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一等奖《朗诵》教学设计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7篇)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7篇)诗歌朗诵教学设计一等奖【篇1】中班古诗教案《江雪》【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出示一个圆形提问:这是什么呢?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像什么?(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1)你看见了什么?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冬天会怎么样?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千山鸟飞绝)(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万径人踪灭)(3)江面上有什么?船上有谁呢?他穿着什么?带着什么呢?(孤舟蓑笠翁)(4)他在干什么?(独钓寒江雪)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这是几拍子的节奏?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总结: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一等奖【篇2】一、教学目标(一)理解课文中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象、大胆奇特的夸张等艺术特点及其对突出主题思想的作用。
(二)懂得赋的特点。
学习*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
(三)认识封建统治者骄奢淫逸、横征暴敛、不顾人民死活的罪恶。
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作本赋借古讽喻的目的。
二、难点、重点解析(一)作者写作*的背景和目的何在?分析:要回答此问题,可参见自读提示。
小学语文教案:《诗歌朗诵》课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案:《诗歌朗诵》课教学设计一、引言诗歌朗诵是小学语文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诗歌的朗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学素养的提高。
本节课旨在通过《诗歌朗诵》这一主题,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的力量,同时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朗诵的基本要素和技巧;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学会选择合适的诗歌进行朗诵;2.掌握诗歌朗诵的技巧,如停顿、语调等;3.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前准备音响设备,准备所需的诗歌材料;2.排列教室座位,确保学生面向全体能够清晰听到朗诵声;3.准备相关道具和表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你们平时有没有遇到过一些很美妙的诗句?你们觉得诗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通过引导学生回答,激发他们对诗歌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播放录音或老师自己朗诵一段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语调,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表达。
3.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诗歌朗诵的基本要素,如停顿、语调、节奏等,并通过示范给学生展示应该如何朗诵一首诗。
同时,讲解不同类型诗歌的特点,如古体诗、现代诗等。
4.实践(30分钟)让学生自行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要求他们认真准备,并在课堂上进行诗歌朗诵。
鼓励学生要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感情,同时督促他们注意诗歌的语调、停顿等技巧。
5.讨论(10分钟)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朗诵的诗歌,分享个人的感受和体会。
同时,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学生在朗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给出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6.总结(5分钟)老师对今天的课程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朗诵中的收获。
引导学生明确今后继续发展自己的朗诵技巧和兴趣的重要性。
七、课后拓展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并进行自主朗诵。
歌曲《国家》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3篇)
歌曲《国家》教学设计与反思(通用3篇)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要素进行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思想和计划。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歌曲《国家》教学设计与反思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1.认知歌词内容,体会4/4拍摄歌曲的高低特地点;自学领唱与演唱,时能与同伴协调一致地献唱。
2.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激发我是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工作:教师教学资源《山谷回音真好听》(音频)《国家》(音频)活动建议:一.听《山谷回音真好听》音频,玩发声游戏。
将幼儿的做为排列成半圆形,教师鼓励幼儿科学表达意见的方法,双臂自然弯曲,眼睛平视,维持表达意见时的口型。
特别注意:体温、咬字、吐字、口腔新鲜感、轻声等方法。
(1)先听音频,然后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
(2)老师弹唱前半部分后,幼儿演唱回音部分。
二.熟悉歌曲《国家》旋律,感受4/4拍歌曲的特点。
(1)教师播放歌曲音频,恳请幼儿深入细致聆听。
(2)引导幼儿感受4/4拍歌曲的强、弱、次强、弱的弱点。
(3)恳请幼儿抒发体会,认知歌词所抒发的意思,重点在“一玉口中国,一瓦顶上成家”。
三.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国家》(1)教师合唱,鼓励幼儿读歌词。
(2)教师引导幼儿采用领读+齐读的方式,感受歌词,为领唱和合唱打下基础。
(3)教师弹琴,幼儿站直身体,用自然的声音手舞足蹈。
(4)教师领唱前四句,请一名幼儿领唱第五句到第八句,其他幼儿合唱后面的部分。
(5)引导两名幼儿献唱前八句,其他幼儿演唱后面的部分。
(6)教师引导幼儿看指挥,准确进行领唱和合唱。
