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1
除法的初步认识1
除法的初步认识
(一)
天山实验小学 成立
同学们好!我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 在4个盘里,请你帮我分一分。
请你试着分一分,并思考问题: (1)可以怎样分竹笋? (2)到底每盘应放几个?
“平均Biblioteka Baidu是什么 意思?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3 )个。
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
…
12÷4=3表示表示什 么意思?
12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 3表示什么?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3 )个。
除法算式:12÷4=3
…
除
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五、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除法算式: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 6 )个。 12÷2=6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 4 )个。 12÷3=4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 2 )个。 12÷6=2
除法算式:12÷4=3
除 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
三、除号的由来
1659年,瑞士数学家拉恩(J. H. Rahn) 在他的《代数》一书中,第一次用“÷” 表示除法。“÷”用一条横线把两个圆点 分开,恰好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3 )个。 除法算式:12÷4=3 除 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除法的初步认识1》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除法的初步认识1》教案
一、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50~53页。
二、教学目标
1、能用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四、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同学们,小动物们忙着怎么样分竹笋呢,你们想帮帮他们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帮助他们吧!(课件演示情境图)
师:它们干得多么起劲呀!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把学生提出有关除法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其它问题放入问题口袋)活动内容
学生观察情境图,感受热闹的气氛。
学生从图中能发现:
(1)有2只熊猫,要分6棵竹笋。
(2)有3只猴子,要分12个桃子。
(3)有2只兔子,要分16个萝卜。
(4)有2只松鼠,要分15个松仁。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1)平均每只猴子分到几个桃子?
(2)每只兔子分4个萝卜,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关注要点
通过有趣的动画故事,能产生学习的兴趣,能够从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为后面提出数学问题做好铺垫。能根据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活动二
(一)师:同学们非常认真,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帮小动物解决
下面的问题,好吗?
除法的初步认识1(张洪芬)
思考题
把
平均分成几份,有几种 分不同的分法?
把
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几个?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把下面的圆片平均分并说给同桌听,再 写出除法算式。
8 ÷ 2 = 4
…
…
被 除 数 除 数
…
9/20/2016
商
读作: 8 除以2等于4。
把下面的圆片平均分并说给同桌听,再 写出除法算式。
10 ÷ 5 = 2
读作: 10除以5等于2。
9/20/2016
把下面的圆片平均分并说给同桌听,再 写出除法算式。
9/20/2016
把下面的圆片平均分并说给同桌听,再 写出除法算式。
每只小熊分得同样多,每只分(3 )个。
6 ÷ 2= 3
9/20/2016
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 6 )块. 18 ÷ 3 = 6 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 9 )块. 18 ÷ 2 = 9
9/20/2016
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 3 )块. 18 ÷ 6 = 3
什么叫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下面哪些分法是平均分?在括号里画“√” 。
………………….……
(√ )
9/20/2016
( )
平均分成( 2 )份, 有(10)个西瓜, 每份( 5 )个。
9/20/2016
有(12 )个玉米 , 每2个装一袋, 可以装( 6 )袋。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精选9篇)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精选9篇〕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精选9篇〕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篇1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场。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知识构造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理论才能和初步的语言表达才能。
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根底,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场。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为此安排了几个层次教学: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这一层次安排两次理论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老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让学生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
〔3〕、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解决了“平均分”之后,老师指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4〕、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整堂课完成得很顺利,学生都对理论操作很感兴趣,通过理论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也对今后的除法学习产生了浓重的兴趣。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篇2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场,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是今后学习除法的根底。而“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场,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构造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本节包括“平均分”和“除法”两局部内容。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通过理论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而例4除法的含义,是学生学习除法的一个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把一个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1 青岛五年制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1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除法的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
1. 除法的概念和意义。
2. 除法算式的组成和读法。
3. 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4. 简单的除法计算和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除法的概念和意义,除法算式的组成和读法,简单的除法计算和应用。
2. 教学难点:除法与乘法的关系,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课
(1)讲解除法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讲解除法算式的组成和读法,让学生掌握除法的基本表达方式。
(3)讲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让学生明白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4)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除法计算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巩固练习
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和应用能力。
4. 课堂小结
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除法的理解和认识。
5. 课后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
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课后要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
1. 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精选9篇)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篇1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又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因此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所以这节课显得尤为重要。我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为此安排了几个层次教学:
(1)、由同样多引出平均分。这一层次安排两次实践操作,一是把8张数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样多,通过第一次动手操作由学生的汇报引出“同样多”,通过第二次动手操作和教师的提问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导操作,让学生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几个。
(3)、把“平均分”这一生活常识抽象成除法算式。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4)、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整堂课完成得很顺利,学生都对实践操作很感兴趣,通过实践加深了对“平均分”的理解,也对今后的除法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篇2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是学习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而“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学生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学生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及对除法的兴趣将直接影响到后面的学习,本节包括“平均分”和“除法”两部分内容。本节教材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在头脑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进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让学生掌握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而例4除法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数的感觉很好,能想到每次分几个比较合适。
(二)自主尝试,用多种表征方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同学们你们能把刚才分竹笋的过程,用画图或者算式表示出来吗?
