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意见

合集下载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教案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教案
5。中西部地区能够承接产业转移,其优势是
A、劳动力素质高 B、科技实力强
C、矿产等资源丰富 D、市场潜力小
【答案】 5、C
【解析】5、相当于东部地区,中西部的主要优势条件主要表现在拥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低廉的地价、丰富的资源、广阔的市场,故本题选C。
6、中西部地区目前不适合大量承接的产业是
A、劳动密集型产业 B、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丁坝”的存在,减小了流水对河岸的直截了当侵蚀,起到保护河岸的作用;“丁坝”的存在还能够提高河流中部流水速度,减少泥沙在河床中部的沉积;而两岸的沉积还能够提高枯水期水位,利于通航。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辽河流域内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集中,水资源少于其北部的松花江流域,因此积极影响可从缓解用水紧张、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区域联系等方面回答。
D、促进迁入迁出地的生态环境改善
【答案】
2、C
【解析】
2、迁入地的就业机会增多,就业压力减小;迁出地的就业机会减少,可不能推动城市化进程;该企业对生态环境没有影响;而利于迁入迁出地的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故选C。
(2019届人教版 区域经济发展 单元测试地理卷)下图示意的是A地向C国等东南亚国家产业转移方向与B地农产品输出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
首先是分析工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掌握影响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因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价廉价的优势。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则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对环境的影响
①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代替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产业转移需要加强政策引导

产业转移需要加强政策引导

产业 转 移在 微观 上表 现 为 企业 的 异 地投 资和 工厂搬 迁 ,每 个行 业 、每 个地 区,产 业转 移 时刻都 在发 生 。对 于这 种 市场行 为 ,政 府 能够做 而 且应
该 做 的 ,就 是 对 产 业 转 移 的 方 向 进 行
不 断扩 大 园 区面积 ,有 的还 非 法挤 占
础设 施和 配套 能力 的不 断加 强 ,承接 国 内外产 业 转移 的 能力 不 断提 高 ,产
对 产 业项 目的 技 术 水 平 缺 乏 足 够 甄 别 ,给 这 些 落后 生 产 工 艺和 装 备 的
承接 产业 转移 的 指导 意见 》,对 中西
1 中 经 和 息 02 9 0 8 国 济 信 化210 1
论 道
部地 区承接 产业 转移 提 出了更加 明 确
业 转移 已经从原 材料 简单加 工等 产业
链低 端行 业逐步 向 中 高端行 业发展 , 而且部 分制 造业 开 始主动 由 东部 向 中 西部地 区转移 。 国际产 业转 移也 将我
国 中西 部 地 区作 为 重要 承 接 地 。
数 量 有 限 ,和 中西部地 区渴求发 展 的
需 求相 比 ,僧 多粥 少 ,各地 承接 产 业 转移 竞 争 中也 出现 了一 些 问题 。 主要
表现在 :

作 ,把 承接 产 业 转移作 为工业 经 济的
产业转移需要加强 政策引导
◎工 业和信息化部产 业政策司副巡视员 李 彦云 I 文
少产业 转移 的 盲 目性 ,防 范落后 产 能
上 ,依 托 大都 市 圈和城 市群的 建设 , 在 环 渤海 、中西部 和 东北 地 区逐 步培
育 出一批 产 业集群 和 新 的增 长极 ,通 过 其 产 业 集 聚和 辐射 扩散 效 应 , 为 成

高一地理三大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转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三大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转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三大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转移试题答案及解析1.读“近百年来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水平变迁图”,回答下列小题。

【1】甲、乙两个天然物种生存地域的重叠范围越来越小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高度的变化B.距海远近的变化C.气温的变化D.降水量的变化【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百年来自然环境变化最明显的是全球气候变暖,气温上升,海拔高度和距海远近变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虽有变化但不明显,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大,但平均降水量变化不大,故只有C项符合。

【2】在全球,这种变化最不明显的地区应位于()A.西西伯利亚平原B.亚马孙平原C.墨西哥高原D.埃塞俄比亚高原【答案】B【解析】西西伯利亚平原位于俄罗斯,属中高纬地区,全球气候变暖后气温上升明显,所以A错;亚马孙平原位于热带全年高温,即使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变化也不大,故选B项;墨西哥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虽纬度较低,但海拔高,气温低,气候变暖后气温变化明显,C、D不合题意。

