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
数学家的故事-华罗庚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领域的贡献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领域也有着重要的贡献,他研究了多 复变函数的积分表示和全纯域的性质,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 的成果。
华罗庚在多复变函数论中的贡献包括:全纯域的几何理论、 积分表示、全纯映射等,这些成果对于多复变函数论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华罗庚在几何学领域的贡献
深远的影响。
培养人才
华罗庚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 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数学人才, 他的学生包括陈景润、王元等一
批杰出的数学家。
对华罗庚的纪念和评价
纪念活动
为了纪念华罗庚的卓越贡献,中国数 学会举办了华罗庚数学奖,该奖项是 中国数学界的最高荣誉之一。
评价
华罗庚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他的数学成就和贡献被国际数学界广泛 认可,他的一生也是中国数学发展的缩 影。
3
培养人才
华罗庚不仅致力于自己的研究工作,还非常注重 培养数学人才,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 础。
华罗庚的师德风范
关爱学生
华罗庚非常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经常为学生 答疑解惑,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
言传身教
华罗庚在教育学生时不仅注重言传,更注重身教, 以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培养良好学风
华罗庚对中国数学教育的贡献
推动普及教育
华罗庚非常重视数学普及教育,他通过撰写通俗易懂的小 册子和在各大媒体发表文章,向广大民众普及数学知识。
改革教材
华罗庚亲自参与编写教材,他主张用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思 想来改造传统的教材,使教材更加符合时代的要求。
培养师资力量
华罗庚不仅注重学生的培养,还重视师资力量的培养,他 通过举办教师培训班等方式,为中国数学教育界培养了一 大批优秀的教师。
人教高中数学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优秀PPT
1985年4月,他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 政协副主席。
人教高中数学人民的数学家──华罗 庚优秀P PT
3 主要贡献
华罗庚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复变函数、偏微分 方程等领域中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中国理论数学、解析 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与多复变函数论方 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开拓者。
2 往事略集
(1)早年学习时期
1938年回国受聘为西南联大教授 1939~1941完成《堆垒素数论》,该著作后来成为数学经典名 著,1947年在苏联出版俄文版,又先后在各国被翻译出版了 德文、英文、匈牙利。 1946年应邀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任研究员,并任教。
2 往事略集
(2)回国建设时期
1950年1月 ,冲破重重阻扰,回国出任清华大学数学系教授。 1952年起先后负责筹建数学、基本理论数学、数学逻辑、力 学、数学物理、应用数学、计算及计算机8个研究室。 1953年,参加中国科学家代表团赴苏联访问。他作为中国数 学家代表,出席了在匈牙利召开的二战后首次世界数学家代 表大会。 1957年1月,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获国家发 明一等奖,并先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 1957年出版《数论导引》。
人教高中数学人民的数学家──华罗 庚优秀P PT
人教高中数学人民的数学家──华罗 庚优秀P PT
4 华罗庚与教育
华罗庚在自己的 工作岗位上,不遗 余力,为新中国培 养了一大批数学的 后备力量。陈景润、 万哲元、陆启锵、 王元、潘承洞等数 学家都是在华罗庚 的悉心培育下成长 起来的。
人教高中数学人民的数学家──华罗 庚优秀P PT
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观后感
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观后感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关于人民数学家华罗庚的纪录片,真的是让我对华罗庚先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深深的敬佩呀!华罗庚,这个名字对于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他可是我国数学界的巨匠呢!在纪录片里,我看到了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从一开始,华罗庚就展现出了对数学那无与伦比的热爱和天赋。
他小时候家里条件并不好,但是这丝毫没有阻挡他对数学的痴迷呀。
他会在昏暗的灯光下,捧着那些数学书如饥似渴地读着,仿佛那里面藏着无尽的宝藏。
我就在想,那得是多么强大的热爱才能让他如此投入啊!后来,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数学领域崭露头角。
他不断地钻研,不断地创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看着屏幕上他那专注思考的神情,我都能感觉到他脑袋里的那些智慧在不停地跳动呢。
记得有一个片段,讲的是他在研究一个数学问题的时候,简直是到了痴迷的地步。
他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停地在纸上写写画画,地上铺满了他写满算式的纸张。
他的家人叫他吃饭,他都好像没听见似的,完全沉浸在了数学的世界里。
哎呀呀,那场景真的是让我又好笑又佩服呀!他怎么就能这么专注呢,要是我,估计早就被其他事情给吸引走啦。
他还特别勤奋,从不停下学习的脚步。
