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合集下载

国学简介

国学简介

国学概述一、什么是“国学”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热再次兴起一直沿袭至今“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是“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

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

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洋奴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

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方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

但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挟泥沙俱下”。

一些文化投机者也看准这个“牛市”,将阴阳八卦、谶纬迷信、星相占卜、特异功能、巫婆神汉、建阴宅、拜神庙,乃至恢复繁体字,倡导小学生读经,都贴上振兴“国学”的标签。

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全文

国学全文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故,明句读。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帷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有古文,大小篆。

隶草继,不可乱。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源。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孟子者,七篇止。

辨王载,说仁义。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中庸者,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大学者,乃曾子。

自修齐,至治平。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此二篇,在礼记。

今单行,至治平。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四书通,孝经熟。

如六经,始可读。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六经者,统儒术。

文作周,孔子述。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易诗书,礼春秋。

乐经亡,馀可求。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有国风,有雅颂。

号四诗,当讽诵。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周礼者,箸六官。

仪礼者,十七篇。

曰黄道,日所躔。

曰赤道, 当中权。

大小戴,集礼记。

述圣言,礼法备。

赤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王迹息,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寒燠均,霜露改。

右高原,左大海。

王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曰江河,曰淮济。

此四渎,水之纪。

尔雅者,善辨言。

求经训,此莫先。

曰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山之名。

古圣著,先贤传。

注疏备,十三经。

古九州,今改制。

称行省,三十五。

左传外,有国语。

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知识

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知识

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知识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文化识别符号,是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的综合。

它涵盖了古代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国学知识:
国学的定义: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各历史时期文化精髓的学术: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国学学派之分:国学门类宽泛复杂,无主从之分。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

国学与传统文化:国学强调治学要循序渐进、实事求是。

一直到晚清,中国传统学人的治学,一定都是先由文字、音韵、训诂及目录、版本、校勘等“小学”科目入手,而后才治“史学”,再由“史学”而入“经学”。

国学的当代价值: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文化识别符号,是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的综合,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教化意识,闪耀着传承千载的理性光芒,既可以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又能够为修养身心、涵养德行带来很大帮助。

