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共财政学角度看高等教育经费投入
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与管理
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与管理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发展,高等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因此,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与管理。
一、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意义1.1 提高教育质量充足的财政投入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
通过增加教育经费,可以改善教学设施、引进优秀师资、提升科研能力,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1.2 促进教育公平财政投入有助于缩小地区间、学校间的教育差距,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通过加大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力度,使更多学生有机会接受优质高等教育。
1.3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为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财政投入的增加,将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2.1 总体规模逐年增长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总体规模逐年增长,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投入不足、结构不合理等。
2.2 地区差异明显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的差异,我国各地区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存在较大差异。
东部沿海地区投入较多,中西部地区相对较少。
2.3 高校间分配不均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中,部分重点高校获得的资金较多,而普通高校则相对较少,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三、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管理3.1 完善投入机制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机制,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教育经费的稳定增长。
3.2 优化资金分配根据高校的实际需求和发展目标,合理分配财政资金,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
3.3 加强监管和评估建立完善的监管和评估体系,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
四、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改革方向4.1 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增加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缩小地区差距。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一、引言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支撑,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而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包括教育经费、科研经费、教师工资等各方面的投入。
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围绕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进行研究,探讨其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及相关问题。
二、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重要性1. 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合理分配可以促进各地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在财政投入的引导下,不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也能够得到发展,促进地区间的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提高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2. 改善高等教育条件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可以改善高等教育的硬件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加大教学设备投入、改善实验室条件等各方面的投入,可以为师生创造更好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水平。
3. 提高教师待遇适当增加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可以提高教师的待遇,激励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术指导。
三、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和问题1.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总体水平不高,财政投入相对滞后在我国,虽然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逐年增加,但总体水平仍然不高,财政投入相对滞后。
大部分高校的财政投入主要来自于地方政府和学费收入,国家财政投入占比较小,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
2.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着地区差异和学校差异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中存在着地区差异和学校差异的问题。
一些地区的高校依然贫困,不能得到足够的财政支持,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学条件较差。
而一些名校则得到了较高的财政支持,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相对较好。
这种不平衡的财政投入会加大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性,影响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和质量。
3.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中存在着“浮躁性”和“低效性”在一些地区和学校,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存在着“浮躁性”和“低效性”的问题。
一些地方主要追求投入的数量,而忽视了投入的质量和效益,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和低效使用,不能达到最大化的效果。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经费应全部由财政负担
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经费应全部由财政负担背景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关键因素。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确保人民获得平等的机会和权益,教育经费的分配和负担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个问题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经费应全部由财政负担。
本文将探讨这个观点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主要优势公平性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经费全部由财政负担可以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教育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如果将教育经费的负担推给个人或家庭,那么经济条件相对较弱的人将更难以承担教育费用,这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分配。
财政负担可以消除这种不公平,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接受教育。
提高教育质量财政负担可以帮助提高教育质量。
如果教育经费全部由财政负担,政府可以投入更多的资源来改善教育设施、培训教师、更新教学材料等。
这些投入可以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给学生,从而提升整体的教育水平。
国家发展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经费由财政负担可以促进国家的发展。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国家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
