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教案2则

合集下载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相信未来的主要内容,并理解其含义。

2. 掌握散文写作的基本技能,能够成功地写一篇散文作品。

3. 加强学生对优美中文语言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 相信未来的主要内容的理解2. 掌握散文写作的要点三、教学难点:1. 根据教材中内容和自己的想法展开写作2. 手持笔尖,抒发真情四、教学方法:1. 课前讲授与课堂引导相结合2. 让学生课堂学以致用,动手实践五、教学过程:1. 课前活动教师通过画面/图片/歌曲等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相信未来”的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2.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相信未来”中的三个小故事及其中蕴含的主旨思想,让学生对故事的情节及含义有一个整体理解。

3. 阅读分析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对故事的每个部分进行深入分析,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细节、运用修辞手法等。

4. 创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散文为蓝本,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写出自己的散文作品。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写的作品交换意见,分享写作体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5. 评价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作品,让学生了解何为好的作品,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六、教学材料:1. PPT 音视频课件2. 《相信未来》教材及相关教辅材料3. 小组讨论的框架七、教学反思:本篇教案着重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以及优美的中文语言形式的鉴赏。

同时,教师也要在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充分体验到写作的乐趣,让学生的文字得以更加深刻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加强学生阅读理解,文学鉴赏等能力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散文的写作技巧和中文语言形式的鉴赏,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优秀4篇)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优秀4篇)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优秀4篇)《相信未来》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二、预习:1、强记字音:灰烬()依偎()摇曳()睫()毛瞳()孔惆怅()轻蔑()脊()骨给()予不屈不挠()2、辨音辨形:摇曳()—拽()拉睫()毛—捷()报给()予—给()以瞳()孔—潼()关撞()击—经幢()惆()怅—稠()密—未雨绸()缪—鸟声啁啾()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要求: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明确:课文基本结构:1—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第6节:第7节:四、分析鉴赏,把握主旨(一)揣摩语言:1.诗歌意象的运用: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第1节:蜘蛛网—— 炉台——灰烬的余烟—— 美丽的雪花——第2节:紫葡萄—— 深秋的露水——鲜花—— 凝露的枯藤——第4节:腐烂的皮肉——第5节:脊骨——2.比喻的用法: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二)表现形式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相信未来》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朗读体悟,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2.通过诵读,把握意象,体会本诗的情感。

3.了解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始终不渝的热爱祖国、相信未来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2.难点:体会诗歌深沉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赏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有一首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

”这首诗就是《相信未来》,作者是食指,原名郭路生。

紧接着向学生介绍作者,同时交代清楚诗歌的写作背景。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诗文《相信未来》的主题和意境。

2. 掌握作者冰心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相信未来会更美好。

1.2 教学内容1. 诗文《相信未来》的阅读与解析。

2. 冰心的生平介绍和文学成就概述。

3. 讨论诗文中的主题和意象。

4. 实践活动:创作一句鼓励他人的话语。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欣赏冰心的诗文《相信未来》。

2. 分析诗文中的主题和意象。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2.2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文中的抽象意象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生活体验,体会诗文的启示。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冰心的生平背景和诗文特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3. 实践法:鼓励学生创作鼓励他人的话语。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冰心的照片、诗文选段和相关信息。

2. 纸质教材:提供诗文原文和相关注释。

3. 网络资源:提供冰心的诗文作品集和相关评论文章。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冰心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5分钟)。

2. 阅读与解析:让学生阅读诗文《相信未来》,并进行解析(15分钟)。

3.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诗文中的主题和意象(10分钟)。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创作一句鼓励他人的话语,并分享(10分钟)。

4.2 时间安排1. 课时:本章节计划用1课时(40分钟)完成。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关注其鼓励他人的能力和创造力。

5.2 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参与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根据学生的创作作品,给予鼓励和具体的改进建议。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1. 推荐冰心的其他诗文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欣赏和理解其文学风格。

《相信未来》教案范文

《相信未来》教案范文

《相信未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文《相信未来》的主题思想和内容;(2)能够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3)能够背诵并默写诗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2)通过分析诗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3)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信仰观;(3)培养学生积极面对困难,勇敢追求梦想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文《相信未来》的主题思想和内容;(2)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3)学生的朗读、背诵和默写能力。