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咬牙坚持下去。
有一次,他生了重病,身体很虚弱,但他还是坚持躺在床上研究数学。
那画面真的让我感动极了,这得是多大的毅力呀!华罗庚先生不仅自己在数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还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
他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们,看着那些年轻的数学家们在他的指导下逐渐成长,我都能感受到他内心的那种欣慰和自豪呢。
在纪录片中,我还看到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他在国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后,毅然决然地选择回到祖国,为祖国的数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他说:“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哇,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真的是热血沸腾呀!他就是那。
中国数学家——华罗庚
针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华罗庚开始了 实用数学的推广工作。其中成效最显 著的就是他对统筹方法和优选法的推 广。华罗庚在很多工厂里用这些方法 帮助改进了生产方式,让深奥的数学 理论带来了实际的生产效益。
与此同时,华罗庚还为普及数学知识做了很 多工作,他主持编写了一系列的数学通俗读 物。他还在北京组织过很多次中学生数学竞 赛活动,身为一名数学大师,他竟然亲自参
在他的学生中,最出名的应该就是陈 景润了。在被华罗庚发现之前,陈景 润只是在厦门大学图书资料室工作的 一个普通青年。华罗庚通过陈景润的 论文看出了他的能力,写信邀请他来 到北京,为他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 良好的平台。
华罗庚还积极推动着中国电子 计算机事业的开展。他在自己 主持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 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电子计算 机的科研小组。不久之后,他 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计算技 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主任。中 国的第一个计算机技术研究所 就是由他发起创建的。
少年华罗庚对很多事情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有 一年,他对家乡庙会上游街的"菩萨"发生了兴趣, 他一直跟着那个菩萨回到庙里,最后发现脱下披 挂的菩萨就是个普通人。他兴奋极了,回家后立 即大声宣布了这个重要的发现,谁知却招致了家 里虔诚信佛的亲戚们的一顿呵斥。
初中毕业的华罗庚因为家境 贫寒无法升入高中继续读书, 只好选择到免交学费的上海 中华职业学校学习会计专业。 在上海不到一年时间,华罗 庚家连生活费也无法负担了。 华罗庚只好中途辍学,回到 家乡帮助父亲打理生意。
他的数学老师王维克却认为华 罗庚是个人才,有一个老师笑 道∶"你看看他那两个像蟹爬的 字,他能算个'人才'吗?"王维克 回答道∶"当然,他成为大书法 家的希望很小,可你怎么能从 他的字上看出他在数学上的才 能呢?"
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
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父亲以开杂货铺为生。
他幼时爱动脑筋,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戏称为“罗呆子”。
他进入金坛县立初中后,其数学才能被老师王维克发现,并尽心尽力予以培养。
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
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
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新婚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
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
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
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
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
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1946年3月,他应邀访问苏联,回国后不顾反动当局的限制,在昆明为青年作“访苏三月记”的报告。
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
不久,妻子带着三个儿子来到美国与其团聚。
1949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优裕生活携全家返回祖国。
1950年3月,他到达北京,随后担任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等职。
50年代,他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空气下著述颇丰,还发现和培养了王元、陈景润等数学人才。
1956年,他着手筹建中科院计算数学研究所。
1958年,他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
从1960年起,华罗庚开始在工农业生产中推广统筹法和优选法,足迹遍及27个省市自治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经济效益。
1978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科院副院长并于翌年入党。
晚年的华罗庚不顾年老体衰,仍然奔波在建设第一线。
数学家的小故事华罗庚
数学家的小故事华罗庚
嘿,今天来讲讲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呀!
华罗庚小时候,那对数学的热爱简直就像着了魔一样!别人都在外面疯玩,他却能一个人静静地钻研数学问题,你说厉不厉害?有一次啊,他正思考一道难题呢,连饭都忘了吃,他妈妈叫了他好几遍,他就像没听见似的,这股专注劲儿,一般人能比吗?
