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十条解读之技术篇

合集下载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被称为“土十条”,从十个方面提出了达到上述目标的“硬任务”:1. 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并建立每10年开展一次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

2. 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系统构建标准体系;全面强化监管执法,重点监测土壤中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重点监管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等行业。

3. 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土壤环境划为三个类别;切实加大保护力度;着力推进安全利用;全面落实严格管控;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

4. 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明确管理要求,2016年底前发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规定;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落实监管责任;严格用地准入。

5. 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

6. 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

严控工矿污染,控制农业污染,减少生活污染。

7. 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

明确治理与修复主体,制定治理与修复规划,有序开展治理与修复,监督目标任务落实,2017年底前,出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办法。

8.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推动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

土十条

土十条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又被称为"土十条",从十个方面提出了达到上述目标的"硬任务":--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并建立每10年开展一次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提升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

--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2020年,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系统构建标准体系;全面强化监管执法,重点监测土壤中镉、汞、砷、铅、铬等重金属和多环芳烃、石油烃等有机污染物,重点监管有色金属矿采选、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开采等行业。

--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土壤环境划为三个类别;切实加大保护力度;着力推进安全利用;全面落实严格管控;加强林地草地园地土壤环境管理。

--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明确管理要求,2016年底前发布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规定;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落实监管责任;严格用地准入。

--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化解过剩产能等,有序搬迁或依法关闭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的现有企业。

--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

严控工矿污染,控制农业污染,减少生活污染。

--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

明确治理与修复主体,制定治理与修复规划,有序开展治理与修复,监督目标任务落实,2017年底前,出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成效评估办法。

--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加大适用技术推广力度,推动治理与修复产业发展。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

2016年底前,在浙江省台州市、湖北省黄石市、湖南省常德市、广东省韶关市、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和贵州省铜仁市启动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全文)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全文)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xx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xx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x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到20xx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一)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xx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xx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

土十条内容

土十条内容

土十条1. 引言土十条是中国政府为了促进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而制定的政策措施。

该政策于2015年发布,旨在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本文将对土十条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2.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了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土十条首先着重进行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这一方面旨在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另一方面也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

2.1 完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机制通过完善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机制,确保征收过程中的公平合理性。

国家规定了征收补偿标准,并要求按照市场价值对农民进行合理补偿。

2.2 推行宅基地所有权制度改革宅基地所有权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土地使用权形式,土十条推行了宅基地所有权制度改革,使农民能够依法享有宅基地的所有权,并可以自由流转、抵押等。

2.3 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为了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土十条提出了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的要求。

这一举措可以明确土地权属关系,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了促进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土十条还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1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包括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为农民提供更便捷的生活条件。

3.2 加强乡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通过增加教育和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改善乡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条件。

修建新的学校和医院,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3.3 发展农村物流和交通运输加强农村物流和交通运输建设,提高农产品的流通效率。

修建道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打通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

4. 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土十条还着力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4.1 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通过推进农村危房改造项目,为贫困户提供安全、舒适的住房。

政府出资进行房屋修缮、重建等工作,让贫困户过上更好的生活。

2019年土十条细则(2)

2019年土十条细则(2)

2019年土十条细则(2)----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三、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七)划定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

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2017年底前,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

以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结果为依据,开展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逐步建立分类清单,2020年底前完成。

划定结果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审定,数据上传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

根据土地利用变更和土壤环境质量变化情况,定期对各类别耕地面积、分布等信息进行更新。

有条件的地区要逐步开展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等工作。

(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牵头,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等参与)(八)切实加大保护力度。

各地要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

产粮(油)大县要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方案。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向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的地区倾斜。

推行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少耕免耕、粮豆轮作、农膜减量与回收利用等措施。

继续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

农村土地流转的受让方要履行土壤保护的责任,避免因过度施肥、滥用农药等掠夺式农业生产方式造成土壤环境质量下降。

各省级人民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优先保护类耕地面积减少或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县(市、区),进行预警提醒并依法采取环评限批等限制性措施。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等参与)防控企业污染。

