的出现。
严羽《沧浪诗话》评宋诗:“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
2、宋代文学特征:1)宋代文学充满了民族忧患意识,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
代表作家有陆游、文天祥等,爱国主义是宋代文学的主调。
2)宋代文学具有“尚理”的特点。
“理趣”是宋代文人的一种美学追求。
3)“以文为诗,以诗为词”。
宋代文学具有“书卷气”、散文化特点。
4)通俗文学兴起,话本小说产生。
3、宋词的发展分期(发展轨迹):1)北宋词:A:北宋前期:代表作家:晏殊、欧阳修、张先、柳永等。
特点:词风婉丽,多写男女情爱、离别相思等。
其中柳永词成就最高,雅俗共赏。
B:北宋中后期:出现两大群体:以苏轼为代表的和以周邦彦为代表的。
词的题材内容社会化了。
2)南宋词:A:南宋前期:代表作家:李清照、辛弃疾等。
李清照词多写离愁别绪,含蓄委婉,语言通俗。
辛弃疾“以文为词”。
B:南宋后期:代表作家:姜夔。
特点:词注重音律,讲求技巧。
如《扬州慢》。
4、宋词常识:1)张先,以写“影”著称,被称为“张三影”。
“云破月来花弄影” “柳经无人,堕风絮无影” “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 2)晏殊被称为“太平宰相”。
秦观,字少游,号淮海居士,词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3)“苏门四学士”指黄庭坚、秦观、张耒(lěi)、晁(cháo)补之。
4)贺铸,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因写《青玉案》出名,被称为“贺梅子”。
5)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居士。
6)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淑玉词》。
主张:词别是一家,词要协音律有情致。
4、婉约派:1)它是与豪放派相对的宋词流派。
2)词的题材狭窄,多写男女爱情、离别相思。
3)风格含蓄蕴藉,委婉曲折。
4)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
5、豪放派:1)它是与婉约派相对的宋词流派。
2)词的题材广泛,常抒写豪情壮志,描绘雄奇景物。
专升本宋代文学知识点总结
专升本宋代文学知识点总结一、宋代文学的时代背景1.政治背景:宋代从960年到1279年,历经两个朝代,即北宋和南宋。
北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比较繁荣的时期,南宋时期则是对外战争和政治压力比较大的时期。
2.社会背景: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商业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社会结构逐渐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征。
二、宋代文学的特点1.注重实用性和通俗性:宋代文学非常注重实用性,大多数作品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而创作的,因此在形式、内容上更加通俗化。
2.以韵文为主:宋代文学以诗歌为主,大量的文学作品都是以韵文形式呈现的,尤其是词和律诗在宋代文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3.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宋代文学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很大,文学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和道德观念都可以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找到源头。
4.注重情感表达:宋代文学对情感的表达非常注重,作品中常常运用丰富的比喻、典故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三、宋代文学的代表作品1.辞赋:辞赋是一种以歌颂社会时事、抒发情感为主要内容的文学形式,在宋代文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等作品都是代表性的辞赋作品。
2.宋词:宋词是宋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短小精悍的文学形式,以其清丽的意境和含蓄的情感而闻名。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都是著名的宋词作品。
3.律诗:律诗是一种格律严谨的诗歌形式,在宋代文学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
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欧阳修的《蝶恋花·春景》等作品都是优秀的律诗代表作。
4.随笔:随笔是一种以散文方式表达个人感悟和见解的文学形式,在宋代文学中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王安石的《梦溪笔谈》、苏轼的《东坡志林》等都是著名的随笔作品。
四、宋代文学的代表人物1.苏轼:苏轼是宋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人物,他不仅在词、辞赋、律诗等方面取得了非常突出的成就,同时在散文和书法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
