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1.台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教学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积累生字词。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 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 难点: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父亲》的音乐视频,引出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 思考问题: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深入研读
1. 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四)拓展延伸
1. 让学生讨论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对自己的启示。
2. 学生分享自己生活中像父亲一样的人。
(五)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再次强调父亲的人物形象。
(六)布置作业
1. 完成课后练习。
2. 以“我的父亲”为题,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父亲这个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学习了围绕中心选材的写作手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文内容知识详解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文内容知识详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李森祥(1956~),浙江衢州人,当代小说家。
1986年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
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主要有《小学教师》《荷花》等。
现专业从事影视创作,电视连续剧《天下粮仓》的编剧之一,历史剧《卧薪尝胆》的编剧。
李森祥1975年入伍,时空的距离,使他产生了对故乡的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
这种回忆成为李森祥小说创作的灵感与契机,他带着美学的思考,从容而艺术地审视故乡的人和事。
他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形象,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
李森祥以《台阶》为代表的前期小说,基本上侧重于“家族圈”的表现。
知识积累1.凼(dàng):(方言)水坑。
2.晌午(shǎng·wu):中午。
3.尴尬(gāngà):神色、态度不自然。
4.烦躁(zào):烦闷焦躁。
5.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6.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共场合。
7.揩(kāi):擦、抹。
8.疲倦:疲乏,困倦。
9.黏(nián)10.硌(gè)考题例析1.(2015·江苏扬州中考)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B.个别同学对他这次考试取得的进步表示怀疑,他却忍辱负重,依然刻苦学习。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扬州市汉字听写大赛”前夕,老师喋喋不休地嘱咐我们一定要胆大细心。
2.(2015·山东潍坊中考)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来源:学A.近段时间,为国捐躯的烈士: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人物遭到无端调侃和曲解,这是个别人罔顾史实、臆想战争的结果,是对历史的歪曲。
B.对于2015年元旦发生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我们不仅要反思安全事件发生时当事者应该怎么做,还应反思安全危机发生前管理者做了什么?C.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拿破仑所说的“东方睡狮”睁开双眼,开启民族复兴的序篇,最终完成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历史转折。
部编版语文七(下)第3单元 11《台阶》
助学资料
文体知识 • 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小说的要 素有三个:深入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复杂的情节叙述,充 分具体的环境描写,即人物、情节、环境。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情节主 要由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 有利于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
返回踏步铺路多音字踏槛铺磨pp踏实商铺t4磨破磨面m6mm门槛槛车k3nji4npt1预习思考塞满塞外搁置多音字塞膀搁缝g9阻塞搁得住s1i缝隙缝补fng肩膀膀胱b3ngp2ngg0sf0ngs4i预习思考浆泥浆桨船桨ji1ng垮垮台挎挎包跨跨栏胯胯骨ku3砌砌墙沏沏茶q跤摔跤胶胶水佼佼佼考ji1oqqku4ku4ku4ji3ngji1oji3o预习思考形近字碎粉碎粹纯粹淬淬火su磕磕碰瞌瞌睡溘溘然长逝k9cucuk9k预习思考形近字理解词义凼
多音字
( g9 )搁置 搁 ( g0 )搁得住
缝
(f=ng )缝隙 (f0ng )缝补
( s1i )塞满
塞 ( s4i )塞外 ( s= )阻塞
(b3ng)肩膀 膀
(p2ng )膀胱
预习思考
形近字 浆(ji1ng )泥浆 桨(ji3ng)船桨 垮( ku3 )垮台 挎( ku4 )挎包 跨( ku4 )跨栏 胯( ku4 )胯骨
批注要求 1.划分文章层次。 2.理清文章的故事情节。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返回
初读课文
划分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 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 讲了什么内容?
初读课文
第一部分(1—9)
第二部分(10—16)
老实厚道、一贫如洗的父亲为了自己和家人 不低人一等,立下宏愿,要造一栋有高台阶 的新屋。
第12课《台阶》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赏析语言
(4)“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 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 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问题探究
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一、二部分,思考: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父亲为有高台阶的新屋做了哪些做准备?