财政负担可以确保教育经费的稳定和可持续性,使得教育体系能够持续发展,为国家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劣势财政压力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经费全部由财政负担可能给政府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
教育经费需要庞大的投入,如果全部由财政负担,可能会导致政府财政困难。
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财政资源有限,而需求却很大,面临着巨大的财政压力。
缺乏自主性如果教育经费全部由财政负担,学校可能会缺乏自主权。
政府可能会对学校的经费分配和使用进行严格控制,限制学校的自主性和创新能力。
这可能会影响学校管理的灵活性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缺乏多元来源将教育经费全部由财政负担可能限制了资金来源的多样性。
如果教育经费仅由财政承担,那么教育体系将依赖于政府的财政拨款。
这样一来,一旦政府经济出现困难,教育经费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影响教育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高等教育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国家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国家的教育水平,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还可以带来更加广泛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而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则被认为是高等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现状、投入方式以及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途径。
在我国,政府一直是高等教育的主要资金来源,它通过国家计划投资和财政预算来支持高等教育事业。
根据国家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财政预算支出总额为674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支出为3612亿元,地方财政预算支出为3133亿元。
相对于2018年,这个数字增加了9.1%。
虽然2019年高等教育财政预算支出总额有所增加,但是与人口大国相比,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水平仍然偏低。
例如,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每个大学生的高等教育财政支出大约只有其1/3左右。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学生人数投入,另一种是按照教育质量和设施条件投入。
1、按学生人数投入:按学生人数投入通常是指政府按照每个学生的教育成本,给予各个高等教育机构相应的拨款。
通常情况下,这种投入方式需要学校提供学生的招生计划、学生的班级数、学生的入学人数等信息来确定拨款金额。
2、按教育质量和设施条件投入:按照教育质量和设施条件投入通常是指政府按照教学质量、研究水平、学术声誉等方面对各个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评估,然后确定拨款金额。
这种方式更加关注高等教育机构的整体发展水平,而不仅仅是学生人数。
为了提高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水平,我们可以探索以下几个途径:1、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我们可以尝试发挥市场化机制的作用,推动高等教育产业的发展。
通过引入更多的市场机制,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高等教育,以提高高等教育的投入水平。
2、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可以为高等教育机构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资源,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与学校之间建立更对等的合作关系,帮助高等教育机构更好地转化科研成果和技术应用。
高等教育的教育财政与经费管理
高等教育的教育财政与经费管理高等教育的教育财政与经费管理是确保大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提供良好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
随着教育市场的竞争和学生对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提升,教育财政和经费管理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关键。
确保适当的经费投入、合理的经费分配和高效的经费使用,是实现高等教育发展目标、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
一、教育财政的筹集教育财政的筹集是确保高等教育经费的基础。
传统上,教育财政主要依赖政府的投入,然而,由于财政压力、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单靠政府投资已经无法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
因此,大学需要多元化财政筹集的方式。
例如,筹集私人捐赠、开展合作办学、积极开发校园经济等。
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增加大学的财政收入,还可以提升大学的社会责任感和学术声誉。
二、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经费的分配是确保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经费分配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应根据不同学科和学院的需求进行分配,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重点学科和热门专业,并相应提高教师的薪酬和福利,以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教师团队。
其次,应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助力度,并对取得优秀科研成果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奖励,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创新研究。
此外,高等教育机构还应根据学生的需求,适当增加对学生的资助和奖学金。
这有助于解决学生经济负担过重的问题,提高大学的社会公平性。
三、教育经费的使用与管理经费使用的高效性和透明度是确保合理分配的保障。
高等教育机构应建立科学的经费使用管理机制,确保每一笔经费的使用都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教育目标。
首先,需要建立实施绩效评估的机制,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
通过评估学校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和社会影响,可以发现经费使用的不足之处,并进行调整和改进。
其次,需要建立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报告和审计工作,防止经费的滥用和浪费。
同时,要注重培养大学财务管理人才,提高财务管理的专业性和效率。
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
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教育投入的现状分析及改革对策一、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而公共财政体制在教育投入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公共财政体制教育投入的现状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本文将对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教育投入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改革对策,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现状分析1. 教育投入总体情况我国教育投入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我国教育总经费支出约为4.3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稳步提升。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投入还存在一些问题。
2. 资金分配不平衡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衡是我国教育投入现状的一个主要问题。
大部分教育资源集中在发达地区,而相对贫困的地区则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挑战。
这导致了教育公平问题的日益凸显。
3. 教育经费使用效益不高尽管我国的教育投入逐年增加,但一些地区和学校存在着教育经费浪费和不合理使用的问题。
这主要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开支过多、学校设备购买和维护成本过高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益,制约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4. 教育投入结构不合理我国教育投入结构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相对较低、高等教育的投入过多等。
这使得基础教育的发展受到限制,同时也导致高等教育的过度扩张。