展示交流
预设1:画图
图1
图2
你能看懂两位同学的想法吗?
他们用画图的方式来表示,又清楚又直观,清晰地表达了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3个。
预设2:列式
3X4=12
12÷4=3
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乘法:每盘3个有这样的4盘,就是4个3,这个算式表示4盘一共有12个竹笋,我们要表示的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意思不一样,这样列式不对。
(三)图式联系,理解除法意义
除法:这个算式能表示平均分么?
这是除法。
认识除号,
12÷4=3
除号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一)_1
数学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第一种分法)
(一)基本概念
【平均分】把总数分成每份同样多,而且没有剩余,叫平均分。
【第一种分法】已知实物的总数量和要平均分的份数,求每份分得的个数。
(二)方法归纳及学习辅导
1.“÷”叫做除号。除号表示平均分。写除号时横线要平直,上下各一圆点,两个圆点要对齐,与横线离得一样远。
2.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3.除法算式的写法:把要分的总数写在前面,平均分的份数写在后面,“÷”(除号)写在两个数的中间。
4.除法算式的读法:除号前面的数
叫做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商。读除法算式时,要先读被除数,然后读除号,再读除数。如:8÷2=4读作8除以2等于4。
【例】
500)=500;”onmousewheel=“returnbbimg”>
把10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5个。
用除法算:10÷2=5
读作:10除以2等于5。
练习与思考(14)
(1)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4÷2=210÷2=59÷3=3
(2)先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①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8÷□=□
②把8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
8÷□=□
(3)填数,并读出算式。
6÷2=□15÷3=□12÷6=□
(4)15÷5=3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
(5)完成下面乘法口诀。
二五()三六()一三()
五六()二四()三五()
四四()四六()六六()
(6)写出除法算式。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
1. 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数、被除数、商。
2. 除法的运算方法:表内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3. 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的运算方法。
2. 教学难点:有余数的除法,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
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除法的重要性。
2. 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除法的运算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
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除法。
2. 讲解除法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演示除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算方法。
4. 练习除法的运算,巩固所学知识。
5. 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除法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
1. 评价学生对除法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是否能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评价学生是否能够通过除法运算,理解和发现数学规律。
七、教学反馈:
1. 通过课堂提问,观察学生对除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除法知识的应用能力。
3. 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
八、教学拓展:
1. 引导学生探索除法的其他运算规则,如除法的性质。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在上完《除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觉得在导入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的除法问题,这个方法很有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对于除法的概念理解还不够深入,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举例:给出实际情境,如将24个糖果平均分给4个同学,让学生运用除法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
(1)除法算式的理解:学生可能难以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除法算式,对除法算式的意义和结构理解不深。
举例:教师需通过生动的实例,如分组活动、图示等,帮助学生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和结构。
(2)乘法口诀的运用:学生在运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时,可能会出现混淆和错误。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尝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来讲解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效果不错,他们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除法计算。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面对稍微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时,仍然不知道如何运用除法运算。因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计一些难度适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是一种运算方法,用来解决平均分配的问题。它是乘法的逆运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第3页/共13页
…
二、除法意义的学习
(三)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
12÷4表示什么? 12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 3表示什么?
