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详解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练习含解析3
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考点1荒漠化的含义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不同,使荒漠化的表现形式不同。
据此完成1~3题.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主要表现为()A.沙漠化B.石漠化C.盐渍化D.寒漠化答案A解析我国西北地区降水稀少,沙漠广布,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沙漠化。
2.下列地区中,土壤次生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四川盆地答案B解析降水少,蒸发旺盛,再加上人类不合理灌溉,易出现次生盐渍化。
我国华北地区降水较少,蒸发旺盛,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B项正确;东北平原蒸发较少,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地区降水量大,不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A、C、D三项错误.3.下列地区中,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云贵高原B.江南丘陵C.内蒙古高原D.青藏高原答案A解析云贵高原地区石灰岩广布,多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在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地表土层流失,导致岩石裸露,形成石漠化,是石漠化最严重的地区.考点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新疆荒漠化问题突出。
据此完成1~3题.1.新疆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干旱,其成因是()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植被稀少④山地、高原对水汽具有阻隔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解析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四周的山地、高原对海洋水汽具有阻隔作用;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植被稀少是干旱的表现。
2.新疆荒漠化形成的物质条件是()A.气候干旱少雨B.地面疏松,多沙质沉积物C.大风日数多且集中D.地表水贫乏,流水作用微弱答案B解析新疆气候干旱,地表物质松散,多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提供了物质条件,故B项正确。
3.荒漠化形成的基本条件是()A.草原、荒漠为主的植被B.干旱的气候C.疏松的沙质沉积物D.气候变异答案B解析干旱的气候条件是荒漠化形成的基本条件。
考点3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希拉穆仁草原,位居包头市达茂旗的东南部,是蜚声海内外的旅游避暑胜地.多年来,草原地区土地沙化严重.据此完成1~2题.1.希拉穆仁草原土地沙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旅游开发④过度樵采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草原地区主要农业生产类型为畜牧业,过度放牧造成土地沙化;据材料可知,该地是旅游避暑胜地,旅游开发也会造成土地沙化。
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2)
漠 漠
图18
植树种草 设臵沙障 我国荒漠化防治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12分)
[例1]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 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 自治区境内。图18为“河西 走廊弱水流域简图”。读图 回答下列问题。(24分) (4)请简要评价该流域所在自
然区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10 分)
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 2.湿地的生态作用——“地球之肾”,在提供水资源、调节气
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
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
湿地的保护--以洞庭湖为例
1.存在问题:大规模围湖造田
2.洞庭湖缩小的危害:调蓄洪水、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
的能力下降 3.解决措施:
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自然灾
害加剧。
H
36.(26分)图10是某区域略同。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简析图中60°经线东西两侧所示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特征和 原因。(8分) 东侧:沿海,航运便利; 西侧:安第斯山区,地势较高,气候较凉爽。
H
湿地的作用与开发
1.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以及
吸烟除尘 防风固沙
?
?
?
