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语文一下第16课《看浪花》教案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看浪花》课文及教案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看浪花》课文及教案西师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看浪花》课文及教案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师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看浪花》课文及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看浪花》课文三个孩子光脚丫,坐在海滩看浪花。
哗——哗——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想什么?“我想让海水变淡水,哗啦哗啦浇庄稼!”哗——哗——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绿浪滚滚连天涯。
“我想到海底去打猎,用激光枪捕获大黑鲨!”哗——哗——一束束浪花像马鬃,万马奔腾甩尾巴。
“我想到海底去采矿,抱出万千金疙瘩!”哗——哗——一束束浪花像彩绸,万里海疆铺彩霞。
三个孩子看浪花,说说笑笑忘了回家。
哗——哗——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抚摸孩子的小脚丫。
《看浪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能透过语言的美来感受浪花的美,领悟到三个孩子愿望的美好。
二、教材简析这是一首充满童趣的诗歌,全诗共分五小节。
第一小节讲三个孩子坐在海滩看浪花。
第二、三、四节分别讲三个孩子看着浪花展开各自的想象:让浪水变淡水;到海底去探险;到海底去采矿。
第五节讲孩子们沉浸在想象当中,说说笑笑忘了回家。
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琅琅上口。
三、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去个美丽的地方。
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猜猜这个地方是哪儿?(播放海浪声音)2.看,浪花正唱着动听的歌在欢迎我们呢!(出示浪花图)3.看着这些浪花,你想说什么?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1.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跟着三个孩子一起去看浪花吧!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词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好吗?(生自由读)3.下面老师要考考大家,看谁在刚才读课文的时候已经把这几个词拼熟了,读会了。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4.这些词语的意思都能理解吗?有不能理解的可以提出来。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看浪花》教案三篇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看浪花》教案三篇《看浪花》是一首布满童趣的诗歌,语言清爽、活泼,把我们引到漂亮的大海边,和诗中的孩子一起,在海边开心地玩耍,任凭海风吹拂我们的头发、海水摩挲我们的脚丫,任我们的思绪随着海浪翻滚。
诗歌意境宽阔,情趣盎然,适合朗读和想象训练。
我预备了以下教案,盼望对你有关心!篇一教学要求1.熟悉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育同学喜爱大自然,喜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究和想像。
重点难点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培育同学喜爱大自然,喜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究和想像。
课时划分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育同学喜爱大自然,喜爱生活的情感,以及敢于探究和想像。
教具预备大海的图片和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6)1.小伴侣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大海是什么样的?2.老师出示大海的图片,让同学感受大海的特点。
3.指名反馈:看了这些图片,再次说说对大海的印象。
4.假如你有机会到大海边,你最想干的是什么呢?5.老师导入课文:有三个小伴侣也到了海边,他们干什么也呢?6.同学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15)1.老师范读课文。
2.你们想读好课文吗?3.同学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留意读准字音。
4.同学小组内自由朗读课文,相互考察生字的认读状况。
5.反馈认读生字的状况。
6.朗读课文。
三、指导读文,理解内容(17)1.小伴侣看到的浪花是什么样的呢?2.同学读文后,老师指名反馈,出示相关的句子。
3.出示浪花的衅片,让同学说一说小伴侣为什么说浪花像问号?4.同学动笔画一画浪花。
5.指导感情朗读这些句子。
6.是呀,一束束浪花像问号,它在问三个小伴侣在想什么呢?小伴侣想什么呢、请大家把课文读一读。
7.指名反馈,老师出示课文相关的句子。
《看浪花》教学教案

《看浪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浪花的形成,了解浪花的基本特点;(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亲自观察浪花的形成和特点;(2)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浪花的产生原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浪花的形成过程;(2)浪花的特点。
2. 教学难点:(1)浪花形成原理的阐述;(2)如何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2)实验器材:水、沙子、瓶子等。
2. 学生准备:(1)提前了解海水、浪花的基本知识;(2)准备好笔记本,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海浪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浪花;(2)提问:你们知道浪花是怎么形成的吗?2. 探究浪花的形成:(1)讲解浪花的形成过程;(2)引导学生思考浪花形成的原因。
3. 观察浪花的特点:(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观察到的浪花特点;(2)总结浪花的特点:白色、泡沫状、不稳定等。
4.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沙子、水、浪花的关系;(2)引导学生发现实验中的现象,探讨原因。
5. 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讨论:如何减少海岸侵蚀现象?(2)引导学生思考浪花对海岸线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1)浪花的形成过程和特点;(2)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强调爱护大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 布置作业:(1)观察生活中的浪花现象,记录下来;(2)写一篇关于浪花的作文。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如下几个问题:1. 学生对浪花形成过程和特点的理解程度如何?2. 实验环节是否顺利,学生是否积极参与?3. 学生是否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4.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5. 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是否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辅导?七、作业批改1. 学生对浪花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看浪花》教案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看浪花》教案