2. 教学难点:(1)诗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情感;(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学生对诗文内涵的深入理解和个性化解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食指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诗文题目《相信未来》,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和期待。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2)学生标注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和词语,并与同桌交流分享。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诗文内容;(2)每组选派出一名代表,分享本组的学习成果和感悟。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诗文中的情感,感受作者对未来的信念;(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表达自己对未来的信心。

5. 朗读与背诵:(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2)学生进行背诵练习,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文《相信未来》;2. 写一篇关于自己对诗文《相信未来》的理解和感悟的文章;3.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相信未来教案语言大学

相信未来教案语言大学

课程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相信未来”这一主题的内涵,激发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定的信念。

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诗歌朗诵、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未来的信心。

教学对象:大学一年级学生教学时长:2课时教学准备:1. 诗歌《相信未来》2.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3. 白板或投影仪4. 小组讨论材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相信未来》的作者和创作背景。

2. 播放一段关于青年人奋斗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二、诗歌朗诵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诵诗歌《相信未来》,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诗歌朗诵,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评价。

三、讨论与分享1. 教师引导学生就诗歌内容展开讨论,例如:- 你认为“相信未来”意味着什么?- 诗歌中提到的“苦难”和“希望”对你有什么启示?- 你对未来有什么样的期待和憧憬?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分享。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相信未来”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讨论中的收获和感悟。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如何践行“相信未来”的理念。

二、小组合作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未来相关的话题进行讨论,例如:- 未来科技的发展- 未来社会的发展- 未来个人的成长2. 小组成员共同收集资料,整理观点,准备汇报。

三、小组汇报1.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2. 其他小组倾听并给予评价。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相信未来”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相信未来》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讨论和汇报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相信未来》的教案设计

《相信未来》的教案设计

《相信未来》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让学生了解《相信未来》这首诗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创作的,诗人食指在这个特殊时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心和希望。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对诗歌内容的影响。

1.2 作者简介介绍食指的生平背景和诗歌创作风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引导学生关注食指的其他作品,进行拓展阅读。

第二章:诗歌结构与艺术特色2.1 诗歌结构分析《相信未来》的诗歌结构,包括诗节、韵律、节奏等,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形式美。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未来”的象征意义。

2.2 诗歌艺术特色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表达,以及诗人如何通过诗歌传递对未来的信心。

第三章: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3.1 诗歌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主题,探讨诗人如何表达“相信未来”的主题思想。

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未来的信心和期望。

3.2 诗歌思想内涵分析诗歌中所传递的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四章:诗歌鉴赏与感悟4.1 诗歌鉴赏让学生反复品读诗歌,感受诗歌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细节,如字词的选择、意象的描绘等。

4.2 诗歌感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谈谈对诗歌的感悟。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启示,学会在生活中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让学生认识到诗歌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会欣赏和创作诗歌。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未来的信心和期望。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未来”主题的诗歌,进行拓展学习。

第六章:分组讨论与分析6.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诗歌中的关键信息和主题思想。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促进互动和思考。

6.2 分析成果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更深入地理解诗歌,并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相信未来》的教案

《相信未来》的教案

《相信未来》的教案《相信未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板块,共有三篇,《沁园春长沙》是“研习”的第一篇,已经教完,《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是其余两篇。

《相》是“研习”篇,《让》是自读篇。

这两篇都是现代诗歌,合并指导阅读。

教学重点在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文本,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描写的意象,跳跃的语言;通过反复诵读,领悟诗人的情怀;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体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教学目标:1、继续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把握诗歌的内容大意,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理清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那个时代的关系。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吟诵,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跳跃性的语言。

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清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那个时代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在疑难处给予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

过程:一、导入作为年青人,在感受青春美好的同时,我们也常常感到不如意,或者身处困顿,面对眼前的挫折,面对当下的逆境,我们当怎么办?今天我们学习《相信未来》,看看前辈的名人如何对待。

二、简介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整体理解此诗写于1968年,这时正值文革时期,这一时期几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空白期,然而民间的创作却顽强地生长着,诗人食指无疑是其中杰出的一位民间写作者。

就在16-19岁的青春时期,食指便以一代人灵魂的历程写出了《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相信未来》等30余首为时代立言的好作品,这些诗歌不胫而走,在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中广为传诵。

