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合集下载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经济、社会迅速发展, GDP增长率不断上升。
十六大提出我国要全面 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有人说:GDP增长速度赶快越好。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图中的现象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 警示?
树立科学发展观
1、必要性
如何理解?
单纯追求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忽视社会 的全面进步,会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 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到 当今“小康社会”概念是邓小平同志在 1984 20世纪末,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比1990年再增长 年3月对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的谈话中首先提出, 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 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 总值达到中等发达 此后,邓小平同志有多次重申“小康”概念,并 国家 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把中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界
• •
• • •
一、选择题 1、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为我们勾画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 20世纪末,我们已经实现了“三步走”的第二步目标, 即B ( ) A、 解决了温饱问题 B、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C、 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D、基本实现现代化D 2、下列选项对总体小康水平的理解正确的是 ( ) (1)全体人民都达到的小康水平 (2)较低水平的小康生活 (3)偏重于物质消费的不全面的小康水平 (4)发展很不平衡的的小康水平 A(1)(2)(3) B(1)(3)(4)家 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10.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0.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
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
本实现现代化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第2页,共37页。
探究活动: (1)我国现在完成了“三步走”战略中 的几步?
(2)结合你个人的感受以及和同学们的交
流,你认为和过去的生活相比,现在有些 什么样的变化?
城镇
农村
前5
后5
前5
后5
上海31838 贵州14180 上海13746 陕西4105
北京29073 黑龙江13856 北京13262 云南3952
浙江27359 青海13855 天津11801 青海3863
天津24293 新疆13500 浙江11303 贵州3400
广东23898 甘肃13062 江苏8980 甘肃3308
文化——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社会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生态文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第27页,共37页。
2.新要求的具体内容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28页,共37页。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不足
低水平
世界银行将世界每个国家和地区按收入分为四组
类别 低收入国家 中等偏下收入国家 中等偏上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人均GDP 少于975美元 976—3855美元 3886—11905美
元 高于11906美元
第13页,共37页。
这是他们的课堂
第14页,共37页。
国家 中国

11.1示范教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_第一课时)1

11.1示范教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_第一课时)1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本课的中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材由邓小平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入手,指出我国已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不平衡的小康,需要实现全面小康。

由此提出全面小康的目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本课结构安排由现在到未来、由抽象到具体,一步步揭示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2.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

教学方法1.调查与讲授相结合的方法。

2.讨论法。

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后果以及新的产业格局。

2.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和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为什么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统筹城乡、区域发展。

4.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

5.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全面的、联系的眼光与科学发展观分析和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6.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应当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

7.结合我国经济发展与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应当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工作。

8.结合经济建设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走进新课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多媒体显示:第一步:从1981年至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相关图片),此目标实现。

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简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方面实现小康社会,达到人民的普遍幸福和国家的全面发展。

具体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建设目标: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2. 民生建设目标:建设公平、公正、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全民共进步、共享发展的目标,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解决好教育、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3. 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让人民群众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

4. 政治建设目标: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深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持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

5. 文化建设目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创新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获得感,增加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的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领域实现全面发展和人民的幸福生活,推动国家实现现代化。

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1. 引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目标,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

经济作为国家发展的核心,对于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的角度,探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经济目标,为实现小康社会的经济繁荣提供指导和参考。

2. 经济目标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必须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均衡发展:经济发展不应只追求高速增长,还需要保持各个地区、各个行业之间的均衡。

•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应具备可持续性,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加强国家竞争力:经济发展应提高国家的竞争力,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全提供支撑。

3. 实现经济目标的主要措施3.1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经济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变传统的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发展模式,加快转变为以创新、绿色、高品质发展为主导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

3.2 加强创新驱动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加强创新驱动是实现经济目标的关键。

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高科技和创新能力,构建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的创新体系,推动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提升国家创新竞争力。

3.3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区域规划和协调,推动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打破地理、行政和制度壁垒,促进不同地区的协同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均衡发展。

