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获奖教案《体积和体积单位》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1一、教学目标1.掌握单位立方厘米,用立方厘米表示长方体体积;2.掌握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的方法;3.能解决从三视图中求体积的问题;4.能运用所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了解体积及其单位;2.掌握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体积的方法;3.掌握从三视图中求体积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从三视图中求体积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1.提问:同学们,你们了解什么是体积吗?体积的单位是什么?2.呈现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将学习什么是体积及其单位,怎样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以及从三视图中求体积的方法。

2. 概念解释与学习1.阅读教材,重点讲解体积及其单位的概念;2.利用图形理解方法,讲解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体积计算公式;3.讲解三视图及其方位,通过绘制实物三视图演示如何求体积。

3. 练习与巩固1.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课堂小黑板分组练习计算正方体和长方体的体积,并交流讨论;2.在教师的指导下,绘制多个三视图,从其中随机取出一张,数学课上试图解答空间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提升运用步骤的能力。

4. 达成效果1.师生展示:课堂上请学生展示练习的成果,让学生自行解答在实际情景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2.作业巩固:留下关于本节课的作业,巩固学生掌握的知识,同时也是检验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参考书目1.课本《数学(六年级下册)》;2.体积计算的多媒体教学资料;3.《小学数学教学法与实践》。

六、本节课的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在教学环节,老师是否安排得当、导入渐入佳境?2.是否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知识,是否生动活泼、互动性高?3.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是否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而解决实际问题?4.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实际观察评价等。

七、本节课的教学反思这是一堂概念较为抽象的数学课程,因而要求也越高,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这样的课堂中学有所成、理解有所透彻,老师们需要将非常详细的教案在课堂上多次回顾,同时进行实物演示等帮助学生理解的方法来巩固学生的掌握程度,同时评价也要在互动中实行,在评价之前,教师需要先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情况和对知识点的把握程度,以便更好的帮助学生。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体积和体积单位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体积和体积单位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体积和体积单位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1. 引入体积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体积的存在。

2. 介绍体积的计量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3. 学习如何通过公式计算物体的体积。

4. 进行一些实际例题的讲解和随堂练习。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能够:1. 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2. 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并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 学会计算物体的体积,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体积的概念和计量单位,计算物体的体积。

难点:理解体积的内涵,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模型。

学具:练习本,尺子,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是它们都有六个面,不同点是长方体的长、宽、高不相等,而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

2. 体积的概念:我会解释体积的概念,告诉学生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然后我会让学生用手去触摸长方体和正方体,感受它们的体积。

3. 介绍体积单位:我会介绍体积的计量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我会用实物模型来展示这些单位的大小,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感受它们之间的差别。

4. 计算体积:我会教给学生计算物体体积的方法,即长×宽×高。

我会用实物模型来演示这个公式,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出一些物体的体积。

5.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来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计算体积的方法。

然后我会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体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计算方法:长×宽×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4厘米,求它的体积。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 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 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设计 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形成表象。

2.培养学生比较、观察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感知物体的体积,初步建立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体积单位。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请同学们看看桌面,你们发现今天的数学课和以往的有什么不同?2.有与他们小组的不一样的吗?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物体来做一个实验:妙手取物。

希望大家通过实验能发现一些数学问题。

教师说实验规则。

二.认识体积。

小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拿到泡沫的?生:我们把石头防金量筒里,水面就上升了。

师:水面为什么会上升?其它小组再来说说。

师:你们哪组没有取到泡沫?(拿围棋子的一组)师:这些东西放进水里后,水面上升了吗?那为什么你们组没有拿到泡沫呢?生:我们组的东西不够。

师:怎么办?生:借点东西放。

师演示:看到了什么?生:水面上升了。

师:说明什么?师:还有一组。

(拿乒乓球的一组)你们举起量筒让大家看看,把乒乓球放进量筒后,水面有变化吗?乒乓球占不占空间?师:那为什么水面不上升?生:没占水的空间。

师:怎样才能让它占水的空间呢?哪位同学给出出主意。

生:压下去。

师:谁来试一试?生向下压球取道泡沫。

师:水面上升了,说明乒乓球也占了水的空间。

师:刚才我们往量筒里放了石头,围棋,乒乓球,橡皮等物体,水面都上升了,说明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板书)师:铅笔盒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铅笔盒的体积。

谁能仿照老师的举例试着说一句话。

生说。

二.认识体积单位。

师举起一个小盒子,说它的体积大约是27.再举起一个大盒子,说它的体积大约是2.为什么?师:看来要想准确的比较它们的大小,就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产生了体积单位。