食指《相信未来》在那个阴云密布的时代,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尽管“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尽管“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悲哀”,人们依然用“美丽的雪花”,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现在重读依然让人动心。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相信未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题目所述的《相信未来》这一主题,设计一份教案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树立信心、树立远大理想,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信未来”这一主题的涵义,以及为什么要相信未来。

2.培养学生对未来的思考意识,鼓励他们勇于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为未来做好准备。

3.通过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了解“相信未来”的内涵和意义。

2.探究未来的趋势和方向,如科技进步、知识经济、创新创业等。

3.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未来,如科技、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

4.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未来就业市场的变化和特点,探讨未来就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技能。

5.通过游戏、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预测未来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环境。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2.案例教学法。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3.小组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

4.游戏化教学法。

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具体安排第一课相信未来的内涵和意义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开启话题,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故事、小视频等方式阐述“相信未来”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感受到“相信未来”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和自信。

第二课未来的趋势和方向案例教学法通过阅读新闻、杂志、网站等方式,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让学生了解未来社会可能出现的新兴行业。

分析案例并进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信未来》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相信未来》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相信未来》教案2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为:1.了解宇宙中的星际物质和行星构成等基本概念,学习天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了解世界性科学项目,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宇宙中的星际物质和行星的构成。

2.进行天文学实验,探究宇宙中的星际物质和行星构成等知识。

3.了解世界性科学项目,并介绍一些天文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进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别为:1.学生对宇宙物质和行星构成等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

2.掌握天文学实验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天文学知识。

3.了解世界性科学项目,以及如何加入到该项目中,并对一些前沿研究领域的技术和进展有所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讲解,概述宇宙中的星际物质和行星构成等基本概念,并介绍天文学实验方法。

2.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宇宙中的星际物质和行星构成等实验探究活动,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世界性科学项目及前沿研究领域进行讨论,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热情,并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

五、评价方式1.学生成绩测评:对学生的天文学知识记忆、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等方面进行评估。

2.学生作业评估: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的成果及其报告进行评估。

3.口头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及时反馈,帮助其在学习中逐渐提升。

六、小结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相信未来》教案2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文所提供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教案旨在通过以天文学为主题,介绍宇宙中的星际物质和行星构成等基本概念,以及世界性科学项目的相关内容,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全面发展。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
点拨法
教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进行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教学手段
01
02
03
04
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PPT展示诗歌背景、图片 和视频,丰富课堂内容,提高
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资源利用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与《相 信未来》相关的资料,拓宽学
习视野,培养信息素养。
课堂互动
通过提问、讨论等形式,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
80%
探讨诗歌主题
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主题,理解 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培养 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诗歌创作背景 存在较大差异,如何引导学生进入诗 歌情境,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是教 学难点之一。
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概念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通过本课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理解 这首诗,更要培养他们的诗歌鉴赏能 力,提高他们对诗歌的感受力和审美 能力。
创作目的:表达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鼓励人们勇敢面对困境,追求美好的未来。
《相信未来》的诗歌内容
01
02
03
04
第一节
描述了现实中的困境和黑暗, 但诗人坚信未来会更好。
第二节
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 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第三节
强调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并呼吁人们共同追求美好的 未来。
第四节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 )
授课教师:
2024-01-04

CONTENCT

• 教学目标 • 教学内容 • 教学过程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教学反思

相信未来 教案(精选6篇)

相信未来 教案(精选6篇)

相信未来教案(精选6篇)相信未来赏析篇一诗一开头就用“蜘蛛网”“炉台”“余烟”“灰烬”等几个意象,给人们描绘出了那个荒芜、穷困、艰难的时代。

无论是经没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都会在心底涌起苦不堪言的强烈感触。

而诗人却“用美丽的雪花写下来:相信未来”,“雪花”既象征纯洁、质朴,也传递着清楚、明了的意识;把不屈于现实的'坚定,表现得格外真切:这是从艰难生活中升起的信念!第二诗节,用“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别人的情怀”“凝露的枯藤”写出了生命由鲜亮而黯淡,由热情而失意,由饱满而枯竭的经历,激起了人们对人生中一切失意、落寞、不快的联想,而诗人“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来:相信未来”的人格力量又不能不强烈震撼每一个人的心灵:这是从人生苦难中升起的信念!第三诗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力量之大,范围之广,气势之猛,表现了诗人的满腔豪情。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一句,把“曙光”比拟成“笔杆”,富有想象力,“用孩子的笔体写下来:相信未来”,表达的是诗人的真挚和坦诚思想:这是由真实内心升起的信念。

