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汽车销售流通体制:

合集下载

发展经济学论文选题

发展经济学论文选题

发展经济学论⽂选题 经济学的毕业论⽂是⾼校⼈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其中发展经济的论⽂选题⼜是毕业论⽂成败的关键。

下⽂是店铺为⼤家整理的关于发展经济学论⽂选题的内容,欢迎⼤家阅读参考! 发展经济学论⽂选题(⼀) 1. 国有企业改⾰研究 2. 信⽤问题研究 3. 区域分⼯与农产品竞争⼒提升——以浙江省为例 4. 农业科技进步与农产品竞争⼒提升——以浙江省为例 5. 农业合作组织与农产品竞争⼒提升——以**合作组织为例 6. 中国⼆元经济转变与农村⼯业化研究 7. 我国农村劳动⼒转移的再思考 8. 农村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作⽤的探讨 9. 杭州市⾮正规就业⼈群的研究 10. 浙江红壤丘陵区⽣态治理的组织形式和激励机制探索 11. 授权经营下国企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研究 12. 新经济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关系 13. 对⼈民币升值压⼒的初步分析 14. 我国中⼩企业投融资问题研究 15. 论我国中⼩企业融资体系的建⽴与发展研究 发展经济学论⽂选题(⼆) 1. 出租车⾏业不同主体的利益冲突机制与政府管制政策(以某⼀城市典型案例为切⼊点) 2. 杭州发展动漫产业的价值链分析 3. 浅析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原因 4. 当前我国内需不⾜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5. 进城农民逆向回流对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分析 6. 我国出租车⾏业发展⾯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7. 我国⽋发达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研究 8. 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分析 9. 浙江服务业增长与城市化的实证分析 10. 浙江⽣产性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11. 浙江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 12. 浙江产业结构变动对劳动就业的影响分析 13. 浙江对外贸易的⽐较优势分析 14. 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城市化路径研究 15. 中国经济转轨进程中的制度创新问题研究 16. 房地产证券化的国际借鉴 17. 中国银⾏体系脆弱性问题研究 18. 如何提⾼我国银⾏业的国际竞争⼒ 19. 商业银⾏与票据市场的发展研究 20. 国有银⾏上市(及相关问题)研究 发展经济学论⽂选题(三) 1. 当前房产泡沫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 2. 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3. 县域经济的发展与我国城乡⼀体化 4. 城市农民⼯权益保障研究 5. 浙江中⼩企业持续发展的条件分析 6. 浙江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7. 浙江省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研究 8. 取消农业税制后乡村体制改⾰的路径研究 9. 论农民权益保护的现实基础与制度创新 10. 浙江三次产业结构演进规律和动⼒机制研究 11. 浙江制造业主导产业演进的停滞性和升级⽅向研究 12. 浙江经济的⾼额消费阶段与浙江第三产业的升级发展 13. 浙江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结构协同优化问题研究 14. 浙江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15. 改⾰30年浙江产业结构演进的绩效研究 16. 浙江出⼝导向战略的制造业发展的绩效研究 17. 汽车品牌⽣产企业与4S店纵向交易关系研究 18. 跨国公司并购中国⾏业龙头企业的竞争效应与反垄断政策 19. 民营企业进⼊某⼀垄断⾏业的障碍分析或基于某⼀⾏业的典型案例分析 20. 浙江出⼝⾏业协会的竞争效应与管制政策 发展经济学论⽂选题(四) 1. 个⼈住房信贷风险防范制度研究 2. 公司治理模式研究 3. 农业产业组织形成的制度分析 4. 信息扭曲与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研究 5. 公共⽀出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6. 国际贸易理论⽐较及对中国的启⽰ 7. 户籍制度改⾰的模式与策略分析 8. ⼈⼝增长与⼟地产权制度的变迁 9. 经济增长与产权制度研究 10. 城市交通问题研究——交通堵塞的原因和解决思路 11. 国际贸易中绿⾊技术创新研究 12. 劳动价值论与按要素分配的关系研究 13. 浙江中⼩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4. 中国通信产业现状及其政策研究 15. 农业合作组织的制度变迁研究 16. 长三⾓的区域经济⼀体化研究 17. 我国⾃然垄断产业的定价机制研究 18. 我国企业如何应对反倾销 19. 中国反贫困对策研究 20. 我国农村税费改⾰路径的回顾与启⽰ 发展经济学论⽂选题(五) 1. 农村⼟地制度的变迁与改⾰研究 2. 中国⾏政性⾏业垄断问题研究(以某⼀产业为例) 3. 国有企业改⾰的⽬标模式研究 4. 我国农村社会养⽼保障制度改⾰研究 5. 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6. 产业集群与浙江经济发展 7. 浙江民营经济研究 8. 传统⽂化与现代经济发展 9. 浙江民营企业群落式演进研究 10. 中⼩企业创新机制研究 11. 知识演进与企业竞争⼒研究 12. 产业聚集与城市化发展研究 13. 民营家族企业的成长路程研究 14. 浙江民营企业融资实践与中⼩企业⾦融⽀持问题研究 15. 国有股流通问题研究 16. 中国制造业发展与世界制造业中⼼问题研究 17. 中国⾼科技企业成长研究 18. 反倾销问题研究 19. ⾦融业混业和分业经营的⽐较研究 20.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政府体制改⾰的紧迫性与对策研究。

