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标记技术讲解
第六章免疫标记技术ppt课件

返回
84
1 .SPA通用系统
(1)SPA的发现 (2)颗粒SPA的应用 (3)SPA的标记和应用
精选课件ppt
返回
85
(1)SPA的发现
1940 年 Verwey 发 现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的 某 些菌株,可与人正常血清在双相免疫扩 散试验中出现沉淀线。
1958 年 Jensen 用 离 子 交 换 树 脂 分 析 证 明 , 该成分是一种细菌胞壁上不含糖的蛋白 质,命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 (Staphylococcal Protein A,SPA)
开创了生物活性物质微量测定 技术的新时代,是微量分析方法学 上的一个突破。
精选课件ppt
5
放射免疫技术
优点:
① 特异性强,即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
② 灵敏度高,结果精确,检测范围10-910-12g;
③ 操作流程简单易行,加样程序简单,测量和
数据处理自动化;
④ 样品用量少、一般无需复杂的提纯步骤;
(direct labeling)
精选课件ppt
66
direct ELISA—for Ag
精选课件ppt
67
direct ELISA—for Ab
精选课件ppt
返回 68
(2)间接标记法
(indirect labeling)
精选课件ppt
69
返回
精选课件ppt
70
(3)夹心法 (sandwich assay)
⑤ 应用范围广泛,尤其是测量小分子半抗原。
缺点:
需要昂贵的检测仪精选器课件;ppt 同位素污染。
6
放射免疫技术的原理
是建立在标记抗原(或配体) 和待测抗原(或配体)对有限量的 特异性抗体(或受体)的竞争性抑 制反应基础上的,最终形成的放射 性标记复合物与被测配体(或抗原) 呈负相关,因而亦称竞争性放射免 疫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名词解释

免疫标记技术名词解释免疫标记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的技术。
它利用特异性抗体与待检测的分子结合,然后利用这些抗体上的标记物(如酶、荧光剂或放射性同位素)来检测和定量目标分子的存在和表达水平。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免疫标记技术及其解释:1. 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在组织切片或细胞上,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结合,再利用染色剂(如酶、荧光剂)将目标抗原可视化,从而研究和分析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情况。
2. 免疫荧光(Immunofluorescence,IF):通过与荧光素结合的抗体,将特定蛋白质或其他目标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可视化。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用于检测蛋白质的表达和定位,还可以用于研究细胞的功能、相互作用和信号通路等。
3. 免疫酶标记(Immunoenzymatic labeling):利用酶标记(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结合抗体,形成特定酶抗体复合物。
通过加入合适底物和显色反应,可以观察到酶的活性,从而实现对目标分子的检测和定量。
4. 免疫原位杂交(Immunohistochemical In Situ Hybridization,IHC-ISH):结合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的技术,可以同时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和基因表达情况。
通过使用标记有荧光或酶的核酸探针,可以在组织切片或细胞上可视化特定基因的表达位置。
5.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该技术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细胞中的特定分子结合,经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荧光强度和分布情况。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和分析细胞表面标记物、细胞周期、凋亡等多种细胞特性。
免疫标记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用于癌症诊断、药物研发、免疫学研究和疫苗开发等领域。
通过免疫标记技术,科研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分子的功能、定位以及其在疾病中的变化,从而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免疫标记技术》PPT课件_OK

48
• 如抗原纯度高,可直接包被固相。 • 如抗原中有干扰物质,直接包被不易成功,可采用
捕获包被法。即先包被与固相抗原相应的抗体,再 加入抗原形成固相抗原。洗涤除去抗原中的杂质, 然后再加标本和酶标抗体进行竞争结合反应。
49
• 捕获包被法:临床检验中测定抗体IgM时多采用捕获 包被法。 间接法ELISA一般仅适用于检测总抗体或 IgG抗体。如用抗原包被的间接法直接测定IgM抗体, 因标本中一般同时存在较高浓度的IgG抗体,后者将 竞争结合固相抗原而使部份IgM抗体不能结合到固相 上。因此用抗人IgM作为二抗,间接测定IgM抗体。 此时必须先将标本用抗IgG抗体处理,以除去IgG干 扰。