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现有相关行业企业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快提标升级改造步伐。

土十条2篇

土十条2篇

土十条2篇【第一篇】土十条(1-5)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保护好土地资源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至关重要。

因此,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对土地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要求。

为此,中国政府于2019年正式发布了土十条措施,旨在加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十条措施的前五条。

首先,第一条措施是加强土地执法监督。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政府将加大对土地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占地、强制征地、滥用土地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土地资源的合法权益。

再次,第二条措施是完善土地审批制度。

政府将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土地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

同时,加强对土地审批的监管,确保审批程序的公正和透明,杜绝腐败现象的发生。

第三,第三条措施是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政府将加大对土地污染、荒漠化、退化等问题的治理力度,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修复和恢复受损的土地,提高土地的质量和肥力,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第四,第四条措施是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政府将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继续推进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加强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推动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流转和集约利用。

第五,第五条措施是加大土地资源节约利用力度。

政府将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和使用强度,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并积极推动节约集约型社会的建设。

【第二篇】土十条(6-10)在前五条措施的基础上,中国政府还制定了另外五条措施,进一步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首先,第六条措施是加大土地资源整合力度。

政府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使用权划拨和转让制度,推动土地资源的合理整合和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再次,第七条措施是加强土地利用监管。

政府将加强对土地利用计划的监管,严格控制违规用地和超面积建设,切实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和滥用,确保土地利用的合理和可持续。

土壤污染防治心动计划(土十条)的解读

土壤污染防治心动计划(土十条)的解读

土壤污染防治心动计划(土十条)的解读土壤污染防治心动计划(土十条)的解读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

为切实加强土壤污染防治,逐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制定本行动计划。

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为核心,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为出发点,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

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主要指标:到202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左右,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到2030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一)深入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调查。

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

五问“土十条”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五问“土十条”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国务院日前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纲领。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

到2030年,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

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行动计划》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坚持突出重点、有限目标,坚持分类管控、综合施策,确定了十个方面的措施。

国务院日前发布《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份备受瞩目的“土十条”,能否让我们脚下的土地更洁净?能否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新华社记者就相关问题采访了有关专家。

1 问:“土十条”能否让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万物土中生,“吃”和“住”都与土壤环境息息相关。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土壤污染事件,令人担忧。

专家介绍,这些事件主要集中在农产品安全和人居环境安全两大方面。

污染物容易在土壤中不断累积,通过作物吸收、食物链、皮肤接触和呼吸等途径,导致农产品污染物超标,损害人体健康。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谷庆宝说,“土十条”的实施,意味着食品和人居环境更安全了。

他表示,从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两方面对土壤加以管理,是对我国土壤的一次顶层设计。

“土十条”提出,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按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

对建设用地实施准入管理,建立建设用地调查评估制度,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分用途明确管理措施。

“土十条”提出的风险分类管控格外重要。

环保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王夏晖说,不同于大气和水污染,土壤污染隐蔽性强、可迁移和稀释能力弱。

作为大部分污染物的最终受纳体,土壤污染物来源更复杂,不能按照同一种方式进行土壤修复处理。

精准解读“土十条”,引导产业界参与土壤污染防治

精准解读“土十条”,引导产业界参与土壤污染防治

精准解读“土十条”,引导产业界参与土壤污染防治来源:工业固废处理/固废利用/工业固废陶粒/工业固废处理技术/工业固废处理设备-郑州德森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我国的土壤污染防治起步较晚,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尚未形成,刚刚颁布的“土十条”是当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最高的行动纲领,为下一步土壤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具体蓝图。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第五届会员代表上,为帮助会员企业准确理解“土十条”的核心内涵,提供企业发展和业务布局的参考,会议特别邀请了环境保护部土壤环境管理司张山岭处长,就“土十条”进行了深度解读。

坚持“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张处长指出,“土壤污染防治与水、气有很大的差异性,所以“土十条”整个的框架结构、任务定位都与“气十条“、”水十条”有非常大的区别。

