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生态系统的组成》参考教学案例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立的知识基础,在此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
教师搭建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师生总结完善的方 教学策略选
式,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使学生了解、体验知识,并 择与设计
建立情感价值。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的角色
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认真观看池塘的图片,以小组进行讨论,思考,并
进行总结,回答下列问题:
空气、太阳、水、鱼、虾、浮游植物、水草、蚯蚓、
2、不能收放自如。在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 者关系让学生讨论,但是并没有最后点拨收好给学生一 个明确的结论。这处,在课前实际上设计的比较好,但 是真正上了课堂,应变能力不足,没有达到收放自如。
3、教师的感染力、组织力和调控力还有待提高。 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对学生的调动还不够。有些地方可以 大胆的让他们讨论、让他们举例,也可以变换形式,这 样课堂气氛会更好而且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很多。这也
系。
我校多数学生来自农村,学生们看得到周边的环境 学生学习能
变化情况,并通过电视等媒体了解全国其它地方的环境 力分析
状况,学生们已具有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学生对有关人
与环境的内容,非常感兴趣,抓住学生的这种兴趣特点,
以他们感性认识为背景,引导关注身边常见的环境问
题,在教学中讨论分析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利用已经建
1、展示一张池塘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回答
下列问题: 2、池塘里都有些什么? 3、同学们从池塘里找出来的可以分为哪几类? 4、生态系统的各生物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分别充当
了什么角色?
一、总体上来说,这节课我觉得上的比以往,有所 进步;本节课从思想观念方法都有所改进主要表现在:
1、教材处理的比较合理,如生态系统的类型等不 是很重要的内容大胆放手了,而对于概念反复强调关键 点,对于组成成分注重分析相互关系,对于食物链注重 区分消费级和营养级,对于食物网注重分析等;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举例说出典型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解释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关系说明生物富集的过程【技能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尝试与同学进行交流,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通过资料阅读,尝试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分析与归纳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二、教学重点:说出生态系统中的基本成分三、教学难点:解释生物富集的现象四、教学方法和媒体: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时间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4 Min 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上课之前我们一起看几幅图片。
图片中依次展示的是农田、城市、池塘和海洋这些生态系统。
从图片导入本节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
20 min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那么,一群河里的所有鱼是一个生态系统嘛?一杯水是一个生态系统嘛?是不是有生物和环境之后就是生态系统了呢?一株朽木及其上边生活着的所有生物被称为一个生态系统,那么这个生态系统有生物和环境还有什么呢?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地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分为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是指阳光、水、空气和土壤等。
接下来我们进行小组活动一:观察池塘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并填写表格。
生态系统中的哪些东西属于生产者,哪些属于消费者,哪些属于分解者,又有哪些非生物成分,它们分别有什么特征?不是,缺少了环境;不是,缺少了生物;还有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观察图片中展示池塘中的不同成分,找出其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
小组交流讨论,并展示。
生产者:水池草、浮游植物、藻类;消费者:鱼、螺狮、昆虫、虾;分解者:细菌、真菌;非生物成分:阳光、水、空气、土壤等;生产者大多是植物;消费者大多是动物;分解者大多是微生物。
苏教版生物八上7.19.1 生态系统的组成 经典教学教案设计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生态系统的组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第七单元《生物和环境是统一体》的第19章的第一节,设计为1课时。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作为本单元第一节,为理解“生态平衡”、“人与生物圈应该和谐发展”等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本节在本书乃至本学科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教学中从社会热点日本核辐射入手,谈到日本的水俣病,引发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谚语和成语入手认识并写出食物链,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理解食物网的含义,增强学生对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学生通过概念辨析和归纳总结,从而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并了解其组成,正确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富集从实例分析入手,让学生轻松理解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联系实际分析生物富集的危害,增强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珍惜生命的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基本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是统一整体的观点。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解释某些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能力目标1.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评价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
2.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制作成课件。
【课时计划】 1课时【教学流程】一、食物链和食物网师:播放日本水俣病的视频师:引起水俣病的原因是什么?生:工厂排放污水。
苏教初中生物八上《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_3
课题生态系统的组成(第二)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及其影响。
2:通过资料分析,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一些著名的有毒物质富集的事例让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性,从而理解人也是生物圈的重要一员。
重点难点重点: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及其影响。
难点:生物富集的过程和原因。
教法选择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课型新授课前准备展示生物富集的相关图片和资料是否采用多媒体是教学时数2教学时数第 2备课总数第 28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节知识,导入新课:1.什么是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的成分有哪些?其作用有哪些?3.什么是食物链?下图中有几条食物链?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与本节内容相关的知识点。
展示图片图中出现了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等概念,这可以为后面《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学习做个铺垫。
]在教师的引导下复习上节内容观看图片分组观察并认识图中各种生物,分析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以及消费者相互之间的食物关系。
比一比哪一组找到的食物链多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生物富集概念:生物从周围的环境吸收并积累某些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2.生物富集的影响那么当我们把有毒物质排入土壤、水或大气中后,对生态系统会产生什么后果?尤其是对我们人类有何影响?请分析下面一段资料:1953年,日本九州鹿儿岛的水俣市出现了病因不明的“狂猫症”和人体“水俣病”。