宋代文学特点
宋代文学特点
1.宋人特别怀旧。
表现为对过去时代的追思,其文学主要审美形式是词,其回思的主要历史时期是三国和六朝。
宋词广为涉及三国的人物、故事,可以说是一部词演三国。
咏三国的词人中最称名的是苏轼、辛弃疾。
他们所讴歌的三国人物又各有侧重,苏词中最有风采的是周瑜,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写照;辛词最为心仪的是孙权,《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南乡子》:“生子当如孙仲谋。
”
2. 中国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
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
北宋初年,各种矛盾日益暴露,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主张革除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而当时风靡文坛的西昆体根本无法担当这样的历史使命。
于是推崇韩愈、白居易,反西昆成为改革派们在文学上的反映。
3.宋朝文学主要涵盖了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等,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散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
宋朝的文学作品在北宋初期禀承了晚唐风格,用词浮艳,常作唱和酬答之用。
随著王禹偁关注民生,朝廷又偏重儒学,文学作家开始注重儒家说教功能,但成就不高。
直到欧阳修带起的第二次古文运动,文人才以平实的语言来创作,加上内容多反映生活时弊,雅俗共赏,文学创作进入了高峰期。
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
宋代文学的特色与影响
宋代文学的特色与影响宋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不仅代表着文学风格的转变,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宋代文学的特色和其对后世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宋代文学的特色1. 唐宋文学的转变宋代文学与唐代有着明显的不同。
唐代文学追求的是豪放和奔放的风格,而宋代文学则更加儒雅和细致。
宋代文人追求文学的工艺性和艺术性,注重形式和修辞,对词章、韵律、声音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
2. 修辞和细节宋代文学注重用修辞技巧和细腻的描写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学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同时,宋代文学对细节的描写也非常注重,通过细致入微的描绘,塑造了丰富的形象和生动的场景。
3. 质朴与深沉尽管宋代文学强调形式和修辞,但仍保持了质朴和深沉的特点。
宋代文人追求的是内涵和情感的表达,对于人性、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有着深入的思考和刻画。
他们通过文学作品来批判社会现象和时代风气,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宋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1. 词的盛行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这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的词人将人的内心感受融入到琅琅上口的韵律中,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这种形式独特、富有表现力的文学形式影响了后来的文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亮点。
2. 实用主义的倾向宋代文学强调实用主义的倾向,注重文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
大量的散文作品反映了社会问题、风俗习惯和人际关系等。
这种关注现实生活的态度使宋代文学更贴近生活,让文学成为人们反思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
3. 影响文化思潮宋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文学领域,还渗透到了文化思潮中。
宋代文人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宋代文人的儒学思想和理想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宋代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着独特的特色。
它既注重修辞与细节,又保持着质朴与深沉。
宋代文学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词的盛行、实用主义的倾向以及对文化思潮的影响上。
宋代文学的特点[1]
宋代文学的特点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
