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Ab t a t:S n e t 9 0 ̄,Chna g e o ai n le u ain h sb e o n .Th e o d — sr c i c he 1 9 i ghih rv c t a d c t a e n bo mi g o o e k y t e
自2 世纪 9 O 0年代以来 , 我国职业教育尤其 是 高等职 业教育 蓬勃 发展 , 招生 规模 和师 资 队伍迅 速 扩大 , 同时也 由外延 型扩 张步 人 内涵型 发展 的道
路 。决定 高等 职业 教 育未 来 走 向与 命 运 的根 本 在 于职业教 育 的培 养 质量 , 而师 资 队伍 是高 等职 业教 育 培养 质量 的决定 性 因素 , 因此 , 设 一 支 高 素质 建 的适应 现代化 社会 发展 要 求 的 、 员 精 干 、 质优 人 素 良、 业 配 套 、 构 合 理 、 兼 结 合 、 对 稳 定 的 专 结 专 相
第 9卷第 3 期
20 09年 9月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 0URN HA AL OF C NGS HA AERO NAU C OCA I AL TI AL V T ON AND C I AL C _ G 1 C 0] 皿 E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基本素质及培养途径
韩淑艳 鞠 野 飞 李 立 波
18 0 ) 3 0 0
( 松原 职业 技 术 学 院 , 林 松 原 吉
摘 要 : 双 师 型 ” 资 队伍 是 高等 职 业 教 育 人 才 培 养 质 “ 师 量 的根 本 保 证 。本 文 首先 分析 了 高 职 院 校 “ 师 型 ” 师 队伍 双 教 建设的现状 , 阐述 了“ 师 型 ” 师 应 具 备 的基 本 素 质 , 出 了 双 教 提 建 设 “ 师 型 ” 资队 伍 的 基 本 途 径 。 双 师 关 键 词 : 双 师 型 ” 师 基 本 素 质 培 养途 径 “ 教 高 职 教 育 的培 养 目标 是 为 生产 、 理 、 务 第 一 线 培 养 适 管 服 用 的高 等 技 术 应 用 性 人 才 , 它 决定 了 从 事 高 职 教 育 的教 师 不 仅 需 要 具 有 本 专 业 扎 实 的理 论 知识 和 丰 富 的 教 学 经 验 ,而 且 必 须 具 有 较 强 的 从 事 本 专业 实 际工 作 能 力 .即 国家 教 育 部 在 教 学 风 气 。 观 摩 课 上 , 师 素质 非 常好 , 上 得 声 情 并 茂 , 在 教 课 每 句 教 学 语 言 都 是 精 雕 细 刻 的 , 有 文 采 , 且 自始 至 终 都 在 极 而 用 演 讲 式 的 语 调 讲 课 。 至 对 学 生 的 评 价 也 是 语 调 高 昂 , 满 甚 充 诗 意 的 。 节 课 就 像 是 在 演 一 出戏 , 师 一 个 人 包 揽 了编 、 、 整 教 导 演 等 多 项 工 作 , 生 们 则 认 真 地 配 合 教 师 , 戏 真 做 。新 课 程 学 假 提 倡 自主 、 作 、 合 探究 , 作 学 习 、 合 自主探 究 就 风 靡 课 堂 。 当然 . 这 种 新 型 的 学 习 方 式 用 得 恰 到 好 处 能 够 发 挥 更 好 的作 用 , 但 是 , 作 不 当 , 适得 其反 。 操 会
浅谈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
有 适 应 能 力 和 创新 能 力 : 双 师 型 教 师 要 的 工 资 待 遇 。 “ ③教 师 经过 考 试 取 证 或 专 业 行 实 习 锻 炼 , 间 不 得 少 于 2 月 。 业 教 时 个 专 善于 接 受新 信 息 、 新技 术 , 断更 新 自己 的 培 训 达 到 “ 师 型 ” 求 的 , 院 应 按 照 有 师 可 以 利 用 寒 暑 假 , 带 领 学 生 到 合 作 企 不 双 要 学 或 知识 体 系 和 能 力 结 构 , 适 应 行 业 发 展 和 关 规 定 对 培 训 费 和 差 旅 费 给 与 一 次 性 补 业 利 用 实 习 的 机 会 进 行 专 业 实 践 。 过 实 以 通
盛匿匾
科 技 教 育 浅 谈如 Βιβλιοθήκη 培 养 “ 师 型 ”教 师 双
卢 淑 鑫 ( 酒泉职业 技术学院 甘肃酒泉 7 5 0 ) 3 0 0 摘 要: 通过“ 师 型” 师队伍建设 , 双 教 使教 师的 实践 能 力得 到大幅度提 高, 而提 高 学院教 师队伍 整体 素质 , 从 优化师 资队伍结 构, 双 师 “ 型 ” 师队伍 建设 成 为职业 教 育的重 要课题 之 一 。 教 关键词 : 养 双 师型 教 师 培 中 图分 类号 : 4 1 G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0 2 3 9 ( 0 0 1 () O 9 -0 1 7 - 7 12 1 ) 2a- 1 8 l
教 育 观 念 变化 的 需 求 , 具 备 良好 的创 新 助 。 并 ④学 院在 制 定 职 称评 聘 、 骨干 教 师 队伍 践 , 业 教 师 可 以 了解 自己所 从 事专 业 目 专 精神 、 创新 意 识 。 建 设 等 方 面 向 “ 师 型 ” 师倾 斜 , 同等 前 生 产 、 术 、 备 的 现 状 和 发 展趋 势 , 双 教 在 技 设 在 我 觉得 , 职业 学 院 的 “ 师 型” 师 , 双 教 就 条 件 下 优 先 考虑 “ 师 型 ” 件 的 教 师 。 双 条 ⑤ 教 学 中 及 时 补 充 反 映 生 产 现 场 的新 技 术 ,
高职“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分析
关 键 词: 高职 “ 师 型 “ 师 双 教 教 师素 质 —一 - - l j j ; j ¨ ¨ 综 上 所 述 , 国 高 职 “ 师 型 ” 师 应 具 有 如 下 主 要 的 角 色 我 双 教
养 学 生 的Biblioteka 技 术 应 用 能 力 , 在 教 学 计 划 中 占有 较 大 比 例 , 过 并 通 二 是 “ 师 型 ” 师 应 是 学 生 学 习成 长 的多 重 指 导 者 。 代 双 教 现
与 实 际 劳 动 的 结 合 . 学 生 在 理 论 与 实 践 结 合 的 过 程 中 得 到 锻 职 业 技 术 教 育 的 理 念 已经 使 教 师 从 传 统 的 “ 师 中心 ” “ 堂 使 教 、课 炼。 而实践 课程教 育质量 的保 证 , 要“ 师型 ” 需 双 的教师来 完成 。 中心 ” 圣 殿 ” 的“ 里走 了出来 , 成为 学生 在更加 宽广 的空 间里选 《 职 高 专 院 校 人 才 培 养 工 作 水 平 评 估 方 案 ( 行 ) 对 师 择 职 业 、 握 理 论 、 成 技 能 和 学 会 生 存 的 有 力 指 导 者 , 学 生 高 试 》 掌 形 在
型 教 师 比 例 达 到 5 %为 “ 格 ” 由 此 可 见 , 职 院 校 需 要 大 量 0 合 。 高 三 是 “ 师 型 ” 师应 是 学 生 人 格 的 “ 双 教 塑造 者 ” 职 学 校 的 高 的 “ 师 型 ” 师 ,双 师 型 ” 师 的 培 养 是 高 职 院 校 师 资 队伍 建 教 育 过 程 是 学 生 的知 识 和 能 力 不 断 构 建 的 过 程 . 是 人 格 和 行 双 教 “ 教 更 设 的 重 要 任 务 之 一 。 因 此 , “ 师 型 ” 师 的 素 质 进 行 分 析 与 为 不 断 构 建 的 过 程 。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 双 师 型 ” 师 要 把 握 各 种 对 双 教 “ 教 探 究 . “ 师 型 ” 师 质 量 评 价 以 及 高 职 师 资 队 伍 的 建 设 提 供 不 同社 会 背 景 的学 生 心 理 发 展 特 点 . 测 并 为 学 生 指 明 最 佳 的 为 双 教 预 决策依 据 , 着非常重要 的理论价 值和现实 意义 。 有 双 师 型 教 师 的 角 色 特 征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面临着更为复杂、多元化的教育挑战。
在这个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
一、“双师型”教师的特点所谓“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双重专业背景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
他们既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也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