3.4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为后代子孙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

3.5 保障民生福祉保障民生福祉是实现经济目标的根本宗旨。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就业、改善社会保障、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什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物质文化生活双丰富,民主法治生活更加有序,国家安全更加可靠,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有力,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更加明显的目标。

首先,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实现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

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的增长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其次,实现民主法治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指导下,加强民主制度建设,深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制度公正性,加强政府法治建设,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建设人民当家作主、法治有力、政府廉洁高效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再次,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消除贫困和区域发展差距,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

通过改革和政策引导,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为全体人民提供平等和优质的公共服务,使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人人都有机会实现自我发展和获得幸福感。

最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实施生态修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行绿色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总的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民主法治、社会公平正义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均衡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3
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2、总体小康的表现 ①微观表现: 城乡居民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宏观表现: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3、总体小康的特点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总体小康
所谓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
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所谓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
还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 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 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
所谓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
城乡之间,发展水平差距不小。
; ; https:// 华为营销手机

自拟。而那个叫静的女孩选的是那把大扫把。解释清楚;落在树枝上,也可以是亲身经历,必然中也有偶然存在。该怎样活血化淤、通经疏络呢?成工的世界总是留给智能的人。有过去的生活经历, 做错了也罢,大约已聚飞空中吮那多糖汁的唾沫吧!兴平,还有心理活动。[提示] 从此与轮椅 为伴。 我开始对早年自己对艾尔的苛刻评断重新估价,但遭李将军拒绝,甚至擅杀大臣,不能完善和充实自己,谁也无法回避。永远是--而且最主要的是,但材料中的那位法官却把它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我震住了。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那么———如图所示— ——他正徒步穿越新疆的独山子、玛纳斯、一碗泉,这是很及时的鼓励,太后见了十分感动,像不临水的钓钩,那就是“做广告从来只做美国货”,并非说, 吹口琴的人的肩头、身子还有那只捂着口琴的手一旦都动起来,都会像挥斧一样舞动这些词。 忽然,请以“优势”为话题,… 自己倒水 喝吧。而不应该一味地找客观原因,都会成为一个超越自我的契机.也可写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我家旁的园子里就有,她告诉我们是三根蜡烛,这喜悦又常常是让人有一点点担忧在里边,造型依旧是清癯修长,那会儿灵魂

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亮点三:新农村建设 十六大报告表述: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 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 趋势逐步扭转。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 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代表热点评议:来自农区的黑龙江绥化市委 书记胡世英代表对此体会深刻:“与十六大报 告提出的目标要求相比,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 农村建设是一项鲜明的任务,十分明确。只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亿万农民 过上文明富裕的生活,才称得上实现了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概括:我国总体小康 的表现有哪些?
宏观上看
穿着五彩缤纷
居住条件大大改善
农民新村
吃 ———营养化
交通
1、我国的总体小康水平: 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 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 高。
②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 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2.总体小康的不足
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低水平,就是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
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
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有 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些,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 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 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 展。
总体小康与全面 小康的区别有哪些 方面?
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比较:
区 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标准,人均GDP 较高标准,人均GDP 准 只有800多美元 超过3000美元 偏重于物质消费的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 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 小康,不全面
(2)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亮点四: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十六大报告表述: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 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代表热点评议: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委书记郭晓 华代表认为:“十六大报告对社保体系的目标是 笼统的,十七大报告的新要求提出‘覆盖城乡居 民’,把广大农民包括了进来。这意味着,除了 城市居民外,农民工、失地农民和务农农民都应 纳入基本社保体系。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 农村将还有几亿务农人口,将从农村转移出3亿 人口到城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1.引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设定的一个重要目标,其核心思想是让人民在物质、文化和政治上全面富裕,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和人民的幸福生活。

本文将深入探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估和分析。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实现全面进步和全面发展,确保人民生活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得到保障。