问题探究
概括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新屋的原因:
✓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 ✓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 ✓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也是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 望和理想。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 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 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 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微不足道】 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低眉顺眼】 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
课文梳理
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阅读后试给同学们介绍这部小说,如内容、结 构、写法等,大家可侧重介绍某一个方面,注意组织语言,表述清晰。
课文梳理
明确小说的结构 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本
文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说,根据这一点试给主要写父亲眼看台阶高,受人尊重,决心造一栋有高 台阶的新屋。他苦干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 起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屋造好了,人也都经了,身子也垮了。
课文释题
台阶
想一想,“台阶”一题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小说以“台阶”为线索组织材料的。 “台阶”是地位的标志,也是对地位和受尊重的毕生追求。 “台阶”表达父亲坚强、坚毅的性格。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台阶》教学设计(表格式)
讲,充分调动课堂气
氛
25分钟
识。
(抓住细节来品读)
“-----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在脚上沙啦沙啦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
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5段)
品析:动作与外貌描写,写出父亲的吃苦耐劳、生活贫困和艰辛、朴素和敦厚。
……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13段)
(2)文体知识
锻炼学生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
习方法,为教学奠定
基础。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
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这几个
部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现
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
品析:这里运用了神态描写,“专注的目光”表现
出父亲对高台阶的羡慕和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
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摇来摇去”“飘来飘去”极为传神,写出了父亲对追求高台阶
的执着与渴望。
3、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中。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19段)
播放背影
音乐,渲染 氛围,师生对话,调动学生情绪
与本文合
拍,自然引入本课。
3分钟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了解作者
(1)李森祥,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当代作家。
其小说以农村、军营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
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短篇小说集《台阶》,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文详细解析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课文详细解析《台阶》课文详细解析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段析】开篇引出台阶,且表明父亲不甘于低人一等。
【品味】“总觉得”表明父亲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
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
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
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
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
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
(①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了那么多笔墨?)【段析】介绍“我们家的”三级台阶是父亲勤劳和力量的结晶,表现父亲当年的年轻力壮,以及简朴的生活作风。
【品味】台阶是地位的标志。
人家高的有十几阶,自家台阶只有三级,想有地位而没有地位,所以总觉得自家的台阶低。
画线句写出父亲的身体强壮,力气大。
“太可惜”表明父亲的俭朴。
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
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凼。
台阶上积了水时,从堂里望出去,有许多小亮点。
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段析】简介青石板不算光滑的表面,以及家人对它的特殊感受。
【品味】写石板粗糙,暗示当年经济条件很差。
“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表明父亲很勤快。
母亲坐在门槛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
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
我流着一大串涎水,张嘴在青石板上啃,结果啃了一嘴泥沫子。
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上跳。
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个头。
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1课《台阶》优秀课件
“父亲”这一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 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说塑造了发展中的中国农村一个农民的 典型形象,他身上所具备的优秀品质代表了新 旧交替时期中国农民的突出特征;农民创业之 所以如此艰难困苦,根源在于经济落后,热切 希望以先进的生产力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
写法探究
小说的细节描写细致入微,请你从文中 找出最打动你的细节并谈谈体会。
小说以父亲的形象和精神为表现重点, 能否将题目改为“父亲”?
不能,就小说题目而言《台阶》较《父亲》 要准确和精练。 作者选取“台阶” 这一典型事例来表现父
亲的精神品质,体现了围绕中心命题立意,选
材剪裁的写作技巧。
人物形象
从文中找出相 应的细节描写分析 父亲的形象特点。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 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动作、神态描写,父亲下定决心争取能早
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
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 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 神,作品兼有崇敬和 怜悯双重感情色彩。
当堂检测
课后作业
想想你的父 亲,学完这篇文 章,你一定有许 多话想对你的父 亲说,请用笔记 下你最想对你父 亲说的话!
