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性梳
野生型:
体色灰,翅膀呈圆卵型,静止时平放交叉 重叠,长度约为腹部长度的两倍
野生型:眼睛颜色为砖红色,饱满圆形
野生型:刚毛——头胸部以及复眼的周
围具有平直,先端略弯的长型粗黑硬毛
果蝇常见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
棒眼 褐眼 卷曲翅 小翅 白眼 黑檀体 黑体 黄体 残翅 叉毛 猩红眼 墨色眼
基因符号 染色体号
思考题
果蝇突变体可以如何得到?请列出几种方法。 果蝇辨别雌雄的方法。
果蝇培养基配方
玉米粉 红糖 干燥酵母粉 20克 18 克 4克
琼脂(洋菜) 2克 水 200毫升
添加丙酸(1ml)作为防腐剂
配制方法 将水分成两份:一份用于溶解琼脂和糖,另一份 煮玉米粉,待两份分别溶解煮好后再合到一起煮沸, 很粘稠为度。
关掉火后再加入 丙酸,充分搅拌后加 酵母粉,再分装培养 瓶,灭菌120摄氏度, 30分钟。分装时,勿 使饲料粘附瓶壁。
突变型:黄体(y)
突变型:白眼(:墨黑眼(se)
突变型:棒眼(B)
突变型:小翅(m)
突变型:卷翅(Cy)
突变型:残翅(vg)不能飞
突变型:无横隔脉(cv)
步骤和方法
每组配置500ml培养基,倒15-20个瓶(今晚) 果蝇生活史四个时期的观察 果蝇成虫外形的观察和雌雄性鉴别 突变型的观察 分别挑取5对野生果蝇、5对白眼果蝇和5对残翅果蝇放 到到空瓶中饲养,贴上标签,写明杂交组合、日期、 实验者姓名(下周一)。培养在25度的恒温培养箱中, 饲养供下次实验使用。
原理和目的
黑腹果蝇(Drosophila )是双翅目昆虫 特点: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 染色体少,突变型多,个体小 是一种很好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是一种模式生物.
实验一、果蝇饲养管理及形态观察
蔗糖
8.9 克
干燥酵母粉 1.5 克
琼脂
0.8克
水
100毫升
添加 0.8 ml丙酸作为 防腐剂
3.果蝇的生活周期观察
果蝇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 阶段。生活周期的长短受温度影响很大,一般以 20~25℃为适宜。生活周期与饲养温度的关系见 表2。
4.果蝇的饲养及突变体的诱导 (1)转移和麻醉
① 转移
②饲养
每瓶培养基转移3-4只果蝇,至于25℃室 温培养2周,培养出果蝇的各个生长阶段, 待观察。
突变体的诱导(拓展)
1、通过控制培养的温度诱导突变体 将培养瓶分别至于20℃、25℃、29℃的环境中
培养15天,观察突变率。 2、通过紫外照射的方法获得突变体
收集处于同一发育时期的幼虫、蛹置于潮湿滤 纸片上,紫外线照射15分钟、30分钟,照射完成后 继续培养15天,观察突变率。
实验一 果蝇的性状观察和饲养管理
一、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果蝇的生活史; 2、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3、了解果蝇的杂交技术。
二、实验原理
果蝇广泛存在于全球温带及热带气候区, 在人类的栖息地如果园、菜市场等地皆可见其 踪迹。
目前已发现1000多种,果蝇以酵母菌为主 要食料,能发酵的水果或植物,都可用作果蝇 的饲料。
普通果蝇,又被称为醋蝇和果渣蝇,是一种小型的,红 眼蝇,身体呈黄色,带有黑色斑点。
特点:
生活史短,每12天左右即可完成一个世代; 饲养容易,以玉米粉等做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 繁殖能力强,每只受精的雌蝇可以产卵500个左右; 突变型多,突变性状多,多数是形态变异,容易观察; 染色体少、个体小,只有四对染色体,数量少而且形状有明显差
六、实验结果
果蝇生活史
果蝇生活史
果蝇,又称为实验果蝇或酵母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昆虫,常常被用于实验室研究。
它们的生活史非常有趣,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果蝇的生命周期大约为10到12天。
它们的生活始于卵,雌性果蝇在适当的环境中产下大约400个卵。
这些卵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孵化,大约经过24小时,幼虫就会孵化出来。
幼虫期大约为4到6天,这个阶段是果蝇生命周期中最快乐的时光。
它们会在发霉的水果或者腐烂的食物上生长,通过吃这些食物来获取足够的营养。
在这个阶段,它们会经历几次蜕皮,直到达到一定的体型。
接下来是蛹期,这个阶段大约为4到6天。
在这段时间里,幼虫会找一个适合的地方,如水果表面或者其他适合的地方,然后化茧成蛹。
在蛹内,幼虫会进行快速的变化,最终成为成熟的果蝇。
最后是成虫期,成熟的果蝇会从蛹内爬出来,它们的身体表面是湿的,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干燥。
成虫期大约为5到7天,这个阶段是果蝇生命周期中最短暂的时期。
在这段时间里,成虫会寻找食物和伴侣,进行繁殖。
果蝇的生活史虽然短暂,但是却充满了奇妙的变化和精彩的故事。
它们的生命周期也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的奥秘。
果蝇或许微小,但它们的生命却有着无限的可能性。
果蝇的形态及生活史观察
