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圆形滚得快》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圆形滚得快》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圆形滚得快》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dface57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99.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精品教案《圆形滚得快》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形状》,详细内容为“圆形滚得快”。
通过让幼儿观察、实践,解圆形物体滚动特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圆形,知道圆形物体特点;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能力;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能力;4.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物体滚动速度概念;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能力,让幼儿掌握圆形物体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圆形物体(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其他形状物体(如正方形、三角形等)、计时器、实验道具;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圆形物品(如瓶盖、硬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组织幼儿在操场上观察圆形物体(篮球、足球等)滚动;(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圆形物体滚动得快?2. 例题讲解(1)出示圆形物体和其他形状物体,让幼儿观察、比较;(2)讲解圆形物体特点:边缘光滑、滚动速度快;(3)引导幼儿思考:为什圆形物体滚动得快?3. 随堂练习(1)让幼儿在教室内寻找圆形物体,观察、比较、分析;(2)组织幼儿进行圆形物体滚动比赛,记录滚动速度;(3)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学具制作自己圆形物体,并与其他形状物体进行比较。
(1)引导幼儿分享观察、实践过程中发现;(3)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继续观察、探索圆形物体滚动现象。
六、板书设计1. 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大圆形,标注“圆形”;2. 在圆形旁边画出其他形状,标注“正方形”、“三角形”等;3. 在圆形下方写上“滚动速度快”;4. 在其他形状下方写上“滚动速度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寻找家中圆形物体,观察并记录它们滚动速度;2. 答案:圆形物体滚动速度较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解圆形物体特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能力。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滚一滚》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滚一滚》](https://img.taocdn.com/s3/m/ea75d58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36.png)
小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滚一滚》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小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科学探索》,具体内容为第三章“物体的运动”中的第二节“滚一滚”。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各种物体在平面上的滚动现象,观察不同物体的滚动特点,探索影响物体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物体滚动的基本概念,认识到不同物体在平面上的滚动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技能。
3. 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物体的滚动特点及影响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合作探究的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各种形状的玩具、小球、斜面、平面、计时器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和操作各种形状的玩具,引发幼儿对滚动现象的兴趣。
2. 讲解滚动概念:通过展示和讲解,让幼儿了解滚动现象,知道滚动是一种物体在平面上的运动方式。
3. 例题讲解:以小球为例,让幼儿观察小球的滚动特点,引导幼儿发现圆形物体滚动时速度较快、距离较远。
4. 随堂练习:让幼儿分组操作不同形状的玩具,观察和比较它们的滚动速度和距离,引导幼儿分析原因。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六、板书设计1. 《滚一滚》2. 内容:物体的运动:滚动滚动特点:圆形物体滚动速度较快、距离较远影响滚动速度和距离的因素:物体形状、斜面倾斜程度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让幼儿选择家中常见的物体,观察和记录它们的滚动特点,尝试用画笔描绘出来。
2. 答案示例:圆形物体(如球、轮胎)滚动时速度快、距离远;长方形物体(如书本、盒子)滚动时速度慢、距离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寻找更多滚动现象,观察和记录,增强幼儿对滚动现象的认识和了解。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圆形滚得快》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圆形滚得快》含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932603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1.png)
