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生职业技能与职业品格的培育:从“课程”到“文化”

合集下载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学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学习篇1今天,我认真听了教育局领导《改进管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讲座,深有感触。

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

教育理念的更新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改进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为学校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举措。

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不失时机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在工作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

一定要提高认识,下大的决心,花大的力气,勤奋学心,务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情来,就一定能够成为人民满意的教师。

首先要静心思考,认真研究。

思考什么?思考怎样才能为学生创造和提供一个和谐愉悦的环境,从而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环境中,学生的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不再是脱离生活和实践活动的;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不再仅仅以教书本知识为主,而是自觉融入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之中,将自己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将自己组织的活动与学生的学习联系起来。

研究什么?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和方法。

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

要注重因材施教,善于循循诱导。

其次要提高使命感,加强责任感。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清自己的责任。

教师就是教师,教师的存在特征,注定同普通人不一样,也只有这“不一样”,教师才能在精神的世界里,保持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

一个教师,也只有拥有这份“特立独行的清醒与尊严”,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气宇轩昂,昂首挺胸。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而不是做一天教师撞一天钟。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学习心得体会篇2高等教育改革的性质是由高等教育形势任务的变化所决定的。

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已由规模扩张、数量供给为主步入以提高质量和发展水平为主的新阶段,是由“以量谋大”战略到“以质图强”战略的转变。

高职院校党建引领“雷锋式职业人”育人模式

高职院校党建引领“雷锋式职业人”育人模式

高职院校党建引领“雷锋式职业人”育人模式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创新育人模式和工作体系,搭建党建引领平台,实施全员培育“雷锋式职业人”构建多元化网络化服务育人的格局,发挥基层党支部主体作用,促进基层党建与学生管理工作深度融合,探索高职院校党建引领“雷锋式职业人”育人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党建引领;雷锋式职业人;育人模式;雷锋式职业人既是一种育人理念,也是一种育人标准,雷锋式职业人挖掘雷锋作为一名普通职业人所具有的良好品质,教育引导高职学生成为品德高尚、乐于奉献,拥有良好综合素质新型职业人。

一、雷锋式职业人品格的内涵雷锋式职业人将雷锋精神的“感恩、责任、敬业、主动、勤奋、高效、协作、忠诚、谦虚、豁达”全面展现,诠释着职业人的道德境界,是实现中国腾飞的不竭动力。

高职院校培养的雷锋式职业人应具备四个方面的基本标准:(一)具有“忠诚于祖国和人民的执着爱心”雷锋式职业人首先应具有的基本品格是学习雷锋同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怀和服务于党、服务于祖国、服务于人民的奉献精神。

(二)具有“甘守平凡的艰苦朴素的良好作风”雷锋式职业人应学习雷锋同志那种勤俭节约、廉洁自律,从日常小事中体现高尚精神的好作风。

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是雷锋同志留给我们的好作风、好传统。

(三)具有“刻苦钻研的精神”雷锋式职业人应学习雷锋同志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钉子精神”,树立在平凡的岗位和艰苦的事业中创造不平凡业绩的理想和信念。

(四)具有“勇于实践创新的信念”雷锋式职业人应学习雷锋同志那种乐于实践、敢于实践、创新实践,在实际工作中建功立业的坚强信念,努力成为各个行业的行家里手、技术专家。

二、雷锋式职业人提出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条件(一)培养雷锋式职业人是当前社会企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现实需要我国要实现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创造大国”,实现中国的真正腾飞,这就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的职业人不仅仅是操作熟练的技能型工人,而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勤奋、敬业、创新、高效、精益求精、对国家和民族具有着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些品质也是雷锋职业精神的写照。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业化取向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业化取向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业化取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业化取向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培养学生具有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而关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业化取向,不仅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各界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本科教育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实际职业技能的培养,导致很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着就业难题。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业化取向强调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旨在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熟悉职场环境,掌握实际工作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面对这一新的教育趋势,学校和教育机构也在积极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适应职业化取向的要求。

【此段文字共203字】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业化取向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问题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的本科教育模式更加注重学术理论的讲解和研究,而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中对实用性较强的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职业化取向开始受到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现有教育体系中存在一些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工作需求、教学方法不符合职业发展要求等问题,导致毕业生在职场中较为被动,难以适应职业发展的变化和挑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职业化取向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很多学生和家长也更加注重学校提供的教育能否真正帮助学生顺利就业和职业发展。