果蝇的形态及生活史观察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的果实寄生昆虫,常见于全球各地。
由于果蝇的生命周期短暂且繁殖迅速,因此成为了生物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下面将对果蝇的形态及生活史进行详细观察。
果蝇的形态特征是:体长约为3mm,身体呈灰黄色,翅膀透明,眼睛大而红,由于其眼睛上的六十万个复眼单位,使其具有广角视力。
果蝇的头部具有柄状,上面附着两个长触角,触角末端呈微微的握状。
头部下方是一个大而松散的吻器,作为吮吸食物的工具。
果蝇的胸部呈现为黑色,具有三段,每段都有一对足。
其中前两对足具有较强的附着力,用于粘附在果实表面,以寻找食物。
而第三对足则较长而细,用于跳跃和行走。
腹部后段较大并带有一对红色的排泄器官。
雄性果蝇的尾部上有一对外生性臀突,用于交配时的抓握。
果蝇的生活史主要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果蝇的卵是白色的,微小且具有圆形,在合适的温度下约为20小时到2个星期后孵化。
孵化后的果蝇幼虫透明,身体呈弯曲状。
果蝇幼虫主要以果汁、细菌和霉菌为食,在果实中挖掘小道,并排出腐败物质。
在约5-6天后,幼虫体长约为3mm,蛹化前变得较为不活跃,并靠网状结构悬挂在果实内。
幼虫蜕皮后,形成的蛹具有褐红色。
蛹有两个可动的呼吸角,用于气体交换而不需要通过嘴巴和肺呼吸。
蛹的外部有光泽、坚固的外壳,可以保护内部的昆虫。
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成虫在约8-12天后孵化。
孵化后的果蝇成虫由于有一对半透明的翅膀,可以迅速垂直飞行,并具有敏锐的感官器官,包括触角、复眼和感觉毛。
成虫也可以通过自我清洁来保持身体的整洁,并具有复杂的交配行为。
果蝇的生活史观察可以通过基因、生理和行为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例如,研究果蝇的基因组可以揭示其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基因或突变,从而为人类的健康问题提供线索。
此外,果蝇的眼睛、触角和触发器等感官器官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感官知觉和行为选择的机制。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果蝇对不同食物、光线和温度的反应,进一步了解它们的食性和适应能力。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眼呈褐色
翅膀向上卷曲,纯合致死 翅膀小,长度不超过身体 复眼白色 身体呈乌木色,黑亮 体黑色,比黑檀体深 全身呈浅橙黄色
残翅
叉毛 猩红眼
vg
f st
2
1 3
翅明显退化,部分残留,不能飞
毛和刚毛分叉且弯曲 复眼呈明亮猩红色
墨色眼
se
3
羽化时眼呈褐色并深化成墨色
突变型:黄体(y)
突变型:白眼(w)
突变型:朱红眼(v)
野生型:翅膀有横隔脉
野生型:眼睛颜色为砖红色,饱满圆形
野生型:刚毛——头胸部以及复眼的周
围具有平直,先端略弯的长型粗黑硬毛
果蝇常见突变性状
突变性状
棒眼
基因符号 染色体号
B 1
性状特征
复眼呈狭窄垂直棒形,小眼数少
褐眼
卷曲翅 小翅 白眼 黑檀体 黑体 黄体
bw
Cy m w e b y
2
2 1 1 3 2 1
果蝇在人类的栖息地内如果园,菜市场 等地区内皆可见其踪迹。
原理
♀
♂
果蝇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 果蝇属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 遗传学研究中常用黑腹果蝇(Drosophila)作为 材料,是一种模式生物;
特点:生活史短,易饲养,繁殖快,染色体少,
突变型多,个体小 等等。
突变型:墨黑眼(se)
突变型:棒眼(B)
复眼的小眼数目减少,眼眶周围 较野生型大
突变型:小翅(m)
突变型:卷翅(Cy)
突变型:残翅(vg)
突变型:短翅(dp)
突变型:无横隔脉(cv)
突变型:短刚毛(Sb)
突变型:叉毛(f) _毛和刚毛分叉弯曲
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三、实验内容 1.果蝇的生活史 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2n=8) 中文名:黑腹果蝇 果蝇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与家蝇是不同的种。
果蝇的优点: 1、生活史短,20-25℃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需12-15天。 2、繁殖率高,一对果蝇可产卵400-500只。 3、饲养方便。 4、突变率高。 5、形态容易辨认。
转移到麻醉瓶中观察结果 麻醉时转移果蝇手法
果蝇的麻醉 果蝇的麻醉剂
滴加乙醚的方法
死亡果蝇的标志
死 亡 果 蝇 的 标 志
2)果蝇♀♂识别
♀
♂
个体
大
小
腹纹
5
3
腹部末端
尖
圆
性梳
无
有
果蝇♀♂识别
果蝇♀♂识别
果蝇♀♂识别
果蝇♀♂识别 果 蝇 ♀ ♂ 识 别
3)突变性状的观察