他们注重实践教学,能够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他们也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1. 为高职教育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高职教育的转型升级需要具备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支撑,只有具备“双师型”教师的高职院校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 推动高职院校与行业的紧密结合。
“双师型”教师不仅掌握学科知识,更能了解行业需求和发展动态,可以更好地与行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机会和就业拓展空间。
1. 提高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对教师学科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提升力度,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学科素养和研究能力。
2. 加强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
高职院校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组织教学研讨活动、观摩课堂、互相交流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3. 建立高职院校与行业合作机制。
高职院校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供更广阔的实习就业机会。
可以邀请行业专业人士、企业家等来校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和经验分享,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行业需求和就业前景。
1. 加大教师培训投入。
高职院校要增加对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
可以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进行讲座和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会议和研修班,提高他们的学习意识和自我培养能力。
2. 优化教师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应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师考核机制,注重教师的教学成果和教学质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活动。
3. 搭建高职教师的交流平台。
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是什么意思
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高职教育教师中的特定称呼,是指“双证”教师或“双职称”教师,即“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如“教师+技师(会计师、律师、工程师等)”。
内涵何谓“双师型”教师,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
而有的学者则将“双师型”教师的理解概括为三种:一是“双证书论”,认为具有工程师、工艺师等技术职务的人员,取得教师资格并从事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即为“双师型”教师;二是“双能力论”,认为既要能胜任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学生实践的教师,就可看做是“双师型”教师;三是“双融合论”,即既强调教师持有“双证”,又强调教师“双能力”。
但不管是哪种概括,教育界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一是停留在字面解释上,二是表现为较有理性的综合解释。
1.字面解释。
在高职院,对“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理解停留在字面上的不乏其人,简单地说,“双师型”教师就是“双证”教师或“双职称”教师,即“教师+中级以上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如“教师+技师(会计师、律师、工程师等)”。
2.从“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着手,对“双师型”教师概念进行理性的综合解释。
按照教育界这方面的解释,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应同时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1)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既具有教书育人,又具有进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2)具备与讲授专业相对应的行业、职业素质,要求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
针对这一点,有学者还提出,“双师型”教师应能按照市场调查、市场分析、行业分析、职业及职业岗位群分析,调整和改进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注重学生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能进行专业开发和改造等。
(3)具备相当的经济素养,即具备较丰富的经济常识、熟悉并深刻领会“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经济理论,树立市场观、质量观、效益观、产业观等经济理论。
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能力素质提升的探讨
往和组织协调能力 、 管理能力和适应能力等。
二、 “ 双师型” 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2 1职 业 道 德 和 思想 素质 ? . 良好 的 品 德 素质 是 从 事 教 师 工作 最基 本 的 ,也 是 最 重要 的素 质 , 尚的 师 德 是 教 育 工作 者首 要 的 先 决 条 件 ,双 师 型 ” 高 “ 教 师 , 根 结 底 是 一 名 教 师 , 以 他首 先 要 成 为 一个 合格 的教 归 所 师 , 师要 加 强 自身 的 道 德 修 养 . 之 成 为 学 生 的 表 率 。在 教 教 使
、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笔 者 认 为 “ 师 型 ” 师 主 要 有 两 层 涵 义 : 方 面 从 整 个 双 教 一 教 师 队伍 的结 构来 说 , 有 专 职 教 师 , 有 兼 职 教 师 ; 有 来 既 又 既 自高 校 的 , 有 来 自企 业 的 ; 有 侧 重 于 专 业 理 论 教 学 的 , 又 既 又 有 侧 重 于专 业 技 能 教 学 的 。 一 方 面 , 教 师 个 体 来 说 ,双师 另 从 “ 型 ” 师 的 内涵 是 指 除 了要 具 备 规 定 的教 师 任 职 资 格 外 . 教 还要 突 出 以下 能 力 和 素 质 : 业 职 业 道 德 、 业 职 业 素 养 、 会 交 行 行 社