国学经典大全

国学经典大全

国学经典⼤全 近年来,谈国学的⼈渐多,似乎不谈国学不能称为国⼈。

国学是以先秦诸⼦百家为根基的,先秦诸⼦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主从关系;以下是⼩编整理的.国学经典,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学经典 1 ⼀、⼗三经 1、《周易》——领袖群经,神龙见⾸ 2、《尚书》——尧舜禹汤,昭如⽇⽉ 3、《诗经》——所谓天籁,在此⼀⽅ 4、《周礼》——天地四时,百官居位 5、《仪礼》——尊卑有序,亲疏有别 6、《礼记》——六艺之教,中庸之道 7、《春秋左传》——跌宕不群,纵横⾃得 8、《春秋公⽺传》——三科九旨,⼀统⼤同 9、《春秋穀梁传》——鲁鱼亥⾗,是⾮难辨 10、《孝经》——百善之⾸,⽴国之基 11、《尔雅》——聚类释名,经纬百科 12、《论语》——半部治天下,布⾐成圣贤 13、《孟⼦》——民贵君轻,王道荡荡 ⼆、其他 1、《韩诗外传》汉、韩婴——诗在⾔外,意在诗外 2、《尚书⼤传》汉、伏胜——劫后馀⽣,似伪似真 3、《春秋繁露》汉、董仲舒——天⼈感应,儒术独尊 4、《⼤戴礼记》汉、戴德——礼外别传,今⽂嫡派 5、《⽩虎通义》汉、班固——古今论战,继往开来 6、《四书章句集注》宋、朱熹集注——⼀朝编定,千载不移 7、《经学历史》清、⽪锡瑞——六经致⽤,孔教救国 三、史部 (⼀)⼆⼗六史 1、《史记》汉、司马迁——通古今之变,成⼀家之⾔ 2、《汉书》汉、班固——断代为限,⼀朝国史 3、《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简⽽且周,疏⽽不漏 4、《三国志》晋、陈寿——分述三国史,合为⼀部书 5、《晋书》唐、房⽞龄等——竞为绮艳,不求笃实 6、《宋书》南朝梁、沈约——煌煌三⼗志,⼏占⼀半书 7、《南齐书》南朝梁、萧⼦显——事常伪造,辞尚溢美 8、《梁书》唐、姚思廉——⼀洗六朝芜冗之习 9、《陈书》唐、姚思廉——短命王朝短章书 10、《魏书》北齐、魏收——魏收作⾊,秽史扬名 11、《北齐书》唐、李百药——廿载六帝,墙内相阋 12、《周书》唐、令狐德棻——旁征简牍,意在摭实 13、《隋书》唐、魏征等——不为亲者隐,不为尊者讳 14、《南史》唐、李延寿——杏花春⾬江南 15、《北史》唐、李延寿——骏马秋风塞北 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志与表,不如新 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等——纪与传,不如旧 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五代分叙,⼗国合述 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五代合叙,⼗国分述 20、《宋史》元、脱脱等——史如其朝,尾⼤不掉 21、《辽史》元、脱脱等——怎⼀个“乱”字了得 22、《⾦史》元、脱脱等——乱中取次,差强⼈意 23、《元史》明、宋濂等——其速⽆⽐,其陋⽆敌 24、《明史》清、张廷⽟等——⼀波三折,百年乃成 25、《新元史》民国、柯劭忞——⼀⼈之⼒,千钧之功 26、《清史稿》民国、赵尔巽等——草书之笔,急就之章 (⼆)别杂史 1、《逸周书》——收之圣⼈,失之圣⼈ 2、《国语》——风云⼀代,春秋⼋国 3、《战国策》西汉、刘向集录——纵横四⽅,睥睨天地 4、《列⼥传》汉、刘向——⼥⼦⽆才便是德 5、《吴越春秋》东汉、赵晔——不类信史,反类⼩说 6、《越绝书》后汉、袁康——吴⾔越语,君问⾂答 7、《⼈物志》三国魏、刘邵——知⼈善任,书中伯乐 8、《华阳国志》晋、常璩——巴蜀春秋,美不胜收 9、《⼭海经》——⼭中奇谭,海外奇观 10、《⽔经注》北魏、郦道元注——别开⽣⾯,妙不可⾔ 11、《洛阳伽蓝记》后魏、杨衒之——梵乐已远,佛⾹犹闻 12、《⼤唐西域记》唐、⽞奘——遐⽅异俗,绝壤殊风 13、《⼤业拾遗记》唐、颜师古——隋炀⼀世,烟花⼀现 14、《贞观政要》唐、吴兢——君贤⾂忠,长治久安 15、《资治通鉴》宋、司马光——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16、《续资治通鉴》清、毕沅编著——宋元易⿍,蒙汉交锋 17、《五代史补》宋、陶岳——道听途说,亦⾜补史 18、《蛮书》唐、樊绰——滇⽔之边,云天之南 19、《吴地记》唐、陆⼴微——⼤唐江南,全景苏州 20、《唐六典》唐、李林甫等——建官之制,为政之⽅ 21、《通典》唐、杜佑——典章制度之通史,经国治世之良模 22、《史通》唐、刘知⼏——为史者宜置于座右 23、《桯史》宋、岳珂——说朝说野,公是公⾮ 24、《⽂史通义》清、章学诚——六经皆史,学兼性情 (三)野史 1、《穆天⼦传》——思接千⾥,神驰⼋极 2、《晋五胡指掌》明、张⼤龄——兴废始末,焕焉在⽬ 3、《唐摭⾔》五代、王定保——登科落榜,得意失意 4、《开元天宝遗事》五代、王仁裕——闲话宫中事,有裨后世闻 5、《洛阳缙绅旧闻记》宋、张齐贤——末世衰民,旧都遗⽼ 6、《⼤宋宣和遗事》宋、佚名——内忧外患,两宋交迫 7、《靖康传信录》宋、李纲——开封之战,靖康之耻 8、《蒙鞑备录》宋、赵珙——草原之鹰,天骄之国 9、《圣武亲征录校注》清、王国维校注——弯⼸⼤漠,⽴马中原 10、《元朝秘史》元、佚名——黄⾦家族黄⾦册 11、《备倭记》明、⼘⼤同辑——空⾔空语,纸上谈兵 12、《万历野获编》明、沈德符——虽云野获,堪⽐正史 13、《南明野史》清、三馀⽒——江⼭已逝,苟延残喘 14、《郎潜纪闻》清、陈康祺——清史遗珠,四笔探骊 四、⽬录 1、《崇⽂总⽬》宋、王尧⾂等——秘阁藏书,官修名册 2、《郡斋读书志》宋、晁公武——校雠之馀,提要之祖 3、《书林清话》清、叶德辉——百科书史,源远流长 4、《校雠通义》清、章学诚——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5、《书⽬答问》清、张之洞——读书指南,治学门径 6、《四库全书总⽬提要》清、纪昀等——经史⼦集,纲举⽬张 五、⼦部 (⼀)诸⼦ 1、《⽼⼦》春秋、李⽿——道不可道,⽞之⼜⽞ 2、《庄⼦》战国、庄周——神与物游,逍遥尘外 3、《公孙龙⼦》战国、公孙龙——⽩马⾮马,名不符实 