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教学设计.doc

合集下载

元素教案初中化学

元素教案初中化学

元素教案初中化学
目标:了解元素的定义和分类,认识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元素的定义和分类
教学难点:元素在化学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一、引入
1.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和周期表,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

2. 提出问题:什么是元素?元素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二、学习
1. 告诉学生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元素的种类很多,有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过渡金属元素等。

2. 介绍元素的分类方法:按化学性质可以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按原子序数可以在周期表中找到元素的位置。

三、练习
1. 给学生展示一些元素的图片,让他们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2. 让学生查找一些元素的性质和用途,并做简单的报告。

四、总结
1. 综合学生的学习和练习,让学生总结元素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2. 强调元素在化学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认识到元素是构成一切物质的基本单位。

五、作业
1. 要求学生继续学习元素的性质和用途,认真完成作业。

2. 提醒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了解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拓展
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元素的结构和性质,拓展知识面。

2.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教学反馈:
1. 教师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解答,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以上是元素教学的一个模板,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拓展。

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元素教案初中

元素教案初中

元素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掌握元素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识别常见的元素及其符号。

3. 理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元素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

2. 常见元素的识别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元素符号的记忆和书写。

2. 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试剂、显微镜等。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元素周期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金属、矿物、食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品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2. 提问:你们听说过元素吗?元素是什么?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元素的概念:元素是指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介绍元素的基本性质: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 讲解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元素符号通常用元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来表示,如氢元素表示为H,氧元素表示为O。

三、元素的应用(10分钟)1. 讲解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元素广泛存在于地壳、生物体内等。

2. 举例说明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铁元素在制造钢铁、铜元素在制作电线等。

四、实验室实践(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试剂,识别其中的元素。

2. 让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元素的化学反应。

五、总结与复习(10分钟)1. 复习元素的概念、符号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2. 提问学生:你们学会了哪些元素?它们的应用是什么?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复习元素的概念、符号表示方法及其应用。

2. 观察身边的物质,识别其中的元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物质组成,引入元素的概念。

通过讲解元素的基本性质、符号表示方法以及应用,使学生掌握元素的基本知识。

实验室实践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物质,识别其中的元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元素》教学设计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身体里的物质、食物、水、空气等都是由什么组成的呢?这些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那么什么是元素,元素又如何分类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一、认识元素,理解涵义教师通过投影展示两组原子,并询问学生每组原子的质子数是否相同,引出元素的定义。

然后让学生观看表格,并思考如何区分不同元素。

最后讨论元素的特点和与原子的区别。

二、元素的存在和分类教师让学生查看元素周期表,找到元素的分类,并尝试列举一些学过的元素。

同时,让学生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重点难点:重点:元素的概念和分类。

难点:理解元素的定义和区分不同元素。

改写后的文章:九年级化学学科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我们研究了有关三元素的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元素的存在,形成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的简单分类,并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身体里的物质、食物、水、空气等都是由什么组成的,然后介绍这些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接着,教师通过投影展示两组原子,并询问学生每组原子的质子数是否相同,引出元素的定义。

学生观看表格,并思考如何区分不同元素。

最后,教师让学生讨论元素的特点和与原子的区别。

在元素的存在和分类环节,教师让学生查看元素周期表,找到元素的分类,并尝试列举一些学过的元素。

同时,教师让学生了解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

本节课的重点是元素的概念和分类,难点是理解元素的定义和区分不同元素。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对元素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本节课主要研究了元素的分类、存在形式和化学变化中的作用。

首先,元素可以按照不同的性质进行分类,例如化学书中最后一页所示的分类方式。

我们可以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惰性气体等。

其次,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有很多,包括地壳中、生物体中和空气中等。

例如在地壳中,各元素按照质量计从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元素》(第1课时) 教学设计

《元素》(第1课时) 教学设计

《元素》(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元素的概念;分类;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得比较和联系【教学难点】对元素概念的理解;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与区别。

二、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原子的知识环节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广告图片【提出问题】黄金搭档含有钙铁锌硒,他们是什么?(分子,原子,还是……?)思考,列举生活中广告图片。