四.观赏歌曲《国家》mv,进一步认知歌词的含义,唤起幼儿爱祖国的感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介绍《国歌》、《歌唱祖国》创作的背景以及词曲作家,晓得生活中运用《国歌》的场合以及有关礼节,在歌唱与倾听活动中引起民族自豪感。
2、通过游戏初步感受“上行”音阶。
教学设想:1、通过听老师讲述关于“国歌”的故事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的情感世界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为下面《国歌》学习奠定基础和情感的铺垫。
初中朗诵指导课教案
初中朗诵指导课教案年级学科:初中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表现力。
教学内容:1. 朗诵技巧的讲解与实践2. 文学作品的选择与分析3. 舞台表现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朗诵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朗诵的理解和感受。
二、讲解朗诵技巧(15分钟)1. 发音:教师讲解发音的基本原则,如清晰、准确、富有韵律感等。
学生进行发音练习。
2. 语调:教师讲解语调的变化,如升调、降调、顿挫等。
学生进行语调练习。
3. 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如何通过声音传达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学生进行情感表达练习。
三、文学作品的选择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介绍一些适合朗诵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诵。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境,以便更好地进行朗诵。
四、舞台表现力的培养(15分钟)1. 教师讲解舞台表现力的重要性,如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2. 学生进行舞台表现力的练习,如走台、表情管理等。
3. 教师给予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舞台表现力。
五、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诵的重要性和技巧。
2. 学生进行朗诵展示,分享自己的成果。
3. 教师给予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互动情况。
2. 学生朗诵技巧掌握情况: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表现。
3. 学生舞台表现力:观察学生在朗诵展示中的身体语言、面部表情等方面的表现。
备注: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初中课文朗读教案
初中课文朗读教案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朗读,使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字词,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范读、自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 感受文章的韵律美,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准确理解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2. 通过朗读,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和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范读课文:教师进行范读,注意语气、节奏、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自读课文:学生自行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遇到问题可相互讨论。
4. 齐读课文:学生分组进行齐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 解析课文: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6. 朗读练习: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段落,让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注意情感的把握。
7. 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总结,给予鼓励和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提高朗读能力,培养文学素养,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初中爱国诗课文朗读教案
教案名称:初中爱国诗课文朗读教学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爱国诗文的情感和韵律,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2. 帮助学生理解爱国诗文的主题和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1. 爱国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 朗读技巧的指导和训练。
教学难点:1. 爱国诗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朗读时情感的融入和表达。
教学准备: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以生动的语言引导学生思考爱国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爱国的理解和感受。
二、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 教师展示爱国诗文,如《登鹳雀楼》、《示儿》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诗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3. 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文的意境和情感。
三、朗读技巧指导(10分钟)1. 教师示范朗读,强调朗读的节奏、停顿和情感的融入。
2. 学生模仿朗读,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和反馈。
3. 学生练习朗读,相互交流心得。
四、小组合作学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爱国诗文进行朗读。
2. 小组内讨论如何更好地表达诗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3. 各组展示朗读,其他小组给予评价和建议。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悟。
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爱国诗文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2. 学生在朗读时的技巧和表达能力。
