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反思(3篇)【六上部编】

27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学反思(3篇)【六上部编】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3篇)27《有的人——纪念鲁迅先生有感》教学反思《有的人》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一首哲理诗,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先生有感”。

全诗共七节,诗中列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

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地鞭挞了反动统治者。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诵读诗歌,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是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的写作手法的运用。

一、教学效果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开课伊始,我先引入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以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形,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然后,我让学生默读诗歌,交流“有的人”分别指哪两类人。

由于课前预习得比较充分,加上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很快便理解了“有的人”分别指的是反动统治者和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的人。

2.紧扣对比写法,让学生同桌合作,找出全诗总共出现了几次对比,然后多读几遍,认真体会。

学生立刻投入到紧张热烈的讨论中,有的先读后分析,有的先发表看法再同桌对读,总之都积极地动了起来。

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准确找出了文中出现的四次对比,接着通过逐次分析、随文交流不理解的地方和多种形式的朗读,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完全调动了起来,我又适时抛出问题:小组合作,反复朗读第一小节,并说一说两个“活”和两个“死”应该如何理解。

各个小组马上行动起来,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小组成员都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我也参与了其中几个小组的讨论,认真聆听了孩子们的理解,如果遇到有困难的,就适当地加以点拨,帮助其找准方向,深入思考。

很快,全班交流的时间到了,第一组的代表进行汇报,她说:我认为第一个“活”指的是反动统治者活着,但是在人民心中他们已经死了;第二个“活”指的是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甘愿为人民做牛马的人,虽然死了,但是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然后,我又请了第二组的代表进行汇报,他说:我认为第一个“活”充满了对反动统治者的鄙视、轻蔑;第二个“活”则是对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的人的赞美。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通过本篇文章的阅读,学生应该能够:•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贡献;•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事情情节和主旨思想;•掌握一些谚语、俗语、词语等的意思和用法;•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和能力。

2. 教学重点•阅读理解主旨思想和人物形象;•掌握谚语、俗语、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3.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的主旨思想;•掌握人物形象及相关细节。

4. 教学方法•导入法:带入鲁迅先生的故事及人物;•听、说、读、写结合的教学法;•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分角色阅读等。

5.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教师自我介绍。

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和目的。

2.引入话题。

老师向学生们介绍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作品,通过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讲解,先使学生们感性理解鲁迅先生的贡献和影响力。

3.看图猜谜。

设计大幅照片或图画,学生通过看、思考、讨论,猜测图片的主题是与鲁迅先生有关的。

4.分组阅读。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分角色读取课文,每一个角色都有着不同的任务和关注点。

语文老师会先提前讲解一下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然后开始分析和解读课文。

5.讨论总结。

各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分享,总结各自阅读中的体会和发现。

开展全班学生的讨论,总结出本文的主旨及文中具体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1.回顾上节课内容。

简单略带赞赏地评价上节课的小组与全班讨论中的较优答案,并扩展相关语文知识,使学生们进一步领悟和运用。

2.一席谈话。

老师安排几位学生主持谈话,所有学生都参与讨论。

主题是人们为什么要纪念鲁迅先生?谈话结束后,老师对谈话中一些的言论进行引导和解释,使学生们对鲁迅先生的思想和作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3.阅读课文。

学生们再次分组阅读《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这篇文章。

4.阅读检测。

通过文本理解、谚语、俗语、词语的运用等方式,对学生们在课文阅读中的理解能力和语文技巧进行检测。

第三课时1.引入课题。

老师要求学生们通过摘抄、阅读眉批、写出课文的主旨句和总的观点,再次阐明本篇文章的主旨。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 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内涵,从中受到精神的洗礼。

教学重点:1. 揣摩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体会语言运用的美妙。

2. 感悟鲁迅精神,理解“有的人”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1. 揣摩重点语句的情感色彩和表达效果。

2. 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有的人”的深刻内涵,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准备:1. 搜集关于鲁迅的资料,了解其生平事迹。

2. 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情感1. 导入新课: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民族魂,他的精神在激励着我们奋发向前。

今天,我们要通过一首诗来缅怀鲁迅先生,这首诗就是《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 简介作者及背景: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它深刻地概括了鲁迅先生在人民心中永垂不朽的精神形象。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我们要更加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的精神内涵,从而更加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劳苦、下场、圣贤、凌厉、埋葬、剥削、奔赴、荒乱、永垂不朽等)3. 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学生互评。