营销模式创新对汽车制造企业流通体制影响因素分析

营销模式创新对汽车制造企业流通体制影响因素分析

营销模式创新对汽车制造企业流通体制影响因素分析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发了汽车消费结构的变化,企业结构、产品结构和流通体制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无疑成了加速这些变化的催化剂。

尽快建立中国汽车工业营销新模式,是迎接未来挑战的重要一环。

营销模式的创新是实现汽车流通体制现代化,增强汽车工业市场竞争力,保证汽车工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

标签:营销模式创新汽车产业流通体制一、营销模式与品牌营销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在中国汽车市场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概念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对于许多汽车经营者来说,品牌概念又是十分模糊的,他们往往重视企业形象的塑造,重视产品的促销,而忽视了品牌的价值和作用。

汽车品牌意味着市场定位、产品质量、性能、技術、装备和服务等等的价值,它最终体现了汽车企业的经营理念。

品牌形象来源于消费者对它的认同,是“正加正”的价值链,这种价值链受人们“口碑传播”和“使用效果”双重驱动。

如果不建立起消费者沟通的渠道,不能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品牌价值就等于零。

品牌形象的核心和归宿是用户满意度,用户满意度最大的直接驱动力来源于对产品使用效果满意的程度。

来源于产品的价值定位和由此生成的物超所值的感受,正是这些因素促使企业不断开发新的产品,提高技术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降低成本。

汽车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它具有高价格、重复使用、多次投入的特点。

因此,用户满意度的另一个更重要的驱动因素是营销体系的服务水平和功能多样化,经销商是品牌塑造的具体体现者,不能仅仅具备产品售卖并取得利益这样的单一功能,还应该具备市场开发、备件供应、维修保养、车辆美容、保险上牌、融资租赁、分期付款等许多功能。

营销渠道是构筑品牌直接同用户沟通的桥梁,是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重要领域。

二、中国汽车流通体制营销模式的转变中国汽车流通体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1953年~1979年);第二阶段是双轨制时期(1979年~1985年);第三阶段是市场化时期(1985年~1997年)。

改革开放前后汽车生产和销售

改革开放前后汽车生产和销售


中国汽车工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1、发展目标是为了解决中国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及公务需
要,为此轿车的发展基本排除在政府计划之外;在商用车发 展上也主要以中型载货车为主,产品单一。 2、生产经营体制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企业的产销供给 全部处于政府部门的指令性计划管理之下,汽车产品不是个 人消费品,而是生产资料,汽车产品完全由国家调拨,居民 个人不能拥有汽车;汽车工业和企业扩大再生产的投资、技 术改造投资、研发费用完全由政府计划控制。企业的全部利 润上缴政府,几乎没有自主发展的能力与权力。 3、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基本上与世界隔离。在计划经济体 制下,除一汽全盘引进苏联的技术外,中国汽车工业的产品 开发也受到政府工业管理部门的严格控制,技术进步缓慢。

改革开放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改革开放以 前,中国还处在计划体制阶段,从无到有开始尝试探索发展汽车工业 之路,这期间中国基本建成了汽车工业系统框架,结束了不能生产汽 车的历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体制上的问题,严重制 约了早期汽车工业的发展。随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迎来了汽车 工业发展的高峰期,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让企业成为独立 的经营主体,并逐步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加入WTO以后, 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市场体制已基本确立,通过进入竞争机制,和 中外合资经营模式的市场实践,中国汽车产业无论是在技术水平还是 管理水平都实现了飞跃,汽车产品的车型、种类和数量都大大增加, 价格大幅下降,成为普通居民能够消费得起的产品。在供给和需求两 方面共同的促进下,中国汽车产业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迈 入世界汽车大国行列。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国家 政策的刺激和拉动,但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下,行政化 因素对国内汽车产业存在严重的不良影响,制约着中国汽车企业做大 做强。因此政府应该逐步减少执行干预,进一步开放市场,引入竞争, 这样才能中国才能真正成为汽车强国,中国汽车产业才能持续健康的 发展

经济转轨阶段

经济转轨阶段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分三个过程:计划经济时期、经济转型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

计划经济时期(1949-1978)。

在这一过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底)。

这一阶段中,人民币汇率的制定基本上与物价挂钩,而汇价机制主要是市场调节,在不断的波动中寻找均衡点,尽管其间变化非常频繁,但最大的特点是由波动趋向平稳,并且随着国内通货膨胀率的下降,汇价逐渐升值。

第二阶段是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至1967年底(1953-1967年底)。

这一阶段汇率制度的显著特点是汇价与计划固定价格和计划价格管理体制的要求相一致,我国外汇汇率基本处于凝固状态,特别是从1955年开始,汇价就一直维持在2.46¥/$的水平上。

人民币汇率与物价逐渐脱钩,主要作为会计工具用于内部核算计划编制。

第三阶段是人民币对外计价结算到西方货币实行浮动时期(1968-1978年底)。

这一阶段,由于1967年11月英镑大幅度贬值以及1972年主要西方国际货币纷纷实行浮动汇率,我国为了避免汇率风险,人民币实行对外计价结算,并确定权重,根据这些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升降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基本上稳定在各国之间汇率的中间偏上水平。