成群家猫狂奔乱跳,集体跳入水中,病人感到全身骨痛难忍。
到1965年查明,这种病是由该市60km外的阿贺野川上游昭和电气排出的含汞废水所引起的。
一部分汞被硅藻等浮游生物吸收,再转入食硅藻的昆虫体内;这些小昆虫死亡,被活动在水底层的石斑鱼吞食,汞再一次从昆虫转入石斑鱼体;石斑鱼被肉食性的鲟鱼、鲶鱼吞食,汞经过生物的食物链逐级富集。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7.19.1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案
浅谈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金塔县第三中学吕瑾美1.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是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十九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全面认识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继续,也是学习后面知识的基础。
本节中学生将学习到生态系统的概念、组成及各成分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观点。
本节还涉及食物链、食物网等方面的知识,最后生物富集内容与人类关系紧密,是对所学内容的深化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对比、综合和概括的能力,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本节教学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食物链作为重点,将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影响作为难点,应用问题情境、阅读、小组讨论、比较和师生谈话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建构自己的认知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分析、总结,学会思考。
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2.1.1 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1.2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2.1.3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2.2能力目标:2.2.1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2.2.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处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创作的意识。
2.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2.3.1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2.3.2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3.教学重点:3.1举例说出熟悉的生态系统;3.2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3.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4.教学难点: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5.课前准备:5.1教师:准备相关图片、视频,制作多媒体课件。
5.2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对校园周围环境组成进行调查6.课时划分:一课时7.教学过程:7.1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我们所生存的地球上,除了我们人类自己,还有五彩缤纷的植物,千姿百态的动物,以及神奇的看不见的微生物,除了这些生物,还有一些没有生命的物质,如:土壤、空气、阳光和水等,这些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之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生态系统的组成-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生态系统的组成-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优势和特点;2.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3.了解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4.掌握如何通过观察、调查、分析等方式研究生态系统。
二、教学内容1. 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是由物种、环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生态单位。
2. 生态系统的特点1.生态系统具有循环性和稳定性,能够自我调节;2.生态系统内有多种物质和能量的流动;3.生态系统内的各种生物相互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多样的关系;4.生态系统的优势在于能长期保存各种生物和环境的平衡。
3. 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由生物组成和非生物组成两部分。
3.1 生物组成1.初级生产者2.消费者3.分解者3.2 非生物组成1.水源2.大气3.土地4.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1.初级生产者:利用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2.消费者:通过捕食其他生物来获取食物和能量;3.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提供给初级生产者利用。
5. 生态系统中的关系1.共生关系:两种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利用;2.捕食关系:一种物种以另一种物种为食物;3.竞争关系:不同物种之间争夺相同自然资源的关系。
6. 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1.观察方法:直接观察生态系统的生物和环境;2.调查方法:搜集生态系统的相关数据和信息;3.分析方法:通过分析数据来研究生态系统的性质和规律;4.模拟实验方法: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
三、教学重点1.生态系统的优势和特点;2.生态系统的组成;3.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角色;4.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四、教学难点1.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生态系统中各种物种之间的联系;2.熟悉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
五、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实验观察等方式。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态环境的图片和视频等素材,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它的作用和重要性。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生物圈和生态因素。
2.能够区分生态系统的不同层次,理解各层次之间的关系。
3.了解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特点,能够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
4.掌握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规律,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5.学会运用生态学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生态环境的破坏与保护等。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学生熟悉的环境为切入点,如校园、家庭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展示生态环境破坏的图片、案例等,引发学生对生态系统的关注,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视频、动态模拟图等,形象地展示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心和保护意识,提高他们的环保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情感态度,增强他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4.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5.通过对生态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学科兴趣。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
一、案例背景
在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苏教版)的教学中,我们迎来了“19.1生态系统的组成”这一章节。生态系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涵盖了生物群落、生物圈以及生态因素等复杂的关系。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一章节的内容既新鲜又充满挑战,他们需要在理解生物个体特征的基础上,过渡到生态层面的认识。
3.教师批改作业,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
