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体会

合集下载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一、前言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当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时,将引起颅内压迅速升高,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剧烈头痛症状,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控制,死亡可能性极大[1]。

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治疗的同时采取科学有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病情,促使患者更快恢复身体健康[2]。

本研究将对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和体会做出如下报告。

二、所用材料与方法(一)病史摘要葛xx,女,59岁,患者主诉约1小时前因激动后突发头痛、耳鸣,有恶心无呕吐,无二便失禁,无抽搐,由家人送入我院,急诊查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

查头颅CTA示:动脉瘤栓塞术后,伪影较重。

患者5年余前因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来我院就诊。

2017.03.02脑血管造影提示左侧眼交通动脉瘤,瘤颈3.6mm、瘤高12.2mm、瘤宽7.9mm,遂急诊行“左侧眼动脉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术后2次复查未见明显复发。

遂拟诊“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眼动脉瘤栓塞术后”收住入院。

于2022-08-05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脑血管造影+右侧后交通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术后予以预防癫痫、预防脑血管痉挛、护胃、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补液等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为患者提供各方面综合护理。

于2022-08-31患者病情平稳,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正常,神志清楚,经批准予以出院。

(二)护理评估护理评估内容包括:(1)和患者建立积极沟通,了解患者机体不适症状;(2)纠正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错误认知,获取患者和家属对医护工作的认可和配合,形成良好护患关系;(3)在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为患者提供科学指导,养成健康生活方式;(4)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指标,以在患者出现异常表现时可以及时告知主治医生,以采取针对性处理。

(三)护理问题(1)头疼:和血液刺激脑膜、颅内压升高有关;(2)紧张、焦虑:与对疾病缺乏了解、头痛症状、担心预后效果有关;(3)再出血风险;(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5)皮肤完整性受损风险。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目的分析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体会。

方法对1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病情观察、护理。

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愈106例,治愈率为84%,再出血15例,再出血率为15.3%,死亡5例,死亡率为16.67%,褥疮发生率为0。

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加强病情观察并行整体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救治水平,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质量。

标签: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体会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而言。

此病为神经系统常见病之一,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或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科收治12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护理体会如下。

1临床资料2011年1月~2013年11月我科共收治SAH126例,男67例,女59例;年龄18~72岁,平均43岁。

发病诱因为一般活动22例、用力劳动20例、情绪激动17例、用力排便7例、饮酒12例、恐惧9例。

静态发病18例,其他21例。

本组复发18例(两次出血12例,三次出血6例)。

所有病例均经CT扫描,其中显示SAH者68例。

腰穿28例,脑脊液变化均提示为SAH。

经治疗后,治愈105例,死亡21例(其中首次出血死亡12例,兩次出血死亡5例,三次出血死亡4例)。

2护理要点对SAH除按一般神经科患者护理外,其护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如何预防再出血和血管痉挛。

SAH再出血的发生率为15.3%,本组为14.28%。

本组病死率为16.67%,其中两次出血病死率为41.67%,三次出血死亡率为66.67%,提示SAH复发多见,复发者病死率高,复发次数越多预后越差。

因此,消除复发的危险因素是降低SAH病死率的关键。

护士必须熟悉复发的危险因素,协助患者安全渡过复发期。

2.1一般护理①对家属进行宣教,向家属说明本病易复发,并详细介绍复发因素和预防复发的办法,耐心劝告家属,杜绝不必要的探视,避免与患者交流和干扰休息,医护与家属合作,共同协助患者渡过急性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1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由于颅内血管的先天性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动脉瘤等因素引起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

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给予降颅压、稳血压、止血、解痉、预防感染,如果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和出现的并发症,并且能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对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我院收治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5岁。

活动时发病28例(46.7 %),静息和睡眠中发病32例(53.3 %)。

均经腰穿确认,部分经CT证实。

临床症状有头痛、呕吐、精神症状、癫痫发作、偏瘫、尿失禁以及脑膜刺激征,血压升高,瞳孔不等大等体征。

其中体温升高者20例(33.3 %);血压升高者5例(8.3 %);瞳孔不等大者8例(13.3 %);头痛呕吐者7例(11.7 %);意识障碍及精神症状12例(20.0 %);伴抽搐、癫痫者8例(13.4 %)。

2护理2.1卧床休息因起病2周内复发率最高,其次为3~6周,所以无论症状轻重均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患者一切活動都应在床上进行,切不可因症状轻而过早下床活动。

