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项目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的标准操作流程

合集下载

实验室室内质控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室内质控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室内质控作业指导书1. 目的室内质控是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采用一系列统计学的方法,连续地评价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可靠程度,判断检验报告是否可发出的过程。

室内质控的目的是检测、控制本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准确度的改变,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2. 范围实验室开展的定量及定性测定项目。

3. 职责3. 1 检测人员:负责每天室内质量控制的实施、记录、质控图的绘制、失控原因分析及处理。

3. 2 质量监督员:负责监督本组内各项目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中有关检验过程质量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

3. 3 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质控规则,质控计划,以及失控时纠正措施,定期总结,归档保存记录。

3. 4 质量负责人:负责对本室组长汇报的本文件操作和质量管理情况做出评价和决策。

4. 术语4. 1 质量控制(质控):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操作技术和活动,包括:4. 1. 1 质量控制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质量环节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质量保证。

4. 1. 2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联系的。

4. 2 室内质控:实验室内为达到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包括:4. 2. 1 在医学实验室,室内质控的目的在于监测过程,以评价检验结果是否可靠,以及排除质量环节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的原因。

4. 2. 2 广义上室内质控适用于得出检验结果所有步骤的活动,从临床需要考虑,从收集标本,检测直至报告测定结果。

4. 3 控制限:判断质控品测定的允许范围的上、下限,通常以标准差的倍数表示。

4. 4 质控规则:从质控品的测定数据分析该批测定操作是否合格的判断标准。

4. 5 在控:质控结果符合质控规则。

4. 6 失控:质控结果未符合质控规则。

4. 7 精密度: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多次测定时,所得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通常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大小。

4. 8 准确度:是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与随机误差的综合,表示测量结果与真值的一致程度。

凝血四项操作规程

凝血四项操作规程

凝血四项操作规程1.目的规范凝血四项(PT、APTT、TT、FIB)的测定。

2.实验原理凝固法原理:在确定量的血浆样本经过一定时间的加温后,加入试剂后,采用波长为660nm的光照射样本。

凝血过程(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中血的浑浊度可以通过测量散射光光强度的改变来测定。

从散射光光强度的测定,可以做出凝血曲线,通过Percentage Detection Method法求得血液凝固时间。

3.标本要求3.1.标本准备:采用塑料采血管或硅化玻璃注射器静脉采血,针头必须为21号以上,儿童可用23号。

采血技术熟练,采血时止血带不可束缚过紧,并且以1分钟完成为宜,最多不宜超过3分钟以免某些凝血因子及纤溶因子活化。

3.2.抗凝剂选择:以109mmol/L枸椽酸钠溶液为佳,血与抗凝剂按9:1混合。

建议用已加有抗凝剂的硅化真空采血管。

也可用带盖塑料管或硅化玻璃管,但应保证血与抗凝剂的比例正确。

3.3.收到血标本后应尽快离心分离血浆,并尽快测量,全血储存在4-8℃不应超过2小时,室温下富含血小板血浆可存放3小时,去血小板血浆可存放2小时;4小时内不能测定的血浆应冷藏;不要把血浆置于37℃条件下超过10分钟。

应了解不同存放温度和时间对各种凝血因子活性检测的影响。

4.材料4.1.试剂的选择一方面要根据所用检测仪器,例如:光电检测法的凝血仪不宜用透光度差的试剂;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验试剂对疾病的敏感性,例如APTT试剂中所用活化剂不同(可用白陶土、硅藻土和鞣花酸),该试剂对肝素、凝血因子Ⅷ和因子Ⅸ缺乏及狼疮样抗凝物敏感性不同,所以需根据检测项目来选择不同活化剂。

(例如常用的APTT试剂的活化剂,以白陶土对凝血因子敏感,硅土对因子及肝素均敏感,鞣花酸对狼疮样抗凝物敏感性较强.PT试剂的选择也一样,例如对口服抗凝药物(华法令)检测应选择ISI与1.0接近的PT试剂。

)血栓与止血检验应尽可能选用仪器生产厂家推荐的配套试剂,并选择使用与仪器原理相匹配的试剂。

检验科临检室的室内质量控制

检验科临检室的室内质量控制

检验科临检室的室内质量控制1、血常规的室内质量控制:靶值、SD、CV的建立和上次培训的相同。

2、质控品的选择:选择稳定性较好的质控品,保证6个月不变质,瓶间浓度必须一致,血红蛋白CV<1%,细胞计数<3%。

3、操作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进行。

4、血常规分析的质量要求4.1 血液分析仪本底计数的检测要求检测项目WBC RBC Hb plt检测要求≤0.5×109≤0.5×109≤0.5×109≤0.5×109验证方法:用稀释液作为样本在分析仪上连续检测3次,3次检测结果的最大值在允许范围内。

4.2血液分析仪不同吸样模式的结果可比性要求WBC RBC HB HCT MCV PLT检测项目相对差≤5% ≤2% ≤2% ≤3% ≤3% ≤7%异验证方法:每次校准后,取5份临床样本分别使用不同模式进行检测,每份样本各检测两次,分别计算两种模式下检测结果均值间的相对差异,结果应符合上表。

