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与高师化学教育改革的对接研究
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思索与探讨
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思索与探讨新课改初高中化学学科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教育界和学生家长关注的热点话题。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之间的衔接问题亟待得到解决。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思索与探讨。
我们需要认识到初高中化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解决。
首先要从课程内容的变化着手。
新课改对初中和高中化学课程内容都有所调整,初中化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实验能力的培养,而高中化学则更注重理论知识的扩展和实验设计与分析的能力培养。
这种内容上的变化对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初高中化学衔接的困难度。
教学方法和素质的提高也是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关键点。
新课改提倡“培养学生能力、关注学生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而这种教学方法的改变需要教师具有更高的教育素质和教育水平。
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也是影响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重要因素,这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合作,共同引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态度。
课程结构和学科交叉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新课改提倡“素养教育、交叉融合”,化学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之一。
初高中的化学课程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好化学基础知识,还要具备更强的跨学科能力,这对初高中化学衔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对策和建议:一、调整课程内容结构,明确初中和高中化学在知识点、实验设计与科研方面的要求,使得初中化学知识和高中化学知识有机衔接。
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方法,不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使得初中和高中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三、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合作,共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跨学科能力。
四、建立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使得初中和高中的化学课程更具有交叉融合性,增强学生的学科交叉能力,提高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水平。
诠释新课改下初中与高一化学教学的对接方案
诠释新课改下初中与高一化学教学的对接方案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让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教学实现无缝对接。
别小看这个问题,这可是关系到孩子们学习效果和兴趣的大事!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份详细的对接方案。
咱们得明确一下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基于这个理念,我们来一步步制定对接方案。
一、教学内容对接(1)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让学生掌握物质的组成、性质、变化等基本概念,如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
(2)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如实验操作、观察记录、数据分析等。
(3)化学与社会: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2.高一化学教学重点:深化理解,提升能力。
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在初中化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让学生掌握原子、分子、离子等基本概念,了解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化学反应原理: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如反应类型、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
(3)有机化学:让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反应等基本知识。
二、教学方法对接1.初中化学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1)创设情境:通过生活实例、实验现象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问题驱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习惯。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高一化学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实验探究:鼓励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评价方式对接1.初中化学评价方式: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次数等。
谈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谈新课程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初中化学教学与高中化学教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在新课程下,初中化学教学已经将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科学实验的探究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而高中化学教学则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深入和应用技能的提高。
为了有效地衔接初高中化学教学,教师需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合理规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应该在初中阶段就注重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实验观念和科学方法。
其次,教师应该在高中阶段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技能的培养和应用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除了教师的努力,学校和教育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培训机会,让教师和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实现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机衔接。
- 1 -。
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思索与探讨
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思索与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课程之间的脱节问题日益凸显,如何提高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侧重于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理论概念的建立,而高中化学教学则更注重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何使初高中化学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实现有效衔接,成为当前新课程改革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只有通过深入探讨问题的本质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才能更好地推动化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希望本文能够对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的思索和探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思路。
1.2 问题意义高质量的初高中化学课程衔接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初中与高中化学课程之间出现的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问题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良好的初高中化学课程衔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学习节奏和要求。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所不同,学生需要在两个阶段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过渡和连接,以避免出现知识断层和学习困难。
