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我国农村财政教育投入刍议_陈思民
乡村教育教育投入
乡村教育教育投入近年来,乡村教育问题备受社会瞩目。
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学生们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条件。
为了改善乡村教育的现状,教育投入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就乡村教育教育投入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也是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
然而,乡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教育投入相对不足。
这导致乡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学校设施简陋,教学设备老旧,严重阻碍了乡村学生的教育发展。
因此,加大乡村教育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水平,是解决乡村教育问题的关键。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教育的财政投入。
当前,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了乡村教育的问题,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财政支出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然而,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特别是投入到乡村地区。
这样才能确保乡村学校能够获得足够的资金,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其次,教育投入要注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生力军,是推动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目前乡村教育存在很严重的师资短缺问题。
因此,应当加大培养和引进乡村教师的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奖助金、补贴高效培训等方式,培养更多的乡村教师,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专业素养。
此外,乡村教育投入还需要注重改善学校硬件设施。
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学生们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
因此,应当加大投入,改善乡村学校的教育设施。
政府可以采取资金补助、政策支持等措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教育建设,提高学校硬件设施水平。
最后,教育投入应当关注乡村教育的特殊需求。
乡村地区的教育环境和城市截然不同,教育投入也应当因地制宜。
政府可以制定差别化政策,根据乡村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育投入措施。
例如,加大对乡村学生的资助力度,提供免费的教科书和学费减免等服务,保障乡村学生接受良好的教育。
总之,乡村教育教育投入是解决乡村教育问题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注重师资力量培养,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关注乡村教育的特殊需求。
关于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现状的几点思考
关于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现状的几点思考作者:石昊楠李争明来源:《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年第12期教育的发展对人民的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义务教育的发展,对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新乡市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现状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义务教育发展的制约所在,对促进新乡市乃至河南省义务教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乡市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近年来,新乡市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千方百计加大财政投入,努力促进教育优先发展、均衡发展、科学发展。
(一)新乡市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总量和增减幅度情况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经费投入主要由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捐赠收入、事业收入和其他教育经费等构成。
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政府性基金预算教育经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和其他属于国家财政性的教育经费。
新乡市2021年义务教育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为56.05亿元,较2017年的45.27亿元增加9.78亿元,增长21.6%。
从图1、图2可以看出,在教育经费总投入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所占比例较大。
而在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中,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是决定性因素,继而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总投入也起到决定性作用。
因此,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总投入也起到决定性作用。
新乡市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投入在2017—2020年稳步提升,在2021年投入有所下降。
从图3可以看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经费总投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与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三者增幅基本保持一致,并且出现逐年降低趋势。
从图4可以看出,2017—2020年新乡市义务教育阶段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呈逐年增长态势,2021年呈下降趋势。
但同时也可以看到,义务教育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投入增幅逐年递减,甚至在2021年增幅出现了负增长。
关于农村教育经费的思考
关于农村教育经费的思考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资金短缺。
教育经费的缺乏不仅影响了农村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质量,也制约了农村教育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
首先,农村教育经费短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农村经济相对较弱,教育经费的筹集面临着困难。
农村地区的GDP和税收收入往往比城市低,农民家庭收入有限,很难承担高额的学费和杂费。
另一方面,国家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不足。
虽然国家在过去几年中增加了对农村教育的支持,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例如,中央财政对教育的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中比例逐年下降,从2000年的10.67%降至2019年的4.14%。
此外,不少投入都进入了城市教育,而在农村地区的教育经费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其次,针对农村教育经费短缺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解决。
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财政投入,特别是中央政府应该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的质量。
此外,政府还应该建立一个公正的、可持续的教育经费共享机制,以避免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不均。
除此之外,有关部门还可开展一些能够增加财政收入的项目,来辅助教育经费的筹集。
例如,可以建立一个以教育税为主的税收制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村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农村教育质量的问题。