…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3)个。
除法算式:12÷4=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第4页/共13页
二、除法意义的学习
(四)改写中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除法算式: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 6)个。
12÷2=6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 4)个。
12÷3=4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 2)个。
12÷6=2
第5页/共13页
(二)基本练习
2. 把15条鱼平均放在5个盘里,每个盘里放( 3)条。
15÷5= 3
第7页/共13页
三、练习深化除法意义的理解
(三)辨析练习
分一分,填一填。 (1)把10根 平均分成2份,每份( 5)根。
10÷ = 2 5 (2)把10根 平均分成5份,每份( 2)根。
10÷ = 5 2
第8页/共13页
三、练习中深化除法算式的 理解
(四) 分一分,填一填。
每份2个,分成了( 6)份。 12÷ 2= 6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过程与方法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
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篮子。
再出示题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可以放()个。
提问:“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什么意思?(强调:每盘要放同样多)
小结: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是属于“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课题:除法)
二、新授课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
指导书写: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2.出示教材第13页的例4。
教学“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个?”这道题应该怎样列式?
(1)要分的竹笋是几个?(12个)把12写在除号的前面。
(2)把12平均分成几份?(4份)把4写在除号的后面。
(3)每份是几?(是3)把3写在等号的后面。
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12÷4=3
(4)教学12÷4=3这个除法算式,它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这个算式读作:12除以4等于3。
3.出示:15÷3=5
除法的初步认识
除法的初步认识
简介
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将被除数等分为若干个等量的部分,每个部
分称为商。除法运算可以用来求解整数商、余数、小数商等问题。本文将介绍除法的基本概念、除法的运算规则及注意事项。
基本概念
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运算,表示为被除数 ÷ 除数 = 商。其中,“被除数”指的是
需要被分割的数,用来进行等分;“除数”是用来分割被除数的数;“商”表示被除数
分割后得到的等分部分。
运算规则
•除法中,如果被除数能够被除数整除,则商为整数,余数为0。
•除法中,如果被除数不能被除数整除,则商为小数,余数为被除数减去除数的剩余部分。
•除法运算中,除数不能为0,否则运算无意义。
举例说明
整数商
例如,计算15 ÷ 3的结果。被除数15能够被除数3整除,商为5。因此,15 ÷ 3 = 5。
余数存在的情况
再举一个例子,计算16 ÷ 3的结果。被除数16不能被除数3整除,商为小数,余数为被除数16减去除数3的剩余部分,即16 - 3 * 5 = 1。因此,16 ÷ 3 = 5余1。
除数为0的错误情况
若将除数设置为0,则除法运算无意义,是一种错误情况。例如,计算10 ÷ 0
的结果。由于除数为0,除法运算无法进行,因此无法得到结果。
注意事项
除法运算中有一些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 当除数为1时,被除数除以1的结
果等于被除数本身。 - 除数和被除数都是正数时,商为正数。 - 除数和被除数都是
负数时,商为正数。 - 除数和被除数中有一个为负数时,商为负数。
结论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除法有了初步的认识。除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运算,可以用来求解整数商、余数、小数商等问题。在进行除法运算时,需要注意除数不能为0,否则运算无意义。除法运算还具有一些规则和注意事项,如除数为1时,商等于被除数本身;当被除数和除数的符号相同时,商为正数。在实际应用中,掌握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数学和实际问题中的除法运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4 12÷6=2
挑战园地
第一关:读一读,说出每道算式的意义。
8÷2=4 15÷5=3
10÷2=5
12÷3=4
6÷3=2
第二关:给小熊分苹果。
9÷3=3
3 6÷2 =3
完成练习六第3题和第4题
请给除法算式28÷7=4编一个数学小故事。
第三关:根据题意,判断小猴和小猪谁做得对,谁做错了,为什么?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
同学们好!我想把12个竹笋平均 放在4个盘里,每盘能放几个呢?
请你试着分一分,并思考问题:
(1)到底每盘应放几个? (2)可以怎样分竹笋?
“平均”是 什么意思?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3 )个。 除法算式:12÷4=3 除号
…
…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3)个。 除法算式:12÷4=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12÷4表示什么? 12表示什么? 4表示什么? 3表示什么?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里,每盘放( 3)个。 除法算式:12÷4=3
除号 读作:12除以4等于3。
源自文库
…
除法算式: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 6)个。 12÷2=6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3个盘里,每盘放( 4)个。 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6个盘里,每盘放(2 )个。
(1)把12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12÷3=4
(2)把12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
12÷3=4
12÷4=3
第四关:看图写出除法算式。
10 ÷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