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电信院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7版)
北航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道路与铁道工程(08230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道路与铁道工程(081401)二、培养目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1.道路与铁道工程的检测与加固;2.土木工程结构分析与设计理论;3.岩土本构理论及工程应用;4.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与材料;5.工程结构仿真。
四、学制学历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博士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1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应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前完成课程学分,应在博士论文答辩前完成全部学分和培养要求的有关环节。
鼓励博士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五、知识结构、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1.知识结构要求(1)基础理论与专业基础知识高等工程数学与数学基础(数值分析、数理统计、矩阵理论、最优化理论与算法、数理方程、常微分方程、数学试验),专业基础知识(变分与有限元素法原理、高等混凝土结构、高等土力学、高等土木工程材料学、高等结构动力学、工程结构可靠度、工程塑性力学)。
(2)专业综合知识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分析,高等钢结构,混凝土徐变力学,基础工程学,建设项目管理,高等岩石力学,建筑结构健康诊治,混凝土结构试验,岩土工程测试技术,建筑结构无损检测技术,土动力学,建筑结构有限元分析与应用,组合结构,城市地下工程,理论土力学与现代岩石测试技术,道路与铁道工程学科综合课。
(3)学科前沿与交叉学科知识现代工程结构进展,材料科学进展,空间数据处理,科技信息检索与利用,科学研究方法和科技论文写作,管理经济学,地理信息系统,无线通信开放实验,智能控制实验,三维CAD建模实验等。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0809)物理电子学(080901)电路与系统(080902)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080903)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0809Z1)集成电路设计(99J2)二、培养目标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在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集成电路设计等专业方面掌握系统的专门知识,并掌握必要的相近学科的一般理论与专门知识,了解该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国际学术研究前沿;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原创精神和学术创新能力。
三、培养方向1.物理电子学:包含光电技术与光电工程、空间信息技术、成像信息技术、微波/太赫兹波光子学、量子信息学与技术等专业方向;2.电路与系统:包含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综合仿真与评估、数模通信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人机交互与情感计算、图像获取/处理/压缩与分析、红外目标跟踪制导等专业方向;3.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包含微纳电子学及系统、抗辐射电子学、微纳新材料与新器件、微电子机械系统及微集成传感器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等专业方向;4.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包含射频/微波与毫米波电路与系统、通信和天线工程、计算电磁学、雷达目标特征测量与仿真、微波遥感等专业方向;5.电磁兼容与电磁环境:包含系统级电磁兼容设计与评估、信号完整性、抗干扰理论与应用、电磁环境效应、虚拟仪器与自动测量控制系统等专业方向;6.集成电路设计:包含集成电路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生物医学信息获取与处理、电子设计自动化与嵌入式技术等专业方向。
1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主要为一级学科内培养,结合国际联合培养及校企联合培养等模式。
北航部分学院2017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说明_北航考研网

北航部分学院2017年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制招生说明请考生在报考前首先认真阅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7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一、基本要求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相关规定。
3.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模板见本页底端“相关下载”)。
4.考生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硕士研究生毕业或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
学历硕士毕业生须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可查询硕士毕业学历信息,未查询到硕士毕业学历信息的考生必须尽早到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指定的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并获取书面认证报告以备查验;非学历硕士学位获得者须在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网址/)可查询硕士学位信息,未查询到硕士学位信息的考生必须尽早到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指定的学位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并获取书面认证报告以备查验;境外或港澳台学位学历获得者,须登录教育部网站(网址/)查询认证,并获取书面认证报告以备查验。
(2)应届硕士毕业生。
须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可查询硕士学籍信息,最迟须在入学前硕士毕业或取得硕士学位。
未查询到硕士学籍信息的考生必须尽早到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指定的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并获取书面认证报告以备查验。
(3)同等学力人员。
须同时满足以下3个条件:a.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入学之日);b.已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上发表两篇以上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已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前三名);c.修完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全部学位必修课,并提交进修单位开具的学习证明及成绩单。
非学历硕士考生在报考时如果尚未获得硕士学位证书,按同等学力人员对待。
北航研究生培养方案

北航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引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以下简称北航)作为国内重点高校之一,一直以来注重研究生培养工作,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
