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真理与谬误知识点
考研政治:马原第四章重点知识解答(一)
考研政治:马原第四章重点知识解答(一)1.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不是是否承认“世界的可知性”、“认识起源于经验”、“认识发展的辩证过程”?(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认识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唯心主义认识论则认为意识先天就有,是意识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先验论。
简单地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而唯心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先天就有。
(2)关于“世界的可知性”命题,唯物主义者和部分唯心主义者都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虽然比较彻底的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也承认世界的可知性,但唯心主义者把认识看作是精神活动,使认识脱离了客观现实。
例如,认为知识是先天就有的,是上帝赋予的观点,虽然也承认世界是可知的,但是这种认识是脱离客观现实的。
(3)对于“认识起源于经验”这一命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可以接受。
但对于经验来自何方,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存在着根本对立。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首先产生的是感性经验。
在此意义上,也可以说认识起源于经验。
唯心主义则认为经验是主观自生的,是内心的经验和感受,或是上帝赋予的,否认经验的客观来源。
(4)“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者与部分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由不知到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辩证发展过程。
有些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在唯心主义基础上也论述了思维运动的辩证过程。
(5)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和一部分唯心主义者都承认世界的可知,都接受“认识起源于经验”,也都认为“认识是辩证发展的过程”,所以,以上三方面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2.主体和客体是指什么?主体指在一定社会中的、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马原考试重点总结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政治马原重点知识
终极笔记(一)马哲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3大规律:质变量变律、否定之否定、对立统一律4对范畴: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可能与现实三、认识论(3个核心、3大规律)3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3大规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发展律、真理发展律四、历史观(2个核心、2大规律)2个核心:社会、人2大规律:社会发展律、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律一、唯物论(2个核心、2大原理)2个核心:物质、意识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是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起源)意识与人脑: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2、(本质)意识与客观存在:(近似、能动、原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都能从客观实在找到原形,也即没有被反映者就没有反映。
(内容与形式)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意识体现了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2大原理: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多样性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
1、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原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的起源和本质的原理。
2、意识的能动作用,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
具体3表现①认识世界;②指导实践、改变世界;③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
二、辩证法(2个核心、3大规律、4对范畴)2个核心:联系、发展1、(内部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真理
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真理1、真理的定义: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符合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认识。
2、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
⑴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⑵是指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社会实践也是客观的。
注:真理没有阶级性。
3、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具体的是由真理的客观性所决定的,是指任何真理即主观同客观的一致都是在特定条件、范围的限定下,主体的认识同特定对象的一致或符合。
如果超出了这些具体限定,正如列宁所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真理是具体的原理的内容和要求是:⑴真理是有条件的,离开了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抽象地谈论真理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⑵真理是全面的。
是事物多方面本质规定的综合,片面地谈论真理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⑶真理是历史的。
是一个过程,静止地谈论真理是形而上学观点。
⑷真理是具体的。
和真理是一元的是一个意思,即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能有一个,不因人而异、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4、反对唯心主义真理观:(表现!)⑴真理是思想形式;⑵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⑶有用就是真理;⑷圣人之言是真理等。
5、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⑴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两者有着原则的界限,前者是正确认识,后者是错误认识,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
两者是不能相互包含的。
⑵真理和谬误同属认识范畴,两者又是统一的。
一方面,真理和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
这是真理发展的一个规律。
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6、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是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⑴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任何真理都有其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即承认真理的客观性;指人类的认识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即承认世界的可知性。