初高中化学课程衔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业发展和未来职业选择。
如果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学不能有效衔接,学生可能在高中阶段面临知识基础不牢、学习能力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其未来的学业规划和职业发展。
加强初高中化学课程衔接还可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通过顺畅的教学过渡和有机的知识延伸,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为将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奠定坚实基础。
【字数: 260】2. 正文2.1 新课改初高中化学教学改革内容概述新课程改革对初高中化学课程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优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强调探究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能力,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衔接的探讨【10-8】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华容进修附中朱思红一、问题的提出2004年秋季,湖南省初中阶段课程改革实验的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初中新教材对某些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的变动、删减、增补和拓宽;对某些知识的表述进行了修改;适当的降低、淡化处理了某些教学要求。
新教材的知识结构与旧教材相比有了较大的区别。
2007年秋季,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实验的试点工作也正式启动,且高中化学课标也做了相应的修改。
在实际的教学运用过程中,初中化学与高中新教材的衔接问题随之凸显,现实中,一部分初中化学成绩很好的学生进入高中后也感到困惑,而此问题的解决关系到我们学生是否能更好、更快适应高中的教学,以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的长期发展。
二、目的和意义依据教育教学的改革现状和化学课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等涉及到的相关内容。
对其深入研究,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捕捉教育时机,可以使初中化学教师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选择高中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作为教学情景,设计题目,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的可持续发展。
三、研究的内容1、调查研究初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和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表1 高一新生问卷调查(刚入学时)(高一3个班数据统计)2. 初、高中教材衔接具体情况及其分析表2 初高中教材(新人教版)教学内容的知识结合点上有所不同的知识内容。
利用知识上的“结合点”,注意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
因此要把握结合点,循序渐进,教师教学时应把握好教学的起点和节奏,教有所依,学有所循。
初中高中化学的学习都是从实验开始,初中有基本的实验要求,高中粗盐的提纯多了钙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除杂顺序,共同点是都要强调实验是化学的研究方法例如,高中离子反应的呈现,是从初中导电性实验入手介绍电解质,引出电离,并利用新的分类标准来认识的。
初中化学教学作为化学启蒙教育,这方面要求不必太高.高中因为有了电离的概念,就可以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将初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在这里进行落实。
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思索与探讨
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思索与探讨新课改对初高中化学教学的改革,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实施过程中,初高中化学之间的衔接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进行思索与探讨。
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存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内容的紧密性不强。
由于初高中化学教学的内外部环境不同,所以在内容设置上存在一定的断层。
初中化学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而高中化学则更加注重对知识的拓展和应用。
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应适当增加一些相关知识,并将初中所学的知识与高中所需的知识进行有机衔接。
第二,教学方法的差异性大。
初中化学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而高中化学教学则更加注重理论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初高中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
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被忽视。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的比例较小,有时甚至被忽视。
在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中,应重视实验教学的作用,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针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索与探讨:第一,加强教师的专业培训。
教师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才能更好地进行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实施。
在初高中化学教学中,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初高中化学之间的衔接工作。
第二,建立初高中化学教材的衔接机制。
在初高中化学教材的编写中,应注重初高中之间的衔接,逐步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到拓展知识的学习。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将实践性的教学内容与理论性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是一个需要我们共同思索与探讨的问题。
通过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教学方法的差异性的解决、实验教学的重视等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探讨
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探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针对这一问题,教育界展开了深入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各种解决方案。
本文将针对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进行探讨,探寻如何更好地开展初高中化学教学,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
一、新课程背景下初高中化学课程的变化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和高中的化学课程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其中最主要的变化就是教学目标的调整。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部对化学教育的目标也做出了调整。
传统的化学教育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新的课程要求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就要求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学要更好地衔接起来,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从初中阶段转入高中阶段。
二、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问题也凸显出来。
初高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不一致。
由于新课程对化学教学目标的调整和要求不同,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学目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就导致了在实际教学中难以顺利进行衔接。
2. 教学内容脱节。