要想改善农村教育的整体质量,需要广泛参与、积极策划整合各种资源,确保农村学生能受到优质的教育。
特别是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其教授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
此外,需要为农村家庭提供更多的贷款、奖学金以及其他形式的教育补偿,让他们能够为子女教育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提高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总之,改善农村教育经费问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力量和家长都有责任为农村教育发展做出贡献,加强合作,协同作战,让更多的农村学生接受到优质的教育,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加大乡村教育投入力度
加大乡村教育投入力度乡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教育公平和农村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
然而,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乡村教育发展仍面临很多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当加大乡村教育投入力度,以确保广大农村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
乡村学校通常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育设施落后、教育经费紧张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些状况,政府应当增加对乡村学校的财政拨款,并建立健全财政保障机制。
同时,政府应完善农村教育评价机制,通过评价结果来考核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鼓励学校提升教育水平。
其次,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养与支持。
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吸引力较低,导致教师队伍的流动性较大。
为了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奖励制度和提供各种福利,激励和留住优秀的教师,确保他们在乡村地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
此外,政府要注重发展乡村中小学多样化的教育课程和特色办学。
乡村教育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围绕农村实际需求,开展农业技术、农村经济、农村文化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同时,政府还应加大对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先进教育技术的推广,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最后,政府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支持。
由于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儿童成为乡村教育的关键问题之一。
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机制,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和成长空间。
同时,政府还应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为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和关爱服务,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加大乡村教育投入力度是实现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要求。
只有通过积极的政府投入,完善乡村教育的各项条件,并关注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才能够确保乡村学生接受到优质教育,为实现教育公平和农村全面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4年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
提高农村地区教 育质量
缩小城乡教育资 源差距
培养更多高素质 农民
促进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经济发 展,缩小城乡差距
增加农村地区的投资吸引力, 吸引更多的资本进入农村市场
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增强农 村劳动力市场竞争力
推动农村科技创新和农业现代 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
监督机制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监督 机制,对政策执 行情况的监督和 评估不够严格和 科学。
资金使用不规范: 部分地区和学校 存在资金使用不 规范、不透明的 情况,容易滋生 腐败和浪费。
政策宣传不足: 政策宣传力度不 够,导致部分地 区和群众对政策 了解不足,影响 政策的实施效果。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农村教育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可以有效提高农村人口素质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促进教育公平 Hale Waihona Puke 高农村教育质量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合作
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
投入资金改善校舍和教学设施
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训机会
引入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
建立城乡教育资源共享机制
提高农村教育信息化水平
建设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 推广数字化教育资源 加强教师信息化培训 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应用能力
预期成果与影响
提高农村学生综合素质
促进农村学生全面发展:加大农村教 育投入,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有 助于农村学生在知识、技能、思维等 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培养农村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 大农村教育投入,推动农村学校开展多 样化、创新性的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 农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乡村教育振兴的教育投入
乡村教育振兴的教育投入近年来,乡村教育振兴日益凸显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
为了实现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必须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
本文将从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和教师队伍三个方面,探讨乡村教育振兴所需要的教育投入。
一、教育经费乡村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足够的教育经费的支持。
当前,乡村教育经费短缺、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制约了乡村教育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应当逐步增加对乡村教育的财政拨款。
首先,应确保乡村学校基本运转所需的经费,保障师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其次,应推动建立健全的财政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此外,还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农村高中学校的补助力度,减轻农村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村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
二、教育设施乡村教育设施的完善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然而,目前乡村学校普遍存在校舍老旧、功能不全等问题。
为了改善这一状况,需要加大对乡村学校教育设施的投资。
一方面,要加快乡村学校的改建与修缮,提升校舍的质量和功能,确保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乡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和资源,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教育资源和知识。