在1972年汇价偏离2.46¥/$以后,人民币快速升值,并于1980年达到了1.50¥/$的水平,汇价高估的状况不断趋向严重,错过了调整外汇水平的良机。

在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由政府按照一定的原则制定,是计划经济的调节工具。

这种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有:汇价水平不能真实反映当时中国外汇相对短缺的情况;在刚性的汇率制度下市场力量对汇率水平几乎没有影响;汇率对实际经济的影响机制难以在资源优化配置中起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确定合理的人民币汇价水平,发挥汇率在国民经济中的杠杆作用,并逐步使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我国在改革开放后便对人民币制度进行了改革,其目的是建立一个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流通概论》自测答案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流通概论》自测答案

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流通概论》自测答案题目为随机抽题请用CTRL+F来搜索试题产品从生产者直接流向最终消费者的渠道是( )。

正确答案是:零级渠道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某一主要品牌商品的零售业态是( )。

正确答案是:专卖店零售店选址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是是( )。

正确答案是:商业群提供综合商品或便利商品、主力店面积占比为40-60%的购物中心类型是( )。

正确答案是:社区型以日常用品为主、重视实用性、低价格的商业街类型是( )。

正确答案是:近邻型在流通企业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中,只需要极少的前期投资,成本最小,但对海外市场的控制程度也最低是( )。

正确答案是:许可批发商从制造商或供应商购进商品,然后再向其客户进行转售的批发业态是( )。

正确答案是:经销世界商业史上第一个实行新型销售方法的现代大量销售组织是( )。

正确答案是:百货商店零售商最基本的经营要素是( )。

正确答案是:商品在垂直渠道系统的典型形态中,特许经营组织属于( )。

正确答案是:契约式流通渠道结构的影响因素包括( )。

正确答案是:市场因素, 商品因素, 生产者因素, 流通者因素, 消费者因素在下列选项中,狭义的流通产业包括( )。

正确答案是:批发业, 零售业, 物流业在下列选项中,渠道权力的来源包括( )。

正确答案是:奖赏, 强制, 专业知识, 合法性, 参照与认同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流通创新发展趋势的是( )。

正确答案是:创新组织化, 技术密集化, 流通国际化, 消费主导化批发商在分销渠道中的功能包括( )。

正确答案是:组织货源, 销售与促销功能, 检查质量, 融资功能, 信息反馈功能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流通功能的是( )。

正确答案是:商品所有权转移, 物流功能, 成本节约, 信息传递, 风险分担在下列选项中,属于批发市场的交易方法的是( )。

正确答案是:拍卖交易, 投标交易, 协商交易, 凭样品交易, 凭规格交易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零售经营环境的是( )。

论我国的二手车流通体系

论我国的二手车流通体系

论我国的二手车流通体系我国二手车交易市场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特别是近几年国家经济发展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私人购买车的比例逐年增加,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消息显示,2007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870万,2008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1000万,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超过1350万。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统计,全国31个省市2009年1-12月全国共交易二手车333.86万辆,同比增长21.97%。

二手车交易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5.66亿元,达到1488.32亿元,同比增长25.85%。

二手车市场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我国二手车市场发展历程,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5年以前,我国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汽车生产、分配和消费实行计划管理,产量和保有量很低,党、政、军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为消费主体。

因此,消费主体单一,在车辆的使用上基本上是从新车开始一直使用到报废,二手车交易极少,市场化交易方式尚未形成。

第二阶段为1985年至1992年,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过渡,作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们将目光转向了汽车消费,二手车流通需求开始出现,二手车交易量呈缓慢上升趋势。

第三阶段为1993年至1998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社会购买力大大增强,汽车消费已成为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时尚。

与此同时,由于二手车的高额经营利润,吸引了大批企业进入二手车流通行业,极大地激发了二手车市场活力。

为了加强二手车流通管理,规范二手车交易行为,1998年原国家内贸部制定颁布了《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内贸机字1998第33号),从此我国的二手车市场有了第一个法规性文件并一直沿用至今。

《旧机动车交易管理办法》的颁发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二手车流通行业的发展,初步实现了由分散交易向集中交易、无序交易向有序交易转变。

演讲稿 - 根植皖北写忠诚——追记为皖北崛起鞠躬尽瘁的好干部李传扬

演讲稿 - 根植皖北写忠诚——追记为皖北崛起鞠躬尽瘁的好干部李传扬

演讲稿根植皖北写忠诚——追记为皖北崛起鞠躬尽瘁的好干部李传扬2012年5月23日下午六点半钟,忙碌了一天的江淮安驰汽车公司总经理李传扬有些疲惫,感觉自己有点儿撑不住,同事关切地询问他的身体状况,他说:‚晚上8点还有会,我抓紧去运动一下,出出汗说不定就好了。

‛7点10分,在羽毛球场锻炼时,李传扬突然昏迷,几分钟后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医学结论为长期积劳成疾,突发心源性猝死。

这一天,从早晨7点半到下午6点半,李传扬一共主持召开了4个会议,又分别与三个部门的员工进行座谈。

这一天,距离他来到蒙城,已有3年零3个月。

李传扬走了,涡河呜咽,涡水哀鸣。

李传扬走了,他倒在工作和战斗的地方,他的离去留下妻儿和亲人不尽的哀思。

李传扬走了,他的名字镌刻在江淮安驰人和蒙城百姓的心头,他用生命书写了短暂而又闪亮的人生轨迹。

李传扬走了,他用自己的行动和实践,在皖北大地上书写了共产党人的忠诚。

作为一名挂职副县长,他下定决心不当‚镀金干部‛,每天的工作时间长期停留在早七点到晚上11点,有时甚至是凌晨。

见过他的人都说,身子骨那么好的老李,怎么就这样突然离去了呢,蒙城干部群众说:‚他是为蒙城发展累死的!‛就在李传扬去世的前一周,他曾在合肥做了生前最后一次身体检查,结果是血压偏高、心脏有杂音。