⑵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的含义是指正确认识的有限性,有两个方面:从认识广度上说任何真理都只是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从深度上说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近似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
公共基础知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笔记(八)
第⼋章真理第⼀节认识与真理⼀.真理与谬误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在⼈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同客观相⼀致的认识。
谬误是⼈对客观对象的歪曲反映。
真理和谬误作为⼈类认识中的⽭盾双⽅是相互依存的,⼜是相互对⽴的。
真理同谬误相⽐较⽽存在,相⽃争⽽发展。
这是真理发展的⼀条规律。
⼆.真理与价值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包括两个⽅⾯,⼀⽅⾯是真理反映价值关系,另⼀⽅⾯是真理⾃⾝具有价值。
第⼆节真理的基本属性⼀.真理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真理既有客观性,⼜有主观性,是这⼆者的统⼀。
真理具有主观性,是指真理属于认识范畴,是⼀种意识现象,它不是物质客体,⽽是对事物客体的反映。
真理的客观性意味着就是指它正确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不依赖于任何⼈或⼈的意识⽽独⽴存在的。
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是认识成为真理的根本条件。
⼆.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相对性和绝对性是真理的两种基本属性。
它们是统⼀不可分的。
真理的相对性指它的有限性、条件性:真理在⼴度上有限的。
真理在深度上也是有限的。
真理的绝对性指它的⽆限性、⽆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所以它的适⽤范围永远不会被*。
真理的发展是⽆限的,绝对的。
三.真理的具体性具体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
列宁说:“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
”:第⼀,真理是多样性统⼀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是对事物全⾯的正确的反映。
第⼆,真理是对⼀定条件下⼀定对象的正确认识,它不是离开具体对象凭空出现的,也不能随意的搬⽤于其他条件或其他对象。
第三节认识的真理性的检验⼀.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社会实践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时间的特点决定的。
⼆.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所谓逻辑证明,就是运⽤已有的正确判断,经过合乎逻辑规则的推理,来证明另⼀些判断的真理性:第⼀,逻辑证明为实践检验提供理论指导。
第⼆,实践检验认识的过程包含着逻辑思维活动。
【马原】第十四天 真理与谬误
让有理想的人更加卓越!十五天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仅摘选前三章内容:绪论、唯物论与辩证法、认识论)第十四天真理与谬误1.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真理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相对不断趋近绝对的过程,而且还是不断同谬误作斗争并战胜谬误的过程。
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
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但是,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①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②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③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的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作斗争。
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
只要人们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2.真理的检验标准(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真理角度看:①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
真理的检验标准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而要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
从实践角度看: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结起来并加以对照,从而检验主观同客观是否相符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
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
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知识点5-真理与谬误
真理与谬误
【典型例题】 1.真理和谬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因此, 真理( ) A.永远不可能变为谬误 B.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C.和谬误不存在原则的界限 D.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真理与谬误
【典型例题】
【解析】 真理是相对的,超出一定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就 会转化为谬误,A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B项与题干指向不 符;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作出了 正确反映,二者具有原则性的区别,C项错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真理与谬误
【典型例题】 【解析】 不同时期,发展观和公平观的内容不同, 说明真理都是具体的,①说法正确。“十七大对发 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说明追求真 理是永无止境的,④说法正确。②③观点错误,应 排除。
【答】 C
真理与谬误
【典型例题】 4.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它( )
【答案】 D
真理与谬误
【典型例题】
2.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了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
的定理。到19世纪初,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在凹
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随后,德国数学家黎曼
提出,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上述材料
体现了( )
①欧几里得定理不再是真理
②真理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有条件的
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
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都要关注
社会公平”。党的十八大对发展观和公平观的认识达到了
一个新的高度,这说明( )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
②认识都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到的真理总是在认识发展中不断被否定
考研政治 马原重点之认识论
考研政治马原重点之认识论一、认识论的概念认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认识及其能力、方法、限制和基础等问题。
在政治学中,认识论涉及到如何认识社会及其变革规律,是政治学中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二、认识的本质与形式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人们对外部世界具有的反映过程。
认识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认识的形式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基于感官的直接反映,具有直观性和局限性,而理性认识则是基于经验、概念和逻辑推理等形成的综合更高层次的认识方式。