三、教师队伍乡村教育的质量和发展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
然而,当前乡村地区普遍存在教师缺编、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提高乡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的教师。
其次,要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和提高,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此外,应加强乡村教师队伍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乡村教师的职称评定和晋升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综上所述,为了推动乡村教育的振兴,必须加大对教育投入的力度。
政府应确保足够的教育经费,改善乡村学校的教育设施,提高乡村教师队伍的素质。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研究教育管理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研究教育管理在中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是每个孩子的权利。
然而,由于长期存在的经济差距和资源不均等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一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进行研究,并探讨相关的教育管理举措。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现状农村地区相对城市地区经济条件较差,教育资源相对匮乏。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相较于城市地区仍然存在不足的问题。
这给农村地区的学校设施建设、师资培养、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带来了挑战。
二、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原因1. 经济因素: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税收收入有限,教育经费难以得到保障。
2. 人才流失:农村地区缺乏吸引人才的机制,优秀的教师普遍选择到城市地区从事教育工作,农村地区的教育人才相对匮乏。
3. 行政管理不完善:农村地区教育管理机制和体制不健全,导致教育经费的分配不均衡。
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影响1. 教育质量下降:缺乏足够的教育经费投入,农村学校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导致教育质量下降。
2. 教育资源不均衡: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地区更加匮乏,加大了城乡教育差距。
3. 教师待遇低下:农村地区的教师薪酬普遍较低,待遇不高,导致教师流失严重,进一步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
四、解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对策1. 政府支持:加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投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需求。
2.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通过调整教育资源的配置,加强农村地区的教育设施建设,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硬件条件。
3. 增加教育培训投入:加大农村教师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 引导人才流动:加强对农村地区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职业发展空间。
5. 完善教育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加强对教育经费的使用和监管。
五、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的前景展望随着社会发展的进步,人们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政府也将加大对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的力度。
谈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的分析
谈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的分析公共教育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无偿向社会成员提供的教育或教育资助,农村基础教育则是整个公共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教育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方面的外部性较多的体现于“基础教育”阶段,而农村基础教育的收益率在整个教育体系内居高,因此,保证农村基础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成为政府财政分配和管理的重要内容。
从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和相关配套措施的实施,作为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主要推动力的教育财政投人不断得到改进,但是,在教育财政投人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不利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因素。
一、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数量不足教育资源虽然是教育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一个总体概念,但在实际考察教育资源时,都可以转换为财力资源—教育经费。
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实现教育与经济的良性发展,教育投人和经济发展会保持正相关关系,随着人均GDP的不断提高,教育投人占GDP的比例也会随之提高(参见表1)。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正处于800-1000美元的发展阶段,对公共教育经费的整体投人水平也应符合不低于4.06-4.24%的客观比例要求。
但是根据世界银行《1998年世界发展报告》资料,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该比重长期徘徊在2-2.5%之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教育整体财政投人水平不高,整体教育财政经费投人量不足。
加之我国的教育财政投人结构中,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投人比例关系失衡,城镇基础教育和农村基础教育投人比例失衡,以1998年财政部数据为例:1998年我国农村基础教育学生1.23亿、占当年全国基础教育学生数65%,但农村基础教育投人占全国基础教育投人比重约为56%,占全国整个教育投人的比重仅为27.5%。
总体教育财政投人经费不足,和教育财政在资金流向和分配结构上的失衡(参见表2),使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的矛盾愈加突出。
二、农村苍础教育财政投入责任主体不合理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中国的义务教育经费}s%由乡镇负担,9%左右由县财政负担,省里负担11%,中央财政负担很少,不足2%。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研究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财政投入不足。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问题及解决措施,以期为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自2006年新《义务教育法》实施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方面,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师资力量薄弱;另一方面,财政资金使用不规范,存在贪污、挪用等现象,导致教育资源浪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亿元,其中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占比约为40%。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常常被挤占、挪用,导致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师资力量薄弱。
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
当前,我国教育经费投入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教育经费投入相对较少。
一些地方政府过于注重硬件设施建设,而忽略了软件资源投入,如教师培训、教育教学资源开发等。
财政投入监管不严格。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一些地方存在教育经费滥用、贪污等问题。