幼儿园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圆形滚得快》含反思I. 教学目标1.认识圆形物体的特征和形状;2.了解圆形物体具有滚动的特性;3.学习通过观察和实践,探究“圆形滚得快”的原因;4.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II. 教学内容1.圆形物体的形状和特征;2.圆形物体的滚动特性;3.实验探究:“圆形滚得快”现象。
III.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教师出示球、圆盘、圆环等不同形状的圆形物体,让幼儿观察、摸索,并询问幼儿这些物体有什么特征;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圆形物体都有圆周和半径两个特征。
2. 学习圆形物体的滚动特性1.教师让幼儿将圆形物体推动,观察圆形物体的运动;2.教师带领幼儿发现圆形物体滚动的特性,即圆形物体滚动时速度较快,而且是直线滚动;3.教师可借助幼儿的身体滚动,让幼儿感性理解圆形物体滚动的特性。
3. 实验探究:“圆形滚得快”现象1.教师在实验室或者大课间地带上铺好大理石板;2.教师让幼儿先观察铁球和水滴玻璃珠在平面上滚动的速度差异;3.教师让幼儿在大理石板上同时放置铁球、水滴玻璃珠、长方形滑板和圆形滑轮,让幼儿实验探究圆形滑轮“滚得快”现象;4.教师带领幼儿讨论发现圆形滑轮滚动速度较快,与其他物体滑动的速度相比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4. 总结反思1.教师可以让幼儿分享个人观察和实验结果,以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2.教师思考如何将此次实验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创造更多的科学教育课程。
IV. 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幼儿对“圆形滚得快”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及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导孩子观察和实践等多种方法,让科学知识更加贴近孩子的生活,更加深入人心。
同时,在之后的教学中,要重视回顾、总结和反思,让孩子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发现新问题,从而更好地提高科学素养。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反思《球儿滚得快》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反思《球儿滚得快》](https://img.taocdn.com/s3/m/2c3dbb9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f7.png)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反思《球儿滚得快》教案名称:《球儿滚得快》教案目标:1. 培养幼儿对球类运动的兴趣;2. 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3. 锻炼幼儿的大肌肉群和小肌肉群。
教学准备:1. 多个各种颜色的球;2. 平坦的场地。
教学过程:引入:先给幼儿展示颜色各异的球,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让幼儿观察不同颜色的球,给球起一个名字,如红球叫“红宝宝”,蓝球叫“蓝宝宝”等。
活动一:传球游戏1. 组织幼儿排成一队,按顺序传递球,示范正确的传球姿势:双手握球,用力推球;2. 要求幼儿尽量将球传给队友,不要让球滚出场地;3. 每次传球结束后,组织幼儿鼓掌表扬。
活动二:用脚滚球比赛1. 将球分发给每个幼儿,要求幼儿用脚将球滚到指定的位置,比赛谁能滚得最远;2. 引导幼儿正确运用脚掌滚球,不要用脚腕或脚趾。
活动三:捡球比赛1. 让幼儿分成两队站成两排,每队一名队员手持一个篮子;2. 给每个幼儿发几个球,另一名幼儿站在远处同时将球滚向两队;3. 要求队员迅速捡起球放入篮子中,每捡到一个球就得一分;4. 结束后统计分数,胜出的队伍给予鼓励。
活动四:抢球游戏1. 将球放在场地中央,让幼儿围成一个圆圈;2. 告诉幼儿,只能用手触碰球,不能用脚或腿;3. 起手信号后,幼儿尽量抢到球,并保持球在自己的控制范围内。
反思:1. 整体活动设计紧凑,充分利用了不同的游戏形式来让幼儿参与,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2. 学生表现积极,参与度高,能够主动合作并遵守游戏规则;3. 对于较为拘谨的幼儿,需要更多地进行鼓励和引导,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整个活动中;4. 下次可以增加一些适合幼儿团队协作的游戏,以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幼儿园小班科学《圆形滚得快》教案
![幼儿园小班科学《圆形滚得快》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079d5d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da.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圆形滚得快》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材《有趣的形状》中的第三章“圆形的世界”,详细内容围绕圆形的特性展开,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圆形滚动速度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圆形的基本特征,知道圆形可以滚动。
2. 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感知圆形滚动速度的特点。
难点:让幼儿理解圆形滚动速度与其他形状滚动速度的差异。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圆形、方形、三角形教具各一个,计时器一个。
学具: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各一张,小球一个。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圆形、方形、三角形教具,邀请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形状可以怎么玩吗?”引导幼儿思考。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圆形、方形、三角形教具滚动,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滚动情况。
(2)教师邀请两名幼儿分别用圆形和方形教具进行比赛,观察哪个滚动得更快。
(3)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圆形滚得快,方形滚得慢。