4.3总误差检测WBC RBC HB HCT PLT MCV MCH MCHC 项目≤15% ≤6% ≤6% ≤9% ≤20% ≤7% ≤7% ≤8% 相对偏差4.4批内精密度检测要求(CV值)检测项目检测范围变异系数WBC 4.0-10.0 ≤4%RBC 3.5-5.5 ≤2%HB 110-160 ≤1.5%HCT 35-55 ≤3%PLT 100-300 ≤5%MCV 80-100 ≤2%MCH 27-34 ≤2%MCHC 320-360 ≤2.5%4.5比对试验我科要求每日做可比性验证的允许偏差及比对样本的浓度要求检测项目浓度范围样本数量所占比相对偏差例WBC×109 <2.0 10% ≤10%2.0-5.0 10% ≤7.5%5.1-11.0 45%11.0-50.0 25%>50.1 10%RBC <3.0 5% ≤3% 3-4 15%4.01-5 55%5.01-6 20%>6.01 5%HB <100 10% ≤3.5% 100-120 15%121-160 60%161-180 10%>181 5%PLT <40 10% ≤12.5% 40-125 20%126-300 40%301-500 20%500-600 5%>601 5%HCT - - ≤3.5% MCV - - ≤3.5% MCH - - ≤3.5% MCHC - - ≤3.5%注:“-”表示对该项目无要求5、血凝的室内质量控制5.1、靶值、SD、CV值的计算同血常规5.2批内精密度要求(CV值)检测项目PT APTT FIB变异系数正常样本≤3.0% ≤4.0% ≤6.0%异常样本≤8.0% ≤8.0% ≤12.0%异常样本的浓度水平要求大于仪器检测结果参考区间中位置的2倍FIB异常样本的浓度要求大于6g/L或小于1.5g/L5.3血凝允许总误差检测项目PT APTT FIB相对偏差≤15% ≤15% ≤20%6.尿液的室内质量控制6.1试剂带应避免阳光直射,放在30℃以下,防潮、通风条件好密封保存。

凝血试验室内质控方法及临床意义分析

凝血试验室内质控方法及临床意义分析

凝血试验室内质控方法及临床意义分析目的:探讨出凝血常规检测室内质控方法及临床意义。

方法: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76例及健康人群70例,建立凝血试验室内质控标准,收集患者新鲜血液,分析单个凝血因子的临床意义。

结果:通过凝血试验室内质控标准的建立,检测结果提示重症肝炎组凝血酶原时间(25.9±11.4)秒、肝硬化组凝血酶原时间(21.0±5.4)秒,显著高于急性肝炎组和健康人群组(P<0.05);急性肝炎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43.8±14.1)秒,显著高于健康人群组(31.4±7.1)秒(P<0.05)。

结论:凝血检测室内质控保证了凝血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从而对临床诊断及指导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标签:凝血检测;室内质控;临床意义检验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一个临床辅助科室,在疾病诊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临床血液学各项指标的测定,须验证检测方法的可靠性[1]。

但临床实践中,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常规项目的检验结果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凝血试验室内质量控制能够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并反映操作者的技术水平,因而室内质控尤为重要[2]。

本研究收集了76例乙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探讨凝血试验室内质控方法的评估及选择。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治疗的76例肝病患者,其中男41例,女35例,年龄32~54岁,平均(38.6±12.6)岁。

分为急性肝炎组32例,重症肝炎组24例,肝炎后肝硬化组20例,同期在笔者所在医院体检的健康人群组70例,男42例,女28例,年龄31~58岁,平均(39.4±8.6)岁。

1.2方法1.2.1仪器与试剂枸橼酸钠抗凝真空采血管取健康人标准血浆,2500 转/min,离心15 min,取血浆加入0.1%叠氮化钠,分装在小塑料管中,每管0.5 ml,-80 ℃超低温冰箱保存。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质量控制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质量控制
-70℃条件下的保存期限可达6个月。
抗凝剂
枸橼酸钠,0.109mol/L
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严格按1:9
当Hct增高>55%或<25%时,用如下公式换算 :
抗凝剂的用量(ml) =0.00185×全血量(ml)×[100-Hct(%)]
特别要注意的是Hct增高的标本
六、凝血结果复查规则
PT 超过对照 3 秒 APTT超过对照 10 秒 FIB 低于1.5 g/L
常见于:肾病、产科、多发伤
分析: 采血不顺利 部分凝固 抗凝剂不足
处理: 检查标本
(抗凝比例、凝块)
重新采血
凝血酶的生成
因子X的激活:
FX
[FIXa-VIIIa-Ca++-PF3] [TF-VIIa- Ca++]
FXa
因子V的激活:
Ca++#43;++PF3+FXa+FVa]
IIa
• 要求:判断检测结果是否落在本室设定

的参考区间内(95%以上)。
五、标本采集说明
确认病人的身份及容器(硅化或塑料)。 多次反复采血的病人在同一条件下采血。 止血带不要超过5分钟,强调采血顺利。 迅速将血液和抗凝剂轻轻的颠倒混匀。
各管采血顺序
美国BD公司推荐多管采集顺序
血培养→凝血管→血清管 → 肝素抗凝管→血常规管→血糖管 凝血管总是放第二,当只有一只凝血管时建议先采集
仪器使用前的评价:
验证其性能是否能达到制造商的性能要求(制造 商规定的性能要求必须满足临床需要)。如:精密 度、准确度、携带污染、可报告范围等。
批内精密度:
• 实验方案:取正常、异常新鲜血浆或质控,