为此,北航制定了一系列科学严谨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使其具备在不同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本文将对北航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解析。
二、培养目标北航研究生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较高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具有国际视野和团队协作精神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研究生,使他们能够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具有独立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视野的研究生,使他们具备在国际交流、合作和竞争中取得优势的能力;3. 培养具有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研究生,使他们既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又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具有社会领袖气质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
三、培养方式北航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方式,以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形成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
具体包含以下几种方式:1. 课程学习:研究生将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研究方向,选择相应的学科课程进行学习,使其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2. 科研实践:研究生将参与导师或相关科研项目组的科研活动,深入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并独立完成一定科研任务,培养独立科研能力;3. 学术交流: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讲座、研讨会等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其学术观点和交流能力;4. 实践实习: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实践实习项目,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实践能力;5. 学术活动:通过组织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学科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兴趣和创新能力。
四、培养机制北航建立了严谨规范的研究生培养机制,形成了由导师、学院和学校三级共同协作的培养模式。
为了实现更好的培养效果,学校还建立了一系列激励机制,包括奖学金、学术交流基金、科研项目支持等。
电子信息工程博士培养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博士培养方案导言电子信息工程是当今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通信、信号处理、电子电路与系统、微波与天线技术、光电子技术、信息网络与系统等内容。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需求也逐渐增加,因此博士培养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电子信息工程博士培养方案,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课程设置、科研训练、实习实践、学位论文等内容。
一、培养目标电子信息工程博士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他们应该掌握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理论知识和系统工程知识,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电子信息工程领域从事高水平的科研、教学和技术管理工作。
二、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和系统工程知识;2.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科学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的能力;3.具备扎实的英语水平,能够熟练阅读相关专业英文文献,具备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能力;4.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
三、培养过程1.研究生入学前培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适应博士研究生学习生活,学校将组织相关培训,包括英语水平测试、专业知识测试、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前沿资料查阅等。
2.科学研究训练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将参与课题组的科学研究项目,深入系统地学习相关课题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工作,亲自动手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培养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课程学习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将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技术知识和系统工程知识,其中包括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核心课程、前沿课程和交叉学科课程,还将学习相关的科技管理知识。
4.实习实践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将有机会参与博士后项目、实验室技术工作等,锻炼科学研究和工作实践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学位论文撰写博士研究生在培养期间将根据自己的科研工作,撰写一篇有一定创新性的学位论文,论文应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后,取得博士学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规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2006年7月修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以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具体情况,制定本规定。
本规定对博士研究生入学后至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的各项培养工作做出基本规定。
各学科根据本规定制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规定适用于学历博士研究生(包括公开招考博士研究生、直接攻博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和提前攻博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适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二、培养方向培养方向设置要依据本学科的特点和本领域科技发展的趋势,科学规范,相对稳定,鼓励在新兴交叉学科设置培养方向,鼓励在国家和社会发展急需的研究领域设置培养方向。
三、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制,提倡导师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
提倡跨学科联合培养,组织跨学科的指导小组。
经导师推荐,有关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研究生院审核,可以聘请跨学科专家担任联合导师或副导师。