29
• 竞争法:是将特异性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表面,此 过程称为包被(coated),或叫致敏。经洗涤后分成 两组,一组加酶标记抗原和被测抗原的混合液;另 一组只加酶标记抗原,再经孵育洗涤后加底物显色, 这两组底物的降解量之差,即为所要测定的未知抗 原量。
30
竞争法
31
• 这种方法所测定的抗原只要有一个结合部位即可。 因此,常用对小分子抗原如激素和药物类的测定。
– 应用酶标测定仪可作定量分析、敏感度可达ng水平。 常用于标记的酶有辣根过氧化物酶、碱性磷酸酶等。 这些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制成酶标抗体可保存较长 时间。
22
23
–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酶标免疫组化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 前者测定细胞表面抗原或组织内的抗原,后者主要测 定可溶性抗原与抗体。
– 本法既无放射性污染又不需昂贵的测试仪器,且试剂 稳定、易保存、操作简便、结果判断较客观,既可定 性也可定量分析等,已广泛用于免疫学、微生物学、 寄生虫学、肿瘤学和细胞因子检测等领域。
20
《免疫标记技术》课件

胶体金标记抗体和抗原的制备
胶体金颗粒的制备: 通过化学方法将金 离子还原为胶体金 颗粒
抗体或抗原的制备: 通过生物技术方法 制备特异性抗体或 抗原
标记反应:将胶体 金颗粒与抗体或抗 原进行标记反应, 形成胶体金标记抗 体或抗原
纯化:通过离心、 过滤等方法对胶体 金标记抗体或抗原 进行纯化,去除杂 质和未结合的胶体 金颗粒
确性
实验室安全与防护
实验室环境:保持清洁、通风 良好
实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避 免交叉污染
防护设备:使用防护服、手套、 口罩等防护设备
废弃物处理:妥善处理废弃物, 避免环境污染
07
免疫标记技术的未来发 展
新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免疫标记技 术在疾病诊 断中的应用
免疫标记技 术在药物研 发中的应用
免疫标记技 术在食品安 全检测中的 应用
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察等。
04 免疫酶技术
酶标抗体和酶标抗原的制备
酶标抗体的制 备:通过免疫 反应,将酶与 抗体结合,形
成酶标抗体
酶标抗原的制 备:通过化学 方法,将酶与 抗原结合,形
成酶标抗原
酶标抗体和酶 标抗原的纯化: 通过色谱法、 电泳法等方法
进行纯化
酶标抗体和酶 标抗原的保存: 低温保存,避 免酶的活性降
交叉学科融合与创新
免疫标记技术与生物医学的融合:提高疾病诊断和治疗效果
免疫标记技术与纳米技术的融合:开发新型免疫标记材料和检测方法
免疫标记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融合: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免疫标记检测和 分析 免疫标记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的融合:提高免疫标记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效率,为疾病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支持。
荧光免疫标记应用: 细胞标记、蛋白质 标记、DNA标记 等
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

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标记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分析生物分子的方法,其中利用特定的抗体或其他免疫物质标记目标分子,从而使这些分子能够被观察和测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1.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在这种技术中,用于检测目标分子的抗体被标记上荧光染料。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样本,可以定位和定量目标分子的位置和数量。
2.免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这是一种广泛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的技术。
ELISA 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目标分子结合,然后通过酶的底物反应来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3.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estern Blot用于检测蛋白质。
蛋白质被电泳分离,然后通过免疫印迹将其转移到膜上。
接着使用特定抗体标记的酶或荧光物质来检测目标蛋白质。
4.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IHC用于在组织切片中检测特定抗原的存在。
切片上的抗原与标记有酶、荧光染料或其他标记的抗体结合,通过显微镜观察抗原的分布。
5.流式细胞仪技术(Flow Cytometry):该技术通过激光照射细胞,测量细胞表面或内部的荧光标记物,以分析细胞的类型、状态和功能。