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学内容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认知上的难题。
3. 教学方法不适应。
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学生在过渡阶段难以适应。
4. 学习兴趣不高。
由于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学缺乏衔接,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影响了学习效果。
以上问题都给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们共同努力解决。
为了解决初高中化学衔接教学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和措施:1. 统一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要求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学目标要更好地衔接起来,要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更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调整教学内容。
对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从初中阶段过渡到高中阶段。
高中化学课改调查与高师化学的浅析
高中化学课改调查与高师化学的浅析随着社会对教育改革的需求,高中化学面对新课程在教学上的复杂化,致使老师在教学能力与综合素质方面受到限制。
在我国很多的高师院校,已经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来适应新课程改革。
化学在未来教育发展中,必将成为培养高中老师的高师化学教育专业,在新课程教学的改革形势下,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关键问题。
一、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剖析1.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在高中的化学课改的背景下,新课程标准详细概括了课程的内容与性质,对化学课程提出了新理念和知識框架,展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特点。
在课程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的主题和具体标准上都有详细的界定标准,对学生在学习上的活动和探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与要求。
使化学课程教学目标更具有特色性,从多个方面构建和确定新课程的教学方向。
新课程标准下的化学教学目标与方向,更具有实际的操作性,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发展需求。
通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明确学习内容的主题,深化学生对科学探究的观念。
利用学习化学的活动与探究,突出新课改下对教学方式的改革,对活动与探究的实际结果赋予新的特色与评价。
2.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思考经过对课改的调查,为了更好的实施新课程标准工作,老师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培养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力和个性,老师从对书本的教学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使其适应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
为满足新课标体系在教学上的需求,必须要强化老师的专业性、以及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达到老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和进步的目的。
不断的突出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特色,也为验证科学知识的真实性而增加化学实验教学,利用实践去验证科学理论。
新课程标准的实质是对高中的化学教学进行突破性的转变和改革,利用增加的化学实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的科学知识与理论。
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对化学的科学分析能力,有利于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创新意识。
二、高师化学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探讨1.高师化学教育专业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我国的高师化学教育专业教学中,完全采取了统一固化的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的内容上过于呆板不灵活,没有充分的体现出化学的发展方向,这样的教学模式极其不利于发展化学课程的特色。
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思索与探讨
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思索与探讨新课改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一直是教学中的难点和瓶颈。
在新课改中,初中化学的重点是形成初步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而高中化学则更加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如何解决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成为了我们教师首要的任务。
我们应该明确初高中化学的衔接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此基础上,高中化学课程则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较为系统的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初中化学教学应当重视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及其实质的认识。
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实验室,开展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高中化学教学则要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入性,引导学生形成逻辑思维和理论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需要强化初高中化学的衔接。
在初中阶段,应该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并且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化学概念。
在高中阶段,应该对这些概念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扩展。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初中所学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进行更加复杂和深入的实验操作,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高中化学知识。
我们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验,要求学生运用初中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既能够巩固初中所学的知识,又能够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师之间的合作也是解决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重要途径。
初中化学教师和高中化学教师应该建立起密切配合的关系,共同研究和探索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
教师可以相互交流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观点,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加以研究和改进。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和能力,为高中化学教学做好准备。
解决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教师应该明确阶段的教学目标,强化初高中化学的衔接,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初高中化学教育的发展。
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思索与探讨
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思索与探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和推进,初高中教育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
化学作为初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在新课改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问题尤为突出,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业发展,也关乎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我们有必要对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进行深入思索和探讨。