4、《韩⾮⼦》战国、韩⾮——⼈⾮有爱,法本⽆情 5、《淮南⼦》西汉、刘安——荟萃诸⼦,旁搜异闻 6、《列⼦》战国、列御寇——⼊乎其内,出乎其外 7、《墨⼦》战国、墨翟——兼爱其仁,⾮攻其义 8、《荀⼦》战国、荀况——尊王称霸,崇礼讲法 9、《孙⼦兵法》春秋、孙武——知⼰知彼,百战不殆 10、《⽂⼦》春秋、⾟钘——杂糅百家,道为其旨 11、《关尹⼦》春秋、关尹——九阳⾄极,⼤道其成 12、《鹖冠⼦》战国、鹖冠⼦——深浅莫测,真伪难辨 13、《吕⽒春秋》战国、吕不韦——市门悬赏,⼀字千⾦ 14、《晏⼦春秋》战国、晏婴——传记⿐祖,⼩说滥觞 15、《管⼦》战国、管仲——九合诸侯,⼀匡天下 16、《商君书》战国、商鞅——任法明术,强兵弱民 17、《慎⼦》战国、慎到——天道因循,贵势尚法 18、《尹⽂⼦》战国、尹⽂——名有三科,法有四程 19、《邓析⼦》春秋、邓析——操两可之说,设⽆穷之辞 20、《论衡》东汉、王充——疾虚妄,斥⿁神 21、《盐铁论》西汉、桓宽——朝野对话,官民争胜 22、《风俗通义》东汉、应劭——辩风正俗,观微察隐 23、《申鉴》东汉、荀悦——政之⼤经,法教⽽已 24、《新论》汉、桓谭——⽣死相待,形神相依 25、《新书》西汉、贾谊——伤逝贾⼦,绝代鸿⽂ 26、《孔丛⼦》汉、孔鲋——圣⼈之⾔,后世之教 27、《太⽞经》汉、扬雄——⽞⽣万物,九九归⼀ 28、《颜⽒家训》北齐、颜之推——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29、《刘⼦》北齐、刘昼——礼教为先,⽆为是务 30、《⾦楼⼦》梁、萧绎——常笑淮南之假⼿,每嗤不韦之托⼈ (⼆)儒家 1、《法⾔》西汉、扬雄——儒学正统,孔圣独尊 2、《说苑》西汉、刘向——分门别类,稽古谈史 3、《新序》西汉、刘向——嘉⾔懿⾏,可叹可敬 4、《新语》汉、陆贾——秦所以亡,汉所以兴 5、《忠经》汉、马融——天下⾄德,莫⼤乎忠 6、《孔⼦家语》汉、佚名——孔⽒家学,源远流长 7、《朱⼦语类》宋、朱熹——师徒问答,教学相长 8、《传习录》明、明——⼼外⽆学,传⽽习之 9、《近思录》宋、朱熹、吕祖谦——⾝边之事,⽇常之理 10、《⼀贯问答》明、⽅以智——⼀以贯多,不妨⽭盾 (三)释家 1、《⾦刚经》后秦、鸠摩罗什译——万事皆空,当如是观 2、《楞严经》唐、般剌密帝译——众⼼本净,修禅⾃明 3、《⽆量寿经》三国魏、康僧铠译——修德⽆量,往⽣极乐 4、《肇论》东晋、僧肇——有即是⽆,⽆即是有 5、《法苑珠林》唐、道世——华枝春满,天⼼⽉圆 6、《坛经》唐、慧能——本来⽆⼀物,何处惹尘埃? 7、《童蒙⽌观》隋、智顗——⽌以收⼼,观以启悟 8、《弘明集》梁、僧祐——道以⼈弘,教以⽂明 9、《祖堂集》五代、静、筠禅僧——中⼟失传,海外遗踪 10、《五灯会元》宋、普济——佛法如灯,代代相传 (四)道家 1、《抱朴⼦》晋、葛洪——求仙炼丹,谈⽞论道 2、《⽆能⼦》唐、⽆名⽒——天地⽆⼼,万物同归 3、《化书》五代、谭峭——化之为道,流转⽆穷 4、《太平经》——⽊兰树下,神⼈问答 5、《云笈七签》宋、张君房——摄道藏之英,略诸⼦之奥 6、《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内外兼修,天⼈合⼀ 7、《⽼⼦想尔注》——道为⾄尊,积善成功 8、《太上感应》——祸福⽆门,惟⼈⾃召 9、《海内⼗洲三岛记》汉、东⽅朔——海上有仙⼭,虚⽆缥缈间 10、《真诰》南朝梁、陶弘景——众真降授,三君⼿书 (五)杂家 1、《吴⼦》战国、吴起——内修⽂德,外治武备 2、《⿁⾕⼦》——潜谋于⽆形,常胜于不争 3、《三略》旧题汉、黄⽯公——揽英雄之⼼,⽴不败之地 4、《六韬》旧题周、姜尚——⽂韬武略,兵书之祖 5、《素书》三国、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 6、《忍经》元、吴亮——⼀忍成仁,百忍成圣 7、《长短经》唐、赵蕤——长谋短术,王霸雄图 8、《梦溪笔谈》宋、沈括——⾛笔天下,纵谈百科 9、《黄帝内经素问》——黄帝问医,岐伯释疑 10、《神农本草经》清、孙星衍等辑——医科圣典,药学⼤全 11、《古画品录》南齐、谢赫——画宗六法,⽓韵为上 12、《历代名画记》唐、张彦远——画史之祖,遗泽千秋 13、《法书要录》唐、张彦远——意在笔先,法成书后 14、《海岳名⾔》宋、⽶芾——别寻蹊径,独阐精微 15、《林泉⾼致》宋、郭熙——近⽔遥⼭皆磊落 16、《棋经⼗三》宋、张拟——成败纵横界,⽣死⿊⽩间 17、《乐府杂录》唐、段安节——⼤唐之⾳,歌舞升平 18、《洛阳牡丹记》宋、欧阳修——名花美⽂两倾国 19、《茶经》唐、陆⽻——临溪烹茗,缓缓醉矣 20、《酒经》宋、朱肱——壶⾥乾坤⼤,杯中⽇⽉长 21、《随园⾷单》清、袁枚——烹天下美⾷,品⼈间⾄味 22、《九章算术》汉、张仓——⼀问⼀答,百题百解 23、《氾胜之书》汉、氾胜之——农耕之本,趋时得法 24、《营造法式》宋、李诫——指划⽅圆,丈量天地 25、《天⼯开物》明、宋应星——天⼯巧夺,开物成务 六、笔记 1、《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魏晋风流,尽收眼底 2、《⼤唐新语》唐、刘肃——事关政教,⾔涉⽂词 3、《幽闲⿎吹》唐、张固——偶记君⾂事,尽话朝野闻 4、《中华古今注》五代、马缟——考辨名物,注释古今 5、《北梦琐⾔》宋、孙光宪——孤唐五代,乱世碎影 6、《唐语林》宋、王谠——唐⼈世说,风俗可辨 7、《容斋随笔》宋、洪迈——笔记之珍,南宋之冠 8、《⽼学庵笔记》宋、陆游——放翁虽⽼,其学弥⾼ 9、《鹤林⽟露》宋、罗⼤经——博⽽匪滥,醇⽽寡疵 10、《东京梦华录》宋、孟元⽼——千古繁华⼀梦中 11、《湘⼭野录》宋、⽂莹——佛家闲笔,野外别传 12、《梦粱录》宋、吴⾃牧——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13、《铁围⼭丛谈》宋、蔡絛——边城梦回,流⼈呓语 14、《渑⽔燕谈录》宋、王闢之——宦海退居,⼠林清议 15、《唐才⼦传》元、⾟⽂房——诗才济济,诗风泱泱 16、《西南夷风⼟记》明、朱孟震——光照西⼟,风越南疆 17、《古今风谣》明、杨慎——古今多少事,且听风中谣 18、《陶庵梦忆》明、张岱——前尘已逝,往事堪嗟 19、《旧典备征》清、朱彭寿——⼤清国故,殚见洽闻 