32加 强 产 学 合 作 . 加 强 产 学 合 作 是提 升 “ 师 型 ” 师 素 质 的 有 效 途 径 。企 双 教 业 为 学 校 培 养 “ 师 型 ” 师 提 供 了实 践 锻 炼 的 场所 , 师 通 双 教 教 过 参 与 企 业 的科 研 和 技术 改革 ,提 高 了实 践 能 力 和 技 术 应 用 能 力 。 同时 ,企 业通 过推 荐 工 程 技 术 人 员 到 学 校 担 任 兼 职 教 师 , 善 师 资 队伍 的 结 构 , 高 了 学 校 师 资 队伍 的 总 体 水 平 。 改 提 增 加 广 大 教 师 参 加 生 产 实践 和 指 导 实 习 设 计 的 机 会 ,使 教 师 由单 一 的 教 学 型 转 变 为教 学 、 产 实 践 、 研 型 , 现 一 专 多 生 科 实 能 。鼓 励 教 师 到 社会 上兼 职 , 科研 项 目可 以在 学 校 立 项 , 有 这 利 于增 强 广 大 教 师 科 研 意识 , 高 科研 能力 , 动 高 职 院 校 整 提 带 体 科 研 水 平 的提 高 , 促 进 了 教 学 质量 的提 高 。 也 33实 施 教 学 能力 提 升 工 程 . 开 展 教 师 职 业 教 育 教 学能 力 培 训 与 测 评 工 作 ,聘 请 国 内 对 高等 职 业 教 育 有 较 高造 诣 的专 家 、教 授 给 教 师 们 做 高 职 教 育 理论 、 程 设 计 、 动 导 向 教 学 法 等 方 面 等 专 题 培 训 , 织 课 行 组 在 岗教 师 团 队与 兼 职 教 师群 体 召开 人 才 培 养 分 析 会 。构 建 工
谈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谈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口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庞恩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高职办学方向.培养和造就一支颇具特色、“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不仅需要,而且十分紧迫。
那么,如何培养高职院校。
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呢?一、明确“双师素质”教师的概念根据《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的要求。
通常所说的“双师型”教师应为“双师素质”教师。
具体定义如下:。
双师素质”教师是指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务(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
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2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
使用效果好。
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二、确定“双师素质”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1、“双师素质”教师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双师素质”教师首先是教师.因此必须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
(1)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与时俱进的品质;(2)良好的职业道德,即热爱职教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诲人不倦:(3)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
即教育教学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评价能力和研究能力;(4)良好的身心素质。
即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等以及良好的创新素质、先进的教育理念、丰厚的文化素养等。
2、“双师素质”教师必须凸现下列职业能力和素养(1)行业职业道德。
“双师素质”教师除熟悉并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
清楚其制定过程、具体内容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作用等。
并通过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
(2)行业、职业素养。
浅议“双师型”教师业务素质
C acn deno Ri 而nseenTh]—ee 。・ I h ica cog w _● i —— — — y v 叼
浅 议 “ 师 型 " 教 师 业 务 素 质 双
涂晓 明
( 西服 装职 业技 术学 院 江
赖 伊 萍
江西 南 昌 。 双师型”素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职业教育的培养 目标是 为 生产一 线输 送 应用 人才 俗话 说 “ 名师 出高徒 ~ 强将 手 下无 弱兵 ” 体现 了教 育者 在教 的过 程 中 都 的主 导地位 和 作用 。人们 对教师 的知识 占有 量也常 用 一杯水 和一 桶水 的关 系 来说 明教 师 的知识渊 博和 才干 。推 而广 之, 于教师 的 “ 对 双师 型 ”素质, 理 也 应如 此 。 学特 色与 教师 的 “ 师型 ”素质 是息 息相关 的 , 有教 师 的双 向素 办 双 没 质, 学特 色就无 从谈起 , 学特色 是职 业 教育教 风 、学风 、教 学管理 、教 育 办 办 质量 的综合 表现 , 没有特 色 , 也就谈 不上 教育 质量 。 特长 就是优 势, 保持 和 发展 优势 才会 更具 有特色 。教 师 的 “ 师型 ”素质 对发 挥职 业教 育 的优 势 就可 以 双 起 到保 障 作用 。 近 年来 , 社会 普遍 反 映, 具有 素 质好 、基 础 理论 扎 实 、动手 能 力强 、上 手 快 的 中、 高级技 术 人 才深 受 社会 的欢 迎和 用 人单 位 的好评 。如果 仅 把传 授知识 看成培 养应 用型 人才 的最 终 目标, 只能 培养 过于 书生 型人才 , 这种 毕业 生在社 会 中也 找不 到 自己应 有 的位 置 。职业 教育 办 出特色 是 社会 的 需求 , 高 素质 的人 才 ,是经 过 具有 优 良 “ 师 型 ” 素质 的教 师 “ 雕 细 刻 ” 而 形 双 精 成 。在 现代 教 育中 , 现 教师 的 “ 师型 ”要求 的难 度越 来 越 大, 实 双 需要 有 一 个 自身建 设 和 提高 的过程 。 目前 , 师 的 “ 师 型 ”素 质建 设 有 两 个 突 出 教 双 的特 征 : 是 现 代 科 学技 术 发展 异 常迅 速 ,有 “ “”难 … 新 ”的 基 本 一 高 特 点 。给教 师 提 出 了不 能 以陈 旧老 化 的 知识 传 授最 新 的科 学 技 术信 息 的 要 求, 否则 会失 去吸 引力和 应用 价值 : 是专业 课教 师 队伍 是 二 形成 职 业特 色 的骨 干 力 量 。对他 们 教学 的 “ 师 型 ”要 求 的 内涵 非 常 双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汇报人:2023-11-26CATALOGUE目录•引言•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现状•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构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实践与效果•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结论与展望引言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双师素质的教师,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课题。
