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_2_1平行线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2平行线的判定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2平行线的判定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平行线的判定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课标目标: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学习重点: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学习难点: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一、 知识回顾: 1、 如图,直线a,b 被直线c 所截,那么∠1与∠2是_________角,∠2与∠3是_________角, ∠2与∠4是_________角,2、 在同一平面内,_________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 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_____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a//c , c//b∴________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________,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________)二、自学探究阅读教科书,回答以下问题 1、画两条平行线把图中的直线a,b,看成被尺边AB 所截,那么在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由此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2、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如果_________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_________相等,两直线_________。

几何叙述:∵∠1=∠2∴a ∥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知识运用如图,∠1=∠2=55°,∠3等于多少度?321 4a bc 1 aA B2bCE F2 3 B 1DA直线AB ,CD 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变式1:如图,∠1=∠2=55°,∠3等于多少度?直线AB ,CD 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变式2:如图,∠1=55°,∠2=125°,∠3等于多少度?直线AB ,CD 平行吗?说明你的理由.4、知识总结:平行线的识别方法:①_______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_______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5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行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平行线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行线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平行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同学们有了实际操作的机会,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消化吸收理论知识。但我观察到,有些小组在讨论时可能会偏离主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讨论主题的引导。
至于学生小组讨论,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互动和学习的机会。学生们能够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不过,我也注意到,一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突破方法:通过动态几何软件或实物模型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两条直线从不平行到平行的过程。
-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学生可能会在具体应用判定方法时感到困惑,尤其是在复杂的几何图形中。

古交市一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1.1相交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07

古交市一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1.1相交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07