3. 随堂练习(1)教师发放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让幼儿自己尝试滚动,并记录观察结果。
(2)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圆形滚得快》2. 板书内容:圆形、方形、三角形滚动速度比较圆形滚动速度较快方形、三角形滚动速度较慢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圆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进行滚动实验,记录观察结果。
(2)和家长一起讨论为什么圆形滚得快,方形和三角形滚得慢。
2. 答案:(1)圆形卡片滚动得最快,方形和三角形卡片滚动得较慢。
(2)圆形没有棱角,摩擦力小,所以滚动速度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观察幼儿对圆形滚动速度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圆形物体,了解它们的滚动特点。
(2)鼓励幼儿尝试用其他形状进行滚动实验,探索不同形状的滚动速度。
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圆形滚得快》
![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圆形滚得快》](https://img.taocdn.com/s3/m/ad40a743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f4.png)
小班优秀科学教案《圆形滚得快》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圆的形状和性质。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圆形物体滚动的速度和路程与圆的半径大小的关系。
(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写程序,模拟圆形物体滚动的速度和路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兴趣。
(2)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了解圆的形状和性质。
(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圆形物体滚动的速度和路程与圆的半径大小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编写程序,模拟圆形物体滚动的速度和路程。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圆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询问学生对圆的认识。
然后让学生观察一下教室中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并让他们说出圆形物体的特点。
2.观察与实验(10分钟)老师出示一些不同半径的圆形物体,让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观察和实验。
每个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圆形物体,把它放在斜坡上,并观察它滚动的速度和路程。
同时,让学生记录每个圆形物体滚动的速度和路程。
3.归纳与总结(10分钟)学生完成观察和实验后,回到教室。
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总结整个实验过程。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发现滚动的速度和路程与圆的半径大小有关。
4.知识讲解(15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教师向学生讲解圆形物体滚动的速度和路程与圆的半径大小的关系。
并向学生介绍如何用数学公式来表示这个关系。
然后,教师介绍计算机程序的概念,并向学生展示如何编写程序来模拟圆形物体滚动的速度和路程。
5.编写程序(30分钟)学生利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自主编写程序,模拟圆形物体滚动的速度和路程。
学生可以采用Python等语言编写程序,并调试程序,观察程序运行结果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6.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将自己编写的程序运行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并与同学们进行讨论和交流。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反思《球儿滚得快》 (2)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反思《球儿滚得快》 (2)](https://img.taocdn.com/s3/m/ecc35e2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65.png)
幼儿园小班体育活动教案反思《球儿滚得快》
教案标题:球儿滚得快
教案反思:
1. 教案设计:教案中对于幼儿园小班的体育教学活动进行了设计,通过引导幼儿进行球类运动,培养幼儿的协调性和运动能力。
整个教案的目标明确,活动内容和活动流程也安排得合理。
2. 教材选择:《球儿滚得快》作为教材,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互动性,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
教案中设计了多种游戏和活动,能够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3. 教学方法:教案中采用了“示范+模仿”的教学方法,给幼儿提供了明确的动作指导和示范,引导幼儿进行模仿。
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并且在巩固和提高幼儿技能的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效果。
4. 学生反馈:教案中设计了游戏环节,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乐趣,并且通过游戏能够让幼儿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与幼儿的互动,我发现幼儿们对于球类运动的兴趣较高,参与度也很高。
5. 反思与展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对于某些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还有些欠缺,下一步我打算加强对于动作的示范和解释,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技能。
