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原子的结构(改)
《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作业设计方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原子的结构》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通过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让学生深刻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的构成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等概念,掌握原子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巩固学生需完成关于原子结构的基础知识填空题,包括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规律。
2. 实践操作题学生需利用提供的元素周期表,查找指定元素(如钠、氯等)的原子结构信息,并绘制出该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标明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及核外电子排布情况。
3. 理解应用题结合课堂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如水、盐等)的组成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特点,并尝试解释其化学性质。
4. 思考探究题提供一些有关原子结构的趣味化学实验(如气体导电实验),鼓励学生探索实验背后的原理,并思考如何利用所学原子结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
三、作业要求1. 所有题目必须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答案。
2. 基础知识的填空题需要准确无误地填写每个空白处。
3. 实践操作题需用规范的方式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并准确标注相关信息。
4. 理解应用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分析,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
5. 思考探究题需要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的原子结构知识进行解释。
6. 作业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并保持字迹清晰、格式规范。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践操作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 理解应用题的逻辑性和表述能力。
4. 思考探究题的探索精神和解释的合理性。
5. 作业的按时提交情况和整体规范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错误并给出正确答案或解释。
对于共性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
同时,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原子的结构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题2原子的结构(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设计
课题2原子的结构(二)核外电子的排布教学设计木子店中学汪龙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并初步了解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能画出原子序数从1——18的原子结构示意图;(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辅助手段,演示离子的形成过程,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付值观(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粒子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难点: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教学手段: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原子的结构[体验]看核外电子运动二、核外电子的排布活动1:[归纳]多电子的原子,电子在核外绕核分层运动——叫做分层排布。
[提示]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叫电子层。
[设问]核外所有电子是杏会不会相互改变运动区域?[点拨]核外电子就像人一样,小时候完全靠父母,随着年龄,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小。
那么电子由于能量各不同,所以其运动的区域离核有远有近。
[提示]能量低,离核近,能量高,离核远。
[提示]1.原子核外电子层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2.离核最近、能量最低的一层叫第一层,从内向外,依次为第二层,第三层.....离核最远,能量最高的电子层叫最外层,从外向内,依次为次外层,倒数第三层。
[说明]不同原子电子层结构不同。
[小结]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能量:低……→高离核:近……→远活动2:[动手]绘制原子结构示意图;[互动]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理解。
[互动]告知同学原子序数(即核内质子数)1——20的原子,并记忆;【传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训练]画出原子序数28、38两原子结构示意图,举手查阅。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 考,步入神秘 的微观世界。 学生想探究的 问题大部分将 在本节教学中 通过探究活动 中获得较满意 的答案,这对 于激发学生持 续的探究欲望 是大有裨益 的。
观察,分析:以氧原子 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粒 子有几种,它们是怎样 构成原子的。
通过对人类关 于原子结构的 认识过程调动 学生学习的兴 趣。
交流、评价,进行小组 自主归纳总
活动:
结,加工处
理,培养主动
与他人交流讨
论,清楚表达
自己观点的良
好学习方法。
课堂作业:习题第 1 题 教学反思:
1、理论课的教学设计,尤其是涉及微观的纯理课论的教学设计处理起来有点困 难,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想象能力、抽 象思维能力,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握好整个教学的难度,可以有两种设计方法: (1)对于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紧紧围绕书本展开教学,不要进行拓展或是少进行拓 展,整个设计紧紧围绕书本,学生学习起来较容易。
[引课]
本单元学习我们将进一步揭开
物质构成的奥秘。本节课我们
主要探究原子内部构成。
第一部分 [设问]
认识原子 请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结构历史 想象一下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是
怎样构成原子的? [讨论] 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 解释吗?
[设问]
学生活动
思考:物质世界是否可 分?能否分到尽头?
学生可能提出问题 1.原子是实心的吗? 2.原子能分吗?若能 分,其内部结构是怎样 的? 3.原子有没有质量?它 的质量有多大? 4.原子到底有多大?