这三个诗节,一咏三叹,“相信未来”就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奏出了诗人心底的最强音。

在那个阴云密布、精神痛苦的时代,《相信未来》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期望之光。

我想,那个年代过来的大多数知青也能够说是一代人,在任何时候重读《相信未来》都依然会怦然心动!食指“相信未来”,那种残忍的、固执的、痛苦的、伤痕累累的相信,就是一个人在痛苦现实中对未来坚定不屈的信念。

也是这首诗最为动人的内核。

这首诗如果仅有前面的三节,还不足以表现食指深刻的思想,而接下来的三节,食指将自我对“未来”的“相信”和对人类的清醒认识结合起来。

首先,诗人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能“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

“睫毛”“瞳孔”两个意象承“眼睛”而来,形象地描绘出未来人思考的神情,而“拨开”和“看透”又歌颂了人类智慧的伟大,诗人“相信未来”的原因就寄托于这思考的形象中。

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

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

最新整理优质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2. 品味诗文中的象征手法,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 象征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诗文深层含义的挖掘。

2. 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材《相信未来》。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想象和期待,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意义。

2. 简介诗人及其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2. 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如“草原”、“太阳”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对诗文内容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五、实践活动(5分钟)1.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未来梦想,鼓励学生相信未来、积极面对生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 activities and express their own thoughts and feelings. Additionally, the teacher should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and guidance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诗歌中的信念对个人的启示。

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

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
在具体的意象分析后学生已经对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把握所以接下来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即这首诗歌最明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歌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真切感受诗人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
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背诵并默写诗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互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讨论、探究、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通过写作、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相信未来会更美好。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间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和观点把握。

2. 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文深层含义的理解和情感体验。

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诗文中的具体内容和表达方式。

3. 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教师简要介绍诗文背景和作者情况。

b. 学生自读诗文,理解大意。

2. 研读诗文:a.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文内容。

b. 学生互读、集体读,进一步理解诗文。

c.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讨论与探究:a.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诗文中的问题和观点。

b. 学生进行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

4. 应用与拓展:a.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写作或演讲,运用诗文中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b.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分享和交流。

b.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诗文内容、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掌握程度。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相信未来》的内容和主旨。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欣赏诗歌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感受诗歌的美。

难点:诗歌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向学生介绍诗人食指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相信未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未来?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未来?2.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齐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分组朗读,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评价。

3.诗歌解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层次。

(2)逐句解读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相信”、“未来”、“理想”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

4.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2)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相信未来”的理念。

5.诗歌欣赏(1)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诗歌朗诵、演唱或绘画等创作,展示自己的才华。

(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诗歌《相信未来》。

2.以“相信未来”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相信未来》的内容和主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积极发言,表现出对诗歌的热爱和向往。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信未来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相信未来教案教学设计1相信未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相信未来”的核心意义;2. 通过观看视频、课文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思考和交流,了解对未来的美好愿景;3. 通过游戏和小组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2. 了解互联网技术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观看视频,了解未来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 阅读课文,了解“相信未来”的核心意义;3. 小组讨论,分享对未来美好愿景的看法;4. 游戏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5. 多向思维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视频观看法: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未来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让学生体验科技带来的便捷和快速。

2. 课文阅读法:阅读课文,了解“相信未来”的核心意义。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自由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期望。

4. 游戏和小组竞赛法:通过游戏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5. 多向思维培养法: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视频观看: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未来科技的发展和对生活的影响。

2. 课文阅读:阅读《相信未来》,了解“相信未来”的核心意义。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期望。

注意引导学生将想象力运用到未来世界的构建。

4. 游戏和小组竞赛:通过游戏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5. 多向思维培养: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考试:通过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相信未来”的理解和信息获取能力;2. 作业:布置一篇文章,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想象世界,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3. 课后讨论:为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再次讨论未来的方向和变化。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相信未来》教案 苏教版必修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中学高中语文《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分析其深层含义。

(2)能够把握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3)能够背诵并默写《相信未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象征手法和意象分析。

2. 诗歌的结构和韵律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歌主题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材: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

2. 参考资料:有关《相信未来》的解析、评论等。

3.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歌曲《相信未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好情感。