11
台 阶
R·七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理解故 事内涵。 2.把握“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 3.学习父亲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不对劲。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
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
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
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结尾部分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 所失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 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 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 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台阶》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台阶》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知识点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1921年完成著名中篇小说《阿Q正传》。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
二、故事背景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
但又受到守旧势力的排挤,作者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就是其中一篇,回忆了童年时期自己与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三、文体知识叙事性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
这类散文记叙人物时以人物为中心,但在刻画人物形象上与小说不同,不追求人物性格的完整,也不要求全面细致地描写人物命运,而是通过描写富有特征的细节、人生片段或性格的某一方面来寄情写意。
四、理解词义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繁琐:繁杂琐碎。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形容极端惊恐。
深不可测: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渴慕:非常思慕。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震悚:因恐惧而颤动;震惊。
五、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2):介绍“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阿长的社会地位卑微。
第二部分(3—18):从童年视角出发,围绕“我”的感受记叙阿长的言行举动,为“欲扬先抑”中的“抑”。
第三部分(19—29):写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及对“我”的影响,为“欲扬先抑”中的“扬”。
第四部分(30、31):补叙阿长悲苦的身世,抒发了“我”对长妈妈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六、问题归纳1.文章介绍了阿长名称由来的目的是什么?“阿长”姓什么叫什么,竟没人知道,甚至连“阿长”这一称呼也是借用在她之前的一个女工的称呼。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知识点汇总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知识点汇总课文知识点一、作者简介李森祥,生于1956年,浙江衢州人。
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
1991年调到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著有小说《传世之鼓》《村野子弟》《屋脊丘陵》等。
二、故事背景《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李森祥远离故乡,从戎军营,时空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
作者根据当时中国农村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极低,许多农民以一种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改变现状这一现实写下了这篇小说。
三、文体知识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
这几个部分组织在一起,形成完整的故事情节,用以展现人物性格,表达中心思想。
(3)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四、理解词义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低眉顺眼:形容驯良恭顺的样子。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五、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5):破题。
交代台阶的来历、台阶给“我们”带来的惬意和欢乐及家庭的贫苦。
第二部分(⑥-⑧):开端。
写父亲认为台阶低。
第三部分(9-15):发展。
写筑高台阶造新屋的艰辛准备过程。
第四部分(16-23):高潮。
写造屋及筑高台阶的过程。
第五部分(24-31):结局。
写父亲的心愿实现了,但人也老了。
发人深思,回味无穷。
六、问题归纳1. “台阶”这个标题有什么作用?“台阶”是文章命题立意的核心,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2. “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
统编(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1-台阶(七下)课件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7
➢ 谦卑
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 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 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 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却不好意思坐上去,体现了父亲的 谦卑。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8
新台阶高(地位高)
台阶
腰闪抬板 早起踏泥 草鞋成堆 坚韧不拔 积累角票 执着追求 捡砖捡瓦
旧台阶低(地位低)
追希
父 亲
求望 社受 会人
地尊
位重
4/5/2020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31
拓展迁移
佛像和台阶的故事
人们在山顶上建了一座庙宇来供奉神佛。庙宇建好后,山
民选择了一块非常大的花岗岩,切割后,一部分用来做庙宇
勤劳、顽强、倔强 淳朴、善良、谦卑 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 不怕千辛万苦、愚公移山的精神、坚忍不拔的毅力 发展中国家农民的典型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21
➢ 品味细节 感悟主旨
1.父亲坐在绿荫里,……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 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里运用了神态描写,“专注的目光”表现出父亲对高 台阶的羡慕和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 造起高台阶的新屋。“摇来摇去”“摇不散”极为传神, 写出了父亲对追求目标的执着。
4/5/2020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5
文体知识
小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1.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
活的主要手段。
2.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
有时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这几个部分组织在一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台阶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练笔作品。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台阶的文化意义及其在生活中的体现”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文化意义、分析生活中的台阶现象并探讨其深层含义。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台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课文的语言特色分析和象征意义的理解存在一定难度。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事例来解释抽象的概念,但显然,对于部分学生来说,这些方法仍然不够直观和易于理解。因此,我考虑在下一节课中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展示台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看到的台阶,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描写。
-文章象征意义的理解:探讨台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即它不仅是家中的一道风景,更是父亲一生的写照,代表着尊严、地位和努力。重点讲解如何从字里行间挖掘这一深层含义。
-人物性格及心理活动描写:指导学生关注作者对人物性格及心理活动的描写,如父亲对台阶的执着和期待,以及这种执着背后的心理变化。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描写方法。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语言特色分析和象征意义的理解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情境模拟等方法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台阶相关的文化现象或生活情境。
统编(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1.台阶课件
8
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 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 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 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 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9
说说你对这位父亲形象的认识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0
说说你对这位父亲形象的认识
★说说你对父亲形象的看法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 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 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 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7
下课啦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8
12
点击社会
这篇文章除了让我们了解 父亲这个人物,还告诉了 我们什么?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3
谈谈你自己的父亲。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4
请以“台阶是父亲的--”来谈谈
• 台阶是父亲的理想 • 台阶是父亲的心灵沉重负担 • 台阶是父亲的催老剂 • 台阶是父亲的自尊
快速浏览课文,试讲述 故事情节。
要求讲清楚: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屋子? 2、父亲是怎样造起有高台阶的屋子的? 3、新屋造好后,父亲怎么样了?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4
理解阅读
1、 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 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2、 “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 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 亲怎样的思想感情?
