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导学案教案
化学初中放热和吸热教案
化学初中放热和吸热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放热和吸热的概念及实际应用。
2. 掌握放热和吸热反应的特点。
3. 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和能量图解释放热和吸热反应。
教学重点:1. 放热和吸热的定义及特点。
2. 能够区分放热和吸热反应。
3. 能够使用化学方程式和能量图解释放热和吸热反应。
教学难点:1. 理解放热和吸热的概念。
2. 能够正确解释放热和吸热反应。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等。
2. 化学试剂:氢气、氧气、石灰水等。
3. 教学课件:包含放热和吸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能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出放热和吸热的概念,如冰融化时吸收热量,火烧木头时放出热量。
二、学习1. 讲解放热和吸热的定义及特点。
2. 展示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放热和吸热反应的特点。
3. 使用化学方程式和能量图解释放热和吸热反应的过程。
三、实验组织学生进行放热和吸热反应的实验,观察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记录结果。
四、总结让学生总结放热和吸热反应的特点,并能够通过化学方程式和能量图解释相应的现象。
五、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放热和吸热的理解,并提高解题能力。
六、拓展引导学生探究放热和吸热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火柴燃烧、食物烹饪等。
七、课堂练习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解决一些与放热和吸热相关的思考题,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八、课后反馈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思考和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对放热和吸热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物理初三上沪科版11.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过程教案
物理初三上沪科版11.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过程教案姓名课型新授主备人备课时间课题§11.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过程科目物理审核人教学目标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依照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理解妨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4、能利用熔化、汽化、升华吸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掌握熔化、汽化、升华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难点: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解释。
教具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烧杯〔100ml〕、试管、温度计、细线、水、冰调整意见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1分钟〕炎热的夏天,有的同学为了凉快就在地上洒些水;有的同学喜爱吃冰棍来解热;也有的同学用扇扇子来解热;还有的同学用水洗脸来解热。
那个地方面有什么科学道理呢?第二步:明确目标〔1分钟〕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依照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理解妨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4、能利用熔化、汽化、升华吸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第三步:自主探究〔10分钟〕1、夏天,水泥马路的温度往往比湖水高得多,为此,市政部门经常派出洒水车向路面洒水降温,这是利用了的道理。
2、2005年春节晚会上,一群风华少女用精美绝伦的舞蹈把我国佛文化中的“千手观音”演绎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熏陶,善的启迪。
舞台上云雾潦绕,宛如天庭,它们是固态二氧化碳_______时吸热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而产生的效果。
〔填物态变化〕3、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天,冰雪消融是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特别快干了,这是现象;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热。
物态变化复习课导学案
物态变化复习课导学案(一)复习目标1、知道熔化、凝固、汽化、液化,会读画熔化、凝固、沸腾图象。
2、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并能解释。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开放、探究、创新能力,学生自己摄取知识,加强关注自己身边的物理现象。
复习过程: 第一课时(一)熔化和凝固1、物质由__态变成__态叫做熔化,由__态变成__态叫做凝固,在熔化过程中要___热,,在凝固过程中要___热.2、物质根据熔化和凝固过程的不同分为___和___.常见的晶体有_________. 想一想:冰与蜡这两种固体有何区别?1、冰是()体,蜡是()体。
2、冰有一定的(),在熔化时虽然(),但温度保持(),蜡没有一定的(),在熔化时(),温度不断()。
做一做:用图像来描述物理现象,是物理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简单明了。
观察下列图象:1、上面两个图像中,图()是冰的熔化图像,因为()。
2、图甲中,AB段物质是()态,吸热温度();BC段物质是()态,吸热温度();CD段物质是()态,吸热温度()。
()段是熔化过程。
注:晶体熔化的条件是:(1);(2)。
反馈练习:1、一种物质从230 ℃开始熔化,到250℃还没熔化完,这种物质是()体。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是物质由___态变为___态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要___热,汽化有两种方式___和___.2、比较这两种方式的异同点:3、有关蒸发(1)我们晒衣服时,总是把衣服展开晒在向阳通风处,为什么这样衣服干得快呢?晒在向阳处, 提高了 ;展开,增大了 ;晒在通风处,加快了 ,这样做都加快了水的 ,使衣服干得快。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 、 。
4、有关沸腾如图,小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1)、从图像中可知,水的沸点是 ___。
(2)、小明发现自己组的水比邻组的水先沸腾,提前沸腾的原因可能是___。
(3)、图像中AB 段水沸腾前吸热温度__,BC段水沸腾时吸热温度___。
高中化学物质吸热方法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吸热方法教案
教学内容:化学中的物质吸热方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质吸热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物质吸热方法的实验操作;
3.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物质吸热的特点。
教学重点:
1. 物质吸热的概念和原理;
2. 物质吸热方法的实验操作。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烧杯、温度计、量热计、氢氧化钠固体、盐酸溶液、块冰等;
2. 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
一、引入问题(5分钟)
老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物质吸热的概念。
比如:“在化学反应中,为什么有些反应会放热而有些反应会吸热?”