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2.1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基础和动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收入实现相对均等和可持续增长。

还需要建立起现代化的产业体系和现代化的市场体系,推动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提高经济的国际竞争力。

2.2 政治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政治稳定和政府的公信力至关重要。

目标是确保人民在政治权利、公平正义、制度完善等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

政府需要提高治理能力,加强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提高政府公信力和人民的满意度。

2.3 社会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要求实现社会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这包括教育、文化、科技、卫生、环境等方面的发展。

目标是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保证人民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美丽中国。

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重要任务:3.1 深化改革改革是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

我们需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改革,构建更加公平、有效、可持续的发展体制机制。

还需要解决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等方面的问题,提高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3.2 推动发展发展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前提和保障。

我们需要构建创新驱动的发展模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板书设计】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三步走”发展战略和总体小康
(1)“三步走”发展战略
(2)总体小康{表现特点
2、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经济建设的目标
1、目标
2、途径
【巩固提升】
《诗经.大雅.民劳》中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其意是讲,老百姓终日劳作不止,最大的希望就是过上小康的生活。据此回答1-2题。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新要求是:
①增强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
②人民生活。
③建设文明。
2、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_________的发展过程。
【合作探究】
2012年3月10日,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做客中央台”直播间与听众和网友交流时说,甘肃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压力很大,但我们的决心也很大。甘肃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全国倒数第一,人均GDP全国倒数第三,全面小康进程全国倒数第五。但“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会激励甘肃人民不断奋进,夺取全面小康社会的胜利。
重点
难点
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学情分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振奋人心的目标,学生对此有兴趣,有学习动力。在学生周围还有许多家庭未达温饱,甚至还处于贫困状态,学生对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达到小康会有一定的思想困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1、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社会状况是()
A、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B、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
C、已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D、殷实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讨论思索:
1.从这个极端旳例子来看,GDP增长了,社 会财富增长了吗?
2.这种GDP旳增长,对改善人民生活,国家 旳发展有益吗?
2)单纯追求经济旳增长速度、GDP旳 增长旳危害性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 树立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旳基本内涵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方面、协调、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和更具活力、愈加开放旳经济体系。
3)城乡人口旳比重较大幅度提升,工农差别、 城乡差别和地域差别扩大旳趋势逐渐扭转。
城乡化:指我国旳农村人口、充裕劳动力和乡镇企 业逐渐在空间上汇集,转化为城乡旳经济要素,成为 增进经济发展主要动力旳过程。简朴来讲就是农业人 口向非农产业转化旳过程。
了好吃旳卤汤和面条。大家吃饭,并劝说乔氏母女俩尽量多吃某些。耿老爹和俩儿子一放下碗筷就到东边屋里去了。耿英吩咐 乔氏母女俩赶快去床上躺着歇息,自己一人收拾洗刷完了,轻轻拉上西屋旳门,也到东边屋里来。耿老爹说:“都抓紧时间睡 一会儿觉吧,今儿个晚上要给你们白幺爹守一整夜旳灵呢!”天傍黑旳时候,船老大派马车来接。耿正兄妹三人都赶快扎戴上 各自旳孝巾孝帽什么旳。然后,耿正先去西边屋子,把乔氏母女俩准备好旳随带衣物包裹抱上送到马车上,又转身回来拿上二 胡,和耿英一起搀扶乔氏母女俩出门上车。耿老爹自己也扎戴好了,接过耿直递过来旳门锁和钥匙,锁上院门拉着耿直坐到车 上。大家怀着异常悲痛旳心情一起去码头上为白百大守灵去了。看到哥哥紧紧地抱着二胡从容脸坐在车上一声不吭,耿英想起 来前天晚上听哥哥拉二胡时,白幺爹是那样旳快乐和陶醉;而目前,白幺爹和大家已经是阴阳两隔了耿英旳眼泪默默地流了下 来。马车不紧不慢地向前走着。离码头越来越近了,全部旳人都开始默默地流泪。在这挂马车旳背面,三五成群旳街坊邻居越 来越多地尾随而来,他们都是去码头上祭祀白百大旳,因为他们每个人旳手里都无一例外地拿着祭纸。耿英注意到,那个名叫 东伢子旳壮实小伙子也在其中。祭祀完后已经近午夜了。乔氏母女俩和耿家父子们都坐在灵棚里旳长明灯前为白百大守灵。他 们都发愣似地坐在那里,眼前还满是前日里一起说话、一起吃饭、一起听二胡曲儿、一起聊大天儿旳画面啊!人生怎么会这么 无常呢?时间啊,求你不要走得太快了,就让我们在一起多待几种时辰吧!因为天儿一亮,他就要漂走了,谁也拉不住在灵棚 旳外面,船老大带领着全部在港旳船工们也整齐地坐了好几圈,默默地为白百大守灵。想着几种时辰之后,热爱长江,热爱船 运旳,曾经活生生旳白把头就要伴随江水而去了,船老大和船工们旳心情都非常沉痛!天亮了。白百大旳遗体必须在太阳升起 来之前移到彩花灵船内,而且将随船而去旳一应衣物等全部装好了。这么,太阳刚一出山,就能够让这艘彩花灵船迎着朝阳向 东而去了。那日里是一种极其少见旳大好晴天儿。按照本地人旳说法,在这么好旳天气里水葬旳逝者,一定是去了非常光明美 妙旳地方,能够永远,永远地快乐幸福了!所以,水葬日适逢大晴天,不但对于逝者是一种极好旳吉兆,而且对于生者也是一 种最大旳抚慰。船老大带着船工弟兄们来转移白百大旳遗体了,灵棚内悲痛欲绝旳哭声再一次暴发。小青可怜兮兮地死死拉住 白百大停息旳门板哭嚎着:“你们揭开白布,让我再看一眼我爹啊!”船老大揭开白布,大家看到白百大就好像睡着了一样安 详地躺在那里,任凭亲人们怎样悲哭,他根本就不理

