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精品

合集下载

盛唐-李白《清平调 其一》原文、译文、注释

盛唐-李白《清平调 其一》原文、译文、注释

盛唐-李白《清平调其一》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据晚唐五代人的记载,这组诗共三首,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时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

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原文:
清平调·其一
盛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翻译: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注释:
〔清平调〕唐大曲名,《乐府诗集》卷八十列于《近代曲辞》,后用为词牌。

〔“云想”句〕悬想之辞,谓贵妃之美。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

〔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群玉〕山名,神话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因山中多玉石,故名。

〔会〕应。

〔瑶台〕传说中西王母所居宫殿。

〔一枝秾(nóng)艳〕指牡丹花(木芍药)而言。

秾,一作“红”。

品味李白的三首《清平调》

品味李白的三首《清平调》

品味李白的三首《清平调》品味李白的三首《清平调》(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诗是李白初到长安后,被唐玄宗任命为供奉翰林时的词作。

公元743年(天宝二年)或744年(天宝三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乐伶们准备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

这时,唐玄宗兴致极高。

便对杨玉环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

”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

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这当然是李白显露自己才华的好机会,也是李白在皇帝面前邀取宠信的绝佳时机。

于是,李白极尽其赞赏、颂扬、美誉之能事,写下了这三首词。

虽然历史上描写皇帝身边美女的诗词浩如江海,但是要论起既得到了当事人的喜爱,又受到后人一致好评的恐怕还是李白这三首《清平调》了。

音乐上,也把这三首词称为《霓裳羽衣曲》。

开句的“云想衣裳花想容,”就把杨妃的衣服,写成如同霓裳羽衣一般。

这“想”可以让你放飞想象、驰骋你的思绪去任意勾画。

仰望那缥缈的柔蔚轻云,本来就已经使玄宗神中泛起了无限美妙的感受,更何况最钟爱的妃子就在身边。

如果说这是看见鲜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把杨玉环的衣裳想象为就是蓝天上飘着的天云。

白云的悠柔、荡漾、虚幻,这样的衣裳罩在自己妃子无限娇俏的花颜、胴体,腰身之上,那当然令人痴醉了。

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玄宗以花团锦簇、缥缈迷离、神魂荡漾的感受。

下一句“ 春风拂槛露华浓”,春风,本来就已经十分可人了,再“拂槛”,就是越过宫槛、栏杆,罩在玉人的琼体、腰身上,那会是如何情景呢?李白用“露华浓”来比喻。

这“露华”浓,就把牡丹花沾满了晶莹的露珠,娇俏、水粼、晶莹附在了杨贵妃的身上,就更加使得杨玉环的姿色凸显得更加妖娆、琼美、绝伦了。

结尾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与“会向瑶台月下逢”群玉,即仙山,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那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古诗清平调词三首翻译赏析

古诗清平调词三首翻译赏析

古诗清平调词三首翻译赏析《清平调词三首》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

古诗全文如下: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前言】《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属七言乐府作品。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

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注释】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是关联句,“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翻译】看到彩云想起她的衣裳,看到花儿想起她的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艳浓。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鉴赏】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

清平调词三首

清平调词三首

清平调词三⾸《清平调词三⾸》是唐代伟⼤诗⼈李⽩的组诗作品,共三⾸七⾔乐府诗。

第⼀⾸从空间⾓度写,以牡丹花⽐杨贵妃的美艳;第⼆⾸从时间⾓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总承⼀、⼆两⾸,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浑融在⼀起写,描绘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了诗⼈⾼超的艺术功⼒。

基本信息中⽂名称:清平调词三⾸别名:清平调词、清平词三⾸、清平调三⾸作者:李⽩朝代:唐朝出处:《全唐诗》⽂学体裁:七⾔古诗相关推荐清平调好妹妹乐队专辑《说时依旧》中收录歌曲清平调·⼀枝红艳露凝⾹诗云想⾐裳花想容李⽩著名诗句长恨歌⽩居易长篇叙事诗登⾦陵凤凰台七⾔律诗听蜀僧浚弹琴五⾔律诗新亚书院克鲁格⼈⽂与社会科学终⾝成就奖垂⽼别五⾔古诗相关搜索云想⾐裳花想容清平调词三⾸朗诵清平调清平调词三⾸正确读⾳作品原⽂正在加载清平调词清平调词三⾸⑴其⼀云想⾐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群⽟⼭头见,会向瑶台⽉下逢⑷。

其⼆⼀枝红艳露凝⾹⑸,云⾬巫⼭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限恨⑼,沉⾹亭北倚阑⼲⑽。