总体上来讲,立足于改善质量,坚持“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八字方针。

”土壤是大部分污染物的最终受体,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滞后性、累积性、不均匀性、难可逆性等特征,其治理的复杂性、难度和投资远远大于水和气。

治理越难就越凸显防的重要性,因此要坚持“保护优先”,现有的好土地一定不能再污染。

另一方面,土壤的环境风险取决于它的用途,不同用途土地的质量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土壤污染防治的本质是在严控新增污染的前提下,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进行土壤污染治理,逐步减少存量污染。

四大板块、十个关键词把握“土十条”核心内容张处长介绍,“土十条”围绕质量改善这一核心目标,分基础、重点、任务、保障四个板块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布局。

第一板块是两大基础,第一搞调查,摸清家底,第二搞立法,建章立制。

调查不仅要通过详细调查在2018年底前和2020年底前把农用地和工业企业建设用地搞清楚,还要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建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要求2020年监测点覆盖到所有地区),提高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水平。

立法主要是配合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相关几个重要条例的起草工作,如农药管理条例修订、农用地环境管理办法、农药包装、废弃农膜、工矿用地等管理办法,这些部门规章都要2017年底完成。

2.《土十条》编制的总体考虑

2.《土十条》编制的总体考虑

《土十条》编制的总体考虑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

与大气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薄弱。

为此,我们重点在开展调查、摸清底数,推进立法、完善标准,明确责任、强化监管等方面提出工作要求。

同时,提出要坚决守住影响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的土壤环境质量底线。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有限目标。

国内外实践表明,解决好土壤污染问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针对当前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土壤环境问题,立足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土十条》以农用地中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中的污染地块为重点,明确监管的重点污染物、行业和区域,严格控制新增污染,对重度污染耕地提出更严格管控措施,明确不能种植食用农产品,其他农作物不是绝对不能种;对于污染地块,区分不同用途,不简单禁用,根据污染程度,建立开发利用的负面清单。

同时紧扣重点任务,设定有限目标指标,以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三是坚持分类管控、综合施策。

为提高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分为三个类别,分别实施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等措施;对建设用地,按不同用途明确管理措施,严格用地准入;对未利用地也提出了针对性管控要求,实现所有土地类别全覆盖。

在具体措施上,对未污染的、已经污染的土壤,分别提出保护、管控及修复的针对性措施,既严控增量,也管好存量,实现闭环管理,不留死角。

中国今年出台“土十条” 将实行最严环境保护制度

中国今年出台“土十条” 将实行最严环境保护制度

中国今年出台“土十条” 将实行最严环境保护制度中国规划的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大气十条”“水十条”都已出台。

记者11日从中国环保部召开的2019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上获悉,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将于今年出台。

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会上介绍,“十三五”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确保2020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xx”时期,全国堆存长达数十年的历史遗留铬渣处置完毕,并完成了首次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环保部门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安排中央专项资金,支持重点区域实施重金属污染治理。

2019年,环保部加快编制“土十条”,启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示范项目,推进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

陈吉宁表示,2019年要出台“土十条”并全面实施,启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继续组织实施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试点项目,建立规范的污染场地联合监管机制。

环保部门在“十三五”时期将完成“土十条”编制并组织实施,加强土壤环境监测监管,实施农用地分级管理和建设用地分类管理,开展土壤污染污染治理与修复。

“十三五”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中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

陈吉宁解释说:“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不是政策制定得越严厉越好,也不是标准制定得越高就越好,而是制定政策、标准在实际中能够确实执行,可以落实。

是‘落在实处的严格’,而不是政策、标准停留在纸面上。

”海洋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因此保护海洋环境是十分重要的。

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福建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的全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目前,环境污染严重,因此政府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措施。

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的解读,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2019年4月20日下午,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听取《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海洋环境保护条例是一部重要的条例,下面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江苏省的海洋环境保护条例,欢迎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防治污染损害,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第一条为了保护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确保气象探测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连续性和可比较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制定本条例。

“土十条”污染耕地修复资金需求及实现机制

“土十条”污染耕地修复资金需求及实现机制

“土十条”污染耕地修复资金需求及实现机制导语: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和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简称“两委”)应运而生。