2.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3.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4.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5.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
6.培养分析问题、处理资料的能力。
7.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8.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周围的生态系统。
2.说出生态系统中的基本成分。
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网络教学;设疑启思;情境探究;总结提升。
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这些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物质(成分)组成?分析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新课学习:了解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
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教师特别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可见,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它们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我们把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讲述:一口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同理,一块草地,一片森林,一块农田,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小到一口池塘,大到地球上全部生物及环境,即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图片展示:生态系统结构图;生态系统概念图;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物类型绿色植物动物和人微生物动物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物质变化无机物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有机物无机物光能化学能参与物质、能量的循环参与物质、能量的循环作用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提供食物地位基石,不可缺少不可缺少不可缺少图片:食物链和食物网;激趣设问: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主要是由于什么关系而联系再一起?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关系。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19.1 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案1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区别营养结构与空间结构,理解生态系统四种成分的营养功能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理解营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掌握营养级的概念以及营养级与食物链的关系。
2.能力目标:通过指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营养结构,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证观点的教育;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渗透“人是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态观点的教育;通过学习相邻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教学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功能地位,营养结构及营养级的知识。
难点: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在食物链中后一营养级生物对前一营养级生物的积极作用。
【教学设计】思路的理论依据:从个性到共性和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学法指导:学生应尽量联系自己最熟知的一个具体生态系统,如一个水库或温州市景山森林生态系统,甚至在课外到学校附近的某一个生态系统进行实地考察和研究,来分析、理解并掌握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作用,以及营养结构及其功能。
教师的教法:通过师生互动对话和生生合作讨论、共同探究有关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和营养结构的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尽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比较和归纳出生态系统的营养成分,进而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让学生参与完成课堂练习,实现教学反馈与调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板书教学过程一、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一)营养成分1.非生物成分↓↑2.生物成分(生物群落:生物—生物)(1)生产者自养型(2)消费者异养型中的捕食者和寄生者(3)分解者腐生者(二)营养结构1.食物链2.食物网(播放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图片,最后播放课本中的池塘生态系统的图片)讲述:我们前面学习了根据空间上生活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和不同生物的生物学特征的差异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的生态系统在空间上的结构。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19.1《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
2、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3、尝试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4、认同生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过程与方法目标】收集、交流不同生态系统的资料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加强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成分的作用。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作用。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收集图片。
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站,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
在地球上它们是怎样相互联系的?这节课我们共同了解关于它们之间的联系《生态系统的组成》。
【讲授新课】探究新知: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探讨生态系统的成分。
那么什么叫生态系统呢?我们知道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就象我们校园内的池塘一样。
其实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广阔的沙漠,海洋,甚至整个地球等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个生态系统。
师: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什么叫生态系统吗?生态系统生:(预设回答)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就叫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师:(点击)大屏幕的图片。
师:那么生态系统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下面让我们来观看大屏幕,并分组讨论下面的问题:这是一个池塘生态系统,将池塘群落中各种生物进行归类,并指出划分类型的依据是什么?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其地位如何?各成分在生态系统中的具体作用是什么?生:观察、讨论、分析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成果。
这个池塘生态系统中有哪些非生物成分呢?生:阳光、空气、水、土壤等师:很好,那又有哪些生物成分呢?生:有一些藻类、浮萍、莲、芦苇等植物,有虾、小鱼、大鱼等动物,还有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苏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7.19.1 生态系统的组成 课程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常州市正衡中学缪文俊【教材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选自生物学(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9章第1节的内容,课时安排为1课时。
