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8.27科索沃战争和9.11事件相关史料解读

合集下载

科索沃战争(课堂PPT)

科索沃战争(课堂PPT)
服工15 沃独立
南斯拉 夫联盟
• 想要独立
科索沃
美国
• 想要独霸 全球
欧盟
俄罗斯
• 国家利益 至上
2
2
克罗地亚
匈牙利
沃依沃丁 那
罗马尼亚
波斯尼亚 与赫塞哥 维纳
蒙地尼哥罗
塞尔维亚 科索沃
保加利 亚
義大利
亞得里亞海
阿尔巴尼 亚
马其顿 希腊
2020/4/24

3
塞尔维亚裔的米洛舍维奇执政之后,在1989年取消科索沃自治省地位,并布 重兵实施几近戒严统治,以血腥手段对阿尔巴尼亚裔的居民进行「种族净化」 活动。超过60万难民因而逃往邻国;这股庞大难民潮被称为二次世界大战后, 欧洲最大规模的种族强迫迁徙。而阿尔巴尼亚人则自办选举组成影子政府, 寻求脱离塞尔维亚独立,展开反抗行动。
2
18
• 科索沃战争的大背景是欧洲一体化, 前南斯拉夫所处的巴尔干半岛位于 欧洲之间的咽喉要道,所以但凡打算统一欧洲,巴尔干半岛都必须拿下, 这里就有了欧洲火药桶的称呼,谁都惦记这里。
• 到1993年,欧洲一体化进入了关键阶段,即统一货币。就当是而言 这等于一个拥有4亿人口的市场内部不再需要美元了。到现在为止,美 元依旧是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交易货币,通过美元美国事实上可以掌握 他国的部分主权,所以欧元的诞生肯定不符合美元的利益。再往远看一 点,欧元进一步做大做强,甚至有取代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潜在可能。
2
11
集束炸弹又称「子母弹」, 是一种透过扩大杀伤面积来 提高杀伤效能的航空炸弹。 1899年「海牙第三宣言」中 明文禁止使用的「极度残酷」 武器。
北约透过计算机向南联进行计算机病毒 及信息作战。而南联则透过因特网瘫痪 美国国防部的网络,甚至还利用计算机 黑客和计算机病毒对北约国家发动网络 攻击,让北约焦头烂额。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知识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是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学习的知识,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知识点1. 美苏从战时的同盟关系转变为战后的敌对关系主要原因是: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2. 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其核心是“遏制共产主义”,“冷战”,是指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3. 美国“冷战”政策的内容:杜鲁门主义(政治)、马歇尔计划(经济)(实质是通过经济控制西欧)、北约(军事,1949),苏联的应对措施:1949年,经济互助委员会、1955年华约(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4. 德国分裂和朝鲜分裂,是美苏冷战的结果5. 欧洲走向联合的关键因素是:法德矛盾的化解6. 1967年成立的欧共体由三个部分组成:1951年,《巴黎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1957年,《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7. 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是,美国推动的民主改革8. 不结盟运动形成的标志是,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9. 不结盟运功的特点是:非集团、不结盟,20世纪70年代的重要任务是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动纲领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10. 东欧剧变的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波兰是第一个发生剧变的国家11.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根本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12. 两极格局瓦解的标志是,苏联解体13. 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

多极化趋势加强14. 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经济力量中心的转变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材料题1.(2016·江苏单科·23)(13分)1946年,美国和苏联两国外交官向各自政府提交了研究报告,对政府的外交政策以及两国间的“冷战”产生了影响。

史料解读:科索沃战争和9.11事件

史料解读:科索沃战争和9.11事件

科索沃战争和9.11事件1.科索沃战争材料一[美联社纽约1999年3月22日电]关于科索沃的一些重要资料:土地:科索沃位于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拥有1.1万平方公里土地。

该省毗邻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其腹地是首府普里什蒂纳及周围地区的低地,其它地方都是山地。

人口:科索沃约有220万人口,其中90%是阿族人,剩下10%的人口中大多数是塞族人。

历史:塞族人认为科索沃是塞族历史和文化的摇篮,那里有很多塞族人的教堂和修道院。

1389年塞族人在科索沃同土耳其帝国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中失败。

阿族人说他们是科索沃的第一代居住者、古老的伊里利亚人的后代。

政治:在共产党领导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

1974年科索沃省几乎得到了所有自治权。

但在1989年,当时的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权,而且对那里进行实际上的军事管制。