二、理论讲解(10分钟)
老师简要介绍物质吸热的概念和原理,解释为什么反应会吸热。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实验一: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a. 在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b. 慢慢加入盐酸溶液,观察温度变化;
c. 记录反应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2. 实验二:块冰的熔化
a. 在量热计中放入块冰;
b. 观察块冰融化时的温度变化;
c. 记录块冰熔化的温度变化。
四、实验结果分析(10分钟)
老师带领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吸热方法的特点,并解释实验现象。
五、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质吸热方法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教学反思:
本节课强调了物质吸热方法的实验操作和原理,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吸热的过程,增强了他们的理解和兴趣。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物质吸热的特点和实
验验证方法,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物态变化物理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物态变化物理教案2. 课程年级:八年级3. 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理解物态变化的本质。
2. 能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2. 难点:物态变化的本质,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道具,生动形象地展示物态变化过程。
3. 组织小组讨论和汇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蒸发等,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规律。
2. 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固态、液态、气态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介绍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 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棍融化、水沸腾等,并记录下来。
4. 小组讨论和汇报:各小组汇报观察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引导学生从现象中总结物态变化的规律。
5. 总结和拓展:对物态变化的概念、分类和本质进行总结,强调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物态变化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习题,巩固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精神和对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案(沪科版初三)
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案(沪科版初三)教学目标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会依照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明白得阻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3、明白得升华是吸热过程。
4、能利用熔化、汽化、升华吸热讲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讲明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海波和石蜡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把握熔化、汽化、升华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难点:用分子动理论对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初步讲明。
教学预备实验器材教师用: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锥形瓶、玻璃片、碘学生两人一组,每组:海波、石蜡、试管〔2支〕、烧杯〔2个〕、热水、温度计〔2支〕、酒精、棉花、细线教学设计引入新课炎热的夏天,有的同学为了凉快就在地上洒些水;有的同学喜爱吃冰棍来解热;也有的同学用扇扇子来解热;还有的同学用水洗脸来解热。
那个地点面有什么科学道理呢?进行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讲明一、熔化与吸热讲述:固态、液态、气态统称为物态学生听讲通常把固态、液态、气态下的物质分不称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这三种状态是会转化的。
咨询:从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假设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停止,这是什么缘故呢?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课本图10-15及课本上的讲明后作出回答。
教师总结补充。
讲述:下面我们通过实验对那个咨询题进行探究与验证。
讲述:取两只较大的玻璃试管,分不盛装粉末状海波及石蜡,将试管放在热水杯中,逐步补充温度较高的开水来作热源。
然后仔细观看、记录〔从海波、石蜡熔化时开始〕,作出图线。
巡回指导咨询: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是什么?教师补充讲述:停止加入热水,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会如何样?咨询:实验结论是什么?二、汽化与吸热咨询:沸腾是同学们最常见的汽化现象,你能用分子动理论作出讲明吗?请阅读课本图10-18后,作出讲明。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优秀教案
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优秀教案物态变化中的放热过程优秀教案【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1、认识了解冰、雾、霜等形成过程及放热现象。
B、过程和方法1、能对实验现象和自然现象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晶体物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2、理解物态变化过程温度-时间图象的特点和物理意义。
3、会用物态变化的规律解释自然界或日常生活中所涉及到一些简单的物态变化。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电冰箱的基本原理及生产无氟冰箱的意义,有环境保护意识。
【重难点】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规律【教具】铁架台、烧杯、酒精灯、石蜡、冰块、杯子、挂图、发黑的白炽灯、固态碘、玻璃片、保温瓶、热水等【教材分析】本节为观察、分析、归纳型科学探究活动,注重再现生活中的有关物态变化中的放热现象,引导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现象和事物中,探索物理规律,进而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