注释译⽂词句注释⑴清平调:⼀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之容貌照⼈。

实际上是以云喻⾐,以花喻⼈。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艳丽。

⑷“若⾮……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怀疑她不是群⽟⼭头所见的飘飘仙⼦,就是瑶台殿前⽉光照耀下的神⼥。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的⾹⽓。

红,⼀作“秾”。

⑹巫⼭云⾬:传说中三峡巫⼭神⼥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惊⼈,此指杨贵妃。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images/20171225/232c11cd615571357deeb98be64e035 9.jpg" width="600"/>作品鉴赏:整体赏析在这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

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

“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

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当前的花容人面。

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清平调》三首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清平调》三首 唐.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清平调》三首唐. 李白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按照上一期的预报,今天和大家一起分享的是李白的《清平调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所谓清平调,其实是汉乐府的两种曲调:一个叫清调,一个叫平调。

两者都是丝竹乐,用的夜曲有声、笛、注、琴、瑟、筝、和琵琶等等。

因为用的是乐府旧题,所以李白这三首清平调虽然看起来很像是七言绝句,但其实应该算是七言乐府。

这三首诗对李白来说应该算是命题作文。

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知道李白不是因为写诗出名,在天宝元年应召进入翰林院的。

他自己讲,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选的理想很高。

玄宗呢,对他也是非常礼遇,号称是玉手调羹,龙金侍兔。

但大家一定要知道,李白担任的职务,不是翰林学士,而是翰林供奉。

这有什么区别呢?所谓翰林学士,就是皇帝的秘书兼参谋,负责起草公文的。

而翰林供奉就是陪皇帝玩的,有棋供奉,画供奉。

当然也有诗供奉。

李白当的其实就是诗供奉,真正的职责呢,就是陪皇帝写诗,或者是给皇帝写诗。

所以李白进了翰林院之后,就写些宫中行乐词之类的东西,算是他的本职工作。

这个工作呢,其实也挺荣耀,也挺轻松,但是不符合李白的理想。

他入长安不是要济苍生安社稷吗?怎么能甘心做一个天子弄臣呢?李白本来就爱喝酒,这时候呢,心情起起落落,就喝的更厉害一些,有点借酒消愁的意思。

杜甫所说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世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传,自称尘世酒中仙。

”说的就是这个时候的事。

可是呢,平时喝不要紧呐,有一天工作来了,什么工作呢?就是天宝二年的一个和春日,唐玄宗骑着名马叶照白,杨贵妃坐着步辇一起到兴庆宫的沉香亭赏花。

赏什么花呢?牡丹花。

现在大家都觉得牡丹是唐朝的国花,刘禹锡不是讲吗,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啊。

李太白写给杨贵妃的诗

李太白写给杨贵妃的诗

李白写给杨贵妃的诗
李白写给杨贵妃的诗是《清平调词三首》,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第一首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写了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

以上四句皆为以物喻人,兴起之后,诗人开始正面描写人物,写杨贵妃的无比美貌。

第二首写花受风吹、雨打,借以写杨贵妃的遭遇。

这首诗从空间角度写,以花喻人写花兼写人,花人交融在一起。

人没有正面出场,而是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别有情致。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或天宝三年(744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在沉香亭观赏牡丹花,伶人们正准备表演歌舞以助兴。

唐玄宗却说:“赏名花,对妃子,岂可用旧日乐词。

”因急召翰林待诏李白进宫写新乐章。

李白奉诏进宫,即在金
花笺上作了这三首诗。

清平调李白诗三首

清平调李白诗三首

《清平调》三首鉴赏《清平调·其一》唐·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白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

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瑶台才能欣赏你的容颜。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美丽的赞歌,赞美了女子容颜的美丽和风姿的动人。

首句“云想衣裳花想容”中,诗人将女子的衣裳比作云朵,将她的容颜比作花朵,展现了她的华美和娇艳。

这种比喻形象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接着,“春风拂槛露华浓”一句,诗人用春风拂面和露水润泽来比喻女子的风姿和容颜更加迷人。

春风与露水的形象,既暗示了女子的青春与活力,又增加了诗意的清新与韵味。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两句,诗人进一步赞美女子的美丽如同仙女一般。

群玉山、瑶台月都是仙境中的景象,诗人将女子与之相提并论,表明她的容颜美丽动人,仿佛不属于人间凡尘。

整首诗以华丽的词藻、生动的比喻和仙境的比喻来赞美女子的美丽。

诗人的高超技巧和深邃想象力,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美丽诗篇。

注释:1)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2)云想: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3)槛:栏杆;4)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5)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6)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清平调·其二》唐·李白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译文:贵妃真是一枝带露牡丹,艳丽凝香,楚王神女巫山相会,枉然悲伤断肠。