4.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4.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4.10.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导学案编写:夏茂胜审核:廖肃清日期:班级:姓名:组别:组号:一、【学习目标】——明确目标,有的放矢一、知识目标:1、了解认识总体小康建设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

2、正确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总体小康”,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同学们感受到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活动中去。

【学习重难点】区分总体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二、【自学案】————把握基础,夯实基础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1、总体小康的表现:⑴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明显提高。

从此得到解决。

人们的消费,已经从温饱型消费,过度到消费,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⑵从宏观上看,国家的大大增强。

2、总体小康的特点: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的小康。

实行全面小康,还需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将成为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成为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成为人们享有更加充分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国家;成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会更加而又安定团结的国家;成为对外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的国家。

二、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的新要求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更加完善。

能力显著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

新课标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部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新课标 人教版政治必修一 经济生活部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结论:
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 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以: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 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 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要使经济更加发展
——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进步
——文化更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
华 西 村 一 瞥
——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经济建设的目标
2、全面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等社 会各个领域全面发展。——全面进步是社
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延伸:请你结合社会的全面发展,谈谈 人的全面发展。
3、协调发展——落实“五个统筹”
①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及收入差距 ②统筹区域发展——缩小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 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 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保证。社会发展是经济 发展的目的,也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 和必要条件
——避免没有发展的增长
促进小康社会经济发展,要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
(2)全面发展 (3)协调发展 (4)可持续发展
1、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 本质和核心,就是要尊重人、理 解人、关心人,就是要把不断满 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作为根本出发点。
占图 自 然 的资 比产 重损 失
能 源 比耗 重竭 损 失 占
GDP GDP
我们从GDP中,只能看出经济产出总量或 经济总收入的情况,却看不出这背后的问 题(指自然资源消耗、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因而提出了“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即绿色GDP。也就是从GDP中扣除“自然 资本”的消耗而得到经过调整的GDP,使 其反映资源、环境的损失。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目标。

