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8月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浙江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文物是活的历史。

下列是关于唐三彩的一组文物图片,观察图片信息,对唐代历史叙述准确的是()①展示了唐代高度发达的制瓷技术②生动再现了“丝绸之路”的繁荣③反映了唐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④是唐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历史见证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据《十三行史料展》记述“……18至19世纪上半期,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

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

……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A.资本主义商业活动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展开B.反映了当时中国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达C.十三行是清代官方特许的外贸机构D.广州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商港3.19世纪30年代松江棉布大量行销欧洲,英国绅士风行以中国杭纺做衬衫,以天然棕色的松江紫花棉布做裤子。

紫花布以南京为集散地,外商称它为南京布。

上述材料反映当时()A.南京是政府开放的对外贸易口岸B.中国传统手工业品尚有竞争优势C.英国棉纺织业发展缓慢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4.陈旭麓先生说:“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 ……中国社会中的人们已经体会到有一种不受欢迎,但又无法抗拒的变化正在发生。

”“庚申之变”后2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①合身适体的旗袍成为了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②福州船政局的创办③在学习西方问题上,一些有识之士突破了“器物”的限制④荣氏兄弟创办保兴面粉厂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③5.下图是关于近代以来中国自然经济、洋务经济、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外国资本发展变化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其中表示民族资本的曲线()A.是①B.是②C.是③D.是④6.读“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三次发展高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A.中国社会制度的根本性变革B.帝国主义经济势力的侵略加剧C.中国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调整D.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7.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A.没收官僚资本抗美援朝公私合营B.一边倒人民公社八字方针C.一五计划和平共处全面整顿D.工业化求同存异改社建乡8.1981年中共中央27号文件指出,经济特区主要“特”在()①中央给予更多的资金和人才支持②独立的管理体制③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④市场调节为主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③④9.结合下图,分折我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1952年与1956年国民经济的成分比例变化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要求B.1952年的私有制经济中包含有个体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外国资本主义C.1978年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说明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全面展开D.新时期非公有制经济大幅度提高主要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结果10.一份文献中分析道:“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I).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I).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I)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商代“诸妇”之封,“至少有六十四人之多”,“或命之祭祀,或命之征伐”。

由此可见( )A.商代妇女地位的崇高 B.利用母系血缘关系维系商朝统治C.商代是个尚武的朝代 D.封“诸妇”以藩屏商王朝的统治2.《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材料表明( )A.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B.周王室与周边少数民族间的矛盾突出C.政治制度变革具有必要性 D.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制开始遭到破坏[ 3.《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唐朝这一制度表述正确的是( )A. 中书省负责封驳审议职能B. 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C. 三省宰相拥有最终决定权D. 分割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4.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材料反映的本质是( )A.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机构B. 内阁大臣等同于宰相C. 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D. 内阁强化了君主专制5. 明代中后期,大部分图书采用注释和注音的编写方式。

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注释:“半醉也”;《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注释:“辜音孤”。

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 )A.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 B.科举改革影响了书籍出版C.学术思想适应了社会转型 D.商业发展冲击了学校教育6. 唐朝前期,73.02%的水灾都发生在北方,南方多雨区仅占26.98%。