1、原子中存在带电的 粒子,但它并不显电 性,其原因是…… 2、原子由质子、中 子、电子三种粒子构 成,但 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 有中子 3、在原子中质子数等 于电子数,但不一定等 于中子数。 4、原子很小,但有一 定质量,原子的质量主 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课题2《原子的结构》。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们探究原子这一基本粒子的内部结构,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一、教学目标与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原子的结构,让学生们了解原子的组成、原子核的结构以及电子的排布规律,掌握原子结构的模型,并能够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
本节课所使用的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化学》(九年级上册),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学生们在学习时需要注意与后续课程建立联系,掌握相关学科知识的整体框架。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思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内部结构的图片,引导学生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讲解演示: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原子结构的三维动画,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同时,我会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们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特点。
3.学生探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自主探究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4.课堂互动: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5.总结评价: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们明确学习重点和难点,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评价和反馈。
三、教学过程与教学环节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分为以下教学环节:1.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原子结构模型和原子内部结构的图片,引导学生们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提问:原子由哪些部分组成?原子结构的特点是什么?•学生们思考后回答。
2.讲解演示(20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原子结构的三维动画,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讲解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概念及相互关系。
•演示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规律和电子云的分布情况。
•学生们观察动画并听讲。
3.学生探究(15分钟)•学生们分组自主探究原子结构的相关知识。
•阅读教材中相关知识,并完成相关练习题。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化学之原子的结构》:提供关于原子结构的详细介绍,包括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原子结构模型》:通过3D模型和动画展示原子结构,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原子的结构实验》:介绍一些与原子结构相关的实验,如电子散射实验和原子光谱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更好地理解原子结构。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原子的结构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原子的结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原子的结构教学目标和原子的结构重难点。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原子的结构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学生可以就阅读材料和视频中的内容提出疑问,教师将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
-学生需要就阅读材料和视频中的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以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可以就阅读材料和视频中的内容进行实践操作,如制作原子模型等,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学生可以参与科学讨论和学术竞赛,与他人分享和交流自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观点,提高自己的科学表达和交流能力。
-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家庭小实验,如制作原子模型等,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互动式教学:我在课堂上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让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
5.互动性和参与性:邀请学生上台用粉笔圈出重点和关键词,增加学生的参与感;设计填空题或选择题,让学生在黑板上填写答案,增强互动性;通过小组竞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共2课时)
课题二《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共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与方法: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验证——建立模型——解释模型”过程,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分析、交流、表达总结的能力【教学难点】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
二、学生认知分析在物理课上,“电荷”概念的引入和学习是从原子构成开始的。
但是学生对于原子构成粒子的带电量和电性等知识还是需要通过本课题的学习才能进一步认识的。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讲述】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
他说,原子是实心球体。
倾听,了解历史上“实心球模型”的建立。
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电子,电倾听,了解了历史上“枣糕(西瓜)模型”:通过汤姆森发现电子,并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理论的发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进步的。
【讲述】卢瑟福认为,带正电荷的核位于原子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电子沿着不同轨道运转。
【投影】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倾听,理解。
【教师投影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 原子序数
氢
1
0
1
1
1
碳
6
6
6
6
6
氧
8
8
8
8
8
钠 11 12
11
11
11
氯 17 18
17
17
17
3. 质子数、中子数在数量上有什么(shén 关 me)
系?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有什么(shén me)联系?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8
8
8
8
8
钠 11 12
11
11
11
氯 17 18
17
17
17
1.不同原子之间有哪些(nǎxiē)区别?