(板书:体积单位)回忆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让学生自学课本38页的内容。

看看书上分别介绍了哪些体积单位?它们分别是怎样定义的。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6《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6《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6《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6《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体积和体积单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并能进行体积的简单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体积的存在,进而引入体积单位,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体积单位的概念及运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长度、面积单位的认知基础,对于体积的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引导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能够进行体积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2.难点: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交流,从而达到理解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体积模具、体积单位模型、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所需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鱼缸、水果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共同特点,引出体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体积的概念,讲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体积单位的大小。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能够运用体积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学会用体积单位来描述物体的空间大小。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体积的概念及体积单位的认识。

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体积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实体教具(如立方体、球体等)。

体积单位模型。

计算器。

2. 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合作准备相关实体物品。

学生每人一份体积单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学生已知的知识,如长度、面积,引出体积的概念。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探究新知:介绍体积的概念,让学生触摸、观察实体教具,感知体积的存在。

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理解其大小。

引导学生进行体积单位的换算练习。

3. 巩固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际物体的体积测量,并用体积单位表示。

设计一些有关体积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4. 课堂小结:强调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知识。

2. 收集生活中的实例,用所学体积知识进行解释。

六、教学拓展: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物体的体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体积的内涵。

2. 介绍体积在科学研究和工程中的应用,如建筑设计、几何建模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让学生谈谈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理解。

2. 小组讨论:如何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八、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练习的正确率。

3. 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反思:1. 本次教学中,学生对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掌握情况如何?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何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十、教学延伸:1. 进一步学习其他三维几何概念,如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体积和体积单位|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6体积和体积单位|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6体积和体积单位|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1.6体积和体积单位|苏教版一、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2. 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3. 单位之间的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单位及其换算,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及其换算。

难点: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体积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立方体模型,尺子,计算器。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拿出一个立方体模型,询问这位同学能否感受到这个立方体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它占据的空间大小叫做什么?引出体积的概念。

2. 体积的概念:通过观察立方体模型,引导学生理解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3. 体积单位:介绍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让学生感受不同体积单位的大小。

4. 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讲解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通过计算练习,掌握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5.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高为8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并解释计算结果。

6. 随堂练习:给出几道有关体积和体积单位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找一个物体,测量并记录它的体积,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体积的概念,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体积单位及其换算。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6《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6《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6《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6《体积和体积单位》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物体的大小,为后续学习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长度、面积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认识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反复练习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难点: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体积的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的使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体积单位模型、实物、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体积单位模型、实物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如书、篮球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的大小。

然后提问:“我们如何来表示一个物体的大小呢?”让学生回顾长度和面积的概念。

最后,引入体积的概念,指出今天要学习如何表示物体的大小——体积。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体积的定义和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5课《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案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5课《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案

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5课《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案一. 教材分析《体积和体积单位(1)》是南京力学小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1单元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能够运用这些单位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的知识,对体积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运用体积单位进行计算时,可能会出现单位换算错误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掌握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能够运用这些单位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能够运用这些单位进行简单的体积计算。

2.难点:体积单位的换算方法,以及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积单位的特点,发现体积计算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长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其形状和大小,并提出问题:“这个模型的体积是多少?”让学生初步感知体积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箱子、油桶等,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体的体积如何表示?”接着,教师介绍体积的计量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解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体积是物体占据的空间大小,是三维物体的一个重要量度。

计算体积是物理、数学等学科中的基础内容。

本文将简单介绍如何设计一小时的《体积和体积单位(1)》教案,包括体积的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立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2)掌握不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理论知识讲解和实践操作的相互结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教师指导和课外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2.1 体积的概念体积是指三维几何图形所占据的空间大小。

例如,一个立方体的体积可以通过计算其长、宽和高的积得出。

2.2 体积的计算方法(1)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a³,其中a表示立方体的边长。

(2)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l × w × h,其中l表示长方体的长度,w表示长方体的宽度,h表示长方体的高度。

(3)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 = πr²h,其中r表示圆柱体的底部半径,h表示圆柱体的高度。

2.3 体积单位常见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m³)、立方厘米(cm³)、立方毫米(mm³)、升(L)和毫升(mL)等。

其中,1立方米等于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

三、教学过程3.1 教师引导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例子和图形演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

3.2 实践操作学生可以组成小组,进行体积计算实践操作。

例如,给出一个长方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学生需要计算其体积,并将结果转换成不同的体积单位。

3.3 课外实践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外寻找和测量不同形状的物品,计算它们的体积并记录下来。