教学目的:
⑴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⑵了解大海,想像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⑶有感情地朗诵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
老师
准备一些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或录像,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一些关于火山的资料。
学生
通过各种路径去了解大海。
教学过程:
一、放映录像,激趣引入
⑴放映有关大海的录像或者出示挂图。
⑵同时播放愉快柔美的音乐,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二、配乐范读,图文结合
⑴在音乐和图像的背景下,老师范读全诗。
⑵孩子们听老师范读,随文展开丰盛的想像,初步感知全文。
⑶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
⑴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有诗中为我们描画了怎样一幅情景。
⑵把自己不大明白的地方找出来,多读几遍,看能否弄明白。
⑶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弄懂。
四、再读课文,师生共同解疑
⑴按自己的理解全班朗诵课文。
⑵提出同桌没有弄明白的地方。
⑶老师和同学共同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⑷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这些诗节。
五、美读美悟,展开想像
⑴老师配上音乐,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领略诗歌美妙的意境。
⑵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进入沉醉的境地,然后,启发他们自由想像。
⑶把自己的想像说给大家听,老师要及时地给以评价和鼓舞。
六、评比激励,朗诵训练
⑴以各种方式发展朗诵,同学进行评价。
⑵以评价为契机,进行朗诵指导和训练。
⑶再次美读全诗。
1/ 1。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看浪花》教案设计-word文档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看浪花》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2、了解大海,想像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一些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或录像,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一些关于火山的资料。
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去了解大海。
教学设计参考一、放映录像,激趣引入1、放映有关大海的录像或者出示挂图。
2、同时播放欢快优美的音乐,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二、配乐范读,图文结合1、在音乐和图像的背景下,教师范读全诗。
2、孩子们听教师范读,随文展开丰富的想像,初步感知全文。
3、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
三、自读课文,合作学习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有诗中为我们描绘了怎样一幅情景。
2、把自己不大明白的地方找出来,多读几遍,看能否弄明白。
3、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和同桌议论一下,看能不能弄懂。
四、再读课文,师生共同解疑1、按自己的理解全班朗读课文。
2、提出同桌没有弄明白的地方。
3、教师和同学共同理解不明白的地方。
4、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读这些诗节。
五、美读美悟,展开想像1、教师配上音乐,让孩子们在音乐声中领略诗歌美好的意境。
2、在音乐声中让孩子们进入陶醉的境地,然后,启发他们自由想像。
3、把自己的想像说给大家听,教师要及时地给以评价和鼓励。
六、评比激励,朗读训练1、以各种方式开展朗读,同学进行评价。
2、以评价为契机,进行朗读指导和训练。
3、再次美读全诗。
本文来源于查字典语文网yuwen.chazidian,查字典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如有什么问题或建议请加查字典语文网的QQ群315357333沟通交流。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看浪花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看浪花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了解《浪花》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2.理解“浪花”的意义和象征性;3.学会感受和表达海洋的艺术魅力;4.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掌握《浪花》的形式和意义;2.理解提取出《浪花》中的诗句;3.运用感性理解,感悟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2.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浪花》所表达的情感;2.带领学生进入海洋的艺术世界。
三、教学过程1. 学习诗歌《浪花》1.教师先朗读《浪花》一诗,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随手记录自己的感受,并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例如神话、大海等等2.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结成小组并分享自己的感受,边讨论边提取出自己认为重要的词汇、词句和意象。
3.班级展示:每个小组分别向班级分享他们的感受,让整个班级共同探讨此诗所表现的情感和意义。
2. 集体朗读诗歌《浪花》让学生了解《浪花》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意义,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理解水平。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随机选取几位同学朗读自己记住的诗句,然后全班一起齐读。
3. 小组朗读学生重新组成小组,分组朗读自己选择的诗句,同时讨论诗句所表达的含义和意义。
学生尽量通过对比、讨论、辩论等方式推导浪花的形象和意义。
4. 文学评论教师发起文学评论,引导学生通过文字和图片表达自己对《浪花》的感悟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对全班同学的评论和作品发表指导性意见。
四、教学效果评估1. 我会诗歌欣赏1.学生能够记住《浪花》中的重要诗句;2.学生能够分析并理解《浪花》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 我会感悟海洋世界1.学生感受到海洋的艺术魅力;2.学生认识到海洋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五、教学拓展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一些类似的文学作品来进一步深入学习海洋和文学艺术的结合。
例如《海底两万里》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可以结合诗歌朗诵和语言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自己的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看浪花》教案3篇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看浪花》教案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看浪花》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教材: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看浪花》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听、说、读、写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并掌握课文内容。
