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专题一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6.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为”的意义和用法。
①为吾子之将行也 (《殽之战》) .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在”“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慎勿为妇死 (《孔雀东南飞》) .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词,“被” ④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哉! ( 《六国论》 )________________ .
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 (《鸿门宴》) . 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 “然而”“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鸿门宴》) . 连词,表目的关系,可译为“为了”“为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 . 连词,表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称代词,可译为“你的” ⑧某所,而母立于兹 ( 《项脊轩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⑨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六国论》) . 连词,表因果关系,可译为“因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 人称代词,活用为“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第2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课件 新人教版

201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章第2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课件 新人教版

5.D。均是介词,“用”。A.连词,表修饰;B.介 词,“因”;C.连词,表目的,“来”。
6 得天下有办法:得到百姓拥护,就能得到天下 了。得百姓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百姓拥护 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 他们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如此而已。
6.C。第一个“其”代“天下”,第二个“其”代 “民”;
9.①用在名词主语后,表示提顿,不译;
②附在别的词或短语之后,组成名词性短语,指称 上文所说的人,译为“……的人”;
③放在时间词之后,起语气助词作用,不译;
④放在数词之后,可译为“个”“样”之类;
⑤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10
带兵打仗,(走的)是一条危险的路。(大家)必 须同心协力,千万不要像蟹一样有六条腿又有两个 蟹钳却(各自横行),不这样的话,凭什么取胜呢? 因此冯婉贞说:“你们各位如果有意(杀敌),(只要) 看我的马头就可以了(意为‘跟我走’)。” 冯婉贞 虽然年纪小,但是她“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赛过她父亲。冯婉贞(能够)广泛地学习而且能每天 反省自我,不只是效仿书生整天地冥思苦想。(她 能够)三思而后行,所以能取得抗击敌人的巨大胜 利。(冯婉贞)不是你所说的小女子,是女中豪杰啊。
9.A。①⑤表大概的数目;②③⑥助词,后带动词 组成名词结构;④和“为”一起表被动。
10.D。①②介词,“替”;③介词,“为了”; ④⑧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⑤介词,“被”;⑥ ⑦介词,“因”。
11.B。①介词,替;②⑤介词,和;③助词,表 疑问;④⑥连词,和;⑦动词,亲附、结交。
12.A。①⑧助词,用于句末不译;②代词,相等 于“之”; ③⑦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④助词, 时间词词尾;⑤⑥兼词,于之。
8.①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5-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2)替换陌生句子中的虚词,确认意义与用法。 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要求辨析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 可以将其中理解有把握的句子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代入另一句来 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用法和意义就是一样的;反 之,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这.种.方.法.对.解.答.高.考.虚.词.题.尤.其.重.要..,因. 为.高.考.题.一.般.都.要.给.出.一.个.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例.子..,只.要.我.们. 对.这.个.句.子.中.虚.词.的.理.解.是.正.确.的..,就.很.有.可.能.答.对.这.个.题.目.。
-3-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2018·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 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 邪?又况点墨濡翰、织制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 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 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16-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例】辨析下面句子中“为”字的意义与用法。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②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这两句,我们知道第②句中的“为”是介词“替”“给”,代入第①句理 解“庖丁替文惠君解牛”,句子是通的,所以该处的“为”也作介词 “替”“给”讲。 总的来说,结合语境进行比较是解答文言虚词题的基本思路。
-5-
考点分析 典题举例 技巧总结 对点训练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B )