医生建议他住院检查,他说现在没有时间啊,说完将检查单往兜里一揣,当天就匆匆赶回了200公里以外的蒙城。

自从2009年2月从合肥来到蒙城,为了蒙城工业的振兴,为了挽救安驰这家亏损多年的国企,为了能在皖北这片亟待振兴的土地上实现‚汽车梦‛,李传扬已经精疲力竭。

但眼下蒙城汽车产业刚步入良性,江淮安驰公司刚刚扭亏,太多设想等待去实现,太多的工作等待他去努力,他又怎么能够停下来!但是,他却倒下了,49岁的生命就此戛然而止,身后留下了未尽的事业和追求。

(一)李传扬,安徽肥西县人,1963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学历,生前任蒙城县人民政府挂职副县长、江淮安驰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是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亳州市第三次党代会代表、亳州市第三届人大代表;2010年被评为‚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先进个人‛,2012年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并多次获得安徽省科技进步奖。

我国经济转轨中的“双轨制”特征及对策研究

我国经济转轨中的“双轨制”特征及对策研究

我国经济转轨中的“双轨制”特征及对策研究胡海龙;宋剑奇【摘要】At present, dual-track system in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is to be defined by three levels:contents, mech-anism and institution.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began with pricing dual-track system, and finally transformed Chinese economy into double- track state of mechanism and system. It started and pushed the economic reform in China and boosted the economy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ing, as well as it resulted in problems of corruption, rent-seeking, loss of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welfare. Based on evolutionary rationalism and open market environment,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is double-edged sword about dual-track system dilemma, construction of law is the system guarantee to crack the double- track system;the way to getting rid of dual- track system is to comprehensively deepen reform and improve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economic growth is a necessary prerequisite to crack and double- track system.%目前,我国经济中的双轨制在理论分析上体现为体系、机制和体制三层涵义。

捷克经济转轨评述之一:起点平等的产权改革模式

捷克经济转轨评述之一:起点平等的产权改革模式

一、“在起点平等的根底上找到最初的所有者〞在东欧转轨国家中,捷克可以说是全民对旧体制反感最强烈、求变情绪最突出的国家。

其它东欧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之前大都是经济上贫穷掉队的农业国,政治上专制、王政色彩稠密,即使像东德,战前经济虽畅旺,政治上倒是纳粹暴政。

唯有捷克,战前既有高度畅旺的工业也有高度成熟的议会民主、共和宪政。

在历史上,捷克是中欧强国奥匈帝国境内的工业集中地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崩溃,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以前帝国24%的人口、21%的领土却担当了奥匈80%的工业出产能力,这使它的经济畅旺程度远远高于在前帝国政治中心地域建国的奥地利。

二战前捷克是世界十大工业国之一,按人口平均的工业产量甚至高居世界第四位,不少部分工业出产能力超出国内市场容量三倍,是个工业出口大国[1]。

可是1948年以后实行方案经济的成果,到60年代便使其在世界工业国位次降落到第12位,人均产量落到第五,生活程度已明显低于本来远不如它的奥地利。

到80年代末,它更落到了巴西、西班牙与韩国等之后,退出了主要工业国行列。

在政治上,战前民主制变成斯大林制度的成果,不仅造成50年代初的大量冤案,并且在1968年之后的大整肃中大都共产党人也倍感压抑,觉得还不如战前民主制对共产党人更好些。

这一切加上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影响,使捷克鼎新不成能不具有激进性质。

但另一方面,捷克按理说应当是转轨最困难的国家,这主要因为有以下几个因素:首先,捷克剧变前的经济体制之“一大二公〞在东欧诸国中无出其右,在“布拉格之春〞被扼杀后的二十多年间,当局拒绝一切鼎新,比起剧变前就搞过“市场社会主义〞的匈牙利、南斯拉夫与波兰等国〔尤其是从未搞过农业集体化的后二国〕来,其原体制的僵化和垄断性与“纯国有〞、“纯方案〞经济的色彩都更加突出,因而按理说转轨也更加困难。

其次,在1989年捷克国内出产总值中,公有经济占96%之多,私营经济只有区区4%。

[2]并且捷克的国有企业多是大中型联合企业,托拉斯化程度之高,在整个东欧仅次于前民主德国,捷克的大企业传统甚至早在共产党时代以前就有了,如俄斯特拉发冶金联合体、比尔森斯科达汽车厂、布拉格奇卡德工厂、乌斯季的斯波莱克化工冶金联合体与布尔诺的阿达斯特工厂都是世界闻名的巨无霸企业。

汽车市场营销试题及答案

汽车市场营销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20分)1.汽车市场营销观念的演变经历了、、、、阶段。

2.衰退期营销策略有、、、。

3.我国的汽车产品营销模式有、、、、、、、、、。

二、概念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市场营销:2.6PS:3.汽车市场营销环境:4.汽车企业战略:5.汽车产品的寿命周期:6.汽车分销渠道:7.汽车促销:8.公众关系:9.营业推广:10.国际汽车市场三、多项选择题。