三、社会历史条件与认识方式的变革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会对人们的认识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认识方式的变革。
在人类历史上,人们的认识方式从拜物教到唯心主义再到唯物主义,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
在今天的社会,以科学认识为主导的认识方式,成为了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主要方式和方法。
四、唯物辩证法与社会认识方式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反映世界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认识方式。
唯物辩证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基本规律。
在社会认识中,唯物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矛盾和变化规律,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从而指导我们的社会实践。
五、唯心主义对认识论的影响唯心主义是另一种哲学认识方式,认为意识、思想是主宰物质的东西,而物质、自然是被支配的。
这种认识方式对社会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如唯心主义教育、唯心主义政治等等。
唯物辩证法认为,唯心主义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方式,必须坚决批判。
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认识方式在政治学中,马克思主义的社会认识方式是指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在政治现象的认识中运用社会历史、社会结构和社会变迁等分析方法,揭示出他们的本质和规律,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研究方法和工具的核心之一,对于政治学生考研复习而言,决不可小觑。
七、总结认识论是政治学中的底层理论,是政治学生关注的焦点之一。
马原真理和谬论的名词解释
马原真理和谬论的名词解释马原真理与谬论的名词解释在我们继续讨论之前,让我们首先明确马原真理和谬论这两个术语的含义和定义。
马原真理指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或真理,而谬论则是指错误的观点或论断。
马原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或真理,这些原理和真理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经典著作中系统提出的。
马原真理包括了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社会主义建设和无产阶级革命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这些原理和真理不仅包含了对社会现象和历史现象的科学分析和解释,还提供了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道路和方法论。
谬论则是对事实错误的观点或论断。
谬论可能是由于信息不足或误解导致的,也可能是出于故意歪曲事实或有意误导他人的目的而故意宣传的。
无论是出于无知还是诱导,谬论都是对真理和事实的错误理解或表达。
现实中,人们可能会将马原真理与谬论混淆,导致对问题的认识产生偏差。
这可能是因为个人偏见、政治目的、心理需求或其他因素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错误地将谬论误认为是马原真理,并将谬论视为真理。
然而,正确理解和应用马原真理对于正确判断和解决社会问题至关重要。
马原真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它对于认识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马原真理的指导,才能深刻地认识社会现象和社会规律,才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
为了避免谬论对社会认识的干扰和误导,我们应该保持对马原真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
这需要我们通过广泛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此外,我们还应该保持批判的态度和思维,对于各种观点和理论都要进行理性的分析和评估。
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逐渐纠正可能存在的谬论,确立正确的马原真理。
总之,马原真理和谬论是我们认识和判断社会现象的两个不可忽视的概念。
正确理解和应用马原真理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谬论则是对马原真理和事实的错误认识。
#马原笔记#第二章 第二节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本身是主观的客观:普遍有效的)经典真理观(看天):反映论、可知论、符合论(一元性)非经典真理观:共识论(集体知觉)马克思主义: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所谓正确反映,是指真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认识对客体本质和规律的符合、一致和接近。
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旧唯物主义真理观的“符合论”的区别:它认为真理与客观事物之间的符合关系,是建立在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基础上,是通过人的能动的反映活动而实现的,并且必然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而拓展和深化。
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在:(以下答案不够完整,应从“客观是普遍有效”来解释)1.指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即真理作为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本身也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2.指真理检验标准的客观性,即真理之所以是真理,并不是因为某位天才人物决断,而是实践检验的结果,而实践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物质性活动(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p77-78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1.相互依存。
相互依存,是说人们对于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每一个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的认识,因而必然是相对的和有局限的;但是,在这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一定条件下,它又是对客观对象的正确反映,因而它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相互包含。
相互包含,一是说,真理的绝对性寓于真理性的相对性之中。
任何真理所包含的客观内容都只能使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所把握到的,都只是对客观世界及其事物的一定范围、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
二是说,真理的相对性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真理的绝对性。
任何真理都与谬误有本质的区别,标志着人们在一定范围内和一定层次上达到了对于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包含着确定的客观内容。
反对割裂二者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真理观: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真理的发展规律一(趋势):由真理的相对性向绝对性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根源于人的思维、人的认识能力的矛盾本性,是人的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或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在真理性认识的形成和发展中的表现。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重难点总结之认识论