例如,学生可以测量自己的书包、双手的体积等等,从而加深对体积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评估4.1 个人测试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的方式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测试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 》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 》
将两个杯中的水果取出,以验证哪个背的水多。
进一步明确:桃占的空间大,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少;荔枝张的空间小,因而相应杯中的水就多。
(3)出示大小不同的三个水果,分别装入三个空杯,倒满水。
引导学生思考:
这三个水果,哪一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
的杯子里,在倒满水,哪个杯子里水占的空间大?
引导学生比较、推想。操作验证。
出示两个同样的杯子,一个杯子里装有苹果,一个杯子里装有花生。如果往里面倒水,你认为倒的水一样多吗?为什么?认识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小。接着教学体积的概念。
说一说,比一比生活中物体体积的大小。
2、教学容积
出示两个盒子,如果用它来装苹果,哪一个装的多?为什么?教学容积的概念。强调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例如:杯子所盛的水的体积就是杯子的容积。(在这里我反复让学生说,反复举例。强调只有能盛东西的才有容积。)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你觉得这节课哪些地方值得大家注意?
五、作业
完成《同步》相关练习。
教学评价及反思
教学体积。
出示两个同样的杯子,其中一个里面装有苹果。提问:如果往这两个同样的杯子里面倒水,你认为倒的一样多吗?为什么?让学生体会到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
再出示一个同样的空杯:这两个杯子同样大,装的水也是一样多吗?
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教师往空杯中装入一个桃,将满杯的水往装桃的杯中倒,直至倒满。
问:杯子中为什么会剩下一些水呢?
引导学生发现桃占去了一定的空间。
(2)教师出示两个水果,分别装入两个空杯,倒满水。
你觉得倒入几号杯里的水多?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验证。
教学方法及媒体运用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体积和体积单位》是本单元的核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并能进行体积的简单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知体积的存在,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体积的计量单位。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计量单位的知识,对生活中的体积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体积概念和进行体积计算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的生活实例和直观的操作,帮助学生建立体积概念,突破体积计算的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进行体积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体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学会进行体积的简单计算。

2.难点:学生对体积单位的认识和体积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感知体积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操作法:让学生实际操作,体验体积的计量单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体积的计算规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实物模型、体积计量工具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学习用品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杯、水果等,引导学生感知体积的存在。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物体的体积吗?体积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 呈现(10分钟)教师介绍体积的概念,讲解体积的计量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不同体积单位的大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体积和体积单位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体积和体积单位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体积和体积单位丨苏教版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 体积和体积单位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关于体积和体积单位。

我们将从第二章的第五节开始,主要学习了体积的概念,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同时,我们也会学习如何进行体积的计算和单位之间的换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以及熟悉常用的体积单位。

同时,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运用体积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体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在实际情景中灵活运用体积的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模型、尺子、计算器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比如一个长方体的盒子,让学生观察和触摸,感受体积的存在。

2. 概念讲解:然后我会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体积的概念,以及如何计算体积。

3. 例题讲解:接着我会通过一些例题,让学生学习如何计算不同形状物体的体积,以及如何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之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即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将体积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计算家里的家具的体积,或者计算学校操场的体积等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常用的体积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七、作业设计a. 一个长方体的盒子,长2米,宽1米,高0.5米。

b. 一个圆柱形的饮料瓶,直径10厘米,高20厘米。

a. 体积为8立方米b. 体积为64立方分米答案:1. a. 体积为1立方米b. 体积为600立方厘米2. a. 边长为2米b. 边长为4分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也熟悉了常用的体积单位。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2. 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并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正确测量和计算物体的体积。

过程与方法:1.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观念和数学思维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2. 学生能够意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理解体积的含义。

2. 体积单位:介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三种体积单位,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大小和应用。

3. 体积单位的换算:教授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能够进行单位转换。

4. 测量体积:教授如何使用体积测量工具(如量筒、体积箱等),引导学生正确测量物体的体积。

5. 计算体积:教授如何运用体积单位计算物体的体积,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体积的概念及常用体积单位。

2. 体积单位的换算。

3. 测量和计算物体的体积。

难点:1. 体积单位的换算。

2. 运用体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引导学生认识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

2.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和计算体积,提高操作能力。

3. 采用问题解决法,设计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体积单位解决问题。

4.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实物和模型,如立方体、球体等,用于展示体积的概念和体积单位。

2. 准备体积测量工具,如量筒、体积箱等,用于学生实践测量体积。

3. 准备体积单位的卡片或板书,用于教学单位换算。

4. 准备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物体的体积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理解体积的大小比较。