2.2病情观察(1)意识状态:若昏迷出现快且深则提示出血量大,颅内压高;持续性昏迷则提示脑干受损,必须报告医生,采取紧急措施,以防脑疝的发生。

(2)瞳孔:出血脑疝者其眼神经受压,对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3)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发热多在出血后2~6 d内发生,体温波动在38~39 ℃,但亦有高达40 ℃以上者,体温过高提示合并感染或出血波及下丘脑或由于血管痉挛引起丘脑下部缺血,则可发生中枢神经性高热,可给予冰块物理降温或用复方氨基比林2 mL肌内注射,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若呼吸急促或出现潮式呼吸,表示呼吸中枢受损;若脉搏缓慢血压升高,为脑疝早期表现。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蛛网膜出血是指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或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进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而言。

此病为神经系统常见病,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和并发血管痉挛而死亡。

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或减少复发、缓解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将我科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2007年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8例,其中男78例,女30例,年龄28~82岁。

2 护理2.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除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外,应特别观察瞳孔、头痛、呕吐和抽搐等情况的变化。

在护理工作中细致观察,提高警惕,通过与患者接触观察其特殊反应,以判断病情发展情况,必要时可借对话、呼唤、疼痛刺激及角膜反射等观察患者意识障碍的轻重。

如患者有脉搏、呼吸减慢,同时有意识障碍、头痛剧烈、瞳孔不等大、呕吐频繁并成喷射状、烦躁不安等就有可能发生脑疝,要及时告知医生。

2.2 卧床休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有烦躁不安、精神兴奋等症状,但有的意识障碍很轻,又无肢体瘫痪症状,常于病情缓解后,下床活动而造成复发。

病后2周复发率最高,因此这类患者不管症状轻重,必须坚持卧床休息1个月。

为保证患者卧床休息,护士必须向其讲解卧床休息的重要意义,以取得合作,同时做好基础护理。

2.3 心理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常有烦躁不安、精神兴奋等症状,故医护人员应及时做好宣教工作,良好的护患关系是顺利实施心理护理的关键,通过选派有经验的护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加强心理疏导,耐心解释,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减轻控制症状的方法,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

2.4 保持大便通畅:患者因便秘大便用力,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复发,因此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复发是非常重要的。

护理人员要每天询问患者排便情况,认真记录,如有便秘应早期给予缓泻剂从而顺利排便。

为防止便秘,每次饭后1~2 h按摩腹部数分钟,可促进肠蠕动,有助于消化。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和护理体会.doc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和护理体会.doc

临床用药的观察及护理:患者根据医嘱使用脱水剂,一般用20%甘露醇125mlQ8h或Q12h快速静脉滴注。

要求在15—20分钟内滴完,同时静推20g速尿增强脱水效果,在输液过程中要加强巡视病房,注意观察头痛症状是否减轻,局部皮肤有无渗漏红肿,因甘露醇为高渗性脱水剂,药液漏出血管外可引起组织坏死,所以要及时采取措施,更换穿刺部位,局部硫酸镁热敷等,同时记录24小时尿量,维持正常的血容量减少低血容量低钠血症的发生,观察患者尿量,警惕甘露醇的肾损害。

在应用预防脑血管痉挛钙通道拮抗剂尼莫地平时,应注意避光和点滴速度,观察皮肤是否发红—心动过速和过缓,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同时严密观察血压。

嘱病人和家属不要随意调整滴速,以免影响药效和发生不良反应。

2.4心理护理:由于该病发生突然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的心理压力表现为恐惧、悲观、抑郁、焦虑等症状医护人员对待患者要热情关心服务周到。

病情稳定后多与患者交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让患者对医护人员产生信赖感,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各种负性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2.5加强基础护理及功能锻炼:患者长期卧床应注意皮肤护理,保持床单元清洁平整、干燥无屑,每半小时—1小时翻身一次。