原子里质子数不同,原子种类也不同。
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diànzǐ)构成的吗?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如氢原子
第十一页,共二十四页。
观察(guānchá)表格(表3-1),思考下列问题
化学性质不变。
(huàxué
xìngz;h气ì) 态
水不分变子成其他分子。
在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本身 发生变化,
化学性质也改变。
如: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yǎngqì)时过,氧化氢分子 变成了 水分子和
水分子 和 氧分子是与
过氧化氢分子不同的分子。
5、分子的概念是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解: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657×10-26kg =16
1 ×1.993×10-26kg 12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教学背景和地位:第三单元教材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教材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化学学习工具,是初中能否学好化学的第一道"分水岭"。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
二、教学课题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原子的构成又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第二次接触。
本课题主要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离子的形成及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介绍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做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X青莲教授。
三、教学设计思路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别是离子的知识,是为了进一步学习化合价和化学式打基础,特别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在前面我们学习的有分子、原子,在此基础上我通过原子结构的稳定性引出离子,从而引出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离子。
我在教学中根据新课程标准,采取多种教学手段,课件、白板、视频动画等。
教学程序上采取老师提问--小组讨论--表达交流--老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最后通过测试反馈来完成教学。
处在网络时代的学生大多数很喜欢上网,于是我就投其所好,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模拟微观变化,帮助学生认识离子的形成过程和学会离子的符号表示。
这样不但能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难点,也促进了学生微观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的形成的过程。
知道里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过程与方法】1、了解化学在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之间建立联系的途径和特点。
2、体验“发现问题(矛盾)——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过程,初步应用有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滁州市南谯区常山初级中学唐奎斌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构成有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和中子;2.知道这些微观粒子在层次、电性、电量和质量等方面的相互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构建微观模型的过程体验科学家研究微观粒子的方法;2.通过自主阅读和讨论探究,初步学习归纳和总结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以及原子不带电的原因,培养微观的空间抽象思维能力;2.通过介绍各位科学家的成就,培养科学严谨、勤奋笃实的研究精神;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在不断的修正和补充中进行的;3.通过观看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培养爱国主义精神;4.通过介绍原子结构的发现对社会的重要作用,感受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5.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归纳结论,培养合作精神;6.通过学习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培养唯物主义思想。
2学情分析1. 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在前面两个单元学到的微观知识及课外知识都有限,而本节课内容又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初中生易于接受宏观的感性知识,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难以理解;2.学生的知识基础: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
原子的构成已经是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第二次接触,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3.学生学习这节课存在的困难:学生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微观想象力,大多数学生对原子的理解是实心球体,对原子构成、粒子的种类、带电量和电性的知识主要靠记忆,对这些粒子的层次关系缺乏认识;4.本节课要解决的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并不知道原子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的质量到底有多大,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原子中各粒子的曾次关系。
本节课就要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5.学生的情感态度: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对感兴趣的未知领域有渴求探索的欲望,本节课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讨论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让他们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知识点(含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 2 原子的结构(讲学) 课标定位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2.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4.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初步了解氯化钠等化合物的形成过程5.初步学会分析原子结构示意图知识梳理核心知识归纳1.原子的构成(2) 在原子中 ,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2.核外电子的排布 : 按能量大小分层排布。
3.原子结构示意图 :圆圈表示原子核 ; 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 ; 圆弧表示电子层 ;圆弧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4.离子的形成 : 原子得到电子 , 形成阴离子 ; 原子失去电子 , 形成阳离子。
5.相对原子质量 :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 1/12 作为基准 , 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这一基准相比较所得到的比(1) 原子称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其表达式为:A =知识点一、原子的构成知识在线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 原子核很小 , 电子在核外较大空间内做高速运动。
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
核内的每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 因此原子核带正电 , 且带的正电荷数 ( 即核电荷数 ) 与核内质子数相等。
核外的每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 原子核所带的正电与核外电子所带负电电量相等, 电性相反 , 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 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不同种类的原子 , 核内质子数不同 , 核外电子数也不同。
拓展延伸(1) 每个原子中只有一个原子核 ,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 )决定原子的种类 , 所以同一类原子 ,其核内质子数相同 , 不同种类的原子 , 其核内质子数不同。
(2) 在原子内部 ,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 ,但不一定与中子数相等 ,如钠原子中质子数为 11, 中子数为 12。
考题再现【考题示例】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中 , 错误的是 ( ) A.构成原子核不可缺少的粒子是质子B. 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C.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D. 任何原子中的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答案】 B、 D【解析】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内没有中子 ,只有质子 ,故 A正确,B 错误;在同一原子中 ,核电荷数一定等于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但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故 C正确,D错误。