并且,我还会加入更多的互动环节,让幼儿在活动中更多地参与,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总结:通过这次体育活动,我发现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能够更加主动和积极,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并且在游戏中提高他们的技能和能力。
我将继续努力,设计更好的体育活动,为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科学教学:圆形轮子滚一滚活动教案
![幼儿园科学教学:圆形轮子滚一滚活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add864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88.png)
幼儿园科学教学:圆形轮子滚一滚活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轮子的基本特性和功能。
2.在游戏中探索轮子滚动的原理。
3.促进幼儿园儿童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的训练。
4.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利用材料:天然木头玩具车、球、鼠标垫。
2.利用环境:做轮轴的平整地面。
3.使用媒体:PPT、比较图。
三、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出示PPT中的轮盘和木头车,让幼儿围绕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你们都用过什么东西是可以滚的呢?”“玩具车为什么能滚呢?”……2.游戏环节(1)活动目的通过玩游戏来感受轮滚动的原理。
(2)活动准备老师提供材料:天然木头玩具车、球、鼠标垫。
(3)游戏规则把玩具车的轮轴挤在鼠标垫下并轻轻拨动后可以看到玩具车向前滚动的现象。
老师可以问幼儿:“为什么玩具车能够滚呢?”请幼儿困难正常生活和科学常识来解释。
(4)游戏操作让孩子们分成小组两个接受挑战:哪个小组更能让其球(或其他物体)在鼠标垫上滚出更多距离。
必须不违反游戏规则地进行游戏。
任务完成就分享对轮滚动的认识。
比较图评价幼儿练习的最佳成果。
观察发现:当球从初始位置开始向前滚动时,会发现它会先快一点,然后逐渐变慢。
同样,在发现球模拟这个物理通则中的第一个惯性定律——质量不变化的物体不会改变它的速度除非被外部力量应用。
这种力量称为惯性力。
当球静止时,物体不会产生任何惯性力,因此球保持不动。
我们可以把球的质量与惯性力相比较。
当球的质量较大时,球的惯性力也大,球更难滚动。
四、教学反思轮子似乎是天生的人类发明。
在我们的社会的各个角落,轮子无处不在的。
幼儿园教育的一项关键任务是帮助幼儿建立调查与探究的技能,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挑战。
通过了解轮子的工作原理,幼儿园儿童可以更好地理解周围物体的运动过程。
从这个小游戏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同时也发现了幼儿的一些想法和发现。
这说明通过幼儿游戏可以很好地促进幼儿早期的发展。
科学圆球滚得快教案反思
![科学圆球滚得快教案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2d41489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0.png)
科学圆球滚得快教案反思引言。
在教学中,教师们常常会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其中,科学实验在教学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以“科学圆球滚得快”教案为例,对科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反思和探讨。
一、教案概述。
“科学圆球滚得快”是一节物理实验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规律。
教案的主要内容包括,1. 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意义;2. 教师向学生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方法;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4.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5. 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和讨论,总结出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规律。
二、教学反思。
1. 实验设计。
在教学中,实验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
在“科学圆球滚得快”教案中,实验内容简单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规律。
但在实验步骤的设计上,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引导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物体滚动的规律。
2. 学生参与。
在教学中,学生的参与度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参与实验操作,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科学圆球滚得快”教案中,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但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3. 实验总结。
在教学中,实验总结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通过实验总结,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科学圆球滚得快”教案中,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和讨论,总结出了物体在斜面上滚动的规律。
但在实验总结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让他们能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究物体滚动的规律,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圆形滚得快》小班科学教案——学习常见的圆形物体
![《圆形滚得快》小班科学教案——学习常见的圆形物体](https://img.taocdn.com/s3/m/0c85733c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88.png)