多雨、潮湿及持续高温 是其显著的气候特点
雨林特点:
层次丰富,物种多样的雨林, 世界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 源,各种生物多达数百万 种
砖红壤
气候 植被 土壤
世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 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 著名的热带雨林。
所有在地球表面流动的水约有20-25%在 亚马孙河。河口宽达240公里,泛滥期流 量达每秒18万立方米,是密西西比河的 10倍。泻水量如此之大,使距岸边160公 里内的海水变淡。已知支流有1000多条, 其中7条长度超过1600公里。亚马孙河沉 积下的肥沃淤泥滋养了65000平方公里的 地区,它的流域面积约705万平方公里, 几乎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大河流域的两倍。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小专题大智慧浅析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浅析我国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
形成这些问题有其自然原因,但是主要是巨大的人口压力,再加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造成的。
我们已经认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国家和政府已经下定决心整治生态环境。
一、我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如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开发、湿地的开发等)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1.自然原因(1)地形原因(地形类型、地势起伏状况等)。
(2)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
(3)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等)。
(4)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
(5)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要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二、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即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的对应措施就是退耕还林、还牧、还草。
2.根据区域特点确定措施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治措施有: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即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
如参照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亚马孙雨林的保护等的经验或措施,结合区域实际问题,提出类似的且有针对性的措施。
三、我国主要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区域生态问题、发展障碍形成原因整治措施东北地区①黑土开垦后,土壤遭冲刷,黑土层日渐变薄;②沼泽地的开垦引起生态恶化;③森林生态和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①黑土被开垦后,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引起土壤冲刷;②林木超采,采育脱节,毁林开荒,森林火灾,居民烧柴等①停止对沼泽地的开垦;②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植树造林,土壤的培肥;③合理采伐,营造人工林,木材的综合利用,建设自然保护区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风沙是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_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精练含解析新人教3
第2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基础巩固一、单项选择题我国为了改善日趋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完成1~2题.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C)A.吸烟除尘B.美化环境C.防风固沙D.净化空气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A)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解析】第1题,三北防护林分布在我国的西北、东北、华北地区,主要功能是防风固沙,C对。
城市绿地的主要功能是吸烟除尘,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不是三北防护林的主要功效,A、B、D错。
第2题,在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主要生态作用是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保持水土,A对。
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作用,B错。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是雨林等大面积原始森林的主要作用,不是防护林的主要作用,C错。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是城市绿地的作用,D 错。
3.热带雨林气候区的降水类型多属于(B)A.地形雨B.对流雨C.锋面雨D.台风雨【解析】热带雨林气候区一般分布在赤道地区,所以多对流雨。
4.世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B)A.美国B.俄罗斯C.加拿大D.中国【解析】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某研究机构利用水池(4 m×2 m×1 m)、土壤、芦苇、水管等材料设计了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5~6题。
5.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B)①防风固沙②净化水质③涵养水源④塑造地貌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6.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检测到(C)A.出水口的排水量减少B.出水口流速明显减慢C.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D.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解析】第5题,读图,地表水经过滤后流出,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功能有净化水质,②正确;湿地的植被、土壤有涵养水源功能,③正确;不能防风固沙,①错误;湿地不能塑造地貌,④错误;B正确.第6题,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功能下降,检测到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C正确。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研究
问题研究:为什么要停止开发“北大荒”【学习目标】1、理解“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历史意义及停止开发“北大荒”的原因。
2、了解湿地作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环境效益。
3、学会搜集资料,尤其学会借助网络搜集资料4、实行合作性探究方式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一、“北大荒”的基本概况1、“北大荒”的地理位置“北大荒”,位于东经123°40′到134°40′,横跨11个经度;从北纬40°10′到50°20′,纵贯10个纬度,总面积5.53万平方公里。
指黑龙江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与三江平原广大荒芜地区。
她的北部是气度不凡的小兴安岭地区。
西部是松嫩平原区。
嫩江从伊勒呼里山千里南下,与松花江双水合流。
东部是著名的三江平原区。