巧设问题,创设情境制造悬念学生独立思考,有疑问,有猜测。

通过生活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并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三、建构元素概念,并区分元素与原子的概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讲述】其中的“钙”、“铁”“锌”“硒”到底指的是什么呢?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元素。

那么什么是元素呢?先让学生宏观感受元素,为进一步学习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

教师给出如下两个表格讨论与回忆,得出:(1)氧原子①、②、③之所以为氧原子的原因,氧离子与氧原子别与同,(2)不同氢原子和氢离子的别(1)从知识上,是为学生建构元素的概念奠定基础;教师引导:这一类的粒子宏观属于氧元素【提出问题】请从表分析元素由什么决定的,储存在脑子里教师引导:这一类的粒子宏观属于氢元素【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什么?请同学们概括总结什么叫元素(即元素的定义是什么)?与同,(3)不同氧的粒子质子数都是8,不同的氢的粒子的质子数都是1。

思考讨论,什么是元素。

归纳总结,得出元素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2)从能力上,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讲述】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质子数都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质子数都为1的所有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细节:元素是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的,只讲组成,不讲构成,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如同“蔬菜”的字面意思。

通过【练习一】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倾听,理解物质的宏观组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质组成的元素,注意细节。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精选12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重点、难点: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2、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质区别是什么?2、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情景导入:讲授新课:一、元素(板书)讲解: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

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

提问:二氧化碳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四氧化三铁、氯酸钾呢?)小结:1、元素概念:见课文第71页(板书)讲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物质二千多万种,这千千万万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讲解:根据我国文字的形象化,讲解这一百余种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小结:金属元素:如:Na、Mg、Al、Zn、Fe、……2、元素非金属元素:如:C、Si、S、P、Cl、N、……(板书)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Ar……阅读:课本第71页图4-4,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3、元素的读法、写法(板书)讲解:利用板书讲解元素名称(我国命名、国内通用)、元素符号(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区别,如Fe。

化学《元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化学《元素》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概述本教案是关于化学元素的教学设计,适用于中学化学初中、高中等阶段的教学。

通过此教学设计,学生将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元素的性质、元素周期表等相关知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主要有:掌握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元素的周期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主要以讲授、实验、讨论、探究为主,有效结合课堂实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概述1.元素的基本概念和性质:(1)什么是元素:由原子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2)元素的性质:原子结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等。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

2.元素的周期表:(1)周期表的发展历史。

(2)周期表的组成:周期、族、元素符号、原子序数等。

(3)周期表的应用:预测元素性质、判断元素种类等。

3.元素的实际应用:(1)元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元素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1.开篇活动(课前10分钟)教师介绍元素的概念和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让学生了解元素的广泛存在。

2.首先了解元素(2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子引出元素的概念,然后介绍元素的基本性质,包括原子结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学生通过讨论和探究了解元素的特点。

3.学习元素周期表(30分钟)教师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并解释周期表的组成和元素符号的含义。

然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和发现,探究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和应用。

4.实践应用(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观察元素的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通过实践探究元素的性质和规律。

5.巩固和拓展(15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巩固和拓展教学,提供一些延伸问题和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回顾所学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价方法1.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实验操作能力,通过实际观察、记录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发言情况、实验操作是否规范等方面的评价。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

《元素》教学设计元素是化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随着学习程度的深入,学生需要逐渐掌握多种元素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

设计一节好的元素教学课程,对于学生理解整个化学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实验教学和多元素贴图的教学课程设计。

一、引入本教学课程将从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元素入手,例如铁、碳等,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展示每个元素的图片和具体应用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对生活的影响。

二、实验教学在教学的中间环节,本教学课程将注重实验教学的方式。

实验教学不仅瞄准学生的好奇心,而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种元素的属性。

例如,通过硫酸铜水合物变化的颜色,呈现出铜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显著作用。

此外,通过给学生一个包括各种元素的混合物,设置不同的实验目的,并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元素的特征进行分离,以便更好的理解各个元素的属性。