所谓“雅”,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中上层的文人文学,指诗、文、词;所谓“俗”,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下层的小说、戏曲。
传统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曲”的说法,指明了各个朝代文学样式发达繁荣的侧重点。
我们应该充分评价元明清诗文词的成就,但其未能超宋越唐,则可断言。
如果说,宋代诗文词(特别是文和词)是元明清作家们不断追怀、仰慕的昨天,那么,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大发展就是宋代刚刚发展起来的白话小说和戏曲的灿烂明天了。
宋代独特而渊深的美学意识是由其文化土壤所培植、文化精神所孕育出来的,经过有机的整合和融化,产生出特定的审美形态、格调和风味,遂成为文化型美学,有别于前代的唐美学。
宋文化从下述诸多方面影响了美学的生成、表现和状态怀旧意识.宋人似乎特别怀旧,《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书就是明证。
邓之诚《〈东京梦华录注〉自序》曾说到当时的怀旧意识和情绪及其产生的原因:“靖康之难,中原人士播越两浙,无人不具故国故乡之思。
周《清波别志》云,绍兴初,故老闲坐必谈京师风物。
且喜歌曹元宠《甚时得归京里去》十小阕,听之感慨有流涕者。
故其时西北耆旧,谈宣政故事者,为人所重。
”北宋“宣(和)政(和)故事”便成为南宋人依念不尽而又时时咀嚼的往事,犹如唐人常常眷念“开(元)天(宝)故事”一样。
刘辰翁《减字木兰花》写道:“铜驼故老,说着宣和似天宝。
”故国沦陷引发了黍离麦秀之思,怀旧意识便特别强烈。
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说:“(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
”李清照本人的《菩萨蛮》词亦曰:“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北宋“《清明上河图》至镂板以行,宜梦华之风行。
徐梦莘《三朝会盟会编》(靖康二年)录赵之《中兴遗史》,即一字不易抄《梦华录》元旦朝会一则。
陈元靓《岁时广记》征引尤多。
宋代文学的风格特点与文人墨客的生活态度
宋代文学的风格特点与文人墨客的生活态度1. 引言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它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丰富多样的创作形式而著称。
同时,宋代文人墨客也以其独特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情感深深地影响了整个社会。
2. 文学风格特点2.1 理性与浪漫并重宋代文学注重对情感的表达,但与此同时,理性思维也在写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这种结合使得宋代文学在情感表达上显得真挚且准确。
2.2 婉约清新宋代文学追求温婉、含蓄的写作风格,强调修养、雅致,尤其体现在诗歌和词曲中。
这种婉约清新的风格赢得了广泛的喜爱,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3 线条流畅宋代散文以其清晰明快、条理分明为特点。
写作手法简练精巧,让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内容,这也是宋代散文在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所在。
3. 文人墨客的生活态度3.1 追求自我修养与人生观念宋代文人墨客注重个体修行和内心净化,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他们倡导“君子之于物也,曰向其性”(《论语》),即顺应本性、追求内心真实的生活方式。
3.2 注重艺术和美学追求宋代文人墨客崇尚艺术与审美,他们以绘画、诗歌、音乐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们对美的执着追求不仅丰富了他们个人的精神世界,也对整个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3.3 关注社会时事与民生问题虽然宋代文人墨客以自身修行为主,但同时也关注社会现象和民生问题。
他们通过作品表达对社会风气和政治局势的忧虑,并致力于改善社会状况。
4. 结论宋代文学以其独特风格和桀骜不驯的思想态度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文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文人墨客们以他们独特的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影响了后世,创造出了许多不朽的文化遗产。
以上是关于宋代文学风格特点与文人墨客生活态度的简要介绍。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文学的特点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即处在中国文学从“雅”到“俗”的转变时期。
所谓“雅”,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中上层的文人文学,指诗、文、词;所谓“俗”,指主要流传于社会下层的小说、戏曲。
传统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戏曲”的说法,指明了各个朝代文学样式发达繁荣的侧重点。
我们应该充分评价元明清诗文词的成就,但其未能超宋越唐,则可断言。