20、《读通鉴论》清、王夫之——读古⼈之书,揣今世之争 21、《廿⼆史劄记》清、赵翼——考正史之得失,究历代之兴废 22、《陔馀丛考》清、赵翼——读书偶得,治学深究 23、《⼴东新语》清、屈⼤均——粤风岭俗,⾝经⽬睹 24、《⽇知录》清、顾炎武——⽣平志业,皆在其中 25、《清代野记》清、梁溪坐观⽼⼈——不为凿空之谈,不作理想之语 七、类书 1、《艺⽂类聚》唐、欧阳询——随类从事,因事辑⽂ 2、《初学记》唐、徐坚——⾮⽌初学,可为终⾝ 3、《太平御览》宋、李昉等编——天地⼈物,包罗万有 4、《太平⼴记》宋、李昉等编——故事渊薮,⼩说⼤成 5、《七修类稿》明、郎瑛——考辩史馀,论载典外 ⼋、⼩说 1、《搜神记》晋、⼲宝——谁道天下⽆神,且看⼈间有⿁ 2、《游仙窟》唐、张鷟——误⼊神仙地,迷堕温柔乡 3、《聊斋志异》清、蒲松龄——说⿁谈狐,⼊世三分 4、《断鸿零雁记》民国、苏曼殊——⾏云流⽔,孤僧情悟 5、《西游记》明、吴承恩——求⼼证性,历难成佛 6、《⽔浒传》明、施耐庵、罗贯中——官逼⼈民反,替天⾏道 7、《三国演义》明、罗贯中——青梅煮酒,谁是英雄 8、《⾦瓶梅》明、兰陵笑笑⽣——酒⾊财⽓,四⼤皆空 9、《喻世明⾔》明、冯梦龙辑——世事多讽,喻以导愚 10、《警世通⾔》明、冯梦龙辑——世情多⾇,警以劝俗 11、《醒世恒⾔》明、冯梦龙辑——世⼈多醉,醒以戒⼼ 12、《初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重翻旧曲,再酿新蒸 13、《⼆刻拍案惊奇》明、凌濛初——世风⽇下,近事堪忧 14、《型世⾔》明、陆⼈龙——末世颓风,树型正俗 15、《清平⼭堂话本》明、洪楩——⼝传⼼授,话皆有本 16、《封神演义》明、许仲琳——成王败寇,周⾰殷命 17、《东周列国志》明、余邵鱼撰,冯梦龙、蔡元放改编——春秋争霸,战国称雄 18、《红楼梦》清、曹雪芹、⾼鹗——⼗年⾟苦,字字⾎泪 19、《儒林外史》清、吴敬梓——魃魅魍魉,毫发毕现 20、《醒世姻缘传》清、西周⽣——冤仇相报,两世姻缘 21、《镜花缘》清、李汝珍——海外寻仙不辞远,⽉华空驻⽔空流 22、《七侠五义》清、⽯⽟昆——除暴安良,快意恩仇 23、《⽼残游记》清、刘鹗——棋局已残,吾国已⽼ 24、《侠义风⽉传》清、名教中⼈——窈窕淑⼥,侠⼠好逑 25、《孽海花》清、曾朴——孽海浮沉,早登觉岸 九、集部 (⼀)总集选集 1、《晚清⽂选》——世上风云,笔底波澜 2、《六朝⽂絜》清、许琏——风⽉⽆边,黯然销魂 3、《骈体⽂钞》清、李兆洛——俪句偶语,⽚⾦漱⽟ 4、《古⽂观⽌》清、吴楚材、吴调侯——天下⾄⽂,⼊我毂中 5、《楚辞章句》汉、王逸注——悲莫悲兮,屈⼦怀楚 6、《⽟台新咏》陈、徐陵——艳歌多寂寞,离恨不堪闻 7、《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千年乐府,⼀编尽览 8、《全唐诗》清、彭定求等编——诗家胜境,⽓象万千 9、《敦煌变⽂》——佛家俗讲,圣窟遗稿 10、《宋诗钞》清、吴之振等编——独辟蹊径,别寻理趣 11、《元诗别裁集》清、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宗唐承宋,风味⾃成 12、《明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诗教温柔,⼈伦敦厚 13、《清诗别裁集》清、沈德潜编——浮辞尽弃,艳歌莫论 14、《全唐五代词》——词坛初景,春光烂漫 15、《全宋词》——词坛盛景,风华绝代 16、《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龙榆⽣选编——词坛晚景,⼣阳⽆限 17、《挂枝⼉》明、冯梦龙——语笑天然活⽣⾹ (⼆)别集 1、《曹⼦建集》三国魏、曹植——贵胄清华,超然⾼蹈 2、《陶渊明集》晋、陶潜——归去来兮,采菊东篱 3、《韩愈集》唐、韩愈——才雄百代,⽂动⼋表 4、《柳宗元集》唐、柳宗元——⽂道合⼀,不平则鸣 5、《欧阳修集》宋、欧阳修——天地⾃在,⼭⽔从容 6、《苏轼集》宋、苏轼——⼤江东去,千古风流 7、《张载集》宋、张载——天地⽴⼼,万世太平 8、《元好问集》⾦、元好问——⼀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9、《明集》明、王守仁——⼼外⽆物,知⾏合⼀ 10、《⼈境庐诗草》清、黄遵宪——我⼿写吾⼝,古岂能拘牵 ⼗、戏曲 1、《西厢记》元、王实甫——⼀见钟情,终成眷属 2、《窦娥冤》元、关汉卿——不分好⽍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 3、《琵琶记》元、⾼明——琵琶弦断,谁⼈堪听 4、《牡丹亭》明、汤显祖——相寻梦⾥路,飞⾬落花中 5、《娇红记》明、孟称舜——⽣死相随,不离不弃 6、《桃花扇》清、孔尚任——桃花扇底烟尘绝 7、《长⽣殿》清、洪昇——此恨绵绵⽆绝期 ⼗⼀、⽂论 1、《⽂⼼雕龙》南朝梁、刘勰——体⼤思精,笼罩群⾔ 2、《⽂笔要诀》唐、杜正伦——虚字助词,句⾸何⽤ 3、《诗品》梁、锺嵘——诗分三品,⼈分三等 4、《⼆⼗四诗品》唐、司空图——诗中有品,品中有诗 5、《⽂镜秘府论》⽇、遍照⾦刚——六合四声,诗格⼤成 6、《本事诗》唐、孟棨——不究其根,孰明厥义 7、《乐府古题要解》唐、吴兢——追本溯源,望题思义 8、《六⼀诗话》宋、欧阳修——诗话先河,醉翁绝笔 9、《瓯北诗话》清、赵翼——五代⼗家,诗坛独步 10、《词源》宋、张炎——穷乐律之本源,奉雅词为依归 11、《本事词》清、叶申芗——词缘于事,情动于中 12、《⽩⾬斋词话》清、陈廷焯——豪怀不肯同零落 13、《⼈间词话》清、王国维——⼈间阅尽,境界天开 14、《闲情偶寄》明、李渔——信⼿拈来,皆成妙旨 15、《宋元戏曲史》清、王国维——曲学祧祖,风⽓⾸开 国学经典 2 1、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摘要:1.国学的定义和意义2.国学的内容分类3.国学的价值和作用4.国学知识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正文:【国学的定义和意义】国学,又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积累的瑰宝。