5.1 相交线相交线【知识与技能】1.能结合具体的图形找出邻补角和对顶角,进而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2.理解对顶角的性质;3.能运用邻补角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过程与方法】通过画图、看图、归纳等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通过先观察,再猜想,最后再推理的方法掌握“对顶角相等”这一重要定理.【情感态度】经历画图、看图、猜想、推理等过程,初步体会几何学习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教学难点】1.邻补角与补角的区别与联系.2.初步体验推理的方法.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参见教材P2“探究”问题2填空: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因为∠1与∠3是______角,所以∠1+∠3=_______,因为∠2与∠3是______,所以∠2+∠3=_______,根据_________,所以∠1______∠2,这就证明了对顶角的一个重要的性质定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说明】全班同学合作交流,共同完成上面两个问题,教师巡回指导.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1.邻补角与补角有怎样的关系?2.推理的依据一般有哪些?【归纳结论】1.定义:(1)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2)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2.性质定理:(1)如果两个角互为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的和等于180°;(2)对顶角相等.3.邻补角与补角的关系:邻补角一定互补,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邻补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补角.4.推理是今后经常遇到的事情,推理的依据是已知、定义、公理、定理等.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找出图中的对顶角与邻补角.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B+∠2=180°,问∠1与∠B是否相等,∠B与∠3是否相等,为什么?【教学说明】题1可以抢答的形式让同学们回答,对于题2,教师应及时给予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完成.【答案】略.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邻补角、对顶角定义.2.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5.1”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三角形三心共线的证明题求证:任意三角形的垂心H,重心G和外心O三点共线.这道题乍一看较为棘手,一般的学生不知如何下手,若把命题改为“△ABC内接于圆O,H 为垂心.求证H到该三角形任意顶点的距离等于O到这个顶点所对的边距离的两倍.”证起来就轻松多了.下面先简单证明这个命题.证明:如图1(仅以锐角三角形为例),O是△ABC的外心,H是垂心,OM⊥BC于M,即证AH=2OM,连BO且延长交圆O于D,则DC=2OM.∵ BD是直径.即 AH=2OM.这就为我们证明前者奠定了基础,于是就有三角形三心共线的第一种证法.证法1 在图2中,H、O分别为△ABC的垂心和外心,中线AM交HO于G′,∵ AH∥OM,且AH=2OM∴ AG′=2G′M,即G′就是重心G,故H、G、O三心共线.证法2 如图3,作OM⊥BC,OF⊥AB,垂足分别为M、F,则M是BC的中点,F是AB的中点,∴ FM∥AC,且AC=2FM∵ OF、CE均垂直于AB,且FM∥AC∴∠1=∠2,同理∠3=∠4,从而有△OMF∽△HAC∵ AC=2FM,∴ AH=2MO.∴ AM与OH的交点必为重心G,故H、G、O三心共线.证法3 在图4中,△ABC的两条高AD.BE相交于H(垂心),边AC和边CB上的中垂线ON、OM相交于O(外心),M、N分别在CB.AC上,则AM与ON于X,AD交ON于Q,连OG和HG,可证△XOG∽△YHG∵△NXG∽△BYG∠OXG=∠HYG(两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②由①、②、③知△XOG∽△YHG得∠OGX=∠HGY,可得H、G、O三点在一条直线.即任意三角形的垂心、重心、外心共线.在上述三种证法中,证法1和证法2的思路清晰、敏捷;证法3是融代数、几何于一体,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能力.11.5 用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问题一、单选题1.某种商品的进价为800元,出售时标价为1200元,后来由于该商品积压,商店准备打折销售,但要保证利润率不低于5%,则最低可打( )A .9折B .8折C .7折D .6折2.张老师每天从甲地到乙地锻炼身体,甲、乙两地相距1.4千米.已知他步行的平均速度为80米/分,跑步的平均速度为200米/分,若他要在不超过10分钟的时间内从甲地到达乙地,至少需要跑步多少分钟?设他需要跑步x 分钟,则列出的不等式为( )A .()20080101400x x +-≥B .()80200101400x x +-≤C .()2008010 1.4x x +-≥D .()8020010 1.4x x +-≤3.某次知识竞赛共有30道题,每一题答对得5分,答错或不答扣3分,小亮得分要超过70分,他至少要答对多少道题?如果设小亮答对了x 道题,根据题意列式得( )A .()533070x x -+≥B .()533070x x +-≤C .()533070x x +->D .()533070x x -->4.张师傅再就业,做起了小商品生意.第一次进货时,他以每件a 元的价格购进了20件甲种小商品,每件b 元的价格购进了30件乙种小商品(a >b );回来后,根据市场行情,他将这两种小商品以每件2a b +元的价格全部售出,则在这次买卖中,张师傅赚了( )元A .5a ﹣5bB .10a ﹣10bC .20a ﹣5bD .30a ﹣20b 5.现用甲、乙两种运输车将46吨抗旱物资运往灾区,甲种运输车载重5吨,乙种运输车载重4吨,安排车辆不超过10辆,则甲种运输车至少应安排( )A .4辆B .5辆C .6辆D .7辆6.小菲受《乌鸦喝水》故事的启发,利用量筒和体积相同的小球进行了如下操作,请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量筒中至少放入( )个小球时有水溢出.A.8 B.9 C.10 D.117.设a,b,c,d都是整数,且a<2b,b<3c,c<4d,d<20,则a的最大值是()A.480 B.479 C.448 D.4478.某工厂为了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2160个零件的任务,于是安排15名工人每人每天加工a个零件(a为整数),开工若干天后,其中3人外出培训,若剩下的工人每人每天多加工2个零件,则不能按期完成这次任务,由此可知a的值至少为()A.10 B.9 C.8 D.7二、填空题9.通过测量一棵树的树围(树干的周长)可以计算出它的树龄.通常规定以树干离地面1.5 m的地方作为测量部位.某树栽种时的树围为5 cm,以后树围每年增长3 cm.假设这棵数生长x年其树围才能超过2.4 m.列满足x 的不等关系:__________________.10.某商品的进价是500元,标价为750元,商店要求以利润率不低于5%的售价打折出售,售货员最低可以打_____折出售此商品.11.一次普法知识竞赛共有30道题,规定答对一题得4分,答错或者不答倒扣一份,在这次竞赛中.小明获得优秀(90分或90分以上),则小明至少答对了___道题.12.甲乙两队进行篮球对抗赛,比赛规则规定每队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两队一共比赛了10场,甲队保持不败,得分不低于24分,甲队至少胜了___________场.13.某数学兴趣小组在研究下列运算流程图时发现,取某个实数范围内的x作为输入值,则永远不会有输出值,这个数学兴趣小组所发现的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_____.14.仲夏蝉鸣,凤凰花开,匆匆三年,激扬青春,又是一年毕业季来临!某文具店抓住商机,发现有甲、乙、丙、丁四种毕业纪念册比较受学生的喜欢,于是制定了进货方案:其中甲、丙的进货量相同,乙、丁的进货量相同,甲与丁的单价相同,甲、乙的单价和与丙、丁的单价和均为66元,且甲、乙的进货总价比丙、丁的进货总价多600元.