黑龙江一泻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乌苏里江温和恬静。
三条水脉在平原深处幽然相会,东流到海。
2、“北大荒”的物产种类浩瀚的兴凯湖依傍其旁,秀丽的完达山横贯其中。
平均海拔54米,万分之一的坡降构成罕见的平坦地势。
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种的水稻、小麦、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无边。
这里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平均在3———5%之间,有的地区高达10%以上。
因此,这里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的美称。
北大荒有丰富的水利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水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极为适宜农业发展。
2912万亩耕地,,以盛产小麦、大豆、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驰名全国。
北大荒现有林地250万亩、草原616万亩、水面372 万亩。
在利用资源、保护资源、良化资源的进程中,北大荒正在呈现土变更,黑土生金;水变清,清流千里;树变绿,绿满青山的动人景象,成为一座绿色的宝库。
3、“北大荒”的历史发展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对“北大荒”进行了有组织的开发。
从1958年起,北大荒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
数万名解放军复员官兵、知识青年和革命干部,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怀着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来到“北大荒”。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途径
大气污染
中国部分地区空气质量较差, 雾霾、PM2.5等污染问题较为 突出,严重影响居民健康。
生态破坏
中国部分地区森林砍伐、野生 动植物濒危、生物多样性减少 等问题较为突出,生态平衡受
到威胁。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
01
02
03
威胁居民健康
生态环境问题对居民的呼 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产 生负面影响,威胁居民健 康。
、《水污染防治法》等,以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02
强化环境执法力度
中国政府加大了环境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对
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强化了法律的威慑力。
03
提高公众参与度
中国政府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加强信息公开、建立举
报奖励制度等方式,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突出。
人口密集区域环境压力大
02
中国人口密集区域环境压力大,如资源压力大。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调难度大
03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矛盾,如何协调二者关系需要付
出更多努力。
03 中国区域生态环境防治途径
法律措施
01
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中国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
技术措施
加强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
中国政府加强了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网 络和平台,提高了对生态环境状况的实时监控和预警能力。
推广环保技术
中国政府大力推广环保技术,如污染处理技术、节能技术等,提高 了环保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加强国际合作
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 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环保技术和经验。
第一部分 第二章 小专题 大智慧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形复杂,降水主要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年降水量约
为980mm,夏秋多,冬春少。阅读材料并根据所学知 识,回答1~2题。 1.丽江所在地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污染严重 B.水土流失 ( )
C.大气污染
D.酸雨危害
返回
2.防治这一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建设污水处理厂 ②保护天然植被,植树造林
形成原因 ①气候具有春旱多风 沙、气温年较差大、
整治措施 ①低湿地治理— —鱼塘——台田
淮
降水集中且变率大等 展的三大障碍。 模式; 海 特点; 冲积平原、滨 ②盐碱地治理— 平 ②片面扩大灌溉面积, 海平原是中低 —调节、控制水 原 大水漫灌、只灌不排 产田集中地区 盐运动 以及不合理开垦土地
返回
返回
读“我国部分防护林分布示意图”,完成3~4题。
返回
3.国家大力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①增加木材产量 ④调整农业结构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②提高生态质量
(
)
③提高农民收入
返回
4.关于图中各防护林主要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B.②防风固沙、保持水土、保护农田 C.③抵御海风、海浪和暴雨的袭击 D.③进行平原绿化、美化城市环境
返回
(3)图中①地和②地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什么?请
简要分析两地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地区
① ②
主要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返回
(4)为防治土地退化,我国政府实行了“退耕还林
(草)、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根据 上述材料,结合甲、乙两幅图,简述退耕还林、还草工 程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
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 微专题2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
微专题2 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生态脆弱区的典型特征是生态脆弱,主要是由其区域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及人类活动的方式、强度共同影响的,往往以某种典型的生态环境问题为主要表现,通常主要考查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防治措施,对此分析应主要参照以下模板:1.