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浅谈中职艺术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浅谈中职艺术教育现状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摘要:随着社会的艺术教育越来越成为当下社会里最重要的一门学科,并且也逐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说建筑设计、园林设计、餐厅设计、服装设计等各行各业的环节都占据重要的位置。
故此,当下社会艺术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门学科,并且一直以来都引领时代的步伐,塑造着未来的发展,成为时代的中坚力量,但是在当下教育的发展前景下中职艺术教育也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因为人类对审美的角度会随着科技力量的发展逐渐变化,并且成为一个时代的技术较量的条件,故此作为当下中职教育的一大问题。
本篇论文是笔者在多年的教育体系中,身先士卒,随着时代的步伐发展研究出一篇当下中职艺术专业要怎么走,怎么发展,要怎么演变的过程,以此为基础致力于当下中职教育的基石,为中职教育添枝加叶。
关键词:中职艺术;教育教学;创新思维;和谐发展职业教育是当下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复兴中华民族进步伟大丽丽,同时在素质教育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任务艰巨的条件下中职教育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主要问题1.1学生层面根据笔者统计过在当下教育体系中大多数的中职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学习行为习惯、基础知识等都比较的底下,故此严重导致我们的学生生源比较的差,比较的差在学习艺术教育就比较的困难,特别是当下许多的学生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中职教育人人都拥有一部手机,严重导致学生静不下心,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氛围。
另外,在教育教学中许多的学生都不愿意学习,比较的厌学,因为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会严重的额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的低下,还会影教学质量,从而间接性导致我们的学生不喜欢学习,故此,当下中职艺术教育中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其中学生的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
因为一个学生只有拥有一颗向学的心,笔者认为一切都不是难题。
1.2教材层面在笔者多年的教育体系中笔者深刻的发现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中职艺术教育的教材比较的落后,版本比较的旧,故此在多年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职教育艺术学一直都在困扰着我们。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现状一、对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1.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及现状1866年福州船政局附设的船政学堂,1867年上海江南制造局附设的机械学堂,成为了我国职业教育的雏形。
1917年5月,由黄炎培先生联合蔡元培、梁启超、张謇、宋汉章等48位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创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创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新纪元。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于具有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虽然中等职业教育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但是大多数人会选择就读大学,而不是职业学校,这就造成了现在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缺乏后劲。
2.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组成(1)技工学校:这类学校主要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二至四年,培养目标是初、中、高级技术工人。
(2)职业高级中学:这类学校是在改革教育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大部分由普通中学改建而成,一般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也有二年和四年的。
培养目标与中专和技工学校类似,以生产服务一线的操作人员为主。
(3)中等专业学校:这类学校以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三年。
传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中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小学教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其培养目标已扩大到各类技能型人才。
(4)成人中等专业学校:这类学校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发展起来的,最早的定位是把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成年人(在职人员为主)培养成中等技术人员。
由于形势的变化,其招生对象以应届初中毕业生为主,学制二年或三年。
二、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1.学生的现实状况从近年来职业学校录取的学生中考分数较低的情况来看,并结合学生进校后的实际表现,可以说,学生整体素质不高。
首先,学生入学的门槛降低。
由于生源逐年减少,学生入学门槛越来越低,学生的文化水平、个人素质不高。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很多人还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中考、高考这条路,完全不考虑个人情况以及就业状况。
而中职类学校就业情况相对较好,却无人问津。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发展
2 . 职教资源整合后 ,要对这一地 区的所有职业 学校 实行统筹管理 ,对待 民办职校也要一视 同仁,并建立职业教育 专项基金,帮助职校改善办学设施 , 培训职校教师,减免职校贫困生的相关费用 。职业 教育学校要走校企联合 的路
子 ,推行企业订单 ,学校下单,政府买单的人才订 单模式 ,增强学校的 自身活 力 ,职业教育还要从用人单位的立场出发,不能惟考试论 ,而应适应社会和专 业发展 的需求,在教育中突出职业性、专业性 、实用性 ,才 能实现技能人才 的 合理利用和顺畅流通。职业教育才会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 3 . 严格务实的管理 ,为学生创造优 良的学习环境,也为学生的就业 、升 学提供 良好 的条件 ,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学校 自身特 点,积极进行 教学 改革 ,推进校企合作,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企业 直接参 与学校招生 ,培 养全 过程 ,在培养 目标、人才规格 、专业设置、知识技能和教学评价等 方面 发 挥更大作用 。以就业 为导向, 采取 灵活 的学制和学习方式,可试行 “ 学分制 ”, 为不 同学 习水平者 、半工半读者 、工学交替者分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 。只要 实 现了 “ 管理有方 、教学有法、升学有门、就业有路”的办学 目标,就会得 到社 会 的赞誉和肯 定,就会改变学校上 门求生源到学生家长找关系、走后门上职 业 学校 的局面 。 4 . 各级政府要进一 步加 强财 政投入,确保职业教育硬件建 设经 费的逐 年