考研政治复习马原重难点总结之认识论考研政治复习马原重难点总结之认识论一、认识的本质和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1.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2.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及相互作用的过程(1)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从而使主体和客体同时得到改造、发展与完善,这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
(2)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二是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借助一定手段实际地作用于客体,把实践方案变为实际的实践活动;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首先,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首先,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认识的新课题,推动着认识向前发展。
其次,实践为认识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
最后,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主体的认识能力。
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认识活动的目的并不在于认识活动本身,而在于更好地改造客体,更有效地指导实践。
总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也是认识的归宿,是全部认识的基础。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1.从实践到认识: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1)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含义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是人在实践中通过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的、具体的反映,它包括感觉、知觉、表象三种形式。
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
2017考研政治马原真理8大知识点真理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客观的,这是因为:(1)真理内容是客观的。
真理的内容来源于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2)检验真理的社会实践是客观的。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或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的两重属性(同人的认识能力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相联系),二者是对立统一关系(1)二者是有区别的。
绝对真理或真理的绝对性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具有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②人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客观世界,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从真理的发展来说,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条件性。
表现为:①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的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的一定范围的正确反映,有待于扩展。
②从认识的深度看,任何真理都是对特定事物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的近似正确的反映,有待于深化。
③从进程上看,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2)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结的①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之中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另一方面,绝对之中也有相对,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
②真理是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发展过程。
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转化中的一个环节。
(3)割裂二者的关系犯两种错误:绝对主义真理观和相对主义真理观。
绝对主义真理观只讲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真理观则只讲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易考分析题)(1)含义:真理是对事物正确的认识,谬误是对事物错误的认识。
(2)辩证关系:对立统一①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②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真理和谬误相比较存在。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真理转化成谬误,谬误转化成真理。
马原分析题
2017考研政治马原万用背诵模板分析题大题归纳马克思主义认识论:1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2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以实践为基础;3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辩证发展过程。
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a.通过实践调查,获取感性材料(基础);b.运用辩证思维方法,理性思考,加工制作。
真理的绝对性:对事物的正确认识:真理客观、世界可知、无限发展。
真理的相对性:对事物的近似正确认识:有待扩展、深化、发展。
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要受条件的制约,并随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真理是全面的、历史的、有条件的,真理有适用范围。
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反映客观事物,)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
真理和谬误具有同一性(,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对待谬误与失败:真理与谬误相伴而生,在坚持和发展真理的同时要敢于和蔼于同谬误作斗争,善于发现谬误中的正确的成分与萌芽;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失败不可防止,要分析失败的原因,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崇尚理性思维、实事求是,人文精神要求以符合人民的利益和发展审视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合理性。
1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2人与自然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材料处),3转变实践方式,通过合理的劳动实践(结合材料处)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主观能动作用1认识:a.根据目的反映客观世界——主体选择性;b.认识不仅对客观事物进行直观摹写,而且能对客观对象做出抽象反映;不仅反映当下,而且能构造出客观事物可能成为的样子(蓝图)——能动创造性。
2实践:a.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b.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
政治考研重难点解析:马原——认识论重要原理
政治考研重难点解析:马原——认识论重要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考研政治诸多学科中最为抽象的学科,对于这门学科的学习,需要一些方法和技巧,在此,老师为大家解析—认识论重要原理。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实践与认识的主体(是什么——回答实践与认识的含义,怎么办、怎么做—回答实践与认识的相互关系)(1)实践是人类(主体)能动地改造世界(客体)的物质性活动。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人们既能如实反映客体的本来面目,也能对反映进人脑的客体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客观世界本来没有的事物。