问题意识的存在主要集中在对现有本科教育模式的不足和对于职业化取向的需求,需要通过对教育体制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来解决。

2. 正文2.1 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义应用型本科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本科教育模式。

相较于传统的理论导向型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社会工作环境并具备实践能力。

高职烹饪专业“匠人精神”职业素养培育

高职烹饪专业“匠人精神”职业素养培育

知识文库 第14期187高职烹饪专业“匠人精神”职业素养培育施琦良进入新时期后,人们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逐渐改变了餐饮消费观念和诉求,更加重视餐饮产品的附加值。

在这种情况下,对餐饮人的匠人精神就提出了较高要求,要求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与饮食文化内涵。

因此,高职烹饪专业也需要结合烹饪行业的发展需求,大力传承匠人精神,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具体来讲,匠人精神指的是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极致化追求工作效果,高标准严格要求产品质量,充分体现了职业人的职业素养。

在我国烹饪行业供给侧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对烹饪从业人员提出了较高要求。

高职院校在烹饪专业教育过程中,需要对匠人精神大力倡导,培养出更多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优秀人才。

1 高职烹饪专业匠人精神职业素养培育的意义 1.1 推动餐饮行业的转型发展调查发现,我国餐饮业目前进入到品牌提升战略阶段,要想促使餐饮业的升级转型发展目标得到顺利实现,餐饮企业就需要精雕细琢餐饮品牌和产品质量,而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匠人精神的支撑。

特别是近些年来,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开始充分重视餐饮产品的附加值,那么餐饮企业除了继续保障高品质的味觉享受之外,还需要对服务水平大力提升,增强餐饮产品的整体价值。

在这种状况下,通过传承与培育餐饮人才的工匠精神,能够有效推动餐饮行业的转型发展。

1.2 学生的职业自豪感得到增强一般来讲,高职烹饪专业的学生缺乏足够的自我认识和职业认知,职业自豪感较差。

且高职烹饪专业学生面临的社会就业压力较大,没有清晰的职业心理定位。

针对这种情况,通过将匠人精神传承于烹饪教育过程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品格,提升烹饪人才的职业素养,进而在烹饪行业内脱颖而出,获得足够的尊重,达到职业自豪感增强的目的。

2 高职烹饪专业匠人精神职业素养的培育措施 2.1 充分贯彻以德树人教育原则以德树人在高职烹饪职业教育中的贯彻和落实,不仅要对学生的政治认同、社会公德大力培养,还需要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有效提升;不仅要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进行培育,还需要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PDCA循环”的高师生职业技能与品格培育模型初探

基于“PDCA循环”的高师生职业技能与品格培育模型初探
养 ” 职 场 与人生 ” 。基本 素 养类 课 程要 以理 想 和“ 等
学设 计 , 并预计 教 学实施 的效果 。第二 阶段是 实施 。 即实施计 划 阶段所 制订 的培 训 方 案 , 在实 施 过 程 中 有 时还要 根据 实 际情 况 对 原计 划进 行 适 当 的 调整 。 第三 个 阶段是 检查 。本 阶段 主要任 务是 对培 训实施
高师院校人才培养 目标的 实现 , 最终使 学校 、 教师以及 学生获得共 同与和谐 的发展。 关键词 :D A循 环 ; PC 职业技能 ; 职业品格 中图分类号 : 6 1 G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6 1 l8 (0 9 0 l7 一 5 O 2 0 ) 1 9-2 -0
20 09年第 O 期 1 第2 5卷 ( 25期) 总 0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 R L OF E C I A N . T T I / P VI CE OU NA DU AT ON L I SI U E OF JH , RO N 1  ̄
No O 2 0 . 1. 0 9
等。设置上述三个 阶段课程是为 了让师范生实现 ,
收稿 日期 :o 8 9 l 2 o—o —2 作者简介 : 贺 (9 2 ) 男 , 董 18 一 , 吉林四平人 。吉林师范大学教务处 , 助教 , 理学硕士 , 研究方 向: 教育管理。 王 鹏 (9 2 ) 男 , 18 一 , 山西太原人 。吉林师范大学教务处 , 助教 , 教育学硕士。 4 9
从 了解教师到理解教师、 懂教师 , 再到愿意做教师、
勤勉力 行地 做 良师 的情感变 化 。
2 活 动引领 .
程和活动中严格要求学生 , 帮助师范生形成踏实的
因, 继而 针对其 中统 领 于学 校 总 目标 的原 因进 行 教