【考点】自然地理环境变化;不同地区气温变化2.下图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某区域加工制造业重心转移示意图”。

我国吸引日本、韩国制造业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条件便利B.自然条件优越C.工资水平较低D.劳动力素质高【答案】C【解析】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劳动力工资水平低,吸引国外企事业迁入,C对。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交通条件、劳动力素质没有优势,A、D错。

自然条件不是影响企业迁入的主要因素,B错。

【考点】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3.近三十年来,制造业逐渐转移到A.英国一德国B.德国一美国C.东亚一拉美D.美国一日本【答案】C【解析】现代世界产业转移升级一般沿欧美到日韩再到中国东部地区、拉美现在开始向东南亚等落后地区转移。

故本题选C.【考点】本题考查世界产业转移。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学生准确把握世界产业转移的路线、过程即可。

17世纪90年代,德国从英国手里接过了制造业中心的地位,世界产业中心开始了首次转移。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将制定政策扶持中西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将制定政策扶持中西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从起 步到 25 元用 了 2 年 时 间,而从 .亿 0
25 元 到 57 元 仅 用 了 3 。 .亿 .亿 年
升, 这些企业就会把 订单转 向 东南亚一
带的分厂。
态建设 …‘ 西部 大开发投 资” 增加 等促进
东西 部 产 业 转 移 政 策被 列 为 主 要 任 务 ,
与此 同时 , 达 国家也加 大 了对资 发
等 问题 , 致项 目雷 同, 导 资源 浪费 , 降 低了转移 的效益。 蒋耀平表示 , 国将通过市场引导 我
是发 展还 处于较 低水 平。表现
和必要的政策扶持 , 推动中西部地区承 接加工贸易转 移的进程 。 商务部将与财
政部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 障部 、 海关 总 署等部门积极研究 , 采取措施加大对重 点 承接地 的支持 ; 地要坚 持 因地 制 各 宜 , 出打造有 区域特 色的产业集群 。 突
摩根 大通 测 算 ,这 将 为 美 国带 来超 过
40 亿 美 元 的 回 流 。专 家认 为 , 果 国 00 如
家 不加 快 制 订 东部 向 西 部 投 资 的 政 策 ,
长三 角、 三 角、闽 南地 区大批 产 业 已 珠
开 始 梯 度 转 移 。 如 上 海 因 申 办世 博 会 例
高层声音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 平 :
将制定政策扶持 中西部承接沿海产业转移
商务部副部长蒋耀平 1 月 1 0 8日表 示 ,目前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加工贸易 产业转移还处于发展初期 , 面临三大困 难和 问题。 蒋耀平在 “ 国加工贸易承 全 接地经 验交流会 ” 上说 , 总体来看 ,中 西 部地 区资源 丰富 、 要素成 本优 势明
市场难 以满足资本增值 的需要 , 加上 受

有效地解决“民工荒”问题

有效地解决“民工荒”问题

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民工荒”问题,是新时期摆在我国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深入分析了民工短缺现象,从农民工角度提出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调整对农民工的培训重点和内容的政策建议;从企业角度提出了调整管理方式,使人力资源管理具有科学性的政策建议;从国家政策的角度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技能教育、积极调整国家“城市化”政策和转换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外出务工就一直成为我国突出的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和社会现象。

涌入城市的大量农民工为推动城市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

2004 年年初,有着9 亿农民的中国首次遇到民工短缺的现象,打破了民工无限供给的神话。

继广东东莞首次出现民工短缺之后,迅速波及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并且有向中西部地区蔓延的趋势。

近年来,农民工短缺的现象更是愈演愈烈,引起了政府、企业、学界等社会多方面的关注。

一、“民工荒”问题的现状特点农民工是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都占有较大比例,其中在加工制造业中占从业人员的68%,在建筑业、采掘业中占到近80%,在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占到50%以上。

关于“民工荒”,2004 年9 月8 日,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课题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指出,企业缺工主要发生在珠三角、闽东南、浙东南等加工制造业聚集地区;工资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问题最为严重;企业需求量大、严重缺乏的主要是有一定技能的熟练工。

到了2011 年,“民工荒”现象愈发严重,并呈现出扩散之势,即从东部沿海地区向传统劳务输出的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省份扩散。

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公布的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0 年第四季度,江苏省辖市各类就业服务机构招聘岗位170.44 万个,相比上一季度增长1.15%。