4. 结合课后思考与练习一,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全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用对比提出议论话题;第二部分(2-7)通过“有的人”对比两种人;第三部分(8-10)赞颂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批判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

)5. 集体朗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三、品读课文,感悟理解1. 默读课文,思考并讨论: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人?各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一种是像鲁迅先生那样的人,他们“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另一种是像反动统治者那样的人,他们“骑在人民头上”,“狠狠地吸榨着人民的筋骨”,然后“露出活森森的臂膊”。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范文第【1】篇〗一、课前解析关注朗读这首现代诗对比强烈、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节奏明快,有着很强烈的情感倾向和浓浓的时代色彩。

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如:每一小节前后两句对比读;行为和结果的对比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比读。

朗读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效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涵,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关注词句诗句中部分词句生动形象,朗读时通过关键字词想象画面,如“骑”“烂”“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等词句。

关注情感这首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1949年在北京参加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时所作,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献身的美好品质和高贵精神。

在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体会这种高尚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三、教学重点1.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背景1.导入:同学们,上课前老师带给大家一句名言:“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你们知道这是谁写的吗?学生齐说:鲁迅2.对于鲁迅,你对他都有哪些了解呢?学生讨论交流3.教师引导:同学们,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有83年了。

83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随着时间的流逝更加光彩夺目。

鲁迅先生身上有什么独特的魅力让他得到了这么多人这么持久的爱戴呢?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文章中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通过辨析重点诗句,理解诗歌赞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抒发对“给人民做牛做马”的人的崇敬、赞颂之情。

3、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诗歌的表达方法,体会诗歌以“反衬、对比”为主要表现手法,以“有”和“没有”的对照来揭示真正人的价值。

4、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搜集、阅读关于鲁迅的故事,加深对鲁迅的了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重点诗句,理解诗歌赞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抒发对“给人民做牛做马”的人的崇敬、赞颂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课外搜集、阅读关于鲁迅的故事,加深对鲁迅的了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

教学准备:教师:1、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2、设计板书;3、准备录音机和朗读带。

学生:1、搜集有关鲁迅的故事;2、搜集有关鲁迅的作品;3、准备字典等工具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鲁迅吗?谁来向老师介绍一下鲁迅呢?2、学生回答:鲁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一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他的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呐喊》《阿Q正传》等。

他逝世后,被毛泽东称为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当代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有的人》。

(板书课题)3、教师小结:鲁迅先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

他的作品为我们树立了做人的楷模。

让我们从诗人臧克家先生的诗歌中,走进鲁迅的世界,学习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

(配乐)2、学生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3、学生分小组合作练习朗读。

4、学生指名读课文。

(学生评价)5、学生分男女生朗读课文。

(配乐)6、学生分小组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朗读。

7、学生自由配乐读课文。

(可采取多种形式)8、学生互相评价朗读情况。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了解他对社会现实的批评与关心。

2.学习鲁迅一生中的重要时期与作品,了解他的思想演变和文学风格。

3.通过对《有的人》一文的阅读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思考能力。

4.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创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评眼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深入理解《有的人》一文。

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本中的细节和隐含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提高学生的思辨与分析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讲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思想,为学生打开思维,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理解与分析:讲解《有的人》一文的背景和主旨,让学生理解这篇文章是对中国知识分子进行的一次尖锐的批判,引导学生分析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形象,并找出文中的揭示和隐含的意义。

3.讨论与互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就文中的一些问题和观点展开探讨,教师及时给予点评和引导,促使学生发言和思考。

4.总结与展示:教师对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有的人》一文有整体性的把握,再次强调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文学作品对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影响,鼓励学生在写作方面进行创新和表达。

5.作文习作:布置《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结合自己对鲁迅先生的理解和一些生活经验,表达对鲁迅的敬仰与思考。

五、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通过讲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激发了学生对鲁迅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讨论和思考。

2.在小组讨论中,学生之间的互动积极活跃,同学们对于文中的揭示和隐含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同时,也发现部分学生思维比较浅薄,在讨论中表达不够准确和清晰,需要加强培养学生的文学思维能力。

3.作文习作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表达出对鲁迅的思考和敬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反思第【1】篇〗《有的人》这篇课文是1949年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因此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能用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诗歌。

2、通过朗读,感受能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并理解其好处。

3、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高尚的人生观。

教学之前我有些疑虑,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

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最后引导孩子们说说什么样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使学生在交流中明确为人民服务的人将永生。