果蝇性状观察 1、身体的颜色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发育成三龄幼虫,此时体长可达4-5mm。肉眼可见其前端稍尖部分为头部, 上有一黑色斑点即为口器。口器后面有一对透明的唾液腺,透过体壁可见到一对生殖腺位于躯体后半部上方的两侧, 精巢较大,外观上是一明显的黑点,而卵巢则较小,可以此作为鉴别。幼虫活动力强而贪食,它们在培养基上爬行 时,留下很多条沟,沟多而且宽时,表明幼虫生长良好。
性状、染色体和基因型
红眼(+) 白眼(w)
第一连锁群
长翅(+) 残翅(vg)
第二连锁群
灰身(+) 黑檀体(e)
第三连锁群
长翅(+) 小翅(m)
第一连锁群
直刚毛(+) 卷刚毛(sn)
灰身(+) 黑体(b)
实验一 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和饲养管理
实验一果蝇的性状观察、性别鉴定和饲养管理一、实验目的了解果蝇的生活习性及一些突变型的表现性状,鉴定果蝇雌雄性别,掌握果蝇饲养管理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果蝇(fruit fly)是双翅目昆虫,成虫身长只有0.6厘米,如同米粒般大小,比普通苍蝇小得多。
它有一对翅膀,喜欢在腐烂的水果和发酵物的周围飞舞,所以人称果蝇。
果蝇是被人类研究得最彻底的生物之一,为模式生物。
通常遗传实验采用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原产于热带或亚热带的蝇种,它和人类一样分布于全世界,并且在人类的居室内过冬。
黑腹果蝇在20世纪前半叶成为动物学家和遗传学家摩尔根(Thomas Hunt Morgan)及其学派实验研究对象,取得了很多遗传学方面的知识,包括这种蝇类基因组里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
在2000年对其13600基因测序完成,部分基因与人类的基因有惊人的相似。
研究发现,在果蝇的遗传物质里找到了人类的致癌基因或者潜在的,在变异情况下参与癌症发生的癌基因。
在发育生物学研究方面人类也从果蝇身上获得了很多知识,20世纪70年代克里斯蒂安娜·尼斯莱因-福尔哈德(Christiane Nusslein V olhard)开始研究果蝇的发育基因。
她从中得知,卵细胞中的四个基因决定了或是监控了受精卵的发育。
1980年她发表了论文“影响黑腹果蝇体节数目和极性的变异”,也因此获得了199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
在1900年哈佛大学的教授卡斯特(William E. Castle)就首次将果蝇用作胚胎研究的对象。
从此果蝇就在这一领域被广泛采用。
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有许多优点:(1)饲养容易。
在常温下,以玉米粉等饲料就可以生长,繁殖;(2)生活史短。
在十二天左右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3)繁殖率高。
每个雌蝇可以一次产下400个0.5毫米大小的卵,所以可以获得大量子代;(4)染色体少。
只有四对;(5)唾腺染色体是多线的具有斑带的巨大染色体、是研究畸变和突变的难得好材料;(6)突变性状多,而且多为形态突变,便于观察识别,所以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
实验一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果蝇为昆虫纲、双翅目、果蝇属,属完全变态昆虫。
通常作遗传学实验材料的是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2n=2x=8)。
果蝇常见于果园和水果摊上熟透和腐烂的水果上,是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
果蝇作为遗传实验材料有许多优点:培养简便,生活周期短,繁殖率高;染色体数少,突变性状多(达400个以上),且多数为形态突变,便于通过性状遗传杂交实验及杂交后代的观察和分类统计,验证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唾腺染色体制作容易,横纹清晰,适宜于作细胞学观察和研究。
【实验目的】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2、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特征【实验原理】1. 果蝇的生活史果蝇生活史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连续的发育阶段,属完全变态发育。
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12小时后才有交配能力,2天后开始产卵果蝇一个生活周期所需时间因饲养温度和营养条件而异。
营养条件适宜,其生活周期的长短与温度的关系如表Ⅰ-1。
表Ⅰ-1 果蝇生活周期与温度的关系表营养条件适宜,果蝇在20℃~25℃下生活较好,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使其生活力降低、不育甚至死亡。
一对亲蝇能产生几百个后代。
2. 果蝇的性状观察(1)果蝇成虫的性别鉴别果蝇性别在幼虫期较难区别,成虫区别明显,用肉眼或放大镜均可鉴别。
性梳是鉴别雌雄果蝇的最可靠指标。
雌雄成蝇的主要区别见表Ⅰ-2。
表Ⅰ-2 雌雄成蝇的主要区别(2)果蝇常见的性状突变及实验中常用的一些突变品系成虫的形态特征:野生型果蝇为红眼、灰身、长翅、直刚毛。
突变型果蝇与野生型有明显差别。