幼儿园品格教育:培育未来社会栋梁

幼儿园品格教育:培育未来社会栋梁

1. 引言在当今社会,人们普遍认为品格教育比学习知识更为重要。

而幼儿园正是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重要地方。

幼儿园品格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道德教导,更是培养未来社会栋梁的关键环节。

2. 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品格教育是指在幼儿教育中,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和促进儿童形成健全的人格,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良好的品格不仅影响着孩子个人的成长,更关系着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未来的发展。

3. 幼儿园品格教育的特点幼儿园品格教育有其独特性,首先是因为幼儿正处于心灵和意志中的发展时期,他们的行为习惯、性格特点正在形成,这是品格教育的黄金期。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接受到的启蒙教育对于品格的培养至关重要。

而幼儿园作为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具备着独特的育人功能。

4. 幼儿园品格教育的内容品格教育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礼仪教育、情感教育、行为规范、社交技能等。

透过日常游戏、小组活动、互动体验等方式,引导幼儿逐渐养成自律、守纪、尊重他人等优秀品格。

5. 幼儿园品格教育的最佳实践在实践中,师生共同建构和传承优秀品格成为关键。

幼儿园教师应成为示范者,他们用自己的品格感染幼儿,同时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途径将品格教育延伸至家庭,形成良性循环。

6. 结尾幼儿园品格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孩子的个人品德,更是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材的关键。

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我们希望引起更多人对幼儿园品格教育的重视和关注,为孩子们塑造更美好的未来。

幼儿园是孩子教育的重要阶段,也是孩子们品格形成的关键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因此幼儿园品格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品格教育中,传统的道德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需要更多注重情感教育、社交技能和个人素养的培养。

幼儿园品格教育应该围绕着孩子的成长需求、家庭和社会环境来设计,为孩子们创造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

品格教育应当成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礼仪意识和社交技能,让孩子懂得尊重、关爱他人,并培养友善、包容的品格。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通用5篇)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通用5篇)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通用5篇)《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通用5篇)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

那么好的心得体会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心得体会1这段时间学习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对自己的思想有了一个大的提升,对教师职业行为有了更深的认识。

主要心得体会如下:一、通过学习,我明白制定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明确新时代教师职业规范,针对主要问题、突出问题划定基本底线,是对广大教师的警示提醒和严管厚爱,是深化师德师风建设,造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之举,也为教师严格自我约束、规范职业行为、加强自我修养提供基本遵循。

二、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好教师工作,就必须首先热爱教育事业。

忠诚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灵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

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

三、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

每位教师都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愿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实际工作中,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不图名利、甘做蚕烛,在岗位上发出光和热。

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

四、一名教师应该对学生无私奉献热爱学生,尊重、理解学生。

以人为本,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正确处理与自己直接服务对象学生之间关系的准则,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构建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教师专业素养体系

构建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教师专业素养体系

构建教育家精神引领下的教师专业素养体系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目标与要求 (5)二、教育家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6)2.1 教育家精神的概念解析 (7)2.2 教育家精神的核心要素 (8)2.3 教育家精神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9)三、教师专业素养体系的构建框架 (10)3.1 素质模型构建的指导思想 (12)3.2 教师专业素养体系的构成维度 (13)3.3 各构成维度的具体内容与要求 (14)四、教育家精神在教师专业素养中的引领作用 (15)4.1 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16)4.2 引导教师的专业发展 (17)4.3 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19)五、实施策略与保障措施 (20)5.1 加强教育家精神的宣传与培训 (21)5.2 建立健全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23)5.3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氛围 (24)六、结论与展望 (25)6.1 结论总结 (26)6.2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7)一、内容概括本论文旨在探讨在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如何构建一个系统的、全面的教师专业素养体系。

教师不仅是传授知识的人,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关乎其个人发展,更影响着学生的未来。

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应掌握现代教育理论,了解最新的教育改革动态,明确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广博的知识储备: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同时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涉猎多个学科领域,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善于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教师应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发展,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还应懂得与同事、家长等有效沟通,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尚的师德修养:教师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榜样。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教师专业技能训练》课后习题章节测试满分答案精选全文