与此同时,进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职业中介服务机构进行登记的各类求职人员149.64 万人,减幅4.51%。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政策(汇总)范文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政策(汇总)范文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政策(一)国务院的有关政策: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之第(五)条关于“开发区管理体制”。

规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机构一般是所在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除其中具有企业性质的外,根据授权行使同级人民政府行政审批、经济协调与管理等职能。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则上不与所在行政区合并管理或取消管委会建制。

第(六)条关于“规划用地及扩区调区”。

规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要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并实行统一管理。

符合条件、确有必要扩大规划面积或调整区位的,应当按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建审批原则和审批程序》的规定报批;建设用地必须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承接服务外包业为主,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用于大规模的商业零售,不得用于房地产开发;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工作。

第(七)条关于“土地利用”。

规定: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要加强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增长、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考核,建立土地利用和规划实施的考核制度。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批和供应土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依法需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可按城市分批次用地形式单独组织报批,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逐级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不改变土地使用用途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用地,有关部门应依法、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第(八)条关于“金融政策”。

规定:鼓励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基础设施项目及公用事业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等。

第(九)条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

规定:继续实行对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贴息政策,适当增加贷款贴息规模,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给予同等的贴息政策;中西部外贸发展专项基金、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援助资金,可用于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

国发 [2010] 28号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

国发 [2010] 28号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

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为进一步指导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完善合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发展秩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调整的重大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自愿合作为前提,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集中布局,提升配套服务水平;着力在承接中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加强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着力引导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城镇化步伐;着力深化区域合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

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各类企业在产业转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规划和政策引导,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规范招商引资行为。

——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

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比较优势,合理确定产业承接发展重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

——坚持节能环保,严格产业准入。

加强生态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强化污染防治,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产业承载能力。

结合2012年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谈一谈今年我国如何应对好国内外的风险与挑战

结合2012年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谈一谈今年我国如何应对好国内外的风险与挑战

∙2011年,全球经济风起云涌,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和美国经济陷入高失业、高负债的困境,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

国内方面,尽管整体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运行态势,但是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回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仍然突出。

近期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2可谓是充满危机与挑战的一年。

如何“危”中觅“机”,实现“稳中求进“的增长态势,是上至整个国家,小到每个企业都在思考的问题,于我们电源行业来说同样如此。

2012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实现经济发展“稳中求进”作为最高级别的经济形势分析和决策会议,每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被视为判断当前经济形势和来年政策走向的风向标。

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明确提出,“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统筹兼顾,切实把握好各项目标、任务之间的平衡,稳中求进”。

严峻形势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成为明年经济工作基调。

也只有坚持稳中求进,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带来的困难和挑战,破解面临的复杂问题,巩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利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实施。

专家认为,保持明年宏观经济的“稳”,更多的是为了在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深化改革方面的“进”。

2012年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自主协调发展。

要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注重推动重大技术突破,注重增强核心竞争力。

新兴产业政策频出助力工业转型在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前后,多个产业规划密集出台,对装备制造行业、船舶行业、汽车行业、冶金和建材行业、石化行业、轻纺行业、包装行业、电子信息行业及建筑业等传统制造业都制订出了政策导向,成为年末市场上的一道风景。

这些规划都有着相同的政策倾向性。

都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为主线,以改善民生、拉动内需、节能环保、低碳绿色、战略新兴为主方向。

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行动计划

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行动计划

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行动计划(省工信委二○一一年一月二十三日)为充分发挥我省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技术水平先进的现代高载能产业,特制订如下行动计划:一、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的重大意义(一)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是发挥我省资源优势的现实选择。

我省是一个资源大省,矿产资源的种类和储量非常丰富,截至目前,全省已查明储量矿种110种,其中10个矿种的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34个矿种居全国前五位,60个矿种居全国前十位,矿产资源储备综合排名全国第五位。

大力发展以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为主的有色、冶金、电石、多晶硅、建材等现代高载能产业,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是我省工业跨越发展的现实选择。

(二)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是就地消纳富余电力的有效途径。

我省能源优势明显,煤炭、石油、天然气、风能、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用电成本较低,“十二五”全省规划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5500万千瓦,电力能源产业综合优势仍将大幅度提升。

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是最大程度就地消纳省内富余电力,变能源输出为产品输出,将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有效途径。

(三)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是落实国家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的实际行动。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指出,“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并允许“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承接发展技术水平先进的高载能产业。