研究背景还包括我国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现状,以及国内外对于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研究现状。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一个科学、完善的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以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综述、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现状进行梳理,提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实践探索和案例分析,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现状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现状1. 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2. 双师型教师结构不合理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1. 培养机制不健全2. 培训资源匮乏3. 评价机制不完善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构建增强院校竞争力通过培养双师素质教师,高职院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促进教师个人发展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为教师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成长机会,有助于教师个人职业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知识和实践技能,以满足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构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的重要性构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的策略与方法制定培养计划建立培训基地定期组织培训实施考核评价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制度保障个性化培养方案01030204构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实践与效果1 2 3建立双师素质教师标准完善双师素质教师培训机制实施双师素质教师考核制度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实践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实践效果评价数据收集与分析评价标准制定反馈与改进效果评价根据评价标准对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实践效果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和不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培养目标不明确培训方式单一培训资源不足培训内容与需求不匹配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存在问题双师素质教师培养体系改进措施结论与展望研究结论010203进一步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顶层设计,完善培养目标和计划,提高培养质量和效益。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随着中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成为了学校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在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需对“双师型”教师进行培养,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具备行业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教师。
他们不仅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他们既是行业内的专业人才,又是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专业化、实用性的教学服务。
在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过程中,高职院校需要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支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策略和方法1.搭建行业与教育的桥梁高职院校需要与行业加强合作,搭建行业与教育的桥梁,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行业实践机会和专业培训,使教师更加熟悉行业的发展动态和需求,提升自身的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校还可以邀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员工来校进行讲座和指导,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行业技术和发展趋势。
2.加强教师教育培训高职院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教育培训,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教师培训活动,包括教学方法的培训、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培训、教学评价与考核的培训等,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创新精神。
3.鼓励教师参与科研和实践高职院校可以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和实践活动,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建立专门的科研团队和实验基地,为教师提供充分的科研条件和支持,鼓励教师参与学科建设和科研项目,提升教师的学术影响力和行业地位。
4.激励教师专业成长高职院校需要为教师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
学校可以设立教学奖励和荣誉称号,评选优秀教师和示范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资源支持,激励教师努力学习和提升专业素养。
5.强化教师综合素质高职院校需要重视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加强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职业道德建设。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变得越来越重要。
所谓“双师型”教师,即既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的教师。
他们既能在教学过程中传授专业知识,又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校内培养和校外培养两种方式。
校内培养主要通过提供全面的教师培训课程来培养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这些培训课程可以包括教学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法律等方面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实践教学、研讨会等方式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还可以邀请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的专家进行讲座,提供实践教学材料,帮助教师了解最新的专业知识和行业发展动态。