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及其创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和意象,探讨诗歌的主题。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成果展示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点评,总结诗歌的象征手法和意象,揭示诗歌的主题。

5. 诗歌解析教师详细解析诗歌的象征手法、意象和主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6. 朗读训练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教师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7. 默写练习学生默写诗歌,巩固学习成果。

教师检查,纠正错误。

8.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象征手法和意象分析,激发学生对未来的信念。

9. 作业布置10.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优点,找出不足,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相信未来》与其他相关诗歌,如《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等,探讨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信未来》教案坚定信念展望未来

《相信未来》教案坚定信念展望未来

《相信未来》教案坚定信念展望未来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相信未来》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对未来的积极信念。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朗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相信未来”的深刻内涵和诗人坚定的信念。

(2)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其艺术魅力。

2、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将诗歌所传达的信念与自身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写作训练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有时候甚至会感到迷茫和绝望。

但是,无论处于怎样的困境,我们都不能放弃对未来的希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充满力量的诗歌——《相信未来》,看看诗人是如何在困境中坚定地相信未来的。

(二)作者简介_____,原名郭路生,1948 年出生。

他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诗坛崭露头角。

他的诗歌以其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信念而著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诗歌朗诵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诗歌解读1、整体感知(1)提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明确:这首诗通过描绘现实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不要放弃希望。

2、逐节分析(1)第一节“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提问:这一节中,“蜘蛛网”“炉台”“灰烬”等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明确:“蜘蛛网”象征着黑暗的势力,“炉台”象征着生活的希望,“灰烬”象征着生活的贫困和悲哀。

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坚定地写下“相信未来”,表现了他不屈服于现实的精神。

(2)第二节“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教案范文

《相信未来》教案范文

《相信未来》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诗文《相信未来》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2)能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讨论、分析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信念,积极面对困难。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诗文《相信未来》的内容理解,情感体验。

难点:诗中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个人情感的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播放《我和我的祖国》等爱国歌曲,引导学生思考祖国的伟大和自己的责任。

(2)提问:你们对未来有什么期待和想法?为什么?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文《相信未来》,理解大意,体会作者情感。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受。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文《相信未来》的基本内容,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引导学生思考诗文中所表达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实践活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分享自己的理解。

(2)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表达对未来信念的诗歌。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课堂发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课堂练习的完成质量。