3、奇怪的是造新屋的过程写得简略,造台
阶反而很详细,这是为什么?
4、父亲回来时,为什么一副若有所失的模
样?这种心态怎么部理编(统解编)版?语文下册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1 台阶
新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内容精选学知识要点,背诵课文,基础知识很重要!人教版初中语文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11* 台阶如同卑微的你我他,还有那平凡的父亲、母亲。
李森祥的《台阶》中所写的父亲就是这种卑微而又韧性极强的人。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2.理解父亲的形象特点,学习作者命题立意,选择材料的方法。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文中的真情,培养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就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
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会鼓励你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
在人生的风雨面前,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他用行动教育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
今天,我们就将接触一位这样的父亲——平凡普通,但却坚韧谦卑。
(出示李森祥的《台阶》)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阅读课文,圈点文中的生字词。
啃(kěn) 蹦(bèng) 撬(qiào) 磕(kē)揩(kāi) 嘎(gá) 黏(nián) 尴尬(gān gà)门槛(kǎn) 糟糕(zāo)醒悟(wù)晌午(shǎng)烦躁(zào)头颅(lú)涎水(xián) 筹划(chóu)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独自低声说话。
低眉顺眼: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
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
言外之意:话里暗含着的没有直接说出的意思。
微不足道:是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 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大庭,宽大的场地。
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
3.作者链接李森祥,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与高峰合著的《王中王》受到人们的重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1台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1 台阶1.联合小说的文体特点,从情节下手,深入细节,赏识人物形象。
2.深入领会文中“台阶”的含义,掌握小说的主题。
3.感觉父亲性格中艰辛创业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培育对待人生的正确态度。
一、导入新课播放《乡村老父亲》导学视频。
同学们,看到画面中那一张张刻有光阴印痕的沧桑面貌,那一双双充满期望的眼眸,我们忧如看到了困顿前行中的父辈们坚毅的身影,今日我们将学习李森祥的《台阶》,它将为我们生动显现父辈们的现实生活画卷和深邃的艰辛创业精神。
二、教课新课目标导学一:自读指导,依据文体特点掌握文章内容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文本,剖析本文与前两篇课文的差别,明确本文文体。
明确:本文是一篇小说。
前两篇文章都是叙事写人散文,环绕中心事件表达零落事件,详略适合,表现文本的思想感情。
本文乍然一看,以第一人称叙事,语气似散文同样自然亲和,极似叙事性散文,但认真剖析,文中所叙人事皆环绕“台阶”这一主题有一个发展过程,主题寓于情节之中,所以本文是一篇小说。
2.请谈谈本文环绕什么睁开故事情节,并依据小说文体特点,依据“初步—发展—热潮—结局”四个部分,给课文区分层次,掌握文章内容。
明确:小说以浙东乡村为背景,环绕“父亲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睁开情节。
文章构造层次初步(1—9 段 )父亲年青时造了三级青石台阶,青石台第一层阶承载了一般农家的平庸生活。
父亲发奋造高台阶新屋,委婉表达父亲第二层的朴素追求。
发展(10—16 段)第一层叙述父亲艰辛、漫长、执着的准备工作。
描绘父亲在炎暑寒冷中的辛苦工作,表第二层现其造屋的坚毅意志。
热潮(17—24 段)第一层描绘父亲造新屋的过程。
描绘父亲在霜冷露重的暮秋清晨为修台第二层阶做准备。
描绘父亲在热情的爆竹声中既快乐又尴第三层尬的表现。
描绘父亲将老屋三块青石板撬来,看作第四层新台阶基石,修成九级台阶。
结尾(25—32 段)第一层叙述搬进新屋后,父亲坐在新台阶最高层,却感觉不自在。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台阶》课件(共24张PPT)
任务三:细读课文,解读“父亲”
细节阅读示例:
(1)父亲的言行、神态及其表现的心理或精神。 ①“总觉得”:表明父亲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 ②“父亲要了个板刷在脚上沙啦沙啦地刷”:动作描写,用拟
声词表现父亲朴实敦厚的性格特点,也表现了父亲吃苦耐劳的品质。 (2)讨论问题,准备发言内容。
①父亲从什么时候开始“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为什么有这 种想法?