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学案 2 理解常见文言虚 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 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在新课标全国卷中,往往融合 到翻译题和断句题中隐性考查。仍有省份以单独命题的形 式考查虚词,并且是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考查。选择题中 每个选项的两句,其中一句出自课本,考生应该熟练掌握。
答案:①连词,来 ②介词,因为 ③连词,因为 ④ 介词,把 ⑤介词,因为
2.怎样辨析“以”作“因为”讲时的连词性与介词 性
“以”作“因为”讲时,有连词性和介词性。区分 这两种词性的主要方法是看“以”后面带的是词、短语 还是句子。“以”后是短语,作“以”的宾语,是介词; “以”后是个句子,是连词。
[即学即练] 6.判断下列句中“其”的用法是否相同。(不需要借 助句子的上下文) ①以 余其 嘉.无 其.礼 能于 行晋 古道 ,且贰于楚也 ②其 其. .见 翼重 若( 垂被 天看 之重 云)如此
答案:①相同。都作主语。②不同。前“其”是代词, 作主语,可译为“他”;后“其”是代词,作定语,可 译为“它的”。
②搭配法。 表原因、译为“因为”的“以”,若后面是分句, 它就是连词;若后面是名词、代词、名词短语,它就是 介词。
[即学即练]
1.说出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________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________ ③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______ ④秦亦不以.城予赵:________ ⑤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________
A.并列 B.承接 C.递进
①蟹六跪而.二螯(
)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④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考点突破课件:2.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考点)(共22张PPT

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考点突破课件:2.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考点)(共22张PPT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第二节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w\ /w\ /w\王彼德宋时有一县官,读书不求甚解,又好舞文弄墨。

一日去郊游,见山涧流水潺潺,"诗兴”大发,高声吟哦“泉泉泉泉泉泉泉……” 一连七个泉字后,吟不出下文,急得额头渗出汗水。

忽听身后有人吟道:“好似珍珠倒卷帘。

县官回头见此人器宇轩昂,似曾相识,脱口道:“此人莫非苏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东坡?”那人答:“然然然然然然然。

”县官羞得面红耳赤,赶紧溜了。

•为豆||=|考点探究▼解读考点样样通\_L I ______ I HEXINKAODIANTANJIU1 ^=>所谓“常见文言虚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虚词。

《考试大纲》列出的18个文言虚词(详见附录),都是“常见文言虚词”,备考时要了解它们都有哪些意义和用法,并能判断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境条件下的意义和用法。

1・代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代词是代替别的词或词组、句子,以指代特定的人、事、时间、地点等的词,常见的代词有“其”“若”“焉” “之” “而” “何”等。

确认某一代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具体的指代的对象是考查的重点。

2.介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介词是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的前面,合起来表示时间、处所、原因、方式、对象等意义的词。

常用的介词有“以” “为”“因” “于” “与”等。

3・副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副词是用来修饰或限制动词和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情态、否定等意义的词。

常见的副词有“乃“且”“则”等。

4.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连词是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或者句子与句子的词。

常用的连词有“而” “且” “以”呗与”等。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5.助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助词是依附于别的词、词组或句子,表示某种语法意义表达某种语气,或起结构作用、调节音节作用的词。

常见的助词有“之” “乎” “者” “也” “所”等。

6.兼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语文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15: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考点透析】(一)文言虚词的分类1.代词2.副词注意动词“请”和表敬副词“请”的用法。

作动词时表示“请求对方做”;作副词时表示“请允许我做”。

如:“请京,使居之。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

”前句是动词,后句是表敬副词。

连词“以”与“而”连接的前后两项间有对动词谓语的修饰关系,易与承接关系混淆,要注意辨别。

如: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涉世家》)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前例的“夺”与“杀”,后例的“举”与“示”,在时间上行动上有明显的先后,属承接关系。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木欣欣以.向荣(《归去来兮辞》)前例的“终日”与“思”,后例的“欣欣”与“荣”,是同时发生的,前后有修饰关系。

表修饰的“而”“以”可译作“地”“着”,也可不译。

“以”“与”“因”在句中作介词与连词的辨别:注意:“因”、“以”、“与”后省略代词,会误为连词。

如:望今后有远行,必以(之)告妾。

《与妻书》是岁大旱,无野草,农以(之)告谌。

《段太尉逸事状》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之)俱去。

《鸿门宴》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之)饮。

《鸿门宴》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之)喜,计之。

《黔之驴》1、(2008年广东)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因.家庐江寻阳焉弘因.阵乱突围而出B.时有与.访同姓名者与.贼战,斩首数百C.轶将周广烧城以.应访访作长岐枨以.距之D.弘大掷宝物于.城外又破之,奔于.临贺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A项分别为“于是、就”;均为“趁机”。