(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汽车企业的战略层次包括()A.国家总体战略B.汽车企业总体战略C.汽车市场营销战略D.汽车企业只能战略2.汽车企业战略规划制定的方法有()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领导决定D.上下结合D.战略小组3.影响私人购买行为的因素有()A.文化因素B.社会因素C.经济因素D.环境因素4.汽车产品整体概念由哪几个层次组成?( )A.核心产品层B.形式产品层C.期望产品层D.延伸产品层E.潜在产品层5.导入期营销策略有()A.高价快速促销策略B.高价低费用策略C.低价快速促销策略D.开拓新细分市场,增加新分销渠道6.影响汽车价格稳定的内部因素有()A.汽车生产成本B.汽车产品特征C.汽车企业利润D.汽车产品的成本7.汽车新产品定价策略有()A.撇脂定价策略B.市场渗透定价策略C.市场满意定价策略D.迅速夺取策略8.汽车产品常用的促销类型有()A.人员推销B.广告C.营业推广D.公共关系9.国际汽车市场营销价格策略有()A.多元定价策略B.控制定价策略C.正确选择计价货币D.市场渗透定价策略10.国际汽车市场的营销环境因素有()A.国际营销的经济环境B.国际营销自然环境C.国际营销的政治与法律环境D.国际营销的社会化环境四、问答题(本题共6小题,每题5分,共30分)1.绘出市场营销组合因素结构图2.阐述汽车市场营销的职能与意义3.简述市场营销计划的内容。

4.汽车分销渠道的作用有哪些?5.对汽车营销人员有哪些基本要求?6.汽车消费市场的特点有哪些?五、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共20分)某汽车厂历年销售量和就业人数的调查资料如表所示若2011年就业人数将达到48万时,2012年就业人数将达到53万时,预测2011年与2012年汽车销量将分别达到多少?答案一、填空题1.生产、产品、推销、市场营销、社会市场营销、当代营销的创新2.收割、榨取、集中、撤退3.网上购车、区域营销、形象店进社区、大区代理制、仓储中心、汽车工业园、租赁销售、信贷销售、百货商店销售、二线城市发展2S店二、概念题1.是研究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所采取的营销方法,策略和销售服务、其核心是以满足消费者需要和欲望的转移,在此前提下实现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2.产品、价格、分销、促销、权利、公共关系3.是指与汽车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所有不可控外部力量,影响因素和内部可控力量的集合,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

东欧的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

东欧的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

东欧的经济转轨和经济发展概述东欧经济转轨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初,当时随着苏联解体和共产主义制度崩溃,东欧国家开始寻求经济和政治改革。

此后,这些国家在转型过程中面临了诸多挑战和困难,但也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探讨东欧国家在经济转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因素。

经济转轨过程中的挑战1. 政治体制的转型东欧国家在过去的共产主义体制下,政府在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

然而,转型过程中,这些国家必须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民主政治体制,并加强法治和透明度。

这对于一些尚未完全转型的国家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 经济结构调整在转型前,东欧国家经济主要以重工业和计划经济为主,这种模式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因此,这些国家需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以适应市场需求。

这需要大规模的投资和技术转移。

3. 私有化与市场化东欧国家需要将国有企业私有化,并加快市场化进程。

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面临对企业价值的评估、股权分割以及市场监管能力的提升等问题。

私有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政府需要平衡好利益关系,并规范市场秩序。

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因素1. 欧盟成员国身份东欧国家加入欧盟是其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动力。

欧盟市场的开放为这些国家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

此外,欧盟的财政援助也有助于这些国家改善基础设施和提升人力资源水平。

2. 区域合作与开放东欧国家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促进贸易自由化与便利化。

与此同时,这些国家也开放对外投资,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加强经济联系。

这种开放与合作有效地促进了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

3. 创新和技术转移东欧国家注重科教兴国和技术创新,积极引进和吸收先进技术。

政府提供了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研发和创新。

这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并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4. 人力资源优势东欧国家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人力资源丰富。

这为外资企业提供了投资优势,同时也推动了国内企业的发展。

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过程

中国汽车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过程

一、概述我国汽车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最初的满足基本交通需求到现在的追求个性化、品质化消费。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汽车市场的营销理念也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创新。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探讨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过程。

二、基本交通需求时代1. 1978年至1990年代初期,我国汽车市场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绝大多数家庭还在以自行车等非机动车代步。

2. 这个时期,汽车被视为奢侈品,主要被政府机关、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使用。

汽车市场的主导理念是满足基本交通需求,重点是产品的实用性和性能。

三、商品质量至上时代1. 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期,我国汽车市场开始迅速发展,各大汽车品牌纷纷进入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2. 在这个时期,汽车市场的营销理念逐渐从“满足需求”转变为“提高产品质量”。

各大品牌竞相推出高性能、高品质的产品,并以此为卖点进行营销。

四、个性化需求时代1. 2000年代至今,我国汽车市场进入个性化需求时代,用户开始追求更多的个性化选择和更高的生活品质。

2. 在这个时期,汽车市场的营销理念不再局限于产品质量,更加注重用户个性化需求的满足。

各大汽车品牌通过不断创新,提供更多款式、颜色和配置的车型,以及更多样化的服务和体验,来吸引用户。

五、跨界融合时代1. 当下,我国汽车市场开始进入跨界融合时代,汽车产业与互联网、新能源、智能科技等产业不断融合,呈现出全新的市场格局。

2. 在这个时期,汽车市场的营销理念更加强调创新和跨界融合,各大汽车品牌纷纷与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合作,推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创新产品,以及通过互联网评台开展上线营销,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六、结语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理念的演变过程经历了从满足基本交通需求到追求个性化、品质化消费、再到跨界融合的变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我国汽车市场的营销理念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汽车市场的营销理念也将继续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汽车销售的经济学原理是