它涵盖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道德、礼仪、法律等多个领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称。

国学知识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传承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的内容分类】国学的内容丰富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经部:主要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等五经,是研究我国古代哲学、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重要文献。

2.史部: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二十四史”,以及《资治通鉴》等历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历史的重要资料。

3.子部:包括诸子百家的著作,如《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等,是研究我国古代哲学、文化、道德等方面的重要文献。

4.集部:包括诗词、散文、小说等各种文学作品,如《楚辞》、《文选》、《全唐诗》、《红楼梦》等,是研究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宝库。

5.蒙学: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启蒙教育读物,是传承优秀文化、培养道德观念的重要途径。

【国学的价值和作用】国学知识具有很高的价值和作用,对于个人和国家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1.提升文化素养:学习国学知识,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平。

2.增强民族自信心:了解国学知识,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3.促进社会和谐:国学知识强调道德、礼仪、仁爱等价值观念,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人际关系具有积极作用。

4.指导人生道路:国学知识中包含了许多人生哲理,如《论语》、《道德经》等,可以指导人们的人生道路,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国学知识在现代社会的应用】虽然国学知识来源于古代,但它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1.教育领域:在现代教育中,国学知识被融入到课程设置中,如《论语》选读、《道德经》讲解等,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

中国国学文化

中国国学文化

民族服饰和饮食文化展示
民族服饰
中国民族服饰丰富多彩,如汉族的旗袍、马褂,苗族的银饰,藏 族的藏袍等。
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川菜、粤菜、鲁菜、苏菜等八大菜系 ,以及茶文化、酒文化等。
饮食禁忌
中国饮食中也有许多禁忌,如佛教徒禁食肉食,回民禁食猪肉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法律和刑罚来约束和惩治人们的行为。这
种观念与儒家“人性本善”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法家经典著作解读
《商君书》解读
该书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阐述了法家的政治、经 济、军事等思想。其中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提出了“壹 刑”、“壹教”等主张。
《韩非子》解读
该书是韩非子的著作汇编,包含了丰富的法家思想。其中 提出了“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等观点,强调了 法律的公正性和普遍性。
古代戏曲
欣赏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的代表作,以及明清 传奇剧等,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
书法艺术欣赏与创作实践
01
02
03
书法流派
了解篆书、隶书、草书、 行书、楷书等书法流派的 特点与发展历程。
书法名家及作品
欣赏王羲之、颜真卿、柳 公权等书法名家的代表作 品,理解其艺术风格与审 美价值。
中国国学文化
目录
• 国学概述 • 儒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法家思想 • 兵法战略 • 文学艺术 • 民俗风情
01
国学概述
Chapter
国学定义与内涵
国学定义
国学是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文学、 艺术等方面的学问,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总称。
国学内涵
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分,涵盖了古代中国 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是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国学内容大全

国学内容大全

国学内容大全
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它包括了中国的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多个方面。

国学的核心内容可以从以下12个方面进行概述。

1.经学:经学是国学的核心,主要研究《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经典文献。

这些文献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基石,对后世的政治、哲学、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2.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强调仁爱、礼制、人伦道德和社会秩序。

3.道家思想: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清静无欲的哲学思想。

4.法家思想:法家主张法治,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代表人物有韩非子等。

5.佛教: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逐渐与中国文化融合,形成了汉传佛教的特色,如禅宗、净土宗等。

6.道教: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强调长生不老、神仙修炼和宗教仪式。

7.历史学:中国有着丰富的历史记载,包括编年体、纪传体等多种体裁,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8.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如《诗经》、
《楚辞》、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

9.艺术学:包括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等艺术形式。

10.科学技术:包括古代的数学、天文、医药、农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成就。

11.宗教与信仰:除了佛教、道教外,还包括祖先崇拜、儒家礼教等宗教信仰和仪式。

12.社会习俗与伦理:包括古代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

国学的内容非常广泛,它不仅包括了学术研究,还包括了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实践和传统习俗。

国学的学习和研究对于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哲学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知识大全

国学知识大全

国学知识大全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智慧结晶。

国学知识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我们将系统地介绍一些国学知识,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1.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仁爱、礼仪、忠诚、孝道等价值观念。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儒家经典《论语》中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教诲,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

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强调“道”和“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超脱。

道家经典《道德经》中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名言,强调超越言语和名实的对立,追求心灵的解脱。

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独特的哲学思想。

3.佛家思想。

佛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解脱”和“慈悲”,主张超脱世俗的烦恼,追求心灵的净化和解脱。

佛家经典《金刚经》中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的教诲,强调世界的虚幻和人生的短暂。

佛家思想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慈悲和解脱的精神。

4.文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学经典包括《诗经》、《楚辞》、《论语》、《孟子》、《庄子》、《史记》等,这些经典作品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些经典作品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学注入了丰富的内涵和情感。

5.艺术传统。

中国传统艺术包括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这些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丰富的艺术魅力。