三、改革对策为了解决我国公共财政体制教育投入现状存在的问题,以下是几点改革对策的建议:1. 资金分配的调整应当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通过提高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性,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同时,可以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将更多的教育经费用于满足贫困地区的教育需求。
2. 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要加强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减少教育经费的浪费现象。
加强教育经费的绩效评估,确保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效益。
同时,还可以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提高资源的共享利用效率。
3. 优化教育投入结构应当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
同时,要合理控制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从财政视角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早 在 16 6 2年威廉 ・ 第就 在《 配 赋税论 》 中把 国
家经 费分 为六 大类 , 中第 四类 就是 大学 及其 他学 其
校经 费 ; 当 ・斯 密 在 1 7 亚 7 6年 发 表 的 巨著 《 富 国 论》 中也 详 细谈 到 国家 财政 问题 。亚 当 ・ 密虽 然 斯
场提供 , 也可 由政府 提供 , 由二者共 同提供 。 或 高等 教 育所 提 供 的一 些 利益 对 个 人来 说 是 可 分的, 因而 具有 私 人 产 品 的特 征 , 每个 享 受 了高 如 等 教育 的受 教育者 都 从 中得到 了包 括 个人 终 身 收
产 品理论 。该理论认 为 , 照是否具 有不可 分割性 、 按 非排他性和非竞 争性 可 以把产 品分 为公共 产 品和私
人产品 。同时 具备这三个特征 的公共产 品是纯公 共
不 足已经 成 为制 约我 国高 等 教育 持 续 发 展 的 一个
重要 瓶 颈 。积极 拓展经 费来 源 , 力做 大 收入蛋 糕 努
入 的提 高 、 劳动力 市场 上多 方面 的选择 机会 。但 在
极 力 主张政 府不要 干 预经济 活 动 , 但他 同时又强 调 政 府 仍 然是 必 要 的 。他指 出 , 市 场 经济 中 , 府 在 政 负有保 卫 国家安 全 、 持 社 会 治安 、 维 建设 和维 持 公
共工程 和公 共 事 业 的职 责 。为 了使 这 些 职责 得 到
21 0 2年 5月
M a 2O1 v 屯
从 财 政 视 角看 我 国高等 教 育 经费 问题 及 其 应对 策 略
刘 明
( 安 财 经 学 院 经 济 学 院 ,陕西 西安 7 0 0 ) 西 1 1 0
从公共财政学角度看高等教育经费投入
从公共财政学角度看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摘要:文章从公共财政学角度论述了高等教育混合产品的性质,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混合产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自1999年来。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经费短缺成为影响高校发展的突出问题。
本篇论文发表由 提供本文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角度对高校经费投入进行分析,期望对高等教育的经费筹措有新的理解,以有助于解决高校资金短缺和使用效益低下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的公共财政学分析公共财政学认为,社会产品按其受益范围来看,分为公共产品、混合产品和私人产品。
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它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
本篇论文发表由 提供非竞争性即消费者消费某产品时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
非排斥性即在产品消费中,很难将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
混合产品是在性质上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的产品。
因为其一定范围内的非竞争性,或因为其非竞争性不完全而导致了市场提供的效率损失,可考虑采用市场提供与公共提供相结合的方式。
高等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属于国民经济中人力资源行业,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社会其他事业的发展。
第二,属于第三产业,它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有利于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有利于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社会稳定程度、道德思想水平、法治化程度、政治经济制度进步水平都会因此得到很大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经济效益。
第三,对高等教育的消费不能独占。
本篇论文发表由 提供在设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一人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
像我国的电视大学和即将普及的网络教育较明显地表现出公共产品的一面。
从这种意义上说,高等教育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
但是,受教育者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一方面满足了自身的一种高层次上的精神消费的需要, 另一方面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身在未来经济活动中的竞争能力,也增加了自己获得收入与享受生活的能力。
公共财政和非公共财政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
公共财政和非公共财政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代表着一国经济发展的实力,影响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以下是由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关于高等教育经费国际比较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北美和西欧早已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以我国为代表的东亚、中亚及拉美等大部分地区处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而西亚及南亚地区除个别国家外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较低,还处于精英化阶段。
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经济及教育体制的不同,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也不尽相同。
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实质上是国家(各级政府)、社会和个人如何分担高等教育成本的问题。
一、公共财政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一)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这明确了政府对高等教育投入的主体责任。
现阶段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国家财政性投入、民办学校举办者投入、学杂费、社会捐赠等多元化的教育经费来源。
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快速扩张到稳步发展的阶段转变,199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9.76%,20XX年达到1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20XX 年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达世界第一,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大国。
十一五期间,我国继续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加大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普通高等教育经费从20XX 年的2938.88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5497.86亿元,增长了1.87倍;而财政性普通高等教育经费从1259.57亿元增加到2901.8亿元,增长2.3倍,财政性普通高等教育经费占普通高等教育经费总量比例从42.86%上升到52.78%,但是,普通高等教育经费占各级各类教育经费的比例逐年略呈下降趋势。
国际上,通常以公共财政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简称公共教育投资比例)来衡量一国政府对教育努力程度。
20XX-20XX年,我国财政性高等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与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两个指标均呈上升趋势,体现出国家对教育及高等教育的投入持续增长,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仍处于较低水平。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效率分析与对策
作者简介 :许 拓 ( 1 9 9 2 - ) ,女 ,民 族 :汉 ,籍贯:湖南岳 阳,学历 学位:研 究生在读 . 陈岳 堂 ( 1 9 6 3 -),男,民族:汉 ,籍贯:湖南宁乡人 ,湖南农业大学,职称: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教育经济与管理 .