仅关内道、河南道水灾频次占唐前期总数的50%以上。

2020高三历史8月考试试题-精装版

2020高三历史8月考试试题-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2020高三历史8月考试试题-精装版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精选】20xx最新高三历史8月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作答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3.非选择题作答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卡.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8分)1.西周的封国与夏商时期的封国不同,不是在原部居地上就地册封,而是把同姓王族或异姓功臣分封到边远的地方或新征服的土地上,这样封国内不仅有不同氏族宗族的居民,而且由外迁入受册封者的氏族统一管理,这反映了西周的分封制( )A.对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矛盾起着制衡作用B.使夏商以来的血缘族体逐渐走向瓦解C.使边远和新征服的地区同内地周文化一致D.使封国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发挥了作用2.钱穆在《中国文化导论》中提出:大体在孔子以前,那时的书籍,后世称之为“经书”;在孔子以后的书籍,后世称之为“子书”.这一变化反映了( )A.传统礼乐制度逐渐没落B.新兴儒学对经学的冲击C.城市商品经济的兴起 D.学术向平民阶层转移3.西汉司马迁在《史记》中阐述了黄帝是秦汉以前历代帝王的共同祖先,并将秦、楚、越以及匈奴、南越、东越、西南夷等共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这种历史撰述( )A.是对历史事实客观真实的记录B.论证了宗法分封制度的合理性C.符合当时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 D.批判了当时盛行的新儒学思想4.表1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皇帝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汉武帝“限制地方大族兼并土地;督察郡国,巡视吏治.”汉昭帝、宣帝增加“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汉平帝增加“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据此可知( )A.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B.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C.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D.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5.表2 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类别士族小姓寒族人数总计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进士589 71.0 109 13.1 132 15.9 830明经81 63.3 18 14.0 29 22.7 128制科88 65.7 10 7.4 36 9 134据此可知唐代( )A.士族价值观念发生变化B.士族进一步垄断仕途C.进士科的录取比例最高D.门第仍是录取的依据6.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这种做法( )A.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B.加剧了土地兼并C.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D.刺激了人口南迁7.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8.商人作为宋代社会兴起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通过科举、联姻、捐纳等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向上的社会流动,甚至一度出现了“士多出于商”的现象.这反映了两宋时期( )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根本变化B.呈现开放性平民化的特征C.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D.人才的选拔更加公平公正9.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 )A.农本思想被否定 B.重商主义盛行C.传统义利观废弛 D.抑商观念削弱10.表3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朝代丞相(宰相、副相)人数秦6位两宋121位西汉47位明4位唐182位清0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11.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正式建立了县试、省试、京试三级考试制度.考试科目以诗、文为主,试题不取自“四书五经”,而出自太平天国颁布的诏令.由此可知,太平天国( )A.否定程朱理学的统治地位 B.照搬明清科举制度C.用传统文化排除外来思想D.获得士人广泛支持12.1896年梁启超所著《波兰灭亡记》刊行,1898年6月康有为进呈光绪帝《波兰分灭记》,他们都指出波兰非但亡于俄、奥等国的瓜分,更是由于“内政不修,积弱滋甚”、以及守旧权贵“诋诽攻击”新政新法.其意在( )A.揭露列强瓜分图谋B.打击顽固守旧势力C.激发改革图强意识D.培养国人世界视野13.皖系军阀徐树铮访问法国期间,在巴黎宴请宾客,席间徐树铮致辞:“今晚所备菜肴皆菲薄粗鄙,不堪招待.”酒店经理听后认为徐树铮是对酒店的侮辱,蓄意损害其名誉,于是提起诉讼.这一事件从本质上反映了( )A.近代中国国际地位低下B.中西方在饮食方面的区别明显C.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D.守旧势力对外部世界茫然无知14.1964—1980年,中国中西部地区城镇规模持续扩大,新建城市4个,扩建了70余个新兴工业城市,重工业成为这些城市的特色.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化( )A.制约了城市体系的均衡发展B.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受到了中国外交环境的影响D.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5.1938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措施.这个决议意在( ) A.使国民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B.强化官僚资本垄断地位C.使国民经济产业结构合理化D.积极发展民族资本主义16.1945年,中共“七大”提出建立联合政府,主张在民主的政治纲领下团结一切愿意参加的阶级和政党,允许私有经济的发展,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些主张( )A.目的是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城市B.