3. 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朗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学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爱国诗文的深层含义,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初中朗诵课程教案
初中朗诵课程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材:《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朗诵的基本技巧和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朗诵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口语习惯。
教学内容:1. 朗诵的基本技巧:发音、语调、节奏、情感表达等。
2. 朗诵的意义和作用:锻炼口语、提高语感、培养表达能力等。
3. 文学作品的选择和分析:现代诗、古诗词、散文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简单的口语练习,引起学生对朗诵的兴趣,提问:“你们知道朗诵是什么吗?朗诵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二、讲解朗诵的基本技巧(15分钟)1. 发音:教师示范正确的发音方法,强调发音的清晰和准确。
2. 语调:教师示范不同的语调,让学生感受语调的变化对表达效果的影响。
3. 节奏:教师示范稳定的节奏,让学生跟随节奏进行朗诵。
4. 情感表达:教师示范如何通过声音的变化表达不同的情感,让学生学会用声音传达情感。
三、实践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文学作品进行朗诵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语调、节奏等问题。
3. 学生互相评价,总结朗诵的优点和改进的地方。
四、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朗诵的重要性和基本技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朗诵练习。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家的朗诵练习情况。
二、文学作品的选择和分析(15分钟)1. 教师介绍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如现代诗、古诗词、散文等。
2.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朗诵练习。
3. 教师分析作品的情感和意境,指导学生如何更好地表达作品。
三、小组合作朗诵(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文学作品进行合作朗诵。
2.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3. 学生互相评价,总结朗诵的优点和改进的地方。
幼儿朗诵激昂一等奖教案
幼儿朗诵激昂一等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朗诵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我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朗诵的兴趣。
3. 让幼儿学会欣赏优秀的朗诵作品,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教会幼儿朗诵的基本技巧和表达方法。
难点:让幼儿理解朗诵的内涵,并能够通过朗诵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幼儿朗诵的优秀诗词或故事,如《小兔子乖乖》、《春天的故事》等。
2. 准备音响设备,确保幼儿朗诵时声音清晰。
3. 准备一些小道具,如面具、帽子等,让幼儿在朗诵时增加一些表演元素。
4. 整理教室环境,营造良好的朗诵氛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优秀的朗诵作品视频,或者自己朗诵一段诗词或故事,引起幼儿对朗诵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激发兴趣(10分钟)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讨论朗诵的好处,如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等。
同时,也可以让幼儿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或故事,并邀请他们朗诵一段。
3. 教学重点(1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朗诵的基本技巧,如语调、节奏、停顿等。
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幼儿掌握这些技巧。
4. 朗诵训练(20分钟)教师选择一些适合幼儿朗诵的诗词或故事,让幼儿分组练习朗诵。
同时,老师可以给予他们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提高朗诵的质量。
5. 创意表演(15分钟)教师可以让幼儿在朗诵时加入一些表演元素,如动作、表情、道具等,让朗诵更加生动有趣。
6. 欣赏交流(15分钟)教师可以邀请幼儿进行朗诵表演,并进行欣赏和评价。
同时,也可以让幼儿相互交流,互相学习,提高朗诵水平。
7. 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肯定幼儿的表现,并提出一些改进意见。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朗诵。
同时,要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让他们在朗诵中得到成就感。
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华少年》---诗歌朗诵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华少年---诗歌朗诵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版教学内容来源: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教学主题:《中华少年》诗歌朗诵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目标制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凭借情感曲线,学习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境,在分角色朗诵、表演朗诵中,表现出内心的自豪和对祖国的深情。
(3)结合本诗,学习篇幅较长的现代诗歌的朗读方法。
2.教材分析热爱祖国是人世间最纯洁最博大的情感,本诗作者以新时代中华少年的视角激情赞美了祖国,抒发了作为中华少年的由衷自豪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中华少年建设中华的坚强决心。
综观全诗,结构清楚,过渡自然,首尾照应,浑然一体。
在感情节奏上,全诗句式匀整,节奏鲜明,句末押韵,朗读时能感受到很强的节奏韵律。
8个小节一韵到底,朗诵时显得铿锵、悠远、激情。
在方法上,本诗把直抒胸臆和借物(景、境)抒情融为一体,反复运用排比句和对偶句,突出了诗歌直接抒情的特点,每个小节中景的选择(如,“碧波环绕的宝岛”)、物的安排(如,“冰山上的雪莲”)、境的再现(如,“军舰长风破浪”)都极具匠心而融情,使无形的情感有了有形、有声、直观、可感的载体。