凝血检测质量保证

凝血检测质量保证

CS5100 3.8 1.86 1.51 3.15 1.07
CA7000-4 3.72 1.82 1.48 3.08 1.06
分析后
危急值
• APTT ≥ 100s或 ≤ 15s; • Fbg ≤1.0g/L;
• FDP ≥40μg/ml,同时Fbg ≤1.0g/L;
• PT ≥70s或≤9s;
• TT ≥150s;
性能验证内容
• 携带污染:指分析物含量高的标本对分析物含
量低的标本其测定结果的影响
– 携带污染率=(L1-L3)/(H3-L3)*100%
– 携带污染率<±3%
性能验证内容
稀释验证:选取高值样本,分别以仪器自动稀
释和手工法两种方式,按照
原倍、1/2、1/4、1/8、1/16、1/32的比 例进行稀释,将两次结果比较,偏离应小 于10%。
MNPT
3、冻干标准血浆 4、20例正常新鲜 血浆PT几何均数
潜在问题:工作量较大
Local ISI
PT-INR系统校准
直接INR测定
• 用5–6个浓度的认证血浆(不同系 统的定值不一样)产生本实验室的 校准线。 使用本实验的凝血活酶/联合试剂测 定认证血浆的PT值,将所得的结果 和认证血浆的INR赋值绘成对数图 。 可以用线性的或正交的回归方法绘 制校准线,从校准线上读取患者的 INR值。这种方法与ISI和正常人PT 均值(MNPT)无关。所有的本地 因素都被消除了。
性能验证内容
此时的常规标本检验结果才可用于疾病的
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等
室内质控
1. 质控品的选择
1.1 检测系统配套的质控品 1.2 第三方质控品 1.3 质控品要求
1
• 稳定性 • 均质性 (瓶间 差)

试述血凝试验的操作步骤

试述血凝试验的操作步骤

试述血凝试验的操作步骤
血凝试验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试验,用于评估血液凝固功能。

下面是血凝试验的一般操作步骤:
1. 收集标本:使用细长的无菌针从患者的静脉或指尖取得血液标本。

通常需要抽取约5ml的血液。

2. 采样管处理:将采样的血液标本转移到无菌采样管中,并轻轻倒置搅拌混合,确保血液和抗凝剂彻底混合。

3. 样本准备:用无菌塑料移液器将混合好的血液标本转移到一个无菌的试管中。

4. 血管外皮细胞分离:用适量的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血液样本,然后进行离心,将血浆与血细胞分离。

抛弃上清液,保留血细胞沉淀。

5. 血小板去除:用适量的凝血因子激活,将其加入待测的血细胞沉淀中,然后进行轻轻搅拌,使血小板聚集在一起。

6. 凝集剂处理:将适量的含有凝集剂的溶液加入血细胞沉淀中,并轻轻搅拌,直到血凝聚集。

7. 时间记录:根据试验要求,等待一定时间(通常为5-10分钟),观察血液的凝固现象并记录凝固时间。

8. 结果解读:根据实验结果,判断血凝试验的结果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血液会在规定的时间内凝固,若出现异常,则可能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需要注意的是,血凝试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可能因具体试剂和仪器的不同而略有差异,因此在进行血凝试验时应按照试剂和仪器的说明书进行操作。

同时,为了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实验室技能和操作经验,同时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

试述血凝试验的操作步骤

试述血凝试验的操作步骤

血凝试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评估凝血功能和诊断凝血相关疾病。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血凝试验的操作步骤。

一、试验前准备1. 准备所需材料:试验用血清管、试验管架、试验管塞、试管标签、离心机、凝血试剂盒等。

2. 检查仪器是否正常工作并校准,确保试剂未过期。

3. 打开试剂盒,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储存条件和试剂稳定性的确认。

二、标本采集和处理1. 无菌操作,使用无菌针头和注射器采集静脉血标本。

2. 将采集的静脉血标本放入无抗凝试管中,并轻轻倒置数次,使其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3. 离心采集的血液标本,以分离血浆和红细胞,将血浆转移到干净的试验管中。

4. 将试验管中的血浆再次离心,以去除悬浮的红细胞和其他杂质。

三、试验操作1. 取出准备好的试验管架,并按照试验方案标注试验管标签。

2. 将血浆样本平均分配到不同的试管中,每个试管的血浆量应保持一致。

3. 在试管中加入预先配置好的试剂。

根据实验要求和试剂盒的说明书,在不同试管中加入不同的试剂。

4. 轻轻摇晃试管,使血浆和试剂充分混合,确保试剂与血浆反应顺利进行。

5. 根据试剂盒的说明书,在适当的温度下孵育一段时间,以促进血浆的凝固过程。

6. 在孵育结束后,观察试管内血浆的凝固状态。

可以通过目视观察或使用特定仪器来进行血凝结果的判断。

7. 记录血凝试验的结果,包括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指标,并按照实验室标准进行解读和报告。

四、结果分析与报告1. 根据试验结果,判断血浆的凝固功能是否正常。

根据实验室的参考范围,对结果进行解读,判断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或异常。

2. 根据实验结果,提供凝血功能的定量指标,如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等,以便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

3. 撰写实验报告,包括样本信息、试验方法、结果解读等内容,并及时提交给相关医疗专业人员。

血凝试验是一项复杂的实验室检测技术,需要严格的操作和仪器校准。

只有正确地执行每个步骤,才能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试述血凝试验的操作步骤

试述血凝试验的操作步骤

血凝试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测方法,用于评估人体凝血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凝试验的操作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项检测。

一、仪器与试剂进行血凝试验时需要准备的仪器和试剂如下:1. 离心管;2. 乙酰化管;3. 凝血时间试剂盒;4. 钙离子溶液;5. 生理盐水;6. 恒温水浴或恒温箱。

二、操作步骤1. 采集血液样本首先需要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一般采用静脉血。

采集血液时需要注意使用无菌针头和无菌手套,避免污染血液样本。

采集后将血液倒入离心管中,离心10分钟,将血浆分离出来。

2. 添加试剂将离心后的血浆倒入乙酰化管中,加入等量的凝血时间试剂盒中的试剂,并加入适量的钙离子溶液。

注意,不同的试剂盒可能有不同的试剂添加量和顺序,需要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3. 恒温将试管放入恒温水浴中或者恒温箱中,保持恒温,一般为37℃。