请问汉宫得宠妃嫔,谁能和她相像?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依仗新妆!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浓郁美感的宫廷诗篇。

《清平调词三首》古诗词赏析

《清平调词三首》古诗词赏析

《清平调词三首》古诗词赏析《清平调词三首》作品介绍《清平调词三首》的作者是李白,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64卷第35首。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一日,唐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

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古诗名句“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就是出自《清平调词三首》这首诗。

《清平调词三首》原文清平调词三首作者:唐·李白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栏杆⑽。

《清平调词三首》注释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是关联句,“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顶上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消散。

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清平调词三首》译文见到云就使人想到她的衣裳,见到花使人想到她的容貌,春风吹拂着栏杆,在露水滋润下的花朵更为艳浓。

如此美人若不是在神仙居住的群玉山见到,也只能在瑶池的月光下才能遇到了。

(贵妃)您真像一支沾满雨露、芳香浓郁的盛开的牡丹花啊!传说中楚王与神女在巫山的欢会那只是传说而已,哪能比得上您受到君王的真正的恩宠呢?就算可爱无比的赵飞燕,还得穿上华丽的衣裳化好妆才能比得上。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doc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doc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爱读诗的我今天给大家带来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及翻译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平调词三首《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清平调词三首⑴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

释,一作“识”。

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白话译文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李白为杨贵妃写的三首诗(一)

李白为杨贵妃写的三首诗(一)

李白为杨贵妃写的三首诗(一)《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为杨玉环写的赞美之诗,是一套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出自《全唐诗·卷二七杂曲歌辞·第一百零九首·清平调》。

根据晚唐五代的记载,这组诗由三首诗组成,是李白在长安献给翰林时所作。

公元743年(唐玄宗天宝二年)或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春,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宫中沉香阁观赏牡丹花时,召集翰林等候李白入宫写新乐章。

李白在书信入宫时,在金花笺上写下了这三首诗。

《清平调·其一》蟾宫阆苑,美人玉色,花光满眼,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

看到云的明亮的云,想到他们的衣服,看到花的美丽的人来看看。

若非玉山见她,便是瑶池月下相逢。

// 见到云就联想到贵妃华美艳丽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清平调·其二》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贵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一枝香一枝香,徒然断肠。

请问谁长得像汉宫?可怜的燕子依靠新的化妆品。

// 美丽得像一枝凝香带露的红牡丹,那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巫山神女与之相比也只能是枉断肝肠。

// 借问那汉宫中谁能与她相比,就算赵飞燕,也只有凭藉着新妆才差可与之比方。

《清平调·其三》回归现实。

“沈香亭北”,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十分优雅风流。

名花相恋,笑起来像国王。

说明春风无限可恨,沉香亭偏北。

// 名花和绝色美人相与为欢,长使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 沉香亭北倚栏消魂之时,君王的无限春愁都随春风一扫而光。

这三首诗,是牡丹和费阳相互作用写出来的,表现了花是人,人也是花,人脸上的花完全融为一体,和唐朝玄宗的风度一样。

全诗构思精巧,修辞华丽。

它把花和人结合起来写,描绘了人花花草草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技巧。

李白《清平调三首》赏析

李白《清平调三首》赏析

李白《清平调三首》赏析清平调三首李白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简析:《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组诗,属七言乐府作品。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

第二首写杨贵妃的受宠幸。

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令人觉得人花交映,迷离恍惚,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

“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

读这三首诗,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不待什么刻画,而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这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无怪这三首诗当时就深为唐玄宗所赞赏。

虽然历史上描写皇帝身边女子的诗歌数不胜数,但是要论起既能够得到当事人的喜爱,又受到后人一致好评的却不多,而其中最着名的恐怕非李白这三首《清平调》莫属了。

注释: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是关联句,“不是……就是……”的意思;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顶上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清平调(李白)

清平调(李白)

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代表作有《望庐山
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
《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译文
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 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 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译文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 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 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清平调》 唐 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 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 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 甫并称为“李杜”。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 是
译文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 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 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名句赏析]:
云想衣裳花想,春风拂槛露华浓。
• 把杨贵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 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可以 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 貌,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 加艳冶,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 面倍见精神。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 痕迹,把杨贵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 精妙至极。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翻译及鉴赏爱读诗的出guo今天给大家带来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原文及翻译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清平调词三首⑴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秾”。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

释,一作“识”。

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就算赵飞燕也要靠精心化妆。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全诗翻译赏析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全诗翻译赏析盛唐大诗人李白的沉香亭咏牡丹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