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财政投入与需求不匹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外流现象加剧,导致农村生源减少。
在此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与实际需求不相匹配,造成资源浪费。
针对上述问题与挑战,本文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与措施:优化财政投入结构。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同时注重软、硬件资源投入的协调发展。
中央政府应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确保教育经费得到合理分配和使用。
建立健全监管机制。
各级政府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管。
同时引入第三方审计机构,对教育经费使用情况进行独立审计,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合理性。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的对策研究
Ke wo d c 4 r s:omp lo yeO. to us r  ̄a in;f a ci n u ;c u t- a e i n alip t o ny b s d;c n r ov n n- as d n e tal g erme tb e
财 自 2 0 年 以来 , 中央 、 01 党 国务院 、 政部 、 财 教育部先 教育投入 的力度 在 不断加 大 , 政教 育 总投 入 占国 内 后发 布了《 国务 院关 于基础 教育 改 革与 发 展 的决定 》 生产总值 的比重也在不 断上升 , 20 、 从 00年度的 2 4 % .3 《 国务 院关于进一步 加强农 村教育工 作的决 定》 《 于 上升到 20 、关 0 4年的 2 7 o3 .9 [但这一 比例 也仅相 当于 2 1 O 和现 在的世 界平均水平 4 9/ . 相 9 6 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 经费保 障机制 改革有关 政策 的 年前 的世 界平均水平 , 更不能 同 发达 国家 的 5 1 相 比 , . 连欠 发 达 国 通知 》 等一系列重要 文件 , 确立 了“ 国务院领 导下 , 在 由 差甚远 , . 地方政府负 责 、 级管 理 、 分 以县 为主” 的农 村 义 务教 育 家 的 4 1 都 望尘 莫及 。显 然我 国 的公 共 教育 费 用 占 说 管理体制 。这是对 1 8 年 中共 中央《 于教育 体制 改 国民生产 总值 的 比重 明显 偏 低 , 明 国家对 教 育 的努 95 关 革 的决定 》 实施 以来 , 于农村 基础教育 财政 管理体 制 力 和重视 程度还 需进一 步加 大。 关 由于我 国财政 性 教育 投 入长 期 以来 都 向城 市倾 的一个 重大突破 , 一 次 明确将 农村 义 务教 育 的责 任 第 致使农村义 务教育投 入更显不足 。据统计 ,9 6年 19 主体 由农 民转交 给政 府 , 正体 现 了政府 对 义 务教 育 斜 , 真 0 3 农村小学在 校生 占全 国小学 生 总数平 均 为 应负 的责任 , 把办 学主 体 由原来 的 以农 民 办学 为主 转 至 2 0 年 , 7 4 而农 村小学财政性 教育 经费 占全 国小学 财政 9 6 变为以政府 办学 为 主, 以乡 村办 学 为 主转变 为 以县 级 6 . 2/, 9 7 在 0 1年之 前 , 政府 办学为 主 , 使农 村义 务 教育 经 费筹措 、 入 、 用 性 教育 经费的 比例平均仅 为 5. 9 ; 2 0 投 使 和管理体制发 生重 大变化 , 障 了义 务 教育 经 费 的相 农 村初 中 占全 国初 中的国家财政性 教育 经费 比例平 均 保 对稳定 , 对实 现义 务教 育这 一公 共 品 由政府 提 供具 有 每 年约低 5 1 。 ] 以县为 主” .4 [‘ 2‘ 的义 务 教育 财政 体 制 深远的历史意义 。 实施 以来 , 确实 在一 定程 度上 缓解 了农 村 义 务教 育 经 然而 , 近几 年的实施 效果看 ,以县为 主” 从 “ 的义 务 费紧缺的矛盾 , 减轻 了过 去“ 以乡 为 主” 时乡 镇财 政 负 教育财政体制 既不 能切 实保证 农 村义 务 教育 的 实施 , 担沉重的尴尬 局 面 , 保证 了县 域 内义 务教 育 投入 的公 也不能缩小城 乡 、 区之 间义务 教 育非 均 衡发 展 的差 平 性 。但是 , 地 由于 我 国县级 财 政 的种 种 困境 , 以县 为 “ 的教育经 费投 入体 制依 然难 以承 担起 农 村义 务 教 距 , 致我 国义务教育长期 发展 的不和谐 。究其 原 因, 主” 导 7个 主要是我 国地 区、 县域 间 经济 发展 差距 过 大 而致使 县 育发展财政 投 入主 体 的责任 。据 国家 审计 署 对 1 区 市 的 O个 县 ( 、 ) 02年 和 2 0 市 区 20 03年 上 半 年 级政府 的财力 相差 过于 悬殊 , 中央 和省 级 政府 在教 省 ( 、 ) 5 而 育投入上长期 倾 向于高 等教 育 , 义 务教 育 的投入 又 义 务教育经 费投入 及 管理 使用 情况 的 审计 结果 显 示 : 对 03 5 9个 县欠 国 家规 倾 向于城市 , 农村 义 务教 育财 政 转移 支付 过 少 。因 对 截至 2 0 年 6月 末 ,O个县 中仍 有 1 .2 相 02 此 , 村义务教育财 政投入 体制需要 进行创 新 , 目前 定的教师工资 2 O 亿 元 , 当于 2 0 年应 发 国家规定 农 对 “ 以县为主” 的体制 进行改 革 , 化 中央 和 省级 政府 责 工资的 1. , 中 2 0 年 以前 陈欠 1 O 强 77 其 01 . 4亿元 ,0 2 20 任, 推行农 村义 务教 育“ 以中央 为 主” 的新 财政 投入 体 年至 2 0 年上半 年新欠 0 9 亿 元 ;0个 县 2 0 03 .8 5 0 1年底 制 , 障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 保 义 务教育负 债共计 2 . 4亿元 ,0 2年底 达 3 亿 元 , 38 20 1 一 增 长 3 ; 2 0 O 至 0 3年 6月 末 , 半 年 时 间 又增 长 了 仅 现 行义务 教 育财 政体 制 的缺 陷 2 . , 3 . 8亿元 , 债增长 速 度远高 于 同期 教育 5 7/ 达 8 9 9 6 负 ( 经费投入 总量不足 一) 负债 总额 相 当 于这 些地 方 一 年财 在我 国, 公共教育经 费总量一直 严重 短缺 , 教育 经费投入增长 速 度 , 对 O 0 2年底 , 国 200个 县财 政 总 全 7 的财政投入不 足始 终是 制约我 国义 务 教育 发 展
浅析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和主要特色
改革,自八十年代也开始了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为中国公务员制度的诞生和发展作了漫长的探索。
1993年.国务院签署颁发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标志着适合中国国情的公务员制度的诞生。
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正式实施,使公务员制度进一步完善起来。
本文试着在总结过去人事管理制度和当前公务员制度实践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结合现行我国政府的改革.对中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和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作以较为肤浅的探讨。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历史沿革新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解放区和人民军队干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借鉴了前苏联的一些人事管理经验。
这种人事管理制度,适应了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历史环境,对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体制改革和各项事业的发展,这种管理体制也越来越暴露出明显的弊端,严重影响了干部人事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法制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进程。
邓小平同志在1980年就明确提出.要”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指出了一条破冰之路。
同年.中央提出和制定了干部队伍建设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本期视点CAREERHORIZON休制度.基本上实现了新老干部交替的正常化,废除了干部职务中实际存在的终身制。
1984年.中央决定改革干部管理体制.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实行下管一级的干部管理体制。
同时.党政机关积极探索改革考核制度.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的考试录用制度.推行人才流动制度,探索分类管理思路等等。
在党中央领导下,我国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这些工作为进一步深入系统地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3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由国务院正式颁布.于当年1O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尤其是行政机关干部人事制度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也标志着中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诞生。