6.蛋白质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将样品中的蛋白质离子化,并通过质谱仪测量质量。
免疫质谱结合了免疫标记和质谱技术,可用于检测和鉴定蛋白质。
7.免疫电镜技术(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样本,通过标记的抗体来可视化细胞或亚细胞结构中的特定蛋白质。
8.免疫磁珠技术(Immunomagnetic Bead Assay):使用带有磁珠的抗体,通过磁场将目标分子分离出来。
常用于细胞分离和分析。
这些免疫标记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以用于检测和定量各种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抗体、核酸等。
12免疫标记技术

包括荧光抗体技术、免疫酶标 记技术、放射免疫分析3大类
第三节
免疫标记技术
• 标记抗体技术: 在抗体免疫球蛋白的分子上连接一 个特定的、容易检测的分子或原子 (标记物),利用标记抗体能与相 应抗原结合的特性,通过标记物的 检测,从而确定抗原的存在部位。
一、荧光抗体技术
• 抗体技术的特异性与荧光的敏感性 结合起来 • 荧光素激发荧光 • 缺点①非特异性染色存在 ②荧光显微镜
二、免疫酶标记技术
①将酶分子与抗体共价结合,这种结合既不 改变抗体的免疫活性,也不影响酶的生物 化学活性。 ②此酶标抗体可与存在于组织细胞或吸附于 固相载体上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③滴加底物溶液后,底物在酶作用下变色, 呈现颜色反应。 • 因此可借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有无相应 的免疫反应。颜色反应深浅与标本中相应 抗体或抗原的量成正比。
2、荧光抗体染色
①标本制备 组织切片或单层细胞 ②染色 直接法 测抗原 间接法 测抗体 • 染色、洗涤、干燥、封片、镜检 • 加甘油缓冲盐水封片(分析纯以上)
•应用 于 抗原定位 间接法检测抗体
3、荧光显微镜的使用
• 高压汞灯(紫外光或蓝紫光) • 激发荧光滤光片(保护眼睛) ①10-15min后光到最大强度,一次使用2hr 之内,关机不立即开机。 ②汞灯使用寿命200hr ③观察阳性区不超过3分钟
间接
标记二 待检抗
夹心
待检抗
标记抗
Ag 已知抗 Ag 已知抗
固相载
固相载
竞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固相载 标记抗
+
待检抗
=
固相载
+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底物显色 最常用的是邻苯二胺(OPD) 产物呈棕色,可溶。 显色后加浓硫酸终止反应 • 结果判定 肉眼判定:设阴阳性对照,颜色超过阴 性即判为阳性。 ELISA检测仪:P/N≥2.1
免疫标记技术

常用的酶及其底物 酶 辣根过 氧化物 酶 (HRP) 底物
邻苯二胺 (OPD) 四甲替联苯胺 (TMB) 5氨基水杨酸 (5AS) 邻联苯甲胺 (OT) 2,2‘-连胺基-2(3-乙基-并噻 唑啉磺酸-6)铵盐 (ABTS )
显色反应 测定波长
橙红色 蓝绿色 棕色 蓝绿色
蓝绿色
492 450 449 425 642
酶是一种有机催化剂,很少量的酶即可导致大 量的催化过程,所以极为敏感。它的催化过程 有两种基本形式: (1)E十S →(ES)→E十P (2)E十S →=(ES) (ES)十D1 →E十P十D2 E为酶,S为酶作用的底物,P为底物分解 后的产物,D,为供氢体,D:为D1的氧化型。 如P或D:为有色化合物,即可用呈色反应显示 酶的存在。
HRP的催化反应需要底物过氧化氢(H2O2) 和供氢体(DH2)。供氢体多为无色的还原型 染料,通过反应可生成有色的氧化型染料 (D)。酶促反应的过程如下: HRP DH2+H2O2────→D+2H2O
供氢体的种类很多,形成的产物特点不一。如 DAB(3.3-二氨基联苯胺)的反应产物为不溶性沉 淀物,并有电子密度,故适宜于做免疫酶染色或 电镜观察。5AS(5-氨基水杨酸)早期曾用于ELISA, 但其溶解度不够大,且空白孔不易控制到无色, 现已很少应用。OT(邻联甲苯胺)的特点是能产生 鲜艳的蓝绿色产物且灵敏度较高,但反应中受温 度影响较大,而且由于产物不稳定,需要在短时 间内进行测定。
荧光是指一个分子或原子吸收了给 予的能量后,即刻引起发光;停 止能量供给,发光亦瞬即停止。 荧光素是一种能吸收激发光的光能 产生荧光,并能作为染料使用的 有机化合物。目前用于标记抗体 的荧光素主要有异硫氰酸荧光黄 (FITC)、四乙基罗丹明及四甲基 异硫氰酸罗丹明。
免疫标记技术-精品

其主要优点是: ①人眼对黄绿色较为敏感, ②通常切片标本中的绿色荧光
少于红色。
2、四乙基罗丹明
(rhodamine,RIB200)
橘红色粉末,易溶于酒精。性质稳定, 可长期保存。
最大吸收光波长为570nm,最大发射 光波长为595nm~600nm,呈橘红色 荧光。
3、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tetramethylrhodamineisothiocya nate,TRITC)
抗原
标记抗体
荧光 光原
直接法原理示意图 缺点:检查每种抗原均需制备相应标记的抗体
炭疽杆菌24h培养物直接荧光抗体检测
(一)间接法 将抗体(一抗)与标本中的 抗原结合,再用FITC标记的二抗染色。
抗原
抗体
标记 抗体
荧光 光原
间接法原理示意图
2、间接荧光法
将组织或细胞上的抗原直接与相 应抗体(不标记荧光)结合,此为 第一抗体,再把能与第一抗体特异 结合的荧光标记的抗免疫球蛋白抗 体加入,此为荧光标记的第二抗体,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
紫红色结晶粉末,溶于水和酒精。最大 吸引光波长为550nm,最大发射光波长 为620nm,呈橙红色荧光。