本节课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富集及其影响三部分的内容,它的学习为后面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物圈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在整个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中安排了观察、讨论等活动,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获取知识,并从中获得情感体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生物多样性和动物的行为,对动物、植物、微生物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一定的铺垫作用。
年龄在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喜欢表现自己,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但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
因此本节课重在适时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自我探究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3)通过分析文字、图片资料,提高细致观察、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会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形成热爱大自然的价值观,激发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教学重点】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3、举例说出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教学难点】举例说出食物链、食物网和生物富集。
【教学方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雾霾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实施新课师:同学们,这是什么现象?生:雾霾。
师:对,这是我们近几年来遇到的非常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霾。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材分析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以及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重点】
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及其各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1.知识目标:
⑴说出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基本组成成分;
⑵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⑶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2.能力目标:
⑴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相关的
问题;
⑵通过讨论、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认同生
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⑵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情感。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七年级已经学过生物与
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生学习能
道图文分析题,给学生一定的学习空间,巩固知识,当
堂检测,以此来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本次课中所达到
的目标。
整个教学中,我采用了“读、议、展、点、练”的
教学模式,融入了情景教学,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
课例研究综 机械的学会答向学会问转变,努力创造一个和谐、民主、
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从
机械的学会答向学会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也很注重教学的重难点,注
重师生间的互动交流,而且极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
教学过程 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此我将教学流程设置为以下几
个环节(创设情境——自学解疑——合作探究——精讲
初中生物教学课例《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初中八年级生物教案-苏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生态系统的组成-全国获奖
第十九章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分析】学情分析1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在七年级《生物》第6章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知道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并释放氧气;在八年级《生物》第14章学习了生物多样性,知道植物、动物、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发挥的作用。
2学生有一定的小组合作意识,由于我校实行小班化教学,很多教学活动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同学之间能够有效地进行分工、合作、交流,学习效果良好。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2说出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3说出生物成分的作用和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4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技能目标1运用生态系统的原理,构建生态系统概念图。
2通过图片展示与分析,讨论与归纳,锻炼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1形成热爱大自然、爱护生物的情感;2认同生物与环境是统一体。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描述生态系统的组成,说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与关系;2构建生态系统概念图。
3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二)教学难点:1构建生态系统概念图。
2分析生态系统中食物链、食物网的组成。
【教学流程及分析】一、导入新课活动1:导入【问题导入】问题:小丽同学特别喜欢养小动物,最近她想尝试养金鱼,但是小鱼该怎么养呢小鱼喜欢什么样的生活环境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设置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过渡】小丽通过百度搜索,查到鱼类可以生活在池塘生态系统中,而生态系统在生物学上的定义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一整体,可以简化为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该怎样去理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呢让我们以鱼类生活的池塘生态系统为例来加以说明。
活动2:生态系统的组成【展示池塘透视图】引导学生分析图片中池塘生态系统中有哪些成分。
观察分析图片信息,说出池塘中有许多生物,如水草、鱼、虾等,还有阳光、水、空气、土壤等非生物。
苏教初中生物八上《生态系统的组成》word教案 (5)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2.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 举例说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
能力目标1. 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并探究有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 认识到爱护生物、保护生态系统和保护生物圈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说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1. 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方法新授教学辅助手段讨论教学过程复备你想过这些环境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吗?你想过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吗?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像是一张无形的大网,这张网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生态系统中的“生命之网”。
新授:(一)生态系统的组成师:生物和环境是统一的整体,就像这片树林一样。
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农田,一个湖泊,一块山地、一个池塘、一个小花园等等,都可以看做是一个个生态系统。
你们知道植物、动物和真菌等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吗?请同学们自己看书,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并说明原因。