阿族人的反应是成立了自己的政府,从事地下活动。

独立运动:大多数阿族人支持科索沃独立,但遭塞尔维亚拒绝。

一些大国因担心边境变化可能导致巴尔干地区出现更大的战争也反对科索沃独立。

因此他们依据美国的建议,提出了一项给予科索沃广泛自治权的和平协议。

暴力:为了消灭由科索沃分裂主义者组成的科索沃解放军,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去年2月下令攻打科索沃。

据信从那时起,已有2 000人丧生,30万人流离失所。

──《参考消息》(1999年3月24日)材料二[路透社华盛顿1999年3月21日电]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今天离开美国前往南斯拉夫,向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发出最后警告:停止在科索沃的侵略,否则就将面对北约的军事行动。

[路透社普里什蒂纳1999年3月21日电]北约今天警告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说,他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来接受科索沃和平协议,否则将面临北约的军事打击。

由于塞尔维亚部队继续驱赶阿尔巴尼亚族人,一名北约官员说,北约盟军的飞机进行打击的警报时间已由48小时减少到“仅仅几个小时”。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_史料解读:“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一_史料解读:“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第二次柏林危机材料一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一九六一年八月十三日凌晨上演。

西柏林人一觉醒来,发觉自己等于成为牢中囚徒。

东德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

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柏林围墙日益增强。

──亨利·基辛格《大外交》材料二美苏都在调兵遣将,包括动员盟国摆出一副为柏林而不惜一战的架势。

华约举行了模拟使用战术核武器的军事演习;苏联恢复核试验,中止部队的复员;民主德国当局对通过过境点的占领军进行检查;苏联声称要对空中运输建立管制;举行华沙条约国防部长会议,并在民主德国举行了首次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

美国向西柏林增援1 500名海军陆战队,以显示美国的军事力量;副总统约翰逊亲自到西柏林打气,声称“美国人民决心用生命、前途和荣誉”来保卫西柏林的居民;美国向欧洲增派军队和飞机,举行军事演习;美军在西柏林街区活动,并刻意进出柏林各区,但按章行事;美国恢复了核试验。

美苏剑拔弩张,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形势紧张得令人窒息。

──刘金质《冷战史》【解读】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苏、美、英、法四国根据克里米亚声明和波茨坦协定,分区占领了德国。

1949年9月20日,在美、英、法联合占领区内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1949年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内宣告成立。

同年11月成立了人民议院和正式政府,德国正式分裂。

1958年11月27日,苏联政府照会美、英、法,要求各国结束对西柏林的占领,六个月之内撤走驻军,使西柏林成为联合国管辖下的非军事化、中立化的自由城市,否则,苏联将与民主德国签订和约。

30日,三国外长拒绝了苏联的要求。

1959年1月,苏联做出让步。

1961年6月,赫鲁晓夫重提有关西方六个月内缔结对德和约的要求,被肯尼迪拒绝,危机又起。

上述资料的要点是:①1961年8月13日,苏联和民主德国对东柏林的通道进行了封锁,并筑起了“柏林墙”。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重难点解析9.1课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重难点解析9.1课

第1课美苏争锋历史时空坐标核心素养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对冷战背景的学习,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的膨胀是其确立称霸世界,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的基础,体会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

2.历史解释:冷战是两极格局下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多角度分析有关冷战影响的史料,认识冷战在加剧国际关系紧张的同时也带来了世界相对和平与稳定。

[细致梳理·核心点]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1.历史背景(1)二战后期,雅尔塔体制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

(3)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力图“领导世界”。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2.形成过程(1)美国的冷战政策①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②政治上:1947年,杜鲁门提出美国要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即“杜鲁门主义”。

③经济上:1947年,马歇尔针对欧洲国家出现的经济困难,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④军事上:1949年,以美国为首的12个国家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组成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苏联的反击措施①政治上:1947年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②经济上:1949年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旨在建立一个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相对抗的社会主义世界市场。

③军事上:1955年,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轻巧点拨·关键点][思维点拨]雅尔塔体制的含义是对1945~1991年间国际政治格局的称呼。