3、能够利用体积计算物体的大小。

二、教学重点:1、学生掌握物体的体积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学生理解体积的大小比较。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认识物体的体积大小。

2、让学生了解各种物体体积计算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展示等多种方式来引导学生理解课堂内容。

2、提倡师生互动,使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提高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体积和体积单位”,请大家先看一下下面的图,这是一个盒子,那我们应该如何测量它的大小呢?【展示图片】学生看完图片后,老师进行讲解:这个盒子的长度是3厘米,宽度是2厘米,高度是4厘米,这些都是盒子的尺寸,将这些尺寸相乘就可以得到盒子的体积。

2、新概念讲解:(1)什么是体积?体积是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通常用立方厘米、立方米等单位表示。

(2)计量单位a.小学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cm³),立方分米(dm³),立方米(m³)等。

b.不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为:1 m³=1000 dm³;1 dm³=1000cm³;1cm³=1毫升(ml)举例:- 10 dm³ = 10000 cm³- 1.2 m³ = 1200 dm³3、实例讲解:(1)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体积V=长×宽×高【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自己算一下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2)圆柱体积计算公式:体积V=底面积×高我们知道圆的面积公式是:S=πr²,这个公式可以用来计算圆的面积。

【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自己算一下圆柱体的体积】(3)球形体积计算公式:体积V=4/3πr³【展示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自己算一下球形体的体积】4、巩固练习:让学生在课上做练习题:【随机抽取练习题,让学生上黑板解答】1、一块长方体水果糖大小长6厘米、宽4厘米、高2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2、一个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3、一个半径为7厘米,高为8厘米的圆柱体,它的体积是多少?4、一个半径为5厘米的球,它的体积是多少?五.板书设计:体积和体积单位(1)什么是体积?(2)计量单位(3)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体积V=长×宽×高(4)圆柱体积计算公式:体积V=底面积×高(5)球形体积计算公式:体积V=4/3πr³。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3《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3《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3《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1.3《体积和体积单位》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体积的概念,了解体积的计量单位,以及掌握不同物体体积的比较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体积的概念,体验体积单位的大小,从而培养学生对体积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为后续学习体积的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对物体的大小、形状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体积方面的知识还是相对空白,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例,来建立体积的概念,理解体积单位。

此外,学生可能对体积单位的大小认识不足,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比较,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认识体积的概念,了解体积的计量单位。

2.培养学生对体积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体积的概念,体积单位的大小认识。

2.难点:体积单位在实际物体中的运用,体积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操作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体积的概念,了解体积的计量单位,掌握体积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对体积单位和数据大小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体积单位模型、实物、图片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小石子、小纸片等,用于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如篮球、足球、书包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体的共同特点,即它们都有“大小”这一属性。

然后提问:“我们通常用什么来表示物体的大小呢?”让学生回顾长度、面积的知识,从而引出体积的概念。

呈现(5分钟)教师介绍体积的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体积单位的大小。

例如,用一个体积单位模型装满一些小石子,然后提问:“这些小石子占用了多少空间?我们应该如何表示这个空间的大小呢?”引导学生认识体积单位,并理解体积单位的大小。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体积和体积单位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体积和体积单位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7 体积和体积单位丨苏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1.7节的体积和体积单位。

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体积的概念,并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体积的概念,知道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2. 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等。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体积的概念和常用的体积单位。

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换算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积木、水杯、量筒、尺子等。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个积木,问学生:“这个积木占据了多少空间?”学生回答:“这个积木占据了一个立方体的空间。

”2. 讲解体积概念:我解释道:“对,这个积木占据的空间大小就是它的体积。

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3. 学习常用体积单位:我拿出一个立方米、一个立方分米和一个立方厘米的模型,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然后,我进行换算演示,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4. 例题讲解:我拿出一个水杯,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问学生:“如果我想知道这杯水的体积,我应该怎么做?”学生回答:“用量筒量一下水的体积。

”我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观察并理解体积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我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他们完成一些有关体积计算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体积: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常用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换算关系: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七、作业设计1. 请用尺子量一下你身边的某个物体的长、宽、高,然后计算一下它的体积。

答案:例如,一个长方体的长为20厘米,宽为15厘米,高为10厘米,体积为3000立方厘米。

2. 请用量筒量一下你家中的某个液体的体积,然后记录下来。

答案:例如,一瓶饮料的体积为500毫升。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掌握液体体积的计算方法;3.掌握固体体积的计算方法;4.了解体积的单位及其换算。

教学重点1.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液体体积的计算方法;3.固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体积单位的换算。

教学内容1. 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体积的概念:体积是物体所占空间大小的度量,用于表示物体空间大小的大小。