师: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扮演什么角色呢?生:生产者。
师:在生态系统中,动物扮演什么角色呢?生:消费者。
师:随着动物的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流入动物体内。
那么,在生态系统中,真菌等微生物扮演什么角色呢?生:分解者。
师:树桩在腐烂的过程中还有另一类你们看不见的生物在起作用,那就是细菌。
通过细菌和真菌等的共同作用,动植物的尸体、植物的落叶以及熟透了掉落在地上的果实等被分解,其中的有机物被分解成简单的物质,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所以它们扮演的角色是分解者。
想一想,如果没有了分解者,地球会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师:现在请你们再观察这幅图片。
图中除了有生命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外,还有什么?生:还有阳光等。
师:生态系统的组成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非生物部分。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师:我们知道,动物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所以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以及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生态系统的组成-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
生态系统的组成-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2.掌握食物链、食物网、生态金字塔的结构和作用;3.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4.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组成;3.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金字塔的结构和作用;4.生态平衡及其重要性;5.环保行动与生态文明。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食物链、食物网、生态金字塔的结构和作用;2.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及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环节1.开始课堂,老师首先向学生介绍生态系统的概念,简单说一下什么是生态系统。
2.通过图片等方式示范,让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并引出生态系统的组成。
4.2 讲授生态系统的组成1.展示图片,让学生从动、植物、微生物等方面逐步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
2.具体介绍各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职责。
4.3 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金字塔1.介绍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金字塔的相关概念,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
2.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掌握食物链、食物网和生态金字塔的结构和作用。
4.4 生态平衡1.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讲授如何维护生态平衡,如多样性保护,减少废气排放等。
4.5 环保行动与生态文明1.介绍环保行动的相关概念和实际案例,并激发学生参加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小事入手,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五、课后练习1.完成相关课后练习,如课文填空、选择、问答等。
2.老师布置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课外作业,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行动,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生态系统的组成板书生态系统的组成板书七、教学资源1.教材: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2.生态系统的相关图片、图表、视频等。
八、课堂总结1.概括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关知识点;2.强调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并呼吁学生积极参与环保行动,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19.1生态系统的组成优秀教学案例八年级生物上册备课优秀教学案例(苏教版)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题目,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如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2.问题导向激发思考:本节课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促进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反思与评价注重过程:本节课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提升意识。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生态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
4.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情感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配具有探究性的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议。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总结归纳
1.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其相互作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生态系统的组成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要素,理解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
2.掌握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和相互作用机制。
3.能够描述和解释生态系统中不同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4.能够通过实例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稳定性和脆弱性。
二、教学内容:1.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生境和非生物要素等。
3.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层次。
4.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共生、竞争、掠食、捕食、生物集群等。
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脆弱性:复杂性、多样性、耐受性和生态平衡等。
三、教学过程:1.激发学生兴趣,引入生态系统的主题,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讲解生态系统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
3.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介绍生物群落、生物种群、生物个体、生境和非生物要素等内容。
5.讨论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机制,介绍共生、竞争、掠食、捕食、生物集群等概念,分析不同作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6.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脆弱性,讲解复杂性、多样性、耐受性和生态平衡等原则,通过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机制和脆弱性。
四、教学方法:1.探究式学习:通过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图文并茂:结合图片、图表和文本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4.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
五、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设计生态系统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机制和稳定性的相关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学生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等方式深入了解生态系统。
3.实验报告:组织学生进行生态系统相关实验,并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七单元 第十九章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 (新版)苏教版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举例说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二)能力目标1、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