《圆形滚得快》小班科学教案——学习常见的圆形物体小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的圆形物体;2.了解圆形滚动的道理;3.听懂并能说出与圆形有关的基本词汇;4.通过实物观察和操作,掌握圆形物体的基本特征和规律;5.了解圆形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本教学内容为《圆形滚得快》小班科学教案,主要课时分布如下:第一课时:了解圆形,认识球、车轮等物体;第二课时:掌握圆形滚动的原理;第三课时:体验圆形滚动的过程和规律;第四课时:了解圆形物体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了解圆形,认识球、车轮等物体1.引入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展示不同的圆形物品进入本课。
2.认识圆形物品教师可以依次介绍球、车轮等物品,展示实物,并学生尝试触摸、推动、转动等,感受不同的手感体验。
3.巩固词汇教师可以使用图片展示不同的圆形物品,并让学生说出对应的名称,在巩固词汇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4.拓展思维教可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球能滚动?为什么车轮可以帮助车辆行驶?第二课时:掌握圆形滚动的原理1.引入教师通过视频或者图示,介绍圆形滚动的原理。
2.示范实验教师可以为学生带来一个球或轮子,并为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圆形滚动的过程并感受不同的力的作用。
3.引导深入思考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圆形滚动的中的物理学道理,例如摩擦力、重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领会理论,理论中得到实践的验证。
第三课时:体验圆形滚动的过程和规律1.引入教师通过实物展示或模型制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
2.观察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圆形滚动的过程和规律,例如滚得快、慢,滚动距离等。
3.启发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圆形滚动与坡度角度相关的问题,例如在不同的坡度下,圆形滚动的速度和距离会有什么变化。
第四课时:了解圆形物体的应用1.引入教师介绍圆形物体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车轮、滑轮、摇滚圆珠笔等。
2.学习案例教师可以选取一个与圆形物体相关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究,并在课后进行讨论。
小班体育公开课球儿滚得快教案【含教学反思】
![小班体育公开课球儿滚得快教案【含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1fe8dc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17.png)
小班体育公开课球儿滚得快教案课程背景和目标作为一名体育老师,我认为早期的体育教育非常重要。
在儿童时期,引导孩子爱上运动,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锻炼意识,可以对他们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因此,我选择了小班体育公开课这个场景,来带领孩子们进行一次“球儿滚得快”的体育活动。
本节课的目标是:•帮助孩子们了解足球运动的基本规则和技能;•提高孩子们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孩子们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教学准备•足球若干•橙色发光胶带若干(用于划出场地)•网球或者其他小球若干(备用)教学流程1.入门活动在上课前,我会在橙色发光胶带上划出一个小足球场。
然后,我会让孩子们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自由玩耍,让他们感受足球运动的有趣和乐趣。
2.技能教学在入门活动之后,我会开始正式的教学环节。
首先,我会向孩子们介绍足球运动的一些基本规则和常见技能。
例如,如何传球、如何射门、如何盘带、如何守门等等。
我会通过简单的演示和讲解,让孩子们了解到这些技能的基本要点。
3.小组练习在技能介绍完成之后,我会让孩子们自由组队,进行小组练习。
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其中一名学生充当门将角色,其他学生则进行传球、射门、盘带等练习。
我会跟着每个小组走动,指导他们的练习过程,并对他们的表现进行点评和鼓励。
4.游戏比赛在小组练习结束之后,我会组织一个足球游戏比赛。
比赛规则简单,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比赛时间为15分钟,胜者将得到一枚奖章。
教学反思1.教学优点通过设置入门活动,让学生们更容易进入课堂氛围,提高课堂积极性;通过小组协作模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2.教学不足由于时间限制,课堂教学时间较短,无法全面进行技能的讲解和练习;在比赛环节中,部分学生表现不积极,需要在激励上进行改进。
3.提升教学效果的措施增加课堂时间,提高教学细节,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比赛前进行激励,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球儿滚得快》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球儿滚得快》](https://img.taocdn.com/s3/m/2db6b32b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e7.png)
幼儿园小班体育教案《球儿滚得快》教学目标
1.激发幼儿的运动兴趣,促进其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
2.增强幼儿协作意识,加强集体意识;
3.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勇气。
教学内容
•基本动作技能:掷球、接球、滚球;
•球类游戏:击打球、投向目标、传球比赛。
教学准备
•了解幼儿园小班幼儿身体素质和认知水平;
•运动场地:室内或操场;
•球类器材:小球、大球、篮球、足球、羽毛球,可视情况增加。
教学过程
1.热身环节:幼儿跑、跳、转圈,增加身体热量;
2.把球交给幼儿,让幼儿看着球叫出球的名称;
3.讲解并示范基本动作技能,如掷球、接球、滚球;
4.按照幼儿运动兴趣,可用球类游戏比赛的形式,如:击打球、投向目标、传球比赛,发挥孩子的想象力,在传球比赛环节中增加一些难度,如同时使用大球、小球进行文化教育,或组合多种球的比赛等,注意为孩子在比赛中增加快乐的体验