6 7・
・
财 经 管理
1 . 3 财 政技 术 效 率 的 内涵
影 响 了财 政 运 行 的效 率 。
些地 区:还有 教育 资金配置 的额数 ,即具体需要政府发 程 中,容易产生需要额外支 付的费用,而 高校要 负担的
而 当今基本上 是政府 主管部 门意志决定教育财政 资金配 设租 ,诱使资金使用 单位来 寻租,这些 问题的存 在严重
置 ,这种配置 作用主要体现在高等 院校 的财政拨 款上。
1 . 教 育财 政 投入 效 率的 内涵
财 政 效 率 包 括 财 政 收 入 效 率 与 财 政 支 出 效率 。财 政
财政 的配置效 率,而地方政府对 于教育财 政政策的执行
力 度 与 教 育 财 政 配 置 效 率 成 正 相 关 关 系 。但 是 , 在 现 实
效率是政府 为满足 公众公共需要,促进公众公共福利 的 情 况 下 ,有 些 地 方 政 府 经 常 以财 政 困难 等 各 种 理 由不 按 改善 ,在对财政 资金 进行筹集、配 置和使用过程所形成 规定对 高校划 拨教育 资金。 目前,我 国大 部分区域教育 的投入 与产 出的 比例关系。而当前我们需要关注 的问题 财 政 投 入 十 分 不 足 , 而 且 近 年 来 , 有 些 地 方 反 映 ,基 层 是政府财政支 出中运 用到教育财政投入 当中的那 部分, 政府和有关 部 门会挤 占、截 留、平调高校教育资金,这 即政府投入 到高等教 育中的资金可 以发挥 出的效益是 多 种不 良现象无疑会使得 教育 财政配 置效率总是保 持在较 少 。它可 以分 为教育 财政资金 的配置效率 、运行效率及 低 水 平而 无 法 提 高 。
公共财政支出与教育投资
公共财政支出与教育投资随着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的投资也日益增加。
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公共事业,不仅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还对一个人的成长和未来有着极大的影响。
教育投资是一个重要的领域,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多方面支持,这也就需要大量的公共财政支出。
一、公共财政支出对教育投资的意义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只有教育事业得到充分的支持和投资,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人才,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然而教育事业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往往来自于公共财政支出。
公共财政支出对于教育投资意义重大,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教育资源的供给公共财政支出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供给。
这不仅包括学校、教师和设备资源的投入,还包括对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资助。
例如,政府可以投入资金来建设新的学校,更新设备,招募更多的优秀教师,以及为贫困家庭的学生提供资助,这些都可以提高教育资源的供给水平。
2.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公共财政支出还可以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使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
例如,政府可以投入资金来改善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缩小与城市地区的教育差距。
通过公共财政支出,可以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和社会公平。
3.加强教育投入的稳定性公共财政支出还可以加强教育投入的稳定性,确保教育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政府的财政支持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对于教育的投入方式,从单纯的赞助变为保障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教育预算,为教育投资提供稳定的支持,确保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
二、公共财政支出与教育投资的现状教育投资一直是中国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领域,但是投入与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
截至2020年,中国公共财政支出总额加上社会投入,教育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左右,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此外,中国在教育领域的不平等现象也较为明显,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之间存在着教育投资的不平衡。
与此同时,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数字化、多元化发展,人工智能、VR/AR等技术的广泛应用,教育投资的形式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升级。
《高等教育法》调研报告经费投入与保障情况
《高等教育法》调研报告经费投入与保障情况《高等教育法》是我国高等教育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文件,对保障高等教育质量、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深化的改革,对《高等教育法》的贯彻落实和实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中,关于经费投入和保障情况的问题更是高等教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经费投入和保障情况两个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法》的调研情况进行分析。
一、经费投入情况高等教育经费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和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应当逐步增加教育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确保各类高等教育机构运行的必要经费。
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经费的总体规模和比重已经逐年提高。
但是,在具体经费投入的各个方面,我国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一些难以忽视的问题。
1.高等教育经费总量有待进一步增加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总量的提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增加;二是社会力量的学费和捐赠等自然投入增加。
虽然我国在近年来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力度,但相比于高等教育发展所需的投入和国际上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来看,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经费投入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大。
2.政府财政投入中基础设施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比例不均衡政府财政投入是支撑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来源之一。
但是,从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具体结构来看,发现政府对于高等教育投入的比例中,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投入比例存在着不均衡的问题。
在一些“211工程”“985工程”高校等重点院校,基础设施得到了较好的投入和保障,但是一些地方和基层高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亟需投入;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的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费投入仍然较少,导致这些领域的发展严重受限。