由于资金周转紧张,进货时临时决定只购进甲、乙两种纪念册,甲、乙的进货量及单价与原方案相同,进货总数不超过500册,则该文具店最多需要准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元进货资金.15.一个两位数,它的十位数上的数字比个位上的数字大2.且这个两位数小于40,则这个两位数是________. 16.一年一度的“八中之星”校园民谣大赛是每年八中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吸引了众多才华横溢的八中同学参赛.该比赛裁判小组由若干人组成,每名裁判员给选手的最高分不超过10分.今年大赛一名选手演唱后的得分情况是:全体裁判员所给分数的平均分是9.84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高分,则其余裁判员所给分数的平均分是9.82分;如果只去掉一个最低分,则其余裁判员所给分数的平均分是9.9分.那么,所有裁判员所给分数中的最低分最少可以是________分.17.某鲜花销售商经过市场调查,发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鲜花组合比较受顾客的喜欢,于是制定了进货方案,其中甲、丙的进货量相同,甲与丁的单价相同,甲、乙与丙、丁的单价和均为66元/束,且甲、乙的进货总价比丙、丁的进货总价多600元.由于年末资金周转紧张,所以临时决定只购进甲、乙两种组合,甲、乙的进货量与原方案相同,且进货总数不超过500束,则该销售商最多需要准备_____元进货资金.18.按如图所示的程序计算,若输入的值x=17,则输出的结果为22;若输入的值x=34,则输出的结果为22.当输出的值为24时,则输入的x的值在0至40之间的所有正整数是____.三、解答题19.哈尔滨地铁“三号线”正在进行修建,现有大量的残土需要运输.某车队有载重量为8吨、10吨的卡车共12辆,全部车辆运输一次可以运输110吨残土.(1)求该车队有载重量8吨、10吨的卡车各多少辆?(2)随着工程的进展,该车队需要一次运输残土不低于165吨,为了完成任务,该车队准备新购进这两种卡车共6辆,则最多购进载重量为8吨的卡车多少辆?20.某班级准备购买一些奖品奖励春季运动会表现突出的同学,奖品分为甲、乙两种,已知,购买一个甲奖品比一个乙奖品多用20元,若用400元购买甲奖品的个数是用160元购买乙奖品个数的一半.(1)求购买一个甲奖品和一个乙奖品各需多少元?(2)经商谈,商店决定给予该班级每购买甲奖品3个就赠送一个乙奖品的优惠,如果该班级需要乙奖品的个数是甲奖品的2倍还多8个,且该班级购买两种奖项的总费用不超过640元,那么该班级最多可购买多少个甲奖品?21.某校计划组织师生共300人参加一次大型公益活动,如果租用6辆大客车和5辆小客车,恰好全部坐满,已知每辆大客车的乘客座位数比小客车多17个.(1)求每辆大客车和每辆小客车的乘客座位数;(2)由于最后参加活动的人数增加了30人,学校决定调整租车方案,在保持租用车辆总数不变的情况下,且所有参加活动的师生都有座位,求租用小客车数量的最大值.22.某商家预测一种应季衬衫能畅销市场,就用13200元购进了一批这种衬衫,面市后果然供不应求.商家又用28800元购进了第二批这种衬衫,所购数量是第一批购进量的2倍,但单价贵了10元.(1)该商家购进的第一批衬衫是多少件?(2)若两批衬衫按相同的标价销售,最后剩下50件按八折优惠卖出,如果两批衬衫全部售完后利润率不低于25%(不考虑其它因素),那么每件衬衫的标价至少是多少元?23.一筐橘子分给若干个儿童,如果每人分4个,则剩下9个;如果每人分6个,则最后一个儿童分得的橘子少于3个,问共几个儿童,分了多少个橘子?24.为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拓宽学生视野,促进学习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我市某中学决定组织部分学生去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在参加此次活动的师生中,若每位老师带17个学生,还剩12个学生没人带;若每位老师带18个学生,就有一位老师少带4个学生现有甲、乙两种大客车它们的载客量和租金如表所示学校计划此实践活动的租车总费用不超过3100元,为了安全每辆客车上至少要有2名老师.(1)参加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老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2)既要保证所有师生都有车坐,又要保证每辆客车上至少要有2名老师,租用客车总数为多少辆?(3)你能得出哪几种不同的租车方案?其中哪种租车方案最省钱?请说明理由.25.预计用1500元购买甲商品x个,乙商品y个,不料甲商品每个涨价1.5元,乙商品每个涨价1元,尽管购买甲商品的个数比预定数减少10个,总金额仍多用29元.又若甲商品每个只涨价1元,并且购买甲商品的数量只比预定数少5个,乙商品仍每个涨价1元,那么甲、乙两商品支付的总金额是1563.5元.(1)求x、y的关系式;(2)若预计购买甲商品的个数的2倍与预计购买乙商品的个数的和大于205,但小于210,求x,y的值.。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2023—2024学年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平行线与拐角模型名称“M ”模型“铅笔头”模型图示结论 ∠B+∠C=∠BOC ∠B+∠C+∠BOC=360°名称“锯齿”模型“骨折”模型图示结论 ∠B+∠F=∠C+∠E ∠D=∠B+∠E 名称“靴子”模型“蛇”模型图示结论∠B=∠D+∠E∠A+∠B-∠C=180°注意:遇到“平行线+拐点”,作“平行线”或“延长线段”,利用“平行线性质”及“三角形外角和”可证例题1G为平行线间一点,连接EG,FG.若∠BEG=150°,∠GFD=140°,则∠EGF=()A.80°B.75°C.70°D.65°如图,在正方形ABCD的边BC上取一点E,沿着EF,EG剪去两个直角三角形.已知∠AFE=125°,∠FEG=100°,则∠DGE的度数为()A.135°B.125°C.115°D.105°例题3将直尺与一块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摆放,若∠1=55°,则∠2=______.例题4如图,AB//CD,EG是∠AEH的平分线,FH是∠CFG的平分线,若∠G+45°=2∠H,则∠AEH的度数为______.例题5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是边AD,BC 上的点,将矩形沿EF折叠,点A的对应点为A′,点B的对应点为B′,A′B′交BC于点G,若∠FEA′=70°,则∠A′GF的度数为()A.100°B.110°C.120°D.130°如图,是常见的折叠式小刀,刀柄外形是一个矩形挖去一个小半圆,其中刀片的两条边缘线可看成两条平行的线段,转动刀片时会形成图中所示的∠1与∠2,则∠1+∠2的度数为________.例题7如图,AG//EF,点B,C,D在平行线内部,连接AB,BC,CD,DE,若∠A+∠B+∠D=180°,则2∠A+∠C+∠E的度数为________.例题8如图,直线m//n,点P在射线OM上运动(点P与点A,B,O三点都不重合),若∠ADP=∠α,∠BCP=∠β,则∠CPD,∠α,∠β间有何数量关系?例题9已知,AB//CD,CF平分∠ECD.(1)如图1,若∠DCF=25°,∠E=20°,求∠ABE的度数(2)如图2,若∠EBF=2∠ABF,∠CFB的2倍与∠CEB的补角的和为190°,求∠ABE的度数图1 图2例题10(2019吉林长春)如图,直线MN//PQ,点A、B 分别在MN、PQ上,∠MAB=33°,过线段AB上的点C作CD⊥AB交PQ于点D,则∠CDB的大小为_____度.答案解析例题1 考点:“M”模型或“铅笔”模型答案:C例题2考点:“铅笔”模型答案:A例题3考点:“M”模型答案:35°例题4考点:“M”模型答案:30°例题5考点:“铅笔”模型答案:D例题6考点:“M”模型答案:90°例题7考点:“锯齿”模型答案:180°例题8考点:“M”模型和“骨折”模型注意:分类讨论答案:(1)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CPD=∠α+∠β(“M”模型)证明:∵m//n ∴∠α=∠BEP∵∠BEP=∠CPD+∠β∴∠α=∠CPD+∠β即∠CPD=∠α-∠β证明:∵m//n ∴∠β=∠PEA∵∠PEA=∠CPD+∠α∴∠β=∠CPD+∠α即∠CPD=∠β-∠α例题9考点:“骨折”模型答案:(1)∠ABE=2∠DCF-∠E=30°(2)由题意得,2∠CFB+(180°-∠CEB)=190°即2∠CFB-∠CEB=10°∵CF平分∠ECD∴∠ECD=2∠DCF=2∠FCE∵∠EBF=2∠ABF ∴∠ABE=3∠ABF∵∠DCF=∠CFB+∠ABF (“骨折”模型)∠DCE=∠CEB+∠ABE=∠CEB+3∠ABF∴∠CEB+3∠ABF=2(∠CFB+∠ABF)即∠ABF=2∠CFB-∠CEB=10°∴∠ABE=3∠ABF=30°图1 图2例题10考点:“M”模型答案:57证明过点O作OE//AB∵AB//CD ∴OE//CD∴∠BOE=∠B ∠EOC=∠C ∴∠BOE+∠EOC=∠B+∠C 即∠BOC=∠B+∠C。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课堂素养训练