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相一致C.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D.意在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17.1956年12月,《人民日报》刊文指出:能否正确的认识和对待斯大林的错误,已经成为影响许多国家共产党及党与党相互团结的重大问题;对斯大林的错误应该批评,但必须在肯定和维护他正确方面的前提下进行.与此直接相关的重大事件是( )A.万隆会议召开B.越南战争爆发C.苏共“二十大”召开D.朝鲜战争停战18.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xx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A.进出口贸易增长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19.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城镇居民须与国营粮店建立供给和消费关系,由粮店按规定标准定期供应粮油.城镇间人口迁移和农业人口进城都要办理“粮油关系”.20xx年国家正式取消这一做法,其目的是( )A.消除城乡区域差别B.增加城乡居民收入C.完善市场经济体制D.开启农产品商品化20.古罗马征服意大利半岛后,意大利人不能参与罗马政治活动和担任官职,没有资格分享公有地和战利品,但却要为罗马提供兵役,因此反抗斗争不断.这些斗争源于( )A.公民与非公民的不平等B.贵族世袭特权不受限制C.公民对贵族专权的不满D.公民利益缺乏法律保护21.意大利艺术史家瓦萨里在1550年出版的人物传记中,记述了13~16世纪意大利许多杰出的建筑师、画家和雕刻家.欧洲北部城市的一位读者在写给瓦萨里的信中说:虽然我未到过意大利,但感谢上帝,我已经能阅读您的大作了.这表明( )A.浪漫主义艺术在欧洲各地盛行B.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觉醒C.人文主义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D.理性原则获得了普遍认同22.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可以用来说明( )A.西班牙的殖民扩张B.荷兰海上贸易的发达C.拿破仑帝国的兴盛D.英国殖民地版图广阔23.1874年美国选举之后,民主党控制了众议院,立即开始搜集关于执政的共和党腐败的资料,总统格兰特的许多内阁成员因此被迫辞职.由此可知,当时美国( )A.总统享有的权力受到限制B.两党秉持不同阶级立场C.议会开始成为权力的中心D.两党制体现了制衡原则24.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 A.城市化进展显著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工业化开始启动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25~26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27~29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37分.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一隋唐时期,西北是全国政治中心.西北指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面积占全国1/3,是丝绸之路的主要通道.因西北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政府驻戍庞大的军队,并将营农和防边结合.为持久计,隋在陇右、河西、西域等地屯田,唐代严管州军屯政,每年举行“屯官叙功”,以示考核.当时全国屯田992屯,关内、陇西与河西三道占584屯.西北屯田减轻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和百姓的免输之劳.屯田之外,隋唐还在西北发展官牧业,蓄养的战马数量庞大,还能满足宫廷、政府厩马、祭祀和宴飨之需.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对塞内民族“怀柔”,进贡者备尝其值,广设市场,敞开渠道,满足各族不同的物资需求.安史之乱前,西北“自安远门西尽唐境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摘编自李清凌《西北经济史》材料二“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作出多项开发西北的决议,包括移民屯垦,发展农工牧业、矿业、水利、交通等.1932年,西北问题研究会成立,《西北问题季刊》等杂志涌现.行政院与中国农民银行、中央银行等联合成立办事处,并设立各级分支机构.1933年,西安集成三酸厂(硫酸、盐酸、硝酸)成立,带动了制革、印染、矿冶、火柴、造纸等工业的发展.1934年,陇海铁路开通至西安,从西安通往西北各地的公路也相继通车.1936年,商办大华纺织厂成立.全面抗战爆发后,蒋介石提出“西北是建国的根据地”.1938年,内迁陕西的企业以面粉加工、棉毛纺织、火柴制造等为主.1941年,西北经济研究所成立,一批学者提出物资调节和优化物价统制等办法,还对各种经济门类展开了大量的研究,有的还注意到要协调各行业发展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如西北土地的利用,土地的改良等.——摘编自王红岩《抗日战争时期西北经济开发述评》等资料(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西北地区开发的特点,并简析其历史作用.(15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西方中国观的变迁16—18世纪西方传教士赞美儒家思想,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科举)开明,极少宗教战争,物质生活丰富.19世纪西方传教士、外交官把落后腐败麻木的中国称为“睡狮”,封闭、邪恶、停滞、堕落.20世纪初传教士、军人和政府眼中的中国基本是贫困、肮脏、混乱、残暴、危险的地狱.20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军政界某些人士描述了一个大有希望的新中国形象:纯朴、智慧的传统社会,“崛起的英雄”.——摘编自邱世兵《中国国际舆论环境的历史变迁——略论西方的中国观的演变》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第27~29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27.[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 710年,唐睿宗李旦登基,改年号为“景云”.其时,吐蕃、突厥、契丹等与唐关系紧张,以前采取的临时任命将领率兵出征的办法,已难以应对边境危机.景云二年,唐朝派出河西节度使,募集军队,驻守河西走廊,“自此始有节度之号”.同年,改变以前朝廷临时遣使分“道”巡察地方的办法,设置十三道按察使,驻地相对固定,大多由所在地行政长官兼任,代表朝廷纠举、处理所在道的州、县官员违法乱纪行为,“风俗一变”.712年,唐玄宗正式即位,随后十余年间,节度使制度在边境地区广泛推行,十三道增为十五道.这些制度成为“开元盛世”的重要保证,也给唐玄宗晚年的政治动荡埋下了隐患.——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1)根据材料,说明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目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景云年间改革的影响.