4. 观察与记录观察血液的凝固时间,一般在1-5分钟内凝固。

在血液开始凝固的瞬间开始计时,直到血凝块完全形成。

记录下血凝块形成的时间。

5. 结果判断根据所使用的试剂盒和标准参考值,判断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正常情况下,血液应该在规定时间内凝固,否则就属于凝血功能异常。

三、注意事项1. 采样时需要使用无菌工具,并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2. 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

3. 统一试剂和试验条件,保证结果可靠。

4. 正确记录结果并进行解读,避免误判。

总之,血凝试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在进行血凝试验时,需要注意操作规范,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验科生化组六西格玛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方法

检验科生化组六西格玛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操作方法
4.1.2凝血质控品的复溶方法: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每日高低值各取1瓶,每瓶用校正后的吸管加1ml去离子水复溶,轻轻摇匀,切忌剧烈振摇,置室温约半小时,待内容物完全溶解待用。
4.1.3血气质控品的准备:
取质控品一支,剧烈颠倒混匀40秒以上,后立即开瓶送检!
4.1.4糖化血红蛋白的复溶:
严格按说明书操作,首次取冰干品一瓶,用校正后的吸管加0。5ml去离子水复溶,轻轻摇匀,切忌剧烈振摇,置室温约半小时待用。
4。2。3。2校准频率:
所做校准记录到《校准记录表》中
4.3室内质控日常操作:
4.3.1生化室质控品的使用
4.3。1.1罗氏冻干质控品的使用:
开始工作后,由仪器操作者从2号冰箱冰格内取出罗氏质控品(PNU和PPU)各一支,置于室温半小时自然溶解,轻轻颠倒混匀6-7次后,每支质控品分为两份,分别置于7600号质控架的4号或者5号位置上,作为样品开机测定,再点击START开机,仪器则先自动测定质控,并自动把结果传送至实验室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的中文电脑中。电解质项目则放入XD683仪上任一位置,编号99即可。其余同7600
e)4:4个连续的控制品测定值同时超过+S或者—S,提示系统误差;
1S
f)10:10个连续的控制品测定值落在均值的一侧,提示系统误差。
g)7T:连续有7个控制值具有逐渐升高或者下降的趋势,提示系统误差分析项目的σ值和使用的质量控制方法
偏倚(%)
4。57
4。74
1.611.Biblioteka 82。430。75
1。59
生化室内质控的标准操作方法
1。目的:旨在检测和控制常规化学工作的精密度,提高常规化学工作中天内和天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
2.范围:生化室临床化学项目及凝血项目。包括日立7600,XD683电解质分析仪,STAGO血凝分析仪

凝血试验的全面质量控制论文

凝血试验的全面质量控制论文

凝血试验的全面质量控制【摘要】目的:将全面质量控制的管理理念具体运用于凝血试验的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整个过程中,保证凝血试验结果的准确。

方法:在sta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的使用、维护、保养的过程中,总结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避免各种因素对凝血试验的影响。

结果:通过全面质量控制,保证了凝血试验结果的准确,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实验数据,使临床医师能正确地运用实验数据,作出准确、及时、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治疗。

结论树立全面质量控制的观点,将质量控制的措施渗透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保证凝血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凝血;全面质量控制;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中图分类号】r4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24-01我们将全面质量控制的理念具体应用于凝血试验中,在sta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以下简称血凝仪)的使用、维护和保养的过程中,总结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环节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深入分析,避免各种因素对凝血试验的影响,保证凝血试验结果的准确。

现将凝血试验的全面质量控制心得介绍给大家:1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分析前质量控制不是单靠检验科能独立完成的,它需要医生、护士乃至患者的密切配合,是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体系中最重要、最关健的环节之一,是最易出现问题、潜在因素最多、最难控制的环节[1]。

其主要内容有临床医师要科学、合理地选择检验项目;患者进行正确的准备;原始样本的正确采集、保存、运送及传递等。

1.1 标本采集:为保持各种凝血因子的活性,标本采集应按标准化操作程序进行,即患者准备好后,常规穿刺,穿刺成功后,立即松开止血带,止血带压力不要过大,否则可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t-pa,使纤溶活性增强或加速血小板的激活及pf4分泌的增加,因此,采血时应尽量在使用止血带1分钟内采血,看到回血马上解开止血带,需要重复使用止血带时,应使用另一上臂。

血栓弹力图(TEG)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

血栓弹力图(TEG)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

血栓弹力图(TEG)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TEG是一种敏感的测试,旨在捕捉整个凝血过程中的细微变化,细小的变化可能导致检测结果的改变,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TEG注意事项:(一)检测前因素主要包括标本采集、保存、运送。