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平行线》课堂素养训练

2.下列说法:①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②平行于同一
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③如果两条线段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
④如果两条直线不相交,那么它们就平行.其中正确的有( A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如果a∥b,b∥c,那么a∥c,这个推理的依据是( D ). A.等量代换 B.平行线的定义 C.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D.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才是平行线.
9.如图,在∠AOB内有一点P. (1)过点P画直线l1∥OA. (2)过点P画直线l2∥OB. (3)直线l1与l2相交所成的角与∠O有怎样的数量关系?用量角器量一量.
解:(1)略 (2)略 (3)直线l1与l2相交所成的角与∠O相等或互补.
10. 我们知道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个数是1,两条平行线的交点个数 是0,同一平面内三条平行线的交点个数是0,经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的 交点个数是1……
平行线的概念பைடு நூலகம்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线段平行 B.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射线平行 C.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D.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平行和相交两种
解析: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线段(或射线)平行是指其所在直线平行, 而不相交的线段(或射线),其所在直线可能相交,故A选项、B选项均错 误;C选项未强调在同一平面内,故错误.
解:如图②.

技巧点拨: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的步骤如下表所示.
步骤 一 “落”
二 “靠”
三 “推”
四 “画”
沿直尺推动三角 沿直角尺过已知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4平移习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5.4平移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若△DEF是由△ABC经过平移后得到,已知A,D之间的距离为1,CE=2,则EF是()A.1 B.2 C.3 D.42.如图图形中,把△ABC平移后能得到△DEF的是()A.B.C.D.3.下列图形中,可以由其中一个图形通过平移得到的是()A.B.C.D.4.同桌读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乎?”后,兴高采烈地利用电脑画出了几幅鱼的图案,请问:由图中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得到的图案是()A.B.C.D.5.通过平移,可将如图中的福娃“欢欢”移动到图()A.B.C.D.6.下列图形中,哪个可以通过如图平移得到()A.B.C.D.7.如图,△A1B1C1是由△ABC沿BC方向平移了BC长度的一半得到的,若△ABC的面积为20cm2,则四边形A1DCC1的面积为()A.10cm2B.12cm2C.15cm2D.17cm28.下列运动属于平移的是()A.荡秋千B.地球绕着太阳转C.风筝在空中随风飘动D.急刹车时,汽车在地面上的滑动9.下列现象属于平移的是()①打气筒活塞的轮复运动,②电梯的上下运动,③钟摆的摆动,④转动的门,⑤汽车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行走.A.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⑤10.下列运动属于平移的是()A.电风扇扇叶的转动B.石头从山顶滚到山脚的运动C.缆车沿索道从山顶运动到山脚D.足球被踢飞后的运动11.如图所示,共有3个方格块,现在要把上面的方格块与下面的两个方格块合成一个长方形的整体,则应将上面的方格块()A.向右平移1格,向下3格B.向右平移1格,向下4格C.向右平移2格,向下4格D.向右平移2格,向下3格12.如图所示,将图中阴影三角形由甲处平移至乙处,下面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A.先向上移动1格,再向右移动1格B.先向上移动3格,再向右移动1格C.先向上移动1格,再向右移动3格D.先向上移动3格,再向右移动3格二.填空题(共8小题)13.如图,∠1=70°,直线a平移后得到直线b,则∠2﹣∠3=°.14.如图,将边长为3个单位的等边△ABC沿边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15.如图,将△ABC沿射线AC平移得到△DEF,若AF=17,DC=7,则AD=.16.小明把自己的左手手印和右手手印按在同一张白纸上,左手手印(填“能”或“不能”)通过平移与右手手印完全重合.17.如图,四边形ABCD平移到四边形A′B′C′D′的位置,这时可把四边形A′B′C′D′看作先将四边形ABCD向右平移格,再向下平移2格.18.下面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看成平移的是.(1)摆动的钟摆;(2)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3)随风摆动的旗帜;(4)摇动的大绳;(5)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6)从楼顶自由落下的球(球不旋转).19.将线段AB平移1cm,得到线段A′B′,则点A到点A′的距离是cm.20.如图,△ABC沿射线AC方向平移2cm得到△A′B′C′,若AC=3cm,则A′C=cm.5.4平移同步基础习题解析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1.如图,若△DEF是由△ABC经过平移后得到,已知A,D之间的距离为1,CE=2,则EF是()A.1 B.2 C.3 D.4【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结合图形可直接求解.【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DEF是由△ABC沿BC向右移动BE的长度后得到的,根据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得BE=AD=1.∴EF=BC=BE+EC=1+2=3,故选:C.2.如图图形中,把△ABC平移后能得到△DEF的是()A.B.C.D.【分析】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DEF由△ABC平移而成,故本选项正确;B、△DEF由△ABC对称而成,故本选项错误;C、△DEF由△ABC旋转而成,故本选项错误;D、△DEF由△ABC对称而成,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3.下列图形中,可以由其中一个图形通过平移得到的是()A.B.C.D.【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结合图形对小题进行一一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解答】解:∵只有B的图形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符合平移的性质,属于平移得到;故选:B.4.同桌读了:“子非鱼焉知鱼之乐乎?”后,兴高采烈地利用电脑画出了几幅鱼的图案,请问:由图中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后得到的图案是()A.B.C.D.【分析】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解答】解:A、由图中所示的图案通过旋转而成,故本选项错误;B、由图中所示的图案通过翻折而成,故本选项错误C、由图中所示的图案通过旋转而成,故本选项错误;D、由图中所示的图案通过平移而成,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5.通过平移,可将如图中的福娃“欢欢”移动到图()A.B.C.D.【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结合图形,对选项进行一一分析,排除错误答案.【解答】解:A、属于图形旋转所得到,故错误;B、属于图形旋转所得到,故错误;C、图形形状大小没有改变,符合平移性质,故正确;D、属于图形旋转所得到,故错误.故选:C.6.下列图形中,哪个可以通过如图平移得到()A.B.C.D.【分析】看哪个图形相对于所给图形的形状与大小没有改变,并且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即可.【解答】解:A、没有改变图形的形状,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符合题意,故此选项正确;B、对应线段不平行,不符合平移的定义,不符合题意,故此选项错误;C、对应线段不平行,不符合平移的定义,不符合题意,故此选项错误;D、对应线段不平行,不符合平移的定义,不符合题意,故此选项错误.故选:A.7.如图,△A1B1C1是由△ABC沿BC方向平移了BC长度的一半得到的,若△ABC的面积为20cm2,则四边形A1DCC1的面积为()A.10cm2B.12cm2C.15cm2D.17cm2【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A1B1C1的面积等于△ABC的面积,再根据平移的性质求出B1C=BC,CD=AC,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即可.【解答】解:∵△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A1B1C1,∴△A1B1C1的面积=20cm2,B1C=BC,CD=AC,∵CD∥A1C1,∴△B1CD∽△B1C1A1,∴:=1:4,∴=×20=5,∴四边形A1DCC1的面积=20﹣5=15cm2.故选:C.8.下列运动属于平移的是()A.荡秋千B.地球绕着太阳转C.风筝在空中随风飘动D.急刹车时,汽车在地面上的滑动【分析】判断是否是平移现象,要根据平移的性质进行,即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解答】解:A、荡秋千不符合平移的性质,不属于平移,故本选项错误;B、地球绕着太阳转不符合平移的性质,不属于平移,故本选项错误;C、风筝在空中随风飘动,不符合平移的性质,故本选项错误;D、急刹车时,汽车在地面上的滑动,符合平移的性质,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9.下列现象属于平移的是()①打气筒活塞的轮复运动,②电梯的上下运动,③钟摆的摆动,④转动的门,⑤汽车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行走.A.③B.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⑤【分析】根据平移的定义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①②⑤都是平移现象;③④是旋转.故选:D.10.下列运动属于平移的是()A.电风扇扇叶的转动B.石头从山顶滚到山脚的运动C.缆车沿索道从山顶运动到山脚D.足球被踢飞后的运动【分析】判断是否是平移现象,要根据平移的性质进行,即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解答】解:A、B、D中,物体在运动的过程中,不断的旋转,不是平移;C、缆车沿索道从山顶运动到山脚符合平移的性质,是平移.故选:C.11.如图所示,共有3个方格块,现在要把上面的方格块与下面的两个方格块合成一个长方形的整体,则应将上面的方格块()A.向右平移1格,向下3格B.向右平移1格,向下4格C.向右平移2格,向下4格D.向右平移2格,向下3格【分析】找到两个图案的最右边移动到一条直线,最下边移动到一条直线上的距离即可.【解答】解:上面的图案的最右边需向右平移2格才能与下面图案的最右边在一条直线上,最下边需向下平移4格才能与下面图案的最下面重合,故选C.12.如图所示,将图中阴影三角形由甲处平移至乙处,下面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A.先向上移动1格,再向右移动1格B.先向上移动3格,再向右移动1格C.先向上移动1格,再向右移动3格D.先向上移动3格,再向右移动3格【分析】根据图形,对比图甲与图乙中位置关系,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要将图中阴影三角形由甲处平移至乙处,可选用先向上移动3格,再向右移动1格或先向右移动1格,再向上移动3格,故选:B.二.填空题(共8小题)13.如图,∠1=70°,直线a平移后得到直线b,则∠2﹣∠3=110 °.【分析】延长直线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延长直线,如图:,∵直线a平移后得到直线b,∴a∥b,∴∠5=180°﹣∠1=180°﹣70°=110°,∵∠2=∠4+∠5,∵∠3=∠4,∴∠2﹣∠3=∠5=110°,故答案为:110.14.如图,将边长为3个单位的等边△ABC沿边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则四边形ABFD 的周长为13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易得AD=BE=2,那么四边形ABFD的周长即可求得.【解答】解:∵将边长为3个单位的等边△ABC沿边BC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DEF, ∴AD=BE=2,各等边三角形的边长均为3.∴四边形ABFD的周长=AD+AB+BE+FE+DF=13.15.如图,将△ABC沿射线AC平移得到△DEF,若AF=17,DC=7,则AD= 5 .【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AD=CF,再利用AF=17,DC=7,即可求出AD的长.【解答】解:∵将△ABC沿射线AC平移得到△DEF,AF=17,DC=7,∴AD=CF,∴AF﹣CD=AD+CF,∴17﹣7=2AD,∴AD=5,故答案为:5.16.小明把自己的左手手印和右手手印按在同一张白纸上,左手手印不能(填“能”或“不能”)通过平移与右手手印完全重合.【分析】左手手印与右手手印是左右对称的图形,故不能通过平移使之完全重合.【解答】解:由于左手手印和右手手印是轴对称图形,故左手手印不能通过平移与右手手印完全重合.故本题答案为:不能.17.如图,四边形ABCD平移到四边形A′B′C′D′的位置,这时可把四边形A′B′C′D′看作先将四边形ABCD向右平移 5 格,再向下平移2格.【分析】找到一对对应点,例如D与D′,观察图形,根据平移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四边形ABCD平移到四边形A′B′C′D′的位置,这时可把四边形A′B′C′D′看作先将四边形ABCD向右平移5格,再向下平移2格.故答案为5.18.下面生活中的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看成平移的是(2 )(6).(1)摆动的钟摆;(2)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3)随风摆动的旗帜;(4)摇动的大绳;(5)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6)从楼顶自由落下的球(球不旋转).【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对题材中的条件进行一一分析,选出正确答案.【解答】解:(1)摆动的钟摆,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2)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沿直线运动,属于平移;(3)随风摆动的旗帜,形状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4)摇动的大绳,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5)汽车玻璃上雨刷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不属于平移;(6)从楼顶自由落下的球沿直线运动,属于平移.∴可以看成平移的是(2)(6).19.将线段AB平移1cm,得到线段A′B′,则点A到点A′的距离是 1 cm.【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由平移的性质直接求得结果.【解答】解:在平移的过程中各点的运动状态是一样的,现在将线段平移1cm,则每一点都平移1cm,即AA′=1cm,∴点A到点A′的距离是1cm.20.如图,△ABC沿射线AC方向平移2cm得到△A′B′C′,若AC=3cm,则A′C= 1 cm.【分析】先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AA′=2cm,再利用AC=3cm,即可求出A′C的长.【解答】解:∵将△ABC沿射线AC方向平移2cm得到△A′B′C′,∴AA′=2cm,又∵AC=3cm,∴A′C=AC﹣AA′=1cm.故答案为:1.。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行线教案设计

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行线教案设计

平行线一、目标与策略明确学习目标及主要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首要条件,要做到心中有数!学习目标:●理解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与平行线的性质,运用所学的知识,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用作图工具画平行线,从而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理解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什么是命题,知道一个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对于给定的命题,能找出它的题设和结论。

重点难点:●重点: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平移变换。

●难点: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的联系与区别;推理能力的培养;平移变换的理解及应用。

学习策略:●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归纳出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借助练习熟悉“说理”和“简单推理”的过程,从而加深理解并熟练掌握本节内容。

二、学习与应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科学地预习才能使我们上课听讲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

知识回顾---复习学习新知识之前,看看你的知识贮备过关了吗?(一)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成的八个角中共有对同位角,对内错角,对同旁内角。

(二)同位角特征:截线旁,被截两线的方向。

内错角特征:截线旁,被截两线之间。

同旁内角特征:截线旁,被截两线之间。

知识要点——预习和课堂学习认真阅读、理解教材,尝试把下列知识要点内容补充完整,带着自己预习的疑惑认真听课学习,请在虚线部分填写预习内容,在实线部分填写课堂学习内容。

课堂笔记或者其知识点一:平行线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

通常用“”表示平行,如图1中,直线AB与CD平行,记作,如果用l,m表示这两条直线,那么直线l与直线m平行,记作。

要点诠释:(1)平行线必须满足两个条件:①,②,但要注意直线的特点是可以向__方无限延长,在平面内只能画出有限长,如下图2中直线a,b看上去不相交,但当把它们看作无限长之后会发现它们其实是相交的,因此直线a,b不平行,从平行线的定义中,我们还可以学习到这样的知识: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①,②。

大荔县六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及其判定5.2.1平行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