四、学制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为4年;其它类型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
博士研究生一般在入学后1年内完成课程学习,在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前完成课程学分,应在博士论文答辩前完成全部学分和培养中规定的内容。
鼓励博士研究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学位论文研究工作;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年。
五、课程设置1、学分要求的课程(及培养环节)结构学分要求的博士研究生学习课程(及培养环节)结构由学位必修课(及培养环节)和学位选修课两部分构成,详见表1。
其中学位必修课及培养环节是指要取得相关学位所必须修读的核心课程和必须通过的培养环节,包括公共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外国语)、学科必修课和培养环节(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学位选修课是指除选定的学位必修课以外的课程。
北航数学博士

北航数学博士摘要:一、北航数学博士的简介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数学博士的基本情况2.数学博士在北航的专业领域和研究方向二、北航数学博士的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数学基础的人才2.培养能在国内外学术界崭露头角的人才3.培养具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三、北航数学博士的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2.科研训练与实践能力培养3.国际交流与合作机会四、北航数学博士的就业前景1.学术界的发展与贡献2.企事业单位的科研与技术岗位3.教育行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五、北航数学博士的知名校友1.张平文院士2.汤涛院士正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航)数学博士是该校培养的具备扎实数学基础、较高研究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优秀人才。
他们主要在北航数学科学学院进行学习和研究,研究领域包括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北航数学博士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国内外学术界崭露头角的人才,为数学科学的发展和创新做出贡献。
同时,培养具备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数学人才的需求。
为实现这一目标,北航数学博士的培养方案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质量、科研训练、实践能力培养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机会。
课程设置注重基础课程和前沿课程的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扎实基础和宽广视野。
教学质量方面,北航数学科学学院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包括院士、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确保教学质量。
在科研训练方面,北航数学博士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
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锻炼其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北航数学博士还有丰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机会,可以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拓宽视野。
北航数学博士的就业前景十分广阔,他们可以在学术界继续深造和发展,成为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教授、研究员;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还可以在教育行业担任教学和科研工作,培养更多优秀的数学人才。
计算机学院-北航研究生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二、培养目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具有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全面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具有主持较大型科研、技术开发项目,或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能力;至少能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撰写科技论文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3.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统一招生,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培养博士研究生。
学科培养方向包括:1.计算机系统结构:具体研究方向包括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嵌入式与容错计算技术、网络体系结构、分布式计算机系统、计算机存储技术、并行计算技术、分布式计算技术、新概念计算技术等;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具体研究方向计算复杂性理论、计算系统建模理论、算法理论、智能计算理论、程序的形式化理论与编程模型、程序变换方法与技术、新型程序设计方法、可计算性理论、海量信息的理论与方法、软件中间件技术等;3.计算机应用技术:具体研究方向数据库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数字图像及音视频处理、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计算机仿真技术、嵌入式系统应用、物联网应用、云计算应用、服务计算、社会计算、大规模计算机应用工程化等;4.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具体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理论、网络传输技术、网络管理技术、网络计算技术、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计算机安全技术、软件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内容安全技术、行为安全技术、信息隐藏与检测以及可信计算技术等。
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研究生主要按一级学科培养,鼓励开展国际联合培养,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0839)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学科网络空间安全学科(0839)二、培养目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科研道德和敬业精神。
2、在网络空间安全方面具有坚实宽广的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全面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和研究前沿;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够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从事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对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理论、方法与技术有透彻了解和把握,能够进行领域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善于发现前沿性问题,并能够探索新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解决问题;能够胜任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中大型复杂系统的设计、开发或管理工作,并做出创新性的成果。