是美、苏、英三大国(主要是美、苏两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战略利益,在以雅尔塔会议为代表的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上,达成有关结束战争、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的一系列协议而确立的国际关系体制。

科索沃战争的结果如何科索沃战争的过程是什么

科索沃战争的结果如何科索沃战争的过程是什么

科索沃战争的结果如何科索沃战争的过程是什么战争过程1998年,美国和北约就在计划对南联盟发动空袭,但没有美国的帮助,北约也难以达到目的。

1998年2月,南联盟共和国政府军和科索沃解放军发生冲突。

1998年6月和7月,科索沃解放军逐渐占据优势,于是南斯拉夫政府军开始发动反攻并持续到9月。

随着战争的进行,成千上万难民背井离乡,无数家庭妻离子散,这是一场人道灾难。

尽管国际社会进行了多番调解,但冲突还是在不断升级。

1999年1月8日,科索沃阿族武装“科索沃解放军”对南斯拉夫军队运输车队发动突然袭击并绑架了8名南军指战员。

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驻科索沃观察团就此问题与“科索沃解放军”进行了谈判。

1999年1月12日,“科索沃解放军”同意无条件释放8名南斯拉夫士兵。

1999年1月15日,塞尔维亚警察部队在拉察克和佩特罗沃两个村庄搜捕杀害警察的凶手时与阿族武装分子发生激烈冲突,至少有15名阿族武装分子被打死,1名欧安组织观察员受伤。

1999年1月16日欧安组织驻科索沃观察成员称,他们在科索沃南部拉察克村附近山谷中发现45具阿族平民尸体。

此事立即在国际社会中引起强烈反应。

对此,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17日发表声明,指责欧安组织驻科索沃观察“散布谎言”。

1999年1月20日,北约开始针对科索沃危机的军事调动。

1999年1月29日,由英、法、美、意、德、俄六国组成的前南问题国际联络小组外长在伦敦发表声明,要求科索沃冲突各方于2月6日在法国开始举行谈判,并在7天内达成“允许科索沃实现实质性自治的协议”。

1999年2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声明,强烈敦促南联盟科索沃冲突各方“积极、真诚和无条件地”参加和平谈判,为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创造条件。

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塞尔维亚和科索沃阿尔巴尼亚族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谈判的基础是美国特使克里斯托弗·罗伯特·希尔草拟的方案。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

科索沃战争折叠编辑本段战争背景1980年,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去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阿尔巴尼亚族与塞尔维亚族的矛盾日益尖锐。

1981年,科索沃阿族学生举行大规模示威并导致流血冲突,许多塞族人和黑山族人被迫撤离科索沃。

1989年,科索沃塞阿两族紧张关系升级,米洛舍维奇命令皇推鲁必医月岩纪部队和警察进入科索沃恢复社会秩序。

1989年2月27日,当时担任塞尔维亚共产党领导人的米洛促境胡础威至石攻电舍维奇为了压制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宣布取消科索沃的自治省地比绿排引袁西李叶整年越位,由此更激发了阿尔啊无条其皮棉独架体映力巴尼亚族的对抗情绪,阿尔巴尼亚族与塞族的冲突趋向激烈,塞尔维亚当局对阿尔巴尼亚族的镇压也随之升级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迅速解体。

阿族人自行组织了公民投票,并宣布科索沃是一个共和国。

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脱离南联邦独立;10月15日,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独立;11月20日,北马其顿独立;1992年4月27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宣布句应测洲孔宣充日段联合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至此,原南斯拉夫联邦分裂为5个独立国家。

在南联邦解体过程中,由于领土、财产和利益分割上的矛盾以及原本存在的民族纠纷和宗教冲突,各共和国间和各国内的不同民族间先后发生规模不等的战争,其中最严重的内战发生在波黑境内,并涉及其周边的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

1992年5月,阿尔巴尼亚族的民族主义运动者自行组成议会和行政机构,选举民主联盟领导人易卜拉欣粮保剧·鲁戈瓦为科索沃共和国总统,形成了与塞族政权并行的另一个政权。