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答题语言水土流失自然原因 处于过渡区域,生态脆弱;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流水的冲刷力强;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地表破碎 人为原因 人口激增对耕地和资源的需求增大;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造成表土和植被的破坏荒漠化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河湖水域面积减少,河(湖)床裸露;全球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 人口激增对耕地和资源的需求增大;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等不注重环保土壤 盐碱化 自然原因 降水量小,晴天多,太阳辐射强,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利于水、盐汇集;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全球变暖,蒸发旺盛人为原因大水漫灌等不合理的灌溉方式;耕作技术不当;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统等 湿地萎缩自然原因 全球变暖,气候干旱,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自然充满湖沼 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水体富营养化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 森林破坏 自然原因气候异常;火灾 人为原因人口激增;滥伐森林;毁林开荒;伐木烧薪等 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原因自然演化的过程;自然灾害 人为原因 破坏生物生存环境(生存空间减少、环境污染加重等);过度采集、捕猎 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思考方向 答题语言工程措施 针对不同区域的不同生态环境问题而采取具体的工程措施,如:①针对水土流失在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②针对土地荒漠化的措施:建设草方格工程固沙;③针对土壤盐碱化的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修建排水设施,及时排水;农田覆盖等生物措施植树种草,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技术措施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改良品种,种植耐盐碱的作物等生活措施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发展小水电、以天然气作燃料等经济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政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生态移民;制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合理分配河流水资源;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环保措施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公众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建立自然保护区等苏达尔沟是毛布拉孔兑(黄河的支流)一条十分典型的季节性沙漠沟谷,风沙活动强烈。
生态环保问题讲解
生态环保问题讲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
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日益突出,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护人类的生存条件,生态环境保护成为了全球的共识和努力方向。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生态环保问题进行讲解,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当前最为突出的生态环保问题之一。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都给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例如,空气中的PM2.5颗粒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对水生生物造成了巨大的威胁,而土壤的污染更是影响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在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提高污染物的治理能力。
政府需要加强环境监管和管理,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并确保其得到有效执行。
企业应积极推进清洁生产,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减少废气、废水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公众也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节约能源和水资源。
二、资源浪费资源浪费是导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资源却是有限的。
过度开采、不合理利用和浪费资源不仅导致资源枯竭,还加剧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解决资源浪费问题需要进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推动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循环利用。
另一方面,企业和公众也应该增强资源保护意识,通过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垃圾分类等行为减少资源的浪费。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是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
森林破坏、湿地减少、物种灭绝等现象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不仅使物种面临灭绝的危险,也会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巨大的威胁。
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需要重视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政府应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力度,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一、典题示例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图甲);沙粒绝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10 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图乙)。
该地区在机械固沙(采用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显著,距沙床面 10 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趋近于0。
(1)简述风速从 16 米/秒增至 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
(2)判断风速 16~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0~10 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并说明理由。
(3)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而不是种树的原因。
(4)分析该地区采用机械与生物固沙后输沙量锐减的原因。
答案:(1)输沙量总量增加,沙粒粒径变大;0~2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减小,2~10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增加;最大输沙量出现的高度上移。
(2)跃移。
理由:戈壁以风力侵蚀和搬运为主,多为粒径较大的沙粒,不易悬移; 0~1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比重较低。
(3)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草的生长耗水量较小,成活率较高,维护成本低,且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
(4)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近地面风力锐减;根系固沙,土壤湿度增加,起沙阻力增大。
解析:(1)结合风速的变化,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可从输沙量、沙粒粒径、输沙量随高度的变化及最大输沙量的位置分析。
(2)由图可知,风速 16~20 米/秒时,戈壁以风力侵蚀和搬运为主,多为粒径较大的沙粒,不易悬移; 0~1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比重较低,故结合图示,风速 16~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 0~10 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为跃移。