3.学情分析这是一首现代诗。
此前,虽然学生学过不少诗歌,但因为课程标准中第一、二学段中对诗歌的阅读只提出了“诵读体会情感,大体领悟诗意”的粗略要求,学生对于“如何朗读篇幅较长的诗歌”并无经验可循。
怎么读这种篇幅较长的现代诗歌呢?因此,我们在《中华少年》一课的教学中,所要着力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建构篇幅较长的现代诗歌的朗读方法。
朗读指导:1、感情要饱满充沛,字正腔圆,流畅准确;2、语气缓急适宜;3、把握语音的高低、轻重和停顿;4、注意拖音。
评价任务1、通过各个学习环节预设,达成学习和朗诵目标。
2、帮助学生建构篇幅较长的现代诗歌的朗读方法。
3、通过环节六朗诵,表现出内心的自豪和对祖国的深情。
【活动方案】。
《朗诵》教学设计
《朗诵》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
2、通过欣赏和训练,提高朗诵水平,提升人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1、从学生的基础看,学生对朗诵的认知比较模糊,多数学生喜欢欣赏朗诵。
2、大多数学生的没有经行过朗诵训练,缺乏锻炼,信心不足。
3、多数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尽如人意,朗诵没有激情,缺乏朗诵的技巧。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朗诵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难点:语速和语调四、情境设置由《相信未来》朗诵(朱军、杨晨)导入新课。
五、教学过程(一)定义。
朗诵,是一种将文字材料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造性的艺术活动。
朗诵,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中国自古就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而这里的“读”,就是古人所倡导的“诵读”,实质上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朗诵”。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
朗诵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又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品格。
(二)朗诵和朗读的区别。
①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朗诵则是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
②朗读的形式多平实、转述;朗诵则带有夸饰、表演的成分。
③朗读照本宣科;朗诵则需要脱稿背诵。
(三)朗诵的基本要求。
1、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把握其感情基调,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试一试:《再别康桥》(配乐)①学生朗诵:每小组派一位代表朗诵。
②老师示范:注意朗诵的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用普通话语音朗诵。
用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不同方言区的人理解、接受。
示例:视频《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梁逸峰朗诵)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朗诵祖国中班教案及反思
朗诵祖国中班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感受祖国的美丽和伟大;2. 了解祖国的风土人情,感受祖国的多姿多彩;3. 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感受祖国的博大精深;4. 了解祖国的发展成就,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5. 通过朗诵祖国的诗歌、散文、歌曲等,培养孩子对祖国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二、教学内容。
1. 祖国的大好河山。
2. 祖国的风土人情。
3. 祖国的历史文化。
4. 祖国的发展成就。
5. 《我爱你中国》朗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孩子了解祖国的美丽、多彩、博大、繁荣,培养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难点,让孩子通过朗诵形式表达对祖国的情感,让他们在朗诵中真正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美丽。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播放《我爱你中国》音乐,让孩子们感受到这首歌曲的美妙和激昂的旋律,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 学习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祖国的山川河流、湖泊草原等自然景观,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和壮丽。
3. 学习祖国的风土人情,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祖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多姿多彩和丰富多彩。
4. 学习祖国的历史文化,通过故事、古诗词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5. 学习祖国的发展成就,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孩子们了解祖国的发展成就,让他们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日新月异。
6. 朗诵《我爱你中国》,让孩子们学习这首歌曲的歌词,然后进行朗诵,让他们在朗诵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五、教学反思。
朗诵祖国中班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很明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孩子们全面了解祖国的美丽、多彩、博大、繁荣,培养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祖国的伟大和美丽。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环节,比如让孩子们自己制作祖国地图,用自己的方式来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或者让他们自己编写一些小故事,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境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3. 训练学生的朗诵技巧,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朗诵,体验诗歌所传达的情感和美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韵律、节奏、意境等。