2. 分析文章结构,理解课文意义。
3. 运用写作、绘画等方式表达对浪花的感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资料、多媒体课件等。
2. 学生准备教材、笔、纸。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浪花的图片,引导他们谈谈自己对浪花的印象。
2. 提问:你们有没有见过大海?当时有没有看到过浪花?Step 2:学习课文(20分钟)1. 教师朗读课文《看浪花》,让学生跟读。
2. 分析课文结构,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
3. 组织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到课文的韵律和美感。
Step 3:理解课文(10分钟)1. 提问:课文中作者是怎么样形容浪花的?请说出你听到的形容词。
2. 分组活动,让学生讨论自己对浪花的理解和感受,写下自己的观点。
3. 邀请几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观点。
Step 4:运用课文(15分钟)1. 集体创作小作文:请学生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眼前的一幅海景画(可以参考课文中的写法)。
2. 邀请学生上台读出自己的作文,并请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点评。
Step 5: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自然景色的感受和想法。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请学生在家中观察周围的自然景色,写下自己的感受。
2. 鼓励学生多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鉴赏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课文学习、分组讨论和写作活动等多种形式,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能够用适当的词语来描述自己对浪花的感受,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看浪花》教案设计

西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看浪花》教案设计教学目的:⑴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
⑵了解大海,想象浪花像什么以及孩子们玩耍的乐趣。
⑶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教学准备:师:准备大海、海岸、海滩图片。
生:预习课文,通过各种路径了解大海。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
⑴孩子们,你们看见过大海吗?(生自由答复)大海离我们西部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生疏的,但是咱们从电视、各种图画书上是经常看见的,你能把你所知道的大海样子跟同学们一起交流交流吗?(生相互交流)⑵是呀,大海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有美丽的海欧,大海边有美丽的贝壳,大海呀,还有淘气的小浪花呢?(板书:浪花),今天教师就带着大家来到海边,去同三个小朋友一起去看看浪花吧!(补全课习题)⑶齐读课习题。
二、扫清障碍,自读课文。
⑴学生自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跳过去,并拿出笔,在字下面作上一个小记号。
⑵借助拼音读自己所勾画的字,注意读准字音。
⑶再读课文,做到读准、读通、读流利。
⑷指名读,其余生评。
(指导读好表示浪花声音的“哗——哗——”这里破折号的用法,应该在朗诵时体现出来。
)三、品词引路,感知课文⑴指名读文,其余生思考,用自己的话说说谁在干什么?⑵生找出:三个孩子光脚丫,坐在海滩看浪花。
(强调用上自己的话来说)⑶浪花像什么样呀?(学生说出像问号时,老师板书简笔划,并书写一个大大的问号作比照)⑷指导朗诵好本节。
⑸我们知道,问号就是表示在发问习题呀,今天浪花可为孩子们提了一个问习题,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问习题是什么吗?(生发问,注意引导白话训练)⑹是呀,浪花给孩子们提的这一个问习题,孩子们都是怎样答复的呢?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生交流A、答复第一个孩子的问习题时,抓住“海水”和“淡水”,进行剖析,让孩子明确这两种水的不同之处。
B、第二个孩子的答复时,成心质疑,让孩子了解海底“火山”和“陆地”的矛盾处,从而理解‘探秘’一词。
C、第三个孩子的答复时,从挖煤入手,了解矿石,然后理解‘采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看浪花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
2.了解大海,想象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3.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本课生字,学会要求写的生字;了解大海,想象在海边玩耍的乐趣。
教学难点:引导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关于大海、海岸、海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谁来说说你见过的或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的?抽生说,小朋友们说的真好。
我们出生在重庆,很多人都没有亲眼看见过大海,只是在电视上报子上看见过。
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去看看美丽的大海。
播放录像。
录像看完了,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也和大海有关,题目是:看浪花,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音
1.下面就请小朋友打开书54页自渎课文,把不认识的或红色音节的字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词读音,抽生读、师随时纠正读音,齐读
3.再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连
抽生读,分段读,师范读,生齐读
4.再读课文找出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呆会儿老师讲解的时候要仔细听
三、深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渎第一二句话,思考浪花的形状像什么?用波浪线勾出来自己读一读理解“哗——哗”——这是一个拟声词。
形容浪花流动的声音。
你们还能仿照他说出几各这样的词吗?抽生。
2.指导朗读,请自渎体会。
抽生读,生评价,齐读。
3.这一束束的浪花像问号,在问孩子们想什么?那孩子们到底在想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第3、4、5 句话告诉老师。
理解淡水——般江河湖泊里的水是淡的,可以用来灌溉庄稼,
探秘——探索,寻找秘密
金疙瘩——金属矿产
4.听老师读这几句话思考,这一段该怎么读?抽生答。
请自渎体会。
抽生读,生评价,齐读。
5.刚才说了浪花像问号,除了这个以外,浪花还像什么?自渎课文最后一节,用横线勾出来。
理解“抚摸”——来回轻轻的摸
6.指导朗读,浪花就像小手抚摩着孩子的小脚丫,是多么舒服呀!就让我们轻轻的读一度体会一下。
抽生读,齐读
四、学习生字
1.学习新部首“立刀旁”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字型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重点指导“脚”师范写,讲解书写要领。
4.生描红,师评价
五、作业;
抄写生字4字2音2词
课后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