2020年智慧树知道网课《教师专业技能训练》课后习题章节测试满分答案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第一章测试1【单选题】(2分)从宏观层面讲,影响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因素有()A.培养模式B.教育政策C.现代信息技术D.专业动机2【判断题】(2分)教师专业技能训练时“师范性”重于“学术性”。

A.对B.错3【多选题】(3分)教师专业技能的特点有()A.科学性B.复杂性C.应用性D.综合性E.发展性4【多选题】(3分)教师专业技能训练要树立的理念()A.实践为主B.学习为先C.能力为上D.生态为重E.育人为本5【单选题】(2分)美国斯坦福大学率先将“微格教学”用于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是在哪年A.1964B.1965C.1962D.1963第二章测试1【判断题】(2分)语调是指一句话或者某个语言片段在声音上的,高低、轻重、快慢的变化。

A.错B.对2【判断题】(2分)《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将普通话水平测试分为二级四等。

A.错B.对3【判断题】(2分)辅音在发音过程中,气流没有受到阻碍。

A.错B.对4【判断题】(2分)元音在发音过程中,气流没有受到阻碍。

A.对B.错5【判断题】(2分)朗读时,停连的处理只需要根据自己的语感来处理就行了。

A.错B.对6【判断题】(2分)重音是朗读时需要突出、强调的音节。

A.对B.错7【判断题】(2分)表达失望的情绪,朗读时应该用慢速。

A.错B.对8【判断题】(2分)朗诵不仅是一种高雅的语言艺术形式,也能够提高普通话水平。

A.对B.错9【判断题】(2分)一般教师的普通话水平最低应该达到二级。

A.错B.对10【判断题】(2分)五度标调法是著名的语言学家赵元任根据五线谱制定、用来表示汉语的相对音高的记音方法。

A.错B.对第三章测试1【多选题】(3分)怎样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A.要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B.要依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特长C.要依据学科特点和具体内容D.要依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识能力和心理特征2【多选题】(3分)教学设计的主要原则有哪些?A.开放性原则B.发展性原则C.生成性原则D.反思性原则3【多选题】(3分)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有哪些?A.形式要有灵活性B.内容要有开放性C.目标要有明确性D.策略要有情景性4【多选题】(3分)教学目的设计的主要原则有哪些?A.主体性原则B.渐近性原则C.针对性原则D.激励性原则E.多样性原则5【多选题】(3分)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A.教学目标设计B.教学策略设计C.作业设计D.教学内容设计6【判断题】(2分)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是针对“教什么”和“如何教”制定的一种可行的、有效的操作方案的过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育中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育中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育中的渗透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所在,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我国意义重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民族基因和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不断深入探究。

在职业院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职业院校人才的素质,促进未来社会的文明和谐发展。

本文以职业院校为研究对象,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这类学校中的融入和渗透展开研究,旨在为未来文化传承教育在职业院校中的发展提供更多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传统文化;人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处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急需有更多有志于祖国建设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奋斗的青年人投入到其中。

职业教育一方面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能够为社会建设提供更多具有较高职业技术能力的青年人才,这就需要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爱国爱社会的高尚情怀,使之能够更加坚定地为国家建设作出努力。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育的重要性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职业院校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在职业院校课程中的渗透,最突出的意义在于促进职业院校教育理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

首先,素质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渗透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个性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发展可以更加全面均衡。

职业院校更加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力量,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和灿烂文明,使他们能够自觉肩负起文化传播和祖国建设的任务。

其次,在教育理念层面上传统文化的教育和渗透也体现了对素质教育的深刻贯彻和落实,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也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更好地推进职业院校和谐教育的发展。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职校生自身全面发展通过在职业教育阶段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注入和渗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个人人格的塑造,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综合素质。

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课程标准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课程信息一、课程简介《职业素养提升》课程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以“培养就业观念端正,掌握职业发展与就业基本技能,能理性将自身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溶为一体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开设宗旨。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本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帮助学生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掌握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

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课程设计思路1、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念确定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以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以及学生的个人可持续发展要求为选取课程内容的标准,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使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达成学生学会工作的教育目标。

2、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确定课程内容以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为依据,立足区域经济发展,以创业与就业要求为基础,通过对岗位行动领域、工作过程、职业行动能力的分析,确定课程内容。

3、教学内容模块化结合高职类学生在职业发展与就业过程中的能力培养要求,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职业价值观、职场道德、职场礼仪、职场沟通、职场协作、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等七个主干模块。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重新组合教学内容。