大荔县六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及其判定5.2.1平行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知识与技能】1.掌握平行线的概念.2.理解平行公理及其推论.【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体验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进而掌握平行线的概念.2.通过画图,体验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直线平行线的情形,从而总结出平行公理进而体验并理解平行公理的推论.【情感态度】经历实验、画图、观察归纳的过程,体会数学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教学重点】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理解.【教学难点】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归纳、理解与运用.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教具:如图,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将它们想象成在同一平面内两端成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将b,c不动,转动a,直线a从在c的左侧与直线b相交逐步变为在c的右侧与b相交,相象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呢?问题2 如图,已知直线a和它之外两点B、C,过B、C作直线b、c与直线a平行.过点B可作几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过点C可作几条直线与直线a平行?直线b与c平行吗?【教学说明】对问题1,可由教师演示,也可制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放映,不难得出平行的定义.对问题2,可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互相交流,最后将学生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几种?2.平行公理与垂直公理非常类似,请问已知条件中的点的位置有什么不同之处,为什么?【归纳结论】1.平行线的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平行公理及其推论:(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1)平行;(2)相交.[注意:这里不考察重合的情况或将重合理解为同一条直线.]4.平行公理中,已知条件中的点必须在已知直线外,而垂直公理中,已知条件中的点可在直线外,也可在直线上,这是因为如果点在已知直线上,那么经过这一点不可能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但可以画已知直线的垂线.5.在理解平行的定义时,必须注意以下两点:(1)必须在同一平面内;(2)必须是不相交的直线.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是一个正三棱柱,请找出图中所有的平行线2.如果直线a1∥l,直线a2∥l,……,a n∥l(n为正整数)则a1,a2,……,a n的位置关系如何?【教学说明】本环节可让同学们分组完成,再进行交流.【答案】略.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平行公理及其推论.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5.2”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的重点是平行线的概念和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在本课中学生动手、动脑,独立思考,完全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之中,是知识的探索者,教师也不再是满堂灌式的教学,而是学习的引导者,符合新的课堂理念.第2课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知识与技能】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并能运用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开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情感态度】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反思,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平行线练习(含解析)(新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平行线练习(含解析)(新版)

5。

2。

1平行线分卷I一、选择题(共27小题,每小题分,共0分) 1。

已知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如果a∥b,b∥c,那么a∥cB.a⊥b,c⊥b,那么a∥cC.如果a与b相交,b与c相交,那么a与c一定相交D.如果a与b相交,b与c不相交,那么a与c一定相交2.己知直线AB及AB外一点P,若过点P作一直线与AB平行,那么这样的直线( )A.有且只有一条B.有两条C.不存在D.无数条3.下列画图方法,一定可以画出的是( )A.过点P画线段CD,使线段CD与已知线段AB相交B.过点P画线段CD,使线段CD与已知射线AB相交C.过射线AB外一点P画直线CD,使CD∥ABD.过直线AB外一点P画射线CD,使AB与CD相交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B.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且只有一条C.若直线a∥b,a∥c,则b∥cD.若两条线段不相交,则它们互相平行5.下列语句: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平行;③如果线段AB和线段CD不相交,那么直线AB和直线CD平行;④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⑤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6.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A.有且只有一条B.不存在C.有两条D.不存在或有且只有一条7.下为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①射线AB与射线BA是同一条射线;②两点确定一条直线;③对顶角相等;④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⑤过一点有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A. 1B. 2C. 3D. 4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只有两种:相交和垂直B.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C.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D.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9.已知在同一平面内,有三条直线a,b,c,若a∥b,b∥c,则直线a与直线c之间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平行C.垂直D.平行或相交10。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及其判定5.2.1平行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及其判定5.2.1平行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概念、符号表示.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3.掌握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过程性目标1.经历观察教具模式的演示和通过画图等操作,交流归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让学生在探索平行公理的过程中,体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情感态度目标1.通过对平行线的认识,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2.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促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和主动参与的意识.学生经历观察、动手操作、发现讨论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探索性与创造性,促进学生乐于探究. 【重点难点】重点:探究和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难点: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我们前面已经学过两条直线相交的情形: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实物都可以抽象成为相交线,那么大家想一下,两条直线除了相交的位置关系外,是否还存在其他的位置关系呢?(学生回答,还存在怎样的关系,让学生拿出两支笔摆一下,找出两直线位置关系并让学生画出所找的位置关系).二、新知探究探究点1:平行线的定义:观察:分别将木条a,b与木条c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象成在同一平面内两端可以无限延伸的三条直线,顺时针转动a.思考:(1)直线a与直线b的交点位置将发生什么变化?(2)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与b不相交的位置?(3)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哪些位置关系?要点归纳:1.平行概念:同一平面内,存在一条直线a与直线b不相交的位置,这时直线a与b互相平行. 即: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是平行线,记作a∥b.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两种情况.【微点拨】在空间中两条直线还有既不平行也不相交的情况,像这样既不相交也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叫异面直线.所以平行线的定义是加上“在同一平面内”.探究点2: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如何画平行线呢?给一条直线a,你能画出直线a的平行线吗?____________ a画法:a.边靠线 b.尺靠尺 c.推尺找点画直线【想一想】在转动教具木条b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b与a平行?直线b绕直线a外一点转动时,有且只有一个位置使a与b平行.【操作感知】已知:直线a,点B,点C.【画一画】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思考】(1)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2)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过点B的平行线平行吗?要点归纳:1.平行线的画法:一、放;二、贴;三、推;四、画.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3.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符号语言:如果b∥a,c∥a,那么b∥c.三、检测反馈1.下列实例:①门框的左右两边;②楼梯的两个台阶;③水桶的上下边缘;④直立于地面的两根电线杆,其中给我们平行线形象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2.l1,l2,l3为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若l1与l2不平行,l2与l3不平行,那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l1与l3一定不平行B.l1与l3一定平行C.l1与l2一定互相垂直D.l1与l3可能相交或平行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垂直三种B.在同一平面内,不垂直的两条直线必平行C.在同一平面内,不平行的两条直线必垂直D.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不垂直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_______种位置关系,它们是.5.若点P与点Q在直线l的两侧,过点P作直线m∥l,过点Q作直线n∥l,则m与n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6.如图,在正方体中,与线段AB平行的线段有_______.7.如图,利用直尺与三角板过点C画PQ∥AB.(不写作法)8.如图,在方格纸中,有两条线段AB,BC.利用方格纸完成以下操作:(1)过点A作BC的平行线.(2)过点C作AB的平行线,与(1)中的平行线交于点D.(3)过点B作AB的垂线BE.与(1)中的平行线交于点E.(4)用符号表示所作图形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四、本课小结1.平行线的定义,了解异面直线.2.平行线的表示.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4.平行公理(画图的依据)及推论.五、布置作业课本P12练习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1.理解平行线的定义,第一,突出其前提,即两条直线是“在同一平面内”;第二,由于直线可以无限延伸,因此,理解这两条直线“不相交”需要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即这两条直线无论如何延伸,都不会相交;第三,平行关系是相互的,即若a平行于b,那么b平行于a,使用符号时,可以写成a∥b,也可以写成b∥a.根据直线的公理,两条不同的直线不能有两个或更多个公共点,所以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一是相交(有一个公共点),二是平行(没有公共点).这里说两条直线,是指不重合的两条直线.2.对于平行公理要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对于平行公理的推论,要明确其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要能结合图形,熟悉其符号语言表示,知道平行公理的推论也可作为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3.画平行线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画图中,常常会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画平行线时,不要只给出横平或竖直这两种特殊情况,还应让学生认识一些变式图形,画平行线以及根据几何语句画图时,要注意使用工具规范操作,不能随性或徒手画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2.1 平行线学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2.1 平行线学