(9分)28.[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 1942年5月,苏联和英国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缔约双方保证在对德国以及对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欧洲国家作战中,彼此给予军事及其他各种援助与支持;绝不与德国或伙同德国进行侵略战争行动的任何欧洲国家进行谈判或缔结停战协定或和平条约;缔约双方顾及每一方的安全利益,同意在再建和平以后,密切友好合作,以组织欧洲的安全与经济繁荣;遵照绝不为自身追求领土扩张及绝不干涉他国内政的两项原则而行动;绝不缔结反对另一方的任何同盟,或参加反对另一方的任何集团;在战后互相给予一切可能的经济援助.——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1)根据材料,概括《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内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签订《苏英同盟合作互助条约》的意义.(6分)29.[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作为国民党的一位重要领导人,廖仲恺排除了国民党右派的种种阻挠,忠实地执行孙中山的政策.他提出:“我们不独要革军阀与帝国主义者的命,我们并且要革‘反革命派’的命,这才是彻底的革命工作.”在他看来,全世界只有俄国解决了社会制度问题,中国“若能够有所树立,除非是建一社会主义的国家”.他坚信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是国民党起死复生,成为“一个新生命”的重要因素,认为“要想打倒帝国主义,非与共产党亲善不可”.他还认为:“占我国人口最多的是农工阶级,那一派人替农工阶级打消压迫他们的力量,便是革命派.反而言之,凡与军阀帝国主义者妥协,并压抑农工的人们,便是反革命派.”——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1)根据材料,概括国民党“一大”后廖仲恺的主要主张.(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廖仲恺对国民革命的贡献.(6分)仙桃中学20xx届高三年级8月考试历史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D A A B B D B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B C A答案 A C C C A BC题号21 22 23 24答案 C B D A二、非选择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28、29题15分,共52分)25(1)原因:处于全国政治中心;拥有丝绸之路的交通优势;政府重视边防提供特殊机遇;屯田制度与官牧战马的推行;统治者采取了缓和民族矛盾的措施.(每点2分,共10分)(2)特点:经济发展与战争形势密切相关;国民政府主导并实行统制经济;科研舆论为经济发展建言献策;重化工业与民生工业均有发展;开始关注西北的环境与自然资源问题.(每点2分,共10分) 历史作用:成为抗日战争的大后方,有力地支援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2分)人口大量西迁,带去了先进技术,为大西北社会经济发展与各民族的融合创造了条件.(3分)26(12分)示例一:论题:明清时期到19世纪西方中国观的变迁.阐述:①16到18世纪:明清社会较为稳定,国力相对强盛,而西方社会激剧变化,国力有较大反差;此时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不全面,认识不深刻,认为可从中国得到借鉴与学习.②19世纪:晚清社会落后,国力衰败,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西方人的殖民心态,有歧视中国之嫌.结论:明清时期到19世纪西方中国观由开明中国变为衰败中国,其变迁受力量对比和主观意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示例二:论题:20世纪初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中国观的变迁. 阐述:①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西方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西方人的殖民心态,有歧视中国之,贴上了脏乱差等标签.②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坚持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到西方人的认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结论:20世纪初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中国观由落后中国变为英雄中国,其变迁受国际环境、中国作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示例三:论题:明清时期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方中国观的变迁.阐述:①16到18世纪:明清社会较为稳定,国力相对强盛,而西方社会激剧变化,国力有较大反差;此时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不全面,认识不深刻,认为可从中国得到借鉴与学习.②19到20世纪初:晚清社会落后,国力衰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西方人的殖民心态,有歧视中国之嫌.③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坚持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得到西方人的认同,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结论:西方中国观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其变迁受力量对比、国际环境、中国作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示例四:论题:国力与中国形象示例五:论题:国际舆论环境与中国形象27.(15分)(1)目的:应对边防危机(3分);整顿地方吏治(3分).(2)影响:形成新的边防体制(3分);监察体制完善(3分);促成“开元盛世”,节度使掌握兵权成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原因(3分).28.(15分)(1)内容:①军事和经济上相互支持;②绝不与德国及其同伙妥协;③战后合作,维护欧洲安全与繁荣;④提出战后秩序的基本原则.(每项3分,答出3项即得满分)(2)意义:①巩固了反法西斯同盟(3分);②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3分).29.(15分)(1)主张:①坚决反帝反军阀(3分);②以社会主义解决中国社会问题(3分);③坚持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3分).(2)贡献:①继承发展了新三民主义(2分);②推动了三大政策的执行,维护了国共合作(2分);③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2分).。