采集标本前应向患者作好解释工作,减轻患者恐惧和紧张的情绪。

患者标本采集前要避免剧烈运动,处于安静状态,保证休息15分钟以上。

患者无需空腹,但尽量前一餐不进高脂食物以避免脂血。

血小板杯采集前2小时停止摄入咖啡因,采集前30分钟禁止吸烟。

采血针直径必须足够,成人常用采血针头为19~21G的蝴蝶针,儿童或成人细小静脉采用23G针头,以免血小板和凝血系统的激活。

建议使用厚壁双层硅化内壁(无死腔)真空采血管,防止激活血小板,推荐美国BD真空采血管。

避免血管通路采血,以防外源性肝素干扰检测结果,中央静脉或肺动脉导管确认未接触过肝素,并舍弃前3mL 血液后再进行采集。

若不得不从接触过肝素的留置针、留置管采血时,需舍弃5ml或6倍管腔体积的血液,不建议此种采血法,因仍可能有外源性肝素干扰检测结果。

TEG标本采用动脉血或静脉血均可,选择粗直弹性良好的血管采集有利于血液顺畅流进采血管,尽量避免在输液同侧肢体采血,避免血液被稀释或污染。

若双侧手臂同时输液,则应选择输液穿刺点的远心端采血,且避免釆血部位距离输液处太近。

采集时需一针见血,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可导致血小板活化。

绑上止血带后避免剧烈拍打抽血部位,止血带使用时间不易超过1分钟,止血带应在针头进入血管后立即松开。

采集TEG检测项目标本,不建议第一管采集,可舍弃前3ml全血或用于其他血液检测[仅限于血培养或无添加的红帽管,若先抽紫色管,其内的EDTA-K2(K3)为强抗凝剂,如混入采血针可使TEG结果异常]。

采血过程中尽量减少对血小板的活化,整个抽血过程需流畅,如不顺畅时,需更换采血部位及真空采血管重新采集,不可强行挤压静脉采血,以免影响标本的检测结果。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流程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流程凝血试验在临床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特别是血栓与止血检测的特殊性,因此规范凝血项目检测过程,为临床提供及时,可靠,准确的检验结果,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的质量控制流程如下一、试剂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PT)、纤维蛋白原测定试剂(Fib-C)、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则定试剂(APTT、Cac1)、凝血酶时间测定试(TT)、D-二聚体试剂、清洗2液、缓冲液、质控品、血凝杯等其他消耗品。

二、方法仪器法:C3500 全自动血凝仪,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

三、标本的采集、制备、保存等注意事项1、用定量为 2 毫升的一次性枸橼酸钠(109 nmol/L)真空采血管采血至指定刻度,取血完毕立即轻轻颠倒混匀,不要剧烈震荡,并避免产生气泡。

2、及时离心,3000 转/分离心标本 10 分钟,以除去血小板。

3、务必于采血后 2 小时内测定完毕,如不能完成试验,冷冻贮存少量血浆(0.5~1m1)(最好在-70℃,或者当贮存时间较短时,可以置于-20℃条件下),在实验前将血浆于37℃下快速融化。

血浆用塑料试管存放,并用塑料吸管移取标本。

四、质量控制(一)室内质控11、室内质控靶值及标准差设定1.1靶值设定:当要更换新批号的质控品时,应在“旧”批号控制品使用结束前,将新批号控制品与旧批号控制品平行进行测定,20d 内检测完 20 或更多独立批获得至少 20 次控制测定结果,剔除超过 3SD 的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平均数作为靶值。

1.2标准差设定:根据20 或更多独立批获得的至少20 次质控定结果,计算出标准差,并作为暂定标准差。

以此暂定标差作为下 1 个月室内质控图的标准差进行室内质控:1 个月结束后,将该月的在控结果与前 20 次质控测定结果汇集在一起,计算累积标准差(第 1 个月),以此累积的标准差作为下一个月质控图的标准差。

当换算出的变异系数超出 1/3CLLA'88 范围,以1/3CLLA'88 数值为变异系数计算标准差。

检验科凝血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凝血检测标准操作规程

检验科凝血检测标准操作规程1.【目的】为保障检验科CA-1500血凝分析仪的安全正常运转,特制作本规程。

2.【职责】2.1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应熟知并严格遵守本SOP,室负责人监督落实。

2.2 本SOP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经下述人员批准签字:室负责人、科主任。

3.【标本类型及实验前准备】1.标本类型1小时内(3000r/min×15min)分离血浆,室温放置不超过2小时,2~8℃保存不超过4小时,长时间保存需在冰冻条件下,(-70℃不超过6个月),只能冻融1次,在37℃迅速解冻,以减低凝血因子的消耗,解冻后立即测试。

抗凝剂不符合,采血量不准确,凝固,溶血,脂血标本不能作测定。

2.患者准备早晨空腹采血(空腹12小时左右),静脉采血。

3.容器、添加剂类型3.8%枸椽酸钠0.2ml+静脉血1.8ml,混匀。

4.仪器设备1. 仪器名称: Sysmex CA-1500全自动血液凝固分析仪2. 仪器厂家:日本Sysmex公司3. 仪器型号:Sysmex CA-15004. 仪器技术参数:4.1 速度: 最快检测速度180测试/小时,组合检测约140测试/小时4.2 试剂位:36个,具冷藏功能。

4.3 样本位:50个,可自动连续添加。

5. 仪器校准程序:5.1 校准频率:当方法改变,试剂厂家或试剂批号改变,仪器维修影响测定结果等情况时,必须进行校准。

5.2 校准操作:设置标准曲线分析(由仪器提供商指定工程师执行)5.实验试剂德国Dade Behring Marburg 公司的D-Dimer测定试剂(60人份/套),未开封试剂2~8℃贮存到说明书上有效期,开封试剂2~8℃保存不超过5天。

4.【测定原理】1.凝固法(散射光加百分终点法):将血液凝固过程中的混浊度变化转换成散射光的变化后进行检测。

包括PT、APTT、FIB、TT及血浆凝血因子的测定。

2.发色底物法:激活剂激活相应待测标本中的相应酶原,使其转变为相应的酶,后者使相应的底物发生显色反应,显色的程度与被测物浓度成正相关,通过与标准曲线比较,可测出标本中待测物的相对含量,如ATⅢ的测定。

Sysmex-CA500血凝仪室间质评的标准操作程序

Sysmex-CA500血凝仪室间质评的标准操作程序

Sysmex-CA500血凝仪室间质评的标准操作程序【目的】室间质评(EQA)是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方面,相互对比各参与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了解本实验室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验室所处的水平,并使参与实验室之间建立实验结果的可比性,提高临床检验质量。