校外培养主要通过教师参与实践教学和行业实践项目来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可以积极与企业、研究机构等合作,将教师派往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实践教学,帮助他们了解行业实践需求,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培养目标1. 提高专业素质: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深入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掌握专业前沿知识,为学生提供最新的专业知识。
2. 衰弱教学能力: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素养,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增强实践能力: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能够结合实践教学和行业实践项目,提供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培养创新意识: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能够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学科前沿,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三、培养方法1. 注重教师培训: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培训班、研讨会等方式,提供全面的教师培训课程,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3. 打造学术氛围:高职院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学术交流会议、研究讨论活动等,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浅谈职校“双师型”教师培养
进 的方 针
,
采 取 内 部培 训
。
,
对外 聘 请 等措 施 开 拓 培养 途 径 ;
双 师型
,
通 过进 修 实 训 获得 职
,
国 家 经 费 的 充 分 投 人 与政 策 的倾 斜是
”
师资 队 伍建 得 到 目前
“
鼓励 教 师 参 加 竞赛
,
,
提 升 自身 技 能 ; 定 期 聘请 有 关
学校
设 的根 本保证 通 过对 相 关 文献 的 分析和 研究
“
,
自主 培 养
“
双 师型
”
教师
,
双师 型
=
`
双来 源 ”
,
等等
。
从
双师 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理念 的 演
学 院各 系 定 期 选 派青 年 教 师 到发 达 地 区 的 师 资 培训 基 地 进 修学 习
,
变 过 程 可 以看 出
,
虽然 认 定 标 准难 以 统 一
,
但 是 它们 指 向 的
以 成 都 技 师学 院信 息 工程 系 为 例
、
,
双 师型
”
教 师培养 方式
,
提 升 教 师 的操 作 技 能
,
,
目前 职 业 教育 领 域 普 遍 认 为
应坚 持 培 养 为 主
“ ”
积极引
同 时教 师 可 以 将 对 工 作 的 亲 身体会带 回 学 校分 享 给 即 将 走 上 工 作 岗位 的 学 生 ; 鼓 励教 师 兼 职 转行 业 资格
前 段 时 间选 派
都 是 同一 个 目标
广东高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广东高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广东高职“双师型”教师成为了推进职业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其具有的理论、技能、实践经验和职业素养息息相关。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广东高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一、职业素养1.1 敬业精神敬业精神是广东高职“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教师要保持专业知识的更新和不断学习,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快速适应变化的能力,同时要有教育热情和使命感,为了学生的成长而不断自我完善。
1.2 责任心广东高职“双师型”教师在职业中更应该具有责任心。
他们要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负责,对自己的教学质量负责。
面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走上更加正确的道路。
1.3 团队协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也是广东高职“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教师应该参与学校等各种活动,并与同事进行紧密合作,共同为学生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专业知识和技能2.1 学科知识广东高职“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这是其教育工作的基础。
他们应当对所授学科的教学大纲、学科研究成果、同行教师的教学经验等有深入的了解,以更好的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2.2 教学设计和管理能力除了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广东高职“双师型”教师还应该掌握教学设计和管理的相关能力。
这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能力的提升。
同时,教师还应具备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力,确保学生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下学习。
2.3 实践能力广东高职“双师型”教师还应该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包括对实践的认识和了解,开展实践活动的能力以及对实践进行反思的能力等方面。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通过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职业道德3.1 诚信和专业道德在广东高职“双师型”教师的工作中,诚信和专业道德都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教师应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确保教育教学工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与培养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与培养摘要:“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专业建设和学生培养的实施者,高职院校的发展要求有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文章结合“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分析了“双师型”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指出“双师型”教师素质的培养途径。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培养一、“双师素质”教师的内涵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合格学校评价体系中提出了“双师素质”教师的概念,规定“双师素质”教师是指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①具有两年以上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能指导本专业实践教学,具有讲师(或以上)的教师职称;②既有讲师及其以上教师职称,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及其以上职称;③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或以上)应用性项目研究,研究成果已被社会企事业单位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或社会效益。