B项为均为“跟、同”。

介词。

C项均为“来、用来”。

连词。

D项均为均为“到”。

介词。

此题所考四个词语均在18个必考虚词之列,难度适中。

答案:A。

2、(2007年广东)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心恚愤而无如何何前是而今非也B. 会王生者,以故至山以是益疑狐妄C. 郭具言所苦其所涂留,似有春秋D. 不自选择,但决于狐始知其兆已寓意于画也名师剖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 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参考译文】 南康太守办公厅的东面,有一座厅堂叫“直节堂”,是朝请大夫徐望圣建造
的。庭院里有八棵杉树,长短粗细一样,直得像墨线弹的一样,在二丈多高处开 始长有枝叶。这些树高耸的样子就像高高举起的太常旗、像巍巍矗立的承露盘的 柱;那种凛然正气又像公卿大夫头戴高高的帽子、身佩长长的宝剑立在朝廷之上, 有神圣不可侵犯的神色。这里起初是南康军的各部门官吏住的地方,杉树的树荫 底下,是书记们蹲伏在一起办公的场所,簿册文书丢在里面,没有人知道这儿有 什么可贵之处。徐君见到这个地方,很是爱惜它,就改建成这座厅堂,而且命名 为“直节”。
【即练即悟】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 是其.知弗若欤?曰:非然也.。
(节选自《孟子·告子》)
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推断法 2:句位分析法 一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那么它所起的作用也就不同。如“其”,在句首一般
作代词,如“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在句首还常作语气副 词(表反问或揣测),如“其.(表揣测语气)皆出于此乎”(《师说》)。在句中动词后一般是 代词,如“秦王恐其.(代蔺相如)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虽然文言虚词的意义较多,用法灵活,但是考生如果能在平时积累的基础 上,寻求规律,抓住重点和难点,形成一定的推断事半功倍之效。
突破一 文言虚词的“6大推断法”
相对文言实词来说,文言虚词的意义一般都不很实在,它在句中往往侧重 于语法功能,因此高考对文言虚词的考查,侧重于比较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和用法。对此该如何辨析呢?现介绍六种常用的方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0.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10.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
二、命题特点 (1)文言虚词的考查,是指文言文中常用的介词、代词、连 词、副词、助词等。《考试大纲》规定考查18个:而、何、 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 则、者、之。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有 “以”“而”“乃”“其”“之”“为”“因”等。 (2)文言虚词的考查是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之一。 2014年高考,山东卷、江苏卷、安徽卷、浙江卷、天津卷、 湖南卷、江西卷、四川卷、重庆卷、不能控制,于是授予他 高官。方国珍在庆元成立府署,选拔有才能的人为自己所用。 方国珍听说詹鼎有才能,用计谋捉拿他。詹鼎被抓获,没有 办法,于是尽力替方国珍做事,担任庆元府的都事,有廉洁 的名声。方国珍的弟弟任平章事,有人违反法律,交付詹鼎 处理,詹鼎按法论罪。平章的妻子受贿,向詹鼎求情。詹鼎 坚持原判不同意,说:“现在方家想要做大事,应该任用天 下贤人,一心一意遵守法令,怎么能让妇人干预政事呢?” 最终没有答应。平章之妻非常恼怒,诬告他,把詹鼎关进监 狱,半年后才释放。
第二讲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
复习建议 本专题建议用时2课时(包括自习课)
课时分配
教学内容
第1课时(讲授课)
“虚词”考点解 读及推断方法
第2课时(习题课) 小综合训练
学习方式
师生互动、合作 探究
考点滚动、教师 批改
对应课时 合作探究课时 习题课
.
➢微课堂·一刻钟 考纲解读
一、考纲展示 2015年新课标《考试大纲》规定: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B
.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 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 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 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 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 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 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 余人皆死。