教学方法
1.交互式教学法:教师示范动作,幼儿参与感受;
2.认知导向法:通过比赛情景,激发孩子兴趣;
3.亲子互动法:鼓励家长参与教学过程,增加亲子互动。
注意事项
1.关注孩子的身体安全,健康第一;
2.确认球类器材无任何危险;
3.常规询问孩子的身体状况和感受。
教学总结
通过“球儿滚得快”的体育活动,幼儿在保证身体安全的情况下,进一步锻炼基本动作技能,增强集体意识,培养自信心和勇气,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对幼儿表现进行互动讨论,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构筑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圆形滚得快(四篇)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圆形滚得快(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c6798b10661ed9ac51f3a3.png)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圆形滚得快(四篇)目录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圆形滚得快一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小乌龟爬呀爬二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小蚂蚁力气大三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我和乌龟做朋友四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圆形滚得快一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圆形积木比方形、三角形积木滚得快的现象。
2、培养对探索活动的兴趣,发展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1、每人一小筐、筐中有长方、圆、方、三角积木各一块。
2、圆柱体铁罐、铅笔、电池、玩具轮子等能滚的物体若干。
3、活动前搭好每人一组斜板。
活动准备:一、组织幼儿操作和观察:1、小朋友你们喜欢滑滑梯吗?2、许多积木也想来滑滑梯,看看是哪些形状的积木?3、请小朋友把你箩筐里的积木拿出来一个一个放在那边的滑滑梯上请它们滑滑梯,看看这些积木是不是滑得一样快?等会儿讲给大家听好吗?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讨论并提出下一步操作要求:1、圆积木、方积木、三角积木滑滑梯是不是滑得一样快?2、这次举行个滑滑梯比赛,三块积木同时滑滑梯、看谁滑得最快、更会儿讲给大家听好吗?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讨论:1、刚才你的积木滑滑梯比赛时,谁滑得最快?2、老师也来玩滑滑梯比赛,请小朋友当裁判,看谁滑得最快。
3、老师总结:圆积木比方积木、三角积木滚得快,也滑得快。
所以,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轮子多是圆圆的,这样就开得快了。
六、延伸活动:1、老师这儿还有许多玩的东西,请你们每人选一样能滚得快的东西。
2、你选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滚得快的?3、请小朋友把你选的东西拿到下面的大滑滑梯上去滑吧!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小乌龟爬呀爬二【活动目标】1.认识乌龟的外形特征,简单了解乌龟的生活习性。
2.愿意饲养小动物。
3.培养幼儿的爱心。
【活动准备】1.小乌龟四只分别养在四个鱼缸里。
2.适合学小乌龟爬的慢节奏的音乐。
3.喂小乌龟的食物:小鱼、小虾、碎肉等。
【活动过程】1.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题。
教师说:身穿硬甲壳,四角慢慢爬,别人欺负它,快快躲回家。
《圆形滚得快》小班科学教案——认识不同形态的滚轮
![《圆形滚得快》小班科学教案——认识不同形态的滚轮](https://img.taocdn.com/s3/m/19f13c95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eb.png)
《圆形滚得快》小班科学教案——认识不同形态的滚轮认识不同形态的滚轮一、背景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滚轮的应用。
比如,自行车、电动车、滑板车等交通工具上的车轮,以及玩具中的轮子等,它们的滚轮形态大多为圆形。
那么,为什么我们常用的轮子都是圆形的呢?这就是需要了解的背景知识。
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轮子的最基本功能就是减小摩擦力。
如果我们要推动一件重物,为了减小摩擦力的影响,我们需要将这个重物放在一个滚动的物体上。
而轮子正是这个最理想的滚动物体。
当我们将重物挂在一个较小的滚动物体上时,比如滑板车上的小车轮,这个小轮子的滚动阻力就会比重物本身的摩擦力小得多。
此外,圆形的轮子在滚动的过程中,因为每个点与地面之间的接触点都处于沿着轮轴的同一水平线上,所以在不同的地面上滚动时,圆形的轮子能够很好地保持稳定,避免出现跳动的情况。
因此,我们能够看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使用的轮子都采用了圆形设计。
但在实际应用中,圆形的轮子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那么,不同形态的轮子又有什么特点呢?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圆形滚得快》这个小班科学教案,来认识不同形态的滚轮。
二、教学目的1.培养幼儿探究事物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提升幼儿对事物的感知和认知;2.认识不同形态的滚轮并进行探究,了解不同形态的滚轮在使用过程中的特点和差异;3.通过教学活动,让幼儿感受到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培养幼儿的科学知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活动1.制作不同形态的滚轮模型为了更好地让幼儿探究不同形态的滚轮,我们可以先让幼儿动手制作不同形态的滚轮模型。
幼儿可以使用不同材料,比如纸板、木块、塑料杯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不同形态的滚轮。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创意来发挥,以保证每个滚轮形态都能展示出来。
2.实验探究不同形态的滚轮的特点制作完成后,我们可以进行一下实验探究。
老师可以事先准备一段平坦的路面,比如教室里的一段地毯、木地板等。
蒲公英组合,在不同的路面上滚动不同形态的滚轮,让幼儿观察它们的滚动情况和速度。