教学中,简单的教学程序很快帮学生突破了难点,他们懂得了为人民服务的人将永生,与人民为敌必然灭亡。

语文课堂上也要进行德育渗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比品德课上一味地道德传授的效果要好。

如果语文课堂上只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德育,或者丢掉了教育最佳时机而盲目地空洞说教,则显得苍白而无力。

教师就应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进行必要的引导,因此,教师应该时时关注孩子而设计教学。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反思第【2】篇〗《有的人》是新编苏教版八年级下册21课,这是一首现代诗,是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

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一个有价值的人。

这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之前我进行了精心设计,决定突出两点:一是充分利用“优教班班通”网络教学资源和电子白板设备功能服务学生。

二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潜能。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教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教部编版
教学过程中,将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字、词、句、篇四个方面深入解读文本,联系实际生活,感悟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崇高品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通过学习《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使学生能够: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但在讨论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发言不够积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认识不够深入。为了提高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次课上进行一次预热,让学生提前准备相关资料,激发他们的思考。
在朗读练习环节,学生们的表现整体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存在节奏和韵律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我决定在课后找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朗读水平。
1.提高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诗歌的象征意义、修辞手法和朗读节奏,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提升审美情趣;
2.培养思维品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及其在当代的价值,激发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
3.强化文化意识: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感悟其崇高的民族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培养家国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全面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鲁迅精神在当代社会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及其对中国文学的贡献;•理解并分析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意义和内涵;•培养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学习的兴趣;•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策略。

2. 教学内容•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3. 教学过程a.导入(15分钟) - 引导学生回忆鲁迅先生的名字和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 制作一份包含鲁迅先生重要作品的展板,并向学生介绍。

b.学习课文(30分钟)- 学生阅读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师解读重要词汇和句子,并与学生一同理解课文的意义; - 分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并在小组内进行分享。

c.拓展阅读(20分钟) - 学生阅读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或相关文章,了解更多关于鲁迅的信息; - 学生可以在读后感或作文中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仰和感悟。

d.总结与评价(15分钟) - 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课文的核心观点,并与学生一同评价鲁迅先生的贡献; - 学生可以就课文的内容和鲁迅先生的思想进行讨论,形成自己的见解。

4. 教学资源和评价•鲁迅先生相关的展板和图片;•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其他鲁迅先生的作品或相关文章;•学生的读后感或作文。

二、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使用展板和相关图片,我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导入环节,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回忆起鲁迅先生的名字和他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这个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对鲁迅先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提供了词汇和句子的解读,并与学生一同理解课文的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能够深入思考课文的观点和思想,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点。

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拓展阅读环节中,我为学生提供了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或相关文章。

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统编版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

(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件2:课题】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课件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

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4. 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

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批判)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反思及说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反思及说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反思及说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文学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人文素养。

引导学生学习鲁迅的精神,关注社会现实,勇于批判和反思。

教学重点: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鲁迅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相关背景资料和参考书籍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鲁迅的作品,了解鲁迅及其作品对我国文学和社会的影响。

提问:你们对鲁迅有什么印象?他的作品给你们留下了哪些思考?二、新课导入(10分钟)简介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背景和创作动机。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讨论的意义和作用。

三、课文朗读与分析(10分钟)分组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韵律,讨论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四、讨论与思考(10分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解读诗歌,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讨论:诗歌中“有的人”代表了哪些人物或现象?他们对鲁迅的怀念和敬意体现在哪些方面?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强调鲁迅的精神及其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学生反思自己在阅读和讨论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诗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勇于批判和反思。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歌主题和鲁迅精神方面仍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说课:1. 说教材:介绍课文《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的内容、背景和创作动机,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课前谈话——聊聊我所认识的鲁迅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一起来读一篇和鲁迅有关的课文。

大家预习过吗?这篇课文的题目叫什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师:对,我们要学习臧克家的《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大家先来看一下鲁迅的这张照片。

(出示鲁迅照片)你心目中的鲁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生:他是一个有民族精神的作家。