人教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1
1.利用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探究原子的内部结构。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如使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物质表面结构,进而推断原子的排列方式。
-学生能够通过收集数据,运用数学工具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原子结构的理论。
2.运用模型和比喻,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和记忆。
-教师指导学生构建原子结构模型,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抽象的原子结构。
人教版第三单元教学设计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掌握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概念。
-学生能够描述原子的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运动。
-学生能够通过模型和示意图,解释原子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学会使用元素周期表,并能从中获取原子序数、原子量等信息。
3.撰写科学小论文: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原子结构相关话题,如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应用等,撰写一篇科学小论文。
-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500字左右。
4.家庭小实验:
-设计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实验要求安全、环保,鼓励家长参与,共同探索原子世界的奥秘。
-教师通过展示原子结构的神奇之处,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理解化学知识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原子结构,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的内在联系,意识到化学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如参与环保活动,提倡绿色化学。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原子的结构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
前面已经学过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性、原子的不可分性,本节课立足于此继续发展对于原子的认识:除去“化学反应”这个前提的约束,原子也具有可分性。
进而深入了解原子的构成,辩证认识其中各种粒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
探索原子结构的化学史料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因此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验、假说、模型、推证等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和质疑、反思、严谨等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氢气燃烧等变化事实,并且以此为载体形成了对于分子、原子的一些基本认识。
本节课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上述认识,但鉴于目前的实验条件还难以让学生直观看到微观真相,而学生本身又处于化学启蒙阶段,缺乏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因此适宜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及微观模拟动画或者示意图,变抽象为具体,辅助学生的想象、推理,促进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三、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课时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课时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一、教学目标1.知道并能说出原子的构成;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理解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引入】播放视频:原子的结构——原子弹的基石【过渡】视频中展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片段,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子弹爆炸所造成的威力是非常大的,战争对人类也造成了不可想象的伤害。
那么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最基本的原子结构说起。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讲解】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构成分子的原子体积同样也非常小,科学家们已测定: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乒乓球跟地球相比。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物质的微观构成课题2原子的结构(课时2)课型: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结构示意图;会写离子结构示意图和离子符号;2.过程与方法:通过播放氯化钠的形成过程的动画,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离子的形成和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原子中: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3.画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说明各部分表示的含义:①圆圈表示原子核;②圆圈内+表示原子核带正电荷;③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④弧线表示电子层数;⑤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
二、自主预习(阅读课本55页)1.原子的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有8个电子的结构为相对稳定结构(氦为2个电子)。
2.原子的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叫做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做阴离子。
3.离子的形成:原子得电子或失电子形成离子。
原子失电子形成阳离子,带正电;原子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带负电。
三、探究一钠在氯气燃烧,钠原子和氯原子是如何达到稳定结构的?请画出钠原子和氯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的新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个性化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播放氯化钠形成的动画,然后让学生讨论:要趋于稳定结构,钠原子和氯原子该如何变化来达到稳定呢?学生可能设计出很多种方案,师生一起分析可能性。
也可由几位学生来表演,扮演不同的原子。
然后让学生去寻找自己的朋友,交友的目的是能让自己变成稳定结构。
例如让钠原子在一群原子中寻找朋友,找到氯原子,然后双方交换电子,变成好朋友。
这样的活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二离子的形成(思考并回答)1.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是否为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有何特点?3.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怎样才能达到稳定结构?(举例说明钠、铝、氧、氯原子怎么达到稳定结构)结论:离子的形成是原子得失电子的结果。
2022-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2)
2022-2022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2)课题2 原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与技能】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规律,并能用结构示意图表示。
【过程与方法】1.通过交流提问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归纳和表达能力。
2.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来学习微观的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原子结构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及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教学难点】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了,我们看到了这朵美丽的蘑菇云腾空而起,放出了巨大的能量,这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
前面我们学习了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再分子而原子不能再分,如果抛开化学变化,原子能否再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揭开原子神秘的面纱。