注重发展全体学生的探究能力。
以发展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目标,重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描述现象和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设计】利用手边易得的'各种生活器具,组织学生自己体会凝固、液化、凝华等放热现象。
本节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许多现象很容易在课堂上再现,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法,将有关的放热现象可能多的展现出来,引导学生观察、体验这些现象,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然顺畅地形成凝固、液化、凝华等过程是放热过程,避免出现机械、孤立的死记硬背物理概念的现象。
【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我们知道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种状态。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能处于不同的状态。
例如水,可能成为固态的水,也可能成为气态的水蒸气,也可能成为液态的水。
无论水处在什么状态下,水的分子是相同的。
那么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会互相转化。
通过前面探究冰的熔点可知,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但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逐渐停止,这是为什么呢?2.进行新课(1)凝固与放热:A、活动讨论:展示冰块,以及同学亲手制作的蜡塑、蜡制的小动物,请同学们讲述制作过程,并说明凝固过程中是吸热还是放热。
七年级下册科学《物态变化》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和不足,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从物态变化的概念、类型、特点等方面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
3.教师强调物态变化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热情,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通过讲解生活中的实例,如冰雪融化、露水的形成等,使学生认识到物态变化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如“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等,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实例,互相交流,共同探讨物态变化的规律。
4.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科学探究充满热情,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特点,特别是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常见物态变化类型的识别及实际应用,如凝固、熔化、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通过实物展示、实验演示、动画模拟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和理解物态变化。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分析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3.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表达、倾听、协作的能力。
6.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查找关于物态变化的趣味科普文章或视频,与同学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学案潍坊市峡山区王家庄街道赵戈中学李训国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回顾2008年的重大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用沾有酒精的棉球在黑板上书写“中国加油”四个大字。
)引入课题。
(百度搜索)国庆大阅兵视频/u60/v_NTYxMjk1Mzk.html二、自主预习、确立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3.认识升华是吸热过程.4.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实验与探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的科学探究能力三、自主互助,激趣导学【学点一】熔化与吸热1、【上节回顾】根据熔化规律的不同,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看硫代硫酸钠的熔化过程、小组讨论各曲线的物理意义、并能比较硫代硫酸钠与石蜡熔化图像的不同。
2、【问题思考】把一块冰放入手中有什么感觉?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自我挑战1、冬季,人们可能感到“化雪天”比“下雪天”更冷一些,这是为什么?2、夏天,吃冰棒为什么解热?【学点二】汽化与吸热【问题思考】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0页1-4段内容,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完成下列思考题:(一)、蒸发实例1:在桌面上放一杯水,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会有什么变化?结论:水变成了散发到空气中,发生了汽化现象,这种汽化现象首先在液体的哪个部位发生?实例2:夏天、春天和秋天、冬天的气温高低不同,洗湿了衣服,同样可以晾干吗?结论:温度高时水能蒸发,温度低时水也能蒸发。
即说明蒸发可在_____温度下进行。
【提取信息】蒸发的特点:(1)(2)【拓展运用】(二)看屏幕: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并利用桌上的器材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下列试验:实验1:同学们每人往手臂上滴一滴酒精,有什么感觉?再对着滴酒精的皮肤吹一口气,又有什么感觉呢?结论:滴酒精的皮肤有的感觉,再吹一口气,皮肤上感觉。
高中化学放热吸热总结教案
高中化学放热吸热总结教案
主题:放热和吸热反应
目标:学生将了解和区分放热和吸热反应,并能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材料:实验室用品、反应物、热量计、温度计
概述:
1. 定义放热和吸热反应。
2. 进行实验观察放热和吸热反应。
3. 探讨放热吸热反应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引入:向学生介绍放热和吸热反应的概念,让他们思考这两种反应有何不同。
2. 实验:在实验室中进行放热和吸热反应的实验,记录温度变化和热量变化。
3. 讨论:通过实验结果,让学生归纳放热和吸热反应的特点,并讨论其应用。
4. 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练习,以巩固他们的理解。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更多放热和吸热反应的知识。