一、新课改带来的挑战和问题新课改的推进,主要是为了构建素质教育的体系,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这种大背景下,新课改对初高中化学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也做出了一定的调整,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新课改也给初高中化学教学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新课改对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了调整,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一些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这对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改要求化学课程更加注重实验教学,这对学校的实验条件和教师的实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也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这些挑战和问题都直接影响着初高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和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对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进行深入思索和探讨。
二、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分析针对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我们可以从教材设置、教学方法、教师素质、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分析。
1.教材设置新课改要求初中阶段就开始接触一些高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初中阶段的化学教材就需要对高中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行适当的引导和铺垫。
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设置也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使他们在初中阶段就能够初步建立起一些化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教学方法新课改要求化学课程更加注重实验教学,化学教师需要在初中阶段就对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教学,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化学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师范院校化学教育改革与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对接研究
师范院校化学教育改革与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对接研究摘要分析了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特点, 并指出当前师范院校化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与中学化学新课改对接的师范院校化学教育改革的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师范院校教育改革新课程改革职前教师培养为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师资,是师范院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点和生长点。
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改革,对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使师范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新课改之间存在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系,存在双向的互动关系。
师范院校一方面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促成者,另一方面又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受动者。
师范教育为基础教育输送师资和教育思想,而基础教育则为师范教育提供实践,并为高等教育输送生源。
可见,两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最终共同实现民众素质的提升。
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国家对基础教育进行新课程改革,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增强基础教育学生的素质。
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新的理念、新的特点、新的目标、新的内涵,对中学化学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对师范院校的化学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
1 我国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特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使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倡导全人教育,强调课程应促进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品德,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
新课程的推广实施将使教师从由重传授向重引导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视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由统一性的教育者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因材施教者[2]。
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的特点:(1)涉及的内容全面而详尽;(2)新的化学课程目标更具特色,新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构建了课程的总目标。
(3)重新构建化学课程的内容体系,新的化学课程立足于对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改变了过去偏重学科知识的倾向,提出了学习主题和相应的内容标准。
高中化学新课程与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衔接的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中化学新课程与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衔接的有效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实施,高中化学课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高中化学课程设置了更多的知识点,更加注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而初中《化学》课程中重视的是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概念及其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高中化学新课程与初中《化学》课程在课程内容、理论知识点、实验技能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如何实现初中和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衔接,是当前化学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二、研究问题及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中化学新课程与初中《化学》课程教学衔接的有效性,研究问题包括:(1)高中新课程与初中《化学》课程的知识点、实验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是什么?(2)高中新课程与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的衔接问题如何解决?(3)新课程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科意识等方面有何提升?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问卷调查法。
具体分为三个步骤:(1)搜集高中化学新课程和初中《化学》课程的相关文献,分析其教学内容、理论知识点和实验技能方面的差异。
(2)通过实验法,对高中新课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实验,手动模拟初中《化学》中的实验环节,并针对实验结果讨论分析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验技能的锻炼。
(3)以某初中和高中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的形式,探究教学衔接是否有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科意识等方面进行研究。
四、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包括:(1)掌握高中新课程和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区别,分析其中的联系和转化。