教育经费增加乡村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经费增加乡村教育经费投入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乡村地区的教育问题依然存在。
为了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教育经费的增加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讨论教育经费增加乡村教育经费投入的必要性,并探讨如何合理分配和利用这些教育经费,以实现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经费增加乡村教育经费投入的必要性1. 纾缓乡村教育资源匮乏情况。
尽管近年来乡村教育条件有所改善,但与城市地区相比,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仍然相对匮乏。
增加教育经费可以用于改善教育设施、购置教学设备等,提升乡村学校的硬件条件,给乡村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2. 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增强其工作积极性。
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通常工资待遇较低,甚至有些还面临拖欠工资的情况。
增加教育经费可以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增加他们的收入,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为乡村学生教育贡献自己的力量。
3. 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
乡村地区的教育质量普遍相对较低,这与乡村教育经费不足有一定的关系。
增加教育经费可以用于提供师资培训、教材选用、教学改革等方面,提高乡村教育教学质量,减少城乡教育差距。
二、合理分配和利用增加的教育经费1. 提高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
增加的教育经费可以用于改善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如修建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等。
同时,还可以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提升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2. 加大乡村教师培训力度。
乡村教师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需要通过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
增加的教育经费可以用于举办各种培训班、研讨会等,提供优质的培训资源,提高乡村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加强乡村教育教学改革。
乡村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相对滞后,需要进行改革创新。
增加的教育经费可以用于推动乡村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4. 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
为了鼓励乡村学生努力学习,增加的教育经费可以用于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资助有优秀成绩的乡村学生完成学业,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加强乡村教育投入
加强乡村教育投入近年来,我国乡村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为了促进乡村发展,加强乡村教育投入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通过增加教育资源和改善教育条件,我们才能够给予乡村学生更好的教育机会,推动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首先,应该增加乡村教育的财政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教育的补贴力度,增加财政资金用于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教师的培养和招聘、教育资源的配置等方面。
只有通过投入更多的资金,乡村教育才能够有更好的硬件条件和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
其次,应该加强乡村师资队伍的建设。
乡村教育师资力量的薄弱一直是乡村教育面临的一个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该加大对乡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培训资源。
同时,应该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度,制定更具吸引力的薪酬政策,激励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
通过提高教师的素质和数量,乡村教育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此外,还应该注重乡村教育资源的配置。
乡村教育资源的不足一直是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应该加大对乡村学校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图书馆、实验室、体育设施等设备建设,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推进。
只有通过配置更多的教育资源,乡村学生才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学生同等的教育资源。
另外,还应该加强对乡村学生的关爱。
乡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应该采取措施加强对乡村学生的心理辅导。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确保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通过加强乡村学生的关爱,能够培养其更好的学习态度和乐观情绪,为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总之,加强乡村教育投入是促进乡村发展的关键之一。
只有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改善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关心乡村学生,才能够实现乡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信随着乡村教育投入的加强,乡村学生的学习环境将会得到改善,他们也将有更多的机会去追逐梦想,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提高农村教育资金投入,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提高农村教育资金投入,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佚名
【期刊名称】《考试:高考文科版》
【年(卷),期】2015(0)11
【摘要】投入专项资金492亿元,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代表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模范教师吴正宪替农村小学生和家长递上了一份特殊的建议——为农村小学生"加椅背"。
她说,国家近年来在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公平上做了诸多努力,缩小了城乡间教育发展的差距。
但她在河南、河北、甘肃、贵州、山西等地进行教师培训时,她和其他教师曾深入一些农村学校,特别是小学教学点,看到学生们整日都坐在没有靠背、"摇摇晃晃"的简易板凳上听课。
【总页数】1页(P6-6)
【关键词】全国模范教师;小学教学点;吴正;学校办学条件;教育资金投入;教育发展;公用经费;专项资金;地区经济;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521
【相关文献】
1.完善改革发展措施,促进山东省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J], 郭振宗
2.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J], 龙声胤
3.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J], 邹宝生;
4.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J], 邹宝生
5.关注农村教师主观幸福感,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 [J], 牛成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振兴乡村教育的教育投入
振兴乡村教育的教育投入近年来,振兴乡村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
为了改善农村教育质量,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加大了对乡村教育的投入,以满足农村学生获得优质教育的需求。