增长。积极有效 的经 费投入 ,有助于改善办学条件,有利于教师待遇的改善, 有利 于这支本来就 不稳定 的队伍 的持续发展 。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稳步的发
展。
诚 然,中等职业教育 是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教育事业,发展职业 教育是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动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 ,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 径,也是进行人 力资源开发 ,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必然要 求 , 更 是扩 宽就 业 渠 道 ,促 进 劳 动 就 业 的重 要 举 措 。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方向
《 中 华人 民共 和 国职 业 教 育法 》 中 指 位 进 行 见 习 和 锻 炼 等 措 施 , 使 文 化 课 教 师
了解 专 业 科 技 知 识 , 使 专 业 课 教 师 掌 握 最 业 市 场 的 需 求 , 教 育 教学 方 法 必 须 改变 。 现 怕” 的时代 了, 用 人单 位 不 需 要 死 读书 的 学
21 世 纪知 识 经 现 在 的 学 生 动 手 能 力极 强 , 对 于 理 论 多 学 生 被 企 事 业 单 位 留用 。
知 识 的 课 堂学 习 没 有 兴趣 , 但 对 于 实 践 课 济 社 会 的 今 天 , 职 业 教 育 要 灵 敏 适 应 经 济 程 需 求 极 高喜 欢 独 立 操作 。 为 了适 应 现 如 全 球 化 、 技 术发 展不 断 变 化 、 信 息和 通 讯 革 社 会变 迁 快 捷 、 劳 动 力 市场 变 化 迅 速 的 今的教育形式 和发展方 向 , 教 学 大 纲 也随 命 、 之 改变 , 实 践 课 程 黾理 论 课 程 的 两倍 以上 。 现实, 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 建设 学 习 型社
中等 专 业 学 校 的 改 革 时 , 必 须 对 已 出 现 的
…
I
~
0
科 教 论 坛
Ch i n a Ed uc at j on I nn ov at I on Her al d
浅谈 中等 职 业 教 育 改 革发 展 方 向
李 荣 江 ( 黑龙 江省第三 卫生 学校 黑龙江 北 安 1 6 4 0 0 0 ) 摘 要: 我 国以往 的教 育方式主要是 以应试教 育 为主 , 而今 的 中等职业教 育 , 为 了适应人 才市场需求 , 中职教 育改革发展方 向越来越 面向 技 能化 。 以 学生的 综合 能力 为主 导 ,理论知 识 为辅。 使 学生 向实 用性人 才发展 ,在最短 的时间 内成 为回报 社 会的技 能型人 才。 为 了适应 现 代化教 学 的发展趋 势 , 教 育改革 已成 为重 中之重 。 关键 词 : 中职教 育 改革技 能化 技 能型人 才 中图分 类号 : G 4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9 7 9 5 ( 2 0 1 3 ) 1 2 ( b ) 一 0 1 3 5 - 0 1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现状及发展趋向
关系交际网络 ,增进学生毕业后 的交流 与联 系 。 不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 3逐步改进学校教 育体制 .
一
搏, 不断探索 招生 、 就业 工作的新途径 , 形成“ 招
得进 来 , 送得 出 去 ” 良性 循 环 , 校 就 会 成 为 职 的 学 业技 能 型人 才 的 摇 篮 。
理 论 基 础 不 够 丰厚 , 化 底 蕴 较 低 , 识 结 构 不 文 知 尽 合 理 , 业 基 本 功 不 扎 实 , 践 和 创 新 能 力 不 专 实
才 在 相 当长 的一 个 时 期 内不 可 缺 少 , 至 要 适 量 甚 增 加 , 是 市 场 经 济 发 展 的 内 在 需 求 决 定 的 。然 这
而 , 会上普遍存在 重视学历 的错误认识 , 社 认为 高学历必然代表着高能力 , 致使掌握 了实践技能
的 中等生有市场需求 , 却没有就 业出路 , 人单 用
近几 年 , 大学毕业 生逐年增 多 , 社会 创造 的 就业 岗位已经不能满足毕业生的需求。社会无法 消 化众多大学毕业 生 , 使得许 多大 、 中等院校毕 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窘境 ,0 9年黑龙江省 20 大学生就业 率为 8 . 2 %。大学毕业 生的增多 , 6 直 接影响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 岗位 。
不平 衡 , 需要各个 方面 . 多个层 次的人 才体系 以 满足社会对于人才 的需求。国家对中等职业 人才 的需求还有很大空间 , 众多企业从业人员的平均 学历层次距 中等水平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 研究调 查显示 ,0 4 %以上 的企业招聘 岗位 ,中等职业技 能型人才更加符合 岗位需求。因而 , 中等专业人
浅谈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及其发展
(二)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
积极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把农民培训作为公共服务项目,纳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建立“政府主导、多方筹集”的投入机制。使农村劳动力和转岗人员都能接受培训,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培训证书,促进农民工由“苦力型”向“技能型”、“智力型”转变。 把开展农民就业培训作为提升农民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大力培养现代专业农民、现代产业工人和第三产业合格劳动力。创新农民培训思路,按照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信息化的要求,加快培训基地和服务体系建设,支持社会各界开展农民就业培训。坚持培训与市场挂钩,先培训后输出,把农民培训与提高主导产业结合起来,与扩大劳务输出结合起来,与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扩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职业培训规模,有效促进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做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