总结。

国学知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文学经典、艺术传统等多个方面。

中国20大国学

中国20大国学
7、磁器的制做技艺
中国是磁器的故乡,举世闻名的中国磁器,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制造和发明,磁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至宝。中国发明的磁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作出的伟大奉献。中国号称“瓷之国”,中国所制造的精美的磁器,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中国是磁器的发源地,中国被誉为是“磁器之国”。中国的磁器制造技术传到世界各国,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奉献,中国也博得了“世界瓷国”的光荣称号。
3、中医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一样是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制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因此,中医也称为汉医。“中医学”当中包涵“中药学”,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奇,因此,中药源于距今7000年前的神农时期,中药的开山祖师确实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中医的理论基础和源泉确实是《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最先的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国中医药学进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黄帝内经》是中国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基础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这部伟大的中医经典完成于距今5000年前的轩辕黄帝时期。因此,咱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确实是中医的开山祖师。综上所述,中药和中医的开山祖师确实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神农和轩辕黄帝。
五、丝绸(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
中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而做动身明丝绸(养蚕缫丝织绸)这一伟大奉献的发明家,确实是咱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轩辕黄帝的妻子嫘祖。在5000连年以前,勤劳、聪慧、伶俐的嫘祖就发明了丝绸(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嫘祖作为中华第一夫人,与黄帝并列为“人文初祖”。嫘祖被誉为“人文女祖”。嫘祖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杰出的奉献,被后世尊为“先蚕”,享誉海内外。嫘祖教民养蚕缫丝,成立了光照千秋的功业,被称为“蚕母娘娘”。由于嫘祖制造了丝绸文明,功高天下,自周朝起就被尊奉为“先蚕”,民间尊称为“蚕神”,爱称为“嫘姑”、“丝姑”、“蚕姑”,从来受到各族人民的无穷崇拜。嫘祖“养天虫以吐经纶,始衣裳而福万民”,开启了享誉中外的丝绸文明,泽被天下。韩国、朝鲜及东南亚国家都隆重祭祀嫘祖。西方国家熟悉中国是从熟悉丝绸开始的,因此最先称中国为“赛里斯国”,即丝绸之国。嫘祖发明的种桑养蚕缫丝织绸技术,可谓在“中国四大发明”之前的“中国第一大发明”。我以为:丝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丝绸,是人类最漂亮的发明。

国学概述

国学概述

三、国学的发展历史 “文革”结束后,国人的思想学术文化自由逐步有所恢复, 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枝盛叶茂。90年代“国学” 热再次掀起,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于今而 言,则正是对传统文化在今日中国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 定位。 现在,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国学将会获得它的新 生和发展。 现在我们国家和民主制度日益完善,振兴国学、弘扬传统文 化,是国民的自觉意识,学习国学已经成为全民族的共识。因 此,国学必然会有一个全面的、长期的、蓬勃的发展,国学已 经进入了它的春天。
六、学习国学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我们学习国学,应该做到:吸取其精华,借鉴优秀文化,学习 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结合现实,创造新的文化,指导社会实践。 我们提倡弘扬国学,并不是要搞什么文化“回归”,倒退复古,也 不是要求国人都“一窝蜂”地钻进故纸堆里,将国学奉为圭臬,将 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割裂开来、对立起来,而是要求国人将国学所 弘扬的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继承下来、光大发用,融为 一体,进而转化为全社会的文明自觉。平心而论,国学中确有一些 封建糟粕的东西,比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 封建思想,这是我们应当摒弃的。但其基本内核是健康的、有益的, 因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国学,正确认识国学,辩证对待国学,批 判地予以吸收、继承。
四、出现“国学热”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人们精神文化的需求。在物质文化达到一定程度后,人 们便要求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精神文明程度,升 华自己的思想境界,以便更好地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 身,以获得精神上的解脱和享受。于是,也便向国学汲取营养。 第三,国学的特质所决定。 (1) 国学的精髓是贵生(2) 国学的精髓是尊道 (3) 国学的精髓是尚和(4) 国学的精髓是悠久、博大 第四,伟大的民族,应有伟大的民族文化。一个强大的自立于 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伟大的民族文化。 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存在的精神支柱和心理纽带,这条纽带 断了,这个民族也就消失了。学习国学,振兴国学,弘扬中国 传统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中华民族自身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同 时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做出贡献的需要。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实用版)目录一、国学的定义与意义二、国学的主要内容1.儒家经典2.道家经典3.佛家经典4.诸子百家5.诗词歌赋三、国学的价值与影响四、学习国学的意义和方法正文一、国学的定义与意义国学,又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

它涵盖了哲学、道德、政治、经济、科技、艺术等诸多领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智慧和价值观。

国学不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国学的主要内容1.儒家经典儒家经典主要包括《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这些经典主张仁爱、忠诚、礼仪、孝道等道德观念,对后世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道家经典道家经典以《道德经》、《庄子》等为代表,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道家思想对中国古代哲学、科技、文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3.佛家经典佛家经典包括《金刚经》、《心经》、《华严经》等,传入中国后与道家、儒家思想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佛家强调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观念,对古代中国人的心灵信仰产生了深刻影响。

4.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战国时期各种学派的总称,如墨家、法家、名家、兵家等。

各家学派各有所长,相互竞争,共同推动了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繁荣。

5.诗词歌赋古代中国的诗词歌赋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这些文学作品展现了中华文化的优美与悠久,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

三、国学的价值与影响国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思想价值。

它既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的瑰宝。

学习国学,可以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综合素质。

四、学习国学的意义和方法学习国学,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同时,国学中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对于我们处理现实问题、提升个人品质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国学ppt课件

国学ppt课件
意义
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培育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
国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国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春 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不
同历史时期。
发展
国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 的学派,各学派思想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
现状
现代国学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 统文化的范畴,而是与现代社会 、现代科技等多方面相结合,呈
现出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
国学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
民族认同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 承和弘扬国学,可以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 基因,增强民族凝聚力。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有助 于培养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道德培育
智慧启迪
国学中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蕴含着丰 富的道德理念,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君主专制
法家主张君主专制,认为这样才能使国家统 一。
墨家思想
兼爱非攻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节葬节用
墨家主张节葬节用,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非攻非乐
墨家主张非攻非乐,认为这样才能避 免战争和浪费。
尚贤尚同
墨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气或情绪波动过大。
治国理政
总结词
以人为本,勤政为民
• 以人为本
治国理政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 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 勤政为民
官员要勤政为民,尽职尽责,为 人民群众服务。
• 廉洁奉公
要保持廉洁奉公的形象,不收受 贿赂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 公正公平