”因此,主动承接技术水平先进的现代高载能产业转移,积极布局现代高载能项目,既是贯彻落实国家产业转移政策的具体行动,又是推进我省经济内生性增长,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的客观要求。

(四)加快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是实现工业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

高载能产业是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2009年高载能产业总资产占全省工业的81%、主营业务收入占85%、工业增加值占77%、利润总额占80%、利税总额占81%。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七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七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古交第七中学高三地理联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 位于美洲大陆最东端的拉布拉多半岛(见下图),湖泊众多,有“高原湖泊”之称。

在第四纪冰期时,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6. 拉布拉多半岛众多湖泊的成因主要是①地壳断陷后积水成湖②冰川侵蚀后洼地积水成湖③冰碛物堵塞部分河道后积水成湖④火山口积水成湖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7. 据调查近年来,拉布拉多半岛上湖泊呈持续扩大和增多的趋势。

其主要原因可能是A. 暴雨天气增多B. 人类活动减少C. 全球气候变暖D. 地表蒸发减弱8. 拉布拉多半岛东部的甲海域渔业资源丰富,其冬季渔业生产遭遇的困难有①台风②海雾③极夜④低温A. ①③B. ②③C. ①④D. ②④参考答案:6. B7. C8. D【6题详解】拉布拉多半岛位于北美洲东部,属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因此不易出现地壳断陷和火山活动,①④项错误。

拉布拉多半岛纬度高,气候寒冷,在第四纪冰期时,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因此多冰川活动,②③项正确。

故B正确。

【7题详解】拉布拉多半岛上湖泊呈持续扩大和增多说明湖水的补给量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可增加湖水的补给,故C正确。

没有资料显示近年来当地暴雨天气增多;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地人类活动应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地表蒸发应加强。

故A、B、D错误。

故选C。

【8题详解】甲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海雾,不利于渔业生产;甲海域纬度高,冬季气温低,不利于渔业生产;台风为形成于热带海洋的强热带低压,甲海域纬度高,因此不受台风影响;极夜出现在纬度≥66.5°的地区。

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D正确。

2. 下图示意世界上某棉花产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该棉花产区的位置及气候类型分别是A. 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B. 埃及北部沿海平原地中海气候C. 巴西高原热带草原气候D. 美国中部平原亚热带湿润气候20. 该地区气候特征对棉花生产的有利影响是A. 全年高温,蒸发旺盛B. 风调雨顺,不受旱涝灾害影响C. 盛夏时光热充足,利于采摘D. 生长期高温多雨,利于棉花生长参考答案:19. C 20. D棉花是秋季收摘,该棉花产区的7月份是采摘期,降水少,应位于南半球,有明显的旱雨两季,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位于巴西高原。

通用版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周练过关八新人教版必修

通用版高中政治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八课周练过关八新人教版必修

周练过关(八)一、选择题1.爷爷赶集肩上挑,爸爸赶集轻松跑(拖拉机),儿子赶集点鼠标。

三代人赶集方式的变化表明( )A.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B.新事物是旧事物演变的结果C.事物的任何变化都是根本性质的变化D.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答案 D解析A项中“彻底否定”说法错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是质的变化,B项错误;事物的变化包括量变与质变,只有质变才是根本性质的变化,C项错误;从“肩上挑”到“点鼠标”的变化,体现了赶集方式的发展,D项正确。

2.中国高铁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核心技术的掌握,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过程。

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A.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有条件的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D.发展就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必然带来发展答案 A解析高铁的发展经历了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过程,体现了发展的实质,故A项正确;B、C两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项说法错误,因为发展不等于运动、变化,运动、变化也不一定带来发展,排除。

3.《孙子·说符》中说:“理无常是,事无常非。

”该观点( )①认为新事物一定会代替旧事物②认识到了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③把事物看成是变化发展的过程④片面夸大了事物运动的绝对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 C解析“理无常是,事无常非”意思是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永远正确和永远错误的事物都是不存在的,②③符合题意。

①④不符合题中的观点。

4.我国在确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在21世纪实现三个“零增长”:2030年实现人口规模“零增长”;2040年实现能源资源消耗速率的“零增长”;2050年实现生态环境退化速率的“零增长”。

这一目标的确立,从哲学上看( )A.坚持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变规律的观点B.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和发展C.坚持了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D.否认了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答案 C解析国家在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时,提出三个“零增长”,表明国家是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C入选。