(三)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推动农民分工分业分化,把更多的农民转移到二三产业,让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安居乐业,又要把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农业,把传统村落改造成为农村新社区。新农村建设,要以农民培训教育为重点,推进农民素质建设。增加农村教育投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农村儿童和青少年都能享有平等优质的教育。 着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育工程,突出解决农民观念落后、致富能力不强、向二、三产业转移缓慢等问题,从根本上激活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内在动力。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科技培训,认真组织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在对农民进行技术、技能培训中,要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相结合。不仅进行二、三产业方面的就业培训,还要进行“种养”等“一产”方面的培训。不仅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还要为农业发展服务;不仅要培训转移技能,还要培训发展种养的先进技术。 继续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农业、科技和教育部门发挥各自优势,把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和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统筹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发挥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教育中心的龙头作用,有效整合并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业推广、培训机构资源,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继续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和“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积极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依托高等职业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形式,发挥教育在培养培训农村基层干部中的重要作用。农村职业学校可一校挂两牌,日校办夜校,积极开展农民文化技术教育和培训,成为乡村基层开展文化、科技和教育活动的重要基地。
浅谈职业教育的发展
命 ,在 我 国加 快 推 进 社 会 注 意 现 代 化 建 设 及 本科 ,应 用 技 术 和 操 作 技 能 又 不 强 ,致 使 伍 。要 构 建 这 支 队 伍 ,应 突 出 三 类 师资 群
进 程 中 具 有 不 可 替 代 的 作 用 。职 业 教 育 的 这 类 学 校 既 无 规 格 又 无 特 色 。应 该 明 确 它 体 :一 是 创 建 一 支 能 适 应 职 业 教 育 面 临 巨
中 ,提 取 教 育 发 展 的 信 息 ,促进 系统 内部 专 施 、努 力 提 升 他 们 的 业 务 水 平 、工 作 素 质 ,
1 专业设 置立足区域经济 。准确定位
业 课 程 的 更 新 发 展 ,从 而 进 一 步 提 高教 育 不 断 深 化 制 度 改 革 力 度 ,提 升 从 事 职 业 道
同时 ,职 业 教 育 要 顺 应 经 济 结 构 调 整 、 力 ,善 于 将 技 术 意 图 或 工 程 图 纸 转 化 为 物 营 、善 管 理 的 复 合 型 师资 群 体 。拥有 一 支 高
培 养 区 域 特 色 主 导 产 业 的 战 略 需 要 。职 业 质 实 体 ,并 能 在 生 产 现 场 进 行 技 术 应 用 指 素 质 的 “双 师 型 ”教 师 队 伍 ,是 全 面 提 高 职
育 才 能 开 创 出 一 番 新 局 面 。我 认 为 职 业 教 中 ,让 学 生 潜 移 默 化 地 感受 知识 ,做 到 内化 培 养 职 业 道 德 教 育工 作 队 伍 ,要 不断 选 拔 、
育 的 发 展 主 要 从 以 下 三 方 面 考 虑 。
于 心 、外 化 为 行 。从 社 会 生 产 的 发 展 变 革 培 养 、充 实职 业 道 德 教 育 队伍 ,采 取 切 实 措
浅谈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
T E AF 学院 的 教 师 一 般 至少 有 3 年 ~5 行业专业工作的经验。这是通过教 师的 招 聘 标 准 来 实 现 的 T E AF 学院 的 教 师 全 谈 到 职 业教 育 ,德 国 的 “ 双元 制 ”可 谓是职业教育模 式的典范。所谓 “ 双元制” 在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 ,例 如会计专业课程 的教师是从注册会计 师中 ( u lyt m)一般认为, D a se s 是青少年在企 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和部分时间在职业 招聘的。在澳大利亚没有直接从大学毕业 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 生 中招 聘 职 业 教 育教 师 的现 象 。 形式。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 二、我 国现行职业教育模式 技 能 紧密 结 合 起 来 , 种 主要 以 专 业技 术 存 在 的 问题 是一 工人为培养 目标的职 业教育制度。在学习 实践课时所占比例不足。针对职业教 过程中,学制一般为三年。第一学年主要 育 ,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还是澳大利亚 进行职业基础教育 ,集中学习文化课和职 的 新学徒制 ,学生的学 习都分为两部分, 业基础课 ,第二学年转入所选定的职业领 部分是在学校学习文化基础 ,技术理论 ; 域进行 专业实践训练 ,第三学年则向特定 部分是在工厂企业实践 学习专业技术。 职业( 专业1 深化。其在企业接受培训和在 这 两 部 分 学 习时 间 的 比例 通 常 为1 :4,理 学 校 进行 学 习的 时 间 比一 般 为 4:1 目的 论 学习占总学时的2 %, , 0 专业技术学 习占总 是要通过加大培训时间的比例 ,培养合格 学时的8 %。在我国 ,多数职业教育学校 O 的 实 用人 才 。 另 外 , “ 元 制 ”职 业教 育 双 沿用双元制教学模式 ,采取理论学习和专 模 式 的 “ 元 ” 特 性还 体 现 在 两 种 不 同的 双 业实习 ( 内实 习和校 外实习)的理论与 校 法律依据和两个不同的主管单位上 :企业 教 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但是实践课的课 的职业培训作为经济方面的事务由联邦政 时 达不 到 总课 时 的8 % O 府 主 管 , 主要 遵 守 联 邦政 府 颁 布 的 《 邦 联 (一 )高等 职 业 院 校 领 导要 进 一 步 解 职业教 育法》 。而职业学校的教学则由各 放 思 想 更 新观 念 ,创 新 高 等职 业技 术 教 育 州 来 管理 ,受 到 州 颁 布的 学 校 法 的约 束 。 管 理 体制 这 种 教 学模 式 充 分 调 动 了企 业 的 积极 性 ,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促使社会各界都来关注职业教育 ,拓 宽了 为方向的教育 ,因此学院领导要重视实践 办学渠道,增加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教 育经 教 学,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大对实验 费 ,保证 了学生的就业而且能够学以致用 , 实训的经 费的投人力度 ,引进具有实际工 提高了职业院校的就业率 ,促进了职业院 作经验 的教 师。总而言之 ,学校总体规划 校 的 良 性发 展 。 和长远 目标的不完善导致学校在学科建设 、 在澳大利亚直接承担职业教育的主要 人才引进和培养上 ,以及在 向上级主管部 实体是T E AF 虽然是学院 ,但 实际 AF ,T E 门争取正 式编制上处于被动地位。 上学员8 %的时间是在工作现场进行的工 0 创新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管理体制关键 作本位学习,只有2 %的时 间是在T E a AF 进 在于两个层面。