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一)职业道德和思想素质良好的品德素质是从事教师工作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素质,高尚的师德是教育工作者首要的先决条件,“双师型”教师,归根结底是一名教师,所以他首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使之成为学生的表率。
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应该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加以影响。
(二)行业(职业)素养“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中与其他从事公共基础课教学的教师不同,他们主要从事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教学,是高职教师中的特殊部分,所以对他们能力和素养有着特殊的要求:1.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
行业职业道德是指在某一行业中长时间形成的,行业内所有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法则规范,“双师型”教师是要引领学生进入行业、职业领域的,所以他自己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
2.良好行业、职业素养。
“双师型”教师既要能从事高校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又要能带领学生参加企业行业的实践活动。
因此,“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理论依据及其素养结构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理论依据及其素养结构作者:刘宁来源:《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2期一、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理论依据1.教师专业化理论到了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ILU)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在巴黎召开的政府间专门会议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明确承认,应该将教师的工作视为一种专业,它是一种服务公共事业的职业,需要专门的知识和特别的才能,并须经过长期持续的努力才能获得并维持。
我国的顾明远教授也曾经提出过这样一种重要观点,他认为教师是学校的最主要资源,应该是教育专业人员。
2.终身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形成于20 世纪50 年代末60 年代初的欧洲,其最主要的标志是法国的保罗·郞格郞的《终生教育导论》一书的出版。
终身教育理论产生的背景是:社会变革加剧、人口膨胀、科技迅猛发展、政治民主化、资讯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达、休闲时间增加、生活方式改变、物质与精神的失调等对人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终身教育理论就是在上述问题中研究和实践的成果之一。
“终身教育“的涵义是指人的一生中接受教育是不间断的、连续的,即主张教育应该贯穿于人生的各个年龄阶段,而不是局限于青少年时期;教育也不仅限于学校,而是扩及家庭和社会的各个方面,把它们的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并使之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形成遍及全社会的教育网络。
3.黄炎培的教师观黄炎培是我国近现代杰出的民主革命家、社会活动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和职业教育的奠基人。
他提出了一整套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并在推行与发展职业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提出的初具理论体系的职业教育思想主张,已经成为我国近现代教育思想宝库特别是职业教育思想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黄炎培对于中国近现代现代职业教育卓越贡献,其中有一点他所倡导的“凡教育皆含职业之意味,盖教育云者,固授人以学识技能而使之能生存于世界也”、“双手万能”、“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等职业教育理念,经过漫长历史岁月的淘洗,已成为人们公认的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至理名言。
“双师型”职教教师的职业素质
浅谈“双师型”职教教师的职业素质摘要:拥有良好的师资是保证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关键,如何提高职业学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本文试从情感、专业素质两个维度对促进职业学校教师发展进行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化素质博爱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职教教师整体素质的好坏。
可以说,职教教师的整体素质关系着职业教育的兴衰,甚至影响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我国以素质教育、个性教育、终身教育、创新教育为内容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建立,对新时期教师的教书育人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是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的传授、轻能力培养和知识的应用,师资队伍建设和评价上偏重理论水平的情况下,为了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正确定位,有机结合,适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职教理念而提出来的。
纵观人们对“双师型”教师的理解,基本内涵有二点:一是认为教师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二是认为教师既能担任教师,也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
笔者认为职业教师应具备以下职业素质:1. 应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精心敬业的工作态度。
当前科学技术和学科体系的发展,存在着纵向细化和高度综合两种趋势,产生了一些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
在基础学科中也引入许多新内容、新理论。