2020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8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2020届浙江省金华一中高三高考模拟考试(8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浙江省金华一中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8月月考)试卷历史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公元前1044年武王伐纣,纣王兵败自焚,殷贵族微子启“面缚衔璧”,向武王投降。

武王“投殷之后于宋”。

“宋”位于下图中的()A. ①B. ②C. ③D. ④2.《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赞颂周族祖先开拓之功的《生民》《公刘》《大明》等篇章出自《诗经》中的()A. 《风》B. 《雅》C. 《周颂》D. 《商颂》3.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认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国之贼”,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复归真朴。

下列项与该流派主张一致的是()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B. “制天命而用之”C.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D. “兼相爱,交相利”4.下图所示为古代中国人民在灌溉方面的一项伟大创举。

该创举最早出现于()A. 四川盆地B. 岭南地区C. 关中地区D. 吐鲁番盆地5.古代中国某时期将全国划为若干监察区域,每个区域秋天派一名官员,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地方政治。

该官员是()A. 刺史B. 监御史C. 御史大夫D. 提点刑狱司6.铁犁牛耕是古代中国最主要生产方式,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下图所示的耕作方式最早产生于()A. 春秋战国B. 西汉C. 东汉D. 魏晋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内涵丰富。

下表所列信息,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曲辕犁;釉下彩绘;政事堂;“颠张醉素”②耧车;司隶校尉;素纱禅衣;“蔡侯纸”③井田制;工商食官;司母戊大方鼎;甲骨文④定时炸弹;“知行合一”;都察院;《西游记》A. ②③①④B. ③①②④C. ③②①④D. ③④①②8.近代上海地方政府公布的《上海租地章程》规定:“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之地,准租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

”与该现象产生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附件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9.1881年,买办商人郑观应向李鸿章上书,请求政府给予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织布工艺以技术专利,“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浙江省金华市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浙江省金华市历史高三上学期2024-2025学年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浙江省金华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自测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2019 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以11 连胜的骄人战绩成功卫冕冠军,为新中国成立70 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在赛场上,女排姑娘们团结合作,顽强拼搏,展现了女排精神。

从哲学角度看,女排精神属于A. 经济基础B. 上层建筑C. 社会意识D. 社会存在答案:C解析:女排精神是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所展现出的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等精神风貌,它是对女排姑娘们实践活动的反映和提炼,因此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

A项: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政治组织。

女排精神不属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故A不选。

B项:虽然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但女排精神更侧重于精神层面的反映,不完全等同于上层建筑,故B不选。

C项: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

女排精神正是女排姑娘们在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精神风貌,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故C符合题意。

D项: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女排精神显然不属于社会存在,故D不选。

2、2019 年 11 月 5 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此次进博会吸引了 181 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800 多家企业参展,超过 50 万名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到会洽谈采购。

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①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②是新时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③有利于推动国内消费升级,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④有利于提高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答案:B解析:①项: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举办,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故①正确。

浙江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月考试卷D卷

浙江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月考试卷D卷

浙江省2020版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月考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 (共15题;共45分)1. (3分) (2020高三下·马鞍山月考) 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立家”,对士、庶而言,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说明()A . 宗法制和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B . 家国同构有利于凝聚宗族强化王权C . 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D . 周代血缘政治弱化了贵族特权地位2. (3分)图是唐朝的鸿胪寺。

唐太宗统治时期,在鸿胪寺经常可以看到的人是A . 各国使者B . 宗教人士C . 少数民族首领D . 各地学子3. (3分) (2020高一下·宣城期末) 汉帝国和罗马帝国是并存于亚欧大陆东西两端的大帝国,但两大帝国在公元二至三世纪都发生了大规模的天花、鼠疫和麻疹,致使经济凋敝﹐人口锐减。

这一事件()A . 反映出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B . 表明两国封建专制统治不断强化C . 说明亚欧大陆统一的市场形成D . 是导致两个帝国分崩离析的根源4. (3分) (2018高三下·河北开学考) 1583年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为了能吸引人们到教堂,在接待室里陈设了西方制造的时钟、时暑、浑天仪等物,又在墙上悬挂了用汉文标明地方的世界地图,后又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况万国舆图》等图书。

材料表明利玛窦()A . 顺应了中国新经济方式的产生B . 主张“西学东渐”以改造中国C . 借传教为名推广西方近代文明D . 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5. (3分)(2020·山东模拟) 明朝灭亡、清代继立之后,一些学者对理学“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恶劣学风深恶痛绝,并认真思考“社稷沦亡、天下陆沉”的原因。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doc

2019-2020学年高三历史8月月考试题1.西周时,丞相姜尚被封于山东。

后来因为管叔和蔡叔叛乱,周天子允许齐国对附近的“五侯九伯,汝实征之”,齐国“由此得征伐,为大国”。

据此可推知A. 齐国始终拥有大国地位B. 西周在初期借助齐国稳定东方C. 齐国拥有征伐诸侯国的权利D. 齐国借西周内乱而强大2.张集馨,淸朝道光九年进士及第,任职翰林院。

道光十六年五月二十四日,经皇上钦点,派任山西朔平知府。

五月二十五日,皇上召见张集馨进行行前训话。

此亊例反映了在淸朝A. 皇帝亲掌国家的人事大权 B. 地方官选任制度简单高效C. 国家高度重视山西的治理D. 吏部的选官职能完全丧失3.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

明清这两种分封A. 背景相同B. 内容相同C. 对象不同D. 目的相同4.2017年是安庆建城800周年。

时任知府黄榦为了抵御金兵来犯,带兵筑城,时人谓之:“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

结合史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安庆建城在北宋时期B. 黄榦为武将,掌握地方军权C. 当时安庆归行省节制D. 黄榦在地方上受通判的制约5.皇权是对社会权力资源的独家垄断。