与FITC的翠绿色荧光对比鲜明,可配 合用于双重标记或对比染色,其异硫氰 基可与蛋白质结合,但荧光效率较低。
二、荧光免疫标记技术原理和方 法
(一)原 理 荧光免疫技术是用化学方法使荧光素 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组织或细胞 中的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进行 定性定位检查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材 料】
1、 大白鼠肝组织印片。 2、 病人血清。 3、 荧光标记抗人IgG。 4、 丙酮、PBS、缓冲甘油 (PBS+等量
甘油)。 5、 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
第六节 免疫标记技术

第十一章血清学试验第六节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标记技术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标记分子极易检测的高度敏感性相结合形成的试验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主要有荧光抗体标记技术、酶标抗体技术和同位素标记抗体技术。
它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大大超过常规血清学方法,现已广泛用于传染病的诊断、病原微生物的鉴定、分子生物学中基因表达产物分析等领域。
其中酶标抗体技术最为简便,应用较广。
这里主要介绍荧光抗体标记技术和酶标抗体技术。
一、荧光抗体标记技术荧光抗体标记技术(fluorescent-labelled antibody technicque)是用荧光色素标记在抗体或抗原上,与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然后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所标记的荧光,以分析示踪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一)原理荧光素在10-6的超低浓度时,仍可被专门的短波光源激发,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荧光。
荧光抗体标记技术就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荧光检测的高敏性、以及显微镜技术的精确性三者结合的一种免疫检测技术。
(二)荧光色素荧光色素是能产生明显荧光,又能作为染料使用的有机化合物。
主要是以苯环为基础的芳香族化合物和一些杂环化合物。
它们受到激发光(如紫外光)照射后,可发射荧光。
可用于标记的荧光色素有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四乙基罗丹明(RB 200)和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MRITC)。
其中FITC应用最广,为黄色结晶,最大吸收光波长为490~495nm,最大发射光波长520~530nm,可呈现明亮的黄绿色荧光。
FITC分子中含有异硫氰基,在碱性(pH9.0~9.5)条件下能与IgG分子的自由氨基结合,形成FITC-IgG结合物,从而制成荧光抗体。
抗体经荧光色素标记后,不影响与抗原的结合能力和特异性。
当荧光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时,就形成了带有荧光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可在荧光显微镜下检出抗原的存在。
(三)荧光抗体染色及荧光显微镜检查1.标本片的制备标本制作的要求首先是保持抗原的完整性,并尽可能减少形态变化,抗原位置保持不变。
第九章 免疫标记技术

(3)固相法
将测定用的第一抗体(或第二抗体)牢固地结 合于固相载体表面,相应抗原(或第一抗体)经 温育被吸附,只要将固相表面洗涤即将B和F分离。 优点:操作简便、快速
新的固相分离方法:
纤维固相抗体竞争法 可磁化颗粒固相抗体竞争法 试管固相法
(4)吸附法
本法多用于小分子半抗原的放射克疫分析。 如:活性炭、硅镁吸附剂、滑石粉等 性质:对蛋白质、多肽、药物等具有非特异性 吸附的能力 应用:在其表面包被一层白蛋白或右旋糖苷等 物质时,将会限制大分子物质的吸附。 沉 淀 中:吸附有游离的抗原或半抗原 上清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 优点:操作简便、分离迅速 缺点:与一性丌强
第一节
放射免疫技术
一、放射免疫技术的原理 二、放射免疫技术的基本条件 三、放射免疫技术的基本类型
一、放射免疫技术的原理
RIA是以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抗原的一种 竞争性克疫抑制试验
第一节
放射免疫技术
一、放射免疫技术的原理 二、放射免疫技术的基本条件 三、放射免疫技术的基本类型
二、放射免疫技术的基本条件
本法操作简便、稳定 易叐克疫反应液中其他蛋白质或盐的干扰,使 非特异性吸附有较大发异,丏第二抗体消耗量大。
缺点:
(2)化学试剂分段沉淀分离法
利用盐类或有机化合物使反应液中的球蛋白在等电点沉淀,从而达到分离的目 的。如:聚乙二醇(PEG)、硫酸铵等
优点:
试剂来源广泛、 价格便宜
缺点:
影响因素多(温度、pH值、浓度等)
2. 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 3. 补体荧光染色法
4. 特殊染色法
三、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类型
1. 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