勤擦洗身体,保持皮肤清洁干净无味。

同时按摩受压部位,防止褥疮的发生。

做好口腔护理每日1—2次,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炎。

及时清除呕吐物,痰多及时咳出或者吸出,防止肺部感染。

及时进行肢体功能锻炼,每日协助患者作被动运动2次,各关节应处于功能位,避免形成关节僵直,畸形挛缩和肌肉萎缩。

活动量和活动度以患者感到累为宜。

2.6出院健康指导:嘱患者出院后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喜忧过度。

生活起居有规律,充分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卧床休息一个月后适当活动。

持之以恒进行肢体功能训练,但不能从事过重的体力劳动及激烈的活动,女性患者在1—2年内避免妊娠,以免复发。

患者应戒烟、忌饮酒、浓茶和咖啡等刺激性食物,多食蔬菜及水果,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定期门诊复查。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
32 手术后护理 : . 3 2 1 手 术 后 一 般 的 观 察 与 护 理 : 者 送 回病 房 , 即 接 通 床 头 中心 … 患 立 负 压 引 流瓶 , 节 负 压 为 0 0 MP ~0 0 MP , 流管 固定 于床 旁 , 察 V D 调 .4 a .6 丑 引 观 S 敷 料 是 否塌 陷 , 则 , 否 引流 不 畅 。 应 检 查 中 心 负 压 源 、 接 头 处 透 膜 是 否 有 各 漏 气 , 有漏 气 , 立 即处 理 。告 之 患 者 及 家 属 翻身 时 不 能 牵 扯 、 迫 、 叠 如 应 压 折 引 流 管 , 能 随 意 调 节 负 压 大 小 。为 避 免 接 触 尖 锐 锋 利 的物 体 , 多 层 烧 伤 不 用 纱 布 包 裹 V D敷 料 , 免 损 伤 封 闭 膜 , 成 密 封 不 严 , 响 负 压 引 流 效 果 。 S 以 造 影
4 讨 论 .
V D的临床 意义 : S 减少 了机体组织对毒性产物重吸收 , 降低了创伤的致 死率 ; 促进创面愈合过程 , 减少致残率 ; 大减少 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 大 在病 人监护和管理方面 , 只需检 查负压是 否有效 ; 大大减少 了患者 的痛苦 , S VD 治疗期间病人无需换药 ; 避免 了开放换药 时院内交叉感染的可能… ; 大缩 大
液 的术 室对患肢 进行 彻底清创 , 于合并 骨折者 复位 对 骨 折并 行外 固定 支 架 固定 。予 V D敷 料 覆 盖创 面 , 据 需 要 , S 根 修剪 或 拼 接 敷 料, 必要时适 当缝合 固定 。将多根 引流 管用“ 型接头 连接 , Y” 然后接 中心负
32 3 疼痛的护理 : .. 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 , 程度 , 性质 , 始时间 , 起 强度 等 。教会病人疼痛评分方法 , 病人 自诉疼痛 分数 , 过调整舒适 体位 , 让 通 分 散 患 者 的注 意 力 , 解 疼痛 。 缓 32 4 营养 的观察与 护理 : .. 在此 治疗 中, 因长时 间卧床、 食欲 不振 , 创 伤状态下的高代谢反应 , V D每天吸出的渗出物中含有大量体液及蛋 白, 且 S 患者极易造成负氮平衡。要及 时补充 营养 , 鼓励 患者进食 高热量 , 高蛋 白, 高维生素且易消化食物 , 以促进创 面而 组织 的修复和再 生。辛辣刺激 性食 物 不 宜 食 用 。要 注 意 水 , 电解 质 的平 衡 情 况 。 3 2 5 康复训 练: .. 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 患肢关节主 、 被动运 动, 括 包 肌力 、 掌指 、 腕关节及髌骨的训 练, 握松拳 训练 , 四头肌等 长收缩 , 股 踝关 节 屈伸及足部活动等。2 0次为 1组, 每天 3~ 4组。 32 6 心理 护理 : .. 护士详 细介 绍封闭 负压引 流治疗 的原 理、 方法及 对 创面治疗的优点 , 积极与患 者交流。对患 者的疑 问给予耐 心、 细致 的解答 。 消 除 患 者 的 紧 张 心 理 , 轻 其 心 理 负 担 , 其 能 积 极 地 配合 治疗 与 护 理 。 减 使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蛛网膜下腔出血容易复发,了解诱因和复发因素,及时预防,消除诱因,是该病护理的关键。

标签: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和脑基底异常血管网等,多数患者发病时有明显的诱因,如用力劳动,情绪激动,恐惧、解大小便等,这些因素均能使得血压突然升高二促使已经存在病变的血管破裂,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本病复发较多,复发者病死率也较高,因此预防复发至关重要,10年1月至13年1月,我院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5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本组65例,男32例,女33例,年龄35~82岁,发病诱因为:动态发病45例,其中一般活动15例,用力劳动5例,解大小便4例,排尿3例,情绪激动11例,恐惧2例,饮酒5例,静态发病8例,原因待查12例,本组复发9例,本次出血距离前次出血时间:2个月以内者3例,2个月以上者6例。