台阶
学习目标
1.自读,抓住细节适当做些批注。 2.能结合小说的文体特征,从情节入手,深入细节,欣赏人物形象。 3.体会“台阶”的含义,把握小说的主题。
新课导入
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 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清贫得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 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得像一块随处可见的 鹅卵石。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 你困难时,父亲会鼓励你勇敢面对。在人生的风雨路途中,父亲的坚 韧强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他用自己的行动 告诉孩子什么是人生,什么是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李森祥的 小说《台阶》,来认识一位平凡而普通的父亲。
任务二:初读课文,梳理情节
• 第一部分(第1~9段):开端。父亲总觉得自家台阶低,想
课 文 结 构
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 第二部分(第10~16段):发展。写父亲为造有高台阶的新
屋而做的漫长准备工作。 • 第三部分(第17~25段):高潮。写父亲建造新屋及九级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拨:①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多么大,后面写造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了对比。②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很差;③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④写父亲的脚板,突出了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贫穷。
调动学生的情感,以便更好地学习本文。
整体感知
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点拨: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高台阶的新屋。于是父亲终年辛劳,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新屋造好后,父亲却老了。
2.故事的叙述线索是什么?
7.为什么造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点拨: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
学生思考,讨论,全班交流。
点拨:围绕中心选材,安排详略,巧于铺垫。
掌握写作技巧,有利于学生将其用于自己的习作中。
8.你的父亲,他可能没有抚摸过你;在你跌到的时候也可能没有安慰过你,甚至没有一句关怀爱护你的话。你觉得你的父亲爱你吗?你觉得你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学生畅所欲言,并进行交流。
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对父亲的爱,并懂得用语言表达出来。
布置作业
请以“台阶是父亲的”来写一段话。
点拨:不怕吃苦、谦卑。
4.坐在新屋的台阶上的父亲有什么感受?
点拨:极不自在,长期无地位、不受重视的过去让父亲形成的自卑心理难以消除。
5.这样一位父亲,作者在他身上倾注了什么样的感情?
点拨:崇敬、同情。
总结父亲的形象特点——勤劳、朴质、善良、执着。
学生合作探究,明确人物形象。
领会作品的人物特点,以便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及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组织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师: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刻苦学习,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但卑微者未必脆弱,在你跌倒时,父亲会教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父亲鼓励你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在人生的风雨路途中,父亲的坚韧可能是你无法想象的强大。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生活中平凡而普通的父亲。
学生介绍作者信息:
李森祥,现代作家,1986年在《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情世诗文》等。《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年浙江省优秀文学奖。《台阶》是作者亲历农村生活的深刻感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凹凼”“尴尬”“烦躁”“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足道”“大庭广众”等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掌握小说内容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2.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父亲性格中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
点拨:台阶在父亲心中意味着地位、受人尊重。点明了父亲自尊、不甘人后、上进的性格特点。
2.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父亲付出了哪些努力来准备?塑造了什么样的父亲形象?
点拨:他终年辛苦,准备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父亲的形象:节俭、勤劳、目标远大、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辛苦。
3.文中是如何描写新屋开工时的父亲?
文章题目
台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文塑造了一个淳朴、厚道、无私的农民形象,他终年辛苦,积铢累寸,准备了大半辈子终于建成一栋九级台阶的新屋,而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文章表现了农民艰辛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拼搏的精神。
学情分析
本文集外在的语言美、音韵美,内在的情感美、意境美于一身。因此,发现美、品味美、研究美、运用美,便成了这一篇课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老师在深入挖掘文本内涵的同时,还必须善于抓住契机,创造条件,营造氛围,引起学生情愿的共鸣,将文字与情感融为一体,文章与生活合二为一。
点拨:台阶
3.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哪一句?
点拨: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4.这篇小说想要告诉我们什么?
点拨:①讴歌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②热切希望以先进的生产力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精神面貌。
……
学生经过阅读,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整体感知文章的能力。
局部探究
1.台阶在父亲心中意味着什么?这点明了父亲的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