后来啊,华罗庚凭借自己的努力和天赋,在数学领域闯出了一片天。
他就像一个在数学海洋中勇敢航行的船长,不管遇到多大的风浪,都坚定地向前。
他提出的那些理论和方法,那可真是给数学界带来了巨大的贡献啊!就好比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人前进的道路。
还记得有一回,他去参加一个学术会议,会上那些专家都对他的成果赞不绝口呢!有人说:“华罗庚的成果简直太惊人了,这得是多聪明的脑袋才能想出来的呀!”可不是嘛,他的智慧和毅力真的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华罗庚的一生,不就是一个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榜样吗?我们难道不应该像他一样,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吗?。
华罗庚
1986年,为了纪念华罗庚教授,由中国少年报社(现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社)、中国优选法、统筹法 与经济数学研究会、中央电视台青少中心等单位联合发起主办了“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这是全国性大 型少年数学竞赛活动 。
1924年华罗庚从金坛县立初级中学毕业;1931年被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 193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教授;1946年任美国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大学教授;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0年春从美国经香港抵达北京,在归国途中写下了《致中国全体留美学生的 公开信》,之后回到了清华园,担任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1951年当选为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同年被任命为即将 成立的数学研究所所长;1954年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至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1955年被选聘 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2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83年被选聘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 士;1985年当选为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华罗庚 1935年,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访问中国,他注意到华罗庚的潜质,向英国数学 家哈代(Godfrey Harold)极力推荐。
1936年,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度过了关键性的两年。这时他已经在华林问题(Waring's problem)上有了 很多结果,而且在英国的哈代—李特伍德学派的影响下受益。他至少有15篇文章是在剑桥的时期发表的。其中一 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
人物评价
华罗庚先生作为当代自学成长的科学巨匠和誉满中外的著名数学家,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和发展,并以科学 家的博大胸怀提携后进和培养人才,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投身科普和应用数学推广,为数学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 了贡献,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付出了毕生精力。
华罗庚人物介绍中国数学之父PPT
华罗庚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在代数方面,证明了历史长久遗留 的一维射影几何的基本定理;给出 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 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 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第 二 部 分 主要成就
5、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
其专著《堆垒素数论》系统地总结、发展与改进了哈代与李特尔伍德圆法、维诺格拉多夫三角和估 计方法及他本人的方法,发表40余年来其主要结果仍居世界领先地位,先后被译为俄、匈、日、德、 英文出版,成为20世纪经典数论著作之一。
④ 华罗庚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数学大师,他的名字在美国施密斯松尼博物馆与芝加哥 科技博物馆等著名博物馆中,与少数经典数学家列在一起。
⑤ 他被选为美国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⑥ 又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荣誉博士。
第 四 部 分 曾获荣誉
第 二 部 分 主要成就
2、在发展数学教育和科学普及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40年代,解决了高斯完整三角和的估 计这一历史难题,得到了最佳误差阶
估计;
对G.H.哈代与J.E.李特尔伍德关于 华林问题及E.赖特关于塔里问题的结 果作了重大的改进,三角和研究成果 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
倡导应用数学与计算机的研制,曾 出版《统筹方法平话》、《优选学》 等多部著作并亲自在中国推广应用。
第 二 部 分 主要成就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和吴筱之有 三个儿子:华俊东、华陵、华光; 三个女儿:华顺、华苏与华蜜
学
出版日期 书名
术
著
作者
作
出版社
备注
1953年
1957年 1957年 1958年 1962年 1963年 1963年 1964年 1964年 1966年 1967年 1971年 1985年 2006年 2006年
堆垒素数论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 (1910.11.12— 1985.6.12)
出生于江苏常州金坛区,祖籍 江苏丹阳。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 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 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 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第一至第六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他是中国 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 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等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等杂志上发表论文。
在上海《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 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轰动数学界
1934年9月,被提升为讲师。
1952年7月,受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邀请,成立了数 学研究所,并担任所长。9月加入民盟。 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79年6月,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5年4月,在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被选为全国政 协副主席。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时,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 数学界作主题为《理论数学及其应用》的演讲,由于突发急 性心肌梗塞,于当日晚上10时9分逝世
高等数学引论(第一卷) 华罗庚著 从单位圆谈起 华罗庚著
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 华罗庚著 中的应用 典型群 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 从杨辉三角谈起 统筹方法平话及补 优选法 优选法评话及其补充 华罗庚科普著作选集 从孙子的神奇妙算谈起 华罗庚、万哲先著 华罗庚著 华罗庚著 华罗庚著 华罗庚著 华罗庚著 华罗庚著 华罗庚著
我最喜欢的数学家华罗庚
”人有华了罗知庚识很,不就甘华会心具罗地备说庚各道种:早分“析年能能否的力想,出研一究种办领法来域计是算一解下呢析?”数论,他在解析数论方面的成就尤 他”回顽家 强乡地一自面学帮到其助18父岁广亲。为在“人乾生知泰,”这国个只际有间一间颇小门具面盛的杂名货店的里“干活中、记国账解,一析面继数续论钻研学数学派。”即华罗庚 他他的回故 家事乡-一打面破帮砂开助锅父创问亲到的在底“学乾生派泰,”这该个只学有派一间对小门于面质的杂数货店分里布干活问、记题账与,一哥面继德续巴钻研赫数学猜。想做出了许
他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 型群、自守函数论与多元复变函数论 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并 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 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国际上以华 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有“华氏定 理”、“华氏不等式”、“华—王方 法”等。
成就贡献(一)
华罗庚也是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 和开拓者。
多重大贡献。 李特尔伍德关于华林问题及E.