本文将重点探讨振兴乡村教育的教育投入问题,以期为农村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政府投入政府投入是振兴乡村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大力推动乡村教育的改革发展,通过加大对农村学校的经费拨款,改善学校硬件设施,提高教师待遇等方式来增加对乡村教育的投入。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支持。
政府通过增加教育经费预算,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拨款比例,确保教育经费到位,从而解决学校资金紧张的问题。
此外,政府还鼓励设立农村教育基金,来支持乡村教育的发展,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多的经费来源。
其次,政府致力于改善农村学校的硬件设施。
政府加大对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学校的硬件条件,包括改造、修建教室、图书室、实验室等,为乡村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此外,政府还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学设备的更新和购置力度,提供更多的现代教育设备,使教育资源更加均衡地分布于城乡之间。
最后,政府重视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和培养力度。
政府通过提高农村教师的工资待遇,制定更加完善的薪酬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
同时,政府加大了对农村教师培训的力度,组织更多的培训班和研讨会,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素质。
二、社会投入除了政府投入外,社会各界对乡村教育的投入也很关键。
社会投入主要包括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个人的捐赠和支持。
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设立教育基金、捐赠图书、捐助学校建设等方式,为乡村教育提供资金和物质支持。
此外,一些大型企业还可以派遣员工到农村学校做志愿者,开展义务教育活动,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社会组织如非营利机构、慈善机构等也可以通过设立教育项目、招募志愿者、提供教育培训等方式来支持乡村教育。
这些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为农村学校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服务。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问题分析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问题分析^p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仍然滞后,本文以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为出发点,客观分析^p 了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中存在投入总量不足、经费负担结构不合理等主要问题。
针对促进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目标和发展战略,为保障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p :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对策我国尚处于社会初级阶段,城市化水平不高,至今仍有大部分的人口生活在农村,邓小平同志强调中国的发展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要解决农村问题。
”没有农村的发展和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农村的发展和农村现代化靠提高农民的素质,而农民素质的提高要靠教育。
发展农村义务教育,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主要手段。
经济学上将教育定性为一种准公共产品,而义务教育,其属性近乎纯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通常由政府来提供。
在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20多年里,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逐渐增大,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也逐渐完善,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只有发现问题,究其原因,谋其对策,才能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最基本的财政投入,才能更好的发挥义务教育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一)义务教育投入总量不足。
探讨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是否充足,首先需要考虑教育占政府公共投资比例。
我国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相当于国际通用的公共教育支出,在绝大多数国家,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都是本国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因此财政性教育经费能够代表一个国家教育的基本条件和水平,也可以反映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衡量教育投入水平,国际上通常用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来考察。
近年来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不断增加,1993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到20_年年末,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达到4。
对我国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投入的建议
作者: 陈燕平 徐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经济研究参考
页码: 18-19页
主题词: 农村基础教育 财政支出 中国 教育投入 义务教育 教育财政 教育经费 财政转移支付
摘要:1.提高教育财政支出在国家整体财政支出中的比重;进一步修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人政策,构建农村基础教育财政经费投入的保障机制.运用政策调整,使农村教育经费的增长速度超过高校和城市中小学教育经费增长速度,可以运用"存量不变,增量调整"的思路,即在"十五"期间的新增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中拿出50%用于农村基础教育,或者在确保教育财政投入原有渠道增长的前提下,用新增整体财政投人总量的10%用于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
构建我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思考
构建我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思考摘要:构建我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基本思路是: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应是农村教育的投资主体,在全国确定国务院领导、各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将义务教育纳入国家财政保证,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分担,实行省统筹的经费保障体制,从而,在农村实行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把加大对农村高中和农村职业中学的财政投入落到实处。
关键词:公共财政;农村教育;转移支付一、构建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理论、法律及现实依据经济学上一般把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
所谓公共产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效用上的非排他性,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
一般认为从整体上看教育并不是纯粹上的公共产品,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逐渐减少,私人产品的属性逐渐加强。
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致力于在农村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这一思路符合世界各国发展的两个普遍性规律:即在工业化发展初期,农村支持城市、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综合国力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台阶,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时期。