2.体积的计算方法:常用的体积计算公式包括长方体(矩形长×宽×高)、正方体(边长的三次方)、棱柱(底面积×高)等。

2. 液体体积的计算方法1.液体体积的概念:通常指装在容器中的液体空间大小。

2.计算液体体积:可采用容积杯、注水法、无液满杯计算、计算机计算等方法。

计算液体体积时需要考虑容器形状和液面高度等因素。

3. 固体体积的计算方法1.固体体积的概念:通常指物体所占的空间大小。

2.计算固体体积:常用的方法包括立方尺计算、长尺计算、轮廓边长计算等。

计算固体体积时要考虑物体形状、大小和空隙等因素。

4. 体积单位及其换算1.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厘米(cm³)、立方米(m³)、毫升(ml)、升(l)等。

2.体积单位的换算:需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cm³=0.001l;1m³=1000l等。

教学方法1.任务型学习,通过实际问题探究相关概念和计算方法;2.群体讨论,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讨论问题,开发思维。

教学准备1.体积计算实例和题目;2.容器、水平尺、立方尺、盘秤等具体器材。

教学过程1. 体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1.通过投影片简单介绍体积的概念和几种计算方法,并配合实物进行教学演示;2.学生此时需完成自选题目练习。

2. 液体体积的计算方法1.指导学生使用容积杯、注水法、无液满杯计算、计算机计算等方法计算液体体积;2.对照列出案例,学生进行自我练习并比较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子,拿出书盒里的书,问:你能看出哪个盒子里的书的体积大一些吗?
教师讲述容积的含义,并问:这两个盒子,哪个的容积大,为什么?
2.完成“试一试”。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先做第1题:直接判断,并让学生从体积、容积的含义上说明原因。再做第2题,让学生从容积的含义上进行解释。
2.完成练习三第1-4题
四、全课小结: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教 学 反 思
第6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2)
教学内容:P12-13例8和“练一练”,练习三第5-10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初步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实际大
小的表象,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认识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请同学们取出自己带的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模型,观察它们的形状、大小,量一量它们的棱长各是多少。
板书: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厘米.
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分米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多大,1立方分米的体积有多大,身边什么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或1立方分米。
想一想,我们学习平面图形时,是怎样比较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突出:可以想把它们分割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再进行比较。
小结: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体积的大小,要用同样大的正方体作为体积单位。
(2)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我们已经知道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你能根据这些推想出有哪些常用的体积单位吗?
根据学生发言,逐次板书:常用体积单位──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随板书出示相应的模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立方米)
2.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经历观察、思考、探究等学习活动过程,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认识体积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具有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的实际大小的观念。
课前准备:棱长1厘米和1分米的正方体各一个。1立方米演示模型架,棱长1分米和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各一个,1升和5毫升的量杯各一个,学生每人准备6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三第5题和思考题
教 学 反 思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观察、操作和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课前准备:直尺,木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教学例6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教师按书中过程操作。问:为什么会剩一些水?引导学生认识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同桌互相说一说,集体交流。
2.完成练习三第6题
指名说说三个图形分别表示什么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3.完成练习三第7题
学生自己数一数,集体交流。
4.成练习三第8、9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5.完成练习三第10题。
学生观察,根据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这些木块摆放的情况,瑞得出体积是多少。
课时安排: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二次
备课
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体积和容积,谁能说一说什么是体积,什么是容积?
指名说说,全班交流。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如例8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你能说说什么是它们的体积吗?
指名回答。
观察这两个图形,你知道他们哪个的体积大吗?
学生猜测。
当学生有争议时,引导:
如果改用其它的物体呢?再实验。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
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边操作边讲述:一个里边放荔枝,一个里边放桃。想一想:哪个里面放的水会多些?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想一想,两个杯里都装了物体,为什么倒进去的水有多有少呢?
认识立方米.
先让学生根据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的概念,猜想一个怎样的正方体体积是1立方米,想象1立方米有多大.
教师用棱长1米的架子演示1立方米的大小,感受1立方米的空间有多大。
(3)说明:升和毫升也是体积单位。不过它是用来计量液体的体积的。
直观演示:1立方分米就等于1升。
由此得出;1立方厘米等于1毫升。
苏教版六年级获奖教案
《体积和体积单位》
第5课时:体积和体积单位(1)
教学内容:P10-11例6、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是占有空间
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直观比较物体体积或容器
容积的大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3.揭示体积的含义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水果,问:哪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
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
通过刚才的三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揭示体积的含义,并让学生举例。
二、教学例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