“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不到一年,由于生活费用昂贵,被迫中途辍学,回到金坛帮助父亲料理杂货铺。
40岁得子,夫妻俩把儿子看成掌上明珠,为了给儿子祝福,一生下来就用两个箩筐扣住了他。 给出了体的正规子体一定包含在它的中心之中这个结果的一个简单而直接的证明,被称为嘉当-布饶尔-华定理。 时在金坛中学任教的华罗庚的数学老师,我国著名教育家、翻译家王维克(1900年出生,金坛人)发现华罗庚虽贪玩,但思维敏捷, 数学习题往往改了又改,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
”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 华罗庚小时候家境贫寒,决心努力学习。
学术著作
人教版教材PPT《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ppt1
1956年6月14日பைடு நூலகம்毛泽东接见华罗庚
4 华罗庚与教育
除了在高等数学方面,华罗庚还为我国的基础教育 事业特别关心,20世纪50年代初他亲自主持编写了我国 第一套中学数学教材。
为推动中学数学教学教育的发展,华罗庚积极倡议 组建了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
1982年,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成立,他与 苏步青、蒋泽涵两位数学家欣然接受大会筹备会的邀请, 任研究会的领导职务。
建立了中学生数学竞赛, 1956年到1978年,并且亲 自担任竞赛委员会主任,写了大量中学生课外数学读物, 为培养优秀数学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
4 华罗庚与教育
1985年6月12日,华罗庚在日本东京一个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 告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倒在讲台上与世长辞。他逝世前不久,还这 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 分辛苦一分才。”这就是华罗庚成功之路的秘诀。他用行动实践 了自己的诺言:”最大的希望就是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为纪念 华罗庚的科学贡献,中国数学学会于1992年设立”华罗庚数学奖” 以激励为发展中国数学做出突出贡献的数学家。
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
1 人物简介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1985年6月12日)
江苏金坛人,中国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 外籍院士。他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 与多元复变函数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与奠基者,也是中国在世 界上最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当今 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启示
华罗庚的一生对于数学的贡献多之甚多,他治学严谨,科学求真, 品格高尚,值得我们学习,总的来说我们一定要迎头赶上,正如几 何大师陈省身所说:”要有信心,千万把自卑的心理放弃.希望在 众多中国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数学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并 在21世纪实现成为世界数学大国的梦想。
我最喜欢的数学家华罗庚作文
我最喜欢的数学家华罗庚作文
我最敬佩数学家是华罗庚。
他聪明、好学、勤奋、爱国,是我国杰出的数学家。
华罗庚很聪明、好学。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
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
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
”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
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很勤奋。
他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
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华罗庚很爱国。
1936年夏天,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
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
像华罗庚那样,成为一个伟大的数学家;像华罗庚那样,为国争光。
华罗庚的资料
华罗庚的资料华罗庚,20世纪杰出数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近代中国最伟大的数学家”,他一生践行“爱国、爱学、爱人”的理念,发挥了卓越的数学才能,为人民作出了重大贡献。
一、生平华罗庚于1910年10月12日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县的一个贫苦农村家庭。
父亲是个小学教师,为人正直、善良,对儿子的音乐和绘画才华从不去干涉,反而极力支持和鼓励。
华罗庚幼年时便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天资和兴趣,常常在课堂上发问和提出独特的见解。
1932年,华罗庚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
在此期间,他有幸成为陈省身、何绍基、邵力子等杰出学者的学生,并获得了许多奖学金和荣誉。
1936年,华罗庚赴英国进修,在哥伦比亚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深造数学,并在那里结识了当时国际数学界的许多一流学者和科学家。
1947年,华罗庚回国后出任南京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开启了他对中国高等数学研究的建设之路。