5.2.1 平行线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会用符号语方表示平行公理推论,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平行定义: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 是平行线,记作a_____b.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_____种位置关系:________或_______.二、拓展提升1.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1)中直线平行吗?2. 归纳:经过__________一点,有且只有______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3.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共同点:都是“______________”,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_________的.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_____,而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4.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______.用符号语言表达: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三、达标练习填空1.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条必__________.2.同一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不可能与第三条直线都平行,这是因为________.3.两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是________,两条直线平行,交点的个数是_____个.12判断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平行, 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6.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 解答题.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后判断.(1)点P 是直线AB 外一点,直线CD 经过点P ,且与直线AB 平行.(2)直线AB 、CD 是相交直线,点P 是直线AB,CD 外的一点,直线EF 经过点P 且与直线AB 平行,与直线CD 相交于点E(3)直线a 、b 互相垂直,点P 是直线a 、b 外一点,过P 点的直线c 垂直于直线b.四、拓展练习1.已知:如图,P 是直线l 外一点,两条直线12l l 、都经过点P,且1l ∥l ,那么2l 与l 相交吗?为什么?2.如图,如果AB ∥CD,EF ∥CD,那么AB ∥EF 吗?【学习评价】参考答案:达标练习1.相交 2.平行公理的推论 3.1个、0 4.╳ 5.√ 6. ╳解答题作图(3)略.(1) (2)1l l2l PA B CDEFg ABP C D g E FA B P C g D拓展练习1.相交.假设2l与l平行,那么可得过直线l外一点P有两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这与平行公理发生了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2l与l相交.2.平行.根据平行公理的推理可知.解:∵AB∥CD,EF∥CDA B∴AB∥EF(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E F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C D3。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3 平行线的性质 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案_21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3 平行线的性质  探索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案_21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案例——平行线的性质一、实施背景本节课是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开学第二周本人在贺集中学的多媒体教室里上的一节公开课,课堂中数学优秀生、中等生及后进生都有,所用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

二、主题分析与设计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3节内容——平行线的性质,它是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孩子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培养孩子积极参与、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本节课将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表达·应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以学生看得到、感受得到的基本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活动,并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认真思考、积极探索,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形成,同时通过小组内学生相互协作研究,培养学生合作性学习精神。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平行线性质的掌握与应用2、难点:对平行线性质1的探究五、教学用具1、教具:多媒体平台及多媒体课件2、学具:三角尺、量角器、剪刀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1、播放一组幻灯片。

内容:①供火车行驶的铁轨上;②游泳池中的泳道隔栏;③横格纸中的线。

2、提问温故: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3、学生活动:针对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提出新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出课题:5.3平行线的性质(板书)(二)数形结合,探究性质1、画图探究,归纳猜想教师提要求,学生实践操作: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 a ∥ b),画一条截线c 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和平行线复习》教学设计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复习课。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完本单元知识后,对某些知识可能还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问题。

比如,基础知识似懂非懂、不能在解题中准确应用所学知识等等。

问题比较集中的可能会是垂线的存在、唯一性及平行公理的限制条件的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区分及综合应用等方面,教师应注意学生出现问题比较集中的知识点,教学中作重点突破。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本单元的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关系;复习巩固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使学生会用这些概念和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能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加深理解推理证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参与猜想、观察、实验、综合实践等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式,了解数学知识是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了解数形结合思想,数学建模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数学严谨、抽象和应用广泛的特点,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四、教学重点:对本单元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体系,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会利用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五、教学难点:会灵活应用本单元知识解决综合性问题;证明题会分析、推理,会写出严谨的解答推理过程。

六、教学方法:引导启发法、讨论交流法七、教学准备:任务单、幻灯片、知识卡片八、教学过程(一)、本章知识点梳理(1、用八开纸书写本章知识思维导图,利用投影仪展示书写优秀的作品。

2、利用知识贴片将本章知识点进行系统归纳,由教师动手归纳操作,其他学生注意观察,并及时提出质疑。

)教师活动:展示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将本章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梳理。

启发、引导学生探索,自然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学生欣赏优秀作品,积极思考并参与知识系统归纳。

设计意图:利用投影仪展示自己的作品,调动学生的兴趣,采用知识贴片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复习旧知识及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
解:∵∠1=∠3,∠3=∠4, ∴∠1=∠4,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4,∠2=∠5,∠2+∠3=180°, ∴∠4+∠5=180°,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课堂小结
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有: 1.平行线的定义. 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知识点四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
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已知条件:直线 b 与直线 c 都垂直于直线 a .要说明的
结论:直线 b 与直线 c 平行吗? 解法一:如图,∵ b⊥a,∴ ∠1= 90°.
同理∠2= 90°.∴ ∠1=∠2.
A
明,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AB∥CD.
E
P
H1
D
G2 B F
一般地,有如下利用同位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
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
几何语言:
1
∵∠1=∠2(已知)
∴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l2
2
l1
c
a
2
43
b
1
2.如图,直线AE ,CD 相交于点O ,如果∠A=110°,∠1= 70°,就可以说明AB∥CD,这是为什么?
解:因为∠1=∠AOD(对顶角相等),∠1= 70°,所以∠AOD=70°. 又因为∠A=110°,所以∠A+∠AOD=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b5.2.1平行线学习目标:1.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2.会用符号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学习重点和难点学习重点:平行线的概念、画法及平行公理。

学习难点:用几何语言表示平行公理推论,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一、 预习内容1、两条直线相交有 个交点。

2、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相交外,还有哪些呢?二、数学概念 (一)平行线1、观察思考:展示学具,在转动a 的过程中,有没有直线a 与直线b 不相交的位置呢?定义及表示方法:在同一平面内......, 是平行线。

直线a 与b 平行,记作 。

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定义中强调“在同一平面内”,为什么要强调这句话。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 在空间中,是否存在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提示:用长方体来说明 ) 4、总结: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 (2) 。

5、请你举出一些生活中平行线的例子。

aC(二)画平行线探究平行线的画法:已知直线AB 和直线外一点P,过点P 画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AB 平行。

①推平行线法:用四个字归纳一“落”二“靠”三“推”四“画”工具:直尺、三角板1、 方法:一“落”;二“靠”;三“移”;四“画”。

2、请你根据此方法练习画平行线: 已知:直线a,点B,点C 过点B,点C 作a 的平行线.(三)平行公理及推论1、思考:上图中,①过点B 画直线a 的平行线,能画 条; ②过点C 画直线a 的平行线,能画 条; ③你画的直线有什么位置关系? 。

2、平行公理公理内容: 。

3、推论: 三、例题讲解:1.下列命题:(1)长方形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平行;(2)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4)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B .2C .3D .4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因为a//d, b//c,所以c//dB 、因为a//c, b//d,所以c//dC 、因为a//b, a//c,所以b//cD 、因为a//b, d//c,所以a//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③若线段AB 与CD 没有交点,则AB∥CD;④若a∥b,b∥c,则a 与c 不相交.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4.根据下列要求画图.(1)如图(1)所示,过点A 画MN∥BC;(2)如图(2)所示,过点P 画PE ∥OA,交OB 于点E,过点P 画PH∥OB,交OA 于点H;(3)如图(3)所示,过点C 画CE∥DA,与AB 交于点E,过点C 画CF∥DB,与AB•延长线交于点F. (4)如图(4)所示,过点M ,N 分别画直线AB 的平行线, 判断所画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CBAB D CBA四、总结反思 1.本节所学内容 (1)平行的概念 (2)平行线的画法 (3)平行公理及推论 2.学生谈收获体会 五、反馈练习1.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 )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B )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只有一条(C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线段,若它们不相交,则一定互相平行 (D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相交的直线叫做平行线2.已知∠AOB 与其内任意一点P ,若过点P 画一条直线与OA 平行,那么这样的直线( ) (A )有且只有一条 (B )有两条; (C )有无数条 (D )不存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②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 ③若线段AB 与CD 没有交点,则AB ∥CD;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4.在如图所示的平行四边形ABCD 中,有哪几组平行线。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及其判定5.2.1平行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2平行线及其判定5.2.1平行线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5.2.1平行线年级七科目数学任课教师授课时间课题 5.2.1平行线授课类型新课课标依据理解平行线概念;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一、教材分析教科书首先给出了一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模型,说明在转动直线的过程中,存在直线与不相交的情况,由此给出平行线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只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接着,要求学生列举生活中存在的平行线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平行线的概念.然后,教科书安排了一道思考题,通过转动木条和用三角尺与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画图过程,让学生体验平行公理及其推论.最后,用符号语言表示出平行公理的推论.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线,且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本节课将对平行线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行线的概念;2.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3.掌握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准确作图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培养合作交流能力四、教学重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作图,平行公理及其推论(1)归纳平行线的定义: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2)平行线的表示:a∥b(3)同一平面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或平行,两者必居其一.二.【探究二】(1)问题1:再一次转动手中的木条,观察并思考在转动木条a的过程中,有几个位置能使a与b平行?组内交流看法!(2)问题2:用直尺和三角板动手画一画平行线.如下图已知:直线a,点B,点C.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几条?。