(3)种草耗水少,易成活,且地面密植度较高,维护成本低,不易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问题,图中显示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
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达标检测含解析3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巴西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结合图完成1~3题。
1.从左图上看,巴西雨林的环境效益有()①净化空气②涵养水源③降低风速④吸烟除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雨林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雨林受人类破坏最少,因此保存完好B.亚马孙雨林的物种资源占全球陆地物种的一半以上C.亚马孙雨林的减少对物种基因影响不大D.雨林生态的脆弱性是导致物种减少的直接原因3.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主要表现在()A.生物残体分解快B.植物生长速度快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植物吸收CO2,放出O2、H2O,说明其具有净化空气的作用;风、径流经过雨林后有减小的趋势,说明其具有涵养水源、降低风速的作用。
第2题,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生物繁多,受人类破坏少,保护时间长,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第3题,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在强大的生命活动推动下,雨林生长所需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雨林中土壤一般较贫瘠。
答案:1。
A 2.A3。
C热带云雾林是指在潮湿的热带地区经常被云雾掩盖的森林,其形成需要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持续充沛的水汽,二是足够低的凝结温度。
与其他地区的热带雨林相比,热带云雾林植株矮小、树干弯曲。
这种森林虽然只占全球热带雨林面积的2.5%,却是世界上多数生物的避难所。
下图为热带云雾林景观图。
据此,完成4~5题.4.热带云雾林树干弯曲的形态是为了()A.适应较低的气温B.抵御强劲的风力C.获取更多水分D.获得更多光照解析:结合材料可知热带云雾林光照条件不足,树木为了获得更多的光照只得蜿蜒生长,由此形成了弯曲的树干,D项正确.答案:D5.热带云雾林成为世界上多数生物避难所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类活动影响小B.栖息地空间大C.云雾的隐蔽性好D.食物来源充足解析:由于热带云雾林主要分布在热带海拔较高的山区,路途崎岖,湿度大,温度低,不适合人类长期停留活动,受人类活动影响小,因此成为生物的避难所,A项正确;栖息地空间大、云雾隐蔽性好、食物来源充足均不是最主要原因.答案:A西藏拉鲁湿地位于拉萨市西北角,介于城市和草地的过渡地区,是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思路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思路以及解题技巧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思路⑴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①湿润地区+土石山地+植被稀疏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甚至产生泥石流和滑坡。
②干旱的灌溉农业区+不合理灌溉等不合理利用水资源,容易产生土地盐碱化、下游河湖水量减少引起生态问题、土地荒漠化。
③草原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不合理利用土地方式,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
⑵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自然原因:地理区位决定其自然环境背景,如气候、地形、植被类型及覆盖率、地表沉积物等地质特点。
人为原因:人地矛盾加剧;人类不合理利用资源等。
⑵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角度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
建:自然保护区、生态走廊、生态示范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去。
该:经济结构、生活用能、改坡为梯。
法:健全环保法律和法规;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
2、区域典型生态环境问题举例分析(1)水土流失问题:区域一:黄土高原:A.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③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黄土高原)。
人为原因:③植被遭到破坏,森林覆盖率下降;④不合理的轮荒耕作制度;⑤工矿建设中不注意环境的保护。
B.主要危害:①养分物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库)淤积,防洪难度大。
C.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建设稳产高产农田;②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③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适当压缩牲畜的数量,提高牲畜质量;④开矿时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并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⑤小流域综合治理。
D.治理的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②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例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土壤侵蚀与年降水量关系(图A)、土壤侵蚀与森林覆盖率关系(图B)。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防治措施30页PPT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疑难规律方法: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关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分析中,首先需要分析该区域的地理背景,从自然与人为的角度找出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
2.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角度(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即根据区域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其共同成因为滥垦、滥伐、滥牧、滥采,所以两地区应采取的对应措施就是退耕还林、还牧、还草。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即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如淮河流域洪灾频发的防治措施有:(3)根据典型确定措施即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
如参照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治理、江西千烟洲和河南商城县农业资源开发、宁夏中卫县沙坡头草方格沙障治理等的成功经验或措施,结合区域实际问题,分别提出我国某些水土流失区、中低产田区、荒漠区等的发展措施。
练习1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读“石羊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
(2)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2)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解析第(1)题,该河流的中下游地区,沙漠广布,面临土地荒漠化的问题。
第(2)题,采用退耕还林还草、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方法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