2. 诗歌朗诵的技巧:语音、语调、语气、情感表达等。
3. 诗歌朗诵的实践:选取适合朗诵的诗歌,进行分组朗诵和全班朗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朗诵技巧。
2.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随模仿。
3. 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朗诵实践,教师指导。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诗歌的基本特点、朗诵技巧等内容。
2. 诗歌材料:选取适合朗诵的诗歌,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
3. 录音设备:用于录制学生的朗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朗诵技巧,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 示范:教师示范朗诵,学生跟随模仿,体会朗诵的技巧。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朗诵实践,教师指导并录制。
5. 展示:选取优秀的朗诵作品进行全班展示,大家共同欣赏和评价。
7.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找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练习,下周上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朗诵技巧的掌握情况。
2.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情感传达的准确性。
3.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
2. 邀请诗人或朗诵艺术家来校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诗歌朗诵的艺术。
八、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组织等。
九、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
十、教学资源:1. 诗歌教材和参考书目,用于丰富教学内容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朗读活动课教学设计模板
朗读活动课教学设计模板一、教学背景和目标朗读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朗读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语音、语调和语速,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技巧,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Warm-up (热身活动)- 通过播放一段朗读音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
- 介绍朗读的重要性和好处,并与学生分享一些朗读技巧。
2. Pre-reading (课前准备)- 向学生介绍将要朗读的课文内容,并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预测。
3. First reading (第一遍朗读)- 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包括语音、语调和语速等方面。
- 学生进行模仿朗读,注意发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4. Comprehension (理解课文)- 引导学生分组或个人朗读,然后进行问题回答和讨论。
- 鼓励学生互相解答问题,提高他们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5. Second reading (第二遍朗读)-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 通过让学生互相评价朗读技巧,帮助他们发现和改正错误。
6. Extension activities (扩展活动)- 提供额外的朗读材料,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朗读。
-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朗读比赛,并对优秀表现的学生给予嘉奖。
7. Assessment (评估)-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朗读的过程和结果,评估他们的语音、语调和语速等方面的表现。
- 提供积极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善朗读技巧。
三、教学资源和材料1. 课文和练习题2. 朗读音频3. 学生朗读评价表4. 奖励证书和奖品四、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的朗读表现,包括语音准确性、语调流利性和语速控制等方面。
2.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评,以及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和理解程度。
3. 学生的参与和合作程度,以及对朗读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
五、教学延伸和改进1. 鼓励学生定期进行朗读练习,例如每周进行一次朗读比赛或展示活动。
初中语文诗歌朗诵辅导教案
初中语文诗歌朗诵辅导教案课时:2课时年级:初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提高朗诵技巧。
3. 增强学生的文学素养,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朗诵技巧。
2. 选取适合朗诵的诗歌进行示范和指导。
3. 学生分组练习,展示朗诵成果。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诗歌的基本特点,如韵律、节奏、意象等。
2. 引导学生了解诗歌朗诵的重要性,以及朗诵技巧。
二、诗歌朗诵技巧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声音的抑扬顿挫、情感的把握、肢体语言的运用等。
2. 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发声方法。
三、诗歌示范和指导(20分钟)1. 教师选取一首适合朗诵的诗歌,进行示范朗诵。
2. 讲解示范过程中的朗诵技巧,如如何处理重音、如何把握节奏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四、学生分组练习(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练习。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朗诵错误。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诗歌朗诵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针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2. 强调诗歌朗诵中的情感表达和氛围营造。
三、学生分组练习(20分钟)1. 学生继续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肢体语言和表情技巧。