本组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15例,呕吐14例,肢体瘫痪45例,意识障碍8例,颈项强直20例,克氏征阳性18例,腰穿60例,脑脊液变化均提示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过治疗后,治愈25例,好转28例,恶化3例,死亡4例。

2、护理重点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除了按照一般神经科患者护理的方法外,其护理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如何预防再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多发率较高,复发者病死率也很高,复发次数越多,预后越差。

因此,消除复发的危险因素是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的关键,护士必须熟悉复发的危险因素,预防复发,协助患者安全度过复发期。

2.1 消除复发因素2.1.1 绝对卧床休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至少4周,过早下床活动可引起再出血,然而某些年轻患者,不愿在室内大小便。

对此,护士应耐心解释,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2.1.2 心里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剧烈,某些患者还伴有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再加上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识,很容易产生急躁忧虑和恐惧心心理。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颅脑损伤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外科常见病之一,最常见原因为交通事故,表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和脑膜刺激症状。

住院期间给予患者甘露醇、速尿等脱水降压治疗,营养脑细胞,并给予止血药物,静脉注射尼莫地平防止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

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再出血而并发脑血管痉挛死亡。

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它不仅需要神经外科医生精心治疗,而且更需要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做好急性期护理,对制止出血缓解血管痉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十分重要,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2年共收治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75例经临床精心治疗及护理,均收到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要点报告如下:75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动态的观察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加强基础护理,减少躯体的痛苦,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心理护理,进行卧床休息及饮食指导,保持大、小便通畅,高热护理,预防并发症,加强健康宣教,做好出院指导,对疾病康复极为重要,对蛛网膜下腔出血采取整体护理计划,应用针对性监护进行护理,可以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生存质量,降低死亡率,帮助病人早日康复。

一、临床资料本组患者75例女15 例男60例年龄28-65 岁平均42岁车祸伤62例非车祸伤(跌坠、砸伤)13 例合并颅骨骨折7例脑挫裂伤5 例硬膜外血肿6 例。

二、护理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1)勤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变化,应特别注意观察瞳孔、意识、头痛的变化。

若患者出现瞳孔不等大、光反应迟钝、极度烦躁、意识加深、剧烈头痛、频繁呕吐呈射状,提示颅压增高,有脑疝的可能,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并及时准确记录每15分钟至1小时一次,稳定后可适当延长。

(2)监测生命体征及肢体肌力与活动情况,定时监测生命体征、有无脉压差小,呼吸不规则、呼吸深大、血压升高、脉搏变慢、体温一周后仍在38度,通知医生处理,肢体活动不灵、无力、肢端麻木、肢体瘫痪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做好相应处理。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体会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体会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4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對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住院舒适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综合护理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综合护理;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临床常见危重急症,在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治疗安全性的重要内容[1]。

为了研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本院选取收治的4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

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35.8±10.5)岁;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8例,摔伤2例,其他3例,伤后至就诊平均时间(3.1±0.9)h;对照组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36.2±10.9)岁;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7例,摔伤3例,其他2例,伤后至就诊平均时间(3.3±0.8)h。

所有研究对象均无中线移位、颅内血肿、脑疝等疾病。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及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及时止血、抗感染、降颅压、营养神经药物支持及持续腰大池引流等常规治疗。

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日常基础护理、药物指导、引流管护理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目的:阐述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方法:对本科2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护理观察。

结果:患者能维持良好呼吸道通畅,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能正确对待语言障碍并学会以肢体语言交流。

结论:生活自理能力逐渐恢复,并发症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掌握有关功能锻炼的知识,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损害,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

标签: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体会2009年9月~2010年9月,本院神经内一科共收治2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现将其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9月~2010年9月,共收治29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自发性208例,外伤性90例。

1.2 方法选择2009年9月~2010年9月神经内科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98例,其中,男127例,女171例。

1.3 护理措施1.3.1 一般护理1.3.1.1 体位:急性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术后半坐卧位,全麻未醒者,取侧卧位或仰卧头偏向一侧,意识清醒者,抬高床头15°~30°。

搬动患者时应保持头颈部成一直线。

1.3.1.2 营养和补液: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术后1 d即可进行流质饮食,第3日给半流饮食,逐渐过渡到普食,病情严重或有恶心、呕吐者应适当延长禁食时间。

因术后脑水肿反应,应适当控制输液量,定期监测电解质和血气分析,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1.3.1.3 加强生活护理:注意口腔卫生,帮助患者排便,排尿,训练定时排便功能,保持会阴部清洁。