国学经典全文

国学经典全文

国学经典全文
摘要:
1.国学的概念与意义
2.国学经典的种类与价值
3.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弘扬
4.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正文:
【国学的概念与意义】
国学,又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体系。

它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道德、礼仪、法律等多个领域,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国学的核心价值观包括仁爱、忠诚、诚信、宽容、感恩等,这些价值观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经典的种类与价值】
国学经典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论语》、《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孟子》等众多著作。

这些经典著作阐述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人生哲学、政治思想、教育理念等,对于启迪人们的智慧、提升道德修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弘扬】
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弘扬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

自古以来,历代文人墨客都以传承和发扬国学经典为己任,通过教育、研究、传播等多种途
径,使国学经典深入人心。

如今,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学经典在海内外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世界各地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

【国学经典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在现代社会,国学经典依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还能够指导我们在家庭、社会、国家等方面做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国学经典还能够帮助我们提高人文素养、丰富内心世界,使我们在面对生活压力时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

总之,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价值。

国学分类范围

国学分类范围

国学分类范围国学是指以中国文化为基础,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历史、文学等各个方面的学问。

国学的分类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智慧传承。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学进行分类,并介绍每个分类的主要内容。

一、经典学经典学是国学的核心领域之一,研究的是古代经典文献,如《易经》、《尚书》、《诗经》、《论语》等。

经典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经书、史书、诗词、哲学著作等,通过对这些文献的解读和研究,探索古代智慧和价值观念。

二、史学史学是研究历史的学科,也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史学主要涉及中国的历史演变、历史文化、历史事件等方面的研究。

研究对象包括历史记录、古代史书、编年史、考古学等,通过对历史材料的整理和解读,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演变。

三、文学国学中的文学研究主要关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包括古代诗词、散文、戏剧等。

文学研究通过分析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艺术形式、风格特点等,探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和独特性。

四、哲学哲学是研究人类思维和存在的学问,国学中的哲学研究主要关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思想家。

研究对象包括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不同学派的哲学思想,通过对这些思想的解析和评价,探讨中国古代哲学的价值和影响。

五、艺术国学中的艺术研究主要关注中国古代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包括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

艺术研究通过对古代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了解中国古代艺术的风貌和审美观念。

六、礼仪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学中的礼仪研究主要关注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和礼仪文化。

研究对象包括礼制文献、礼仪典籍、古代典章制度等,通过对礼仪的研究,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的社会礼仪规范。

总结起来,国学的分类范围广泛,包括经典学、史学、文学、哲学、艺术和礼仪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和启示,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考。

国学知识大全

国学知识大全

国学知识大全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和思想体系,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和文化传承。

国学知识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哲学、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学、艺术等诸多领域。

下面是一个大致的国学知识大全,以供参考。

1. 《易经》: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自然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著作,被奉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根本经典。

2. 《四书五经》:儒家经典的总合,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 《大学》:四书之一,是一本关于人的修养和教育的著作,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

4. 《中庸》:四书之一,主张“中道”,强调“中正”,即“人的道德修养要取中道,不偏激,不过度”。

5. 《论语》:四书之一,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6. 《孟子》:四书之一,是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强调人性的善和为政者的良心,倡导以仁爱来治理国家。

7. 《尚书》:是中国古代的史书,记载了周朝的历史和政治制度。

8. 《礼记》: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一,主要介绍了古代的礼仪制度及其思想。

9.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卜筮书籍,包括了易经和10个卦辞,是研究人类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料。

10. 《春秋》:是中国古代历史书,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和政治事件。

11. 《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括了民歌、赋、颂、雅等多种体裁,是研究古代音乐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12.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强调“无为而治”,主张自然而然地追求道德境界。

13. 《荀子》: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强调人性的恶和人性的改造。

14. 《庄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著名著作,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达到无为而治的境界。

15. 《管子》:是中国古代法家学派的著名著作,提出了强烈的法治思想。

16.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经典之一,包括了《素问》和《灵枢》,是中医学的基础。

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国学

什么是国学什么是国学?查阅全网不同平台对国学定义不同?最全面的是莫过于百科上所阐述的“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以“国子监”为首的官学,自“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来源于百度百科简单而言:国学狭义上指的是:以先秦诸子和后世儒道二教及其衍生的学说,内容范畴包括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中国哲学。

国学广义上指的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

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

内容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其中国学经典包括: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孝经》、《春秋》、《诗经》、《论语》、《乐经》、《尔雅》等。

“史”:《史记》、《资治通鉴》、《三国志》、《汉书》、《后汉书》、《春秋左传》、《尚书》、《山海经》、《永乐大典》、《战国策》、《吴越春秋》、《晋书》、《通典》等。

“子”:《老子》、《孙子》、《孟子》、《墨子》、《列子》、《庄子》、《韩非子》、《荀子》、《管子》、《淮南子》等。

“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昭明文选》、《乐府诗集》、《柳河东集》、《王荆公集》等。

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包罗万象,博大精深。

儒家“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大学》“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包含了为人处世的行为标准。

道家的“清静无为”“知足常乐”可谓是养生长寿的不二法门,《道德经》更是世人修身养性的传世经典。

兵家、法家的用兵之道和治国之道,讲的则是君臣之礼权谋之术。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易学的核心内容,阴阳相调、天地运转是自然发展的规律。