1952年,华罗庚调往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担任教授和所长,为我国数学事业的繁荣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他还担任了多个国际数学组织的主席和荣誉主席,为促进世界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学术成就华罗庚是世界上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他在数学的各个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和贡献,被称为“中西合璧的大数学家”。
华罗庚在不同领域的贡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数论方面:华罗庚创新性地应用了解析数论的方法研究了质数分布问题,并发现了一种新的数学函数,称为“李约函数”;2. 微分几何方面:华罗庚在微分几何方面有着深入研究,他发现了一种称为“华-瓦尔多定理”的公式,成为微分几何分支领域的基本理论之一,并在天体物理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 代数学方面:华罗庚的代数学研究涉及到了一系列概念和结构,如代数群、Lie代数和群表示等,为代数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对中国数学事业的贡献作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教育家和爱国者,华罗庚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一直致力于为培养我国数学人才,为数学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家故事——华罗庚-完整版ppt课件可修改全文
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与阻力,不断前进。没有 时间,养成了他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 没有书,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终于成 为了中国最著名的数学家之一。
华罗庚还是一位非常爱国的科学家。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他的家人 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 分优裕。1950年新中国诞生后,他放弃在美 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做出了令世界 瞩目的突出成绩。
华罗庚名言
1、时间由分秒积成的。善于 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 更大的成绩来。 2、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 劳一分才。 3、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 勤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同学们,让我们向华罗庚爷爷学 习,做一名热爱祖国,热爱学习的好 孩子吧!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小时候,他家境贫寒,初 中还没毕业便失学在家,他对数学有强烈的兴趣,非常勤奋 好学,而且也懂得用功读书。
失学在家的华罗庚帮家人做生意,打算盘、记账。他总 是埋头看书做数学题。有时入了迷,竟忘了接待顾客,甚至 把算题结果当作顾客应付的货款,把顾客吓了一跳。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简述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简述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生平简述华罗庚生平描述:华罗庚,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10年11月12日生于江苏金坛,1985年6月12日卒于日本东京。
1924年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刻苦自学。
1930年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36年赴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习。
1938年回国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46年赴美国,任普林斯顿数学研究所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和伊利诺斯大学教授,1950年回国。
历任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中国数学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全国数学竞赛委员会主任,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外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化学部副主任、副院长、主席团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主任、副校长,中国科协副主席,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等职。
曾任一至六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曾被授予法国南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美国伊利诺斯大学荣誉博士学位。
生平记事:1931年经熊庆来教授的推荐,华罗庚进入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并旁听进修。
1935年被清华大学破格提升为教员。
主任。
1959年《指数和的估计及其在数论中的应用》一书在东德出版,1963年被译成中文。
1962年著《从单位圆谈起》,并到一些大学讲学,带领一批人开展偏微分方程组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1963年《典型群》出版,开始在中国科技大学用系统的SEMINAR指导大量的研究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