(3)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着改造与被改造、认识与被认识以及价值关系,两者是相互作用的。
2.实践与认识相互作用(1)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体有能动的指导作用。
(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3)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有两种情况: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准确预测实践发展趋势,使实践获得成功,达到预期的效果;错误的认识误导实践时,就会对实践产生消极的乃至破坏性的作用,使实践失败。
3.实践与认识相统一(1)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这需要将实践与认识相统一。
(2)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和历史的。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所谓历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
(3)坚持认识和实践相统一,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努力做到以正确理论为指导,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人类的实践与认识永无止境,我们应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
关于实践与认识这个知识点需要各位考研学子们务必要记下来、掌握住的点,只有掌握住之后才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
希望通过以上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分析,能够给参加考研的学生带来帮助,祝愿各位考生,在未来的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马原真理与缪误的辩证关系
马原真理与缪误的辩证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是一个核心议题。
首先,真理与谬误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是对立的。
真理是符合事物真实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而谬误则是错误的认识。
在这个意义上,真理与谬误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淆。
其次,真理与谬误又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的。
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与之相符的特定的对象、时间和范围。
一旦离开这个对象,超出特定的时间和范围,真理就可能变成谬误。
同样,谬误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真理。
当人们纠正超出特定对象、时间和范围的错误认识,使之重新符合对象、时间和范围时,谬误就变成了真理。
此外,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
每一个真理的进步都意味着对谬误的批驳、放弃,进而由真理取代。
这种相互依存和转化的关系揭示了真理和谬误的辩证统一。
这种辩证关系原理告诉我们要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必须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树立终生为真理而奋斗的理想信念,准备随时为真理而献身。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坚信,真理最终要战胜谬误。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运动观: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
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①联系具有客观性。
②联系具有普遍性。
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考研政治马原认识论真理与谬误知
识点
这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与保准的错误,任何问题都是相对来看的。
倘使意外发生,如果一味夸大其负面性那会随之带来很多负面的情绪,继而波及平静的生活,破坏良好的心境等等,换角度考虑之,一件事情发生,也许我们可以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抽身,也或许吃一堑长一智因此积累了更多的智慧。
现实生活中的道理如此,从政治学科认识论的角度分析关系则更加明确和清晰。
下面就为大家梳理认识论中的真理与谬误的知识。
1.真理与谬误、成功与失败
真理发展的过程,不仅是相对不断趋近绝对的过程,而且还是不断同谬误作斗争并战胜谬误的过程。
真理和谬误相伴而生,人类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难免发生谬误。
由于真理和谬误决定于认识的内容是否如实地反映了客观事物,因此真理和谬误是性质不同的两种认识,它们是对立的。
但是,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①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没有真理,也无所谓谬误,没有谬误也无所谓真理;②真理中包含着某种以后会暴露出来的错误的方面或因素,谬误中也隐藏着以后会显露出来的真理的成分或萌芽;③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范围内的对立是绝对的,但超出一定的范围,它们就会互相转化。
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则。
我们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敢于和善于同谬误作斗争。
在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正确的认识往往会导致成功的实践,而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们的实践活动也会达不到自身所期待的结果,导致失败。
只要人们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就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变失败为成功。
2.真理的检验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
从真理角度看:①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的一致、符合。
真理的检验标准不能在纯粹主观范围内去寻找,而要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
从实践角度看: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才能把主观同客观联结起来并加以对照,从而检验主观同客观是否相符合。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不排斥逻辑证明的作用。
逻辑证明是根据前提条件推断出某种结论的思维过程。
它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但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2)实践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此外再无别的标准;凡经过实践证明了的一切认识都是客观真理,都具有不可推翻的性质;实践能够检验一切认识,即使当前的实践还不能加以判定,最终也会被以后的实践作出裁决。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具体实践具有局限性,它往往不能充分证明或驳倒某一认识的真理性;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已被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要继续经受实践的检验。
我们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做是全部人类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的、整个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
坚持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既可防止唯心主义的随意性,又可避免形而上学的绝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