1995年,波黑、克罗地亚、塞尔维亚三国领导人在停止波黑内建破赵京千了周战协议上签字。

1996年,阿尔巴尼亚族激进分子成立武装组织'科索沃解放军',开始运用暴力手段的分离运动。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历史备课资料: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历史备课资料: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知识点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 戈尔巴乔夫改革(1)情况:①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

②1988年起,转而进行政治改革。

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

(2)影响:使苏联改革走进了误区。

2. 东欧剧变(1)原因:受苏联改革和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

(2)实质:东欧各国的执政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3)概况: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民主德国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

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3. 苏联解体(1)经过:①199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潜伏已久的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愈演愈烈。

②1991年底,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正式宣布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

(2)结果:苏联不复存在,两极格局也随之瓦解。

知识点二和平与动荡并存1. 原因(1)“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2. 国际形势的特征: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

3. 表现(1)科索沃战争:①背景:1991年,南斯拉夫发生内战,南斯拉夫联邦解体。

1992年,原南联邦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等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

②概况:201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发动狂轰滥炸。

③影响:这是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2)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2019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三架飞机,分别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和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高中历史的归纳近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事件与条约总结

高中历史的归纳近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事件与条约总结

高中历史的归纳近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事件与条约总结高中历史的归纳:近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事件与条约总结近代国际关系的发展与演变是历史上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各国之间发生了许多重要事件和签订了许多重要条约,这些事件和条约对于塑造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近代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条约进行归纳和总结。

1.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改变了世界的格局。

此次战争主要发生在欧洲大陆,涉及到了多个大国。

战争结束后,通过巴黎和会,签署了《凡尔赛条约》等一系列条约,重新划定了欧洲各个国家的疆界,并对德国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2. 俄国十月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对于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次革命导致了俄国从沙皇统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变,并最终形成了苏联。

3.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参与国众多。

战争爆发后,欧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都成为了战场。

战后,通过雅尔塔和会、波茨坦会议等重要会议,重新调整了战后世界格局,并成立了联合国。

4. 联合国成立(1945年)联合国是一个由各国组成的国际组织,致力于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

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正式签署,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 冷战(1947-1991)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个超级大国——苏联和美国之间的对抗。

这一时期,世界大国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意识形态、军事力量和科技领域。

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再度发生了变化。

6. 柏林墙倒塌(1989年)柏林墙倒塌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东欧剧变的开始。

随后,东德和西德统一,冷战状态结束。

这一事件不仅重塑了德国的地缘政治格局,也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 北约与华约的建立(1949年)北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约(华沙条约组织)分别是冷战期间西方国家和东方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军事联盟。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课件】

第21课  冷战后的世界格局【课件】
一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为了维护国家独立,摆脱美苏控制,发起 不结盟运动。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 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冷战结束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更多的采取干涉主义 政策,加紧推行其霸权主义。美国通过改造和重塑北约, 赋予北约新的使命,使北约成为美国谋求霸权的工具之 一……
不结盟运动成立大会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 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深蓝色: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浅蓝色: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
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分布图
观察图片,结合课文思考:20世纪50年代开始,国际秩序有 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重要影响?
一、霸权主义与地区冲突
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于劫持3架飞机,分 别撞向纽约的标志性建筑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 楼和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恐怖分子劫 持的第四架飞机坠落在宾夕法尼亚州。这一事 件导致世贸双塔倒塌和五角大楼严重受损, 3000多人死亡或失踪,经济损失达数千亿美元。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人民面临的重大任务是什么?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中国主张建立的新型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 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 正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拓展延伸】
列表整合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化
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维护其世界霸权。美国轰炸“
面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发展的趋势,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争取 有利的国际地位?
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8.25课文注释:古巴导弹危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8.25课文注释:古巴导弹危机

课文注释:古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危机。

是指1962年10月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引起苏、美两国在加勒比海地区的尖锐冲突。

古巴革命胜利以后,美苏两国都想插手古巴事务,古巴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在胜利之初曾经访问过美国,但不久就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垄断资本家在古巴的利益受到影响。