一是加大省级政府统筹高 行的学校本位学习 ,它实际上是一种新型 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发展的力度 ,完善政 的现代学徒制度。新学徒制 中,学徒在职 策法规保障体系 ,强势推进高级应用技能 业学校的学 习,主要由澳大利亚各州和地 型人才培 养规划和学校企业合作、产学结 臣 内的{T 绺续教育学院 (AF )承担 ’F ; T E 合 。二是 加大高职院校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足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学校 力度,正确认识和处理 党委领导与校长负 _ r E 在 澳 大 利 亚政 府 直 接 AF 是 责制的关系,扩大和落实办学 自主权 ,深 指导 I建立并逐步发展起来的 ,是澳大利 化 专业设置 、招生计划制定、人事 、分配 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主力军 。澳大利亚联 等制度改革 ,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邦政府及各州政府十分重视T E AF 学院学习 ( )以学科建设为 目标 ,组建一支 二 条件的改善与优化 ,投巨资建设实验室、 适 宜 于 高技 能 人 才培 养 需要 的 师资 队伍 实 习工场,配备先进的仪器设备 ,并不断 引进人才要以学科 建设 为目标 , 特别 淘汰更新 ,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在澳大利 是要引进与本校学科建设目标一致的学科 亚T E AF 的新型现代 学徒制度下,教师结合 带头 人,为他们创造 条件 ,让他们 能够带 实际情况进行指导 ,学生可 以进行一线操 动其他教 师开展教学科研 ,并能够在实际 作 ,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的每个环节 ,大大 教 学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给其他教师以切 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实的指导 。组建一支适 宜于高技能人才培
浅谈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瓶颈及未来发展趋势》2023-10-26contents •引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状及瓶颈•未来发展趋势•对策建议•结论目录01引言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概念与定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发展历程当前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面临的挑战与瓶颈背景介绍通过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瓶颈的研究,寻找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分析未来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趋势和方向,为推动其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建议研究目的与意义02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状及瓶颈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现状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缺乏创新和多样性。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缺乏实用性和前瞻性。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足,缺乏专业性和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发展瓶颈政府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投入不足,缺乏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影响了其发展和提升。
政策支持不足随着教育市场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继续教育面临着来自各类培训机构和高校的激烈竞争,生存压力大。
市场竞争激烈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需要创新和改进。
教学模式落后由于缺乏优秀的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影响了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师资力量不足03未来发展趋势借助互联网推进在线教育01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
在线教育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供更为灵活的学习方式,同时能够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02高职院校应加强信息化技术建设,开发线上教学平台,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支持服务,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03在线教育的推广将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使更多的人接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
高职院校继续教育应积极探索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模式,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摘要:本文从分析中等职业教育现有的问题以及寻求改革、发展途径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校市场需求实践技能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
“十五”期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十几年,目睹了本校及周边其他一些中等职业学校的兴衰,通过调查了解发现大多存在如下问题:一、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程度不高1.由于重文凭轻技能思想的影响和高校扩招的冲击,使得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倾向普通高中,造成了普高热、五年制高职热,中等职业学校则大受冷落。
2.由于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比较注重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忽视了办学质量和就业质量等问题,影响了自身形象,使人们不太看好职中,导致近年来许多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生源质量不断下降。
二、专业设置不够合理,与市场需求有所错位发展职业教育是拓宽就业渠道、促进社会再就业的重要举措,所以职校所设置的专业应与市场需求紧密相连。
然而有些中职学校设置的专业虽然是热门专业,但并不是市场需求量大的专业,甚至是市场需求已达到饱和的专业。
相反,有些专业市场前景很好,甚至这些专业人才是市场需求量大的紧缺型人才,但是由于报学这些专业的人数不多,学校对市场需求的了解不够深入或者重视程度不够,造成这些专业要么学校根本不开设,要么虽然开设了也不太重视,学生学不到真正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