说的是一天唐玄宗与杨贵在沉香亭观赏牡丹,歌手李龟年领着一班子弟奏乐歌唱。

唐玄宗对李龟年说:“赏名花,对艳妃,你们怎么演唱旧词?这样吧,你快召李白来写新词。

”李龟年赶紧到长安大街有名的酒楼寻觅,果然李白正和几个文人畅饮,已经喝得酩酊大醉。

当李龟年向他传达圣旨时,他醉眼微睁,半理不睬地睡过去了。

圣旨是误不得的,李龟年只好叫随从把李白拖到马上,到了宫门前,又用几人左扶右持,推到唐玄宗面前。

唐玄宗见李白一醉如泥,便叫待臣搀到玉床休息,吩咐端来醒酒汤,杨贵妃叫人用冷水喷面解洒。

李白躺在玉床把脚伸向高力士,要他脱靴。

高力士无奈,只好憋着一肚子气蹲下来为他脱,忙乱一阵,李白才从醉梦中惊醒。

唐玄宗叫他快作诗助兴。

李白微微一笑,拿起笔来,不到一炷香工夫,已经写成了《清平调》词三首:李白《清平调词三首》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鉴赏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鉴赏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鉴赏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彩云像她的衣裳花儿像面容,春风吹拂着栏杆露珠闪闪明。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也会在瑶台的月光下来相逢。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像枝红牡丹沐浴雨露散芳香,有杨妃不再思慕神女空自伤。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请问汉宫佳丽谁能和她媲美,可怜赵飞燕也要靠精心梳妆。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名花伴着绝色美人令人心欢,赢得君王满面带笑不停地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春风中消解了君王无限怅恨,在沉香亭北共同倚靠着栏杆。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的原文译文及赏析李白清平调词三首的原文译文及赏析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清平调词三首的原文译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作品介绍】《清平调词三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共三首七言乐府诗。

第一首从空间角度写,以牡丹花比杨贵妃的美艳;第二首从时间角度写,表现杨贵妃的受宠幸;第三首总承一、二两首,把牡丹和杨贵妃与君王糅合,融为一体。

全诗构思精巧,辞藻艳丽,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描绘出人花交映、迷离恍惚的景象,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功力。

【原文】清平调词三首⑴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⑵,春风拂槛露华浓⑶。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⑷。

其二一枝红艳露凝香⑸,云雨巫山枉断肠⑹。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⑺。

其三名花倾国两相欢⑻,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⑼,沉香亭北倚阑干⑽。

【注释】⑴清平调:一种歌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⑵“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

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⑷“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山名,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

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山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

⑸红艳:红艳艳的牡丹花滴着露珠,好像凝结着袭人的香气。

红,一作“”。

⑹巫山云雨:传说中三峡巫山顶上神女与楚王欢会接受楚王宠爱的神话故事。

⑺飞燕:赵飞燕。

倚新妆:形容女子艳服华妆的姣好姿态。

⑻名花:牡丹花。

倾国:喻美色惊人,此指杨贵妃。

典出汉李延年《佳人歌》:“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⑼解释:了解,体会。

释,一作“识”。

春风:指唐玄宗。

⑽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

【白话译文】其一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

李白《清平调(三)》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李白《清平调(三)》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李白《清平调(三)》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李白(701—762,或谓699生,或谓763、764卒),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故世称“李青莲”。

排行十二。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

他的出生地,众说纷纭,当以大致划定在西域为近是。

幼年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少年即博览群书,喜纵横术,击剑任侠,求仙学道。

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安陆(今属湖北)与故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后移居任城(今山东济宁),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号“竹溪六逸”。

天宝元年(742),因玉真公主荐,玄宗诏入长安,供奉翰林,故世称“李供奉”、“李翰林”。

往见贺知章,贺奇其文才风骨,呼为“谪仙人”,故世称“李谪仙”。

与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等称为“饮中八仙”。

后遭谗谤,不被重用。

天宝三载赐金还山,在洛阳与杜甫相识,同游梁宋、齐鲁等地。

关于李白入长安的次数,学术界有一入、二入、三入三说,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安史之乱爆发,参加永王李璘幕府。

后李璘兵败,李白获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以东归。

后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家。

代宗时,诏授左拾遗,时李白已卒,故世又称“李拾遗”。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杜甫并称为“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代表了我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

韩愈写诗赞曰:“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调张籍》)对后世影响至为深远。

他的诗现存约千首。

有《李太白集》传世。

【原文】清平调(三)名花倾国两相欢 [6] ,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7] ,沉香亭北倚阑干 [8] 。