注意与患者沟通,了解并满足其生活需要。

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咳嗽和用力排便。

定期翻身、拍背,防止肺部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1.3.2 病情观察常规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注意有无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等症状,避免引起颅内压增高的因素。

定期观察皮肤情况,预防压疮的发生。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多种病因所致脑底部或辅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的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此外,临床还可常见因脑实质内脑室出血,硬膜外或硬膜下血管破裂等。

血液穿破脑组织流入蛛网膜下腔者,又称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约占急性脑卒中的10%,占出血性脑出血的20%。

患者常因大量出血,在出血和并发脑血管痉挛而死亡,因此,做好急性期的护理,对制止出血,减少复发,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科2004年至今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35例,经临床精心护理后均收到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35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0岁,平均年龄53岁。

2 护理体会2.1心理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因头疼难忍而致烦躁不安,因此对于清醒患者应多与其沟通,告知患者头疼是因为出血脑水肿所致的颅内压增高,血液刺激脑膜或脑血管痉挛所致,随着出血停止,血肿吸收,头疼会逐渐缓解,消除患者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

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2.2.1勤巡视病房,观察病情变化应特别注意观察瞳孔、头疼、呕吐、血压等的变化,患者出现剧烈头疼、频繁呕吐呈喷射状,血压升高,脉搏变慢、呼吸不规则,瞳孔不等大,极度烦躁,意识障碍加深等提示有脑疝的可能,要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2.2.2观察体温的变化对发热病人要及时查找发热的原因,做好解释及相应处理工作,发热一般在出血后第23天,对于中枢发热,应及时采取物理降温,在头部放置冰枕,若有继发感染,还应根据医嘱给予抗感染药物治疗。

2.3卧床休息向患者家属解释卧床休息的必要性,以取得配合,绝对卧床休息4-6周,抬高头部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避免搬动,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避免声光刺激,杜绝不必要的探视,每日上午酌情开窗通风2小时左右,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卧床期间给予气垫床,做好皮肤清洁护理,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无碎屑,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勿让患者用力,以防再出血,检查皮肤情况,并按摩受压皮肤,防止褥疮发生,对于烦躁病人要加床档,专人看护,以防坠床。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和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观察和护理体会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指由于动脉破裂而引起的脑室系统内血液溢出至蛛网膜下腔及脑表面的一种病变。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增加,SAH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该疾病早期症状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等,病情发展较快,且病情危重程度高,尤其是在出血后的前24小时内最为危急。

本文将针对SAH的观察和护理体会进行探讨。

观察要点•身体状况:对入院时患者的身高、体重、常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进行基础观察。

监测神经系统状态,包括意识、症状和体征变化,定期进行神经学检查。

•头部疼痛:SAH首要症状为剧烈且突发性的头痛,这种疼痛通常被描述为“像气球爆炸一样”。

患者可能会有颈部僵硬和头部颅内压增高的症状。

•神经症状:除了头痛,患者还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意识混乱、精神状态改变等。

这些症状应及时观察和记录。

•气体交换:密切关注患者的呼吸情况,一旦发现呼吸困难或呼吸道痉挛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护理要点•头痛缓解治疗:在患者病情危急和头痛难以忍受的情况下,应该立即给予阿片类药物和/或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进行缓解治疗,同时注意药物过敏和药物副作用的监控。

•神经系统保护:监测和维护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包括注意观察神经系统明显恶化或其他异常情况,并在需要时及时调整和优化护理计划。

•营养支持:患者在病情进展后常常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等症状,为维护患者的营养状态,应该进行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服务,包括口服、肠内或静脉输注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SAH患者通常由于病情危重和不确定性等因素,会出现恐惧、沮丧、焦虑等心理状态,为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应该进行心理支持和疏导服务。

护理体会SAH病情难以预测,治疗难度大,护理工作也十分不易。

在护理过程中,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具备出色的心理素质,并且时刻保持谦虚、独立和体贴等品质。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发病原因以及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2012年5月以来,我院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5例,搜集其临床护理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结果:15例患者经过临床有效治疗及其有效护理,患者完全康复。

结论:分析病因,采用有效临床护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原因分析有效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9-0234-02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因为脑底部动脉瘤或脑底部动静脉畸形破裂造成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导致的,在临床上又称为自发性SAH[1]。

2012年5月以来,我院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5例,现就其临床治疗及其护理方法进行论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2012年5月以来,我院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患者年龄35-65岁,平均年龄50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突发性的恶心呕吐,头痛等。