从而出现了就业率虽高,但学生返回要求重新择业情况也较多的状况。
三、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理论与实践有所脱离中职学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基地。
但一方面,由于受重文凭轻技能思想的影响,许多中职学校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证书上,过分强调文化课、理论课的重要,而实践技能培训却很少提及。
浅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浅谈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随着中国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向城市,劳动力市场也越来越成熟。
在这种背景下,职业教育逐渐成为一个茁壮成长的领域。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国家将继续加强职业教育的发展,推动其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体系化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发展也逐渐进入了一个规范化、体系化的阶段。
国家将职业教育纳入到国家教育体系之中,建立了一系列的规范标准。
在教育机构、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等环节都加强了管理和监督,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发展。
这不仅提高了职业教育的话语权,还增强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
二、多元化发展在人才培养方面,国家将着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发展。
当前,要求职业教育突破专业限制,开设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学科,加强各企业行业和大专院校的联系,深入挖掘产教融合的潜力,增加实训环节,扩张全球化合作。
这样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效益。
三、产教融合产业的需求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国家将促进产教融合,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加强教育和行业的对接,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体系,以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共赢。
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有用技能型人才,并使学生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四、职业教育人才队伍建设职业教育生源的改变,要求教育机构、教师队伍和教学内容都要随之改变。
随着国家职业教育的提升和发展,不断有高素质的师资人员涌现。
政府将在师资培养方面加强投入,通过招聘、鼓励多途径成长的教师,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水平,为行业储备新的教育人才。
总之,随着国家重视职业教育的深入推动,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将不断向好。
要充分发挥行业的优势和特点,在完善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同时也应该注意发展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体系,引进更多的教育专家和行业精英,实现职业教育的长足发展。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我国地方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中等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
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不断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支持,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力度。
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既能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劳动力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又能推动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转型,促进地方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地方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
中等职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挑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质量参差不齐等。
如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发挥其对地方经济的积极影响,是当前急需解决的课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针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中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建议。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旨在揭示中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建议以引导地方政府更好地支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可以为相关部门和决策者提供参考,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的良性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2. 正文2.1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分析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和人才需求的变化,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各类学校数量逐渐增加,但教育质量和水平并不尽如人意。
一些学校缺乏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学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
浅谈与分析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
浅谈与分析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怎么样,选择职业教育是不是真的好?可能很多人对于职业教育的认知还是很模糊的,或者说是认为职业教育就比不上普通教育,其实这个观念是时候改一改了。
国家都在大力扶持职业教育,特别是今年开始,以后蓝领的地位和白领相当,甚至更高!话不多说,我们具体来分析下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一、职业教育的概念职业教育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又分为中职学校和中级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高等职业教育分为高职、大专、应用型本科、技师学院。