2、培养分析问题、处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1、举例说出周围的生态系统。
2、说出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
3、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播放视频“美丽的红树林”通过语言的解释,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从宏观的角度了解生态系统,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形成生态意识和对环境的忧患意识。
(二)新课教学1、归纳讨论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观察:生态系统的成分小组内交流、讨论学案中的自主学习第一小题,简单的池塘生态系统里都有哪些成分?归纳生态系统的各成分,并讨论各成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2、食物链和食物网从刚才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句话“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它反应了生物和生物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像这样的关系大家知道的还有哪些?它们通过这样的关系而形成了一条链,我们把它叫做食物链。
讨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动手连一连:课本103页生态系统的食物链。
在连接的过程中发现一种动物取食的不只是一种。
这样的关系使得食物链变的错综复杂,相互交错而成了一张无形的网,叫做食物网。
3、生物富集及其影响生物腹肌常常伴随食物链的发生。
(三)小组展示1、各个小组派代表分别交流自主学习及合作探究相关内容,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质疑。
2、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板书设计: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一、生态系统的成分观察:生态系统的成分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讨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三、生物富集及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举例说出你所熟悉的生态系统及其基本成分。
②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③解释生态系统的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④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2.能力目标:
①能根据文字、图片等资料进行观察或分析有关问题。
②培养分析问题、处理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积极参与科学探究的过程,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②形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①举例说出周围的生态系统。
②说出生态系统中的基本成分。
③举例说明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富集的过程及其影响。
四、教学方法
网络教学;设疑启思;情境探究;总结提升。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这些生态系统中有哪些物质(成分)组成?分析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新课学习
了解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总结生态系统的概念。
对于生态系统的概念,教师特别要强调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可见,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密不可分,它们之间形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我们把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讲述:一口池塘就是一个生态系统。
同理,一块草地,一片森林,一块农田,都可以各自成为一个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小到一口池塘,大到地球上全部生物及环境,即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图片展示:生态系统结构图;生态系统概念图;生态系统的成分。
图片:食物链和食物网;
激趣设问: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主要是由于什么关系而联系再一起?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取食与被取食的食物关系。
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即食物关系。
生物间吃与被吃的关系。
把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
文字资料:
食物链: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由捕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链,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青虾,青虾吃泥巴(实际上,青虾吃的是水中的浮游生物)”。
生物体内以寄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链,叫做寄生链,如马蛔虫寄生在马的体内,某些原生动物又寄生在马蛔虫的体内;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叫做腐生链,在热带雨林这样的生态系统中,腐生链就占有突出的地位。
捕食链中包括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绿色植物体内的能量是沿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
者的途径流动的。
在捕食链中,并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能够明确地只归入某一个营养级中。
例如,野猪和熊是杂食性动物,它们不仅吃植物的果实,也吃小型的植食性动物和肉食性动物。
又如狐既吃鼠类,又吃浆果,有时甚至还吃动物的尸体。
实际上,绝大多数动物的食性都是多种多样的,完全单食性的动物是比较少见的。
强调(1)自然界食物链的三种类型捕食链(普遍存在的,要求掌握的,不特殊强调,写的都是此种类型的链)腐生链,寄生链。
(2)写法注意: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参与食物链的组成,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能再被捕食的消费者,箭头有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
出示图片: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与食物网。
讨论:该生态系统中存在几条食物链。
让学生再写食物链,在自然界中,一种生物不可能只吃一样食物。
同样,一种生物不会只被另一种生物所捕食。
因此,生态系统中各条食物链之间相互交错形成了复杂的网络,我们称之为食物网。
讲述:肉食动物取食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取食植物,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食物链。
同时,生态系统中的各条食物链并不是彼此分离的。
许多食物链经常互相交错,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被称为食物网。
食物链、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生命线,它上的各种生物通过这条生命线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环扣一环。
如果某一环节发生故障,链条就会失去整体性,生态系统就会发生紊乱。
由此可见,食物链对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而且如果人类在各种活动中把废弃物排入环境,也会毫无察觉地通过食物链把有害物质摄入体内。
图片:DDT在生物体内的富集示意图。
文字资料:
污染物质进入环境后,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随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复杂的生态系统中不断地迁移、扩散、积累、富集。
杀虫剂DDT本来是用于杀灭农田害虫的,但有许多报告证实,定居在南极洲的企鹅体内也检出了DDT,在南极洲附近海岛的鱼体中,也有低剂量的DDT成分,有的鱼类和鸟类甚至因中毒而死亡。
如美国旧金山北部的疗养胜地明湖,由于使用了DDT,使湖中的鱼类和周围的鸟类大批死亡。
经分析证实,湖中浮游生物体内所含DDT是湖水的265倍,小鱼脂肪中含的DDT是湖水的500倍,食肉鱼的脂肪中含的DDT是湖水的8.5万倍。
这就是DDT沿“湖水水生植物浮游动物小鱼食肉鱼”的食物链逐级富集的结果。
DDT就是通过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而进行全球扩散并沿着不同的途径进入动物和人体中的。
讲述:生物富集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生物富集常常伴随食物链而发生。
例如,一项研究表明,一种叫做DDT的化学药剂通过由浮游生物、小鱼、大鱼和鹰组成的食物链,其浓度不断增加,最后在生物(鹰)体内富集的浓度可达百万倍以上。
让学生整理本堂课重点。
教学小结与练习
P105页课后习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一)生态系统的成分
(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草→虫→鸟
(三)生物富集及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