4、以“能力本位”为基本价值取向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确定能力目标。

着重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同时兼顾态度、知识、技能、情感等基本要素。

以“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作为课程内容安排和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原则,自始至终强调义务意识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和道德教育。

师德师风个人总结与反思(通用10篇)

师德师风个人总结与反思(通用10篇)

师德师风个人总结与反思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

总结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师德师风个人总结与反思(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师德师风个人总结与反思篇1师德师风的学习,使我从中加深了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

教师既是知识种子的传播,又是文明之树的培养者;既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开拓者,是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和光辉典范,因而,教师的言行是构成对学生影响的最现实的因素之一。

它不仅影响着学生学习状况及其效果,而且影响着学生人格等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水平。

为切实贯彻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我又认真学习了《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法规,严格按照“有事业心、有责任心、有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要求去规范自己的行为。

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指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我深知:现在社会需要的是科学与艺术双翼的人才,美能启智,美能育德。

培养创造力,是美术的优势所在,而没有想象力与创造力,就没有科学的发现与发明。

在课堂上,我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着手,调动学生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开拓了他们的创新精神,培养了实践能力。

在每年的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绘画比赛中,我辅导的学生屡获大奖:想象力丰富、构图新颖、创意独特、技法丰富。

整改过程中,在学习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做到学以致用,以理论来指导自己工作的实际,并认真对照自己的言行,进行深入的自查自纠,从根本上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严重损害师德师风的行为、树立良好的师表形象和教育形象。

实践中长出来的学校课程——以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学校课程建设为例

实践中长出来的学校课程——以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学校课程建设为例

课程,是育人的载体,是经过设计的教育。

江苏省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以下简称“花园二小”)在30年的办学历程中,坚守“实”之校训,坚持国定课程的高质量实施、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德育活动的课程化实践,丰富学校的课程形态,建构学校的课程体系,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

一、从“成事”到“育人”,整体架构学校课程育人目标(一)实践中反思:课程目标设置的急功近利我们起初做课程,依样画葫芦,为做而做,为了所谓的特色,绕开国家课程,建设校本课程,只关注单一课程的单一目标。

但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共同育人目标之下的学校课程,三者之间是整合关系。

所以,要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建设符合学校实际的学校课程体系,满足本校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目标。

但是,对“学校课程”理解得不清晰,导致我们的课程目标模糊、片面,缺乏系统性。

回到教育本源思考,我们理想中的学校课程应该是什么样?当下的课程实施过程究竟缺少了什么?教育为了谁?教育为了什么?傅建明教授认为,学校课程建设背后真正的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为最高目标。

朱永新先生说:“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让人成为人,让人成为最好的自己,把每个人的个性、潜能充分挖掘出来。

成全每一个人,课程就是我们教育的生命所系、活力所在。

”而这正是当下学校课程建设中最缺乏的。

学校课程实施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进一步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梳理中明晰:学校课程育人目标的追求花园二小提出了表达自己的句子——“花儿朵朵向阳开,朵朵花开香满园”。

我们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像一朵朵向阳花,团结坚强、蓬勃向上、健康成长;每一位教师也能像一朵朵向阳花,主动发展、充满自信、享受职业的尊严和幸福。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让亮点课程发展态势带实践中长出来的学校课程——以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学校课程建设为例孙丽燕学生发展,是学校课程设置与实施的出发点。

从“成事”到“育人”,整体架构学校课程育人目标;从散点到整体,系统重构课程内容体系;从学科本位到整合融通,序列实践学校课程实施策略。

践行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

践行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

践行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对于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不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求,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工匠精神与职业道德有各自特定的内涵,关注点也各有侧重,但二者在价值追求、规范要求以及作用功能方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相融性与互促性。

新时代应注重将职业道德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相结合,推动高素质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一、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有各自特定的内涵从概念的渊源上来说,职业道德与工匠精神是普遍与特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职业道德是伴随社会分工而产生的,有了职业分工,人与人及各行各业之间就有了因职业而发生的职业关系,就有了因职业需要而产生的职业行为,因而也就产生了调节职业关系与指导、约束人们职业行为的职业道德。

从事不同职业的人应当遵守相应职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原则。

工匠精神源于“工匠”这一特定职业。

我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谓,其中的“工”从一般的意义来说就是指工匠,原指有手艺专长的人。