高等教育经费保障是保障高等教育运行和发展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保障措施。
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费保障,包括了多个方面的措施,如国家的财政支持、学费收入、赞助特别经费、募捐等自然投入等。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高等教育不仅是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更是我国转型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关键环节。
而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则是支撑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
研究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财政资源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现状1.1我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总体情况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
2019年,我国共有2796所普通高校,比上年增加66所,拥有学生数量达到了3944.6万人。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财政投入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据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对教育的总投入达到了4.28万亿元,其中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占比相对较高,达到了约20%。
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在财政支持方面得到了较大的关注和支持。
1.2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结构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涵盖了很多方面,主要包括学校基本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在学校基本建设方面,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校园设施建设、教学设备更新等方面。
在人才培养方面,财政投入主要用于教师薪酬、学生奖助学金、实习实践等方面。
而在科学研究方面,财政投入主要用于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科研队伍建设等方面。
在财政投入结构上,应当注重把握好这三个方面的平衡,推动整体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升。
1.3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效益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正面影响。
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有助于推动科技创新,为国家提升科技实力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效益是非常突出的。
二、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存在的问题2.1财政投入与教育发展不平衡尽管我国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一直保持着一定的增长态势,但是与高等教育发展的需求相比,财政投入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和使用效益研究
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和使用效益研究一、前言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和使用效益研究一直是教育界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各地各校的教育经费支出也越来越高。
因此,对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和使用效益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探讨。
二、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主要指由政府负责支出的教育经费。
这些经费源于政府税收、赤字和其他政府融资形式。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也不断增加。
在我国,政府教育经费占比较高,大约占到了国家财政预算的20%。
然而,教育经费的公共支出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经费的分配不够合理。
很多贫困地区的学生在教育方面得到的支持较少,导致教育资源的差距进一步扩大。
其次,教育经费的使用不够透明。
一些学校或地区的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存在不规范、不规范甚至违规的情况。
这都需要我们去更加关注和改进。
三、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研究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是评价教育经费使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教育经费的使用对学生学习、教师教育、教育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研究对我们了解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评价教育投入效果、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研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学习效益教育经费的使用对学生的学习效益具有显著影响。
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过程。
例如,学校修建更加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提供更加优质的教材和资料,开展更加丰富的文化活动,都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益。
2.教师教育效益教育经费的使用也对教师的教育效益具有影响。
教育经费的投入可以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推动教育科研活动的开展。
例如,教育经费可以用于聘请海外教育专家或学者来讲课、培训,也可以用于为教师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辅导和教学培训。
3.提高教育质量效益教育经费的使用对教育质量的提升也具有重要影响。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的探讨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的探讨中国经济要想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必须以强大的高度教育作基础,政府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不仅能使公民自身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还会惠及社会和整个民族。