平泉县二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1.2垂线(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3

平泉县二中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1.2垂线(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3

5.1.2 垂线(2)1.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2.学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重点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及其简单应用.难点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展示课本图5.1-8,提出问题:要把河中的水引到农田P处,如何挖渠能使渠道最短?学生看图、思考.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什么最短的知识,还记得吗?问题2:如果把渠道看成是线段,它的一个端点自然是P,那么另一个端点的位置呢?把江河看成直线l,那么原问题就是怎么连线的数学问题.学生说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二、尝试活动,探索新知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用数学眼光思考:在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的线段中,哪一条最短?教师演示教具,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如图:在硬纸板上固定木条l,l外有一点P,转动的木条a一端固定在点P.使木条l与a相交,左右摆动木条a,l与a的交点A随之变化,线段PA的长度也随之变化.PA最短时,a与l的位置关系如何?用三角尺检验.教师引导学生画图操作:学生看图总结,得出结论:(1)画出直线l及l外的一点P;(2)过P点作PO⊥l,垂足为O;(3)点A1、A2、A3……在l上,连接PA1、PA2、PA3……(4)用叠合法或度量法比较PO、PA1、PA2、PA3……的长短.教师请同学们与组内的同学进行充分的配合,讨论相应的结论,并选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得出垂线的另一个性质.教师板书: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三、尝试反馈,理解新知关于垂线段,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垂线段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2)垂线段与线段的区别与联系.结合课本图形(图5.1-9),深入认识垂线段PO: PO⊥l,∠POA1=90°,O为垂足,垂线段PO与其他线段PA1、PA2……相比,长度是最短的.教师根据两点间的距离的意义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命名.教师板书: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师强调,在图5.1-9中,PO的长度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PA1、PA2……的长度都不是点P到直线l的距离.四、提升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请说明理由;如果错误,请订正.(1)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一点间的线段的长度是这一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2)如图,线段AE的长是点A到直线BC的距离;(3)如图,线段CD是点C到直线AB的距离.【答案】(1)错误,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2)正确;(3)错误,线段CD的长是点D到直线BC的距离.五、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哪些新的知识,对于垂线段的理解有没有什么收获?是不是学会了如何作出垂线段?你还有哪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呢?大部分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归纳、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并且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但是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方法掌握得还不够好.1.4 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第1课时有理数的加法【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2.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加法运算.【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情感态度】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一、情景导入,初步认知1.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3与-2;3与-3;-3与0;-2与+1;-4与-3.2.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方向的跑道上,先向东走了20米,又向西走了30米,能否确定他现在的位置位于出发点的哪个方向,与原来出发的位置相距多少米?若向东记为正,向西记为负,该问题用算式表示为 .【教学说明】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这里先让学生回顾在具体问题中感受正数和负数的加法运算.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动脑筋:如下图,在一条东西向的笔直的马路上,任取一个点O,若把向东走1km 记为1,则向西走1km记为-1.小丽从点O出发,先向西走了2km,然后继续向西走了3km,两次行走后,小丽从O点向哪个方向走了多少千米?2.根据你所列出的等式,观察等号两边的两个加数的符号、绝对值与结果的符号、绝对值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归纳两个负数相加的运算法则吗?【归纳结论】两个负数相加,结果是负数,并且把它们的绝对值相加.3.计算:(1)(-8)+(-12)(2)(-3.75)+(-0.25)4.探究:在一条东西向的笔直的马路上,任取一个点O,若把向东走1km记为1,则向西走1km 记为-1.(1)小亮从点O出发,先向东走了4km,然后掉头向西走了1km,小亮两次走的效果等于从点O向哪个方向走了多少千米?(2)小刚从点O出发,先向东走了1km,然后掉头向西走了3km,小刚两次走的效果等于从点O向哪个方向走了多少千米?(3)根据具体的情境列出算式,并利用数轴写出这两个算式的结果.5.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算式,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2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归纳结论】异号两数相加,当两数的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6.说一说:(1)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多少?(2)一个数与0相加,和为多少?【归纳结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与0相加,得这个数.7.你能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推出相反数的另一种说法吗?【归纳结论】如果两个数的和等于0,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借助数轴分析,教师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点拨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形成统一的认识.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教材P21例2.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两数之和必大于任何一个加数B.同号两数相加,符号不变,并把绝对值相加C.两负数相加和为负数,并把绝对值相减D.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3.如果│a+b│=│a│+│b│成立,那么(D)A.a,b同号B.a,b为一切有理数C.a,b异号D.a,b同号或a,b中至少有一个为零4.计算:(1)15+(-22)(2)(-13)+(-8)(3)(-0.9)+1.51 (4)12 23⎛+-⎫⎪⎝⎭解:-7,-21,0.61,-1 67.数轴上的一点由原点出发,向左移动2个单位长度后又向左移动了4个单位,两次共向左移动了几个单位?解:(-2)+(-4)=-6.答:这个点共向左移动了6个单位.9.用算式表示:温度由-5℃上升8℃后所达到的温度.解:-5+8=3(℃)10.已知|2a-1|+|5b-4|=0,计算下题:(1)a的相反数与b的倒数的相反数的和;(2)a的绝对值与b的绝对值的和.解:略.【教学说明】通过这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有理数加法的法则,达到熟练程度.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先小组内交流收获和感想而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进行总结.教师作以补充.布置作业:教材“习题1.4”中第1、2题.在课上学生基本能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但是做题时很不理想,主要表现在:1.个别学生的书写很乱.2.符号不确定.3.对绝对值的相加减不是很清楚.4.对绝对值和相反数会混为一谈.5.个别学生的计算结果错误.针对这种原因的措施:首先在讲解时特别强调计算步骤,首先要确定最终得数的符号,其次再算绝对值(同号相加,异号相减),并且确定好的符号一定要带到最后,做题时一定要细心,其次在学生的书写上下功夫,再次在课上让学生多上黑板展示,讲解,尽量让学生在课上就把所学知识掌握,课后再加练习,出现做题问题及时纠正引导,加深学生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课后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做个别指导.第2章有理数【基本目标】引导学生自己回顾本章内容,以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以便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的联系,使新旧知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结与复习加深对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概念的理解,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反思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教学重点】1.相关概念、法则、运算律的理解与掌握;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的应用及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技巧.【教学难点】1.应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实际问题.2.解题技巧的灵活性和解题思路的全面性和多样性.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教学说明】以框图的形式对本章内容做一个形象的解读,便于学生对本章的知识脉络有一个形象的了解,对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形象的把握.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本章的主要内容,采用独立思考与同伴讨论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思考回答问题,加深对本章知识的理解.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归纳.1.为什么要引入负数?举出实例说明正数和负数在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的作用.现实生活中存在很多个有相反意义的量,如:向东5米与向西5米,零上2℃与零下2℃,收入100元与支出100元,低于海平面150米与高出海平面800米……用正数表示其中一种量,负数表示和它相反意义的量,这样既简单又明白.例如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表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是低于海平面155m.2.数的范围从正整数、零和正分数扩充到有理数后,增加了哪些数?减法中哪些原来不能进行的运算可以进行了?增加了负整数、负分数,解决了原来“小数不能减去大数”的问题,现在任何有理数都可以进行减法运算.3.怎样用数轴表示有理数?数轴与普通直线有什么不同?怎样用数轴解释绝对值和相反数?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这一点,以后我们将要学习.数轴是一条特殊的直线,是规定了正方向、原点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也称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数轴上与原点的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4.怎样比较有理数的大小?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有两种;一是利用数轴,在数轴上较左边的点比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小;二是用绝对值,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5.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有什么关系?乘法与除法呢?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转化的桥梁是相反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同样,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转化的桥梁是倒数,除以一个数(不为0),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都可以转化为加法与乘法.6.