正常翅:一个长过尾部的透明膜状翅,用+表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第Ⅱ染色体。
残翅:又称痕迹翅。
膜状翅退化仅留少量的痕迹,不能飞翔。
用vg表示,是长翅+的隐性等位基因。
灰体:体色为灰色,用+表示,位于第Ⅲ染色体上。
黑檀体:体色为黑色,用e表示,是灰体+的隐性等位基因。
红眼:果蝇复眼为红色,用+表示,位于第Ⅰ(x)染色体上。
实验三_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
实验三_果蝇的性状生活史观察及饲养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的果蝇,常见于人类生活环境中,因其繁殖快、易于培养、基因易于操作等特点,成为了生物学研究的常用模式生物之一、本实验主要观察果蝇的性状、生活史,并学会饲养果蝇。
果蝇是一种雌性性融合型生殖的昆虫,雄性果蝇有黑色的身体,红色的眼睛,而雌性果蝇身体为棕色,眼睛为红色。
果蝇的寿命较短,约为30天左右,繁殖力强,每只雌果蝇可产卵上千颗。
果蝇的生命周期包括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果蝇的卵相对较小,白色透明,粘在腐烂水果表面。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卵孵化出幼虫,幼虫呈蠕虫状,身体由12个节组成,具有头、胸、尾3个部分。
幼虫主要以水果和蔬菜等有机物为食,通过蜕皮生长。
当幼虫长到一定大小,就会进入蛹化的阶段。
蛹化时,幼虫会寻找一个合适的地方,如果蝇培养皿的边缘或培养培养纸上,然后停止进食,停留在蛹化地点。
在几天的时间内,外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最终化为约3mm长的蛹。
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蛹发育成虫,成虫会从蛹的头部钻出。
成虫刚出蛹时,身体颜色较浅,翅膀较小,行动笨拙。
但在几小时后,颜色加深,翅膀逐渐展开,行动灵活自如。
成虫的寿命较短,但交配频繁,雌虫产卵能力强,循环往复。
为了饲养果蝇,首先需要准备培养皿,培养皿用塑料盖子封住,上面打几个小孔,以保持空气流通。
然后在培养皿中放置甘蔗浆或营养琼脂,作为果蝇的食物。
将果蝇卵放置在培养皿中,待幼虫孵化出来后,再将蛹和成虫向外移动到新的培养皿中。
为了控制果蝇的繁殖数量和密度,可以将成熟的果蝇分成不同的组放置在不同的培养皿中,或者将有蛹的培养皿放到低温环境下,使蛹停止发育。
此外,果蝇对温度和光照较为敏感,因此需要控制好培养箱的环境条件。
总结起来,果蝇是一种常见的模式生物,具有快速繁殖、易于培养和基因易于操作的特点。
通过观察果蝇的性状、生活史,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果蝇的生物学特性,并可以利用果蝇进行遗传和发育等方面的研究。
果蝇的饲养
2.果蝇的生活史观察 2.果蝇的生活史观察
果蝇的生活史从 受精卵开始, 受精卵开始,经历幼 虫 ( 一至三龄 ) 、蛹 和成虫阶段, 和成虫阶段,是一个 完全变态过程 。
生活史观察: 生活史观察:
成熟的雌蝇交尾后2 将卵产在培养基的表层。 ①卵 :成熟的雌蝇交尾后 ~ 3d 将卵产在培养基的表层。用解剖针针尖 挑取一点培养基将其置于载玻片上, 滴清水, 挑取一点培养基将其置于载玻片上,滴1 滴清水,用解剖针将培养基展开后 放在显微镜低倍镜下仔细进行观察。果蝇的卵为椭圆形, 放在显微镜低倍镜下仔细进行观察。果蝇的卵为椭圆形,长约 0.5mm ,腹 面稍扁平,前端伸出的触丝可使卵附着在培养基表层而不陷入深层。 面稍扁平,前端伸出的触丝可使卵附着在培养基表层而不陷入深层。 幼虫: 受精卵经过1d的发育即可孵化为幼虫 的发育即可孵化为幼虫。 ②幼虫: 受精卵经过 的发育即可孵化为幼虫。幼虫在培养基内及瓶壁上 都有,培养基内的幼虫一般要小一些。 都有,培养基内的幼虫一般要小一些。果蝇的幼虫从一龄幼虫开始经两次蜕 形成二龄和三龄幼虫,长大的三龄幼虫往往爬到瓶壁上来化蛹, 皮,形成二龄和三龄幼虫,长大的三龄幼虫往往爬到瓶壁上来化蛹,长度可 幼虫一端稍尖为头部,黑点处为口器。 达 4 ~ 5mm 。幼虫一端稍尖为头部,黑点处为口器。 的发育开始化蛹。蛹一般附着在瓶壁上,淡黄色。 ③蛹: 幼虫经过 4 ~ 5d 的发育开始化蛹。蛹一般附着在瓶壁上,淡黄色。 随着发育颜色逐渐加深,最后为深褐色。 随着发育颜色逐渐加深,最后为深褐色。瓶壁上看到的几乎透明的蛹是已经 羽化完而遗留的蛹的空壳。 羽化完而遗留的蛹的空壳。 刚羽化出的果蝇虫体较长,翅膀也没有完全展开, ④成虫 :刚羽化出的果蝇虫体较长,翅膀也没有完全展开,体表未完全几 丁质化所以成半透明透乳白色。随着发育,身体颜色加深, 丁质化所以成半透明透乳白色。随着发育,身体颜色加深,体表完全几丁质 后开始交配, 化。羽化出的果蝇在 8 ~ 12h 后开始交配,成体果蝇在 25 ℃ 条件下的寿 命为 37d 。
果蝇的观察和饲养
15 克
琼脂(洋菜) 10 克 水 600毫升
添加丙酸作为防腐剂
果蝇培养操作
果蝇可利用乙醚麻醉,以方便试验操作。 麻醉方法
– 取一麻醉瓶,瓶口应与培养瓶大小相仿,取 一棉花塞,在塞入瓶口的一面滴加3滴乙醚, 将果蝇转入麻醉瓶内,翻转麻醉瓶使其瓶口 朝上,迅速将滴有适量乙醚的棉塞盖住麻醉 瓶口,约一分钟左右果蝇倒卧于瓶底,即可 将果蝇倒出进行操作。 – 注意:过度麻醉将导致果蝇死亡。
果蝇操作方法
再麻醉
– 观察或计数过程中,果蝇可能苏醒,可准备 一玻璃培养皿,内以胶带贴一小块棉球,滴 入适量乙醚,培养皿口朝下置于一旁备用, 如见果蝇翻身走动可将培养皿口朝下,盖于 果蝇上方待其麻醉后再移开。