二、职业教育的现状先说招生吧,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必须是初中毕业的学生,技工学校可以招收社会学生。
在过去,国家不限制普高招生的时候,职业学校是很难招生的,经常发生抢生源大战,因为家长固有思想觉得没出息的孩子才念职校,造成了每年只有极少数初中毕业生会选择职业学校。
举个例子,我有次给一个中考只考了200多分的孩子家长打电话说让孩子上职校吧,这个成绩上了高中也很难考上大学,家长很坚决的说我家孩子考200分也要上高中。
近几年国家开始重视职业教育,限制普高招生数量,上职业学校不用交学费,书免费,住宿免费,这让我们职业学校迎来了春天,不夸张的说,近几年很多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数量在显著增加。
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说到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形成鲜明对比,大学生是理论型人才,企业需要的是技术型人才,这就是为什么我国要大力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职业学校培养的就是技术型人才,除此之外还承担了很多社会技能培训,比如退役军人,农民工,下岗再就业人员等等。
诚然,我国职业教育还存在很多不足,例如实习指导教师匮乏,教学设施落后于社会发展,但是在国家的支持下,职业教育人一代代的努力下,这些不足正逐渐被缩小。
就业率也许很多人会说有水分,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技术型人才确实是我国现在的紧缺型人才,所以如果学生动手能力上有天赋就学习职业教育吧。
浅谈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浅谈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进入了一个实质性的新阶段,虽然在教育服务方面我国只作了部分承诺,但教育系统同样要加速扩大开放的进程的趋势是必然的。
它对职业教育既有直接的促进和冲击,也有通过经济领域产生的间接影响。
面对国内外劳动力市场和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今后中国的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必须在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本国经验的同时,紧密结合中国实际,全面地、深层次地对自身进行改革和不断完善。
改革的主要目标应该是使自己更强、更新、更活,因为竞争力的基础是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只有具备更强的实力,才能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和提供高水平的服务;面对世界各国教育力量的竞争,必须要有新的观念、新的课程体系和内容、新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否则,不可能在竞争中取胜。
鉴于市场的多样性和多变性,我国的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改革从计划体制中沿袭下来的旧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要学会深入地了解市场、灵活地适应市场、准确而果断地占领市场。
只有这样,才能拥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本文从国家对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以及现代企业对中等职业人才的需求出发,对我国的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针对目前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对以后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第一章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分析一、教育部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政策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从2000年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教育部在“2003——2007教育振兴活动计划”的文件中,提出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定职业教育转变办学模式。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职业教育在解决劳动力就业和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方面发挥出日益突出的作用。
从经济发展的需要来看,中国基本上拥有了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但缺少一支庞大的能够理解现代科技知识并受过专门训练的技术操作人员队伍,这将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
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定位及改革发展的趋势
浅谈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定位及改革发展的趋势作为承载“三农”发展的农业基础建设,农民个体素质的提高、职业技能的发展以及农民的脱贫致富,无不与农村教育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正确认识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考“三农”问题,一直是各级党委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自然条件差,交通不便,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产出的农产品很难增值,农民“增产不增收”的问题突现。
许多农民在贫困农村就业不充分的状况下,改变生活状况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
转移过程中,如何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水平,使其融入城市生活状态,是摆在贫困县中职教育面前的大事,因此,研究目前农村中职教育在转移中的定位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虽然国家提出了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要面向农村进城务工者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号召,但由于种种原因,贫困县大部分农民子女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一旦有体力劳动能力,小学毕业或初中阶段就辍学到沿海城市务工。
未外出务工或外出一两年后回到家中从事简单农业生产的劳动者,也不愿到职校就读,农村中职学校招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其主要矛盾是:一方面是贫困县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对职业技能和文化教育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是贫困县中职学校的门庭冷落。