《圆形滚得快》小班科学教案——制作自己的玩具滑轮车
![《圆形滚得快》小班科学教案——制作自己的玩具滑轮车](https://img.taocdn.com/s3/m/e0033c4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9.png)
《圆形滚得快》小班科学教案——制作自己的玩具滑轮车。
一、教学目标1.孩子能够理解圆形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来。
2.孩子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制作出自己的玩具滑轮车,并了解滑轮车的运作原理。
3.帮助孩子了解减摩力,并让孩子通过实际操作,发现减摩力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圆形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教师将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孩子了解圆形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通过观察环、盘、轴承、车轮等物品的运动,让孩子感受圆形运动的规律和节奏。
2.制作自己的玩具滑轮车:教师会为孩子准备好滑轮车的材料,如木板、滑轮、轴承、螺丝等,让孩子亲手进行组装。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将会对孩子的操作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滑轮车的运转原理。
3.减摩力的作用:通过让孩子自行制作自己的滑轮车,并观察滑轮车的运转过程,让孩子们发现减摩力的运作原理,理解减摩力的作用。
三、教学步骤1.圆形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第一步:展示物品展示一些圆形物品,如环、盘、轴承、车轮等,让孩子们观察这些物品运动的规律。
第二步:讲解原理教师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让孩子们理解圆形运动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让孩子们感受到圆形运动的特点和节奏。
第三步:互动问答让孩子根据所学知识,自己提出问题,老师进行解答,让孩子们加深对圆形运动的理解。
2.制作自己的玩具滑轮车第一步:准备材料教师将会准备好滑轮车的材料,如木板、滑轮、轴承、螺丝等,让孩子们观察材料的特点和用途。
第二步:亲自动手让孩子们根据所提供的材料,亲自进行组装,并进行实际操作。
第三步:指导和帮助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对孩子的操作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滑轮车的运作原理。
第四步:互相分享完成后,孩子们可以互相分享自己制作的滑轮车,并分享制作过程中的经验和感受。
3.减摩力的作用第一步:展示物品教师会向孩子们展示一些能够减摩力的物品,如涂上润滑剂的轴承、降低运动阻力的滑轮等,让孩子们看到这些物品之后,思考它们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小班科学活动:圆形滚得快
![小班科学活动:圆形滚得快](https://img.taocdn.com/s3/m/35882463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5c.png)
小班科学活动:圆形滚得快圆形滚得快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小班科学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物体在不同形状下滚动的速度和特点。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将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圆形物体滚动的快慢与其他形状的物体有何不同,并尝试解释其原因。
活动准备:- 准备几个不同形状的物体,如圆球、方块和三角形,最好使用相同大小的物体。
- 准备一段平滑的斜面,可以是一个板坡或者是放在书架上的一块木板。
- 准备一个计时工具,可以使用秒表或者手机计时器。
- 准备一张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步骤:1. 引入活动:向孩子们介绍滚动的概念,并讨论圆形物体滚动的特点。
问孩子们他们认为圆形物体为什么滚动得快,引发他们的思考。
2. 实验设计:向孩子们提出一个问题:“你认为圆形物体滚动的快慢与其他形状的物体有关吗?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想法。
”鼓励孩子们自己思考实验的步骤和材料,并让他们分享自己的设计。
3. 实验进行:根据孩子们的设计,进行实验。
将不同形状的物体放在斜坡上,同时释放,用计时工具记录它们滚动到底部所用的时间。
4. 记录实验结果: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包括物体的形状和滚动到底部所用的时间。
5. 分析实验结果:让孩子们观察和比较实验结果,看看圆形物体是否滚动得更快。
鼓励他们解释实验结果,并思考为什么圆形物体会滚动得更快。
6. 总结活动:通过活动的讨论和总结,帮助孩子们理解圆形物体滚动得快的原因。
提醒他们要注意形状对物体运动特性的影响,并鼓励他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参考问题:- 你注意到了什么?圆形物体滚动得更快吗?- 为什么圆形物体滚动得更快?有什么可能的原因?- 你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学到什么重要的科学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应用到圆形物体滚动得快的原理?这个小班科学活动将激发孩子们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和科学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孩子们将能够深入探索圆形物体滚动得快的原因,并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滚起来》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滚起来》](https://img.taocdn.com/s3/m/edd0a45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4.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滚起来》一、教学目标1.认识圆形的形状特征和滚动的运动规律。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准备1.用具:集装箱、球、陀螺、蒟蒻、平衡木等。
2.教具:幼儿百科。