三、多元素贴图本教学课程还将用多元素贴图的方式进行教学设计。

以碳为例,我们可以绘制出一张以碳为核心的贴图。

在贴图中,嵌入各种元素的属性并与碳进行联系,如碳元素在地球上的分布、化学性质、生命系统和工业应用等。

教师也可以利用这张图开启课堂的多元素探究,帮助学生彼此分享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详细描述石墨、金刚石、全球碳排放、甲烷水合物和两性草甸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元素的属性和特点。

四、教学结束当我们到达教学结束的点时,对学生的知识进行一个综合性的展示和总结。

教师可以选择复习对每个元素的理解,以及展示每个学生的元素课程的最终质量。

此外,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反馈对教学设计的评价,以根据学生的评价来不断调整和改进课程设计。

这将有助于教师根据课程反馈来设计更实用的课程和强化教学。

以上就是本教学课程的设计,该课程以实验教学和多元素贴图为主要手段,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让学生在学习化学方面获得更具体和深入的理解。

希望这个课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元素的概念并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涯奠定基础。

《元素》(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元素》(教学设计)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

课题3 元素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分析“元素”概念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中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它与分子、原子、离子等都属于生长性强的基本概念,是支撑和构建初中化学知识结构的重要结点,正确理解这些基本概念是学习其他知识板块的重要基础。

2.教材内容的有序性分析(1)“元素”概念在教材中的逻辑顺序新版教科书的逻辑顺序为“分子和原子→原子构成→离子→元素”,与旧版相比,教材将离子与元素的位置对调,在学习了离子之后再学“元素”,更有利于“元素”概念的完整构建。

(2)学生对“元素”概念的认知阶段与目标在“元素”概念出现前,教材已让学生提前接触和感知元素,如绪言和本课题的引言部分,让学生对“元素”概念由“模糊感知”发展为“产生表象”后才提出“元素”真正的概念,让学生形成概念。

二、学情分析1.学生认知水平分析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元素,但是只知道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对于元素的准确定义还没有接触过。

另外学生对原子结构也有初步了解,知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但由于微观世界的抽象性,学生可能掌握得不是很好。

2.学生能力水平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可以通过类比理解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另外,学生已经学习原子的相关知识,但是由于没有具备“同位素”的知识储备,可能比较难理解元素概念中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三、教学目标1.理解元素的概念,知道元素在学习联系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作用、意义;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包括宏观、微观),掌握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能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元素的概念形成;2.元素、物质、分子、原子、离子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概念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展示图片】生活中的物质【讲解】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同学们知道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什么吗?其实这里的“碘”“氟”“硒”指的是元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元素》。

初中化学 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 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元素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 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 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教学重点:1.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 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教学难点:1. 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号的书写。

2.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相关信息。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5分钟)1. 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它们有什么本质区别?2. 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二、情景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物质,如木炭、二氧化碳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组成。

三、讲授新课(15分钟)1. 元素的概念(3分钟)讲解元素的概念,强调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举例说明碳元素和氧元素的特点。

2. 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5分钟)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如单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举例讲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3. 元素周期表的认识(5分钟)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讲解周期表中各个列的名称和意义。

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其他信息。

四、练习与思考(5分钟)给出一些元素符号,让学生写出对应的元素名称;给出一些元素名称,让学生写出对应的元素符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谈谈对元素概念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元素周期表。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元素周期律。

2. 结合实验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深入了解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元素的概念和元素符号的书写,使学生对元素的宏观组成和微观结构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元素》教学教案

《元素》教学教案

《元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元素的定义、命名及符号表示方法。

2. 使学生理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及其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元素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2. 元素的命名与符号表示3.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4.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5. 常见元素的性质和用途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元素的概念、命名与符号表示,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及分布规律。

2. 难点:元素周期表的分布规律及其意义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元素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元素周期表的动态分布,增强直观感受。

3.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元素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

2. 讲解元素的概念:介绍元素的基本特征,解释元素的概念。

3. 讲解元素的命名与符号表示:介绍元素命名规则,讲解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

4. 展示元素周期表: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讲解周期表中横行和纵列的命名规律。

5. 讲解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布规律:分析周期表中元素分布的特点,讲解分布规律的意义。

6.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元素在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

8.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元素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0.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过程和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方案。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元素概念、命名与符号表示、周期表结构及分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作业练习、期中期末考试。