1961年,美国策划流亡美国的古巴人入侵古巴,遭到惨败。

但是,美国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继续密谋颠覆卡斯特罗政权。

古巴同苏联接近,苏联以“保卫古巴”为名趁机渗入。

1962年7月,苏联把进攻性导弹秘密运进古巴,以加强对美国的威慑力量。

10月,美国U-2高空侦察机发现苏联正在古巴修建针对美国的中、远程导弹发射场。

美国人大为恼怒。

10月22日,肯尼迪总统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武装封锁古巴,并宣称,如果苏联不立即撤走这些导弹,美国将不惜使用武力。

同时,美国出动大批军舰,封锁古巴,强行检查前往古巴的舰船。

美国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军队和北约各国的军队也都进入高度戒备状态。

与此同时,苏联、古巴和华约组织各国也都作好相应的准备,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起初,苏联外交官否认苏联在古巴装备了导弹。

但是,不久,苏联又发表了强硬的声明,表示要继续对古巴提供军事援助,要对美国的威胁进行坚决回击。

但是,苏联的实力毕竟不如美国,于是寻求妥协的办法。

24日,苏联驶往古巴的船只开始返航。

25日,美国在联合国展示了在古巴的苏联导弹和发射场的照片。

26日,赫鲁晓夫给肯尼迪写信,表示愿意在联合国的监督下从古巴撤出进攻性武器,以后也不再向古巴运送这种武器,但美国必须撤走对古巴的封锁,并保证不再侵入古巴。

次日,肯尼迪表示同意。

于是,赫鲁晓夫下令从古巴撤走进攻性导弹。

但是,古巴领导人宣布拒绝联合国派人前去核查。

苏联对古巴施加压力,11月,从古巴运走了42枚导弹。

11月20日,肯尼迪宣布取消对古巴的海上封锁。

12月6日,苏联的“伊尔-86”轰炸机撤出古巴。

古巴导弹危机最终结束。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同步梳理和强化训练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人教版高中历史知识同步梳理和强化训练必修一: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一、知识梳理1.两极格局的瓦解过程:①8·19事件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共被排挤出政权②1991年12月22日《阿拉木图宣言》,标志着苏联完全解体——存在40多年的两极格局崩溃原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长期得不到纠正。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方向。

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

影响:改变了两极格局;冷战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2.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①美苏军备竞赛,削弱了美国,拖垮了苏联,这是两极格局崩溃的直接原因。

②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经济多极化,这是两极格局崩溃根本原因。

③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以中国为代表的第三世界的崛起,也严重冲击了两极格局,是两极格局解体的重要因素。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局面: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表现: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试图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综合实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日本主动参与国际事务,加快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步伐。

俄罗斯在苏联解体后经济形势不断好转,国际地位有很大改善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国际地位与影响日益提高。

特点:“一超多强”趋势: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最终形成将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影响:有利于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大国关系的缓和。

二、强化训练1.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答案:A依据材料,二十国集团最初的七国主要是发达国家,后来的二十国,加上了俄罗斯、中国、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这些国家在世界经济秩序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冲击了由西方大国主导的世界经济旧秩序,而这些国家的崛起又与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的加强紧密相关,故A项正确2.下图是原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示意图。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科索沃危机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科索沃危机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1

科索沃危机1998年10月13日,科索沃危机爆发。

科索沃是南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一个省,人口200万,其中90%为阿尔巴尼亚族人。

阿族人于1991年单方面成立了“科索沃共和国”,近两年又组建了“科索沃解放军”,试图通过暴力手段独立,当然南联盟是不会接受的。

1998年2月28日,阿族武装分子同塞族警察发生流血冲突。

从此,阿塞两族的矛盾升级,武装冲突不断。

[1]美国等西方国家也急了,科索沃危机他们认为,如果科索沃局势失去控制,将在巴尔干地区引发一场比波黑战争更可怕的战争,从而甚至威胁到整个欧洲的安全,因此,西方国家介入了科索沃危机。

7月5日,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与科索沃阿族政治领导人鲁戈瓦会谈,表明美国政府坚持科索沃在不独立的前提下恢复自治权的主张,然而,南联盟在北约军事威胁面前并未罢手,反而加强了武装打击和围剿。

有战争就有难民。

到了8月,科索沃难民已达20多万,西方国家担心会引发难民潮。

安理会再次要求科索沃冲突双方立即停火,北约甚至威胁要对南联盟动武。

10月11日,迫于北约的军事压力,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宣布全面履行安理会有关决议,南联盟将从科索沃撤军,由国际社会派员监督,并尽早与科索沃阿族人就自治问题开展谈判。