(2)通过实验法和手动模拟初中《化学》课程中的实验环节来讨论、分析并提供行之有效的高中新课程和初中《化学》课程之间的教学动态衔接。
(3)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探讨高中新课程与初中《化学》课程的教学衔接的有效性,并研究新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包括学习成绩和学科意识两个方面。
五、研究价值本研究对于高中化学新课程和初中《化学》课程的有效衔接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对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探讨
对新课程理念下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的探讨1. 引言1.1 引言部分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界逐渐开始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点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化学教学也需要随之进行调整和更新。
初高中化学教学作为学生接触化学的重要阶段,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贯彻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学生学习化学往往注重记忆知识点和做题技巧,而忽略了学科之间的联系及化学实践的重要性。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和跨学科的学习,要求学生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对初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初高中化学教学中,实现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成为当前化学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更好地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
.2. 正文2.1 新课程理念的背景中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直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是对传统课程体系的革新和升级。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化学教学也要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在化学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需求,给予他们更多的探究和实践的机会,引导他们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
2.2 初中化学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对接初中化学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对接是当前教育领域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主体性和实践性,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实验探索,而传统的初中化学教学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实践环节。
如何将初中化学教学与新课程理念有机结合,成为当前化学教师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针对初中化学教学与新课程理念的对接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思考和探讨。
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思索与探讨
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思索与探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化学教育和高中化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成为了当前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初中化学教育和高中化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涉及到教学内容的延续和深化、教学方法的衔接和转变、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等多方面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就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进行思索与探讨,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初中化学教育和高中化学教育的教学内容衔接在新课改下,初中教育和高中教育的化学教学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初中化学主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基础化学知识,如元素、化合物、化学方程式等,而高中化学则更多关注于化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如化学反应的动力学、热力学等。
初中化学教育和高中化学教育的内容衔接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初高中化学教育的内容衔接问题,我们需要思考以下几点:一是如何将初中的基础化学知识与高中的应用化学知识进行有机的衔接,二是如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适应和接受高中的化学教学内容。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考虑设置过渡性的知识,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就接触到一些高中化学知识,以此引导学生逐步进行知识的深入学习。
在初中阶段就可以引入一些高中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如溶液的浓度、反应速率等,以此让学生对高中的化学教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分析来引导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操作,从而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化学的身影,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热爱。
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和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来解决。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展开初高中化学衔接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
新课程改革下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随着义务教育化学新课程的推广与实施,如何妥善处理好初中化学进入课改,但高中尚未介入新一轮课改而引发的包括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课程资源等方面的一系列教学矛盾。
初、高中学科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衔接问题实际上并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出现的新问题。
本次改革实施之前,初高中化学衔接也存在问题,只是在基础教育改革进入实验性实施后,由于新旧课程的差异、考试改革的冲击等原因,衔接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更为复杂。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首先是化学启蒙教育向化学科学基础教育平稳过渡的问题。
初中化学教育是粗浅的化学常识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更强调基础性、一般性,要求学生必须拥有作为一名未来社会公民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情感素养等等。
所以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更注重时代、社会和国家的普遍要求,在课程目标、教学要求等方面会普遍较低。
初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五个学习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表明初中化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
它没有以高中或大学化学专业教育的预备教育为目标来选取教学内容。
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
教材语言比较通俗,直观性、趣味性强。
一、与原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相比,化学新课程无论在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从传统化学教学大纲与现行化学程坚持以学生为本,把以掌握“双基”、培养能力为中学化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逐步转向了以培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化学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多年来,中学化学课程内容主要依附于化学学科体系,轻视服务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化学新课程结合国际、国内化学教学的发展动态,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有关精神,大胆删除了原有课程中“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思索与探讨