师:他是一个作家。

(板书:作家)生:他生于1905年,在2004年去世,活了99岁。

师:活了99岁呀,这个鲁迅我不太认识。

(其他学生:是臧克家。

)哦,这是臧克家呀。

鲁迅先生活了多少岁啊?(其他学生:55岁。

)对,55岁。

生:鲁迅先生还是一个革命家,是中国革命的先锋。

师:作家、革命家。

(板书:革命家)还有吗?生:我知道他为什么当一个作家,因为他认为当作家可以用语言让中国人觉醒,推翻旧制度。

师:你知道他为什么要当作家,是为了推翻旧制度。

还有吗?生:他在作家群里享有很高的地位,他逝世后很多作家都发文来纪念他。

师:我们知道鲁迅先生是一个作家、革命家。

今天我们就借助臧克家的这首诗进一步认识鲁迅先生。

(板书:鲁迅)师:为了让大家能把课上好,刘老师下午还带来了一本书。

这本书是我编写的《小学生鲁迅读本》。

如果你今天课堂上的发言让我们所有的老师和同学对鲁迅有了新的认识,那么刘老师这本签名的书就送给你,好不好?想要的举手。

(生踊跃举手)书只有一本,希望同学们一会儿踊跃发言。

二、教学铺垫——聊聊臧克家纪念鲁迅的背景师:臧克家写了《有的人》这首诗纪念鲁迅,有谁能把臧克家写这首诗的背景给我们介绍一下?生:臧克家写这首诗是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

师:还有吗?继续补充。

生:新中国成立时的1949年是鲁迅逝世13周年,臧克家写了这首诗。

师:好,掌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两种人的形象,明白不同的人的下场2、学会和运用排比和对比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3、正确理解生与死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1、学会和运用排比和对比的写作方法2、正确理解生与死的辩证关系教学难点学会和运用排比和对比的写作方法教法和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教学准备学生读鲁迅的诗歌《自嘲》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1、本组课文主要写了鲁迅先生,那么鲁迅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请学生用文中的一句话或者词语说出来。

2、介绍作者写作背景,臧克家先生为了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所写。

板书课题《有的人》二、新课传授自由读课文学生质疑。

为什么有的人活着却死了?为什么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文中到底写了哪几种人?他们有什么不同?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再读课文汇报交流、明确。

1、有的人活着,却是行尸走肉,对人民,对社会,对他人却一点也没有帮助,这种人活着和死了也没有什么区别。

有的人虽然死了,但是他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永远流传下来,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里。

2、文章里一共写了两种人。

一种是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讲解“不朽”的意思)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

一种是情愿做野草,给人们做牛马的人,这两种人的下场也各不相同。

分别读出他们的下场,两种不同的人的代表人物各是谁?他们两种不同的下场,进行鲜明的对比。

3、指导朗读,读中悟情重点指导边读边理解“刻”从这个字里,明白那些反动派,那些作威作福的人的的丑恶心思,以及骑在人民头上的那种不可一世的丑陋嘴脸。

与甘心为人民做牛做马的革命者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摔”“烂”字里理解人民对那种人的无比憎恨,从“永远记住”和“青青的野草”体会出人民对他们的热爱之情。

排比的句子运用,从而理解对比、前后照应写法的好处。

比赛读,读中升华读出对欺压人民的反动派鄙视和轻蔑。

读出对为人民做好事的人的热爱,把自己的情感从读中体现出来,读写结合、文本迁移。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反思及说课

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反思及说课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诗歌,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会尊敬伟人,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鲁迅先生的一生及其作品。

(2)激发学生对鲁迅先生的敬仰之情,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学习:(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5. 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鲁迅先生的感悟作文。

五、教学反思及说课:1. 教学反思:(1)本节课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学生在合作探讨环节,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3)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

2. 说课:(1)下一节课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创作背景。

2.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3.了解作者臧克家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的朗读形式感悟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虽死犹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领会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怀念之情。

体会鲁迅先生的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通过对前几篇课文的学习,你对鲁迅有了哪些了解?2.1936年10月19日凌晨,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在上海不幸病逝。

“赶快收殓、埋掉、拉倒、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

”这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写下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出示课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设计意图:学生回忆,引入对新课的学习。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出示课件:划分诗歌朗读节奏。

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流畅。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诵读来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以及诗歌蕴含的情感。

3.出示课件:诗歌段落大意。

第1节写出两种人的生和死,是全诗的总纲。

第2~4节写出两种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

第5~7节与上面三节对应,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4.再读诗歌。

调整顺序让学生分两组对比读,并想想从中读出了什么。

出示课件:朗读要求。

(1)将每节诗的前两句连起来读。

(2)将每节诗的后两句连起来读。

(3)分男女声读,分别交替朗读每节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自悟,发现诗歌本身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三、研读感悟,升华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完说说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学教案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小学教案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小学教案设计《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二、教材分析1. 诗歌地位与主题《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是一首富有深刻哲理的现代诗。