果蝇操作方法
果蝇型态观察
–果蝇具有丰富的外表型态差异,包括眼色、 眼形、翅形,刚毛形状与数目,请利用上课 所提供的材料,比对下列图形观察。此外性 别区分为进行果蝇杂交试验所必须,务必熟 悉。
果蝇操作方法
搬移果蝇至新培养瓶或麻醉瓶
– 取新培养瓶一瓶,将棉塞略为松动,放置于右手侧, 取欲转移之果蝇培养瓶置于左手侧,以左手握住瓶 颈,两指轻扣棉塞顶部,以右手轻拍瓶底使果蝇掉 落于培养基表面,将培养瓶置于左手侧,拔起棉塞 以左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将置于右手侧之新培 养瓶棉塞拔起,以右手两指夹住棉塞外端,再以右 手将新培养瓶倒扣于旧培养瓶上,再以左手握住两 瓶口相接处,翻转使新培养瓶位于下方,然后以右 手掌心轻拍新培养瓶瓶底,使果蝇掉落于新培养瓶 瓶底,然后迅速盖上各瓶棉塞。
1
2 2 1 1 3 2
黄体
残翅 叉毛
y
vg f
1
2 1
全身呈浅橙黄色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饲养
实验一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饲养一、实验目的1、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不同阶段的形态特点;2、区别雌雄果蝇以及几种常见突变类型的主要性状特征;3、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管理及实验处理方法和技术。
二、实验原理1、果蝇的生活史果蝇属于昆虫纲,双翅目,果蝇属,与家蝇是不同的种。
果蝇的生活周期长短与温度关系很密切。
30℃以上的温度能使果蝇不育和死亡,低温则使它的生活周期延长,同时生活力也降低,果蝇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0-25℃。
从表中可以看出,25℃时,从卵到成虫约10天;在25℃时成虫约活15天。
卵: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12小时后开始交配,两天后才能产卵。
卵长0.5mm,为椭圆形,腹面稍扁平,在背面的前断伸出一对触丝,它能使卵附着在食物(或瓶壁)上,不致深陷到食物中去。
幼虫:从卵孵化出来后,经过两次蜕皮,发育成三龄幼虫,此时体长可达4-5mm。
肉眼可见其前端稍尖部分为头部,上有一黑色斑点即为口器。
口器后面有一对透明的唾液腺,透过体壁可见到一对生殖腺位于躯体后半部上方的两侧,精巢较大,外观上是一明显的黑点,而卵巢则较小,可以此作为鉴别。
幼虫活动力强而贪食,它们在培养基上爬行时,留下很多条沟,沟多而且宽时,表明幼虫生长良好。
蛹:幼虫生活7-8天准备化蛹,化蛹前从培养基上爬出,附着在瓶壁上,逐渐形成一梭形的蛹.在蛹前部有两个呼吸孔,后部有尾芽,起初蛹壳颜色淡黄而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为深褐色,表明即将羽化了。
成虫:幼虫在蛹壳内完成成虫体型和器官的分化,最后从蛹壳前端爬出。
刚从蛹壳里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比较长,翅膀尚未展开,体表尚未完全几丁质化,故呈半透明的乳白色。
透过腹部体壁,可以看到黑色的消化系统。
不久,变为短粗圆形,双翅展开。
体色加深。
如野生型初为浅灰色,然后呈灰褐色。
2、形态构造头部有一对复眼,三个单眼和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一对翅和一对平衡棒;腹部背面有黑色环纹,腹面有腹片,外生殖器在腹部末端,全身有许多体毛和刚毛。
实验一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42228
实验一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一、教学基本要求:1、能够辨别果蝇雌雄性别。
2、掌握实验果蝇的饲养以及杂交技术。
二、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了解果蝇的形态、生活史及各个阶段的形态特征,,掌握实验果蝇的培养和杂交方法,为果蝇的杂交实验做准备。
〖实验原理〗雄蝇体型较小,末端钝而圆.颜色深,腹背面有4个腹片,第一对足的跗节前端有性梳,而雌蝇体型较大,末端尖,颜色浅,腹背面的有5条黑色条纹。
腹面有6个腹片,无性梳。
〖材料和方法〗1、生活史观察:卵、幼虫、蛹、成虫。
果蝇生活史长短及决定因素。
2、果蝇的麻醉及性状观察方法:麻醉瓶、乙醚。
3、雌雄成蝇的区别:腹部背面、体型、腹部形状、第一对前足跗节。
4、果蝇的饲养:培养瓶、高压锅、培养基。
〖作业〗1、观察比较雌雄果蝇成体的外形和第一对足的形态及区别。
2、观察几种果蝇品系的外部性状,包括体色、翅形、眼形和眼色、刚毛等。
记下突变型的特征3、制备培养基,练习麻醉果蝇方法。
实验二果蝇的双因子实验一、教学基本要求:1、掌握实验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2、正确理解分离定律的实质。
二、教学内容:〖目的和要求〗通过两对性状个体杂交,观察F2的分离现象及其比例,了解两对非等位基因间的自由组合。
同时掌握果蝇的杂交技术,并学会记录交配结果和掌握统计处理方法。
〖实验原理〗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基因的分离是独立的,而在配子中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产生四种比例相同的配子。