【该SOP变动程序】本标准操作程序的改动,可由任一使用本SOP的工作人员提出,并报请专业组长及科主任签字后生效。

【室间质评的组织机构】安徽省临床检验中心。

【室间质评的重要性】是临床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验室认可的重要依据。

【室间质评的测定原则】室间质评样本测定时须与病人样本同样操作,不得特殊对待,并且不能与其他医院核对测定结果,要如实的反映实验室的真实工作状况和水平。

【室间质评活动程序】1、在建立实施室内质控体系的基础上,参加室间质评活动。

2、由省临床检验中心定期发放质控物进行凝血常规室间质评。

3、收到质控物后认真检查核对,如有破损、缺失、标本编号错误等及时向科室及映,以便及时与省临检中心取系,及时补寄。

4、仔细阅读室间质评的通知和要求,由室负责人将质评样本保存在2℃-8℃冰箱,妥善保管好报表和项目编码。

5、质评样本测定程序:5.1测试环境、仪器、试剂的要求室温:20~25℃。

湿度:<80%。

试剂:所有试剂都应正确复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质控品:为仪器配套质控品,并在使用效期内,同时无变质或污染。

仪器:仪器必须有质量控制保证。

5.2质评样品的准备:将质控样品按编号顺序正确复溶。

5.3质评样品的测定:每份样本平行测2-3次,取均值。

5.4填写报表5.4.1填写报表时应按要求逐项填写,字迹清晰整洁。

5.4.2填写完后再次核对,以防笔误、样本号顺序错误等。

5.4.3然后由测定者、专业组负责人、科主任签字。

5.5结果存档:填写完后复印,一份寄出,一份存档,以备核查。

【评价方法】1、评价标准:(可接受性能范围)各项目的允许范围PT 靶值±15%INR 靶值±20%APTT 靶值±15%Fbg 靶值±20%2、单项PT值评分标准每一项目每一批号结果在允许范围内时,测定结果合格,得分为100%,若在允许范围外时,测定结果不合格,得分为0%。

血凝仪的操作步骤

血凝仪的操作步骤

血凝仪的操作步骤血凝仪是临床血栓与止血指标分析检测的仪器,通过其检测,对出血和血栓性疾病诊断、溶栓与抗凝治疗监测及疗效观察有重要作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指标,是目前血栓/止血实验室中使用的最基本的设备。

1、开机程序①打开电源开关前的检查。

②检查废液瓶及洗液瓶::如果洗液瓶中洗液的液面过低,请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将罐充满。

清空废液瓶。

③管道连接:检查各种管线的连接。

确保没有管子脱落或扭结,电源线被安全的插入交流插座。

④补充反应杯:丢弃用过的反应杯,加入适量的干净的反应杯。

2、打开电源①开机顺序:按打印机,压力单元,电源单元和主单元(右侧)的次序打开电源。

②打开电源后,仪器将自动执行自检并进入“Ready”状况。

3、分析程序①试剂装载,根据检测目的,按试剂说明书要求配制相应试剂。

在主菜单屏幕上按下[Set Reagents](设置试剂) 键,可用量屏幕将出现。

按照屏幕上显示的试剂位将试剂放置在相应的试剂架或稀释盘上。

如果在试剂瓶和试剂架间有缝隙,插入提供的可用接合器。

若设置不止一瓶试剂请注意先后顺序,参考名称前的“·”数。

②质控:每日用正常个水平质控物进行室内质控,质控应先于样本的检测。

当质控显示在控时,方可进行样本的检测;若质控显示“失控”,请依据本实验室的质控管理流程作相应处理。

③标本测试将标本放在进样架上,进行手动标号及选择检测项目的步骤如下所示:点击Work list →ID No.entry(输入样本号)→选择测试项目→按START 开始检测。

④关机程序关机前的工作:每日清洁所有样本针和试剂针。

在主菜单屏上按下Rinse probe键。

将出现清洗针屏。

按下Excute键。

关机:关闭电源。

血凝仪的操作总体来说非常简单,目前仪器的差别主要体现在检测速度和检测项目上,海力孚血凝仪提供四人同项检测和同人四项检测,保证检测顺利快速进行。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

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标题: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引言概述:凝血试验是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检测手段,用于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

而准确可靠的凝血试验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因此,质量控制是保证凝血试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就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标本采集1.1 采集标本的准备:确保采集器具和试剂的干净和无污染。

1.2 采集标本的技术:避免过度抽血或者血液混入其他液体。

1.3 采集标本的保存:避免血液凝固或者溶解,保持标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试剂准备2.1 试剂的储存:避免暴露在光线和高温环境下,保持试剂的稳定性。

2.2 试剂的使用: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试剂,避免试剂的过期和变质。

2.3 试剂的稀释:确保试剂的稀释比例准确,避免因稀释不当导致试验结果误差。

三、仪器校准3.1 仪器的校准:定期对凝血试验仪器进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

3.2 仪器的维护:保持仪器的清洁和稳定性,避免因仪器故障导致试验结果误差。

3.3 仪器的质量控制:建立仪器的质量控制标准,监测仪器的性能和稳定性。

四、质量控制标本4.1 质量控制标本的准备:选择合适的质控标本,确保标本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2 质量控制标本的测试:定期对质量控制标本进行测试,监测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3 质量控制标本的记录:记录质量控制标本的测试结果,及时分析和处理异常结果。