第二部分专题一隐性考点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第二部分专题一隐性考点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隐性考点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学生用书P71]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课标全国卷不直接命题考查,但放在翻译题中间接考查。

“常见文言虚词”,即《考试说明》明确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文言虚词的考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要求考生在阅读文言文时,应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其二,主要指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与语法功能,如词性、语法作用等。

文言虚词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文言代词也归入文言虚词之中。

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最多的是连词、介词、副词、助词、代词的用法。

一、摆正文言虚词的四个关系文言虚词题得分率一直很低,从2015年高考各省、市阅卷组抽样统计的结果来看,正确率整体上还未达到百分之六十。

为使高考文言虚词的复习收到事半功倍的实效,必须摆正“四个关系”。

(一)用法与意义的关系比较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异同,考生多注重意义,而不注重用法,这极易导致判断的失误。

文言虚词的“意义”是缘“用法”而生的,我们在辨析其异同时,应该遵循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绕开误区,准确作答。

高考试卷中虚词题“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选项,就是最好的例证。

虽然题干有“意义”和“用法”两个方面的考查要求,但题眼基本都设在“用法”的异同上,解题进展到“用法”层次,正确答案就已基本明了,无须再在表述不一的“意义”上耗时费神。

(二)常见与特殊的关系高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虚词用法都是“常见”用法,基本没有触及词典中列举的冷僻的“特殊”用法。

因此,在掌握文言虚词用法时,应该着力于“常见”用法,理清主干知识,力避“眉毛胡子一把抓”。

无论是从浅易文言文的阅读实际来看,还是从高考试卷的考查实际来看,考生对文言虚词用法的把握都应该紧紧围绕“常见”用法,切不可“满天撒网”,更不可“舍本逐末”。

高考语文复习 第2板块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考点2 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

高考语文复习 第2板块 专题1 文言文阅读 考点2 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

考点二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文言虚词是与文言实词相对而言的,是指意义较虚,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主要指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和叹词。

高考对文言虚词一般不单独考查,通常融合到断句题和翻译题中,隐性考查常见文言虚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

通常情况下,高考命题对虚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18个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上。

一、而|相关知识||对点演练|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答案:(1)②(2)⑤(3)⑦(4)⑨二、何|相关知识||对点演练|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是诚何.心哉(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吾何.爱一牛( )(4)大王来何.操( )答案:(1)③(2)①(3)④(4)②三、乎|相关知识||对点演练|3.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壮士!能复饮乎.( ) (2)郁乎.苍苍( ) (3)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 (4)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 答案:(1)① (2)⑥ (3)④ (4)②四、乃 |相关知识||对点演练|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2)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 )(3)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案:(1)②(2)①(3)⑦(4)③五、其|相关知识||对点演练|5.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

高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高考语文文言文备考:理解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难点突破一“乎”
下列各句中的“乎”各表示什么语气?判断依据是什么? ①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②儿寒乎?欲食乎?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表疑问)
(表疑问) (表反问) (表反问) (表揣测)
④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

⑤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 ▲
⑥“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表揣测) ⑦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8、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赤壁赋》) 连 9、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赤壁赋》) 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游褒禅山 记》) 11、亦当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与妻书》)
【方法指导】 1、词语换位比较法(看虚词前后词语能否调换位置) 换位后改变原意→介词 换位后意思不变→表并列的连词 2、位置确定法 介宾短语做状语,所以只要确定其是状语。
【归纳】
B.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充当谓语时,做动词“好像”、“比得上”;
2、主语+若+谓语\若+主语,“若”是连词“如 果”; 3、若+谓语,句子无主语,一般做代词“你”。
【练习】参照解释归纳18个虚词用法与位置的关系 教师示范 虚 介 助 结论(辨析方法)