二、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形成因素1.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1)干旱的气候(基本条件)(2)疏松的沙质沉积物(物质基础)由于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为荒漠化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来源。
新教材高中地理一轮复习精品 第二章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时66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1.生态脆弱区(1)概念: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2)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3)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4)我国生态脆弱区⎩⎪⎨⎪⎧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石漠化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场退化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1)风蚀荒漠化: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如我国西北地区沙漠化。
(2)水蚀荒漠化:分布于湿润、半湿润地区,如我国东南丘陵红色荒漠化、喀斯特地貌区石质荒漠化。
(3)盐渍(碱)化:分布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 不合理灌溉地区,如黄淮海平原。
(4)冻融荒漠化:分布于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及原因(1)位置特征:位于农区与牧区的过渡地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2)土地退化的原因①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
②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1.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荒漠化的成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人为原因大大加剧了荒漠化的发展,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具体如下表所示:主要表现分布地区破坏原因危害过度樵采能源缺乏地区樵采天然植被作为燃料严重破坏植被,造成风沙侵蚀草原地区无计划、无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以增加收入铲掉草皮,破坏植被;翻动土层,严重破坏草场过度放牧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为求得短期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超载放牧破坏牧草生长和土壤结构,土地沙化,草场载畜量降低,从而形成新一轮的超载放牧,加速了草场退化和土地沙化的进程过度开垦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漠边缘农业生产土壤肥力降低后被弃耕,进而演变为沙地水资源利用不当绿洲地区迫于人口压力,盲目扩大开垦规模,导致生态用水紧张植被退化,绿洲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次生盐渍化工矿邻近城镇或者工矿区工矿区在开发居民点和建设用地周围草场退化、沙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道路建设中,不重视环境保护,破坏植被、污染水源、弃土弃渣化2.“图解法”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荒漠化治理措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生产状况,形成不同的荒漠化问题,具体的分布特点、防治措施也不相同,针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分析要点如下图所示:知识拓展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纲要求: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 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
保护措施。
生态环境产生的原因
生
态 中国不同区域主要的 环 生态环境问题
境 问 土地荒漠化
题 水土流失
原因和对策
森林破坏
湿地萎缩
考点一、生态环境产生的原因
• 人类过度索取资源造成生态破坏、资源短 缺等环境问题
灌,喷灌);合理控制地下水位
石质荒漠化的原因和对策
• 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夏季多 暴雨;地形崎岖,山高坡陡,地壳运动强 烈,岩石较松散;土壤浅薄;植被稀疏
• 人为原因:人口激增;人类活动不合理等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和对策
• 自然原因:
• 干旱----本身包含着荒漠化的潜在威胁 • 气候异常---主要的自然原因
的多少等原因。
•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能源问题 • 5.控制人口增长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黄土的特性—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黄
自 降水集中,多暴雨 然
土 高
原 因
构造运动强烈,地表起伏大
原
植被稀疏
水
土
流人 失为
人口激增
原 人类活动不合理(不合理的耕作制
因
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时间 起;如果是近几十年的变化,则主要是人为原因造
长短 成的;如果是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降水有关。
短期内外流湖萎缩主要原因一般是围湖造田,湖泊
分析 面积增加一般是上游水土保持较好,湖泊淤沙减
湖泊 少,退耕还湖的结果;干旱区内流湖萎缩,短期原
所在 因是入湖河流的水资源利用过度;冰雪融水补给的
地区 湖泊面积的增减,一般考虑气温的变化、冰雪融量
考点二、中国不同区域主要的生态 环境问题
• 西北:土地荒漠化 • 黄土高原、东南丘陵:水土流失 • 华北:次生盐渍化 • 西南:石质荒漠化 • 东北:黑土流失
考点三、土地荒漠化的原因和对策
1.土地荒漠化产生过程
2.土地荒漠化的表现:土地沙漠化、 次生盐渍化和石质荒漠化
次生盐渍化的原因和对策
• 原因:不合理的耕作灌溉 • 对策:发展节水农业;改进灌溉技术(滴
对策
• 1.合理利用水资源: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 术,推广节水农业;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干旱 和内陆地区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资源
• 2.采取生物措施(如防护林)和工程措施(如 设置沙障工程)构筑防护体系
•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 退牧还草;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植树种草,恢 复当地植被)
• 人为(加快):土壤侵蚀----增加沉积物
•
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ຫໍສະໝຸດ 围湖造田-----面积剧减
•
引水灌溉----水量减少
湖泊萎缩治理措施
• 1.退耕还湖、生态移民 • 2.封山育林,建立自然保护区 • 3.防止湿地水污染
角度
原因分析
分析 如果是长期的变化(如一万年以来)则主要考虑自
变化 然原因,湖泊萎缩主要是由气候变暖,蒸发加强引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水
土
兴修水库
流
失 工程措施
修建水平梯田
的
治
打坝淤地
理
利用农业技术,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
森林破坏的整治措施
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 生态作用:涵养水源、供水;调蓄洪水;净 化水质;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
• 经济功能: • 社会效益:
湿地减少原因
• 自然原因:沉积物充满湖沼---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