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的现状亟待解决的今天,通过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问题的探讨和研究,找出中国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原因,并健全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政策,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提炼总结,采用了理论联系实际,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一是财政介入高等教育的理论基础,提出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及中国政府应在高等教育投资中占主体地位;二是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国际比较分析,从中得到借鉴和启示;四是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政策。
一、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中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现状分析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国家教育部自1998年开始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无论在量的提升上,还是质的改进上,均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发展。
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首次达到15%,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迈进了大众化阶段,截至2008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907万人,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3.3%(岳昌君,2010)。
而高等教育规模的快速扩张与教育经费的大量投入是密不可分的,换言之,教育经费的投入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1.财政教育投入总量呈不断增长态势。
从表2-1中看出,2008年,全国教育总经费达到了14500.75亿元,比2007年的12148.07亿元增长了19.37%,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国家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为10449.63亿元,比上年的8280.21亿元增长26.20%。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
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研究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和规模的提高需要充足的财政投入作为支撑。
对于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行探讨。
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主要包括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
国家层面的财政投入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对高等教育的直接拨款及科研经费支持,以及用于高等教育的专项资金。
地方层面的财政投入主要包括地方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拨款和地方公共财政向高等院校提供的贷款。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有不少问题。
首先,高等教育财政投入与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现象。
其次,财政投入的结构存在问题,在投入的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质量并没有得到改善。
再次,财政拨款的资金管理存在问题,资金使用不够规范、透明。
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主要受到国家预算和财政政策的影响。
同时,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也能够影响财政投入。
此外,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教育不仅仅是一项投资,它也是一个国家治理、社会发展和人类文化传承的过程。
高等教育的投入可以创造教育资源的可持续供给,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
所以,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是具有重要价值的。
此外,通过资金的投入,教育资源的供给得到了改善,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将得到提高。
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也有一定的效益。
首先,财政投入可以改善高等教育的自身条件和质量。
其次,资金的投入推动创新,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再次,财政投入还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政府应加强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规划与监督,并加强财政投入的透明性和规范性。
2.国家应提高对高等教育的直接拨款,并增加科研经费的投入。
同时,有关专项资金的分配也应考虑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
3.地方政府应适当增加对高等教育的赞助,提高地方公共财政向高等院校提供的贷款的数量和质量。
4.高等教育自身应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教育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绩效和效益,增加自负盈亏能力。
5.应该探索多种教育经费的筹集方式,通过企业、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增加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
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资的评析
对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资的评析背景介绍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推进创新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然而,高等教育的发展需要巨大的财政投入。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资规模逐年增长,但是否达到了应有的水平,是否合理有效地利用了这些资金,以及投资策略是否能够满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等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投资规模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总额在2009年到2019年期间从3401.87亿元增长到7825.64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9.08%。
其中,教育部门预算内资金占比逐年下降,而地方财政投入逐年升高。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总量增长迅速,但总体上仍然不足以满足高等教育的需求。
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
投资效益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效益是考察投资是否良性的重要指标。
从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保持较高水平,学历和职业收入水平也在逐年提高。
然而,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效益并非只有这些数据所能反映的。
在实际执笔中,我们需要对投资的具体成果进行定量评估,从中找出有效的投资项目。
在投资效益评估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术研究高等教育应该是知识产出的重要场所,而学术研究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因此,评估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效益的其中一项标准就是对学术研究的投入和成果进行分析。