汽车销售的经济学原理是

汽车销售的经济学原理是
汽车销售的经济学原理涉及供需关系、价格影响、市场竞争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涉及汽车销售的经济学原理的例子:
1. 供需关系:汽车销售市场的价格和数量是由供需关系决定的。

当汽车需求增加时,价格往往上涨,而当需求下降时,价格往往下降。

2. 价格影响:汽车的价格对购买者的购买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较低的价格可以促使更多的人购买汽车,而较高的价格可能会减少需求。

3. 市场竞争:汽车市场通常是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有许多汽车制造商和品牌竞争销售。

竞争可以推动创新和降低价格,使消费者受益。

4. 边际效益:购买汽车时,消费者通常会考虑边际效益。

边际效益是指消费者从购买额外一辆汽车中获得的额外满足感或效用。

如果边际效益高于成本,消费者更有可能购买。

5. 金融和信贷市场:汽车销售通常涉及金融和信贷市场,例如汽车贷款和租赁。

这些金融工具可以影响汽车销售的需求和价格。

这些是汽车销售经济学原理的一些例子,但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会影响汽车销售市场。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这些原理来理解汽车市场的运作和预测市场走势。

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市场结构变迁

经济转轨过程中的市场结构变迁

导 入期 是 新 兴 产 业 形 成 的 萌 芽 时期 , 新产 品 是
的开发阶段和引进阶段 。产业导入期 的特征是 : 市 场成长速度虽然较慢 , 但往往 以加速度的方式进行 , 其增长轨迹表现 为上 凹曲线 。在产业导入期 , 由于 市场具有高度不确定性 , 同时又存在 着技术 扩散以 及市场开拓利益 的外部效应 , 因此 , 先期进入者往往 要承担很大 的经营风 险, 由此形成 的高进入壁垒就 阻断了众多企业 的进入动机。而且 由于市场规模十 分有 限, 企业淘汰率 高 , 生存下来 的企业 并不会 太 多。因而 , 一般来说 , 导入期的市场集 中度不会太分 散。 对 中国大多数竞争性产业而言 , 经济转轨之初
收 稿 日期 :06 52 2 0 - -7 0
展的初期阶段 , 有些甚至是改革开放 以后才刚刚填 补空白, 因此大致 可归为导入期 ( 当然实际上有 些 产业 会早 一 些 , 些 产 业 会 晚一 些 , 有 并不 完 全 一
作者简 介: 王相林 (9 4 ) 男 , 17 一 , 山东诸城人 , 门大学经济研究所 博士研究生 。 厦
中, 推动 市场结 构演 进 的主要 动 力是 技术 创新 、 求 需
中是不大可能有完整 的产业 生命 周期的 , 只有在启
动市场化改革 以后 , 才可能走出“ 短缺” 为标 志的产
业 导 入期 以及 成 长期 , 入 以“ 剩 ” 进 过 为标 志 的产 业 成 熟 期和 衰退 期 。

扩散等因素[]P6 ) 1(52 。然而对于转轨 时期 的中国, 仅仅分析技术和需求对于揭示 中国的产业演进规律 是不 够 的 , 制度 变迁 是 一个 重要 变量 。为此 , 文在 本

导入期 的政府分权式 竞争性市场 结构

我国经济转轨视域下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

我国经济转轨视域下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

我国经济转轨视域下的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摘要]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作为两种具有不同适用环境、激励机制的行为约束规则,对交易费用、制度成本、经济绩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轨迹有着不同的影响模式。

在当下具有中国模式的社会情境系统中,城乡二元结构的差异蕴含着城市社会与农村社会具有不同的政治生态、经济形态、文化样态和秩序状态,而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之间复杂的差异冲突和相容互动关系以及在规则变迁中作用交替的互动演化对于我们深刻理解我国经济转轨当中的现实矛盾和问题有着较强的解释力。

更重要的是,这两条进路不仅都没有偏离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轨道,而且一起共同塑造出了符合转型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经济转轨;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中国模式我国经济转轨和改革实质上是一个规则变迁和规则创新的过程,也是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不断完善、交替作用的过程。

在我们的社会经济活动中,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两者以各自不同的行为激励机制促进着交易费用、制度成本、经济绩效的演化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随着当下我国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进程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正在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正在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正在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正在深刻变化,整个中国社会正由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这种“千年未有之变局”催生出了令改革开放推进者始料不及的新型矛盾和多重问题,同时也给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

这一方面是由于在我国从“熟人社会”向“市场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规则结构出现巨大的分化与断裂,这使得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中产生出了强烈的差异和冲突;另一方面,在当下我国经济转轨背景下的社会情境系统中,在这个“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共同并存的现实背景下,正式规则与非正式规则在不同秩序状态中的交叉渗透、替代互补和互动链接,有力地推动了当下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整个社会规则结构的变迁。