三、培养方向1、密码学及应用密码学是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重要基础,可为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提供密码学基础理论和应用工具方面的重要支撑。
培养方向包括密码学理论及应用。
其中,密码理论主要研究新型密码体制和安全协议的设计、分析及其应用;密码应用主要研究密钥管理技术、认证技术、以及密码在各类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2、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是网络安全和应用安全的核心和基础。
系统安全指综合应用各种安全技术来保证网络空间中单元计算系统的安全和可信。
培养方向包括可信计算、操作系统安全、虚拟化技术及安全、软件逆向分析与安全漏洞挖掘、移动系统安全、工控系统安全、系统安全测评和信息安全工程、软件安全性验证理论及工具研究、软件可信性分析、度量和验证、硬件安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安全性、安全芯片设计等。
3、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证连接计算机的网络自身安全和传输信息安全。
培养方向包括网络安全体系结构、网络安全防护、通信对抗、异构网络安全接入与融合、安全事件挖掘、发现和跟踪、策略自动化、Web 安全、社交网络安全、网络动态防御体系、自组织网络攻击与防御、协议分析与识别、流量分析与控制、访问控制与授权技术、信任模型与管理、网络的可生存性与可用性等。
4、网络内容安全网络内容安全是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保障,本方向面向国家安全需求,在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分析环节涉及安全的相关技术开展研究。
形成数字内容安全、视频图像分析与敏感内容检测和网络舆情分析三方面的学科优势方向。
5、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是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网络空间安全法治化为核心的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刻不容缓。
本方向包括网络空间安全立法研究、网络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理机制研究、以及网络安全治理与战略规划研究。
四、培养模式及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研究生主要按一级学科培养,鼓励开展国际联合培养,实行导师或联合导师负责制,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
遵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
本学科直接攻博研究生学制为4年;其它类型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在攻读学位期间,要求在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依据培养方案,获得知识和能力结构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鼓励研究生从入学起就开始学位论文相关的研究工作;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1年。
五、知识和能力结构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博士生应掌握坚实宽广的网络空间安全基础、密码学及应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信息内容安全等网络空间安全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深入了解学科的发展现状、趋势和前沿;能够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良好的专业文献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对本学科相关领域的重要理论、方法与技术有透彻了解和把握,善于发现学科的前沿性问题,并能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用科学的方法指导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运用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开展该领域高水平的研究,进行理论与技术创新,或开展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中大型复杂系统的设计、开发与运行管理工作;做出创新性成果;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获本学科博士学位应具备获取知识、学术鉴别、科学研究、学术创新、学术交流等基本学术能力,以及较好的交流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且应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注重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结合,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一个自立自强、诚实守信的科技人才。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由学位理论课程和综合实践环节两部分构成,如下表所示。
知识和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对研究生的理论素质、科学及人文素质、实践能力素质、创新意识素质等培养要求,要取得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培养方案获得表中所规定的各部分学分及总学分。
博士(不含直博)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结构类型学位理论课程综合实践环节公共课基础及学科理论课跨学科课选修课学术报告学术交流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学分小计≥4 ≥7 ≥2 ≥0 1 1 1 总学分≥16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知识和能力结构及学分要求结构类型学位理论课程综合实践环节公共课基础及学科理论课跨学科课选修课专业实践学术交流学术报告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学分≥5 19≥4 ≥5≥3 1 1 1 小计总学分≥38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分为学位必修课(环节)和学位选修课(环节)。
1.学位必修课程(环节)学位必修课程(环节)指获得本学科博士学位所必须修学的课程和环节,包括:●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第一外国语。
●学科必修课:包括校基础理论课、一级学科理论课和专业课。
●跨学科课:按照导师要求选修跨一级学科课程。
●必修环节:专业实践(适用于直博生)、学术报告、学术交流、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见附表。
2.学位选修课程(环节)导师可根据博士研究生知识背景情况及课题研究需要指定选修公共课、本专业课或跨专业课。
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德、日、法等)的博士研究生必须选修英语作为二外,若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己修英语二外,可以免修;对缺少本学科硕士层次专业基础的跨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将2-3门本学科的硕士培养方案设置的核心课程作为选修课程。
所修课程记录成绩不计学分。
3.课程设置(见附表)4.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应修学总学分不低于16学分的课程及培养环节。
其中,公共必修课4学分,学科必修课至少7学分,跨学科课程2学分;培养环节3学分(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1学分,学术交流1学分,学术报告1学分)。