(二)推进新课1.原子的构成师: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题的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
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性质:构成原子的粒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1)电性和电量1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1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2)相对质量忽略不计113.阅读课本第54页第一段的内容,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被电子占据,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是一个空心球体。
【讨论交流】1.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的电性、质量如何?整个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哪里?2.原子中有带电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3.是否所有原子中都含有中子?4.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5.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温馨点拨】1.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质子和中子质量近似相等,电子质量较质子和中子小得多。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2.原子不带电。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
课题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作者: ————————————————————————————————日期:ﻩ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
下面我就从以下几个不同的方面来给大家演绎本节课:【一】教材、学情分析我说课的内容选自第三单元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中学生对许多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已由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本节将继续深入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部分性质。
这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认知规律。
同时,原子结构也是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学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我确立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原子的结构。
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学案教学法;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五】教学过程(基于以上分析,我对本节课的安排如下:)一、预习自学探究新知(一)原子的构成1、阅读课本 53页原子的构成,看课本 53 页图 3-9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问题一:原子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优秀2)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2 个电子)。 3、排布时,先排满能量低也就是离核近的电 子层,然后再依次往外排在离核较远的电子 层。
化学反应中原子有趋向于稳定结构的特点。 那么,什么样的结构才是原子的稳定结构 呢?
氦(He) 氖(Ne) 氩(Ar)
钠Na
镁Mg 铝Al
硅Si
磷P
硫S
氯Cl
氩Ar
上面的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步有无一定规律?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
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1层,最多的有7层。
先排满内层, 后排外层。
排布特点2:
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
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电子
(若只有一个电子层,则 最外层最多能容纳2个电子)
1、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2、核内质子数就是核电荷数; 3、质 子 数 不 一 定 等 于 中 子 数,原 子 中 不 一 定 含 有 中 子; 4、构成原子的必要粒子是质子和电 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 它必不可少。
小结1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1)原子的结构:
电子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 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 学家把这样的区域称为电子层。
【思考】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 做高速的运动。它们会相互碰撞 打架吗?电子在核外的排布会有 什么特点?
核外电子的排布:
1、分层排布(高速运动) 层数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能量 : 逐 渐 升 高 离:逐 渐 增 大
1.原子和阴,阳离子之间是怎样相互转化的?
阳离子
失电子 得电子
得电子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基础+提高+中考)
精编精练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2原子的结构1.汤姆森和卢瑟福都对现代原子结构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论述中,不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的是()A.原子很小,但可以分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C.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 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答案】B【解答】卢瑟福在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了质子,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从而揭示了原子是有复杂结构的,所以原子很小,但可以分,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的电子带负电荷属于他们两人共同观点,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不是。
故选B。
2.某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下列对该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一定是阳离子 B.一定是阴离子C.一定是稀有气体原子 D.无法确定【答案】D【解析】由于元素的原子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易或得到电子而形成离子,从而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对于不活泼的稀有气体元素,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已达8电子.A、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该粒子可以是阴离子、阳离子,还可以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A选项中为阴离子,故A错误.物质构成的奥秘B、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该粒子可以是阴离子、阳离子,还可以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B选项中为阳离子,故B错误.C、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该粒子可以是阴离子、阳离子,还可以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C选项中为稀有气体原子,故C错误.D、粒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该粒子可以是阴离子、阳离子,还可以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D选项中无法确定,故D正确.故选D.3.中国科研团队首次证实了天然铀单质的存在.用于核电工业的一种铀原子中含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有关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属于金属元素 B.电子数为92C.核电荷数为92 D.相对原子质量为143【答案】D【解答】A、由于铀的元素名称铀中含有偏旁“钅”故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铀核外含有92个电子;C、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核电荷数为92;D、由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143是中子数,不是相对原子质量;故选D。
课题2原子的结构(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3.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原子的稳定性与电子排布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多媒体动画、模型等直观教具,让学生亲手触摸和观察原子结构,以加深对原子内部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的认识。
1.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原子的内部结构。例如:原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电子在原子内部的排布有何规律?