因此在杂种二代会出现四种表型,比例为9:3:3:1。
这一实验是利用果蝇的两对相对性状:长翅与残翅、黑檀体与灰体且分别位于不同染色体上这一特征进行的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的双因子杂交实验,旨在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材料和方法〗1、实验材料:突变型果蝇(残翅、黑檀体)×野生型果蝇(长翅、灰体)2、实验方法:收集处女蝇、做正反交、倒亲本、倒F1、麻醉观察F2、统计F2。
〖作业〗根据统计结果做χ2检验,并对检验结果做解释。
实验一果蝇型态和生活史观察
实验一、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设计型实验)观察一.实验原理:果蝇(Fruit fly)为双翅目昆虫,全世界约有4000种左右,其中,黑蝮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由于容易饲养、繁殖力强、世代周期短以及众多的突变性状,成为遗传学研究的极好材料和超级模式生物,为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动了人类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二. 实验目的:1. 掌握培养果蝇的基本程序;2. 了解果蝇生活史中各个阶段的发育时间及形态特征;3. 区别黑腹果蝇几种常见突变型的主要性状;4. 观察不同果蝇种类的生活史。
三. 实验器具:完成这个实验所需的仪器、用品和试剂:解剖镜培养瓶粘贴标签麻醉瓶装有乙醚的滴瓶滴管解剂针或毛刷70%的酒精四. 实验材料: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野生型(红眼、灰身、长翅、直刚毛); 未知果蝇1; 未知果蝇2; 未知果蝇3; 未知果蝇4五. 实验方法及步骤:I. 培养基的配制:目前,已经发展了多种果蝇的培养基。
可能使用最简单方便的是“快速培养基”只需加水就可以配成可使用的培养基,不需加热,不过,一些工作者建议加5滴5%的丙酸以防霉菌,尽管方便,但大量使用时会显得非常昂贵。
Demerec 和kanfmann的果蝇指南有一些不同的培养基配方,另一个有用的培养基要归功于加利福利亚技术研究所的C.B .Bridges ,它的配料如下:20g琼脂200g玉米粉145ml 蔗糖汁(Karo Syrup)或红糖145ml糖密(Br’er Rabbit Molasses )2400ml 蒸馏水4.5g Dowicil-200溶于15ml蒸馏水方案1首先加热溶解琼脂于1000ml蒸馏水中,然后再加入1000ml蒸馏水。
小心地将混合液加热到沸腾。
在加玉米粉之前,先将玉米粉溶于400ml未加热的蒸馏水中(这样做可以防止玉米粉在热的琼脂悬液中形成团块)。
果蝇形态和生活史观察
果蝇形态和生活史观察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是一种小型昆虫,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模式生物之一、它的形态和生活史观察非常有趣,并且对于遗传研究和发育生物学有很大的意义。
下面将对果蝇的形态和生活史进行详细观察。
首先,果蝇的形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果蝇的身体呈长形,通常约2-3毫米长,呈灰黑色。
它们有一个小而圆形的头部,长有复眼,复眼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几百个小单眼。
果蝇具有三个关节的触角,触角上有许多感受器,可以感知食物和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果蝇的口器为單层细管式口器,上颚、下颚和舌头构成了果蝇取食的主要器官。
果蝇有两片透明而有质感的翅膀,翅膀可以进行快速而有力的震动,使果蝇能够在空中迅速飞行。
果蝇的胸段和腹段之间有刚毛状的细毛,可以帮助它们保持身体的平衡。
果蝇末端有一对纤细的长脚,脚部上具有刚毛和趾爪,可以帮助果蝇在垂直的表面上粘附。
果蝇的生活史观察包括产卵、幼虫的发育、蛹的形成和成虫的出现。
果蝇的生命周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
果蝇的产卵是在合适的食物上进行的。
雌蝇产卵时,会通过爆破式排卵将卵粘附在食物表面上。
每次产卵数量不等,通常为几十至几百个。
卵的外观呈橢圆形,呈白色或乳白色。
卵孵化后,出现了幼虫。
幼虫呈白色,身体长而细长,头部稍微宽大。
幼虫的体内没有内骨骼,外表被透明而有弹性的外骨骼包裹着。
它们通过摄食食物和伸缩体节的运动来生长。
幼虫经过三个发育期(Instar)的循环,每个阶段之间都会发生蜕皮,幼虫体型逐渐变大。
在幼虫的最后一次蜕皮后,幼虫留下一个硬壳,形成蛹。
蛹的外观呈橢圆形,呈红褐色。
蛹是静止不动的阶段,内部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
蛹壳内的组织和器官不断分化和重构,为成虫的形成做准备。
在蛹的内部变化完成后,成虫即将出现。
成虫从蛹的头部破壳而出,头部先出现,身体之后。
刚出壳的果蝇呈白色,翅膀是湿润的,随着时间过去,成虫会变得干燥,体色变为典型的灰黑色。
2-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常见的模式生物