直接攻博研究生至少修学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32学分,其中基础及学科理论课程不少于19学分、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少于4学分;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同时满足学术硕士学位和普通博士学位学分要求。
直接攻博研究生可根据导师的安排,在3年内学习完学位要求的全部课程学分。
硕博连读研究生应同时满足学术硕士学位课程的学分要求,对硕士学术报告及硕士开题学分不做要求。
博士研究生必须完成个人培养计划中制定的所有课程学习内容,并参加考核。
凡已选课程没有成绩者,不允许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附表1—附表2: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七、学位论文及相关工作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学位论文环节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所进行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凝练科学问题、发挥创新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
博士研究生的论文选题应选择学术前沿性的研究课题、选择与国家重大需求有关的课题、选择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课题,学位论文应体现创新性和先进性。
(1)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院关于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基本规定》。
要求博士研究生结合论文研究方向在阅读了丰富的文献资料基础上,了解学术发展前沿,写出综述报告。
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学位论文选题依据(包括论文选题的意义、与学位论文选题相关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学位论文研究方案(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可能的创新之处);预期达到的目标、预期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直接攻博研究生一般在3年内,其他博士研究生一般在2年内完成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
每年统一组织3次开题答辩,博士生提交文献综述、开题报告材料申请开题。
文献综述应包括国内外研究现状、在相关领域存在问题分析、与博士论文研究方向相关的典型文献分析等报告,开题报告需详细描述开题背景、论文研究内容、研究基础等,上述材料由学位委员会委托专家组进行审核并打分,审核通过后方可申请开题答辩,开题答辩不通过者重新开题。
博士研究生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至申请学位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少于1年。
(2)中期考查博士生中期考查主要是对至6月30日尚未答辩的在册三年级非委培非定向学历博士研究生和四年级直博生进行继续培养和奖学金资助的资格认定。
由其所在学院制定考查标准,统一组织考查。
考查组成员不少于5人,听取博士论文中期报告,并在《博士研究生论文中期考查表》中签署意见。
(3)学位论文标准与答辩执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位授予暂行实施细则》。
附表1:博士(不含直博)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性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要求学位必修课及环节学位理论课程公共课0011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 2 必修001121 英语一外(博)60 2必修1门001133 研究生日语90 2001134 研究生俄语90 2公共课必修学分小计≥4基础及学科理论课001201 数值分析A 48 3必修至少1门(理工类)001203 矩阵理论A 48 3001205 数理统计A 48 3001207 最优化方法48 3001209 泛函分析48 3计算机网络基础32 2061309 网络空间安全数学基础48 3061317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综合课48 3 必修061399 科学写作与报告16 1 必修基础及学科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7跨学科课(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课)必修至少1门跨学科课必修学分小计≥2学位理论课必修学分合计≥13综合实践环节001603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博) 1 必修001613 学术交流 1 必修001612 学术报告(博)1必修综合实践能力必修学分合计 3学位选修课001801 英语二外60 2第一外国语非英语必修XXXXXX 网络空间安全新技术前沿16 1 按导师要求选修其他本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学分总计及说明必须同时满足学分的小计、合计及总学分要求。
≥16附表2-1: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必修课程/环节设置及学分要求课程性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要求学位必修课及环节学位理论课程公共课001101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6 2 必修001121 英语一外(博)60 2必修1门001133 研究生日语90 2001134 研究生俄语90 2人文(或管理)专题课16 1 必修1门公共课必修学分小计≥5基础理论课001201 数值分析A 48 3必修至少2门001203 矩阵理论A 48 3001205 数理统计A 48 3001207 最优化方法48 3001209 泛函分析48 3001212 近世代数与拓扑32 2001216 小波分析32 2计算机网络基础32 2061309 网络空间安全数学基础48 3博弈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拟开)基础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6一级学科理论课061307 计算理论32 2必修至少2门061301 高等数理逻辑48 3061302 算法设计与分析48 3061305 新型计算机网络48 3061526 密码学(计算机学院)48 3现代密码学理论与实践(电子信息工程学院)48 3密码协议设计与分析(电子信息工程学院,)32 2信息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拟开)32 2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综合课48 3 必修061399 科学写作与报告16 1 必修一级学科理论课必修学分小计≥9021555信息系统安全概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021550密码学与网络安全(电子信息工程学院)48 3专业课形式语义学与程序分析(计算机学院)48 3061504网络与信息安全32 2061505高等计算机网络32 2061506大型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32 2061509嵌入式系统32 2 061511模式识别32 2 061512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 2 061814 操作系统结构分析32 2 Web安全32 2密码工程32 2量子密码学32 2网络内容安全32 2网络攻防技术32 2无线网络安全32 2机器学习061831 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技术32 2 061530 网络安全前沿技术实践讲堂16 1 专业课必修学分小计≥4跨学科课(导师指导下跨一级学科选课)必修至少2门跨学科课必修学分小计≥4学位理论课必修学分合计≥28综合实践环节061701 计算机网络综合实验3必修001603 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博) 1 必修001613 学术交流 1 必修001612 学术报告(博) 1 必修综合实践能力必修学分合计≥6学位选修课001801 英语二外60 2第一外国语非英语必修网络空间安全新技术前沿16 1学分总计及说明必须同时满足学分的小计、合计及总学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