它不仅有一套垄断和管理体系,而且有一套完备的调节系统,如防止皇帝决策失误的“封驳”制度、为防止官员不忠和腐败的“监察制度”等。

有人认为这些是世界其它文明绝无仅有的“原创性”国粹。

文中提到的两个制度最明显地对应于A. 唐朝中书省,宋朝的通判B. 汉朝的内朝,秦朝的御史大夫C. 唐朝门下省,宋朝的通判D. 明朝的内阁.元朝的行中书省6.朱元璋说:“朕常患下情不能上达,得失无由以知,故广言路以求直言。

其有言者,朕皆虚心以纳之。

尚虑微贱之人,敢言而不得言,疏远之士,欲言而恐不信。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新星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新星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

2020年浙江省金华市新星中学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全人格的觉悟”指的是()A.维新思想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马克思主义参考答案:C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新文化运动解答本题要注意时间。

据材料“革命成功将近十年”可知革命是指辛亥革命,梁启超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是不可能的,必须要“全人格的觉悟”,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人们思想的更深入的解放,C项符合题意;维新思想是在19世纪末期,不符合材料时间,A项错误;材料说的是辛亥革命后的近十年的事件,不是指辛亥革命,B项错误;梁启超是资产阶级代表,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学说,D项错误。

故选:C。

2. 《红与黑》中的男主人公于连一方面对自私伪善、金钱至上的人和社会深恶痛绝,另一方面又经常受金钱、权力和荣誉的诱惑,不时地以伪善的手段对待伪善的环境。

这种文学表达方式属于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参考答案:C解析:古典主义强调对完美的追求,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浪漫主义反映出人们反思启蒙思想家所设想的“理性王国”,努力寻找新的精神寄托,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现实主义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现代主义表现西方社会自我精神危机,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 C 思路点拨:注意掌握各个文学流派的特点。

3. 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

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B.“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唐代C.“相”退出历史舞台源于内阁的设置D.“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三国史参考答案:D4. 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

浙江省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百校联考试卷

浙江省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百校联考试卷

浙江省高三上学期历史8月百校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2020·北京模拟) 对此解读正确的有()①要求打破等级秩序②带有“举贤”思想③追求自由平等公正④背离礼治法治主张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2. (2分) (2018高一下·马山期中) 据王祯《农书》记载,有一农具“横桄四匝,中置耧斗;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

据此判断这一农具应是()A . 曲辕犁B . 翻车C . 耒耜D . 耧车3. (2分) (2019高三上·安徽月考) 唐代科考之前,士子往往向达官贵人或者闻士名流投呈作品,称为“行卷”。

同时也允许官员向主考推荐,称为“公荐”。

这些现象说明当时()A . 科考中腐败现象较严重B . 选官方式有察举的痕迹C . 达官贵人操纵科举考试D . 选官制度缺乏客观标准4. (2分) (2019高二上·重庆期中) 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重要目的是()A . 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B . 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C . 打击朝廷的腐朽势力D . 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5. (2分) (2018高二下·平阴开学考) 明太祖废丞相后,曾下令:“内臣(宦官)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但不久后又制定半印勘合制度:六部所行一切都须经过内府勘合,方可施用。

这样做的目的是()A . 牵制日益权重的内阁B . 减轻皇帝的行政负担C . 协调政府各部门关系D . 加强对六部的监察6. (2分)下表是1820~1911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据此可知()时期乡民迁出总人数迁至他乡种田人数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1820-184********1850-187********1880-19111560118381912-1939473077396A . 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由此瓦解B . 政府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C . 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 . 社会动荡不安加剧人口流动7. (2分) (2020高一下·吉林月考) 甲午战后,有报道:“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

浙江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浙江高三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1916年……德国试图火速提高军事生产的努力最终却毁灭了它的经济,导致了1918年的崩溃。

”这里作者认为德国在一战中失败的原因是A.军事战略上的失误 B.国内矛盾的激化C.工业实力难以支撑其长期战争 D.军事实力不如协约国2.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用鲜血覆盖了整个欧洲的战争……在距我们遥远的国度里唤起了一种独立的意识。

……在过去几年中……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下列哪项史实最能证明上述材料的结论A.俄国十月革命爆发B.中国五四运动兴起C.和平主义思潮兴起D.国际联盟的成立3.希特勒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它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