天地运转,化生万物,天地有正气,天地的德行是世人应当修习的道义准则。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摘要:一、国学简介1.国学的定义与内涵2.国学的起源与发展二、国学经典著作1.四书五经2.诸子百家3.诗词歌赋三、国学学科分类1.文学2.历史3.哲学4.艺术四、国学流派与学派1.儒家2.道家3.法家4.墨家5.阴阳家五、国学的价值与应用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人际交往与沟通3.道德伦理观念4.现代生活中的国学应用六、国学的传承与弘扬1.传统国学教育2.当代国学研究与传播3.国学的国际影响力正文:一、国学简介1.国学的定义与内涵国学,又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积累的丰富知识、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精华。

国学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2.国学的起源与发展国学起源于远古时期,历经夏、商、周、秦、汉等历史阶段的积淀,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到了唐代,国学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宋、元、明、清等朝代,国学继续发展,各类学术流派纷呈,产生了大量的经典著作。

二、国学经典著作1.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的代表,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

这些著作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人生哲学。

2.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战国时期各种学派的总称,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这些学派各抒己见,相互竞争,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

3.诗词歌赋诗词歌赋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高尚品质和审美情趣。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诗词歌赋不断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国学学科分类1.文学国学中的文学主要包括诗词、散文、小说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如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文学领域的瑰宝。

2.历史历史学科涉及古代史、近现代史、地方史等方面。

国学中的历史著作有《史记》、《资治通鉴》等,为后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国学是什么

国学是什么

国学是什么“国学”一词,古已有之。

现如今“国学”之意是指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与学术,是从古至今无数代人智慧与汗水的结晶,经受历史的锤炼打磨与自然的甄选淘汰,终成世界文化史上的瑰宝,受无数世人所瞩目与敬仰。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章太炎在其《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体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学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背景。

20世纪初叶,随着腐败的满清政权走向灭亡,中国延续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也走到了尽头。

中国自从出了孔夫子,以后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把儒家学说奉为经典。

而科举制度,又把知识分子牢牢地束缚在做八股文的轨道上,脱离不了四书五经。

因此整个教育体系就是死读儒家经典,而与自然科学绝缘。

从鸦片战争到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使中国的四书五经不堪一击,西方的新潮理论让中国士大夫们的满腹经纶无从招架,从而迫使一部分知识分子睁开眼睛去看世界,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于是就产生了所谓西学,又叫新学。

特别是五四时期的新文化运动,一部分激进的知识分子把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归罪于三从四德,父子君臣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和封建礼教。

他们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提倡白话文,主张废除科举,废除跪拜等封建礼节,主张男女平等,婚姻自由,主张文字改革,主张废除私塾,开办新式学堂,等等。

国学ppt课件

国学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国学经典
四书五经
《大学》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 一,主要讲述了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道理和方法。
《中庸》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 ,认为这是实现人生和 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原
则。
《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记录,包含了 丰富的伦理道德、政治
哲学思想。
《孟子》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记录,主要阐 述了孟子的政治哲学和
国学与个人修养
国学经典中的诗词、散文等文学 作品能够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和 文化素养,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国学中的哲学思想能够启发个人 的思考,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个人的道德
品质和人格魅力。
国学教育能够让个人更好地了解 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增强个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
自信心。
05
国学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 料,探究国学的历史演变、思 想内涵和影响。
通过对文献的解读和比较,深 入理解国学的思想体系和价值 观念。
文献研究法有助于系统梳理国 学的知识体系,为深入研究提 供基础资料。
比较研究法
将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思想 观念进行比较,揭示国学的独特性和 普世价值。
比较研究法有助于拓宽国学的视野, 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国学的 内涵和外延,发现其与其他文化的异 同点。
实地考察法
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国学的 历史遗迹、文现象和社会风俗

实地考察有助于直接感受国学的 实际存在和影响,增强研究的直
观性和可信度。
实地考察法可以提供第一手资料 ,为深入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中国国学

中国国学

中国人不可不知道的知识〘三教〙儒教、道教、佛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五行〙金、木、水、火、土〘八卦〙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十八层地狱〙[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四书〙《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六子全书〙《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汉字六书〙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书法九势〙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竹林七贤〙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饮中八仙〙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蜀之八仙〙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扬州八怪〙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北宋四大家〙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唐宋古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十三经〙《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四大文化遗产〙《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元代四大戏剧〙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晚清四大谴责小说〙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六礼〙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义〙风、赋、比、兴、雅、颂〘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五彩〙青、黄、赤、白、黑〘五音〙宫、商、角、徵、羽〘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九宫〙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四大名瓷窑〙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八旗〙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五常〙仁、义、礼、智、信〘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三姑〙尼姑、道姑、卦姑〘六婆〙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九属〙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五谷〙稻、黍、稷、麦、豆〘中国八大菜系〙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配药七方〙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四大名绣〙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四大名扇〙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四大名花〙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十大名茶〙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十二生肖〙〖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年龄称谓〙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古代主要节日〙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天地万物皆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开始和终了,能够明白本末、终始的先后次序,就能接近大学所讲的修己治人的道理了。

3、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通过对自然万物的认识、研究便可从中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4、其本乱而未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若这个根本被扰乱了,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应该重视的事情忽略了,应忽略的事情却重视起来,这也是从来没有的事。

5、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6、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

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7、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对喜怒哀乐等情欲要有一个适中的度的控制,过度的喜不叫喜,过度的乐也不叫乐。

8、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是稳定天下之本;和,是为人处世之道。

9、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万事求中和,万物才和谐,才能发展
10、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是因为有丑做对比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是因为有不善做对比
11、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12、大道废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凡是都有双面所以有“忠臣”的时候不一定是好事。

有好的存在就有坏的存在,若是没有好和坏那就会国泰民安。

就像最初的一样“没有任何虚伪,人们都很诚实,邻居间互相帮助,人人都是雷锋”
1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事物都是遵循一种规律,这种规律本身又受另一种规律支配,一层一层递推,直到未被认知.
14、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

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善良的人可以做不善良人的老师;不善良的人,可以让善良的人引以为戒
1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

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圣明。

战胜别人是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大。

知足的人就是富有。

坚持而行的人就是有志。

占有而不丧失才是持久,死亡而不被忘记的人才是长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