尤其在维持当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非正式规则发挥着正式规则所不及的多重功能,这就使得非正式规则在当下中国的经济转轨进程中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据笔者体会,一踏入亚运村交易市场,各经销商的推销员(他们被称作"车虫")就蜂拥而上,当场就能够对诸如欲购车型、款式、装备、价格等方面进行交涉,试验驾驶展车,甚至能在当天内完成付款、注册等手续后直接驾车回家。
像亚运村这样任何车型款式都能买到的销售市场,虽然在实际内容有明显的差别,但也以汽车城或经销商一条街dealer mall等形式存在于美国等国家。只不过,在那些国家中构成如此大规模市场的主体仍然是拥有区域内营业权的代理商,并非在任何一家经销商都能买到想买的任何汽车。
顺便提一下美国的汽车销售体制。美国在T型福特车诞生以前,恰如1980年以后的中国一样,汽车制造公司遍布各地,形成了一种非常分散型的产业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汽车销售流通体制也与中国90年代前后得情况非常地近似。随着汽车产业结构向寡占方向的过渡,以制造公司为主导的系列化销售流通网络逐渐得到发展。然而,在"新政"(New Deal)的实施过程中,以排除厂商的垄断保护经销商为目的的政策得到贯彻,从而形成了现在的规模不那么大而相对独立的经销商体制(Hewitt,1956)。经销商一般由厂商赋予一定范围内建立销售点的营业权(franchise)7,销售特定一家或者多家汽车制造公司的产品。事实上,一个经销商同时销售多个厂家的汽车的情况却是罕见的。
汽车流通制度的市场化就是在81、82年前后的经济调整时期,一汽、二汽等为处理库存采取降价竞销时正式展开(田岛,1991,中国汽车工业史编辑部,1996,p.497)。在该时期,第一机械工业部成功地使下属的汽车配件公司系统拥有了成车销售权,并通过展销会和交易会等形式从实质上促进了由各级物资系统企业和各工业部门的物资调度企业等参加的计划外流通市场的形成。
在本报告中,我们比较中国与国外特别是日本的汽车销售流通体制之间存在的差异,总结中国计划经济时期以来汽车流通体制形成的历史,在此基础上探讨目前中国汽车销售流通体制中存在的问题,并它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1。
为使国际比较更易于理解,我首先对现今日本的汽车销售流通体制作一个模式化解释。
在日本,各汽车制造公司除拥有各自出资设立的综合分销公司以外,还往往在各大行政区设立自己的物流中心(distributor)。实际销售活动,却一般是在每个都道府县中 2,由单个渠道或多数渠道multi-channel的专卖代理商来运作。为简单起见,在此我们假定某一个汽车制造公司在各都道府县只拥有单一渠道的都道府县专卖代理商来展开说明(图1)。各都道府县专卖代理商又按行政区划的特点进一步设立多个营业所,并通过它们对相应营业区域territory内的顾客推销产品。都道府县专卖代理商在大多数情况下由当地资本来设立,由汽车制造公司以一定资金入股的方式组织成立。
日本的汽车销售流通是在一种所谓的"系列交易"状态下,基本上采用了品牌专卖和区域代理制。以我本人举例来说,我住在C县的U市 3,拥有F制造公司的汽车。在买车的过程中,我要到F制造公司系统C县专卖代理商下属的U营业所购买。买车过程是,我首先在U营业所选择自己喜好的品牌和款式,然后在该营业所或者在我自己家里与汽车推销员就汽车款式、装备和价格等问题进行交涉。汽车推销员日常频繁地巡视自己所负责的营业区域,通过调查汽车检测是否到期等手段,掌握用户的购车意欲,从而不错过任何销售机会。 在日本,国产轿车制造公司有8家左右。为了简单化,这里不说进口车的销售问题 4。
表2 80年代的汽车生产计划与分配计划
但值得注意的是,笔者在1985年10月份对上海市物资局进行采访时,有关人员解释说承担上海市汽车供应和销售业务的经销商主要限定在以下6家公司。即:上海市机电设备供应公司、上海市机电设备成套供应公司、上海市物资贸易中心、上海市农业机械供应公司、上海市汽车贸易中心和上海市汽车配件供应公司。可以认为,计划供应环节主要来自机电以及其他的物资系统企业、配件供应企业和农业机械系统的企业来承担,而市场流通环节主要由交易中心承担。但在当时的上海,汽车销售额的90%属于计划供应部分,计划外流通部分只占10%左右。表2表明,80年代中国的汽车生产和销售,以及销售价格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化的进展带有典型的"增量改革"的特征,而且在各地的进程并不平衡。
目前在中国,可以说有一种电子商务的进取,汽车价格等信息通过互联网得到公开。但是这还只是局限于一种公告牌式的功能,并未实质上创造出无形市场的交易活动。与中国相同的这种价格信息公告功能,在受到系列交易规制的日本汽车交易市场中也同样存在于互联网之中,可是从现状看来,它并未从本质上使交易市场的功能产生动摇。
90年代中期的中国汽车销售流通体制,可以说存在着以下显著特征。专卖制、区域代理制等尚不发达的情况下,有关经销车型和销售区域等各种制度没建立;批发和零售处于未分离状态,倒卖现象也非常严重,又加上厂家的直销,使流通途径更趋复杂和多样化;零售中现款现货式交易关系cash on delivery和批发阶段的赊销交易并存;汽车销售活动和零配件供应、甚至修理部门和经销商之间一般不存在不可分离的关系;二手车市场欠发达等等。
二、改革开放时期的汽车销售流通体制
(一)从条块分割到集贸式交易方式 8