五、结果解读与报告5.1 结果的解读:根据标准化的结果范围进行结果解读,避免主观误差。

5.2 结果的报告:及时准确地报告试验结果,确保结果的可追溯性和可靠性。

5.3 结果的分析: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及时调整实验方法和操作流程,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结语:凝血试验的质量控制是保证试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需要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和严格的操作规范。

只有通过标本采集、试剂准备、仪器校准、质量控制标本和结果解读与报告等环节的严格管理,才能确保凝血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医学检验科室间质评制度

医学检验科室间质评制度

医学检验科室间质评制度
Ⅰ目的
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检验报告。

Ⅱ范围
医学检验科
Ⅲ制度
一、参加省临床检验中心及原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两级室间质评活动。

二、各专业组均须准时按照室间质评计划上报省临床检验中心及原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两级的室间调查数据。

三、按省临床检验中心及原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规定,参加三级医院要求的室间质评项目,包括生化、临检、免疫、血凝、微生物、PCR等。

四、在接到室间质控统测的样品后,应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标本同时进行,必须按统一规定在测试日期内测试完毕。

室间质评由各实验室组长负责,并经组内及时核对,报告须经科主任批准后上报,上报告方式通过网络或信件并保存原始资料。

五、测试结果作好登记备查,多余样品应密封保存以备复查。

六、对室间质评不及格结果,实验室组长要查找原因,做原
因分析报告,并经科主任签字后与室间质评回报一起保存备案。

Ⅳ参考依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修订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有关内容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560号)
2.《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

凝血检测质量保证

凝血检测质量保证

17.9
15.8
35.4
33.7
12.1
11.2
CS5100 3.8 1.86 1.51 3.15 1.07
新试剂
CA7000-2 CA7000-3
3.65
3.68
1.83
1.79
1.49
1.43
2.96
3.06
1.00
1.01
CA7000-4 43 20.9 16.9 35.5 12.1
CA7000-4 3.72 1.82 1.48 3.08 1.06
• 对于凝血项目该文件改变了第一管必须弃置的要求,当凝血管为第一管时,无
论是正常人或口服华法令患者其PT或INR均不受影响,正常人的APTT不受影响。
但是尚不知其它凝血项目是否受到影响,因此对其它凝血项目,还是建议第二
管采集。
精选ppt
6
分析前
3、采血管:内壁应硅化,而且死腔量越小越好。
4、采血量:通常按1:9的抗凝比例采血。 但对于HCT>55%的患者,血浆相对于抗凝剂量会减少,使凝血试验的结果 延长,应调整采血量。
A
B
C
校正用户所用批号的试剂
Local ISI
PT-INR系统校准
计算MNPT和ISI值
预先ISI赋值的促凝血酶原活酶试 剂,Local ISI校准。
INR =
PT MNPT
ISI
用户预先测定 MNPT
精选ppt
30
Local ISI
1、仪器/厂商数据
地域、人群差异
3、冻干标准血浆
MNPT
精选ppt
4、比对血浆:收集高、中、低水平新鲜血浆共20份。
5、比对项目:PT、INR、APTT、FBG、TT、DD。

血凝(SOP)

血凝(SOP)

纤维蛋白原凝结时间测定(Fibrinogen coagulative time, FIB)【目的】用于判定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的必查项目【操作人员】本实验室实验人员。

【原理】采用clauss法,即在待稀释血浆中加入高浓度的凝血酶,血浆凝固时间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成反比。

【方法学溯源】:纤维蛋白原测定(Clauss法)原理:凝血酶将可溶性的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的多聚体,纤维蛋白。

当凝血酶浓度较高(约为100NIH/ml)且纤维蛋白原浓度较低(0.05—0.8g/L)时该反应决定于纤维蛋白原浓度。

如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画点,凝血酶凝块时间与纤维蛋白原浓度相比较呈线形关系。

【仪器】:型号:MC-4000 PUS血液凝血分析仪【试剂】:1. 凝血酶试剂(Thrombin Reagent)(1)商标:美创(MDC Hemostasis)(2)包装规格:2.0ml×10瓶(3)成分:冻干牛凝血酶冻干粉(lyophilized preparation of bovine thrombin)(近似100 NIH units/ml)使用前用蒸馏水复溶,轻轻摇动至完全溶解.溶后的凝血酶2~8℃存放可稳定一周,溶解后4小时内-20℃冻存,可以稳定一个月.冻存的凝血酶应37℃快速复溶,避免反复冻溶.2.咪唑缓冲盐水(pH7.4±0.2)135ml/瓶该缓冲液以叠氮钠为防腐剂,叠氮钠如遇酸将产生有毒化合物,因此,含有该试剂的容器/试管及丢弃的试剂均应用大量流水冲洗.此外,亦应避免该试剂在金属管道内沉积.【参考范围】:200~400mg/dl【样本采集】:109 mmol/L 枸橼酸钠与血液按9∶1混合,RCF 2500×g(3000转/分)离心10分钟,分离血浆待检。

室温下两小时内检测,否则冻存。

【操作步骤】1、取50μl血浆加入450μl咪唑盐水(IBS)中,作1:10稀释。

2、取1:10稀释的血浆100μl,37℃预热2分钟,然后加入50μl已预热的凝血酶试剂,仪器自动记录凝固时间(步骤2在血凝仪上完成)【参考范围】200~400mg/dl【注意事项】1.分离的血浆中不应含有细胞成分;2.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150mg/dl/L,而血浆FDP含量明显升高时,可致标本的测定结果较实际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凝项目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的标准操作流程
1、质量控制
1.1 质量保证(QA)
质量保证 (QA)是一个全面的定义,可用来描述实验室检测和报告的可靠性的所有度量标准。