评估:通过学生对实验和练习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放热和吸热反应的理解程度。
延伸学习:鼓励学生进一步研究放热和吸热反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拓展他们的知识广度。
注意事项:在进行实验时,学生需遵守安全规定,确保实验室操作过程安全可靠。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物态变化(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1. 熔化与凝固;2. 汽化与液化;3. 升华与凝华。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规律,以及各种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情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2. 能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如教室内的温度变化、水杯中的水蒸发等,引导学生们发现和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规律。
2. 知识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
3. 例题讲解:挑选一些与物态变化相关的例题,如冰融化、水蒸发的过程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通过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的物态变化现象,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6. 板书设计:板书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定义和特点。
7.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与物态变化相关的作业题目,如让学生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理。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们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积极观察和思考物态变化现象。
六、板书设计第二章物态变化1. 熔化:固态→液态,吸热2. 凝固:液态→固态,放热3. 汽化:液态→气态,吸热4. 液化:气态→液态,放热5. 升华:固态→气态,吸热6. 凝华:气态→固态,放热七、作业设计1. 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简要说明其原理;2.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案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案《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案《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教案1学习目标1、认识熔化是吸热过程。
学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学习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2、认识汽化是吸热过程。
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3、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4、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的吸热过程。
学法指导1、从课本图10-15的分子运动模型,你能说出熔化时,分子状态的变化吗?2、怎样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图1和图2,一个为晶体海波的熔化图像,另一个为非晶体石蜡的熔化图像,则图为海波熔化图像,图为石蜡熔化图像。
以图3为例分析熔化图线的物理意义。
(1)图像上各点所代表的物理意义。
AB线段:代表物质外于固体吸热升温的阶段。
BC线段:代表物质处于固液混合状态,虽然吸热,但温度。
CD线段:代表物质处于液态吸热升温的阶段。
(2)加热到某一时刻,物质所处的状态和温度。
例如,加热到3分钟时,在横轴上找到表示3分钟的点,作过这个点垂直于横轴的垂线交图像上AB线段,可知此时海波处于固态,从交点P再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的温度是40℃的点,可知此时海波的温度是。
(3)从图像上怎样判定晶体的熔点?图像上BC线段表示晶体吸热但温度不升高。
可以以B点或C点作纵轴的垂线,交纵轴上的点所在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
从图3可知海波的熔点是48℃。
请同学们思考,石蜡熔化图像情况又如何呢?3、为什么液体沸腾时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呢?4、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是什么?你能一一举例说明吗?5、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不同点各有哪些?6、怎样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升华现象?7、升华现象有哪些具体应用?自我检测1、冬泳的时候,运动员从水中刚上岸时,会觉得比在水中更冷,为什么?2、装水的铝壶放在火炉上加热,水沸腾后将水壶从火炉上提开,铝壶中的水还会继续沸腾吗?为什么?3、放在衣柜里防蛀的萘丸(樟脑球),过几天就会变小甚至消失,是不是被虫“吃”掉了?课外空间纸锅烧水听说过“着火点”这个词儿吗?着火点是物质用不着靠近火焰就能自己着火的温度。
物态变化的吸热过程教学设计 济南历城唐王 张太甲
作业布置
1、A、B层学生完成学案。
2、A层学生完成学检。
课后反思
13.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则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应该是______。液体沸腾时,温度_________,需要________热量。
14.白炽灯用久后,玻璃罩内有黑色颗粒,这是因为钨丝发生了_____现象。请再举出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重点:六种物态变化的形成及吸热的过程和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分析自然界和生活的有关现象。
学情分析
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刚学完这部分知识,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知识学生还是掌握的比较好,学生只是对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熔化和凝固的条件与特点把握得不是太好。故在复习中,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进行重点强调,并教会学生主动的去总结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清知识线索,形成知识结构。
。
加热时间(min)
0
2
4
6
8
温度计示数(℃)
0
0
0
4
8
现象
有较多的冰,少量的水
有少量的冰,较多的水
冰几乎完全消失
全部是水
全部是水