1.2临床护理方法1.2.1生命体征的观察患者由于发病急,患者入院后颅内压明显增高,护理人员及时为患者进行血压测量、脉搏以及心电图监护,观察患者的瞳孔变化,检查患者瞳孔对光反应;检查患者的临床意识状态,如果患者进行性意识障碍或者出现昏迷-清醒-再昏迷的情况,考虑患者有脑出血或者脑疝的可能。

1.2.2降低颅内压患者入院后,经CT检查确诊后,对患者进行及时快速的降低颅内压是十分必要的,可以静脉滴注20%的甘露醇,一定要快速滴注,选择较粗的静脉血管,在滴注时一定要观察患者的穿刺部位有无渗出或者出血现象,记录患者24小时的的液体输入量,预防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2]。

1.2.3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由于情况较为紧急,患者在心理上一般会产生恐惧感与濒死感,患者很容易出现烦躁,易怒等临床表现,临床护理人员一定要对患者做好临床解释工作,说明患者头疼的原因以及药物治疗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消极状态,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2021年12月 第27期护理研究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沐爱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江苏 苏州 215006【摘要】目的:探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方法以及体会。

方法:对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随机抽选60例做研究,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和整体护理,总结护理效果。

结果: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有3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1例患者出现颅内压升高、1例患者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

给予并发症患者针对性处理后,患者并发症均消失,顺利康复出院。

患者护理后的生存质量评分高于护理前(P<0.05)。

结论: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应用整体护理可得到确切的护理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方法;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7-0252-02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急性脑卒中患者中,有5%~10%的患者会发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

在多种因素影响下,比如颅内动脉瘤破裂、动脉硬化、颅内肿瘤、颅内血管畸、脑底异常血管网症等,机体脑血管会突然破裂,导致血液流到蛛网膜下腔,而出现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

患者会出现恶心、剧裂头痛、血性脑脊液、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等表现,该病存在发病急、进展快、病情重、变化多以及预后差等特点,致死率、致残率较高,所以,要及时的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和护理[3]。

本课题是探究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方法以及体会,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 对2017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随机抽选的60例做研究,患者均经脑血造影、头颅CT确诊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入院时,患者甚至均清除,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13~15分,平均评分(14.05±0.26)分。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由于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因素引起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占脑血管病总发病率的12%~20%,其临床特点是起病急、再出血率高、并发症多、病死率高[1]。

本文就我院自2002年10月 ̄2007年10月收治10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要点,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SAH患者男性45例,年龄12~81岁,平均年龄46.05岁;女性61例,年龄15~83岁,平均年龄49岁。

其中,动脉瘤48例,动静脉畸形16例,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4例,高血压动脉硬化7例,脑血管炎2例,原因不明25例。

临床表现:突发性头痛20例,发热15例,抽搐6例,意识障碍45例,肢体障碍24例,动眼神经麻痹3例,视力视野改变3例。

1.2治疗方法对症状轻、意识清醒、无定位体征的患者给予内科保守治疗,如:控制血压、降低颅内压、缓解脑血管痉挛、抗纤溶治疗。

病情重、患者意识已开始改变、出现急性脑积水、颅内压高者立即进行脑室外引流。

对出血量多、定位体征明显的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必要时行去骨板减压术。

2结果本组患者保守治疗46例,脑室外引流15例,开颅血肿清除45例。

治愈62例(58.5%,好转18例(17.0%,恶化4例(3.7%,死亡22例(20.7%。

3护理体会3.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起病急,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要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及瞳孔的变化。

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同时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率高,3~14d内再出血的风险最大,如患者在病情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头痛、抽搐、昏迷,甚至去皮质僵直,脑膜刺激征明显加重,多提示有再出血的可能性,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2降低颅内压颅内压增高可引起脑疝而造成患者死亡。

在本组病例中,就有14例患者因脑积水引起颅内压增高,其中有6例最后死于脑疝。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措施。

方法回顾分析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60例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治愈54例,醒状昏迷2例,死亡4例。

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适时地把握好患者的心理状态,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消除一切不良因素的刺激,做好疾病护理,可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原因;临床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Subrachnoid hemorrhage, SAH)是指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临床上起病急骤,多数患者发病时有明显的诱因,如用力劳动、情绪激动、恐惧等,这些因素均能使血压突然升高而促使已有病变的血管破裂导致SAH的发生。