究竟是中职教育本身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无力在转移农村劳动力过程中提供应有的帮助?还是其原有体制问题和社会观念问题的制约?若为后者,又如何为贫困县中职学校定位?如何改革现有中职学校的不合理运行机制,以满足广大农村进城务工者对职业技能和文化教育的强烈需求,从而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作为一名农村职业教育工作者在思索着上述问题的同时,有幸以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政协那坡县委员会组织的贫困大石山区、边境乡村农民增收问题的专题调研,现将本县中职教育发展状况和与广大农民真情交谈所得到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归纳总结,浅谈些关于上述问题的一些认识,以期为中职教育尽绵薄之力。
浅谈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浅谈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作者:王淑兰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9期[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职业教育又提出了新的课题: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面向市场,面向未来,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把握经济活动的脉搏,避免职业教育对经济的滞后现象。
因此,作为职业学校教育工作者,不仅应具有市场意识,经济意识,而且还要有超前预测的能力,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产品”适销对路,为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职业教育情报网络生存发展[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9-0148-01一、建立健全职业学校超前预测的情报网络建立职业学校超前预测的情报网络,是更快更好地了解社会人才需求情况的前提。
近几年,纵横交错的教育情报网络不断发展壮大,而且社会地位愈来愈高。
而职业学校超前预测情报网络的建立,对职业学校招生、就业、专业设置等更是至关重要。
首先,应加强职业学校超前预测情报网络队伍建设。
过去教育情报只是少数人去做,而且教育信息的作用也不明显。
因此,职业学校要建立一之职业教育超前预测情报网络队伍。
成立职业学校情报信息委员会,校长任主任,主管教学副校长、主管学生副校长任副主任,负责教育教学、教研、实习、生产创收的中层领导任委员分兵把守。
在校外,在各相关机关、企业单位建立联系点,经常由学校专人与之联系,沟通情况,开展对人才需求、教育、教学、教研、生产创收等信息的收集、交流、反馈工作。
其次,明确职责和任务。
一要有计划、组织。
如学生科应做好人才需求预测的计划组织工作,经常了解市场变化,定期与校外各联系点联络,了解近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所需人才的规格、数量、知识技能层次等等。
再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实行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从事职教超前预测情况人员的积极性。
一种是精神鼓励,即表扬宣传,一种是物质奖励,即对教育、教学、创收提出建议者,信息被采纳,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成效的人员发一定的奖金,或按比例提成等,这种激励机制,对强化职业教育超前预测情报网络工作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中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中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体现在多方面。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这些人才能够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对各种技能的需求,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中等职业教育可以缓解地方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提高就业率,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还有助于各地方培养本土人才,减少人才流失,促进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1.2 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对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的现实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存在一些现状值得关注和改进的地方。
中等职业教育和实际经济需求之间的对接不够紧密。
目前很多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当地的产业结构和就业市场需求存在较大的脱节,导致学生在毕业后面临就业困难的情况。
部分中等职业教育机构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没有跟上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的步伐,导致毕业生技能与岗位要求不匹配,难以顺利就业。
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产业实践经验不足,无法有效引导学生适应当前的职业需求。
中等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现状还需要不断改善和完善,需要加强与实际经济需求的对接,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并加大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拓展与企业合作的渠道,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2. 正文2.1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实际经济需求的对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与实际经济需求的对接,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与实际经济需求紧密对接,以确保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浅谈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与创新
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 . 是我 国中 也
第二 ,实施办法 》明确 了省辖市 、 《
重点扩权 县( 教育局 的职责 。一是省 市) 辖市 、 点扩权县 ( ) 育局 在审查 、 重 市 教 备案新设专业时 , 应对照地方 中等职业
校 专 业 设 置 和 专 业 建 设 情 况 进 行 一 次 检 查 指 导
学发 展 . 更加注 重 以人 为本 . 更加 注重
全 面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 加 注 重 统 筹 兼 更
顾. 更加注 重保 障和改 善民生 . 进社 促
会 公 平 正 义 。坚 持 科 学 发 展 , 解 决 当 是
革创新为动力 . 协调 中等职业教育 向内 涵发展 其次 就是要坚持全面协调 可持
《 施办法》 规定 , 辖市 、 实 还 省 重
点 扩 权 县 ( ) 育 局 每 年 1月 3 日 市 教 0
划 二是市 、 县属中等职业学校应将调
整 后 的教 学 计 划 报 省 辖 市 、 点 扩 权 县 重 ( ) 育 局备 案 , 属 中 等 职 业 学 校 报 市 教 省