11.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可见蜡烛,沥青属于_______,而冰属于_______。它们之间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
A.这是一种晶体,其熔点大约是50℃
B.第1~3分钟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第4~6分钟则没有吸热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课题 11、2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课 型新授课 第 2 课时 主备课标教材分析 课标: 认识熔化和汽化是吸热过程,能分析熔化图像的物理意义。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知道:物质熔化要吸热,通过生活实例的观察,练习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与交流,知道物质汽化要吸热,并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再通过碘的升华实验观察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教材呈现方式:教材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加热海波和石蜡的实验设计,知道物质熔化要吸热,通过生活实例的观察,练习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与交流,知道物质汽化要吸热,再通过分组小实验观察碘升华实验明确升华也要吸热。
教学建议:要让学生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体验物态变化过程中必须吸热的规律,逐步熟悉和理解物态变化的分子运动模型;碘升华实验最好让学生分组操作、观察。
教学重点:探究海波、石蜡的熔化过程。
教学难点: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物态变化过程。
重难点的突破:做好本节的实验探究及教材中分子运动动模型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学情学生的优势:对于汽化吸热现象,不少学生会有许多前期感性认识,教师可以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汽化吸热现象让学生分析。
上分析 一节课的学习已经知道了熔化吸热,再通过碘的升华实验观察理解升华是吸热过程。
学生的不足:本节内容较为抽象,在实验中,对于实验的目的性缺乏足够的准备,经历探究的过程,学生会感到很难。
学生的差异: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动手实验能力差别很大,实验误差也可能较大,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交流和评价。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过程。
2、能用分子动理论初步解释熔化、汽化、升华吸热。
3、比较升华与蒸腾,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致冷现象。
4、初步学习用温度——时间图象分析海波、石蜡的熔化过程。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由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象的过程。
2、结合生活中湿衣服变干,分析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复习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
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过程。
2、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蒸发与沸腾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学会处理实验数据,学会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物理图像的方法。
能分析图线的物理意义。
2、能利用熔化、汽化、升华吸热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物理与生活生产之间的联系,认识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熔化、汽化、升华三个物态变化过程吸热。
难点:用熔化、汽化、升华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棉花、酒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自然界的水有那些状态?2、什么是熔化?晶体熔化时有什么特点?3、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有什么区别?一、熔化与吸热1、熔化都要吸热;2、晶体熔化的条件:①、吸热②、达到熔点。
例题1:如右图,试管与玻璃杯中都装有冰,当玻璃杯中冰还有少许没有熔化完时,试管中的冰()A、已熔化完。
B、早已开始熔化,但未熔化完。
C、一点都没有熔化。
小练习课件 1、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知_____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______.2. 图2是某晶体的物态变化的图象,请回答曲线ABCD各阶段分别代表什么?(1)AB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BC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D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拓展练习1、如图两种物质在固态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请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判断出___图线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______.(2)该晶体在____段是熔化过程,用时____min;在这个过程处于状态是____.(3)CD段处于的状态是_____,这个过程吸热,温度________.二汽化与吸热忆一忆:1、什么是汽化?2、汽化有哪两种方式?3、水沸腾时有什么特点?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多少?(一)、蒸发实例1:在桌面上放一杯水,经过一段时间后,水会有什么变化?思考:减少的水哪去了?结论:水变成了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发生了汽化现象。
初中物态变化试讲教案
初中物态变化试讲教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
(2)运用归纳法,总结物态变化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及其转化。
2. 六种物态变化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
教学难点:1. 物态变化的规律。
2.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不同物体,提问:它们分别属于哪种状态?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分别为固态、液态、气态。