现将我科60例患者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60例,其中男29例,女31例;年龄34~72岁;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可能与气候变化导致血管痉挛有关;本组60例经治疗及精心护理,治愈54例,醒状昏迷2例,死亡4例。

2 护理2.1 心理护理多数患者是突然发病,易产生惊恐心理,头痛难忍,使患者处于焦虑和不安状态。

患者的绝对卧床休息改变了患者的生活常态,为预后担忧让患者增添紧张情绪,这些心理因素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控制,会导致恶性循环,极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及机体的康复。

因此护理人员要给患者以热情的关怀,耐心的解释,精心的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心理状态,进行个体化的指导及帮助,使患者心理状态保持最佳水平,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为早日恢复健康创造有利条件。

2.2 急性期护理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动,特别是头部搬动,以防出血加重;保持病室安静,减少噪音或强光刺激,减轻血管痉挛,有利于止血。

此期要谢绝探视,以消除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防止出血加重或再次出血;根据患者病情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为抢救患者生命争取时间;患者如果出现恶心呕吐及睡眠障碍,应及时给予治疗及精心护理,使患者平安度过危险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_韩巧琳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_韩巧琳

作者简介:韩巧琳,女,大专,护师。

E-mail:hql1016@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韩巧琳(揭阳市人民医院,广东揭阳522000)3.2.6性别、婚姻状况与抑郁的关系不同性别、婚姻状况抑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本次调查的样本量不够大有关。

4护理对策4.1加强门诊患者心理干预门诊护理人员应主动对门诊就诊患者开展慢性乙型肝炎的自我保健知识宣教,采用集体宣教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通过病友座谈会、科普小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向患者讲解慢性乙型肝炎的基础知识、治疗措施、消毒隔离、预防保健、饮食要求、休息等方面的知识。

主动为患者建立治疗档案,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健康信念,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和自我保健能力。

4.2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收入低患者的健康教育医务人员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让患者正确认识病情,强调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危害,坚持到正规专科医疗机构就诊,不要轻信偏方,定期门诊随诊。

护理人员做好家属的健康教育,告知其家属如病情得不到良好的控制,易反复、恶化甚至危及生命,相反病情控制好不仅能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还会大大降低复发率,节约医疗经费,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让患者朋友、同事,党团、工会等组织多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帮助支援,从而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

4.3建立对中青年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针对小于50岁的患者抑郁检出率高于50岁以上的患者的特征,应加强对中青年患者的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状况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二者呈负相关[7]。

医务人员应纠正人们对乙型肝炎的片面认识和对乙肝患者的歧视,调动支持系统给予患者关心和帮助,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提高患者的心理、社会应激能力,从而勇敢地面对疾病,并维持身心健康。

同时加大全社会肝病知识普及,使群众客观认识乙型肝炎,减少对乙肝患者的歧视,呼吁全社会人群关爱乙肝患者。

参考文献[1]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1):13-24.[2]胡霞,胡丹,杨敏,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人生活质量及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护理学报,2009,16(3B):1-3.[3]王春芳,蔡则环,徐清.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340例正常人评定分析[J].中国神经疾病杂志,1986,12(5):267-268.[4]张明园,任福明,樊彬,等.正常人群中的抑郁症状的调查和CES-应用[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87,20(2):67-71.[5]蔡联群,桂林珍.中青年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反应和心理护理[J].内科,2007,2(3):468-469.[6]冯大洋,曾秦,廖芳芳,等.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0,27(2):129-132.[7]崔凤梅,刘丽娜,闫玉娟,等.社会支持状况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抑郁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7):803-804.(收稿日期:2012-10-11)【摘要】目的总结蛛网膜下腔出血(S A H)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对策,减少再出血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体会【摘要】目的: 降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病死率和提高生存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对我科2006年1月~2008年11月住院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共50例,在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进行了严密的观察,从而针对性地制定了具体的护理措施。

结果: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5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6例,死亡4例。

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如果能及时发现再出血和血管痉挛的先兆,有利于医生早期作出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和提高生存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指非外伤性软脑膜出血,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

其发病率为(5~20)/10万,死亡率为25%。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得以存活者常受到两个威胁: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

其中再出血病死率为41~46%,高于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死率25%[1]。

再次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的死亡率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直接死亡率的2倍。

如果能及时发现再出血和血管痉挛的先兆,有利于医生早期做出诊断和及时治疗,对减少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者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SAH患者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19~75岁,平均52岁,活动时发病32例(64%),静息和睡眠中发病18例(36%)。