3.环境:教室、操场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老师展示集装箱、球、陀螺、蒟蒻等物品。
2.老师问:“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的特点?”3.让幼儿们感受到物品的圆形形状特征。
第二步:探究1.老师向幼儿们介绍物体滚动的运动规律。
2.让幼儿手持物品在地上滚动,让他们感受不同物体滚动的不同特点。
3.学生自由观察不同物体的滚动特征,并交流归纳。
第三步:实践1.在操场或教室布置几个平衡木。
2.让幼儿手持物品,沿着平衡木上下滚动,并体验滚动的乐趣。
3.老师观察幼儿们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引导幼儿感受不同物品的滚动特点。
第四步:总结1.老师与幼儿交流归纳不同物品滚动的规律。
2.老师让幼儿在幼儿百科上找到其他圆形的物品,并让他们探究这些物品的滚动规律。
3.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让他们在玩乐中掌握科学知识。
四、教学扩展1.让幼儿在生活中寻找和感受滚动的物体,了解更多的滚动物品,比如:滚轮、滚球、滚筒等等。
2.老师可以让幼儿通过在自然环境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滚动物品,并讲述自己的发现和体验。
3.让幼儿制作陀螺、球等玩具,让他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感受物品的滚动特点,创造出自己喜欢的滚动物品。
五、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包括兴趣、好奇心和参与度。
2.通过让幼儿自由观察和交流,评价幼儿学习的效果。
3.记录评价结果,评估教学质量,为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六、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在引入环节引导幼儿认识物品的形状特征时,应该更具有启发性,激发幼儿更大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他们更快的进入探究阶段。
同时,在教学实践环节中,我发现幼儿对于滚动物品的操作经验不足,需要我更多的引导和指导。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关注幼儿的操作技能和认知体验,让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圆形滚得快》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圆形滚得快》](https://img.taocdn.com/s3/m/08076683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34.png)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圆形滚得快》教学目标1.了解圆形2.了解圆形在运动中的特性3.学会观察、探究和实验教学准备1.圆形物体(如球、轮胎、碗等)2.平滑操场或教室地面3.安全栏杆或篱笆4.计时器教学内容导入新知1.学生集体观察老师手中的圆形物体。
2.与学生互动讨论物体的形状、颜色等基本特征。
3.引导学生思考圆形物体的运动特性,例如在平滑表面上,圆形滚动时速度是否是均匀的。
4.提问学生,举例说明圆形物体在生活中使用的场合。
实践操作1.带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
每组分配一种圆形物体。
2.在操场或教室地面上设置安全栏杆或篱笆,用于防止物体滚出范围。
3.计时器开始计时,让学生把圆形物体滚到预定线路的终点处。
记录圆形物体滚动的时间。
4.重复实验,以取得更多数据,以确定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5.把结果呈现在一个班级统计表上。
总结提高1.老师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圆形物体在滚动时的运动规律,并运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圆形滚动的速度、加速度、惯性等相关概念。
2.学生使用他们在本实验中所掌握的知识,开始学习如何以简单的方式记录数据和分析数据。
3.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和数据的分析,发现和分享其它学生有关圆形和传动的经验和知识。
4.老师指导学生,让学生自主研究如何可以控制圆形滚动的时间。
教学反思1.教师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验以教授圆形的科学原理。
2.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分享各自的实验数据,一起进行分析,相互学习、交流。
3.学生的思维有障碍时,老师应当暂停教学,多做引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圆形相关的知识。
4.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回顾实验结果以及如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教案《圆形滚得快》Small class science lesson plan "circle rolls fast"
小班科学教案《圆形滚得快》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发现圆形积木比方形、三角形积木滚得快的现象。
2、培养对探索活动的兴趣,发展观察能力。
教学准备:
1、每人一小筐、筐中有长方、圆、方、三角积木各一块。
2、圆柱体铁罐、铅笔、电池、玩具轮子等能滚的物体若干。
3、活动前搭好每人一组斜板。
教学准备:
一、组织幼儿操作和观察:
1、小朋友你们喜欢滑滑梯吗?
2、许多积木也想来滑滑梯,看看是哪些形状的积木?
3、请小朋友把你箩筐里的积木拿出来一个一个放在那边的滑滑梯上请它们滑滑梯,看看这些积木是不是滑得一样快?等会儿讲给大家听好吗?
二、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讨论并提出下一步操作要求:
1、圆积木、方积木、三角积木滑滑梯是不是滑得一样快?
2、这次举行个滑滑梯比赛,三块积木同时滑滑梯、看谁滑得最快、更会儿讲给大家听好吗?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讨论:
1、刚才你的积木滑滑梯比赛时,谁滑得最快?
2、老师也来玩滑滑梯比赛,请小朋友当裁判,看谁滑得最快。
3、老师总结:
圆积木比方积木、三角积木滚得快,也滑得快。
所以,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的轮子多是圆圆的,这样就开得快了。
六、延伸活动:
1、老师这儿还有许多玩的东西,请你们每人选一样能滚得快的东西。
2、你选的是什么?你怎么知道它滚得快的?
3、请小朋友把你选的东西拿到下面的大滑滑梯上去滑吧!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