有理数满足哪些运算律?交换律:a+b=b+a,ab=ba结合律:(a+b)+c=a+(b+c)(a·b)·c=a(bc)分配律:(a+b)·c=ac+bc其中a、b、c表示任意有理数.合理使用运算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三、典例精析,温故知新例1 填空:(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可表示成;(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沿逆时针转5圈记作+5圈,那么沿顺时针转12圈可表示成;(3)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0.02g记作+0.02g,那么-0.03g 可表示成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同学们运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的能力.点评:怎样利用生活中的常见量表示正负数,理解正负数,练习本题时还需要再做一次认真的总结.例2 填空:(1)若m,n互为相反数,则m+ n =;(2)-2006的倒数是;(3)-(-3)= ;(4)-|-2|的倒数是 .分析:相反数、倒数的概念,注意符号.点评:初学代数,首先必须确保性质符号的准确.例3 如图,数轴上两点所表示的两数()A.和为正数B.和为负数C.积为正数D.积为负数分析:本题重在考查能否应用数形结合思想及数轴上的点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判别.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数轴的知识及运算符号的确定.例4 下列四个运算中,结果最小的是()A.1+(-2)B.1-(-2)C.1×(-2)D.1÷(-2)分析:注意在计算时要先确定符号,再按法则进行计算.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以及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例5 如果a<0,b>0,a+b<0,那么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b>-b>-aB.a>-a>b>-bC.b>a>-b>-aD.-a>b>-b>a分析:本题可利用特殊值法,根据条件可令a和b等于某数.点评:本题也可以运用画数轴的方法,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例6 计算下列各题:(1)-1+5×(-2)-(-4)2÷(-8);(2)34-83-81+21-14.分析:对于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点评:在进行混合运算时,能用运算律简便运算的一定要用运算律来进行运算.例7计算下列各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的运用.应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同时也可提高做题的速度,减少计算量.点评:对于乘法分配律a(b+c)=ab+ac有两种运用方法,一种是顺用公式,如上题中的(1),另一种是逆用公式,如上题中的(2),在做题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例8神舟六号飞船,在平安飞行115小时23分后重返神州.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神舟六号飞船飞行的时间是秒(精确到千位).分析:a×10x中a的取值范围是1≤a<10,底数10的指数n等于所表示的整数位数减去1.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科学记数法及其运算,由于数字较大,计算时很容易出错,因此一定要特别当心,没有特别说明的话,建议此题用计算器来解决.例9(-8)2014+(-8)2013能被下列数整除的是()A.3B.5C.7D.9分析:本题重在考查转化思想,因为直接计算显然不大可能,因此可把原式转化为82014-82013,运用了乘方的意义及乘法分配律.点评:从(-8)2014+(-8)2013到7×82013的运算,只要掌握了乘方的概念,我们就会发现这是一道看似超纲的,其实却没超纲的好题.四、拓展训练,巩固提高1.如果x<0,y>0,且x2=4,y2=9,则x+y= .2.大于-4而小于+3的整数是 .3.a为最小的正整数,b为a的相反数的倒数,c为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则(a+b)×5+4c= .4.已知|a-1|+|2-b|=0,则a100-5b .5.认真算一算:6.已知有理数a,b,c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且|a|=|b|.(1)求a+b 与b a 值; (2)判断b+c,a-c,bc,ac 及c b c a --的符号; (3)化简|a|-|a+b|-|c-a|+|c-b|.【教学说明】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体会知识点的运用变化,提高思维和解题能力,提高综合解题能力.完成本课时对应的练习.全章复习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我们注意了下面两个方面:第一,既加强基础,又提高能力和发展智力;第二,既全面复习,又突出重点.本节课是有理数全章的复习课,所以教学中抓住了有理数的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这两个主要内容.这是有理数的基础知识,也是复习的重点.此外,还通过典型例题的分析,让学生熟练地利用数轴来解题,以提高他们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认识,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相交线的定义,掌握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及其名称。
-举例:通过观察图形,让学生识别出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即相邻角、对顶角、补角等,并理解这些角的性质。
-重点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讲解垂直与平行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墙面与地面的关系,理解这些性质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相交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相交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重点三:学会通过画图和推理来分析几何问题,培养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
-举例: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求学生先画出相应的图形,再运用几何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对顶角和相邻角的区分。
-举例:在讲解对顶角和相邻角时,通过对比记忆,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角的不同之处,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导学案[1]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导学案[1]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导学案[1]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导学案课题:5.1.1相交线月日班级:姓名: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推断、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简单问题(二)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二、问题导读单:阅读P1—3页回答下列问题:1.图5.1-1观察并阅读有关内容体会说明:图中“剪刀”可以看作:_______________线,画出示图为: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探究”中有关内容回答相应问题并填写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分类位置关系数量关系O3.如2题图中AB 交CD于点O形成四个角,∠1和∠2有一条公共边_____,它们的另一边互为_______________,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互为邻补角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和∠3有一个_____________,并且∠1的两边分别是∠3的两边的_______________.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还有_________________.4.写出对顶角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性质的推理或说理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5.例题中求三个角的度数时,应用了哪些“原理”?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三、问题训练单:6.如图直线c分别交直线a、b形成如图中8个角,写出图中∠1的邻补角有:∠3的邻补角有:∠5的邻补角有:∠7的邻补角有:所有的对顶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7.下列说法对不对(1)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2)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3)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21438.如图,填空:(1)∠1与∠是邻补角,∠1又与∠是邻补角;(2)∠2与∠是邻补角,∠2又与∠是邻补角;(3)如果∠1=40°,那么∠2=°,∠4=°,∠3=°.9某.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写出图中所有对顶角:(2)写出:∠AOC的邻补角有:∠AOE的邻补角有:∠AOF的邻补角有:∠AOD的邻补角有:四、问题生成单:五、谈本节课收获和体会:课题:5.1.2(1)垂线月日班级:姓名:一、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1 平行线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了解平行线的概念、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相交和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 知道平行公理以及平行公理的推论. 会用符号语方表示平行公理推论, 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学习过程】
一、自主探究
1.平行定义:同一平面内,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 是平行线,记作a_____b.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只有_____种位置关系:________或_______.
二、拓展提升
1.用直线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过点B画直线a的平行线.
过点C画直线a的平行线.它与(1)中直线平行吗?
2. 归纳:经过__________一点,有且只有_______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比较平行公理和垂线的第一条性质.
共同点:都是“______________”,这表明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的直线存在并且是_________的.
不同点:平行公理中所过的“一点”要在已知直线_____,而垂线性质中对“一点”没有限制,可在直线上,也可在直线外.
4.平行公理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______.
用符号语言表达:如果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
三、达标练习
填空
1.在同一平面内,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一条直线相交,那么这条直线与平行线中的另一条必__________.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不可能与第三条直线都平行,这是因为________.
3.两条直线相交,交点的个数是________,两条直线平行,交点的个数是_____个.
判断
4.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5.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平行, 那么它与另一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6.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 ) 解答题.
读下列语句,并画出图形后判断.
(1)点P 是直线AB 外一点,直线CD 经过点P ,且与直线AB 平行.
(2)直线AB 、CD 是相交直线,点P 是直线AB,CD 外的一点,直线EF 经过点P 且与直线AB 平行,与直线CD 相交于点E
(3)直线a 、b 互相垂直,点P 是直线a 、b 外一点,过P 点的直线c 垂直于直线b.
四、拓展练习
1.已知:如图,P 是直线l 外一点,两条直线12l l 、都经过点P,且1l ∥l ,那么2l 与l 相交吗?为什么?
2.如图,如果AB ∥CD,EF ∥CD,那么AB ∥EF 吗?
【学习评价】
参考答案:
达标练习1.相交 2.平行公理的推论 3.1个、0 4.╳ 5.√ 6. ╳
解答题作图(3)略.
(1) (2)
1l l
2
l P
A B C
D
E
F
A
B
P C D E F
A B
P C D
拓展练习1.相交.假设2l与l平行,那么可得过直线l外一点P有两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这与平行公理发生了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所以2l与l相交.
2.平行.根据平行公理的推理可知.
解:∵AB∥CD,EF∥CD
A B
∴AB∥EF(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E F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