2. 间接荧光抗体染色法 3. 补体荧光染色法
免疫标记技术及分析应用

免疫标记技术及分析应用免疫标记技术是一种利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方法,通过标记特定抗原或抗体来研究细胞和组织中的特定分子。
这一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生物医学研究、诊断和治疗。
下面将详细介绍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免疫标记技术的原理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在免疫标记技术中,抗原或抗体被标记上信号物质,如荧光染料、酶、放射性同位素等,使其在细胞或组织中可见或易于检测。
通常使用的标记方法包括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
直接标记是将信号物质直接连接到抗体或抗原上。
例如,可以使用荧光染料标记抗体,然后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或组织的荧光信号。
直接标记具有简单、快速和直接观察的优点,但标记物对抗体或抗原的结构和功能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间接标记是通过两步反应来实现的。
首先,将非标记的第一抗体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然后使用第二抗体与第一抗体结合的位置标记。
常用的间接标记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等。
间接标记方法更灵活,允许使用不同的信号物质,同时也可以放大信号,提高检测灵敏度。
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免疫标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血液和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定量和定位分析。
例如,可以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中疾病标志物的浓度,以帮助早期诊断和监测疾病。
免疫标记技术还可以用来分析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和分布。
另外,免疫标记技术在免疫细胞学研究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标记细胞表面的抗原,可以鉴定和定量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
例如,通过标记CD4和CD8抗原,可以区分T淋巴细胞的不同亚群。
免疫标记技术还可以用来研究免疫细胞的功能和相互作用。
例如,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结合多重免疫标记技术,可以同时检测多种细胞标记物,从而实现对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全面分析。
除了研究领域,免疫标记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在肿瘤诊断中,可以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来鉴定肿瘤组织中的抗原表达,指导肿瘤分型和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名称: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课题名称:免疫标记技术组员:朱恩鹏拉巴卓嘎张燕培汪婷婷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标记技术指用荧光素、放射性同位素、酶、铁蛋白、胶体金及化学(或生物)发光剂等作为追踪物,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藉助于荧光显微镜、射线测量仪、酶标检测仪、和发光免疫测定仪等精密仪器,对实验结果直接镜检观察或进行自动化测定,可以在细胞、亚细胞、超微结构及分子水平上,对抗原抗体反应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或应用各种液相和固相免疫分析方法,对体液中的半抗原、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因此,免疫标记技术在敏感性、特异性、精确性及应用范围等方面远远超过一般免疫血清学方法。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免疫学和免疫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现代高新技术建立的仪器分析的应用,免疫标记技术也不断完善和更新。
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涌现,至今已成为一类检测微量和超微量生物活性物质的免疫生物化学分析技术,在医学和其他生物学科的研究领域及临床检验中应用十分广泛。
根据试验中所用标记物的种类和检测方法不同,免疫标记技术分为免疫荧光技术、放射免疫技术、免疫酶技术、免疫电镜技术、免疫胶体金技术和发光免疫测定等。