3. 情感态度: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以及对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认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诗文《相信未来》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体会到信念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组织学生阅读其他表达信念和理想的诗文,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郭沫若的《女神之再生》等,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不同诗人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午后的校园:安详、宁静!
你们花一般的青春生活在梦一般的岁月里,你们可曾知道39年前,与你们一般在做着梦的年轻人,他们在奔波些什么?
让我们走进那段历史……
二、背景介绍:
一群群的年轻人,跳忠字舞,上山、下乡,脸上挂着笑意,对生活满是憧憬……
PPT:食指的诗《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为什么诗人在奔向理想的那一刻感觉到的却是痛楚,说“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让我们来看看社会的另一面。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12、齐读这一节,共同发出这一声呐喊。
2、欣赏歌曲:正午阳光乐队演唱的《相信未来》
二、新课推进。
1、分析前三段。
作者在这三节中选取了那些意象呢?
被蜘蛛网查封的炉台,叹息着悲哀的灰烬余烟,
化为露水的紫葡萄,依偎在别人情怀的鲜花。
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点?你觉得它们分别隐含了什么意思?
被蜘蛛网查封的炉台:陈旧落后
叹息着悲哀的灰烬余烟:生活贫困
化为一系列意象反映的文革这个穷困、艰难的特殊时期。
作者介绍:原名郭路生,是中国朦胧体诗歌的创始人。1964——1967年写了长诗《海洋三部曲》,1967年《鱼儿三部曲》,1968年,《相信未来》等。一度因得精神分裂症入院治疗。
作者虽然历经苦难,但一直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这从本文中也得到了集中体现。如:固执、相信未来。
3、面对这样一个社会,作者在一、二节中用了哪些诗句和意象来表现他的“相信未来”呢?这些意象又象征了什么?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什么精神呢?
明确: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凝露的枯藤:没有希望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诗人面对黑暗的现实,坚强不屈,依然乐观地去寻找生命的亮色,生活的火花,相信光明的世界必将到来。
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相信未来》教案
第一则: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诗歌鉴赏方法鉴赏诗歌。
2、能背诵课文。
3、理解诗歌主旨,加强自己的抗挫折能力,能热爱生命,追求真善美。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一齐朗读单元开篇语:向青春举杯。
师:今天,我们有着如花的年华,美好的青春蓝图任意让我们勾画;今天,我们有着相对富足的物质生活,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实现梦想;今天,我们一起坐在课堂学习,为了灿烂的明天共同努力。所以,请不要抱怨天气炎热,也不要埋怨学习的艰辛,我们要充满昂扬的斗志,因为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的青春!我们每个人都要坚信:未来取决于自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拇指的诗歌《相信未来》,希望对我们有所启发和激励。
4、齐读这两节,要求读出压抑下的激情,黑暗中亮色。
5、第三节采取的是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这一节中的意象和第一节相比,有什么区别呢?
明确:
比喻。
在这一节中,诗人摆脱了一二节中灰暗、阴冷的一面。尽量采用色调明亮、气象壮阔的意象,来强调心中永不泯灭的理想。
诗人有着孩子般的纯真,对未来有着不灭的希望和信心,抒发了一种惊天动地的豪迈情怀。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蜘蛛网:黑暗的社会现实。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2、这些意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说明当时是怎样的一个社会呢?
明确:
灰暗、阴冷、压抑、绝望、失落。一个黑暗、残酷、压抑人性的社会。
6、齐读这一节,读出壮阔的豪情,充满信心的气概。
7、在那个风雨如晦的时代,诗人为什么如此坚定的相信未来?读第四节,这一节中有哪些意象?分别象征了什么?
明确:
眼睛:未来人们对历史的审视
睫毛、瞳孔:看清历史真相,拨开历史迷雾的慧眼。
8、齐读这一节,读出一种充满自信的气概。
9、第五六节中,“腐烂的皮肉”、“脊骨”这两个意象象征了什么?这两节诗体现出诗人对未来还持有怎样的心情呢?
相对于前两节,第三节内容有什么大的变化呢?
句式不同,意向特点完全不同,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
总结前三段:用象征的手法反映了现实,同时表达了自己的坚定信念。
2、分析4---6节。
概括这三节内容:阐述了相信未来的理由。
具体说来是理由呢?
坚信未来会揭开历史的本来面目,还人们以真相,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3、最后一节写作手法:直抒胸臆。
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苦难的是暂时的。
脊骨:执着探索和追求的精神。能拯救中国命运的脊梁。
对未来还有彷徨的不确定性。
对未来还有一种等待着他们公平判定的焦急心情。
10、齐读五六小节,读出彷徨和焦急的感觉。
11、最后诗人找到可以寄托信念的事物了吗?他发出了怎样的呼喊呢?
明确:
战胜死亡的年轻、不屈不挠的努力。
PPT:作家秦牧的说法“这真是空前的一场浩劫,多少百万人颠连困顿,多少百万人含恨以终,多少家庭分崩离析,多少少年儿童变成了流氓恶棍,多少书籍被付之一炬,多少名胜古迹横遭破坏,多少先贤坟墓被挖掉,多少罪恶假革命之名以进行!”
PPT:遇罗克,张志新的遭遇……
政府的统计数字是:“总的估计,因大量冤假错案受到诬陷、迫害和株连的达到一亿人以上。”
三、文本研读:
PPT:放食指《相信未来》的朗诵。
学生诵读
1、这首诗给人最为直观的感情就是“相信未来”,这句话在文中共出现了7次。那么,与“相信未来”相对应的现实是什么样子的,诗中用了哪些语句来描述?这些语句中的意象又有哪些?它们分别象征着什么呢?
明确:
“当无情的蜘蛛网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依偎在别人情怀的鲜花:情感失落
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失意和落寞呢?介绍背景。
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但它却看不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后来我又写出了《相信未来》,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是进了一步了。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4、有感情地诵读。
三、本诗歌阅读方法总结。
1、要紧密联系写作背景。
2、注意意象的选择运用。
第二则:
《相信未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通过意象赏析诗歌的方式。
2、学习食指在困境中坚守信念、不畏艰难的顽强意志。
二、教学重点
学习通过意象赏析诗歌的方式。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午后的阳光:温暖、灿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