前 将 本 地 区 中 等 职 业 学 校专 业设 置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 《 国家 中长期教育
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0  ̄2 2 2 1 0 0年 ) 》
都 强 调 要 大 力 发 展 职业 教 育 . 职 业 教 对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 中的战略地位 诚
如邓 小 平 同 志 提 出 的 “ 们 要 实 现 现 代 我
化, 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 去。发展科 学技术 , 不抓教育不行 ” 中等职业教育 作为整个教育发展 的战略突破 口. 到 得
素质 、促进人 的全 面发展 的根本途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化发展 趋势, 彤成多种所有制、 办学主体 同时存在 、 共同发展 的新格局 , 由单一的办学单位向 实体化 发展。 中职 学校也在 通过 调 整、 合并、 联合 等形成规模办学, 提高办学效益, 寻求进 一步发展 。另外 . 中职 学校 的学历教育与 岗前培训 应协调发展 。 中职 学校 的
Vo.3 No1 12 .2 De o) c2 ( 6
浅谈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刘 昕
( 大连 市商业学校 , 辽宁 大 连 【 摘 163 ) 103
要】 随着我 国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 中等职业教 育呈现 出新 的发展趋 势。 中等职 业学校的 办学主体也 呈现 多
公办学校作为中职教育的唯一主体, 存在着许多弊端。其 速健康发展 ,抓经济 就要抓 职业教育 , 职业教育就是抓经 抓 济。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落实全国职教会议精神, 促进 是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资严重不足;其二是职教资源 职业教育 与经济社会 的协凋发展 .促进 职业教育 内部 的协调 大量浪费 . 运行效益低下。随着 经济体 制的转 变和所有制结构 发展 , 促进职业教育与其他各类教 育的协调 发展 , 是必须 解决 的调整与完善 , 必然会导致 中等职业教育 改革 出现重大突破 。 的首要问题。这就需要认清 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趋 势 , 以把握 中等 职业 教育 的主体将 出现多元 化趋势 ,打破国有 中职学 校 住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 统 职业教育 市场 的局 面 。 成以 国有 中职学校 为主体 , 形 多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是马克思 主义 的基本原理。教 所有制办学主体同时存在 、 这 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首先 , 中职学 校仍 然处 于主体地 位。尽管 国有 中职学 国有 育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包含的基本内涵均受经 有 尽 济基础 的决定和制约 。 中国成立后 , 新 我国经济基础 的基本特 校体 制 自身存 在着种种弊端 , 的甚 至难 以克服 ; 管 国有 中 征是 公有制 , 由此决定 了教育体 制 、 教育思想 、 育 内容等 的 职学 校在改革 的大潮中可能在数量 上减少 , 教 比例有 所下 降 , 个 大统一 。而新世纪我 国的基本经 济制度是 以社会 主义公有制 别的要在竞争中淘汰。 但其毕竟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 形 成 了相当强的办学实力和社会影 响力 。国有 中职学 校 的主体 为主体 ,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坚持和完善社会义市场经济体 制, 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 配方 式。新 世纪 的经 地位不会变, 仍然起着骨干示范作用。尤其是能够跟上改革时 济基础规定 了教育 的性质 、 内容和发展始 势。中等职业教育作 代步 伐的国有 中职学校 , 种地 位和作用更加明显 。 这 为我 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随 着我国经济基础和 其次。 其他经济成分的办学主体逐步发展 。 国职业教育 我 法规 定 :国家鼓励事业组织 , 团体 , “ 社会 其他社会 组织及 公 民 市场 经济体制 的完善而呈现 出新 的发展趋势 。 市场决定办学方 向 个 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举办 职业学校 、 职业培训机 构” 。鼓 励 中等职业 教育要适 应社会 主义 市场 经济体制 的需要 , 办 非国有经济进入职业教 育领 域 , 我 国经济 基础所决 定的 , 是 也 激活国有职业学校所必需 。集体 的 、 私营 的 、 学方 向、 培养 目标就必须 以市场为导 向。市场需要 什么样 的职 是发展职业教育 、 业技术人才 , 学校就确定什么样 的培养 目标 , 确定 的培养 目 合资 的、 所 中外合 作的 中等职业学 校或培训机 构 , 必将得 到发展 标还 要紧盯市场需要 的变化而随时调整 、 完善 , 逐步实现订单 和壮大 , 形成 与 国有 中职学 校相互竞 争 、 相互激 励 、 同发 展 共 式教 育 。中职教育要针 对教 育对象本身所 具备的知识 、 能力 、 的新态势。 三、 由单一的办学单位 向实体化发展 素质和岗位需求施教, 于什么学什么, 缺什么补什么。 中等职业学校 已经 被改革 的浪潮 推入市 场 ,直接 面 向市 市: 场决定 学校的专 业设 置。中职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 , 高 学校必 然要发展成 为 自主办学 、 我 自 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高级专业人才。而中等职业教 场。根据市场需求 办学 ,
维普资讯
第 2 卷 第 l 3 2期 20 0 6年 1 2月
辽 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Ju a o io i gE u ai a d ns a o n tu e o r l f a nn d c t n l mii rt n I s tt n L o A t i i
师资队伍也应不断向高水平发展 , 才能使职业教 育适 应不断发展 的市场 经济的需要。
【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 ; 办学方向 ; 办学体制 【 中国分类号】 G 1 70 【 文献标 识码1 A 【 文章编号】 l7 —o22 0 ) —050 62 62 (O6 1 0 1-2 2
一
一
,.
育的任务是培养生产经营管理第 一线的应 用型人才 。因此 。 不 约束、 我发展的办学实体。 自 能按照: 学科来设 置 专业 ,而是根据 市场上的 岗位群来设 置专 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下, 教育资源不再由主管部门配置, 业, 市场上 有什 么样 的岗位群 , 就开设什 么样 的专 业 , 足 生源和毕业生不再 由计 划安排 ,完全建立起 以市场 调节 为主 以满
20 年. 05 国务院《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中明确 了市场对职业技术人才知识 与能力结 构的需要 ,只会 造成教 决定.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 育资源的浪费 , 对教育对象产生误导。
工作 的战略重点。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 实现 中等职业教育快
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 由单一的办学主体 向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