这首诗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作,它以鲜明的对比,歌颂了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精神,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揭示了为人民的人在人民心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真理。

2. 诗歌结构与特色全诗共七节,每节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从诗的语言来看,简洁而有力,富有节奏感。

诗中的形象鲜明,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样的诗句,用最直白的话语却传达出深邃的思想,非常适合六年级学生在理解诗歌艺术的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3. 教材的教育价值本诗有助于六年级学生进一步提升对现代诗歌的理解能力,体会诗歌中的对比、象征等表现手法的作用。

同时,通过对鲁迅精神的学习,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考人生的意义。

三、学情分析1. 知识基础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现代诗歌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诗歌意象和情感表达。

对于鲁迅这个人物,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也有所接触,知道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2. 学习能力学生在这个阶段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但对于诗歌中深刻的哲理和复杂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

他们需要更多的引导来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

3. 心理特点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社会现象和人生价值有了初步的思考,这首诗所传达的思想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但他们的理解可能还比较肤浅,需要通过课堂教学进一步深化。

四、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 掌握诗中的生字词,理解“不朽”“摔垮”等词语的含义。

- 了解诗歌的结构,理解对比手法在诗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的情感。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反思-最新经典通用教辅资料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反思-最新经典通用教辅资料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能借助本单元的课文和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新课师:同学们,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

鲁迅走了,但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怀念,更有深深的思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纪念鲁迅的文章,著名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写的经典诗篇《有的人》。

(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自读诗歌,将诗歌读流畅。

2.再读诗歌,要求:把握诗歌主要内容,理清诗歌的写作思路。

明确:第1小节写了哪两种人;第2~4小节写出了这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7小节写出了人民对这两种人的不同态度。

3.教师指导学生划分朗读节奏(课件出示),指导读好停顿和重音。

(教师示范第1小节,指名轮流读第2~4小节,自由读第5~7小节。

)4.自由朗读。

三、对比品读,理解内容,体会情感1.默读诗歌,思考: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明确:对比的写法。

第2~4小节对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7小节对比的是人民对有的人的不同态度。

这两部分内容之间又是一一对照的,写出了两种人的不同结局。

2.(课件出示插图和文字)小组对比朗读,沟通探讨:(1)“有的人”指的是哪两种人?这两种人本质的不同是什么?(虽生犹死,虽死犹生)(2)对这两种人,你认为作者的态度一样吗?你对这两类人的态度呢?(学生自由说一说)小结:是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人民更爱戴、敬仰、怀念……损害人民利益的人,人民更痛恨、鄙视、憎恶……四、借助资料,自主探究,感受鲁迅形象1.引导学生结合前面所学3篇课文及课外资料,围绕“诗题叫‘有的人’,如果没有副标题和学习提示,你能借助资料,读出其中一种人就是指鲁迅先生这样的人吗?从哪里读出来的”这一问题展开学习。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鲁迅的事迹和文学成就,理解文章中的感人故事和鲁迅的思想精神。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发扬鲁迅的思想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2、教学重点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鲁迅的事迹和思想精神,理解文章的主旨,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感受。

3、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让学生理解鲁迅的思想精神,认识到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4、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模拟、讲授、讨论和互动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

5、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情境模拟、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鲁迅的事迹、文学成就和思想精神。

(2)展示篇章:带领学生读一遍文章,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3)深度解读: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鲁迅的思想精神。

(4)个人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分享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互相交流和借鉴。

(6)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总结,并加深对文章和鲁迅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6、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图片、课本及其他相关材料。

二、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模拟、讲授、讨论和互动等,通过这些方法,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并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在导入环节,我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鲁迅的诗歌和小说,以及他的思想和精神,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主旨,并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在篇章展示环节,我让学生自主朗读和理解文章,通过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情感,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鲁迅思想的精髓。

在深度解读环节,我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旨、内涵和鲁迅的思想精神。

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看法。

在个人思考环节,我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写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一心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理解课题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诗句。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导语: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出示课件,教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读。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亳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赶快收殓,埋掉、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

拉倒”“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

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简介诗人臧克家(课件出示诗人臧克家的简介,学生自读了解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

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忠诚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

主要诗集有《烙印》《罪恶的黑手》《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读正确。

3范读引领,指导朗读和重音。

(1)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

(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件2:课题】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课件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