1964年写出《统筹方法平话》和《统筹方法平话及其补充》。
1967年著有《优选法》和《优选法平话》。
与王元教授合作开展了近代数论方法在近似分析上的应用的研究,所取得的结果被称为“华-王方法”。
1977年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1979年,中国科学院将数学所分成了三个所,数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与系统科学研究所。
华罗庚任前两个所的所长。
我最喜欢的数学家华罗庚
我最喜欢的数学家华罗庚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我最喜欢的数学家---华罗庚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是七年级12班的肖宏源,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华罗庚的故事事迹,首先请看一段华罗庚的语录:任何一个人,都要必须养成自学的习惯,即使是今天在学校的学生,也要养成自学的习惯,因为迟早总要离开学校的!自学,就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行路,还是要靠行路人自己。
---华罗庚华罗庚的故事:从文明之火初燃的那一刻起,数学就与人类相伴.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列出了88位古今数学伟人,华罗庚就位列其中.初露锋芒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着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他刚入校的时候,许多老师和同学都认为他“平庸、低能”,他暗暗发誓,一定要用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击这种偏见!从此,华罗庚全身心地钻到数学里,如同着了魔似的.他的脑袋里装满了数学公式,攻克数学难题成了他最大的乐趣.白天,他连走路时都在思索着解题方法;夜里,他守着小油灯不知疲倦地演算着……就这样,华罗庚攻下了一道道难题,并从中享受到了无穷的快乐.勤奋成才华罗庚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他已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辍学之后,更懂得用功读书.可怜的是他只有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借来摘抄的50页的微积分.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隔壁邻居早起磨豆腐的时候,华罗庚已经点着油灯在看书了.伏天的晚上,他很少到外面去乘凉,而是在蚊子嗡嗡叫的小店里学习.严冬,他常常把砚台放在脚炉上,一边磨墨一边用毛笔蘸着墨汁做习题.每逢年节,华罗庚也不去亲戚家里串门,埋头在家里读书.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罗呆子”.他的志气与行径,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世界上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阻力愈大,反阻力也愈大;困难愈多,克服困难的决心也愈坚.没有时间,他养成了早起、善于利用零碎时间、善于心算的习惯.没有书,也养成了他勤于动手、勤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这种习惯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身残志坚华罗庚十九岁那年,染上了极其可怕的伤寒病.这场大病,几乎毁了他的一生.从旧历腊月廿四日开始,他足足病了半年,从此因病左腿残疾,走路要左腿先画一个大圆圈,右腿再迈上一小步.对于这种奇特而费力的步履,他曾幽默地戏称为“圆与切线的运动”.在逆境中,他顽强地与命运抗争,誓言是:“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经过了几年的自学,华罗庚开始在杂志上投稿.一开始,他的稿件不断被拒绝.原因是他写的问题已被国外某个专家给证明过了.这反而使华罗庚增添了信心,因为这些问题都是他自己钻研出来的,并没有看过别人的解题方法.1930年,华罗庚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让熊庆来惊奇不已,迅即作出决定:“这个年轻人应该请他到清华来!”这时华罗庚只有21岁,他终于离开了杂货店的“暗室”,来到了北京的清华大学.天才出于勤奋来到清华工作,是华罗庚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他的数学生涯也真正从这儿开始.从初中毕业生到一个大学教师,华罗庚只花了六年半时间.他后来对友人说:“人家受的教育比我多,我必须用加倍的时间以补救我的缺失,所以人家每天8小时的工作,我要工作12小时以上才觉得安心.”华罗庚在清华大学的4年中,在数论方面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自修了英、法、德语.25岁时他已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华罗庚迅速由助理提升为助教、教员,以后又被中华文化教育基金会聘为研究员.华罗庚从不迷信天才,认为:“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他提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而终”的名言,作为对自己的告诫.直到他逝世前不久,还这样写道:“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向未来,勤能补拙是良剂,一分辛苦一分才.”不慕虚名求真学1936年,华罗庚26岁,由清华保送到英国留学,就读的是最着名的剑桥大学.数学首席教授哈代托人告诉华罗庚他只要一年就可以获得博士学位.获得博士学位需要一年专心研究一个问题,但华罗庚说:“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他放弃了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在剑桥的两年时间写了20篇论文.论水准,每一篇论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他提出的一个理论被数学界称为“华氏定理”,改进了哈代的结论,哈代说:“太好了,我的着作把它写成是无法改进的,这回我的着作非改不可了!”