《周礼·冬官考工记》对于“工匠”职责有明确的界定:“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

”“工匠”的职责是造物,精湛的技艺是工匠的立足之本,“工匠精神”,是指“工匠”所具备的心无旁骛、臻于化境的精神追求。

从概念的发展演化来说,现时代的工匠精神具有了普遍性的特点,已不局限于从事手工业劳动的“工匠”这类群体的特有精神,成为推及任何职业领域的概念。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成为各行各业劳动者都应追求的职业品格。

与此相应,职业道德作为一个普遍概念,包含所有职业都应当具备的职业品格。

同时,作为一个特殊概念,则是指各行各业基于责、权、利统一基础上的对社会应当承担的特定的责任与义务。

每一种职业由于其职业权利与义务不同,职业活动的特点不同,职业道德要求也就不同。

构建四个场域,培育未来工匠

构建四个场域,培育未来工匠

构建四个场域,培育未来工匠作者:朱厚颖樊华王楠来源:《中国德育》2024年第01期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重要的育人途径,承担着“以劳树德、以劳育美、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创新”的综合育人功能。

为进一步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提高学生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北京市昌平职业学校成立了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服务中心,统领学校的劳动教育工作,创新构建“工匠场域”劳动教育模式,构筑“目标—课程—实践—评价”四维体系,推动了学校劳动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创新中等职业学校“工匠场域”劳动教育模式当前,中等职业学校以实习实训代替劳动教育以及有劳动活动而无劳动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学校劳动教育的机制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培育、实施途径等体系建设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

另外,职业学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劳动教育的开展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职业素养、职业态度、职业精神的培养。

针对以上问题,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构建了由习惯场域、技能场域、品质场域、价值场域组成的“工匠场域”。

学校围绕四个场域,以课程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为实施途径,发挥家校企社协同育人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夯实劳动技术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与品质,传承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二、构建“目标—课程—实践—评价”四维体系学校以四个场域为基础,经过研究和探索,将劳动教育体系建设分解为目标、课程、实践、评价四个部分,将劳动教育模式创新细化到每个部分中。

(一)建设一个核心、三个分级的场域目标学校以“培育未来工匠”为核心目标,将工匠思维、工匠态度、工匠追求等按四个场域进行了拆解,具体内容为:在习惯场域,让学生领会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培育勤劳务实的劳动态度;在技能场域,培养学生统筹规划、安全生产的劳动能力以及敬业乐群的职业精神;在品质场域,培育学生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激发“以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劳动追求;在价值场域,重在弘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培育学生无私诚实的奉献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职业技能与职业 品格的培育——高 师教 育 培 养 目标 的特 定 要 求
高等 学校虽然 以“ 术性 ” 学 为其基 本 特 色 , 国 美
学 者布鲁 贝克 早 就 在 他 的《 高等 教 育 哲学 》 言 中 导 指 出“ 高等 教育研究 高深 学 问” 甚 至认 为 高 等教 育 ,
范、 工整 和美观 的粉笔字 和钢笔 字 。 第二 层 次是 专业 技 能类 课程 , 课 堂教 学 中融 在
作者 简介 : 周晓辉 (9 9一)女 , 省四平市人 , 16 , 吉林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助教 , 主要从 事高教管理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 l 8卷
入教师 职业技 能训 练 , 训练 规范化 、 使 科学 化 。第 一 阶段 , 以课 堂 体 态 语 为 切 人 点 进 行 职业 技 能 训 练 。 教师 除 了注意学 生对 理 论 知识 的掌 握 程度 , 还要 侧 重对学 生 的站 姿 、 走姿 、 面部 表情 、 势运用 的 观察 , 手 对非规 范 动 作 当 场 予 以纠 正 , 给 以 正 确 的 示 范 。 并
验 室 。 学校 搞 好 “ 室建 设 ” 能 为师 范生 提 供 教 三 , 学技 能 训练 , 教学 课件研 制 , 以及 中学相关 实验 操作 和研究 等基 础设施 条 件 , 为师 范 生将 来 从 教 奠定 良
课 程体 系 的设 计 要 讲求 系统 性 、 层次 性 和 整体
高等师 范教育应 自觉 地将二 者统一起 来 。我 国教 育 部 文件 指 出 : 教 师 专 业 化 ( ec e p c lai ) “ T ahrS ei i t n az o
是 指教师 在整个 职业 生 涯 中 , 通过 专 门训 练 和终 身
高 师 生职 业 技 能 与职 业 品格 的 培 育 : “ 从 课程 ” “ 到 文化 ”
周晓辉
( 吉林师范大学 博达学 院, 吉林 四平 160 ) 3 00
摘 要: 高师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中等学校的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 这种特定的培养 目 标决定在 培 养规格要 求 中要 特别 突 出高师生的职 业技 能与职 业品格 , 应体 现从教 知识 、 从教 能力和从教 品格 三者的有机 结合 。为 实现培养 目标 , 到培养规 格 的要 求 , 须 以科 学的课 程 体 系为 载体 , 达 必 弘扬和
学 习 , 步习得教 育 专业 的知识 与技 能并 在 教 育专 逐 业 实践 中不断提 高 自身 的从 教 素 质 , 从而 成 为 一名 合格 的专业 教育 工作者 的过程 。 【 ”2 职业技 能是 指高师 院校学生 在校期 间依据 教育 教学 理论 , 用教 育专业 知识 , 过练 习而获得 的顺 运 通
第1 8卷
第 5期