这是我们度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惟一方法。

”基于此,德国A.与日本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B.支持西班牙叛军,干涉西班牙内战C.与苏联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D.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4.雷达是英文radar的音译,意为无线电检测和测距,是利用微波波段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二次大战期间,装有特别设计的真空管──磁控管的雷达,是盟军得以打败法西斯的功臣之一,请问以下法西斯哪个计划实施的失败可以作为史料佐证这一观点A.黄色方案B.施里芬计划C.巴巴罗萨计划D.海狮计划5.从1945年11月开始的对纳粹战犯进行了为期长达10个多月的纽伦堡审判,法庭起诉书指控被告犯有违反人道罪的罪行。

下列史实可以用于法庭证据的是6.史书有不同的体裁:纪事本末体、编年体、纪传体、典章体。

你在学习《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时,要想了解以某一人物为中心的生平事迹,最好参考上述哪一体裁的史书A.纪事本末体B.编年体C.纪传体D.典章体7.康熙帝用武力消灭台湾郑氏政权,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重新统一于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金华一中2020届高三高考模拟考试(8月月考)试卷历史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公元前1044年武王伐纣,纣王兵败自焚,殷贵族微子启“面缚衔璧”,向武王投降。

武王“投殷之后于宋”。

“宋”位于下图中的()A. ①B.② C.③ D. ④2.《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

赞颂周族祖先开拓之功的《生民》《公刘》《大明》等篇章出自《诗经》中的()A. 《风》B. 《雅》C. 《周颂》D. 《商颂》3.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流派认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以智治国,国之贼”,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复归真朴。

下列项与该流派主张一致的是()A.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B. “制天命而用之”C.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D. “兼相爱,交相利”4.下图所示为古代中国人民在灌溉方面的一项伟大创举。

该创举最早出现于()A. 四川盆地B. 岭南地区C. 关中地区D. 吐鲁番盆地5.古代中国某时期将全国划为若干监察区域,每个区域秋天派一名官员,按“六条问事”的职权,监督地方政治。

该官员是()A. 刺史B. 监御史 C. 御史大夫 D. 提点刑狱司6.铁犁牛耕是古代中国最主要生产方式,它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下图所示的耕作方式最早产生于()A. 春秋战国B. 西汉C. 东汉D. 魏晋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内涵丰富。

下表所列信息,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曲辕犁;釉下彩绘;政事堂;“颠张醉素”②耧车;司隶校尉;素纱禅衣;“蔡侯纸”③井田制;工商食官;司母戊大方鼎;甲骨文④定时炸弹;“知行合一”;都察院;《西游记》A. ②③①④B. ③①②④ C. ③②①④ D. ③④①②8.近代上海地方政府公布的《上海租地章程》规定:“洋泾浜以北,李家庄以南之地,准租于英国商人,为建筑房舍及居住之用。

”与该现象产生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附件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9.1881年,买办商人郑观应向李鸿章上书,请求政府给予上海机器织布局的织布工艺以技术专利,“十年以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次年,光绪帝予以批准。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批准的知识产权保护个案。

该事件表明()①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②洋务企业谋求市场垄断③清王朝放弃传统重农抑商政策④国人借鉴西方工业文明成果A. ①②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10.近代某电文载: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沪上风潮”表明()①上海成为运动的中心②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③广大人民直接参与了反帝斗争④抗日救亡运动发展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A. ①②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11.下图为中国近代史上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示意图。

黑色箭头所示军队连克武昌、九江、南昌,短短半年之内将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该事件()A.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B. 导致清朝统治土崩瓦解C. 开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2.中共在某次会议上提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该会议是()A. 汉口会议B. 瓦窑堡会议C. 中共七大D. 洛川会议13.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国共两党精诚合作,激烈抵抗日军侵犯。

下图所示的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②④①③B. ②④③① C. ④③②① D. ④②③①14.1958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历程的“缩影”。

这一年()①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②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落实④“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A. ①③④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③④15.1978年春,邓小平与来访的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进行会谈,双方以直率的态度讨论了中美关系正常化问题。

布热津斯基的北京之行()A.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B. 打开了中美建交谈判的大门C.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 实现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16.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在联合声明中,中国政府郑重宣布()A. 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B. 香港的现行法律不变C. 香港可继续同国际社会保持和发展外交关系D. 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可保留军队17.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某城市的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从改革开放的“后卫”变成了“前锋”,成为“社会主义香港”。

该城市是()A. 深圳B. 厦门C. 大连D. 上海18.有学者认为“它是一篇总结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几十年经验教训并以此警示后人的历史文献,既有对全党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谆谆告诫,也表示了对基本路线被中断的担忧,并提醒全党对可能影响基本路线贯彻执行的因素保持应有的警惕。

”以下邓小平的言论首见于该“历史文献”的有()A.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B.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C. 中国要警惕右,但更主要是防止左D. 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19.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