看位置: 1、跟在形容词、副词后面,一般 是做词尾,助词; 2、放在句末,是句末语气助词( 疑问、反问、揣测、感叹等); 3、放在谓语后名词前,一般是介 词,相当于“于”,与后面的名 词构成介宾短语。
第五句中的“以”前后形容词表示平行关系,表并列。 后面两句中“以”后的动词短语表行为目的,表目的。
方法指导 难点突破
3、下列各句中的“而”用法是否相同?为什么?
①侣鱼虾而友糜鹿。

高考语文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

高考语文 第二部分 第一章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

明 法
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
悟 道
恍惚如可问者。




·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二部分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

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
避 ·

已作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
增 分
点 突
自沙嘴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
明 法
君山月夜泛舟记


[清]吴敏树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


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
· 能
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力 提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二部分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

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南崖
法 悟
②宦官惧其.毁己

C.①观者劝置劣者.一枚令去
综 合

②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练 ·
D.①且.尽,把核于手
能 力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提 升
菜单
高考总复习·语文
第二部分 第一章 文言文阅读




解析 A项,“于”:都是介词,表处所。B
· 增
考 点
项,“其”:①代词,其中的;②代词,他,指张
分 突


棚,(那是)岛上的人避水而来的。几只客船停在那儿,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解析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二)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含解析

1. 【2018年高考天津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蘋洲五亭记【唐】白居易湖州城东南二百步,抵霅溪,溪连汀洲,洲一名白蘋。

梁吴兴守柳恽于此赋诗云“汀洲 采白蘋”,因以为名也。

前不知几十万年,后又数百载,有名无亭,鞠①为荒泽。

至大历十 一年,颜鲁公真卿为刺史,始剪榛导流,作八角亭以 .游息焉。

旋属灾潦荐 ②至,沼埋台圮。

后又数十載,委无隙地。

至开成三年,弘农杨君为刺史,乃疏四渠,浚二池,树三园,构 五亭,卉木荷竹,舟桥廊室,洎游宴息宿之具,靡不备焉。

观其架大漢,跨长汀者,谓之 白蘋亭。

介二园、阅百卉者,谓之集芳亭。

面广池、目列岫者,谓之山光亭。

玩晨曦者, 谓之朝霞亭。

狎清涟者,谓之碧波亭。

五亭间开,万象迭入,向背俯仰,胜无遁形。

每至 汀风春,溪月秋,花繁鸟啼之旦,莲开水香之夕,宾友集,歌咏作,舟棹徐动,觞咏半酣, 飘然恍然。

游者相顾,成曰:此不知方外也?人间也?又不知蓬瀛昆阆,复何如哉?时予守宫在洛,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

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覙缕 ③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大凡地有胜境,得人而后发;人有心匠,得物而后开:境心相遇,固有时耶? 盖是境也,实柳守滥觞之,颜公椎轮之,杨君绘素之:三贤始终,能事毕矣。