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思索与探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和高中教育的衔接问题备受关注。
化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重要学科,其教育衔接问题尤为重要。
初高中化学教育的衔接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还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我们有必要对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进行深入思索与探讨,以期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
我们需要认识到新课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重要性。
初中和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两个重要阶段,两者之间的衔接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科发展。
特别是在化学这门学科上,由于知识体系的连续性和深度,新知识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尤为突出。
如果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育无法有效衔接,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不连贯和不完整,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甚至影响学生未来的学科选择和发展方向。
我们需要思索和探讨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原因。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如物质的结构、性质和变化等,而在高中阶段,则要深入学习化学的具体内容和理论,如化学元素与化合物的结构、化学反应和化学性质等。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不足,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不合理安排,以及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差异,导致初高中的化学教育衔接问题突出。
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是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学在目标和内容上存在断裂和脱节,导致学生的学习错位和学科发展不连续;二是初中和高中的化学教学在方法和手段上存在落后和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科拓展。
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如何解决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
针对初高中化学衔接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首先是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衔接问题。
为了解决初高中化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我们可以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设置和调整入手,建立初高中化学教育衔接的目标和内容体系,以确保学生的学习连贯和学科发展的完整性。
其次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衔接问题。
在初高中的化学教育中,我们可以探索和实践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问题导向的教学、实验探究的教学、课外拓展的教学等,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学科拓展,确保教学的衔接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将 必修 课 、选 修 课 、教 育 实践 和讲座 课 f 教学 研究 方法 、 如 教学 论 文写 作 、 学课 外 活动 指 导 、中学 化学 习题 解答 、 化 化学 哲 学等 ) ’ 板块 构 成化 学教 育类 课程 体 系 。在化 学教 育专 业 的本 四大
科课 程 没置 中加 入化 学 史 、 化学 哲学 和化 学 社会 学 课程 ,并研 究 在各 专业 课 的教 学 中如何 结 合 化学 史 、 化学 孝学 和化 学社 会学 内 斤 容讲 授 本专 业 的基 础知 识 , 将会 极 大地 提高 师范 生 的科 学素养 和 人文 素 质水 平 。同 时协 同其 他化 学专 业 课程 的教 学 ,全程 渗透 , 培养 师 范生 素质 。此 外 ,在 教育 系列 课程 的 教学 中 ,也要 采 取灵 活 多样 开放 的教 学 方式 及评 估 方法 。 讨论 式教 学 、 如 参观 式教 学 、 开放 实 验室 实践 等 教学 方法 ;开卷 、闭卷 、研究 报 告 、小 论 文 、 ¨试 、实 验操 作 、实验 方 案 没计 、课 程学 习总结 、大作 、 I 、小组 合作 解 决复 杂 问题 等评 价方 式 。
学 沦等 课程 。
、
引 言
在 新 的时 代 背 景下 , l 家 对基 础 教 育进 行 新 课 程改 革 ,以 刊 _ 提高 基 础 教育 的质量 ,增 毖础 教 育 学 生 的素 质 。 r学 化 学 新 r I 课 程 改 革 是荩 础 教 育新 课改 的 重要 组 成 部分 ,有 着 新 的理 念 、
统 一性 的教 育 者转 变为 真 正意 义 l 的 材 施 教青 。 巾学化 学新 课 程标 准 的特点 : 涉故 的内容 伞 而 弹尽 ; ① ②
新 的 化学课 程 F标 更具 特色 , 课程 标 准从 识 L 能 、 程 1 新 j 技 过 j 方法 、 情感 态度 与 值 观 : 价 i个方 面构 建 _课 程 的 总 日标 。 重 新 r ③ 构 建化 学课 程 的 内容体 系 , 的化 学课 程 立足 于对 公 民科 学 素养 新 的提升 , 变 r过 去偏 雨学科 知识 的倾 向 , m 学 习主题 和 干 改 提 r r 『 心 的 内容标 准 。④规 划具 体 的学 习 内容和 结果 ,在 “ 容标 准” 内 部分 , 通过 对学 习 内容 、 过程 和 结果 的 说明 和活 动建 议 来体现 认 知性 学 习 日标 、 技能 性学 习 目标 和体 验性 学 习 目标 。 突 学 牛 ⑤ 学 习方 式 的变革 , 突 学生 自主 的实 践活 动 , 置 了大量 的探 究 设 课题 。 ⑥赋 予发 展性 评价具 体 的内 容 和 ‘ ,r我评 价 和活 动 法 I 表 现评 价相 结合 。 三、我 国高 师化 学教 育 存在 的 问题
应 对摹 础教 育新 课改 的挑 战 , 师化学 教 育专 、教 学 而临 的 高 №
( 4)“ +2 ”培 养模 式 。 这 种模 式 是 大学 第一 年 不分 专 1 +1 业 ,对 学 生进 行通 识教 育 。第 二年 根据 学生 的 兴趣及 学 习情 况 , 分 方 向不 分具 体专 、 在第 : 年期 末进 行化 学学 科 内不 同 号业 的 选择 ,依据 个 人 的兴趣 ,结合 学 习成 绩 ,愿 意从 事教 育事 业将 来 要 当 中学老 师 的学 生 , 选择 适合 基础 教 育改 革实 际需 要 的教育 坪 论 和实践 课 程进 干学 习 ,获 得化 学教 育专 业学 士 学位 。 亍 不论 什 么培 养模 式 , 有 各 自的优 势 , 存 在不 足 ,只有 随 都 也 莆 教 育教学 改 革的 不断 深化 , 们 观念 的转 变和 社会 经 济的不 断 人 发展 ,人 培养 模式 才 能得 到 完善 。 2 改 革传 统 的课 程 设 置和 采取 多样 的教 学评 价 方式
【 中图分类号 】 6 2 G 3
一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0 —98 2 0 0 6 6 2( 09)1 —04 — 1 1 13 0
( “ 2) 基础 +方 向”培 养模 式 。 。 种 培养 模式 是 在 主修 本科 这 化 学 — 基础 课 的基础 上 ,在 选修 课程 中设 置若 干个 方 向课 程 , 业 规 定学 生 必须选 修 几个 方 向的课 程 。方 向课 程 主要有 :化学 学科 提 高 课程 、生物 类课 程 、 理类 课程 、汁算机 类课 程 、数学类 课 物 程 、应 用 化学 课程 等 。 ( 大理 科 教 育 ( 3) 或科 学 教 育 ) 养 模 式 。枞 据 教 育部 对 中 培 等 教 育 改 革 的思 路 ,存化 学 ( 综合 理 科 )培 养模 式 的 基础 继 续 减 少化 学 类 课 程 的 门数 和 学 时 ,增 加 数 、珲 、物 质科 学 、地 珲 学 、地球 宇 宙 、生 命 科 学 、科 学 探 究 、科 技 英 语 、科 学 教
新 的特 点 、新 的 日标 、新 的 内 涵 ,对 巾学化 学 教 师 的 素 质和 数 学提 出 _新 的要求 , 时 ,对 高师 院校 的化 学 教 育也 提 了史 r 高 的婴求 。
二、 中学化 学 新课 程改 革 的特点 新 课程 的改 革 实施将 使 教 师从 …晕传 授 向重 引 导转 变 ; 重 教师 “ ”向重视 学 生 “ ”转 变 ; 重结 果 向重 过程 转化 ;m 教 学
・
中外教 育研 完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  ̄ !  ̄ N o9 i Oi i
?j |
中学化学新课程 改革 与高 师化学教 育改革 的对接研 究
蒋书怡 湖南省衡 阳市第五 中学
【 要 】 文 阐述 了中学 『学 新课 程 改革 的特 点 , 出 了高 师化 学 教育存 在 的 问题 ,研 究提 出 了与 中学化 学 新课 改对接 的 高 师化 摘 本 匕 指 学教 育 改革 的模 式和 方法 。 【 关键 词 】化学 教育 改革 新 课程 改 革 对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