以下各项正确说明了早期殖民活动对于资本主义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①加快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地主阶级的衰落③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粗具规模④促进生产组织形式发生根本转变A. ①②③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20.有学者认为,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这些创造不包括()①首次实践“分权与制衡”原则②开启议会统治③国会议员由民选产生④确立联邦制A. ①②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③④21.近代某著名科学家在其著作中提到:由于有物质的存在,空间和时间会发生弯曲,而引力场实际上是一个弯曲的空间。

……遥远的星光如果掠夺太阳表面,将会发生1.7秒的偏转。

该著作是()A.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B.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 《广义相对论的基础》D. 《关于正常光谱能量分布定律的理论》22.罗斯福上台后推行了一系列举措复兴经济。

下列选项不属于罗斯福新政社会福利改革措施的是()A. 对富人课以较重的税金B. 兴办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C. 通过《社会保险法》,提供退休养老金和失业救助金D. 宣布使用童工非法,规定最低时薪,工人有权组织工会2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从以欧洲范围为主的冲突转变为真正的全球性冲突的标志性事件是()A.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B. 德国实施“巴巴罗萨计划”C. 意大利出兵埃塞尔比亚D. 日本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24.下图是斯大林、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二战后期举行的一次国际会议的照片。

关于该会议的表述,正确的是()A. 签署《开罗宣言》B. 决定开辟第二战场C. 对战后世界和平与安全作出重要安排D.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25.世界银行统计资料表明,1950年,工业化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是不发达国家的人均国民收入的10倍。

到1965年,这一比率是15:1;到20世纪末,这一比率为30:1。

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冷战局面的形成和剧烈对抗B.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C.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D. 不发达国家政局动荡不安26.对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史学界一般采用《史记》的说法,即“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然考古出土的秦简却记载:“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水雨,除兴(免除本次征发)。

”这说明()A. 历史解释的主观性决定历史发展不具有客观性B. 历史事实的考辨应坚持孤证不立,需要考古学新进展的支持C. 历史的价值判断往往导致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倾向性选择D. 历史的基本事实通过各种资料并借助多种研究路径,有可能逐步弄清27.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主张通过实行或部分实行土地国有制度解决土地兼并问题的政治家有()①商鞅②唐太宗③孙中山④毛泽东A. ①③④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②④28.颐和园几乎集中了中国古代所有的建筑形制,殿堂厅室,廊馆轩榭,亭台楼阁,塔庙坊桥,一应俱全。

其中位于后山中轴线,具有典型藏式寺庙建筑风格的建筑是()A. 佛香阁B. 智慧海C. 排云殿D. 四大部洲29.宗教改革中新教领袖加尔文曾说:通过永恒的、不变的意图,上帝始终决定着谁可以被拯救,谁将被毁灭。

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A. 思想自由,摆脱原始宗教对人类的束缚B. 因信称义,带有浓郁的上帝中心论色彩C. 自然神论,以理性神取代愚昧宗教信仰D. 顺应自然,主张人生而平等和思想自由30.“在战火尚炽热之际,条约缔造者仓促地拟定了一系列条款。

这些条款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大。

时间的检验表明,起草者归根结底并不打算强制德国执行。

”下列选项,能为此观点提供佐证的有()①《对德和约》在一战后期签订②成立了“莱茵共和国”③战后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④“慕尼黑阴谋”A. ①②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结束了清朝入关以来二百六十七年的统治,也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漂橹、尸横遍野,没有连年苦战、民不聊生,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迭,在中国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

——《文史参考》2011年第7期,作者傅国涌材料二:起自19世纪中叶的西学东渐过程,由器物而及于制度。

然而,橘逾淮为枳,在西方卓有成效的东西,到了中国却总是全然不成模样。

……这个过程从探索辛亥革命失败的一面开始,最终成为近代百年第二次民族反思。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提炼作者关于辛亥革命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辛亥革命在经济、思想和社会习俗方面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辛亥革命为例,指出学习西方制度“全然不成模样”的原因,概括“第二次民族反思”的重要意义。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88年“光荣革命”。

人们称,这场革命维护了议会政府的原则,维护了法治,乃至维护了起义反对暴政的权利。

……晚近有些作家已在贬低光荣革命。

他们指出,这是一场由地主贵族发动并坚持的阶级运动。

只有收入富裕的人才能当议员。

1688—1832年的英国是真正贵族统治的最好样板。

——改编自(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材料二:中国与西方的关系,直到欧洲继哥伦布和葡萄牙航海者远航探险之后,进行海外扩张时,才持续不断交往起来。

……到18世纪中叶,中国人向所有国家开放贸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