因此,我国建立包括农村教育财政体制在内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已成为我国制度创新的重点。
我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建设是我国农村进入“无税时代”后,实现“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的治国方策的必由之路,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和制度保障作用。
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案)》确立了国务院领导、各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修订案还确定了义务教育纳入国家财政保障,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担,实行省统筹的经费保障新机制,这为我们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体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我国农村教育经费供给存在的问题2002年,我国实行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将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提到了财力较强的县级财政,缓解了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境况。
农村工作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农村工作加大农村教育投入一、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乡差距日益扩大。
农村地区面临人口流失、经济下滑等问题。
农村教育的发展亟待加大投入以改变现状。
二、投入的重要性农村教育是农村发展的关键所在。
增加农村教育投入能够提高农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农村人才培养。
只有加大投入,才能解决农村教育的种种问题。
三、资金来源农村教育投入的资金来源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首先,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农村教育经费。
此外,还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农民合作社,增加农村教育投资。
四、改善农村师资力量农村教育投入不仅仅是要增加资金,还要加强农村师资力量的建设。
引入优秀的国内外教育资源,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五、改善农村硬件条件农村教育投入还要关注硬件条件的改善。
要修建新的学校和教育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
此外,农村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也要加大投入。
六、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农村教育投入还要注重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有助于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提高农村教育的整体素质。
七、促进农村教育与产业融合农村教育投入也可以与农村产业融合开展。
通过引入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培养农村劳动力技能,促进农村产业发展,实现农业与教育的互动共赢。
八、加强农村教育研究与创新农村教育投入还需要加强对农村教育的研究与创新。
通过科学研究,提高教育教学模式,开展教育改革,推动农村教育的全面发展。
九、农村学生资助政策农村教育投入还要关注农村学生的资助政策。
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帮助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这对农村教育的改善和农村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
十、总结农村工作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是当前农村发展的迫切需求。
只有通过加大投资和改善教育条件,培养更多优秀的农村人才,才能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我们应该共同关注,共同努力,为农村教育的改善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大我国农村财政教育投入刍议陈思民(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湖南长沙410205)摘要 由于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的农村财政教育投入一直无法满足农村教育的需要,这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农民及其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并引起一定的社会问题,所以加大农村财政教育投入极为必要。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加大农村财政教育投入成为可能。
通过建立中央、省、市、县、乡各级政府按财政收入比例共同分担农村财政教育投入机制,采用/公私伙伴关系0也是筹集农村财政教育投入的途径。
关键词 农村财政教育投入;平等受教育权;公私伙伴关系中图分类号 G 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7)13-03990-02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短腿效应非常明显、城乡发展极不平衡,在教育方面尤为突出,为改变此种状况,国家将农村财政教育投资主体从2001年起由以乡为主改为以县为主,但丝毫未改变农村教育经费匮乏的现象,由于经费短缺,以致我国虽已基本普及9年义务教育,但仍有部分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的农村贫困子女没有完全、真正享受9年义务教育,辍学率很高[1]。
因此,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状态、加大农村财政教育投入刻不容缓。
1 加大农村财政教育投入的必要性1.1 彰显公民平等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人的发展权的重要内容。
1948年5世界人权宣言6第26条明确提出受教育权,指出: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应当免费,至少在初级和基本阶段应如此;教育的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个性并加强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教育应促进各国、各宗族或宗教集团间的了解、容忍和友谊,并应促进联合国维护和平的各项活动。
1952年5欧洲人权公约第1协议书6第2条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在行使任何与教育和教学有关的职责中,国家将尊重家长按照其宗教和哲学信仰来保证得到这种教育和教学的权利。
1981年5非洲人权和民族权宪章6第17条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综上所述,平等地受教育权是国际公认的基本人权之一。
我国从1949年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6第6条提出:妇女在文化教育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宪法第4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5义务教育法6及相关法规均规定了公民平等享有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公民依法所享有的并由国家保障实现的接受教育的权利,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
受教育权的内容含:受教育机会平等权、享受教育条件权、获得公正评价权。
依据不同的法律规定,我国的受教育权分为受学前教育权、受义务教育权、受高等教育权、受成人教育权、受职业教育权、受特殊教育权、受终生教育权等。
依法规定的受教育权是对于公民而言的,但是二元教育制度将教育分为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从而使得教育资金投入,师资力量配备,生源的选择,升入大学的机会等一系列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制度性差别,结果造成同地区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不同、城乡公民享有的受教育权不平等、农民及其子女的受教育权无法获得保障,这不但侵犯了项目基金 2005年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立项课题/教育财政投入的法制保障研究0(05Z C131)。
作者简介 陈思民(1948-),女,湖南长沙人,副教授,从事民商法研究。
收稿日期 2006-12-31平等受教育权,同时也不符合世界人权宣言的规定。
倘若能科学地逐年增加农村财政教育的投入,将资金及教育资源配置向农村倾斜,可以促进城乡之间、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进而保障农民及其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
1.2 促使社会稳定发展 改革以来,我国公民权利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其主要表现在日益重视个人利益。