高一地理三大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转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三大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转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三大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转移试题答案及解析1.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回答下列各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答案】B【解析】截取相关有效图示信息,综合分析回答。

区域发展的初级阶段及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传统农业产值比重最高,共有尚在起步,其比重最低,工业化起源多以资源型产业,科技含量不高,环境问题及人地矛盾不突出。

【2】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

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A.A—B—C B.B—C—A C.C—A—B D.B—A—C【答案】C【解析】考查正三角形产业统计图表(上右图)信息的提取和分析,C 产业结构为一三二(或一二三)格局,A为二一三(或二三一)格局,B为三二一格局。

再结合上左图区域的发展过程排序:C A B。

【考点】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2.下图为“甲、乙两地某企业2012年单位产品成本构成图(单位:元)”,产品市场价格均为34元。

读图回答题。

【1】关于两地企业的说法,正确的是()A.利润较高的是甲地B.从乙地迁往甲地可以降低成本C.该企业可能是啤酒厂D.该企业迁移应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劳动力【答案】D【解析】从图示可知,甲乙两地企业主要以劳动力密集型为主,员工工资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

正确答案选D。

【2】该类企业转移带来的主要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有利于移出地产业结构升级②导致移出地短期内可能有人员失业③不利于移入地产业结构调整④促进移入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C【解析】产业转移有利于转出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迁入地的工业化水平,经济发展的同时带动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但企业迁出带走了一部分的岗位,减少了工作机会。

广西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广西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西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指导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1‟20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广西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十一月六日广西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指导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一、发挥自身优势,大力承接发展特色产业(一)先进制造业。

——汽车产业。

依托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公司、东风柳州汽车公司等大型骨干企业,大力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形成特大型企业集团,重点发展以中型轿车为主的乘用车,巩固微型汽车在国内市场的领先优势,支持商用车扩大市场份额,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汽车产品体系。

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引进助力转向机、万向节、发动机电控系统、底盘控制系统、车身电子控制系统和车载汽车电子控制装置等高附加值的重要零部件生产企业,扶持柳州五菱集团、广西方盛实业股份公司组建超大型零部件集团,大力推进柳州汽车城和桂林等专业零部件生产基地建设。

(自治区工信委、国资委、发展改革委、投资促进局,各有关市人民政府,列第一位的为牵头部门,其他有关部门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机械产业。

重点引进液压元件配套企业和工程机械、农用机械、矿山机械等专业设备制造企业,延长机械产业链,以玉柴集团、柳工集团为核心建设我国南方农业机械制造基地,打造区域性机械装备生产及出口基地。

大力引进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方面的重大成套设备制造企业,尤其是风力发电设备和超高压输变电设备生产企业,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及其相关科技攻关和生产。

(自治区工信委、国资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厅、投资促进局,各有关市人民政府)——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装备产业。

充分利用现有产业基础,重点引进知名修造船企业,建设沿海和西江修造船基地。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动因及策略研究[论文]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动因及策略研究[论文]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动因及策略研究【摘要】当前,我国产业正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这是由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双向决定的。

中西部地区已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需求市场潜力巨大,再加上有国家政策优势,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上还是大有可为的。

当然,这需要中西部地区在投资环境改善、产业发展载体建设和人力资源水平提升等方面做足文章。

【关键词】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6-00026-02当前,由于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崛起,我国产业正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面对这一历史性机遇,中西部地区若能抓住机遇,主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对于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东部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动因(一)产业梯度转移动因的理论视角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低差异在国家或地区间的存在,产业在国家或地区间的转移也是客观存在的。

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或地区可以把相对落后或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从而使得这些产业成为欠发达国家或地区性的先进产业或比较优势产业。

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是企业自身的利益诱导,是某一产业或某几个产业的多数企业出于自身战略发展需要,所表现出来的寻求空间转换、向区域外发展以寻求利益最大化的意愿和行为。

(二)东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格局正处于深刻调整时期,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大量涌入我国,使得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为代表的东部发达地区有承接先进产业和转移出落后产业的动力。

东部发达地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资本已经相对饱和,本地市场已难以满足资本增值的需要,各类要素供给趋紧,进一步发展的环境约束也日益突出,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刻不容缓。