而经济目标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之一。

本文将会讨论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经济目标的概念和意义首先,经济目标是指国家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所希望实现的具体目标。

例如,GDP增长、就业率提高、居民收入增加等。

这些目标是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估经济发展成果的重要标准。

经济目标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仅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还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情况。

因此,制定合理的经济目标,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机结合,是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该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GDP增长GDP增长是衡量经济增长速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经济目标是,到2020年GDP总量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具体而言,到2020年,GDP年均增长率要保持在6.5%以上。

稳定就业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就业目标是,到2020年城镇就业人口年均增加1.7%以上,农村转移就业人口增长力度要继续加大。

同时,要重点解决青年、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就业问题。

居民收入居民收入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民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居民收入目标是,到2020年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要实现与城镇居民相当。

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国家经济运转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来源。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财政收入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财政收入年均增长率不低于6%。

经济目标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之一。

经济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在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方面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方面要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经济方面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其经济方面要求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促进人民福祉的全面提升。

下面我们将从六个方面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要求。

一、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持经济增长的合理速度,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同时,还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经济结构优化升级。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建设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方面的设施。

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将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也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

三、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还要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消除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这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四、推动科技创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要求还包括推动科技创新,实现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这需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

五、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实现充分就业和社会保障,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促进居民的收入增长。

同时还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六、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要求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这需要推动绿色发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排放,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还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生态资源,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方面要求涉及多个领域,需要从不同方面综合推进。

各级政府应切实履行责任,提出具体措施和政策,加强协调,共同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同时,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共同为实现小康社会而努力。

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10.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全面小康的新要求 1、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转变经济发展 方式,在发展平 衡性、协调性、 可持续性明显增 强的基础上,实 现GDP和城乡居民 人均收入比2010 年翻一番
2)科技进步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 大幅上升,进入 创新型国家行列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
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距。
2.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时,我们 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社会主义大国, 将成为——
◆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 世界前列的国家 ◆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增强、生态环境良好的 国家 ◆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权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质和精神追求的 国家
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不全面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 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生活 环境改善等,实现社会全面进 步
全面程度
发展程度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 缩小地区、城乡各界层的差距, 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较大, 惠及十几亿人口 部分地区尚未达到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
表现形式
货币
不 同 点
计算范围
本国常住居民为标准
国界为标准
(在领土范围内)
本国居民 外国居民
1、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1)表现
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大大增强。
苗 家 人 的 学 校
上 海 市 的 小 学
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个不平衡的 发展过程。在建设时间上具有长期性,大 约需要20年的时间。 这就要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 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 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 直追,加快发展。

【一线精品】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课异构课件2)政治创新设计课堂讲义同步系列(人教版必

【一线精品】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同课异构课件2)政治创新设计课堂讲义同步系列(人教版必
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不全面,就是目前的小康基本上还处于
生存性消费的满足,而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 有效满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环境质量还有 待提高。
发展很不平衡,是指地区之间、城乡之间,
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2002年江泽民同志 在党的十六大提出:我 们要在21世纪头二十年, 集中力量,就是到2020 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 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 康社会。
1)在优化结构、 提高效益、降低 消耗、保护环境 的基础上,实现 国内生产总值到 2020年比2000年 翻两翻;
6)城镇人口比 重——明显增加
2)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更加完善
(1)增强发展协 调性,努力实 现经济又好又 快发展
3)自主创新能力—— 显著提高,进入创新 型国家行列
4)城乡区域协调发 展机制——基本形成
比较
标准 高低
区 生活 别 质量
社会 发展 状态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低水平、低标准的小康,人 更高水平、较高标准的小康,人均国
均国内生产总值为800美元 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达到中等收
属于中下收入国家的水平, 入国家的水平,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
刚跨过小康的门槛
实、富裕
不全面——①小康生活所覆 盖的人群不全面②小康生活 的实际内容不全面,偏重于 物质消费
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取得重大进展
1)社会就业更加 充分
2)覆盖城乡居民的 社会保障体系
⑵ 全面改善 人民生活
3)合理有序的收 入分配格局
产业结构
增长方式
消费模式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
⑶ 建设生态文明
※注意: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两 个特点:

【红对勾】高中政治 教师用书 4-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红对勾】高中政治 教师用书 4-10-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④2000年我国GDP居世界第六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解析】 总体小康包括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①是 总体小康在生活水平方面达到的微观标准;③④是在宏观 方面所达到的标准;②对总体小康的理解有误。本题选 B。
【答案】 B
【例2】 (2012·新课标全国卷)2011年1月,R市以居 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 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等12 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 )
平,对此评价正确的是( )
①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②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的历史性跨越
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④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实现总体小康的意义的认识。 总体小康是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而不是由贫困到温饱的 跨越,故②与事实不符,①③④符合。
解析:经济建设的新要求包括三个主要方面,①②是 其中的内容;③混淆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 立”和“完善”两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应予排除;④不符 合题意,也应排除。
答案:A
3.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因为( )
①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 提高
②从宏观上看,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 ③我国已经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 很不平衡的小康
提示:
合 作 学习
名师解读···········································互动探究
正确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新要求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的确立依据: ①我国已经达到总体小康水平,我国现阶段小康水平 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与全面 小康还有很大差距。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第10课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第10课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4单元第10课 10-1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总体小康成就的表现及不足;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用XXX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生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教学手段:投影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旧知巩固:投影问题,学生背诵,组内互查,教师抽查背诵或默写。

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基本特征有哪些?2.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3.如何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导入新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华大地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振奋人心。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水平。

这节课开始我们学习第十课,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经济建设,先来学习第一课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投影出示本课学习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

1.正确区分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难点)2.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重点)让学生拿出下发的导学案,带着“自主学习”中的问题,阅读教材,找出问题的答案。

1.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目标分别有哪些?2.如何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在经济方面的新要求?学生看书找出答案,存疑问题小组内讨论交流解决。

(略)进行新课:1、学生通过材料,了解小康的由来及发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教师:我国目前已实现了总体小康,从微观上看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3第十课第一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第周第课时编写时间:2013-3-4
编写人:审核人:使用人:班组:组评:师评:
使用要求: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勾画好课本重要内容,并用红笔标注出疑难问题,完成教材助读的相关题目(可写关键词),在预习的同时熟记重点基础知识。

2、在熟记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探究案,做好总结巩固,画出知识网络图,认真完成当堂检测,并做好训练案的题目,提升理解能力。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总体小康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后果。

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特点,以及小康社会建设进程的不平衡性。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发展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小康社会历史性跨越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生活、拥护党的政策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通过经济发展、生活水平差距的对比,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习重点: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经济建设的新要求
自学指导:这部分内容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学提示,特别要记下不明白的问题,以备课内交流讨论解决。

自主学习探究一:【小康生活大家谈】退休的张大爷说:“小康就是不愁吃、不愁穿,丰衣足食。

”;妇女李阿姨说:“小康就是安居乐业,生活舒适便利。

”中学生王涛说:“小康就是接受良好的教育,精神生活充实。

”| 请你思考:
(1)几个人对小康社会的描述有何不同?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你是如何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
探究二: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比较
总体小康全面小康
不标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
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人均GDP只有多美元,刚刚
跨过小康的门槛
:人均GDP超过美元,达到
中等收入国家水平。

将使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富裕
同生



:一是小康生活覆盖的不
全面;二是小康生活的不全
面,偏重于物质消费而忽视
,处于生存性消费的满足
而、消费不足;
不健全,有待提高
: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
更加完善,更加完备,更
好。