第一节放射免疫技术放射免疫标记技术是将同位素分析的高灵敏度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相结合,以放射性同位素作为示踪物的标记免疫测定方法,由于此项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可检测出毫微克(ng)至微微克(pg),甚至毫微微克(fg)的超微量物质,特异性强(可分辨结构类似的抗原)、重复性强、样品及试剂用量少、测定方法易规范化和自动化等多个优点。
因此,在医学及其他生物学科的研究领域和临床实验诊断中广泛应用于各种微量蛋白质、激素、小分子药物及肿瘤标志物等的分析与定量测定。
(一)放射免疫测定(RIA)放射免疫测定(Radio immunoassay , RIA)是1959 年Yalow 和Berson 首先创建的经典放射免疫分析技术,用于血清中胰岛素含量的测定。
30 多年来,由于此项技术灵敏、特异、并已制成多种标准试剂盒,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目前国外已成功地应用RIA检测的物质多达300余种,国内研究的被测物质也达百余种,试制的RIA试剂盒已有60余种,是测定各种微量物质不可缺少的手段。
(二)免疫放射测定(IRMA)1968年Miles 和Hales 应用同位素标记的抗胰岛素抗体检测牛血清中胰岛素获得成功,为了区别于经典的放射免疫测定(RIA),他们将其称为免疫放射测定或免疫放射度量分析(IRMA)o由于在反应系统中使用过量的标记抗体,且无竞争性抑制反应,因此抗体与待测抗原达到结合状态的化学平衡,在2-3h 即可完成,较少受到抗体亲和常数的限制,即使单克隆抗体的亲和力较低,也能满足试验要求。
同时一个抗原分子可以结合多个标记抗体分子,使IRMA的灵敏度明显高于RIA o基本原理:IRMA是待测抗原与过量标记抗体的非竞争综合反应,然后加入固相的抗原免疫吸附剂以结合游离的标记抗体,离心除去沉淀,测定上清液中放射性强度•从而推算出检品中抗原含量。
第二节免疫荧光技术免疫荧光技术又称荧光抗体技术,是将免疫反应的特异性与荧光技术的敏感性及显微术的精确性相结合的免疫标记技术。
以荧光素作为标记物与抗体结合成为荧光抗体,但不影响抗体的免疫学活性。
用已知的荧光抗体检测待检标本中的未知抗原,如果彼此相互对应,则在局部形成荧光素标记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荧光素受到紫外光照射时能发出可见荧光,可借助荧光显微镜观察呈现荧光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及其存在部位。
近年来,免疫荧光技术已有很大改进和发展,已从原来仅限于固定标本,检测组织切片或细胞表面Ag或血清中抗体的定性检测,扩大到进行活细胞分类检测及多种成分的定量检测,因此具有较广泛的用途。
(一)荧光及荧光素荧光是指-个分子或原子吸收了给予的能量后,即刻引起发光;停止能量供给,发光亦瞬即停止。
荧光素是-种能吸收激发光的光能产生荧光,并能作为染料使用的有机化合物,亦称荧光色素。
目前用于标记抗体的荧光素主要有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四乙基罗丹明及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
(二)荧光抗体染色方法直接法:这是荧光抗体技术最简单和基本的方法。
滴加荧光抗体于待检标本片上,经反应和洗涤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标本中如有相应抗原存在,即与荧光抗体特异结合,在镜下可见有荧光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此法的优点是简单、特异。
但其缺点是检查每种抗原均需制备相应的特异性荧光抗体,且敏感性低于间接法。
间接法:先将待测抗体(第一抗体)加在含有已知抗原的标本片上作用一定时间,洗去未结合的抗体。
然后,滴加标记抗抗体。
如果第一步中的抗原抗体已发生结合,此时加入的标记抗抗体就和已固定在抗原上的抗体(一抗) 分子结合,形成抗原- 抗体-标记抗抗体复合物,并显示特异荧光。
此法的优点是敏感性高于直接法,而且无需制备一种荧光素标记的抗球蛋白抗体,就可用于检测同种动物的多种抗原抗体系统。
间接法有时易产生非特异性荧光,为其缺点。
此法常用于各种自身抗体的检测。
荧光显微镜根据其光路不同可分为透射光荧光显微镜和落射光荧光显微镜两大类。
荧光显微镜组成成像系统的光具组必须无自发荧光特性。
(1) 荧光光源能发射丰富的紫外光和紫兰光。
常用高压汞灯、氙灯、卤钨灯等。
高压汞灯的光源中以380、449、600nm波长为主,是较为理想的荧光光源。
(2) 滤光片系统荧光显微镜的滤光片种类主要有,①吸热滤光片选择性吸收红外光热辐射线,防止损伤光具组。
②激发滤光片选择性吸收长波谱线而只通过紫外线、紫色、蓝色和绿色光线,而激发荧光素发出荧光。
③阻挡滤光片选择性吸收短波谱线和红外线而通透较长波可视线,以便观察到荧光并保护眼睛。
④色光分离滤光片只用于落射光荧光显微镜,可将激发光反射到标本上,使标本发出荧光,再将荧光透射到目镜的滤光反射镜。
激发光束必须通过载物玻片,为了减少激发光线损失,必需使用昂贵的石英载物片和盖玻片。
使用方法:(1) 将荧光显微镜置暗室,开启光源,待光源稳定并达到一定亮度(约5〜10 分钟) 后,对准光轴。
(2) 装好配对的激发滤光片和吸收滤光片后再作观察,操作同显微镜。
注意事项:(1) 如用高压汞灯作光源,使用时一经开启不宜中断。
断电后需待汞灯冷却后(约15分钟)方能再启动。
(2)观察标本时间不宜太长,因标本在高压泵灯下照射超过3 分钟,即有荧光减弱现象。
第三节酶免疫技术免疫酶技术是将酶的催化放大作用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相结合的一种微量分析技术。
酶标记抗原或抗体后形成的酶标记物,既保留抗原或抗体的免疫活性,又保留了酶的催化活性。
当酶标记物与待检标本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相互作用时,可形成酶标记抗原抗体复合物。
利用复合物上标记的酶催化无色的底物显色,其颜色的深浅与待检标本中抗原或抗体的量相关。