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和企业要继续发展,向资源原料丰富和市场空间较大的地区转移是必然趋势。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政策(汇总)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政策(汇总)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相关政策(一)国务院的有关政策: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的若干意见》之第(五)条关于“开发区管理体制”。

规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管理机构一般是所在地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除其中具有企业性质的外,根据授权行使同级人民政府行政审批、经济协调与管理等职能。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原则上不与所在行政区合并管理或取消管委会建制。

第(六)条关于“规划用地及扩区调区”。

规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要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并实行统一管理。

符合条件、确有必要扩大规划面积或调整区位的,应当按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建审批原则和审批程序》的规定报批;建设用地必须以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承接服务外包业为主,不得擅自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用于大规模的商业零售,不得用于房地产开发;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的安置工作。

第(七)条关于“土地利用”。

规定:坚持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集约、高效开发利用土地。

要加强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增长、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考核,建立土地利用和规划实施的考核制度。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审批和供应土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依法需报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可按城市分批次用地形式单独组织报批,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逐级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不改变土地使用用途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用地,有关部门应依法、及时办理相关手续。

第(八)条关于“金融政策”。

规定:鼓励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对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区内基础设施项目及公用事业项目给予信贷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等。

第(九)条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

规定:继续实行对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贷款贴息政策,适当增加贷款贴息规模,对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给予同等的贴息政策;中西部外贸发展专项基金、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援助资金,可用于支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构建西部优势产业集群讲解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构建西部优势产业集群讲解

中国经贸导刊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构建西部优势产业集群文唐昭霞摘要:东部产业转移为西部产业升级和构建西部优势产业集群提供了机遇。

由于地理、历史等因素,在构建优势产业集群过程中,只有完善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支持和引导,夯实适应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破除电力、水资源的瓶颈约束。

优化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引进和培养高技能的西部产业人才,才能保障西部地区优势产业集群的发展。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市场渐趋饱和,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大幅提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西部地区具有自然资源丰富、生产要素成本相对低廉及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优势。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西部地区产业升级和快速发展,是西部地区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

产业集群能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迅速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和区域竞争力,推进工业化进程。

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构建西部优势产业的有效途径①。

一、构建西部优势产业集群的途径(一充分利用国家政策2010年下半年,国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说明了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6大重要任务、7大重点产业和6方面的支持政策②,给西部省、区带来了加快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

这一举措实施的重点在于因地制宜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构建符合西部特点的战略体系,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加强区域合作和人才支撑,建立高新产业园和能源产业基地。

西部地区要抓住产业西移这一历史机遇,在国家政策法规的指导下,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完成产业承接,构建西部优势产业集群,促进西部产业的升级发展。

(二充分利用地区资源优势西部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煤炭、矿石、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资源约占国内资源总量的70%以上。

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在原有粗加工的基础上,利用承接的先进技术、管理理念和发展经验,发展后续的精细加工产业和配套的各类补充产业。

在此基础上,利用资源生产加工产业链,带动其他行业如物流运输、电子商务等协同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88号(经济发展类367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88号(经济发展类367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88号(经济发展类367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26•【文号】•【施行日期】2021.09.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西部开发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88号(经济发展类367号)提案答复的函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西部地区农村牧区产业与就业互动发展的提案收悉。

经商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就业增长互动机制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优势明显,具备一定发展基础,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区域产业梯度转移不仅能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也能有效拓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深化区域合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我委和有关部门积极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先后在西部地区批复设立了广西桂东、重庆沿江、甘肃兰白经济区、四川广安、宁夏银川—石嘴山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二是组织召开2次承接产业转移精准对接现场会,推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省区市与东部省市建立结对合作机制,推进包括农业在内的产业转移项目合作。

三是设立中西部和东北重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重点支持示范区内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

四是组织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印发《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依托现有各类园区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的意见》,持续加大对返乡入乡创业的支持力度。

下一步,我委和有关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促进西部地区更好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体系,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就业增长统筹互动,结合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适宜产业转向农村牧区,在推动西部地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效带动就业。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承接产业转移选择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承接产业转移选择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 2012年8月201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承接产业转移选择成都工业学院 王冰摘 要: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依托和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产业转移为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本文从西部消费市场、产业政策、资源状况等角度分析西部县域经济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所具有的优势,并对西部县域经济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剖析,从而提出西部县域经济在承接产业转移时的选择策略。

关键词:西部 县域经济 产业转移 选择中图分类号:F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8(b)-201-02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动态过程,在具体实施层面上,产业转移表现出明显的梯度推进形态。