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4. 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

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批判)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初步感受诗的魅力,并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

2.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1】鲁迅画像,引入:大家认识他吗?他是谁?谁能用两句话来描述一下这个老人?
2.你对鲁迅了解多少?谈一谈。

(在学生述说的基础上老师进行补充,并出示相关简介)
3.导入:同学们,鲁迅先生自1936年10月19日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这么多年的时间,岁月的风尘并没有把这个名字掩埋在历史深处,相反,他的名字就像沙里的珍珠,随着时间风沙的流逝而更加光彩夺目。

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在1949年参加完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挥笔写下的经典诗篇《有的人》(板书)【课件2:课题】
二、引导朗读,初悟诗情
过渡:现在先让我们把这首诗读一读吧。

1.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读音,把每一个句子读顺畅。

2.指名读,提示学生诗中“呵”的读法。

3.出示画好节奏的诗句
【课件3】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教师范读,进行引导: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节奏,像音乐一样。

读诗和读普通的文章是不一样的,它更讲究朗读时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如何把诗读出节奏呢?我们可以把要突出来的字标上着重号,把要停顿的地方画上斜竖线,然后再进行朗读。

4. 引导读出感情:读诗除了要读出节奏,还要读出感情。

本诗写了两类人,是哪两类?(板书:“虽死犹生”和“虽生犹死”)
对这两类人,作者表达的感情都是怎样的呢?
(前者是歌颂,后者是批判)(板书:歌颂批判)
那么,读的时候,我们也要把这两种感情读出来。

三、了解写法,深入理解
引入:诗歌的魅力不仅仅表现在它有节奏,语言简练,能强烈地表达作者的感情这一方面,还表现在他的特点上,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1.学生默读,思考: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2.交流:
(1)对比:每小节的前后两句进行对比,对比的好处就是让好人在大家的心中更好,让坏人大家的心中更坏。

(教师引导朗读)
(2)前后对照:前面2、3、4小节描述两种人的不同表现,接下来的5、6、7小节对这些人做出的表现的后果进行了对照——有什么样的表现就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引导分男女生对照着读,让学生思考:你愿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
(3)总分结构:诗的第一小节和后面六个小节是总分关系。

(引导理解“生”与“死”的含义)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引入:同学们请看,这首诗的题目是:有的人。

在题目下面还有一个副标题,一起念出来。

可是,让人奇怪的是,诗中没有一个地方有鲁迅的名字。

但是我们相信,臧克家先生肯定不是忘记了。

我相信,诗中虽然没有鲁迅的名字,但是一定有鲁迅的影子。

看看,你从哪句诗中看到了鲁迅的影子?
1.学生读诗寻找可以找到鲁迅影子的诗句。

2.进行交流,顺势拓展:【课件4】
(1)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引出鲁迅的诗《自嘲》中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引出鲁迅散文诗集《野草》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至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3.师:当然,文中很多地方都在歌颂鲁迅,比如““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这句诗也是鲁迅先生的真实写照。

诚然,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也因此,在他死去后却还有很多人记着他,也有很多人写文章纪念他。

出示【课件5】
他的精神是超乎慈祥的。

他伟大,他坚强!(叶圣陶)
他有颗纯洁的心,能接近青年。

(老舍)
生(齐读叶圣陶和老舍的评价):
这就是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就是鲁迅,关心着青年人的成长和穷苦人的生活。

这就是鲁迅,用一杆笔与当时黑暗的社会坚持不懈地斗争。

也正是因为这些,所以许多年来,他一直受到人们深深的爱戴。

他虽然死了,但他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4.提问:既然是纪念鲁迅的文章,为什么不写出鲁迅的名字?而是以“有的人”代替呢?(引导学生理解:本文不单写鲁迅,而且写了像鲁迅一样的人,如黄继光、雷锋……)
5.齐读全诗。

五、布置作业
1.过渡:我们读了这首诗后深有感触,请同学们模仿着写几句。

2.写鲁迅先生、赞美鲁迅先生的诗歌有很多,自己上网搜索一下,选自己喜欢的抄写下来,认真读一读。

板书内容
27.有的人
虽死犹生(歌颂)
虽生犹死(批判)
课后反思
《有的人》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

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

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

最后我决定通过对比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

对比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

于是,我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比朗读。

通过这种对比朗读,既能帮助学生体会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对比的表达手法。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升。

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文章有联系。

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

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

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他们学有所得。

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会。

不过,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