二、探究物质状态的转化1. 学生分组讨论:物质在不同状态之间的转化有哪些?2.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物质状态的转化有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三、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1. 学生观察实验:卫生球带塞子的烧瓶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树枝折断实验。
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熔化、汽化、升华过程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过程放热。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补充,强调物态变化的规律和吸热放热现象。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六种物态变化、吸热放热现象。
二、探究物态变化的规律1. 学生观察实验:冰块融化实验。
2. 学生观察实验:水蒸气凝结实验。
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物态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固态→液态→气态为吸热过程,气态→液态→固态为放热过程。
三、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1. 学生举例: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2.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物态变化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如空调、冰箱等。
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
物态变化吸热与放热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改变温度和压力时所发生的状态变化。
它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在物质状态改变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的现象。
本文将介绍与物态变化相关的吸热和放热过程。
一、物态变化吸热现象物态变化中的吸热现象也称为端吸热,是指物质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时所吸收的热量。
吸热现象通常发生在固体和液体的状态转变上。
1、固体-液体吸热当固体转化为液体时,需要吸收一定量的热能来克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这就是固液相变的吸热现象。
例如,将冰块放置在室温下,冰块就会逐渐融化为水,这是由于冰块吸收了周围环境的热能。
吸热现象的特点是温度不变。
在这个过程中,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能量转化往往是平衡的。
2、液体-气体吸热液体转化为气体时也需要吸收热能,这种转化也需要克服液体内部的相互吸引力,因此需要吸收更多的能量。
例如,将一些水倒入平底锅中,将火打开,不久水就会变成水蒸气。
这是因为液态吸收了热能,转化为气态。
吸热现象的特点是温度不变。
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又被称为沸腾。
二、物态变化放热现象与吸热现象相对应的是放热现象,也称为端放热。
物质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种状态时释放的热量称为放热现象。
放热现象通常发生在气体和液体之间的状态转化上。
1、气体-液体放热当气体转化为液体时,由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增强,因此需要释放热能。
例如,在夏天,如果将冷饮品放置在室外,饮品表面就会形成水滴,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被冷却后转化为液态。
在这个过程中,热能被释放。
通过这个现象,我们可以把空气中的水蒸气转化为液态水。
2、液体-固体放热当液体转化为固体时,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增强,因此需要释放热能。
例如,将热水倒进冰盒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热水就会变成冰块。
这是由于热量被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热能减少导致温度下降。
在这个过程中,热能被释放为冰,使得液体变成固体。
三、物态变化的应用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导
学案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十一章第二节《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导学案第1课时
问题引入:
夏天有的同学喜欢吃冰块解热,有的同学用凉水洗脸解热。
这样做有什么科学道理呢
第一部分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熔化与吸热”部分】
(1)物态是的统称,通常把固态、液态、气态下的物质分别称为、、。
(2)回顾冰的熔化实验,当晶体熔化时,温度,但是若停止加热,熔化过程就会,这是为什么呢
观察“熔化时的分子运动模型”,阅读课文,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进行解释。
请你探究:
加热海波和石蜡,使其熔化,用温度计测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的温度值,并在坐标纸上画出海波和石蜡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讨论所作曲线的物理意义。
试试,若不加
热,石蜡和海波的熔化过程是否停止
小组展示:
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需要加
热,停止加热,熔化过程
这说明熔化的过程是一个的过程。
请你尝试:
把一块冰块握在手心,注意观察冰块的变化和手的感受,和你的小组同学进行交流,谈一下你的发现和感受。
第二部分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汽化与吸热”部分回顾上节“水的汽化”实验】(1)当液体加热至沸点,大量分子挣脱周围分子的引力而飞出,这种剧烈的汽化现象就是若要沸腾过程继续,必须对液体继
续,以便更多的分子飞出。
在沸腾观察中,外界所加的热,为分子挣脱引力提供能量,并不能使液体温度升高。
通过观察“汽化时的分子模型”加深理解。
(2)认真观察课本图11-19,体会“水蒸发快的晾衣方式”,总结影响液体蒸发的因素:、、。
(3)汽化和沸腾的区别
小试牛刀:
1.(临沂)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 B.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部分枝叶
C.地膜种植 D.湿衣服展开晾在向阳、通风处
2.(罗田)生活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水中蒸食物,锅与碗底不接触,当锅内
水沸腾后,碗中汤将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达到水的沸点
3.(临沂)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你知道吗,厨房中也包含着很多物理知识。
如用手拿刚出笼的馒头时,若先在手上沾些水,就不
会感到很烫,这是由于___________的缘故。
4.吃雪糕解热是因为雪糕在熔化时
5.冬季,人们可能会感觉到“化雪天”比“下雪天”还要冷一些,这是为什么拓展提高: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为什么只有“蜡炬成灰”才有“泪始干”试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