在计划经济时期,汽车流通的直接主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变化。50年代是商业部门,之后为交通部门,60年代转变为物资部门,70年代"在国家统一计划下,地区平衡,差额调拨,品种调剂,保证上缴"的格局下,再转向各级汽车或机械工业部门(《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1993,p36)。汽车零部件也由50年代的交通部门转向60年代中期以后的机械工业部门,之后又转变为物资部门。在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汽车流通却向物资部门再度集中。
(二)品牌专卖代理商方式
在非专卖制度下,由大量的并非汽车制造厂系统的中小经销商承销汽车的现实会导致厂商和经销商之间的代理关系随着经济景气的变动更趋复杂。绝大多数厂家不能及时收回流动资金,也很难掌握流通过程中的库存。为改变这种情况,自80年代末起,几家实力雄厚的厂商开始组建自己的销售网络。受此影响,1994年2月国家计委在《汽车工业产业的产业政策》中,强调将着重建立以厂商为主导的汽车销售流通体制。1995年以后,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内贸易部、机械工业部以及国家工商管理局等有关部门联合进行了调整汽车流通秩序的协商,决定以提供流动资金等手段为杠杆,着重培育以一汽、东风、上海汽车、天津汽车、南京汽车等实力雄厚的厂商和大型经销商为主体的专卖制、区域制和以维修服务、配件供应、信息反馈(3S)为主要内容的代理式汽车销售流通体制。比如说,上海大众从较早时期就开始建立了厂商主导的销售网络制度,但目前在亚运村的交易市场上的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任何经销商都在销售大众汽车。后来广州本田和天津丰田虽然一方面在努力构筑日本式区域制专卖垄断代理制,但却和桑塔那一样,不属于厂商系列的经销公司也同时在销售他们的产品。
与此相比,中国的情况又是如何呢?我在图2中列出了90年代中期的情况,可以看到在中国特有的计划经济条条块块分级管理体制下形成的属地性销售体制趋于崩溃,极端一点甚至可以说,在当时的销售流通体制下,任何一个用户都能够在全国任何一经销商买到自己想要的任何厂家的品牌。笔者等于1996年在北京亚运村交易市场、北方交易市场等所做的实地调查就能说明这一点。除了北京以外,上海、成都等地也有类似的大型汽车交易市场,其交易情况以及价格趋势对全国汽车市场已有重大影响(《2000中国汽车市场展望》,pp.357-354)。
到1984年,私人购车以及私人运输业务终于得到公认,又加上当时的经济过热,导致了汽车供给紧张的经济局面,这同时引发了各部门对获利丰厚的汽车销售业务的角逐。
进入1985年,中国取消了对包括汽车在内的计划外生产资料流通价格的限制,计划内外汽车销售一体化的尝试随之在北京、上海、沈阳、武汉、重庆、西安等6大城市展开。其中,以中央和地方物资系统的机电设备公司为中心设立起来的"汽车贸易中心"最具特色。当时,上述6大城市的6个"汽车贸易中心"不仅挑起了计划内汽车流通的重任,同时还肩负着汽车制造厂计划外车辆的销售,另外它们还为因经济过热而紧急进口车辆的流通销售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像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由种类繁多的批发零售兼营包括倒卖在内的中小型经销商为主体的流通体制在该历史时期业已形成。
这样一来,在1990年时,汽车销售流通的经济主体可以大体上分为:(1)中汽贸系统,(2)机电设备公司、各工业部系统生产资料服务公司、农业机械公司系统,(3)汽车工业贸易公司、汽车配件公司、汽车制造厂直销系统,(4)机械工业、军事工业、交通、城市建设等等的各种系统,全国的销售网点多达1万处以上(《当代中国》丛书编辑部编,1993,p.322)。其中,中汽贸系统拥有1008处销售网点,销售额50亿元;汽车工业贸易公司以及汽车配件公司系统有1409处,销售额63.5亿元;机电设备公司系统拥有5157处,销售额160亿元。以上三个系统的销售额合计为273.5亿元,占全国汽车销售总额400亿元的68%(同上,p.323)。如果加上汽车制造厂的直销,那么,除去物资系统、中汽系统和配件系统以外的汽车流通可以说是微不足道。而且,以该时期的中国汽车生产总量为51万4000台(国家统计局编,2001)计算,每家经销商均只有50台左右的销售量。对进口车缺乏确定性的统计数据,无法知道其具体的数量,但即使是把这一部分考虑在内,每个销售公司所能经营的数量仍是十分有限。
汽车专卖代理商以及营业所不只发挥各自的销售功能,还同时提供被称作3S或5S的诸如修理、保险、提供零部件等售后服务,并在所在地区内拥有排他性垄断销售权。由于国内汽车制造公司家对流通的影响相当大,在1970年代发生的日美贸易摩擦中,被冠以"排他性系列交易"的帽子,从而成为不正当交易活动的典型受到了批判 6。
在这些市场上,全国各地的汽车销售公司都拥有自己的摊位或展示厅和停车场,展列着各种国产或者进口汽车。用户当场实验驾驶展车后当场支付现金购入满足自己要求的汽车(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汽车的注册、保险、登记以及其他各种手续等均在当场完成,并由顾客自己负责驾驶回家。可以说是个有形的一次性交易方式。除厂商的直销点以外,每个经销商都同时销售多个厂家的汽车,用户也来自全国各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