10月27日,北约宣布暂缓对南斯拉夫发动空中攻击。

从2月开始,科索沃阿赛两族不断发生武装冲突,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部分西方国家的介入。

危机背景折叠由于南联盟政府科索沃危机对科索沃境内的阿族穆民实行种族歧视的不公平对待政策,导致一些极端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族穆斯林(穆民)开始武装自卫,组织了科索沃解放军,以暴力抗争的方式骚乱科索沃自治省境内的正常秩序,以达到获取科索沃独立的目的。

多数身为塞族并信奉东正基督教的民警与军警和科索沃自治省境内占少数的塞族百姓、商人等则成了科索沃解放军的敌对目标。

这个时期冷战结束不到十年,铁托时代繁荣的南斯拉夫经历了克罗地亚独立战争和历时三年的波黑战争,其中央联盟政府已失去了对科索沃自治省大部分县市的直接控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8.25课文注释:华沙条约组织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8.25课文注释:华沙条约组织

课文注释:华沙条约组织
1954年10月,联邦德国被批准加入北约组织,对苏联和东欧国家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1955年5月,苏联、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民主德国8国在华沙召开欧洲和平与安全第二次会议,签署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即《华沙条约》。

同年6月条约生效时正式成立了军事政治同盟──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总部设在莫斯科。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使苏联加强了与北约抗衡的实力,也加强了苏联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1968年,阿尔巴尼亚宣布退出华约,1990年,民主德国正式退出华约。

1991年2月,华约6个成员国(保加利亚、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匈牙利、苏联)的外长和国防部长分别代表本国在一项议定书上签字,宣布华沙条约组织所有的军事机构从1991年4月1日起全部解散,同时停止一切军事行动。

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缔约国政治磋商委员会在布拉格举行的会议上,与会各国领导人签署了关于华沙条约停止生效的议定书和会议公报,至此华约正式解体。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品课件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精品课件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3)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苏俄之间的矛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 帝国主义国家敌视苏俄。苏俄组建共产国际,号召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发 动革命,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 (4)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列强之间的矛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在帝 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基础之上,无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权益,引起了 亚非拉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导致中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
2.国际联盟 (1)地位: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 (2)性质:国际联盟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战后国 际政治秩序。 (3)宗旨: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 (4)局限性 ①国联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其失去了对侵略行为采取任何有效 行动的可能性,无法制止战争发生。 ②国联成为英法维护自己既得利益、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③国联在制裁侵略、保卫世界和平方面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917年 — 1918年 —
美国和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俄国在十月革命胜利后于 1918年退出 以同盟国失败而结束
知识点三 一战后的国际秩序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概况:战争结束后,战胜国在1919年和1921—1922年分别召开了巴黎和 会与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缔结了以《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为代 表的一系列国际条约,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帝国主义的国际新秩序——凡 尔赛—华盛顿体系。
[典型例题]
德国总理谢德曼在国民会议上强调:“如若认为这种单方面战争责任的论 调是错误的,又要代表德国去签署此条约从而加以确认,那岂不是在违背自 己的荣誉和良心吗?”这体现了( ) A.战胜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宰割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C.协约国与苏俄之间矛盾重重 D.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只是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只是课件

一、帝国大厦的坍塌
1、二月革命(前奏) :推翻了沙皇统治(民主革 命) 二月革命后的形势:两个政权并存。 2、《四月提纲》报告: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
3、七月事件: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和平过渡失败)
4、十月革命:推翻临时政府,成立工农苏维 埃。 (暴力胜利)
二、开创历史新纪元
建立政权—— 全俄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9课
19世纪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斗争的主要史实、 结果及其原因?
史实:①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 ②1871巴黎公社革命
结果:都失败 失败原因:社会经济关系不够成熟,即资本主义
经济发展不够成熟和强大。
到了20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 为十月革命准备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资产阶级政权
组织性 结果
自发,没有指导纲领 有组织有准备,以
《四月提纲》为纲领
两种政权
社会主义国家