2.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4.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1.利用PPT展示原子的核式结构,详细讲解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在不同能量级上的运动。
2.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原子结构的模型构建,加深对原子内部组成的三维空间结构的认识。
3.讲解电子云的概念和原子的量子化轨道,引导学生理解电子在原子内部的排布规律。
4.分析原子的稳定性与电子排布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原子的基本性质。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查找有关原子结构的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4.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动画、模型展示、实验操作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创造了丰富的学习情景,使学生能够在直观、生动的环境中学习原子结构,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他们相互指出在原子结构学习中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论:原子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 心球体。
一 原子是怎样构成的?
阅读书P53并讨论: 1. 原子是实心球体吗?原子的体积大小怎样?
+ + +
2. 原子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的?
3. 原子核由哪几种粒子构成? 4. 原子中各种粒子带电情况如何? 5. 什么叫核电荷数?它与质子数有什么关系?
原子的构成
物质并不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可分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国科学家 有核模型 卢瑟福 1911年,卢瑟福通过精密的实验证明在原子 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电子绕核做高速旋转。
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带正电荷 )粒子散射实验
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 度偏转几乎被弹回, 说明原子内有原子核 少数α粒子发生 较大偏转 大多数α粒子没偏转; 说明原子不是实心的, 原子内有很大的空间。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 变化中分子 可再分,原子 不可再分。
原子真是最小的粒子吗? 在任何情况下原子都不能再分吗?
原子弹袭击后的广岛长崎
秦山核电站
为什么“原子弹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 的能量呢?原子内部的奥秘是什么呢?
3 、组成一切原子必不可少的粒子是 ( B ) A 质子 B 质子 电子 C 质子 中子 电子 D 质子 中子
4、铝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核电荷数 为13,则铝原子由( 13 )个质子和(14 ) 个中子构成一个原子核,核外有( 13 ) 个电子作高速运动而构成。 整个原子不 显电性的原因是(质子和电子所带电量相 等,电性相反 )。
(3).离子的书写
在元素符号右上角写上所带电荷,先写 数字,再写正负号。(所带电荷数为1时 省略不写)
例:Na+
Cl-
Mg2+
O2-
离子所带电荷及电性 元素符号 离子所带电荷数
O
2-
(4).离子符号的意义
2 Mg2+
两个镁离子
带两个单位正 电荷的镁离子 一个镁离子带两 个单位的正电荷
(离子符号前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练习: 说出符号的意义:Na+、Cu2+ 、 Al3+、 S2说出数字的意义: Cu2+ 、Al3+ 、 S2-
1. 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氧 硫 8 16 12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8 16
8
16 12
8
16
镁
12
12
2.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于19世纪初提出了近代原子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学说。他认为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这些原子是 不可分割 实心球体 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请你指出道尔顿 原子学说中与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的事实不相符的 地方:
原子核 原子 核外电子
【分组讨论】 观察表3-1中不同原子中各微粒的数目,
你能找出哪些规律?
质子数 1 6 8 11 17 中子数 0 6 8 12 18 原子种类 氢 碳 氧 钠 氯 核外电子数 1 6 8 11 17
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氢原子没有中子) 不同原子,质子数不同。 原子中某些粒子是带电的,以氧原子为例,说明为什么 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不显电性?
【亲手尝试】根据氧原子的结构图画出结构示意图
第一层(2个) 第二层(6个) (最外层)
+8
2 6
三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有什么规律?
3.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8 个电子。 ⑴第一层最多容纳___ 2 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___ 2 个电子。 (2)最外层不超过 8 个电子,只有1层的不超过___ 1 层,再排第___ 2 层,排满第___ 2 层,再 ⑶电子先排满第___ 排第___ 3 层。(按照能量由低到高的顺序分层排布)
点评:求离子的核电荷数采用还原成原子的
方法
三、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国际上一致同意以一种碳原子 质量 的1/12作为标准, 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 比较所得的比, 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 量。(用符号Ar表示) 2、实 质: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 它没有质量单位,但其国际单位为 1,省略 不写。原子实际质量越大,相对原子质量 越大
二 核外电子是怎样运动的?