这包括研究经费、研究项目、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发表等方面。
2. 人才培养高等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提升和人才培养。
所以,评估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效益的另一个标准就是看学生们是否在学业上、技能上、素质上得到了提高和发展。
这包括学生毕业后就业率、学生社会实践经验等多个方面。
3. 教师素质提升除了学生素质的提升,教师的素质提升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方面之一。
因此,我们也应该将高等教育财政投入对教师的培训、科研、职称晋升等方面的投入纳入考虑。
财政学与教育经费的分配
财政学与教育经费的分配财政学是研究政府如何收入、支出以及资源分配的学科。
在当今社会中,教育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因此教育经费的分配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财政学与教育经费的分配,并讨论其中存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一、财政学与教育经费分配的理论基础在财政学中,有两个重要的理论框架可以解释教育经费的分配方式,即效用最大化理论和公平原则。
效用最大化理论认为,教育资源应当分配给能够产生最大社会效益的地区或个体。
这一理论基于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追求教育资源的最优配置。
根据这一理论,财政部门应该通过评估各地区的需求和潜力,将教育经费分配给那些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力资本和社会福利的地区。
公平原则认为,教育资源的分配应当基于公正和平等的原则。
这一理论强调每个人都有享受良好教育的权利,而不论其出生地点或家庭背景。
因此,在教育经费的分配中,应当考虑到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地区或家庭,并给予额外的资源支持,以弥补不平等带来的教育机会差距。
二、财政学与教育经费分配的挑战在实际操作中,财政学与教育经费分配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资源有限。
财政部门面临着有限的财政收入,需要在各个领域中进行资源的分配。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经费的分配必然会受到限制,难以满足所有地区和个体的需求。
其次,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难以确保。
尽管公平原则被用作教育经费分配的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确保分配的公平性仍然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不同,可能存在着地区之间的不平等现象,导致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
第三,透明度和问责制的缺失。
在教育经费分配过程中,缺乏透明度和问责制也是一个挑战。
许多决策是在不透明的情况下进行的,而且很难确定教育经费的使用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给了一些人机会滥用资源,或者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不当使用。
三、财政学与教育经费分配的解决方案为了应对上述挑战,我们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案来改进财政学与教育经费的分配。
首先,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公共财政学角度看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摘要:文章从公共财政学角度论述了高等教育混合产品的性质,在此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混合产品;高等教育;经费投入自1999年来。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经费短缺成为影响高校发展的突出问题。
本篇论文发表由 提供本文从公共产品理论的角度对高校经费投入进行分析,期望对高等教育的经费筹措有新的理解,以有助于解决高校资金短缺和使用效益低下的问题。
一、高等教育的公共财政学分析公共财政学认为,社会产品按其受益范围来看,分为公共产品、混合产品和私人产品。
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言的,它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的产品。
本篇论文发表由 提供非竞争性即消费者消费某产品时并不影响其他消费者从该产品中获得利益。
非排斥性即在产品消费中,很难将其他消费者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利益之外。
混合产品是在性质上介于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之间的产品。
因为其一定范围内的非竞争性,或因为其非竞争性不完全而导致了市场提供的效率损失,可考虑采用市场提供与公共提供相结合的方式。
高等教育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属于国民经济中人力资源行业,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军事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发展极大地影响社会其他事业的发展。
第二,属于第三产业,它虽然不能直接创造物质财富,但有利于促进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有利于民族文化素养的提高,社会稳定程度、道德思想水平、法治化程度、政治经济制度进步水平都会因此得到很大提高,从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经济效益。
第三,对高等教育的消费不能独占。
本篇论文发表由 提供在设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一人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的消费。
像我国的电视大学和即将普及的网络教育较明显地表现出公共产品的一面。
从这种意义上说,高等教育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斥性。
但是,受教育者通过接受高等教育,一方面满足了自身的一种高层次上的精神消费的需要, 另一方面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身在未来经济活动中的竞争能力,也增加了自己获得收入与享受生活的能力。
这是一种内部效益,完全为受教育者个人所拥有。
另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非常短缺,上大学竞争之强烈,在所有消费产品和服务中是名列前茅的。
因为增加新的学生,就要增加教育服务成本,如学生对校舍、教师时间的占有等等。
我国高等教育的排他性极强,没有通过大学入学资格的人无法享受到正规的高等教育。
2001年能上大学的人只占适龄青年的13%,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从这个角度看,高等教育产品又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
因而,高等教育这种产品属于混合产品的性质。
高等教育具有混合产品的属性,决定其经费投入应该依照混合产品均衡规律来进行,同时在经费投入中要强化政府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二、对高等教育投入是政府应尽的义务政府对高等教育应当承担起自己的职责,提供很大部分的经费投入。
这除了高等教育属于混合产品,具有良性外部性,有利于整个社会外,还因为:首先,高等教育总是要贯彻政府的意志,要以培养符合政府意志品质的人作为其衡量质量的重要标准,学校不可能只成为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 而人的品质不能用货币来衡量,因而高等教育不能简单地套用市场规律,政府需要通过设置一些课程来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教育,而这需要政府经费投入。
本篇论文发表由 提供其次,高等教育要为国家培养包括从事基础研究、从事艰苦工作等各种类型的人才,私人难以提供这种投资,需要政府财政提供。