四、朗诵展示和总结(15分钟)1. 每组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诵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朗诵的重要性。
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继续练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朗诵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朗诵展示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诗歌朗诵的兴趣和热情。
《朗诵指导》教学设计
《朗诵指导》教学设计一、课程说明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初步学习朗诵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做到感情恰当,节奏鲜明,语音响亮。
因此,本节课力求在讲授诗歌朗诵的基础常识、学习诗歌朗诵的一般技巧、尝试课内外诗歌的朗诵实践的过程中,力求让学生对一般的朗诵技巧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从而读出诗歌的意境美、音韵美,使学生在朗读中欣赏诗歌,获得独特的审美体验。
二、教学目标第一,认识感情恰当地朗诵诗歌要从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入手的朗诵规律。
第二,了解诗歌节奏的要素,掌握朗诵诗歌时节奏鲜明的技巧。
第三,感受我国现代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诗歌朗诵相关,掌握自由诗朗诵的一般技巧。
教学难点:对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理解。
三、教学环节(一)朗诵导入1.教学目标一是认识感情恰当地朗诵诗歌要从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入手的朗诵规律。
二是了解诗歌节奏的要素,掌握朗诵诗歌时节奏鲜明的技巧。
三是感受我国现代诗歌的韵律美。
2.朗诵导入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我先给大家朗诵一下郭沫若的那首《天上的街市》……(二)知识梳理要把诗歌朗诵好,就要做到感情恰当,节奏鲜明,语音响亮,体现诗情美意。
我们先来聊聊朗诵时的“感情恰当”吧。
感情恰当地朗诵诗歌,要从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入手。
感情基调,就是诗歌的风格、主要感情等。
《天上的街市》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手法,并巧改神话,描绘了牛郎织女天街闲游的幸福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对光明的追求、对幸福生活的渴望的思想感情。
《教我如何不想她》借助画面效果,表达了海外赤子眷念祖国的情绪,其感情基调就该是热烈、深沉。
下面,我们再来谈谈“节奏鲜明”。
语言的节奏,是语言的抑扬、顿挫和轻重、缓急以及它们的有规律地回环往复,犹如群山的绵延起伏,江河的波涌浪翻,歌声的抑扬顿挫。
一首诗有一首诗的节奏,一段诗有一段诗的节奏,一句诗有一句诗的节奏。
这些,就融合成了诗歌语言的节奏。
下面,我们就先谈谈“抑扬顿挫”。
1.抑扬顿挫抑扬顿挫这四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朗诵比赛活动课》教学设计
朗诵比赛活动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这节朗诵比赛活动课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华。
2、通过这节朗读比赛活动课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感情。
3、通过这节朗读比赛活动课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
学情分析:语文课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感的培养是其中之一。
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阅读实践──朗诵。
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看,朗诵能够更好地刺激他们的语言直觉,所以朗读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最有效途径和方法。
高中阶段的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朗读能力和水平。
但通过教学发现高中生朗读方面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一是朗读的现状不容乐观,部分学生对朗读的热情不高;二是部分学生对再朗读方面展示自己的兴趣不浓,主要是因为胆子小、怕出丑;三是大多数的学生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把文章朗读出来,但是在朗读的情感方面还需要加强。
四是朗读中存在的问题是参差不齐的,也反映了我们学生朗读水平的良莠不齐。
教学重点:朗诵是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诵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这次朗读比赛活动课,培养学生对朗读的浓厚兴趣。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完成教学。
课时:本节朗诵比赛活动课计划一课时。
教学过程:同学们:上午好!朗诵是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是用形象化的口语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的艺术手段,是培养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朗诵,能培养我们的语感;朗诵,能提高我们的普通话水平;朗诵,可以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朗诵,对于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也有很大的帮助。
激情朗诵,还能使我们学以致用;饱含感情的朗诵,能引发我们的学习兴趣。
为此,我们今天迎来了大城职教中心高一.六班朗诵比赛,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同学们良好的朗诵习惯和朗诵爱好。
初中语文全文朗读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全文朗读教学一、教学目标:1. 通过全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语感。
2.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3. 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选定一篇适合初中生朗读的课文,如《背影》、《春》、《济南的冬天》等。
2.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3. 教学难点:朗读技巧的运用,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学生全文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把握。