华罗庚被认为是“剑桥的光荣”!在剑桥大学的两年中,华罗庚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的哥德巴赫问题”写了18篇论文,先后发表在英、苏、印度、法、德等国的杂志上,其中包括《论高斯的完整三角和估计问题》这篇有名的论文.按其成就,已经越过了每一条院士的要求,但在剑桥他从未正式申请过学位.他拥有的唯一一张文凭,就是初中毕业文凭.爱国情深1938年,抗日战争正进行得如火如荼,英国人要华罗庚留下来教书,他毅然放弃在英国的一切回到祖国,到西南联大与同胞们共患难.清华大学的资格审查委员会一致通过,让只有初中文凭的华罗庚晋升为大学教授.1946年秋天,迫于国内的白色恐怖,华罗庚再次出国,美国伊利诺大学把华罗庚聘为终身教授,并给了他相当优厚的待遇,希望他把那里建成世界级的代数研究中心.1950年,祖国解放的消息传到美国,华罗庚毅然放弃优厚的条件,举家回国.他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科学事业特别是数学研究事业之中.他一生为我们留下了200余篇学术论文,10部专着,其中8部为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已列入本世纪数学经典着作之列.他还写了10余部科普作品.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着名科学家的史册.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有一句名言,是我们应该铭记的: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王元1980年11月12日是我崇敬的华罗庚老师70大寿,也是他从事科研工作50周年。
在这喜庆的日子里,怎能抑制住我激动的心情。
我和华老已经认识28年了。
这28年来,我的每一点滴进步,每一项成果,都凝聚着他辛勤浇灌的汗水。
他的身教更是我永远学习的楷模。
中国古代的数学曾有过极为光荣的传统和贡献。
由于我国长期处干封建社会,而西方已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我国的数学落后了。
现代数学的研究是本世纪20年代开始的。
华老是中国解析数论、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矩阵几何学、多变数复分析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也是我国进入世界著名数学家行列的最杰出代表。
他共发表学术论文约200篇,专著7部,其中6部被国外翻译出版,有些可列入本世纪经典著作行列。
法国法兰西大学授予华老荣誉博士。
他的名字已进入美国华盛顿斯密司—宋尼博物馆,也被列为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中88个当今数学伟人之一。
外国报刊上引证了很多著名数学家对他的赞扬:“由于他工作范围之广,使他堪称世界名列前茅的数学家之一”(劳埃尔·熊飞尔德);“他是绝对第一流的数学家,他是作出特别贡献的人”(李普曼·贝尔斯);“受他直接影响的人出许比受历史上任何数学家直接影响的人都多,他有一个普及数学的方法”(罗兰德·革来翰),如此等等。
对此华老是当之无愧的。
在这里我不准备介绍华老的工作,这也是我力不能及的。
这应该由他的朋友和学生共同来写一本专著,加以论述。
我只想向青年明友们谈几点我学习华老的体会,跟大家共勉。
在逆境中奋斗华老出身干江苏省金坛县一个穷苦的家庭。
他家开一个小店,出售火柴和香烟等小东西。
买烟的人大多是穷苦的劳动者,香烟是一支一支买的;他们嫌火柴太贵,往往要借用小店里点着的一支香把香烟点着。
就这样边读书边站柜台,度过了他的童年。
由于家穷,14岁念完初中,又到上海念了一年中华职业学校就失学了。
幸好18岁那年他的一个初中老师介绍他去一个中学当事务员,实际上是管管杂务,兼管打扫卫生在内。
但不幸的灾难又降临到他身上,他患了伤寒病,发高烧到42℃,一个西医认为他的病已经无望了。
出人意料,他却战胜了死神。
由于5个月来他都躺在同一个位置上,他的腿完全残废了。
怎么办?是在凄风苦雨中拄着拐杖虚度一生呢,还是振作起来跟命运搏斗?华老坚决选择了后者,他选择数学作为终身的工作。
他寻找小城中所能找到的书看。
可怜得很,只找到一本薄薄的共50页的微积分教材,就再没有更深的书可看了。
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居然以敏锐的洞察力和耐心的计算,发现苏家驹的论文中一个阶为12的行列式算错了。
在他20岁那年,发表了他的处女作《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
清华大学熊庆来教授高度赞赏了他的才华,并让他去清华当个助理员,管管图书馆和收发文件等。
这是华老第一次跟命运搏斗得来的胜利。
1938年,华老从英国剑桥大学学成回国,正是抗日战争初期。
国民党采取不抵抗政策,大片国上沦于日寇之手。
他的家随清华、北大和南开匆匆忙忙搬到昆明。
不仅图书资料极为缺乏,华老一家住在两间小茅草屋里,不蔽风雨,穷困潦倒。
贪官污吏、奸商流氓到处横行,物价飞涨。
国家如此,生活如此,怎么办?是每天打打麻将混日子呢,还是振作精神做研究,以期将来更好地为祖国服务?华老坚决选择了后者。
他以惊人的毅力在西南联大组织了讨论班,不到一年,即成果累累。
他在完全闭塞的情况下,写出了经典著作《堆垒素数论》,又在自守函数论、矩阵几何学等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他的精神感染了他的同事们,很多人在他的影响下振作起来了。
这是华老第二次跟命运搏斗取得的胜利。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林彪、“四人帮”之类的野心家。
阴谋家招摇过市。
他们及其黑爪牙疯狂地迫害忠心耿耿的老干部、革命的知识分子和各条战线的优秀人物。
他们任意颠倒黑白,罗织“罪名”,进行打击迫害。
华老家里遭到“革命群众”的抄家,拿走了他的两箱未发表的数学手稿,至今下落不明。
他们还散发长达67页、铅印的恶毒攻击华老的“材料”。
华老的优秀学生也都受到迫害,他们被迫暂时中断和华老的来往,因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受到“革命群众”的监视。
怎么办?是卖身投靠,跟着“四人帮”走,或是明哲保身,当逍遥派,还是顶着压力和迫害,继续做研究?华老坚决选择了后者。
他10年不能进图书馆,因为进图书馆将被说成是进行“反革命复辟”活动。
他就是在这样的遭遇下不停地工作着。
在他的精神感召下,我们被迫停顿了5年的“数值积分”工作又开始了;在这艰难的日子里,完成了我们的专著《数论在近似分析中的应用》。
出版至今才两年,就已经有了英、日两种外文译本。
黑暗过去,光明重现,“四人帮”倒台了。
1979-1980年,华老先后应邀去英、法、西德、荷兰和美国,在50多个大学讲学,讲述了他这10多年来大量未发表的理论研究工作和普及推广数学的经验。