观看原子的核外电子运动的模拟动画。
氢原子的结构 (1个电子)
行星绕太阳运功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钠原子的结构 (11个电子)
二.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 K 2 L 3 M 4 N 5 O 6 P 7 Q
由内到外,能量逐渐升高
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原子的构成 质子 原子核 中子 原子 核外电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中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可以用原子 结构示意图表示。 3、构成物质的粒子除原子、分子外、还有离子。 带电的原子叫离子。 4、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 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 的
+11
2 8 1 Mg
+12
282
S
+16
286
Cl
+17
287
原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Na
+
+11
2 8 Mg2++12 2 8
S2-+16 2 8 8 Cl- +17 2 8 8
离子: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能力提高】
某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质子数为13, 10 ,该离子的 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 铝离子,符号是____ Al3+ ,该离子的 名称是______
5、离子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a、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结构大多不稳定,化学 性质活泼;离子结构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 b、电性不同:原子不带电,离子带电。
(2)联系:
得电子 得电子
阳离子
失电子
原子
失电子
阴离子
【基础练习】
辨别下列哪些是原子结构示意图,哪些是离子结构示 意图,并能够根据结构示意图写出对应的符号: Na
+13 结构示意图是: 28
• 根据右边的结构图回答: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原子,X值为___ 10 ,该 Ne 。 原子的符号是____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 12,符号是____ Mg2+ 阳离子,X值为___ 。 • 如果该图表示的是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 8 ,符号是____ 阴离子,X值为___ O2- 。
①
英国化学家 道尔顿 英国物理学家 汤姆生 英国科学家 卢瑟福 1803年 实心球模型 1897年 枣糕模型 1911年 行星式有核模型 1918-1932年 发现质子中子
英国物理学家 查德维克
2. 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最外层)
弧线表示 电子层
+11 2 8 1
弧线上的数字表示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数字1也可以表示 最外层电子数
圆圈表示 原子核 圈内数字表示 质子数
“+”表示 原子核带正电
3. 某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该原子的
核电荷数为 13 ,核外有 3 个电子层,第二层上 有 8 个电子,最外电子层上有 3 个电子。
+14 2 7 5
D
(4)金属、非金属原子最外层都没有达到 稳定结构,它们怎样才能达到稳定结构呢?
原子最外 层电子数 8个(He 为 稀有气 体 2 个 ) 是否为 稳定结构 稳 定 结 构 在化学反应中 电子的得失 化学性质 不活泼
不易得失电子
【结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最 外层电子数有着密切关系。 不稳 易失电子 金属
一般﹤4 个 定结 构 活泼
非 金 属 一 般﹥4 个 或 = 4个
不稳定 结构
易 得电子
活泼
4、离子的形成:
Na Cl
Na+
Cl-
NaCl
(1)、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其中:带正 电荷的原子叫做阳离子。 (如:Na+、K+、Mg2+、Al3+)。 带负电荷的原子叫做阴离子。 (如: O2-、S2-、 F- 、Cl-)。 (2)、离子化合物:像氯化钠由阴、阳离子靠 静电作用而形成的化合物。
挑战自我
1、将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等粒子用序号分别填 空格中: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 入下列适当
①②⑥ (2)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④⑤ (3)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带正电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①②④ (5)参加化学反应一定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____ ③ (6)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 ③⑤
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又叫分层运动)
电子层符号: K L 2 M 3 N 4 O 5 P 6 Q 7
电子层序数(n): 1
电子离核的距离:近 电子具有的能量:低
远 高
第一层(2个)
第二层(8个)
第三层(1个) 如何把原子核外电子的这 (最外层) 种分层排布形象的表示出 钠原子的结构 来呢? (11个电子)
3、计算 氢原子的实际质量 例:氢的相对原子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