教师进行示范,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3.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如词汇、句式、修辞手法等。
学生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感悟。
4. 解读:教师引导学生深入解读课文,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教师进行解答。
5. 练习: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内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能够准确地表达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3. 学生的参与度,能够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五、教学建议:1. 教师要注重朗读示范,用自己的朗读感染学生。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3. 教师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4. 教师要定期进行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通过全文朗读教学,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诗歌朗诵》教学设计(江苏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朗诵的基本技巧。
能够理解并背诵一定数量的诗歌。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诗歌朗诵能力。
学会运用诗歌表达情感,提升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诗歌的基本特点和朗诵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诗歌朗诵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表达。
诗歌朗诵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互动法等教学方法。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歌素材库、朗诵技巧资料、相关视频、音频资料。
PPT、音响设备、麦克风等。
2. 学生准备:预习诗歌,了解诗歌背景。
准备朗诵稿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朗诵音频,引发学生对诗歌朗诵的兴趣。
简介诗歌朗诵的意义和价值。
2. 诗歌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经典诗歌,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情感等特点。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诗歌朗诵技巧讲解教师讲解诗歌朗诵的基本技巧,如声音、语调、情感表达等。
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实践操作。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诵练习。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反馈和建议。
5. 展示汇报各小组代表进行诗歌朗诵展示。
6.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诵练习,录制视频。
下节课分享交流。
8. 板书设计诗歌朗诵技巧声音:优美、清晰语调:抑扬顿挫情感:真挚、饱满9. 教学反思学生反馈学习效果,提出改进意见。
10. 课后拓展学生可以参加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创作等活动,提升自己的诗歌素养。
教师推荐相关诗歌资源,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和研究。
优秀教案朗读
优秀教案朗读教育是一项重要的事业,而教案则是教学的核心。
优秀的教案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教案,以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份优秀的教案首先应该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希望学生在该课时中能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
目标应该具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订。
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其次,优秀的教案应该具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应该科学、系统地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同时,教学方法应该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提高教学效果。
此外,优秀的教案还应该具备清晰的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教学步骤应该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能够使学生在有序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时间安排应该合理,既能够保证教学内容的覆盖,又不会让学生感到过于疲劳和枯燥。
最后,优秀的教案还应该注重评估和反思。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问题所在。
同时,教师还应该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和优化。
综上所述,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科学的教案。
教案应该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清晰的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以及注重评估和反思。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够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诵》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掌握朗诵的基本技巧。
2、通过欣赏和训练,提高朗诵水平,提升人文素养。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基础看,学生对朗诵的认知比较模糊,多数学生喜欢欣赏朗诵。
2、大多数学生的没有经行过朗诵训练,缺乏锻炼,信心不足。
3、多数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尽如人意,朗诵没有激情,缺乏朗诵的技巧。
三、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朗诵的基本要求和技巧。
难点:语速和语调
四、情境设置
由《相信未来》朗诵(朱军、杨晨)导入新课。
五、教学过程
(一)定义。
朗诵,是一种将文字材料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造性的艺术活动。