“两委”成立以来,汇聚了一大批我国环境与发展领域的院士、专家和知名学者,从多视角、多层次、多维度为环保工作全面建言献策,在环境重大战略问题及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智库作用。

背景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之一,根据2014年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我国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为19.4%,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污染点位占比分别为13.7%、2.8%、1.8%和1.1%,调查点位覆盖全部耕地。

我国土壤修复产业起步于“十一五”,发展于“十二五”,随着《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土十条”)的发布,土壤修复产业在“十三五”期间将会有长足的发展。

土壤修复资金需求量大,且过度依赖于政府,制约着我国土壤修复产业的发展。

2014—2016年,中央财政下达的土壤污染防治预算资金分别为19.90亿元、37.00亿元和90.89亿元。

2014年我国土壤修复行业约有200亿元的市场规模,由国家支持的修复资金所占比例为75.3%,其余资金来自污染企业和地产企业,而用于耕地修复的资金约为50亿元,占比为25%,仅占很小比例。

另据江苏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5年土壤修复市场年中盘点》,截至2015年6月1日,我国正在开展的土壤修复工程类及调查评估类项目共16.5亿元投资金额中,耕地修复仅占7.1%。

虽然土壤治理专项拨款金额成倍增加,但仍不能弥补我国土壤修复的资金缺口,可用于耕地修复的资金就更少。

“土十条”耕地修复需求解析“土十条”提出了污染耕地的修复目标,核心是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出发点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

“风险管控”一词在“土十条”中被提到7次,“风险管控”主要指管控污染耕地对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带来的风险,确立了以风险管控为主导思想的污染耕地修复原则。

土十条学习资料分析

土十条学习资料分析

“土十条”三、四条分别对农用地中的耕地和建设用地中的 污染地块提出了明确管理要求,重点明确,发力点集中。这 两个领域分别涉及食品安全、居住环境安全,问题集中而突 出、影响直接而广泛,加快解决的呼声较高。解决得好,可 以产生示范和带动作用。
八大关键词让你秒懂“土十条”
文件中“风险”反复出现20次,不难 文件中三、四条“实施农用地分 看出,“土十条”在强调改善质量的 类管理,保证农业生产环境安 同时,更加强化了风险管控意识。 全”“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 人居环境风险” 两个标题说明分类 管理的思路。 根据用途,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 文件开头明确提出,坚持预防为主、 地;根据污染程度,将农用地划分为 保护优先、风险管控。 未污染、轻微污染、轻度和中度污染、 第五条专门论述“强化未污染土壤保 重度污染的类别,分别采取对应措施。 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对加强未利用 地环境管理、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强 化空间布局管控等都提出了要求。 第六条专门论述“加强污染源监管, 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对严控和减少 工矿、农业和生活污染逐一做了部署。
植物修复
渗透反应墙
生物修复
部分国内优秀土壤修复企业
博世科
/
江苏维尓利
/
做土壤环境治理的综合服务 商
土壤修复已成为重要业务领 域
看点
重视药剂开发应用和化学氧
化、热解吸设备的研发制造, 建设土壤修复示范基地等。
看点
瞄准重金属、有机污染场地
土壤修复技术(1)
生物修复技术 ——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和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利用生物特有的分解有毒有害物质的能力,达 到去除土壤中污染物的目的
基本原理
优点
不破坏土壤有机质,不对土壤结构做大的 扰动,成本低 修复周期长,通常不适宜对高浓度污染土 壤的修复