3. 评价标准:能准确理解元素概念,熟练掌握元素命名与符号表示,了解周期表结构,能运用分布规律分析问题。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化学基础》等。

2. 多媒体课件:元素周期表动态展示、元素应用案例分析等。

3. 网络资源:有关元素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高二《元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

高二《元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

高二《元素》教学设计教案(精选3篇)教案一:《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

2. 掌握元素字母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3. 熟悉几个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个研究元素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元素是什么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和应用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Step 2:概念解释通过简单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元素的概念,并引入元素周期表的概念。

解释元素周期表是如何排列元素的,包括周期、族和原子序数的含义。

Step 3:学习元素周期表给学生分发元素周期表,让学生浏览元素周期表,引导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和特点。

让学生列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

Step 4: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让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字母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通过互动游戏或小组合作,让学生尽可能快速地掌握元素符号和原子序数的对应关系。

Step 5:重要元素的性质和应用选择几个重要的元素,如氧气、铁和金,向学生介绍它们的性质和应用。

通过实验、演示或小组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这些元素的作用。

Step 6:小结与评价请学生自己归纳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排列规律,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或想法。

用小测验或班级讨论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教案二:《元素与化学反应》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熟悉几种常见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

2. 掌握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规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元素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元素表示出好奇心。

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元素能在化学反应中起到什么作用吗?”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

Step 2:概念解释向学生解释元素的性质和化学反应,并提出元素存在的形式有固体、液体和气体等,让学生理解元素变化的多样性。

Step 3:实验观察选择一些易于观察的元素,如铁和铜,进行实验演示。

元素教案设计

元素教案设计

元素教案设计引言:元素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化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对元素及其特性的深入了解。

因此,元素教案设计在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一份有效的元素教案,通过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的特性和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掌握元素的定义、性质和分类方法。

b.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

2. 能力目标:a.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平衡。

b. 能够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预测元素的性质和行为。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元素及其重要性的兴趣和好奇心。

b. 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a. 什么是元素?元素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b. 元素的分类方法: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元素。

2. 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结构:a.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排列方式。

b. 元素周期表的分类:主族元素、过渡元素和内过渡元素。

3. 元素的化学方程式和平衡:a. 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要素和书写规则。

b.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和原则。

三、教学策略和方法:1. 概念解说法: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元素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元素的基本概念。

选择一些典型的元素案例,比如氧气、氢气等,从实际生活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元素的性质和重要性。

3. 演示实验法:选择一些简单有趣的元素实验,如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反应等,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元素的性质和变化过程。

4.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面对一个元素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元素的概念和重要性。

2. 知识讲解:使用概念解说法,对元素的定义、性质和分类进行详细讲解,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选择几个典型的元素案例,让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并进行小组讨论。

4.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有趣的元素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让学生深入理解元素的性质。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

初中化学上册元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能够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元素的定义和性质;2. 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3. 元素的分类。

三、教学内容1. 元素的概念和定义;2. 元素的性质;3. 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4. 元素的分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观察一些常见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组成是什么,引出元素的概念;2. 讲解元素的定义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3. 讲解元素符号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如何表示元素及其质量;4. 学生小组讨论:根据元素的性质进行分类,讨论各类元素的共同特点;5. 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分类进行讨论和补充,加深对元素分类的理解;6. 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相关概念和分类;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梳理,让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教学展示1. 利用多媒体展示元素的结构和性质;2. 利用实验展示元素的某些性质,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3. 利用互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教学中进行随堂测评,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2. 设计作业,巩固学生对元素的理解和分类能力;3. 不定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元素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找出存在的问题;2.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针对性进行下节课教学设计;3. 不断完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课题2《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2《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2《元素》(第一课时)设计一、课题内容:本教学设计为人教版新课改教材(上册)第四单元,课题二《元素》。

二、教材分析主要内容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

其中对元素这一概念的形成,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的规律性认识作为教学的主线一直贯穿在教材之中。

本课题教学担负着帮助学生把宏观和微观分析联系起来,建立元素概念的重要衔接作用。

1.重点:元素概念的初步形成及理解。

2.难点:原子与元素的区别和联系。

3.关键:如何理解元素概念的形成三、学情分析: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于常见物质的了解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又通过前一课题建立了物质微观构成的初步知识,特别是对于原子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但并不晦涩。