【注释】[6]名花:此指玄宗与杨贵妃所赏牡丹花。

倾国:喻美人,此指杨贵妃。

[7]春风:喻指杨贵妃。

句谓:杨贵妃像和煦的春风,能消解玄宗的万般怅恨。

[8]沉香亭:以沉香木制成的亭子,在长安兴庆宫龙池东北。

【译文】名花和绝色美人交相辉映,总是让君王满面带笑看个不停。

清平调词三首

清平调词三首

清平调词三首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清平调词三首唐诗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李白云想要衣裳花想容,春风倚褴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紫带君王帮唱看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诗品酒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要衣裳花想容,将杨妃的衣饰,刻画例如霓裳羽衣通常,围著她那纤细的玉容。

想要字可以认知偏见云而想起衣裳,见花而想起容貌,也可以认知为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可视化参差,七字之中就散发出花团锦簇之美感。

Nagaon春风倚褴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去写意花容,华贵的牡丹花在温润的露珠中变得更加艳冶,这就并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并使花容人面倍显出鲜艳。

继而,诗人的想象忽又荡漾至天堂西王母居处的群玉山、瑶台。

若非、可以向,诗人故作挑选,意实确实:这样号留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就可以看见!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浓的字眼,衬托花容人面,并使人自然M18x至白玉般的人儿,又鹿一朵温馨的白特丹花掉。

与此同时,诗人又不着痕迹,将杨妃喻为天女下凡,真是绝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既写色,亦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以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赋予人性,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比得上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已是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是依仗新妆,哪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施粉黛,就是天然绝色。

这一首抑神女和飞燕,以扬杨妃,借古喻今,亦就是尊题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清平调词三首》
【年代】唐【作者】李白——《清平调词三首》【内容】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赏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

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

在三首诗中,把木芍药牡丹和杨妃交互在一起写,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泽。

从篇章结构上说,第一首从空间来写,把读者引入蟾宫阆苑;第二首从时间来写,把读者引入楚襄王的阳台,汉成帝的宫廷;第三首归到目前的现实,点明唐宫中的沉香亭北。

诗笔不仅挥洒自如,而且相互钩带。

其一中的春风,和其三中的春风,前后遥相呼应。

第一首,一起七字云想衣裳花想容,把杨妃的衣服,写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拥着她那丰满的玉容。

想字有正反两面的理解,可以说是见云而想到衣裳,见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说把衣裳想象为云,把容貌想象为花,这样交互参差,七字之中就给人以花团锦簇之感。

接下去春风拂槛露华浓,进一步以露华浓来点染花容,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这就使上句更为酣满,同时也以风露暗喻君王的恩泽,使花容人面倍见精神。

下面,诗人的想象忽又升腾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瑶台。

若非、会向,诗人故作选择,意实肯定这样超绝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见到!玉山、瑶台、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
然联想到白玉般的人儿,又象一朵温馨的白牡丹花。

与此同时,诗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第二首,起句一枝红艳露凝香,不但写色,而且写香;不但写天然的美,而且写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华浓更进一层。

云雨巫山枉断肠用楚襄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为神女而断肠,其实梦中的神女,那里及得到当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来,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可算得绝代美人了,可是赵飞燕还得倚仗新妆,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杨妃,不须脂粉,便是天然绝色。

这一首以压低神女和飞燕,来抬高杨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题之法。

相传赵飞燕体态轻盈,能站在宫人手托的水晶盘中歌舞,而杨妃则比较丰肥,固有环肥燕瘦之语杨贵妃名玉环。

后人据此就编造事实,说杨妃极喜此三诗,时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脱靴,认为大辱,就向杨妃进谗,说李白以飞燕之瘦,讥杨妃之肥,以飞燕之私通赤凤,讥杨妃之宫闱不检。

李白诗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瞒不过博学能文的玄宗,而且杨妃也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人。

据原诗来看,很明显是抑古尊今,好事之徒,强加曲解,其实是不可通的。

第三首从仙境古人返回到现实。

起首二句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倾国美人,当然指杨妃,诗到此处才正面点出,并用两相欢把牡丹和倾国合为一提,带笑看三字再来一统,使牡丹、杨妃、玄宗三位一体,融合在一起了。

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春风两字即君王之代词,这一句,把牡丹美人动人的姿色写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带笑,当然无恨,恨都为之消释了。

末句点明玄宗杨妃赏花地点──沉香亭北。

花在阑外,人倚阑干,多么优雅风流。

这三首诗,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而最突出的是将花与人浑融在一起写,如云想衣裳花想容,又似在写花光,又似在写人面。

一枝红艳露凝香,也都是人、物交溶,言在此而意在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