免疫酶技术分为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酶免疫测定两大类,目前已发展成形式各异,各有其优点和用途的定位、定量、半定量和超微量分析的技术。
在酶免疫技术中引进放大系统,使测定的灵敏度达到10-19mol/L ,优于放射免疫测定,更重要的是没有放射性污染,酶标记物有效期长,不需要昂贵的仪器等。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 ELISA )ELISA是根据酶免疫测定原理发展的一种固相免疫酶技术。
其原理是: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仍保持免疫活性;抗原或抗体与酶结合形成的结合物仍保持其免疫活性和酶活性;结合物与相应抗体或抗原反应后,免疫复合物上标记的酶在遇到相应底物时,可以催化底物水解、氧化还原,从而产生有色物质,其颜色的深浅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有关。
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
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①固相的抗原或抗体,②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③酶作用的底物。
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性状以及检测的具备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
ELISA有三种基本类型:间接法、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
(一)间接法测抗体间接法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受检抗体,故称为间接法。
操作步骤如下:1)将特异性抗原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原: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及杂质。
(2)加稀释的受检血清:其中的特异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
经洗涤后,固相载体上只留下特异性抗体。
其他免疫球蛋白及血清中的杂质由于不能与固相抗原结合,在洗涤过程中被洗去。
(3)加酶标抗抗体:与固相复合物中的抗体结合,从而使该抗体间接地标记上酶。
洗涤后,固相载体上的酶量就代表特异性抗体的量。
(4)加底物显色:颜色深度代表标本中受检抗体的量。
本法只要更换不同的固相抗原,可以用一种酶标抗抗体检测各种与抗原相应的抗体。
(二)双抗体夹心法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操作步骤如下:(1)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
(2)加受检标本:使之与固相抗体反应一段时间,让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复合物。
洗涤除去其他未结合的物质。
(3)加酶标抗体:使固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
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
此时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正相关。
(4)加底物:夹心式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
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
根据同样原理,将大分子抗原分别制备固相抗原和酶标抗原结合物,即可用双抗原夹心法测定标本中的抗体。
(三)双位点一步法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抗原时,如应用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则在测定时可使标本的加入和酶标抗体的加入两步并作一步。
这种双位点一步不但简化了操作,缩短了反应时间,如应用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测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也显著提高。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使测定抗原的ELISA 提高到新水平。
(四)竞争法竞争法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
以测定抗原为例,受检抗原和酶标抗原竞争与固相抗体结合,因此结合于固相的酶标抗原量与受检抗原的量呈反比。
操作步骤如下:(1)将特异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
洗涤。
(2)待测管中加受检标本和一定量酶标抗原的混合溶液,使之与固相抗体反应。
如受检标本中无抗原,则酶标抗原能顺利地与固相抗体结合。
如受检标本中含有抗原,则与酶标抗原以同样的机会与固相抗体结合,竞争性地占去了酶标抗原与固相载体结合的机会,使酶标抗原与固相载体的结合量减少。
参考管中只加酶标抗原,保温后,酶标抗原与固相抗体的结合可达最充分的量。
洗涤。
(3)加底物显色:参考管中由于结合的酶标抗原最多,故颜色最深。
参考管颜色深度与待测管颜色深度之差,代表受检标本抗原的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