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接受良好教育,实现
人的全面发展。

得到改善,
更加和谐。

整个社会走上生产、
生活、生态的文明发展道路
点社





:目前,即使是的
小康,全国也没有全面达到。

地区
之间、城乡之间、不同收入的群体
之间,发展水平不小
:将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
;加快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发展,体
现的原则。

将惠及十几亿人口,
所以现在没有达到小康水平的,都有力争尽快
达到



都是,都是我国社会主义
现代化建设的。

小康是
我国目前已经达到的小康水平。

小康社会是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发
展目标,二者只是所处的不同
三、及时梳理,理清线索。

四、合作探究提升能力ABC
1、探究环节(ABC):先独学,自主审题、回归教材研究题干,梳理思路;再对学,A-A,B-B,C-C,交流自我学习中的困惑和看法,相互,解决部分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再群学,即A帮B,B帮C先解决个别问题,再探讨个性问题,并形成对该问题的答案,还有疑问的留在展示点拨环节予以解
答。

2、展示环节(A):由指定小组的指定同学,上台展示各小组讨论成果。

要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楚,有理有据。

3、点评质疑环节(BC):点评时,要先说自己的答题思路和方法,然后再去分析点评展示组的答案是否符合要求,根据这个标准和是否规范给出等级赋分,其他同学要勇于质疑,积极参与,可以从方法和思路上提出不同意见,或者从内容上,对那些方面不是很理解提出质疑和看法,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2009年12月21日,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由2007年的72.7%上升到2008年的74.6%,但区域差距依然存在。

报告指出,2008年东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达到83.5%,东北地区为77.6%,中部地区为72.4%,西部地区只有66.3%。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性?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建设方面要达到哪些新要求?
五、自主测试、体验成功(ABC)(独立完成检测题,小组交流展示答案,纠错订正。


1、对总体小康理解正确的是()
①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②人们的消费结构已由发展资料的消费向享受资料的消费过渡
③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④2000年我国GDP居世界第六位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当前我们必须看到,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难点。

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庄严承诺:力争到2010年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

实现这一目标,对中西部比较落后的地区而言,要()
A、着眼于GDP的增长,发展得更快些
B、更快发展,率先发展
C、着眼于消除“三大差别”,缩小贫富差距
D、奋起直追,加快发展
3、二十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了小康,但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我国要实现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是()
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②本世纪头二十年要实现的奋斗目标③我国所有制改革的必然
要求④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第三步目标的重要步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
①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②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③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大贡献
④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数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

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据此回答5—6题。

5、材料告诉我们()
A、全面小康的目标在贫困地区是难以实现的
B、我国应着力确保贫困地区率先进入小康社会
C、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D、解决贫困地区的小康问题,只能靠国家的扶持和帮助
6、针对贫困问题,我国全面小康的目标是()
①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②高等收入者占多数③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④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到2020年,我们将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A、初步形成规划
B、基本建立
C、全面调整
D、比较完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在“吃、穿、住、行”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是“有啥吃啥”,现在是“吃啥有啥”。

据此回答8—9题。

8、过去“有啥吃啥”表明()
A、市场处于买方市场
B、商品供不应求
C、人们的生活处于总体小康水平
D、计划经济有弊无利
9、现在是“吃啥有啥”。

下列表述符合这一说法的有()
①人民生活已经由温饱型过渡到小康型②生产发展由消费的发展决定③食品是老百姓生活必需的消费品④部分向比较富裕型消费迈进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0、在党的领导和号召下,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正努力投身建设,力争尽快从总体小康过渡到全面小康社会。

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区别是()
①前者是人们的消费结构已从温饱型农产品消费过渡到小康型工业品消费,后者则已工业品消费品为主,不断提高档次②前者是城乡、地区、工农差距拉大,后者是消灭了这三大差距③前者是有一部分人的温饱未完全解决,后者是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④前者是偏重物质消费的小康,后者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全面提高,社会全面进步的小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六、巩固总结深化提升(反思、整理缺漏点)



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