直接因素:“一战”为俄国造成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二月革命
⑴背景 沙俄因参加“一战”而造
成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 主要矛盾: 人民大众----沙皇专制统治
⑵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⑶结果:➢推翻了沙皇专
制制度罗曼诺 夫王朝灭亡
对世界: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帝国主义阵线,
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世界 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 斗争的榜样,开辟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它同时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 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 十月革命的经过

资产阶级 继续战争 临时政府
➢两个政权并存
俄国的形势需要无产 阶级夺取政权,实现 社会主义革命,通过 无产阶级政权去实行 土地改革,并提出退 出战争

人教版 高中历史 必修1、2、3 历史时间表

人教版 高中历史 必修1、2、3 历史时间表

元明清
文人画 王冕 徐渭 郑板桥
中书省(中央) 行省制(地方)
元1271-1368
赵孟頫,关汉卿 马致远青花瓷明清源自风力水车 商帮:徽商、晋商
明1368-1644
王阳明 文征明 鱼鳞图册 彩瓷 海禁
明太祖时、洪武1380 废丞相,权归六部
明成祖时、永乐
设内阁
明清之际 清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京剧 珐琅彩 粉彩瓷 闭关锁国
海基会 台湾;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海协会 大陆 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九二共识 中共十四大 形成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十四届三中全会 中国接入互联网
7.1香港回归 中共十五大 澳门回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初步形成对外开放 上海合作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上海) 中国加入WTO 神州五号 杨利伟 “和平之旅”访问团 连战 两岸三通
伽利略 荷兰海上马车夫 三次英荷战争 《航海条例》 启蒙运动 英国产生,高潮法国 伏尔泰、孟德斯 鸠、卢梭、康德 早期殖民扩展,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种族屠杀 英法七年战争 18c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日不 落帝国)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雍正帝时
1833 1839.6 1840-1842 1842 1851-1864 1851 1853 1859 1856-1860 1864 19c60s-90s
飞机 狭义相对论
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月革命 四月提纲 七月流血事件 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 巴黎和会
俄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 新经济政策 苏联成立 列宁逝世,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1879-1953)
1926-1927 1927.4.12 1927.4.18 1927.7.15 1927-1937 1927.8.1 1927.8.7 1927.9 1927.10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和启示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和启示

科索沃战争的特点和启示北约对南联盟实施79天的“联盟力量”行动虽然已经结束,但媒体的炒作、国人的关注,似乎远没有结束。

特别是“5、8”事件中国使馆被炸和近期台海对侍的紧张局势,一下子拉近了中国人与战争的距离。

人们在思索:世纪之交,经历了太多战争的本世纪本该以和平拥抱下个世纪,然尔战事却不期而遇。

据记载,公元前2300年到公元1964年的4264年间,地球上共发生大大小小战争和军事冲突14513次,和平期只有329年。

如果我们把四千多年当作24个小时来计,则一天23个小时都在打仗。

二战以来共引发了近180场局部战争,1000万人死于战火,把近百个国家卷进了战争的旋涡。

特别是九十年代以来,平均每年就发生9场局部战争和冲突,遗憾的是这些血淋淋的数字无法阻止战争疯子们一次又一次刮起的战争风暴。

科索沃战争被称为世纪末之战,其牵动面之广、世人之关注、战事发展之难测,都超过了冷战结束后的历次军事冲突。

战事的进程和结局,更让人留下诸多的遐想和思索,剖析这场战争也许会对我们增强全民的国防意识,加强人防建设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

一、“五维”战争,“五线”攻击如果说20世纪上叶的二次世界大战,使战争完成了由陆海联接的平面模式向陆海空三维立体模式转变的话,那么海湾战争尤其是科索沃战争则是一种“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多维作战新模式,它使传统的三维战场空间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主要表现是:作战空间既急剧扩大,又高度浓缩;战场平面维可以遍及地球任何一个角落,战场高度维已突破低层空间继尔向外层空间延伸;多种打击力、作战手段、作战形式、毁灭方式,几乎可以同时作用和强加在一个较小的作战空间甚至一点上。