再次,高等教育投入要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形成规模效益,民间部门和个人不易承担。
如果完全由市场提供,就会产生供给不足的问题。
第四,高等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完全性。
高等教育投资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其收益具有不确定性,收益率大小受个人的性格、机遇、健康、能力、家庭等不确定因素影响。
而且人力资本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的市场,其投资对象是没有担保品的,私营信贷机构一般不愿意冒险对人进行投资。
现实的选择只能是政府出面进行干预。
最后,出于公平的考虑,我国目前大部分家庭收入水平还不能承受过高的学费,高等教育如果仅仅由市场提供,将会使一部分人因经济贫困而失去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不仅使这部分人无法与高收入家庭的子女进行公平竞争,也使整个社会因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而蒙受损失,因而这也需要政府进行投资。
政府对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必要性不言而喻。
在政府财力允许的情况下,其经费投入当然是多多益善。
但是,事实上政府大幅度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困难很大。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财政收入有限,占GDP的比重偏低,相对而言,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并不居于优先地位。
本篇论文发表由 提供实际上,相比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已经占用了过多的财政资金。
2000年,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拨款占总教育拨款的24%,普通高校生均财政拨款为7310元,是高中生的5·6倍,初中生的10·8倍,小学生的14·9 倍。
由此可见,在财政资金激烈竞争的状况下,政府大量增加高等教育支出是不现实的。
三、受教育者以学费形式进行经费投入是必要的曾经相当长时间,我国高等教育实行不交学费的制度,这不仅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而且致使公民只有较少的入学机会,有失高等教育的公平性, 同时也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公共财政学的公平问题是指支付者与受益者之间的适当平衡, 而不交学费的高等教育结果是,高等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不承担教育成本,而间接受益者———纳税人却要为学生背上沉重的负担。
本篇论文发表由 提供此外,对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公共支出的主要受益者是中高收入群体。
这样,免费的或在很大程度上由政府给予补贴的高等教育成了一种通过税收把穷人的收入向富人转移的不公平机制。
高等教育作为混合产品,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受教育者以学费形式进行经费投入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混合产品意味着受教育者享受其服务时,应该收取一定的费用。
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极具排他性,非公共性表现得十分显著,高等教育更应收费。
其次,高等教育的成本分担机制要求教育成本根据获益多少进行分担。
并且我国的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大于社会收益率,个人缴纳一定的费用才合理。
再次,就公平角度来说,一方面由于富有者须付费给学校,这些钱可以设立特定的奖学金来资助低收入阶层的学生,从而部分纠正低收入阶层通过税收为中高收入阶层的学生支付高等教育费用的不公平现象。
另一方面,把公共资源重新配置于较低层次的教育上,让更多的低收入阶层的孩子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第四,从效率角度来说,实行高等教育成本回收,可减轻财政负担,使高等教育获得更大的发展。
学校财政状况会因此有所改善, 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
从1985年开始,我国从国家计划外的学生收费入手,逐步地实施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实践证明,高等教育的学费收取,是高等教育经费筹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行的做法。
但是,提高公立高校的学费水平,必须考虑居民对高等教育的有效需求,兼顾社会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收入阶层受教育机会的公平。
本篇论文发表由 提供自1990年以来,高校学费大幅度增加。
2000 年学费占农村居民家庭收入的37%,占城镇居民家庭年收入的18%。
目前我国公立高校的学费,无论是按占高校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还是占居民家庭收入的比例,与许多国家相比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高校学费水平提高已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公平产生消极影响,继续提高学费将恶化高等教育的公平状况。
基于教育公平考虑, 2001年政府已经开始控制公立高校学费的提高,因此短期内已不能通过提高学费来增加公立高校的经费。
四、加快发展民办高等教育是经费投入的必然选择在国家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在提高学生收费标准的空间已相当有限的情况下,如何解决高校经费短缺和使用效益低下的问题,从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大力发展民办高校是一个必然选择。
按照前面公共财政学分析,高等教育属于混合产品,民办高等教育实际上就是一个混合产品的市场提供问题。
因此,大力发展民办高校不仅能缓解高等教育及其经费供需之间的突出矛盾,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给适龄青年提供更多的入学机会,而且还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同时,民办高校可以充分发挥私人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优势,通过民办高校内部的竞争、民办高校与公立高校的竞争,还能大大提高高等教育的效率。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我国政府对民办高校的发展采取了鼓励政策。
本篇论文发表由 提供财政政策上主要表现为优惠提供土地、减免税费等方面,基本没有直接拨款补助。
民办高校采取举办者投入、境外捐助、收取学费、校办产业及服务收入等方式,从社会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还刚刚起步,与世界各国的民办高校相比,无论是数量和规模上,还是质量和水平上都还有很大的差距,还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我们必须以发展的战略的眼光,重视和加快民办高校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是混合产品,其经费投入可以由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提供。
从目前的情形来说,加大政府的经费投入仍是政府应尽的义务,不能将政府的财政负担转嫁给学生和家庭;受教育者适当承担教育成本,是受教育者应尽的职责;大力发展民办高等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是经费投入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1]黄永林·中国高等教育投入和政策选择及国际比较[J]·教育财会研究,200l,(5)·[2]李文利·解决高教经费供求矛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2,(6)·[3]沈峰·从公共产品的私人供应看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问题[J]·新疆财经学院学报,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