因此,未来教师应博学多识,“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除学习现代最新的科学理论和教育理论外,教师还应了解和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有关知识,并把所学知识与自己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以教学为己任,努力钻研业务,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案,讲究授课方法,掌握教学规律,使自己的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才能满怀信心地走上三尺教坛,以渊博的知识,生动的讲授,良好的教态,去赢得学生的赞誉。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教育领域中,双师型教师逐渐成为了的热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并分析其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
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针对的是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队伍中缺乏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的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双师型教师逐渐得到了重视和发展。
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拥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
在教育教学中,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具体来说,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专业知识: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所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需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够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将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
实践能力: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能够在实践中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素养: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高尚的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行为等方面的素质。
在教育教学中,能够以身作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
以某职业学校的双师型教师张老师为例,张老师拥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丰富的实践技能。
在教学中,他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还特别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他经常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到企业实习、参加技能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张老师还经常邀请行业专家来校授课,让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
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提高,就业率也逐年攀升。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双师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推动双师型教师的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培养:高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设立专门的培训计划和项目,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培训资源。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结构分析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及应具备的能力素质结构分析一、引言近年来,高职教育在我国迅速发展,培养了大量专业技能型人才,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教育观念的变化,人才培养要求不断提高,高职院校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需求。
其中,“双师型”教师模式作为一个有效的教育改革手段,日益受到高职院校的关注和推广。
本文旨在分析“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及其所需的能力素质结构。
二、“双师型”教师的定义与特点“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优秀的理论研究能力,又具备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的教师。
“双师型”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理论,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他们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能够在课堂中运用生动的案例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1. 教学成果突出“双师型”教师应当在教学工作中取得显著的成绩,如指导学生在各类竞赛中获奖,主持或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等。
他们应当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并实施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2. 学科与行业背景丰富“双师型”教师应当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广泛的行业经验。
他们应当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和技术需求,能够将学科理论与行业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教学案例和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教学方法多样化“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学习风格,灵活调整教学策略。
他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4. 高度的教育责任心“双师型”教师应当具备高度的教育责任心和职业道德。
他们应当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职业规划。
他们应当注重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引领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11月上
青
春岁月
127
[2] 王丽媛. 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 职教论坛, 2014(22).
[3] 朱佳丽. 浅析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J]. 全国商情: 经济理论研究, 2009(21):104-105.
[4] 陈昌辉. 工匠精神——中国制造在呼唤,职业教育应担当[J]. 职业, 2005(7).