杨君前牧舒, 舒人治;今牧湖,湖人康。

康之 由,革弊兴利,若 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

利兴,故府 有羡财;政成,故居多暇日。

是以余力济高情,成胜概,三者旋相为用,岂偶然哉?昔谢、 柳为郡,乐山水,多高情,不闻善政;龚、黄为郡,忧黎庶,有善政,不闻胜概。

兼而有 者,其吾友杨君乎?君名汉公,字用乂。

恐年祀久远,来者不知,故名而字之。

时开成四 年,十月十五日,记。

(选自《白居易集》【注】①鞠:皆,尽 ②荐:连续 ③覙缕:逐条陈述F 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因以为名也B. 作八角亭以.游息焉C. 康之由,革弊兴利D. 若改茶法、变税书之类是也【解析】 B 项,都是目的连词,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单元 文言文阅读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课件
12/9/2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12/9/2021
近几年来,全国卷没有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 的意义和用法”这一考点单独进行设题,对虚词的考查,落 实到对整个文言文本的理解以及断句题、翻译题中。这就 要求我们能够在阅读材料时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准确判断 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文言虚词的积累应当注重 阅读实践,结合典型句子分析,日积月累。文言虚词学习的 主要途径是课本,要注意整理课文里比较重要的含文言虚 词的句子,特别是那些在平时练习里面经常出现的句子,要 做好文言虚词常见意义和用法的归纳和整理,集中比较,系 统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举一反三] 1.于
①乃设九宾礼于.廷 ②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③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④君幸于.赵王
⑤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于”作介词,主要有如下用法:①介词,表处所; ②介词,表比较;③介词,表对象;④介词,表被动;⑤介 词,“对、对于”,引出动作对象。
.
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 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等到回家奉养老母亲,自己生病, 左手麻痹,依然早晚奉侍在母亲旁边不松懈。邵宝被李东阳 赏识,写的诗文典范庄重平和高雅,把李东阳作为榜样。博 览群书,有心得就写在竹片上,用程子“今天探究一种事物, 明天探究一种事物”的意思,命名叫“日格子”。
.
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②之.二虫,又何知 ③奋六世之.余烈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2.之
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填然鼓之. ⑧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之”主要有代词、助词和动词三种词性。①人称 代词,我;②指示代词,这;③助词,的;④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⑤宾语前置的标志;⑥定语后置的标 志;⑦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⑧动词,到……去。
.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一、于、之、而、以、则 读读下面的文言文,解释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邵宝,字国贤,是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 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 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 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 以.备凶荒。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 文告天,愿减己算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 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 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 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
.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主要作介词和连词,用法较复杂。①介词, 表对象;②介词,表方位;③介词,表范围;④介词,凭 借;⑤介词,表原因;⑥介词,表方式;⑦连词,表并列; ⑧连词,表承接;⑨连词,表目的;⑩连词,表因果;⑪ 连词,表修饰;⑫语助,调整音节;⑬通“已”,已经。
.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 璧
②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③自王侯以.下莫不 逾侈
④以.勇气闻于诸侯 ⑤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⑥余船以.次俱进 4.以 ⑦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⑧遂拔以.击荆轲 ⑨请立太子为王, 以.绝秦望
⑩以.其乃华山之阳 名之也
⑪木欣欣以.向荣 ⑫逆以.煎我怀 ⑬日以.尽矣
.
①蟹六跪而.二螯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③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3.而 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⑤死而.有知,其几何离
⑥吾尝跂而.望矣 ⑦缦立远视,而.望 幸焉
.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而”作连词,表各种关系。①连词,表并列;② 连词,表递进;③连词,表承接;④连词,表转折;⑤连 词,表假设,可译为“如果”;⑥连词,表修饰;⑦连词, 表目的。
.
1.学于.江浦庄昶 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讲明义利公私之.辨 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杖巫而.遣之 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 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得则.书之简 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答案:1.介词,表对象。2.助词,的。3.连词,表顺承关系。 4.连词,表目的关系,用来。5.连词,于是,就。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二节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和用法
.
《考试说明》规定的常见文言虚词有 18 个:而、何、乎、乃、 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 之。山东卷对虚词的考查,采用课内外结合的形式,因此考 生要具有准确把握阅读材料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能与课 内学过的虚词对比判断的能力。
.
参考译文: 邵宝,字国贤,是无锡人。十九岁时,在江浦庄昶处学习。
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考中进士,授官许州知州。每月初一,邵宝 在学宫召集众生员,宣讲明辨义利公私的道理。有人在地里挖 出龙骨,巫师就说会带来祸福,邵宝叫人拿来龙骨,在庭堂当 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走了。邵宝亲自督促老百姓耕种 纺织 ,仿照朱子社仓,设立 积散法,实行计口浇田 法,来防备 出现饥荒。邵宝三岁时父亲就去世,奉养母亲过氏非常孝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