西部地区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同时,西部的一些发展较快的经济区,如成渝经济区等为了产业升级,也会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将某些产业向欠发达的县域经济区转移。

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依托和载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在近年来的产业转移战略体系中,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主要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视角,研究县域经济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的产业选择问题。

1 产业转移给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壮大县域经济发展。

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扩大县域经济发展的自主权,增强县域经济的活力和实力。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视区域协调发展,将改革开放纵深推进的关键时期。

国家实施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和大力推动产业转移进程,支持西部地区建设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积聚区和新的经济增长极,使西部地区县域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机遇。

历史经验表明,承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同时也证实了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如果不科学选择承接产业,不惜成本地推进产业承接进程,也会给承接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经济转移

经济转移

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

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资本相对饱和,土地、劳动力、能源等要素供给趋紧,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外延型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要素成本优势初步凸显,产业发展空间逐步扩大。

中央高度重视推动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

2010年9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引导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发挥自身资源、劳动力等优势,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加快承接产业转移。

四川省为我国内地综合性工业基地,成都电器、攀枝花钢铁、川中油气田、自贡盐化工、内江制糖、泸州和宜宾酿酒工业,以及冶金、采矿、化工、机械、宇航、电子工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成都经济区重点承接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石油化工、新材料、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高效、高附加值转变。

川南经济区主要承接发展机械制造、能源、化工、农产品加工、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打造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川东北经济区积极承接发展清洁能源和石油、天然气化工、农产品加工、特色农业等产业,构建联接我国西北、西南地区的新兴产业带。

攀西经济区主要承接发展钒钛、稀土、水电、特色农业、阳光旅游、生态旅游等产业,建设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的钒钛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开发基地和我省重要的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

川西北生态经济区主要承接发展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生态农业和特色畜牧业等产业,建设特色鲜明、绿色生态的产业体系。

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加快建设新川创新科技园,承接发展现代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等产业。

(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商务厅、省招商引资局、科技厅、环境保护厅、农业厅、省旅游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畜牧食品局、省能源局。

列第一位者为牵头部门,其他部门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国发〔2010〕2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产业转移是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形成合理产业分工体系的有效途径,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加快。

中西部地区发挥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的优势,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区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而且有利于推动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转型升级,在全国范围内优化产业分工格局。

为进一步指导中西部地区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完善合作机制,优化发展环境,规范发展秩序,现提出以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际国内产业分工调整的重大机遇,以市场为导向,以自愿合作为前提,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改善投资环境,促进产业集中布局,提升配套服务水平;着力在承接中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加强环境保护,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着力引导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促进产业和人口集聚,加快城镇化步伐;着力深化区域合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

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各类企业在产业转移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注重规划和政策引导,改善投资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规范招商引资行为。

——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

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立足比较优势,合理确定产业承接发展重点,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产业集聚,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

——坚持节能环保,严格产业准入。

加强生态建设,注重环境保护,强化污染防治,严禁污染产业和落后生产能力转入;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产业承载能力。

——坚持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

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突破发展瓶颈,优化发展环境,增强发展活力和动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区域互动合作,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实现良性竞争、互利共赢。

二、因地制宜承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依托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和劳动力、资源等优势,推动重点产业承接发展,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三)劳动密集型产业。

承接、改造和发展纺织、服装、玩具、家电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作用。

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吸引内外资参与企业改制改组改造,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接替区。

(四)能源矿产开发和加工业。

积极吸引国内外有实力的企业,大力发展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在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承接发展技术水平先进的高载能产业。

加强资源开发整合,允许资源富集地区以参股等形式分享资源开发收益。

(五)农产品加工业。

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和产业资本,承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

(六)装备制造业。

引进优质资本和先进技术,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发展壮大一批装备制造企业。

积极承接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提高基础零部件和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产业所需的重大成套装备制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七)现代服务业。

适应新型工业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形势,大力承接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

积极培育软件及信息服务、研发设计、质量检验、科技成果转化等生产性服务企业,发展相关产业的销售、财务、商务策划中心,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

依托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及省会等中心城市,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培育和建立服务贸易基地。

(八)高技术产业。

发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承接发展电子信息、生物、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强与东部沿海地区创新要素对接,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研发中心,支持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产业“孵化园”,促进创新成果转化。