原核生物:大肠杆菌 真菌:酵母 低等无脊椎动物:线虫 昆虫纲:果蝇 鱼纲:斑马鱼 哺乳纲:小鼠 植物:拟南芥。
模式生物--果蝇
❖形体小、生长繁殖快、饲养简便 ❖突变性状多,便于观察 ❖染色体少(2n = 8),在基因分 离、连锁、互换、表达及调控上做出 了较大贡献
实验目的
❖理解果蝇生活周期 ❖学会区分果蝇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 ❖学会辨别果蝇常见的突变性状 ❖学会鉴别雌、雄果蝇
遗传学实验课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第3周
果蝇----模式生物
❖ 模式生物:是被生物学家用于揭示某种具有普遍规律的生命 现象的某物种。
❖ 共同点: 1)有多数研究者关注,可代表生物界的某一大类群; 2)对人体和环境无害,易于在实验室内饲养和繁殖; 3)世代短、子代多、遗传背景清楚; 4)容易进行实验操作,特别是具有遗传操作的手段和表型 分析的方法。
2、填写下表
品系
19# 6# e 残 HB
性状
眼 翅 刚毛 体色
思考
❖果蝇生活周期各阶段的主要特征 ❖雌、雄果蝇成虫形态结构上的区别 ❖麻醉果蝇的操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以上有不当之处,请大家给与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实验步骤
❖ 将成虫从培养瓶倒入麻醉瓶,迅速盖上瓶塞。 ❖ 将麻醉瓶中的果蝇拍到瓶底,迅速拔出瓶塞滴上2滴乙
醚后重新盖上。 ❖ 将麻醉了的果蝇倒在白瓷盘上,用解剖镜观察
雌雄的鉴别、突变性状的观察 ❖ 从已将成虫倒出的培养瓶中取出果蝇的虫卵、幼虫和蛹
在解剖镜下观察
实验报告
1、区分果蝇的不同突变体与雌雄果蝇,要求:裁剪图片, 标注雌雄果蝇和突变体类型
品系
19#、6#、e、残、HB
果蝇的生活周期
经典遗传学综合性实验
实验1 果蝇的生活周期、形态观察及其饲养 实验2 果蝇的有性杂交
实验1 果蝇的生活周期、形态观察及其饲养
实验目的: 1、了解果蝇生活史,观察各发育阶段的形态 2、鉴别雌雄果蝇,认识一些常用突变性状 3、学习实验果蝇的饲养方法及实验的处理方法
B:玉米粉8.25 g, 水38 ml, 加热搅匀
A和B混合,加热煮至糊状,
待稍微冷却后加入0.7 g酵母和0.5 ml丙酸,搅拌均匀后分装到已 消毒的培养瓶中,用棉塞或硅胶塞塞上瓶口。
(2) 培养:
麻醉后挑选长得比较健壮的雌雄性果蝇各5-10只,移入装有新 鲜培养基的培养瓶中,移入新瓶时为防止被麻醉的果蝇粘在培养 基上,须将培养瓶横卧,然后将果蝇挑入,待果蝇清醒后,再竖 起培养瓶。贴上标签标明转入日期、品系名称等,置于25℃的培 养箱内培养,原种培养温度可控制在10-15℃。2-4周换一次培养 基。
性状 体型 腹末端 腹背面黑色环纹 腹面腹片 性梳
雌雄成蝇的性状区别
雌性 较大 稍尖 5条
雄性 较小 钝圆 3条,最后一条延性梳
3、果蝇常见突变型形态特征
果蝇常见突变性状特征
突变性 状 白眼 棒眼
黑檀体 黑体 黄身
焦刚毛 小翅
残翅
基因符 号 w B e b y sn m
vg
形态特征
复眼白色 复眼横条形 体呈乌木色,黑亮 体呈深黑色 体呈浅橙黄色 刚毛卷曲如烧焦状
翅较短 翅退化,部分残留不能
飞
所在染色体及位 置 X X ⅢR ⅡL X X X ⅡR
对应的野生型性 状 红眼 圆眼 灰身 灰身 灰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 性梳:只有雄体在第一对足的跗节基部有一黑色鬃毛 结构,形似一小梳,称为性梳。而雌体没有性梳。性 梳的有无是鉴别雌雄成蝇的可靠标志之一,只是需要 放大后才易观察。
9/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五、实验步骤:
3. 成体果蝇雌雄性别的辨别
10/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五、实验步骤:
3. 成体果蝇雌雄性别的辨别
11/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五、实验步骤:
3. 成体果蝇雌雄性别的辨别
12/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五、实验步骤:
果蝇的优点:形体小,生长迅速,繁殖率高,饲养方 便,世代周期短(12天可繁殖一代),突变性状多, 染色体数目少,基因组小,实验处理方便,容易重复 实验,便于观察和分析。
意义:是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 物学等研究中的模式动物。。饲养 三、实验材料:野生型和常见的突变型果蝇 四、实验用具药品 1.仪器用具:显微镜、放大镜、小镊子、培养瓶
五、实验步骤:
1.生活周期的观察: 在25℃条件下,羽化后的雌蝇一般在8小时后开始交
配,两天后开始产卵。受精卵经22~24小时就可孵化 成幼虫。幼虫生活4天左右即开始化蛹,化蛹前的三龄 幼虫停止摄食,爬到相对干燥的表面(如培养瓶壁), 起初颜色淡黄、柔软,以后逐渐硬化变成深褐色,此 时即将要羽化了。刚从蛹壳中羽化出来的果蝇,虫体 较肥大,呈半透明的乳白色,约1小时,蝇体即变为粗 短椭圆形,双翅伸展,体色加深。
16/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五、实验步骤:
4. 性状观察方法:观察性状或进行果蝇杂交时,须将果 蝇进行麻醉处理,具体如下:
③ 将麻醉瓶的果蝇拍到瓶底,在塞子上滴上几滴乙醚, 重新盖好。约半分钟后果蝇便不再爬动。麻醉后即可 倒在白瓷板或培养皿上进行观察。麻醉状态一般可维 持5-10分钟。如观察中苏醒,可在培养皿内放一个 滴有乙醚的滤纸条补救。
5. 果蝇的生殖行为及变态:
33/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五、实验步骤:
5. 果蝇的生殖行为及变态:
34/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五、实验步骤:
6. 果蝇的培养及杂交:
雌果蝇受精囊内可贮存大量的精子,因此在做品系间杂 交时,母本必须选用处女蝇。雌蝇孵出12小时后才 会交配(8小时更为可靠),所以将老果蝇清除后, 12小时内所收集到的雌蝇就是处女蝇。在实验中, 可收集孵出10-12小时的果蝇,特别需收集好雌蝇。 按杂交需要,接上一定对数雌雄果蝇。当F1代子蝇即 将孵化出来以前,即25℃培养7-8天,倒去亲本果蝇, 以免和亲代混淆。另外应注意,杂交F1代的计数安全
1/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一、实验目的: 了解果蝇生活周期中各阶段的形态特征。 掌握区别雌雄果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2/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二、实验原理:
果蝇的分类:昆虫纲,双翅目,果蝇科,果蝇属。果 蝇属(Drosophila)有3000多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 ,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是黑腹果蝇(D.melanogaster) 。
17/37
一些常见的突变性状
18/37
19/37
20/37
一些常见的突变性状:眼色突变
21/37
一些常见的突变性状:眼形突变
22/37
一些常见的突变性状:翅形突变
23/37
一些常见的突变性状
24/37
一些常见的突变性状
25/37
一些常见的突变性状
26/37
一些常见的突变性状
27/37
3. 成体果蝇雌雄性别的辨别
13/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五、实验步骤:
3. 成体果蝇雌雄性别的辨别
14/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五、实验步骤:
3. 成体果蝇雌雄性别的辨别
雌蝇
雄蝇
体形较大
体形较小
腹部椭圆型末端稍尖
腹部末端钝圆
腹部背面5条黑纹
腹部背面3条黑纹,最后一条延 伸至腹面成一黑斑
、麻醉瓶、白瓷板、培养皿、毛笔 2.药品试剂: 乙醚、琼脂、玉米粉、蔗糖、酵母
粉、丙酸。
4/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五、实验步骤:
1.生活周期的观察: 果蝇的一个完整生活周期包括:卵→幼虫→蛹→成虫。
其中卵和幼虫期5天,蛹4天,成体果蝇可活几周(37 天)。
5/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无性梳
第一对足第一跗节有性梳
15/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五、实验步骤:
4. 性状观察方法:观察性状或进行果蝇杂交时,须将果 蝇进行麻醉处理,具体如下:
① 轻拍培养瓶使果蝇落于培养瓶底部。 ② 取下培养瓶塞,迅速将麻醉瓶口与培养瓶对接严密。
倒转使培养瓶在上,轻拍培养瓶或用黑纸或双手遮光 将果蝇驱赶到麻醉瓶中。迅速分开两瓶,盖好瓶塞。
遗传学实验
实验01 植物染色体常规压片技术及核型分析 实验02 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实验二 遗传学中的人类味觉研究 实验三 果蝇唾腺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和观察 实验四 性染色质:人体X-染色质观察 实验五 果蝇的单因子杂交实验 实验六 果蝇的伴性遗传 实验七 实验五的检验 实验八 实验六的检验 实验九 植物有性杂交技术 实验十 人工诱发多倍体植物 实验十一 诱变物质的微核测试 实验十二 简易法提取植物总DNA
一些常见的突变性状:勺翅及平衡棒
28/37
一些常见的突变性状
29/37
一些常见的突变性状
30/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五、实验步骤:
5. 果蝇的生殖行为及变态:
31/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五、实验步骤:
5. 果蝇的生殖行为及变态:
32/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五、实验步骤:
6/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五、实验步骤:
1.生活周期的观察:
7/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五、实验步骤:
2. 成体果蝇
8/37
实验一 果蝇的形态、生活周期及其饲养
五、实验步骤:
3. 成体果蝇雌雄性别的辨别
① 大小与形态:雌体通常比雄体大些。雄体腹部呈钝圆 形,而雌体腹端稍尖,向后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