如果说,宋代诗文词(特别是文和词)是元明清作家们不断追怀、仰慕的昨天,那么,元明清小说戏曲的大发展就是宋代刚刚发展起来的白话小说和戏曲的灿烂明天了。
宋代独特而渊深的美学意识是由其文化土壤所培植、文化精神所孕育出来的,经过有机的整合和融化,产生出特定的审美形态、格调和风味,遂成为文化型美学,有别于前代的唐美学。
宋文化从下述诸多方面影响了美学的生成、表现和状态怀旧意识.宋人似乎特别怀旧,《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等书就是明证。
邓之诚《〈东京梦华录注〉自序》曾说到当时的怀旧意识和情绪及其产生的原因:“靖康之难,中原人士播越两浙,无人不具故国故乡之思。
周《清波别志》云,绍兴初,故老闲坐必谈京师风物。
且喜歌曹元宠《甚时得归京里去》十小阕,听之感慨有流涕者。
故其时西北耆旧,谈宣政故事者,为人所重。
”北宋“宣(和)政(和)故事”便成为南宋人依念不尽而又时时咀嚼的往事,犹如唐人常常眷念“开(元)天(宝)故事”一样。
刘辰翁《减字木兰花》写道:“铜驼故老,说着宣和似天宝。
”故国沦陷引发了黍离麦秀之思,怀旧意识便特别强烈。
张端义在《贵耳集》中说:“(李)清照南渡以来,常怀京洛旧事。
”李清照本人的《菩萨蛮》词亦曰:“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社会、文化氛围:北宋“《清明上河图》至镂板以行,宜梦华之风行。
徐梦莘《三朝会盟会编》(靖康二年)录赵之《中兴遗史》,即一字不易抄《梦华录》元旦朝会一则。
陈元靓《岁时广记》征引尤多。
刘昌诗《芦蒲笔记》录上元词鹧鸪天十五首,谓当与《东京梦华录》并行。
”“百余年来,《醉翁谈录》、《都城纪胜》、《繁盛录》、《武林旧事》、《梦粱录》,相继而作”,而《东京梦华录》“为不祧之祖”。
《东京梦华录》是这种怀旧情绪的先驱作品和代表作。
作者详尽记述了旧都汴京的诸多风物,但是,叙中有情,是“为了忘却的纪念”,特别是那篇冠于篇首的序文。
序文对书名“梦华录”做了诠释:“古人有梦游华胥之国,其乐无涯者。
”但作者却无此心绪,说:“仆今追思,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他的心灵浸染着悲凄的情调,几乎是一步三回首,感慨系之地追思那往昔霓虹般的梦影。
这种记忆经过二十年漫长岁月的冲洗,已经淡化成粉红色了。
序文写到这令人痛心的情形:“近与亲戚会面,谈及曩昔,后生往往妄生不然。
”“后生”已逐渐失去了这种回忆,对往事颇不以为然。
作者担心,随着岁月的更迭,往事如烟飘散,而“论其风俗者,失于事实,诚为可惜”,于是,“谨省记编次成集,庶几开卷得见当时之盛”。
从表面上看,属于序文的一般通例,是备忘录,发挥一种认识效应,但实质上有着作者的深衷曲意。
可以说,《东京梦华录》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痛唱出一曲挽歌。
明人毛晋《〈东京梦华录〉跋》认为“幽兰居士(孟元老)华胥一梦,直以当麦秀黍离之歌”,确是的论。
由于是怀着感伤主义的情绪回顾往事,因此陈述过去的诸多现象,便不像巨室大户暴发式的炫富,而是破落户对往日锦衣玉食酸泪汪然的回忆。
作者铺张扬厉,山倾海泻,各种物象迸跳在笔触之间,奔赴于纸面,铺排在一个硕大的平面画卷上。
意象纷纭,又带有烟花发射的特征。
衣食住行皆有,声色视听兼备。
浓艳斑斓,堂而皇哉,视觉上令人饱餍,听觉上使人迷醉,犹不足以尽感官满足,但是,字缝之间潜流着浓重的情绪失落感,奏出半是依恋半是挽歌的凄清曲。
此后的那些同类著录,在感伤主义情调上与《东京梦华录》多有相近之处。
例如《〈梦粱录〉序》写道:“昔人卧一炊顷,而平生事业扬历皆遍,及觉则依然故吾,始知其为梦也,因谓之黄粱梦。
矧时异事殊,城池苑囿之富,风俗人物之盛,焉保其常如畴昔哉!”清人鲍廷博《〈武林旧事〉跋》也说:“《自序》一篇,声情绵邈,凄然有故国旧君之思,不仅留连今昔而已。
”这些情绪、氛围弥漫于宋代的社会阶层之中,出现凄恻、幽咽的回忆性描述,依依不尽地回忆、回顾往事,却又一唱三叹地眷顾不休。
戴复古《洞仙歌》:“卖花担上,菊蕊金初破。
说着重阳怎虚过。
看画城簇簇,酒肆歌楼,奈没个巧处安排着我。
家乡煞远哩,抵死思量,枉把眉头万千锁,一笑且开怀,小阁团栾,旋簇着几般蔬果。
把三杯两盏记时光,问有甚曲儿,好唱一个?”这是宋代的社会情绪,在表达形式上却满含着审美意味,移位为审美情绪。
而在具体传达上又表现为缠绵悱恻、宛转悠长。
它在怀旧情结中内蕴着审美情绪。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宋人怀旧表现为对过去时代的追思,其主要审美形式是词,其回思的主要历史时期是三国和六朝。
宋词广为涉及三国的人物、故事,可以说是一部词演三国。
历史的回顾,包含着现实的动因。
现实的感受在历史—三国的遗存中找到对应性对象。
咏三国的词人中最称名的是苏轼、辛弃疾。
他们所讴歌的三国人物又各有侧重,苏词中最有风采的是周瑜,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便是写照;辛词最为心仪的是孙权,《永遇乐》:“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南乡子》:“生子当如孙仲谋。
”陈人杰则把咏三国词推向高峰。
蒙军铁骑长驱南下,南宋朝廷风雨飘摇但还是沉醉在歌舞升平之中,国事早已不堪,陈人杰在杭州丰乐楼疾书《沁园春》:“扶起仲谋,唤回玄德,笑杀景升豚犬儿!”驱雷驾电,霹雳盖天,历史的回忆中有着现实的轰鸣。
宋词中还有一个出现频率极高的时代———六朝。
建都金陵的六个朝代,特别是南朝,王朝短命,走马灯似地转换;风习上轻靡浮华,它成为亡国的代名词,浮艳美学的符号化。
宋词中言及六朝,南宋的篇数多于北宋,南宋又集中于时事词,时事词则集中于抗战词人。
北宋词言及六朝,其主题不外兴废事、兴亡感。
北宋积贫积弱而又豪奢宽绰,故词人对六朝奢靡之风的斥责就包含有现实隐喻意义。
到了北宋末年,已是山河破碎,六朝作为回忆性对象再次出现,词人情感意绪趋于悲咽苍凉。