改革前,在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利益的关系上,我们强调个人服从集体,集体服从国家,从舆论和社会意识导向上更多强调的是奉献,相对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而言,个人利益是渺小、微不足道的,因而无人敢主张个人利益。
改革后,人们的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个人、集体、国家三者利益关系上,逐渐意识到个人利益不能无限度地服从集体、国家利益。
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无条件心甘情愿地牺牲个人利益了。
目前,一方面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越发明显,城镇与农村居民分配差别持续扩大,从1978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差别为2.57B 1到2003年的3.24B 1,农民在就业、社保、教育、卫生、文化、福利、环保等公共事业方面与城市居民的差别拉大。
多数农民无固定医疗保障、无固定最低收入保障,人均受教育年限比城市少6年[2]。
另一方面随着普法教育的开展,农村的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当他们意识到人的基本人权中的平等受教育权被侵犯时,若同时又受到坏人挑拨,有可能发生群体事件,造成社会不稳定。
所以必须加大农村财政教育投入,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农民创造安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赢得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 农民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但又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库,9亿多农民注定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6提出: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技能培训和文化事业,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民。
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农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我国农村有两多,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多,农民的剩余时间多[3]。
如何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利用农民的剩余时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农民的素质,只有农民素质提高了,才可以充分使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在剩余时间里创造财富。
而农民的知识化,必须依赖财政教育的投入。
通过受教育,一方面可在农村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貌,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可以提高农民素质,使之成为不竭的人才资源,从而达到把农村巨大的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 ui Agri.Sci.2007,35(13):3990-3991,4002 责任编辑 庆 责任校对 胡先祥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目的。
紧紧依靠和充分发挥农民自身的智慧和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使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发展自己。
2增加农村财政教育投入的可行性2.1经济逐年增长为加大投入奠定了良好基础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05年与2000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7.3%,年均增长9.5%;财政收入增长1.36倍,年均增加3647亿元[3]。
我国经济增长与国家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一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左右,国务院1993年颁发的5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6就确定在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要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
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商会上,央行副行长郭树清表示:在目前财政收入从每年增长1000亿元到现在的4000、5000亿元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实现最基本的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医疗等支出。
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表示连柬埔寨、尼泊尔、越南这些人均GD P是中国1/3的国家都在教育上完全免费了,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农村的免费教育[4],所以增加农村财政教育投入是可能的。
除宪法外,相关教育法规如: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国防教育法、民办教育促进法等均已制定,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教育法律体系,为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2.2办教育是国家的义务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教育是家长的义务,所以父母一直是筹措学费的生力军,其实自法律赋予公民以平等受教育权后,国家就应承担因为赋予平等受教育权而应承担的义务。
权利是法律赋予法律关系主体享有某种作为和不作为的许可,权利的具体内容极为广泛,但无论何种权利都表现为权利人能够和可以作出的行为,行为可以涵盖权利的全部内容,它也正是法律调整的直接对象。
但权利并非指行为人本身,而是法律赋予的行为的许可,它表面两层意思:一是权利人即使没有作出该行为不意味着丧失此项权利的资格;二是表明行为的界限,即超出法律许可的范围也就超出了权利的范围。
权利作为一定行为的许可,其构成是实现权利所必需的并获得保障的行为能力,可简称为权能。
主要由3种权能构成:权利人作出积极行为的权能;要求义务人履行相应义务的权能;请求有关国家机关保障其权利的权能[5]。
这3种权能体现权利的运作过程和实现权利必不可少的要素,缺少任一个要素都不能成为有法律效力的权利。
因为法律赋予农民平等受教育权,所以就在国家与农民之间依法产生权利义务关系。
国家必须履行农民平等受教育权所要求的,使受平等教育权实现的最基础的行为)))农村财政教育经费投入。
在二元结构拉大了城乡差距,作为国家势必有增加投入的义务,以保障农民平等受教育权的实现。
倘若国家不履行,那么由此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国家应予以赔偿,农民也可行使依平等受教育权而享有的法律救济手段)))行使诉讼权,这是法律的内在逻辑,是对包括国家在内的任何侵害平等受教育权的主体最有力的监督和制约。
3加大农村财政教育投入的途径3.1建立各级政府按比例共同分担农村教育经费机制我国自2001年起农村财政教育经费投资就由原来的以乡为主改为以县为主,名义上由乡改为了县,但实际农村财政教育投资的主体仍是乡和县,这无形之间增加了县、乡两级政府的财政负担,对于那些经济比较发达、财政较富裕的地区成效极好,但对于财政较困难的地区仍存在不少困难,无法保障经费投入。
目前我国农村两级债务较重,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几乎所有的县、乡都有负债,且到期不能偿还,这个债务黑洞不填平,农村财政教育经费就无法保证。
所以,建立中央、省、市、县、乡各级政府按财政收入比例共同分担农村教育经费的机制是现实的,唯如此才有可能保障农村财政教育经费的投入,也才有可能使农村财政教育经费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
3.2加强对农村财政教育经费的管理为防止农村财政教育经费被挤占,各级政府应依预算法的要求和财政管理的需要,依国务院规定的时间,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经费等编制预算,并按时依法编制决算草案,提请人大审查批准。
由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及其授权的财政机构的专门监督,实行民主理财、社会监督。
通过预算的监督和检查促进农村财政教育经费用到实处,防止被其他经费挤占。
各个使用农村财政教育经费的单位加强经济核算,更好地发挥农村财政教育经费的效率,对于违反预算法的行为要依法惩处。
最终达到:一方面国家较好地履行了因平等受教育权而应履行的义务;另一方面使投入的经费得到科学管理,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3.3采用公私伙伴关系农村教育属于公共物品,显然应由国家提供,但教育经费匮乏是发展中国家的通病,增加农村财政教育经费可以采用国际通行的公共产品新的供给模式)))公私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