朗诵,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
中国自古就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而这里的“读”,就是古人所倡导的“诵读”,实质上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朗诵”。
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
朗诵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又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品格。
(二)朗诵和朗读的区别。
①朗读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把文章读出来;朗诵则是大声诵读诗或散文,把作品的感情表达出来。
②朗读的形式多平实、转述;朗诵则带有夸饰、表演的成分。
③朗读照本宣科;朗诵则需要脱稿背诵。
(三)朗诵的基本要求。
1、把握作品的内容。
准确地把握作品内容,透彻地理解其内在含义,把握其感情基调,是作品朗诵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固然,朗诵中各种艺术手段的运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离开了准确透彻地把握内容这个前提,那么,艺术技巧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无法做到传情,无法让听众动情了。
试一试:《再别康桥》(配乐)
①学生朗诵:每小组派一位代表朗诵。
②老师示范:注意朗诵的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用普通话语音朗诵。
用普通话语音朗诵,才能更好地更准确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同时,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用普通话朗诵;便于不同方言区的人理解、接受。
示例:视频《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梁逸峰朗诵)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通过典型的“港式朗诵”,让学生明白普通话朗诵的作用。
3、掌握朗诵的基本表达手段。
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顿连、重音、语速、语调。
①顿连
是指朗诵语流中声音的顿歇和连接,顿到好处,连到妙处,会增加语言的表达魅力。
标点符号是顿连的重要参考,但朗诵者不能完全依靠标点,有时一句话没到标点,但需要语义上的停顿;有时有标点符号,却需要几句话一气呵成。
示例1:《春晓》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
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示例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让学生对“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的停顿经行讨论,最后明确: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示例3:《相信未来》第三节的停顿之辩
第一种停顿:(濮存昕、陈原、珍惜、一舟)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第二种停顿:(朱军、杨晨)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撑(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让学生对两种停顿经行比较分析,最后明确第一种停顿更合理。
②重音
强调或突出的词或短语称为重音。
重音绝不是“加重声音”的简称。
轻重;长短;快慢;高低。
诗歌示例:《春晓》:花落(重)知多少(轻)
《春晓》:晓、鸟、少(短)
《将进酒》君不见(快)
岑夫子(慢)
《海燕》: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高)
散文示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春》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故都的秋》
③语速
语速是指说话或朗诵时每个音节的长短及音节之间连接的紧松。
说话的速度是由说话人的感情决定的,朗诵的速度则与文章的思想内容相联系。
快速:热烈,欢快、兴奋、紧张的内容;
慢速:平静、庄重、悲伤、沉重、追忆的内容。
中速:一般的叙述、说明、议论则用中速。
讨论:以下作品语速该选用何种语速
《海燕》《雨巷》《再别康桥》《相信未来》
《人民万岁》《乡愁》《大堰河,我的保姆》
《有的人》《有的人》《荷塘月色》《春》
④语调
字有字调,句有句调。
我们通常称字调为声调,是指音节的高低升降。
而句调我们则称为语调,是指语气的高低升降。
语调是贯穿整个句干的,只是在句未音节上表现得特别明显。
语调根据表示的语气和感情态度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升调、降调、平调、曲调。
(1)升调(↑),前低后高,语势上升。
一般用来表示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
(2)降调(↓),前高后低,语势渐降。
一般用于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感情。
(3)平调。
(→),这种调子,语势平稳舒缓,没有明显的升降变化,用于不带特殊感情的陈述和说明,还可表示庄严、悲痛、冷淡等感情。
(4)曲调。
(↗↘)全句语调弯曲,或先升后降,或先降后升,往往把句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着念,这种句调常用来表示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
●朗诵叶挺同志的《囚歌》,注意句调的处理: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平调)(冷眼相看)
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平调)
一个声音高叫着:(↗曲调)(嘲讽)
——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曲调(诱惑)
我渴望自由,(→)(庄严)
但我深深地知道——(→平调)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升调)(蔑视、愤慨、反击)
我希望有一天(→平调)
地下的烈火,(稍向上扬)(语意未完)
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降调)(毫不犹豫)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降调)(沉着、坚毅、充满自信)
除了以上这些基本表达手段外,要使朗诵有声有色,还得借助一些特殊的表达手段,例如:笑语、颤音、泣诉、重音轻读等。
(四)课堂强化训练
在对朗诵的基本要求和技巧总结强调后,针对性训练。
训练篇目,学生比较熟悉的诗歌《乡愁》
●《乡愁》余光中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①找学生自由朗诵,个体展示。
②教师示范朗诵,树立标准。
●《回答》北岛朗诵欣赏/教师示范
六、作业布置
任选一首诗歌进行朗诵,先在学习小组内朗诵,然后推选代表上台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