Vo . 8 No 5 11 .
Se p.2 08 0
20 0 8年 9月
J URNALOF CHA O NGC HUN U VE I NI RSTY
文 章 编 号 : 0 30 l0 8 0 09 0 1 9— 97 0 )5— 07— 3 0 2
专业技 能 。 业 品 格 是 高 师 生 将 来 从 事 教 师 职 【职 3 业, 在行 为 和作 风 中所 表 现 出来 的思想 、 识 、 性 认 品 等相对 稳定 的倾 向和 特 征 , 职业 品格 是 多项 品质 特
收 稿 日期 : 0 0 3 2 8— 5— 0 0
“ ” 写 指基 本 的应 用 文 体 写 作 能 力 ; 字 ” 能 写 规 “ 指
性 , 须服从 、 必 服务 于 培 养 目标 的需 要 , 到 高 师生 做 职业 技能和 职业 品格 培 养 的有机 结 合 。“ -2 ” 3
课 程体 系 即 3类 课型— —2个层 次— —3个 阶段 。 _ - 2 1 技 能培 养类课 程 . 第 一层 次 是基 本 技 能类课 程 , 可设 置 的课程 有 “ 具 与表达 ” “ 话 与演 讲 ” “ 师 职业 基 本 技 工 、会 和 教
展 开讨论 。
性 的组 合 。
高 师教育 的主要 任务是培 养 中等学校 的教 师和
学 校管 理人员 , 高师 院校 的培 养 目标 和基 本 规 格 要 求, 则强 调培养 学生热 爱教育 事业 , 忠诚 于人 民教 育 事业 , 掌握 现代教 育理论 与方法 , 具有 从事 中等学校 的教 育 和教学工作 的 能力 。这种 特定 的培 养 目标决 定在 培养 规格要求 中特别 突 出学生职 业技 能和职业 品质 , 应该 体现从 教知识 、 从教 能力 和从 教 品格三 者 的有 机结 合 。
能” , 等 目的在 于培养 师 范生 从师 任 教 的基 本 技 能 ,
如“ 、 、 、 ” 说 话 写 字 能力 , 说” “ 指能 够顺 畅 、 简捷 和 到 位地 表达 ; 话 ” 能讲 标 准 、 “ 指 流利 和 清 晰 的普 通话 ;
利完成 教育教 学任 务 所 必须 的、 比较 稳 定 而 系统 的
哲学 的基点 就 是 “ 主旋 律 ‘ 调 ( E’ E代 表 专 门 知识 ( x ete —— 即深 奥 的探求 ——它 构 成 了专 门的 eprs ) i
学 问) 。 然 而 , 学术 性 ” “ ”… “ 与 师范 性 ” 并不 矛盾 ,
2 “ —2 " 程 体 系—— 职 业 技 能 3 课 与职业 品质培 育的载体
实践校 园文化 , 学生职业技 能与职 业品格 的培 育有机 地结合 。 使
关 键词 : 业技 能 ; 职 职业 品质 ; 策略 中图分类 号 : 7 2 ( 1 ; 文 献标识码 : A
高师 教育办 学 质量 的高低 , 接影 响 高 素质 人 直 才 的培养 , 为此 , 必须 对 高 师教 育 进行 研 究 和探讨 , 特 别是 围绕高师 生职业 技能和 职业 品格 培育 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