(九)加工贸易。

改善加工贸易配套条件,提高产业层次,拓展加工深度,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鼓励加工贸易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加快形成布局合理、比较优势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加工贸易发展格局。

发挥沿边重点口岸城镇区位和资源优势,努力深化国际区域合作,鼓励企业在“走出去”和“引进来”中加快发展。

三、促进承接产业集中布局加强规划统筹,优化产业布局,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园区规范化、集约化、特色化发展,增强重点地区产业集聚能力。

(十)引导转移产业向园区集中。

把产业园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加强园区交通、通信、供水、供气、供电、防灾减灾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引导转移产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发挥园区已有重点产业、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吸引产业链条整体转移和关联产业协同转移,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促进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

(十一)规范发展产业园区。

统筹规划产业园区建设,合理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形成布局优化、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明显的产业园区体系。

支持符合条件的产业园区扩区升级。

支持发展条件好的产业园区拓展综合服务功能,促进工业化与城镇化相融合。

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大力推进园区整合发展,避免盲目圈地布点和重复建设,防止一哄而起。

(十二)发挥重点地区引领和带动作用。

按照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区的要求,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在中西部地区着力培育和壮大一批承载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经济实力雄厚的重点经济区(带),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发挥规模效应,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四、改善承接产业转移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保障,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破地区封锁,消除地方保护,为承接产业转移营造良好的环境。

(十三)完善承接地交通基础设施。

加强区域间交通干线和区域内基础交通网建设,加快发展多式联运,构建便捷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促进物流基础设施资源整合和有效利用,完善现代物流体系,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十四)强化公共服务支撑。

发展跨区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立完善公共信息、公共试验、公共检测、技术创新等服务平台,规范发展技术评估、检测认证、产权交易、成果转化等中介机构。

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区域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

(十五)改善营商环境。

规范政府行为,防止越位和错位,不得采取下硬性指标等形式招商引资,清理各种变相优惠政策,避免盲目投资和恶性竞争。

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推进依法行政,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法制环境,保障投资者权益。

五、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将资源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容量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依据,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十六)严把产业准入门槛。

产业承接必须符合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转入,避免低水平简单复制。

全面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承接项目的备案或核准严格执行有关能耗、物耗、水耗、环保、土地等标准,做好水资源论证、节能评估审查、职业病危害评价等工作。

加强承接产业转移中的环境监测。

(十七)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加强耕地资源保护,防止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侵占基本农田。

制定相关行业建设用地控制标准,推广多层标准厂房建设,提高土地投资强度和用地密度。

加强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建立和推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大力提高废污水处理回用率。

鼓励企业采用节能、节水、节材、环保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生产流程及实施相关项目建设,降低单位产出的能源资源消耗。

鼓励和支持承接产业转移园区发展循环经济。

(十八)加大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产业园区污染集中治理,建设污染物集中处理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实现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大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力度。

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实现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完善节能减排指标、监测和考核体系。

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六、完善承接产业转移体制机制完善政府管理与服务,提高行政效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合作向纵深发展,创新产业承接模式,探索建立合作发展、互利共赢新机制。

(十九)深化行政管理和经济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效率。

推动相关行政许可跨区域互认,做好转移企业工商登记协调衔接。

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

发展和完善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市场,促进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加快资源型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二十)创新园区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鼓励中西部地区通过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多种形式与东部沿海地区合作共建产业园区,积极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支持中西部毗邻地区之间合作共建产业园区,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资源整合、联动发展。

(二十一)加强区域互动合作。

推动建立省际间产业转移统筹协调机制、重大承接项目促进服务机制等,引导和鼓励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搭建产业转移促进平台。

提升各类大型投资贸易会展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在中西部条件较好的地方设立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充分发挥其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做好产业转移与对口支援、对口帮扶工作的衔接。

七、强化人力资源支撑和就业保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加强人才开发和就业服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二十二)加强职业技能培训。

加快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步伐,健全职业教育培训网络,重点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

落实就读中等职业学校逐步免学费政策和职业培训补贴政策。

支持职业院校面向产业转移需要,新增和调整相关专业,定向培养中高级技工和熟练工人。

落实农民工培训补贴政策,切实做好农民工培训工作。

(二十三)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

鼓励各地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建设适合农民工租住的住房,改善农民工居住条件。

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返乡创业,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机制。

(二十四)引进高层次人才。

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积极为高层次人才搭建创新创业平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