他的优秀工作受到了高度好评,他的精神更使人深受感动。
这是他第三次跟命运搏斗取得的胜利。
以非凡的毅力和胆略,在逆境中奋斗,一次次到达胜利的彼岸,这就是他的主要经历。
爱数学,更爱祖国和人民正当华老年富力强、风华正茂、创作处于最高潮的时刻,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很快传到了美国。
出身寒微、饱经旧让会苦难的华老怎能压抑住无比激动的心情。
在美国,他有依利诺斯大学终身教授的席位,有世界第一流的图书馆,有不少第一流数学家在一起共同研讨,还有众多的优秀青年数学家在一起工作,更不必说有优裕的物质生活了。
留下来,还是回到刚从战争废墟中建立起来的祖国?华老爱数学,但他更爱祖国和人民。
这使他毅然回到祖国。
1980年,美国记者裴弗曼写的《华罗庚访问记》,记述了华老的回忆:“我留在美国是很舒服的。
事实上,无论对我的工作,对我的妻子和孩子,留在美国都很重要。
我应该回国还是留下呢?最后,我选择了前者。
中国是我的祖国,那里是我的家乡。
我是一个穷苦出身的人,中国的革命是为了劳苦大众的。
我应该为中国的数学事业作些紧要的事。
”华老在1950年带领全家回到了北京。
那时候帝国主义封锁我们。
旧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的图书馆又搬到台北去了。
华老就在这个时刻,毅然担当起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的职务,负责新建数学所的重任。
不仅工作条件极为困难,生活也很艰苦。
但华老充满了激情和信心,忘我地工作着。
以他为核心和榜样,数学所的同志们团结一致,艰苦工作,才不到5年,就初具规模,并且涌现出一批出色的人才和成果。
这些都跟园丁辛勤浇灌培育分不开。
很可惜,从1958年开始,左倾思想和做法不断冲击着数学界,蒸蒸日上的数学事业屡受挫折,华老无法继续领导数学所的工作。
但他并不灰心,他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书了。
从1965年开始,他走访全国20多个省,把数学知识直接送给数以百万计的工农兵大众。
他这样做,是因为他热爱我们的祖国和人民,希望为提高他们的科学水平贡献力量。
不用说,这要占去他从事高深理论研究的大量时间。
华老在从事推广普及数学工作中,一点不摆架子,不故弄玄虚。
他总是先深入到工农兵群众中去,跟他们交朋友,向他们学习。
然后选择适于生产应用的数学方法,用群众能懂的语言,讲给群众听,并为他们写出了《统筹学平话》、《优选法平话》等深受群众欢迎的小册子。
群众不再称他“华教授”了,而是亲切地叫他“老华”。
是的,群众从内心喜欢他,把他看作自己人,给了他最宝贵的桂冠——“人民的数学家”。
华老深知培养我国青年数学家的重要,解放后他始终抓紧这项工作,不仅教导他们数学知识和冶学方法,更注意教育他们热爱祖国和人民,教育他们有良好的学术品德和作风。
为了人民的需要,从50年代起,他就亲自参加并鼓励学生研究应用数学。
刚回国不久,他就提出“天才在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虽然他聪明过人,但他从不夸耀自己的天分,而是把比聪明重要得多的“勤奋”和“积累”看做是两把成功的钥匙,并反复地告诉青年人。
50年代中期,他又提出“要有速度,还要有加速度”。
所谓速度就是出成果,所谓加速度就是成果的质量要不断提高。
这是针对当时数学所已经出了一批成果,而鼓励大家千万不要自满,要继续攀登高峰。
10年浩劫中,受林彪、“四人帮”的毒害,一些人、特别是年青人不良学风颇盛行。
尤其是粗制滥造,争名夺利,任意吹嘘,不以为耻,对此华老感到痛心。
他到1978年针对这种情况,语重心长地提出“早发表,晚评价”;后来又说“努力在我,评价在人”。
这都充分说明他始终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这是华老考虑问题的出发点。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华老有一句名言:“英雄不念当年勇。
”他总是不吃老本,永远向前看。
当他成为世界著名数论学家时,不停步,宁可另起炉灶,研究新领域代数和复分析。
到他年老时,还勇敢地进入新的数学领域,如近似积分、偏微分方程等,进行新的创造。
他也深知年龄是不饶人的,在1979年指出:“树老易空,人老易松,科学之道,戒之以空,戒之以松,我愿一辈子从实以终,这是我对自己的鞭策,也可以说是我今后的打算。
” 他年龄越大,越谦虚谨慎,越喜欢听不同的意见。
他写的东西,总要反复征求大家意见后,才拿出来。
华老深知他是在旧社会生活了40年的人,身上还有一些旧影响,更何况社会上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思想残余还经常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
他能自觉地靠拢党组织,积极要求进步,改造自己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世界观。
1979年,他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他被光荣地批准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华老和他的朋友、学生们该是多么激动高兴呀!从此华老进入了他一生中新的一页。
他深深地意识到,入党了,这并不意味着思想改造的结束,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观并把毕生都献给党和人民。
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同志,您为人民作出的杰出贡献,大家将铭记于心。
在您70大寿之际,让我们祝愿您健康长寿,精力旺盛,为人民作出更大的贡献!回忆我的老师华罗庚王元回忆起我的老师华罗庚教授,至今仍对华老在数学上的杰出贡献与影响十分景仰,华老的治学经验与他的爱国主义崇高品德永远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华罗庚是我国现代史上杰出的数学家,他的名字已载入国际著名科学家的史册。
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华罗庚的科研工作,常常是发展自己的原始思想,有自己的方法,这一点对于生长并长期工作在发展中国家的数学家来说,尤为难得。
华罗庚的数学著作,无论是解决经典问题,还是建立一个系统的数学理论,都贯穿着一种独特的风格,这就是使用直接方法。
从他的写作特点上亦有这样的风格,从不玩弄名词,故弄玄虚,而是深入实质、语言朴素。
像华老这样数学研究领域广阔的数学家在世界上也很少。
在硬分析即精密分析方面,他的成就受到哈代与维诺格拉朵夫的高度评价。
在另一个绝然不同风格的数学领域——抽象代数方面,他的成就又得到阿丁的高度评价。
国外报刊上高度赞扬华老成就的评价很多,其中征引了不少第一流数学家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