到了南宋,南北分裂成为长期的事实,中兴无望,而权要者文恬武嬉,不思抗战,直把杭州当汴州。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下,对六朝的感受也就更为不同,更为深广。
把六朝与南宋的所有联结点全部发掘出来,几乎成为词化了的六朝史,又在六朝史的历史回忆中寄托着炽热的情感。
其中主要有:呼唤“谈笑净胡沙”的谢安,赞美有北伐经历的战将,痛责六朝清谈误国的人物,总结历史教训,引六朝而戒当世。
到南宋末年,元人挺进,宋朝灭亡,国破后的感受,更为沉郁悲凉。
宋词与六朝,几乎构合为一部宋词史。
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示了宋词的演变。
它体现了宋词背离原初的“花间”特点,从而走向现实、世事、战争和时局的重大趋势,从一个角度体现了宋词的审美变化。
宋词与六朝,兼具了美学理论和词学史的双重意义。
为诗歌要写实,要对现实有所美刺,反对西昆派的浮艳诗风,主张语言要朴素,风格要平淡。
稍后于苏、梅的欧阳修,则是整个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他有意把诗文革新运动与政治上的改革要求相呼应,使古文、诗歌和文学理论批评为现实斗争服务。
文学主张上提倡平实朴素的文风,提倡文章要有用于当世。
具体表现在文与道的关系上,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认为道应是易被人理解且可以照之去做,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他反对那种务高言而鲜事实的文章。
在文的方面讲求平易,提倡简而有法,反对追求奇险。
欧阳修还首创诗话这一评论诗文的新体式,其《六一诗话》中有许多精辟的文论、诗论见解。
此外欧阳修改革科场积弊,罢黜四六时文,并大兴创作之风,努力提举后进。
欧阳修上述主张、措施,使诗文革新运动达到高潮。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发展过程第三阶段第三阶段从宋英宗朝至哲宗朝,是诗文革新运动完成期,代表人物是王安石、曾巩、苏轼、苏辙以及黄庭坚、秦观等人。
而苏轼则是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他强调作文要有感而发,十分重视文章的文学价值,要求作家要有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艺术修养,主张为文要从不同内容出发采取不同表现形式,为文要文理自然,还要讲究章法。
他的诗文词赋,都体现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意义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散文以及文论的发展推进了一步,对后世影响巨大。
此后,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一直被奉为正宗。
但同时,北宋诗的散文化和以议论为诗的概念化倾向,为南宋理学家的散文所师法,表现了该运动的历史局限。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起因一,改革政治的需要二,文人们革除西昆体之浮靡文风的呼声日益强烈. 三,宋代理学也是推动诗文革新运动的一个重要因素成就和影响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就和影响主要体现在"道"与"文"两个方面.就"道"而言,革新家们不论是将"道"理解为孔孟之道,还是经世济民之道,或指广泛的现实生活,都是对诗文内容的强调。
在"文"的方面,诗文革新运动的结果,是使各种文学样式取得突出成就:散文六大家: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诗歌:王禹偁,梅尧臣,苏舜钦,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
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不仅直接影响到南宋诗文创作,指导了南宋文学的发展,同时,他的理论观点与作品的示范意义,以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例如明代的唐宋派和清代的桐城派,都是受北宋文学影响甚远的文学流派。
以欧阳修:《食糟民》《明妃曲》《再和明妃曲》《戏答元珍》为代表,散文:"文备众体,变化开阖,因物命意,各极其工",议论文-----《朋党论》,写景叙事散文-----《丰乐亭记》,《醉翁亭记》21个"也"字运用使文章情思摇曳,诗意盎然,抒情小赋-----《秋声赋》秋夜的思绪.如果说我们的经济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了一个多世纪的话,我们的教育至少晚了两个世纪。
这是教育观念的差距,是对个体生命理解上的差距。
也许我们应该首先搞清楚,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的根本目的不是叫人如何学会物质生存,也不是叫人如何同世界周旋。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人是地球上的主宰,人的一切活动都要为了满足人类的最根本需求。
从生到死,区区百年已是少数,拿出美好年华三十到四十年来接受教育,来学会生存的本领,然后用三十年的时间来工作,这从根本上背离了生存的初衷。
我们的教育时间太长,教育的目的又是如此实际而悖谬,导致现实的教育不伦不类,甚至歪曲了真理,从而导致对个体生命的忽视,对整体错误认知的趋从。
把握不好教育目的,体制的先天不足也就不可避免。
我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一颗快乐而美好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