包括试验的选择,患者标本有效的采集,标本的分析,检测结果登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包括结果的解释,与相关临床医生对于检测结果的交流。

1.2 室内质量控制(IQC)和室间质量评估 (EQA)
室内质量控制(IQC)和室间质量评估 (EQA)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对实验室质量保证程序的相互补充。

IQC用于确立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和方法是否在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持一致。

可用来确认日常实验室工作的一致性。

EQA用来评估某实验室和其他实验室之间得出结果的符合率。

在大规模的EQA计划中,通过对参与实验室结果的回顾性分析,不仅能帮助EQA成绩差的实验室改善操作,也能找出由于试剂和方法问题导致结果不准确原因。

2、室间质量控制(EQA)
2.1 大规模EQA方案能提供分析方法相关性能的信息,包括方法的原理,试剂和设备。

EQA
方案能使参与实验室间相互联系,以改善实验室操作,并在减少实验室间检测结果的可变性及促进个体实验室操作能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2 对个体实验室操作能力的评估是EQA方案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WFH EQA方案将相同样本
在参与实验室和国际血友病培训中心(IHTCs)实验室间进行比较。

实验结果不满意的原因有很多,有些原因是比较易见的,但根本问题的确定却并非简单。

大规模EQA方案能发现由于试剂和方法学差异而导致的误差。

2.3 保密性是所有EQA和上述国际性EQA方案的重要特征,个体实验室能力的相关信息不能
泄漏给非部门领导者。

3、室内质量控制 (IQC)
3.1 室内质量控制的目的:
室内质量控制用来确定在一段时间内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所得出的结果是否始终保持一致。

质量控制(QC)通常用于描述所建立的检测方法是否足够可靠,以协助临床对止血异常性疾病的判断、治疗、监测及诊断。

质量控制程序可确保操作和检验结果始终处于控制之中。

3.2 影响因素(在实验室内,检验结果的质量受下列多种因素所影响):
3.2.1正确的标本采集和处理
3.2.2 最适技术的选择,保留最新的标准手工操作方法
3.2.3 可靠的试剂及参考品的使用
3.2.4 选择最适自动化仪器及充分保养及完整的检验结果记录及报告系统。

3.2.5 日常操作中所得结果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于实验室相关人员的选择,培训和工
作热情。

3.2.6室内质量控制对一个特殊技术精确度的鉴定尤为有效。

精确度可定义为重复检测同一
个标本所得结果的符合度。

认识到一个精确的技术不必要准确很重要;准确性可定义为度量测定值和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的。

4、质量控制材料
4.1质控品的使用:为了评估特定技术的精确性,有必要重复分析分装的相同标本。

质控品
应包括正常和异常二种水平,以确保特定分析物在不同水平均处被控之中。

因为在一个操作过程中相对小的变化在测定异常情况时,可能会非常明显。

4.2质控物的来源:质控物的性质应和检测标本相似,并在相同时间测定。

人体来源的质控
物和人体检测标本更加接近。

所有瓶装或分装的质控品应是完全一样的,这样就不会因为瓶与瓶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差异。

质控物在有效期内应该是稳定的。

4.3 质控物的保存:为保证止血试验及其测试的准确性,血浆标本必须低温冷冻(最好-35o C
或更低)或者冻干以保证与质量控制品一样的稳定。

因为冻干标本要恢复,用pH 6.8-7.2的蒸馏水溶解并至少放置5分钟的恢复非常重要。

如果使用商品化的质控品,恢复时间参照使用手册,并使用准确的移液系统。

如果使用低温冷冻的质控品,应在37o C,5分钟快速融化。

在选择质控品时,血源性病毒的传播需重视,不应使用高风险的质控品。

4.4 质控方法:至少有一种质控品可作一组筛查试验。

每天或每批标本的筛查试验,都应做
正常和异常质控,而当怀疑某方法是否在受控之中时,也应进行质控检测。

低水平质控品用于诊断或监测先天性出血性疾病。

注:在所有的检测中,如可能,质控品必须和检测标本同样处理。

生理、技术、分析等因素可能造成差异,故每一次QC结果应记录并对可接受性进行评估,见下述。

5、结果差异的可接受范围
5.1 IQC参考范围的建立:商品化的IQC标本制造商经常会提供一个可接受的参考范围,在
筛查试验的测定中,所得结果将取决于试剂和所用的检测系统。

参考范围必须考虑到这
些因素。

若某特殊检测项目无参考范围,则实验室需自己建立。

5.2 建立方法:当已知某方法在控(已提示质控品在质控范围内),则每天应重复进行室内
质控品测定(至少10次),然后计算出质控结果的平均值和标准差(SD)。

标准差是d2和除以n-1所得商的算术平方根,d是指各结果同均数之间的差值,n是测定数。

SD 表示结果的离散情况,SD越大,结果离散程度越大。

另外一个重要的参数是变异系数(CV),是标准差与平均数商的百分比, (CV = SD/mean ×100%) 。

每天PT、APTT质控品检测值,其CV应小于8%。

而因子VIII:C和IX;C 的测定,通过几天的检测后CV可能会是小于10%。

在多数情况下,室内质控品所得结果将显示正态(Paussian)分布。

根据惯例,为IQC结果设定的参考范围为X±2SD,这包含了95%的可信区间。

每次结果应记录在案,以此来确定参考范围。

5.3 结果判断:所有以后的检测结果如果在这个范围之内就认为可接受。

在范围之外说明这
个质控品已经变质、质控品未被正确处理或该方法未在控。

另取质控品重复检测可区分上述可能:如结果继续在范围之外,说明检测系统失控,质控品检测结果中长期漂移(如设备或者试剂的损坏或变化导致)可通过记录表格很容易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