纵览教材已有四次共六段文字涉及过这一名词,学生已经有了多次感知,在日常生活中“元素”这一用语也时常出现。

但要完成从微观到宏观,理解好“同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一定义仍是教学中的难点。

学生对于“元素”概念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的意识还没有形成,本节课地壳、生物体中元素含量的了解可以使他们更好的感知元素的存在,理解消化这一概念。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象、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元素的概念,是重点也是难点,理解了元素是物质的宏观组成,以及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分布,除此之外,还学习了物质与元素、分子、原子、离子之间的关系,望同学们课后多复习并练题加以巩固。

七、作业布置。

元素试讲教案初中

元素试讲教案初中

元素试讲教案初中【知识与技能】1. 掌握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写法及其意义。

2.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3. 掌握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元素的本质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及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认识元素与人类生活、健康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生命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 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写法及其意义。

2.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

【难点】1. 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原子结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让学生思考:这些物质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元素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 讲解元素符号的写法及其意义,强调学生要熟练掌握。

3. 介绍元素周期表的结构,讲解周期表中的各个区域及其含义。

4. 讲解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计算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三)课堂互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根据元素周期表,分析同一周期、同一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举例说明元素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铁元素在血红蛋白中的作用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3. 讲解练习题,总结学生掌握的情况。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写法及其意义。

2. 强调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及其应用,提醒学生注意元素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写法及其意义。

元素的教案初中

元素的教案初中

元素的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元素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能够识别和记忆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3.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元素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常见元素的符号和名称;3.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教学难点:1. 元素符号的记忆;2. 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元素模型、元素卡片、周期表海报等;2. 教学用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元素;2. 学生分享对元素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元素的概念。

二、探究元素的基本性质(15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不同元素的物理性质;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元素的基本性质。

三、学习元素符号和名称(15分钟)1. 教师展示元素卡片,引导学生记忆元素符号和名称;2. 学生分组游戏,加深对元素符号和名称的记忆;3. 教师抽取学生回答,检查记忆效果。

四、学习元素周期表(15分钟)1. 教师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周期表的排列规律;2. 学生自主探究周期表中的特点,如周期性、族别等;3. 教师举例讲解周期表的应用,如查找元素、判断化合物类型等。

五、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实验,使用元素模型进行组合,形成化合物;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2. 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延伸:1. 课后作业:绘制元素周期表,标注常见元素的位置;2. 拓展阅读:了解元素发现的历史,学习相关科学家的故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游戏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学习元素符号和名称、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二、课题分析
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

学生通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了解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切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是教学中的难点。

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教学的重点。

要求学生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见元素的符号,必须会写、会读、会用。

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提供方便。

学生只要会根据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随便提高要求。

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

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

三、教学策略分析
本课题的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提供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教学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反复练习中加深理解和巩固,使所学的概念得到比较清晰的对比、区分和归类。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轻学生对枯燥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教学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趣味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

四、设计思路
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概念,课本72页活动与探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

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

3由.课本74页活动与探究了解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

五、教具设计
1.投影1:按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

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

(空白)
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较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

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回答
引入课题2“元素”。

教学新课
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
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
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
阅读本课第一节,了解元素的概念。

讨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
让学生体会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概念。

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
2.投影2。

引导学生讨论元素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表格内容分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概念的分析和比较能力。

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概念。

3.引导学生讨论71页的讨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考图形进行分析
分组讨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在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

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分析、比较的能力。

了解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分。

4.投影3。

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探究。

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它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了解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了解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

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
C.等。

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
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以旧引新,设疑引思。

教学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
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

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
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

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回答问题。

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则
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
以具体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

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

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

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

阅读。

完成活动与探究。

活动过程中采用如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课小结
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评价。

仍以小组讨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

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

练习:
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

3.判断正误,说明理由。

(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

(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

(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

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

6.将下列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
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
七、板书设计
课题2.元素(一)元素
1.什么叫做元素?
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分.
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
(二)元素符号
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

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