[5] 张坤晶. 论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 职教论坛, 2016(16):32-35.
[6] 刘冬玲. 熔铸“工匠精神”:职业教育责无旁贷[J]. 职教通讯, 2016(14):47-48.
[7] 何文明. 职业教育应成为“工匠精神”培育的摇篮[J]. 江苏教育, 2016(5):30-31.
【作者简介】
王文君(1984—),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单位: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研室,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学。
>>(上接第126页)
从教师个体来看,与从事普通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比较而言,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素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结构
与从事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不同的是,高职院校的教师所掌握的知识面应更为广阔,除本专业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以外,还包括相关的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以及相关的文理科交叉知识。
因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以纵向为主的框架式课程体系,强调学科知识结构的完整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而高职教育的专业教学是一种以横向为主的模块式课程体系,强调的是职业岗位、技术的专项性、操作性和应用性。
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需要掌握多门知识,除了要精熟本专业职业岗位的知识、技能、技术外,还要通晓相关专业、行业的知识、技能、技术,并能将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相互渗透、融合和转化。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加速,全社会各个领域中经济增长方式中技术含量和岗位技术要求都将不断提高,为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必须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及时更新教学重点,以期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具备能适应现代化社会变革和高新技术发展的要求,从而避免出现学非所用的现象。
二、能力结构
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教师的能力结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操作能力、科技开发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
操作能力是指履行生产岗位职责的实践能力,是任职顶岗所必需的实用性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技术应用能力,包括熟悉技术工作的内容要求和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技术规范、熟练运用职业岗位主要工具(手工工具和仪器仪表)的能力,基本的实验能力和设计能力,以及排除故障、维修设备的能力等。
具备操作能力是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教师区别于普通高校教师的根本特征。
因为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级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有所不同,后者为学术研究型或工程型人才,偏重于理论思维能力或工程设计能力,而前者是操作型或技艺型或技术应用型人才,偏重于职业技能、操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
因此,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是对高职院校教师最基本的要求。
开展科技研究与开发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职能,具备科研能力是对高校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无疑也要具备相应科研能力。
高职教师如果仅仅停留在具体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层面,是远远不够的,这样与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师没有多大的区别。
高职教师的“高”字即体现在其科研能力上,只不过与普通高校教师所从事的科研工作的侧重面有所不同,后
者偏重于理论研究、发现规律、提出论点;而前者偏重于应用理论的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发挥其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这一优势,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加以解决,攻克技术难关,将理论研究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指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和指导生产实习的能力。
高职院校的教师具备了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甚至已有多项研究成果,并不等于就能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教学有其内在的规律,因此高职院校的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有较强教育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能将自己的知识、技能、技术卓有成效地传授给学生。
三、素质结构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
道德素质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有着较强的组织纪律性和合作精神,具有敬业精神。
职业素质则是指除了任职职业岗位直接要求的知识和能力外,还指职业岗位所要求的行业眼光、知觉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具有较好的专业智能和创新潜能,适应高技术含量的工作,了解相关专业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
结合国内外学者的一些研究,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职业素质标准与规格可以概括为“一全”、“二师”、“三能”、“四证”。
“一全”,是要具有全面的职业素质,如科学人文素质、教师道德素质、专业理论素质、基本技能素质和健康心理素质。
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包括信息处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相关专业的操作技能等在内的基本技能素质是“双师型”教师职业素质的主要特色,也是高职院校教师要着力加强的基本内容;“二师”,是既能从事专业理论课或文化课教学又能从事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指导,既是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经师”,又是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人师”;“三能”,是具有较全面的能力素质,具有能进行专业理论或专业技能的教育教学能力,具有能进行科学研究和专业技术开发及应用的能力;“四证”,是指能在一定时间内取得本科以上学历证、技术(技能)等级证、继续教育证和教师资格证等。
【参考文献】
[1] 谢明荣, 赵思怡.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素质构成研究[J]. 继续教育研究, 2013(8).
[2] 王 琪. 试论如何提高“双师型”教师的素质[J]. 职业时空, 2012(7).
【作者简介】
贾建红(1975—),女,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浅谈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的素质
□ 贾建红(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1)
【摘要】“双师型”教师首先是教师,要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二是要有专业技术能力。
要掌握本专业所涉及到的专业技术能力。
三是要掌握教会学生的操作的方法。
这个方法不是我们理论教学的一般方法,而是技能教学特有的方法,它有很大的学科性,不同的专业技能有不同的操作程序和教学方式、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双师型;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