全部病例均经CT证实[2]。

临床症状有头痛、呕吐、昏迷、精神症状、尿失禁以及脑膜刺激征,瞳孔不等大等体征,治愈46例,死亡4例。

2 护理体会2.1 一般护理。

①杜绝不必要的探视,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搬动,以免再出血。

②卧位宜取平卧位或侧卧位,抬高头部15~30°,以降低颅内压。

颈部不可向前倾斜,以防局部血管受压而加重脑水肿。

③对精神症状明显者应给予适量镇静剂。

2.2 饮食护理。

保证营养素的供给,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并嘱其多饮水、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蜂蜜等,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

2.3 心理护理。

帮助患者克服心理障碍,同时也要告之家属不要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或表现哀痛、悲伤的情绪,配合医务人员保持患者的平和心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体会
作者:王君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03期
【摘要】目的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

方法 4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综合护理;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DOI:10.14163/ki.11-5547/r.2016.03.148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临床常见危重急症,在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治疗安全性的重要内容[1]。

为了研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本院选取收治的46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4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

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最大71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35.8±10.5)岁;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8例,摔伤2例,其他3例,伤后至就诊平均时间(3.1±0.9)h;对照组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0岁,平均年龄(36.2±10.9)岁;交通事故伤11例,高处坠落伤7例,摔伤3例,其他2例,伤后至就诊平均时间(3.3±0.8)h。

所有研究对象均无中线移位、颅内血肿、脑疝等疾病。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致伤原因及就诊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及时止血、抗感染、降颅压、营养神经药物支持及持续腰大池引流等常规治疗。

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日常基础护理、药物指导、引流管护理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在加强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生理护理、心理护理、预见性并发症护理等。

具体内容分析如下:①生理护理。

患者住院期间需要绝对的卧床休息,降低其体力消耗量及机体代谢率,保证各脏器能量的供应,以便促进患者康复。

在护理中需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减少不良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刺激;床边可配备大小便器以及污物桶等,定期帮助患者更换被褥、衣物等,减少生理不适感。

②心理护理。

为患者安排恰当的床位,并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的住院环境、病房环境、医务人员资历等。

护理人员还需了解患者基本家庭情况、经济情况及病情等,为其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加强心理疏导。

并且主动与患者交流,在交流中让患者了解疾病发生原因、发展、治
疗、预后及注意事项等,并利用成功的治疗案例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提高治疗依从性。

③预见性并发症护理。

对于昏迷患者,需密切观察其神志、瞳孔、血压等体征变化情况,协助患者取头高脚底位,减少搬动;并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出现误吸现象,保持呼吸道通畅。

观察患者呕吐物、大便情况,一旦发现异常现象需及时向医师报告,以便给予对症处理;积极帮助患者排痰,对于排痰困难患者给予吸痰处理。

并定时帮助患者翻身,降低压疮发生率。

1. 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其住院舒适度进行观察,可分为高度舒适、中度舒适及低度舒适等标准。

1. 4 疗效判定标准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5分:患者生活与工作能力基本恢复,存在轻度缺陷;4分:独立生活能力基本恢复,需在保护下工作;3分: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需要照料,存在重度缺陷;2分:植物生存状态;1分:死亡。

其中4~5分可视为良好;2~3分可视为差;死亡。

1. 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预后评分良好率为82.6%(19/23);对照组预后评分良好率为60.9%(14/23),观察组预后评分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出现脑梗死1例,脑积水1例,脑动脉痉挛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
3.0%(3/23);对照组出现脑梗死3例,脑积水2例,脑动脉痉挛2例,压疮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9.1%(9/23)。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3 两组患者住院舒适度比较观察组住院舒适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属于临床常见的脑外科疾病,主要是由于颅脑损伤导致的,其中在重度颅脑损伤中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占30%~40%,且常合并其他颅内损伤病灶,具有并发症发生率高、预后差且死亡率高等特点[2]。

因此在给予患者有效治疗同时,还需加强其护理干预,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3]。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82.6%,高于对照组的60.9%,并发症发生率为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1%(P
综上所述,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治疗期间给予综合护理,不仅可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有效提高其住院舒适度,从而改善医院护理质量,尽早促进患者患者恢复,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张翔.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河北医药, 2014, 36(5): 750-751.
[2] 魏大伟,刘家传,王春琳,等.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对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CT 灌注成像的影响.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2015, 14(2):181-184.
[3] 樊兴娟,高洁,陈翔,等.血糖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江苏医药, 2014, 40(22):2767-2768.
[收稿日期:2015-07-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