这样,分布在广阔空间的多种类型的武器装备,可在特定空间内,形成瞬时巨大毁灭性的打击力。

同时,全新空间又引入了高科技对抗,例如:计算机对抗在“网络空间”中展开、电子战在“电磁空间”里角逐、新概念武器(隐形、生物兵器,集束、贫铀、石墨炸弹)在无形空间中逞威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索沃战争和9.11事件
1.科索沃战争
材料一
[美联社纽约1999年3月22日电]关于科索沃的一些重要资料:
土地:科索沃位于塞尔维亚共和国西南部,拥有1.1万平方公里土地。

该省毗邻阿尔巴尼亚和马其顿,其腹地是首府普里什蒂纳及周围地区的低地,其它地方都是山地。

人口:科索沃约有220万人口,其中90%是阿族人,剩下10%的人口中大多数是塞族人。

历史:塞族人认为科索沃是塞族历史和文化的摇篮,那里有很多塞族人的教堂和修道院。

1389年塞族人在科索沃同土耳其帝国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中失败。

阿族人说他们是科索沃的第一代居住者、古老的伊里利亚人的后代。

政治:在共产党领导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时期,科索沃是塞尔维亚的一部分。

1974年科索沃省几乎得到了所有自治权。

但在1989年,当时的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权,而且对那里进行实际上的军事管制。

阿族人的反应是成立了自己的政府,从事地下活动。

独立运动:大多数阿族人支持科索沃独立,但遭塞尔维亚拒绝。

一些大国因担心边境变化可能导致巴尔干地区出现更大的战争也反对科索沃独立。

因此他们依据美国的建议,提出了一项给予科索沃广泛自治权的和平协议。

暴力:为了消灭由科索沃分裂主义者组成的科索沃解放军,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去年2月下令攻打科索沃。

据信从那时起,已有2 000人丧生,30万人流离失所。

──《参考消息》(1999年3月24日)
材料二
[路透社华盛顿1999年3月21日电]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说,美国特使霍尔布鲁克今天离开美国前往南斯拉夫,向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发出最后警告:停止在科索沃的侵略,否则就将面对北约的军事行动。

[路透社普里什蒂纳1999年3月21日电]北约今天警告南斯拉夫总统米洛舍维奇说,他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来接受科索沃和平协议,否则将面临北约的军
事打击。

由于塞尔维亚部队继续驱赶阿尔巴尼亚族人,一名北约官员说,北约盟军的飞机进行打击的警报时间已由48小时减少到“仅仅几个小时”。

──《参考消息》(1999年3月23日)
材料三
[美联社纽约1999年3月24日电]下面是克林顿总统今天下午的讲话:美国军队与我们的北约盟国一起开始对前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军事目标进行空袭。

我们和北约盟国在采取这一行动前为和平解决科索沃危机进行了多次广泛的努力。

但米洛舍维奇再次选择了侵略而不是和平。

科索沃危机现在已经充分发展。

如果我们不采取行动,它显然还会恶化。

我们的打击有三个目标。

第一,显示北约反对侵略和支持和平是认真的。

第二,让米洛舍维奇总统为袭击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付出代价,使他不敢继续变本加厉地攻击。

第三,如果必要的话,大大削弱塞尔维亚的军事能力,破坏它未来对科索沃发动战争的能力。

[俄通社塔斯社莫斯科1999年3月24日电]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今天就北约在南斯拉夫采取军事行动一事发表声明:
北约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发动的军事行动只能被认为是一种侵略行为,俄罗斯国内对此深感愤怒。

只有联合国安理会才有权决定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安理会并没有针对南斯拉夫作出此类决定。

北约不仅违反了联合国宪章,而且违反了俄罗斯和北约关于相互关系、合作与安全的基本文件,开创了重新采用武力强制政策的危险先例。

整个当代国际秩序受到威胁。

北约实际上是试图以世界宪兵的身份进入新的世纪。

俄罗斯对此永远不能认同。

作为总统和最高统帅,我已下达如下指今:
──中止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普里马科夫对美国的访问;
──要求紧急召开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争取尽快制止北约的军事行动;
──将俄罗斯驻北约首席军事代表召回莫斯科;
──暂停参与“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暂停实施俄罗斯北约伙伴关系计划;
──推迟关于在莫斯科开设北约联络代表处的谈判。

我已呼吁美国总统克林顿,现在同时呼吁北约其他成员国的领导人尽快停止这种给和平居民的生命带来威胁,并且可能会破坏整个巴尔干局势的军事冒险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