关于“土十条”的实施方案

关于“土十条”的实施方案

十、加强目标考核,严格责任追究
——摘引自国务院《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实施的难点和重点
• 土壤污染严重
2014年4月,环保部与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的 “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中显示,当前我国 部分土壤污染极为严重,各类耕地土壤质量严重下 降,工矿区废弃地土壤污染严重超标,全国土壤总 的点位超标率达到了16.1%,因肥料滥用、农药污染 等因素导致的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更是高达19.4%, 耕地污染的面积为1.5万亿亩(郭修平等,2016)。
内容提要
• • • • 1、“土十条”基本简介 2、实施的难点和重点 3、实施思路 4、方案规划
1、“土十条”基本简介
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土壤 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摘引自百科1、“土十条”基本简介
一、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 二、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 三、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保障农业生产环境安全 四、实施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 五、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严控新增土壤污染 六、加强污染源监管,做好土壤污染预防工作 七、开展污染治理与修复,改善区域土壤环境质量 八、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推动环境保护产业发展 九、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构建土壤环境治理体系
• 土壤污染治理的技术突破 • 社会团体及公众的参与
3、实施思路
1、政府主导,权、责划 分,细化土十条,使土十 条更加全面具体,更加容 易落实,而不是光有纲领 和口号的假大空红头文件。
2、土十条的实施离不开 社会公众、团体及单位 组织的参与
3、实施思路
3、长远规划和短期规划相结合,建立完善目标 方案和行动的考察机制
4、方案规划
• 5、实行区域管理,分类管理,根据不同区 域、不同土壤,分别制定符合区域自身发 展的方案和实施条例。

土十条文本内容已基本成熟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迎契机

土十条文本内容已基本成熟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迎契机

"土十条"文本内容已基本成熟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迎契机“土十条”文本内容已基本成熟土壤修复行业发展迎契机近日,从环境保护部了解到,目前“土十条”文本内容已基本成熟,“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年内也将由国务院发布实施。

“土十条”的出台落实,意味着土壤修复行业未来将逐渐步入高速发展期,市场想象空间巨大。

国内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摆脱贫困的同时造成了水、空气、土壤等的严重污染。

因此修复污染产地、改善土壤污染管理势在必行,土壤污染治理的迫切也预示着土壤修复市场规模的庞大。

土壤修复需求迫切据去年上半年发布的调查显示,我国严重土壤污染区就达320个,约548万公顷。

此外,我国至少还有近3000万公顷的污染土地,包括接近2000万公顷耕地受重金属污染,500万公顷土地受石油污染,200万公顷土地受矿区污染,5万公顷土地受固体废弃堆放污染。

土壤污染从地区分布来看,以经济发达的中部和东部最为严重。

从经济大省广东来看,清洁土壤只占到了11%,重度污染土壤占比却高达12%。

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启动土壤修复计划迫在眉睫。

土壤修复政策环境国家对于土壤污染问题高度重视,并多次投入专项资金用以治理。

2019年,环保部通过《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审议,计划包括建设6个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示范区,预计单个示范区的财政投入在10亿至15亿元之间。

2019年,中央为支持30个地方重点区域重金属治理和37个重金属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下达了重金属专项资金36亿元。

政府还陆续出台了关于土壤防治相关的技术指导和行动计划,今年预计出台的“土十条”便是土壤管理和综合防治的一个重要规划。

国家宏观政策层面释放的积极信号,对于土壤修复行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土壤修复市场广阔国家政府对环保治理及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断增强,环保产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作为环保产业细分领域之一的土壤修复市场,其前景十分可观。

国家政府支持并构建完善的土壤修复治理管理体系,意味着未来将涌现出更多的土壤修复项目,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的释放。

福利环保部发布“土十条”宣传挂图,免费用!

福利环保部发布“土十条”宣传挂图,免费用!

福利环保部发布“土十条”宣传挂图,免费用!
导语
为普及土壤污染防治知识,加深社会各界对土壤污染防治政策举措的理解,营造保护土壤环境良好社会氛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宣传挂图日前由环境保护部向社会发布。

挂图共分6张,图文并茂、生动鲜活解读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重点内容,包括明确目标要求、改善土壤质量,详查土壤状况、健全法规标准,实施风险管理、推进安全利用,严控新增污染、开展治理修复,完善管理体制、严格考核追责,系统治理污染、共建美丽中国等几个方面。

此挂图将由环保系统向社会免费发放,电子版可在环境保护部官网上免费下载使用。

(来源:中国环境新闻)。

“土十条”究竟涉及哪些方面?

“土十条”究竟涉及哪些方面?

“土十条”究竟涉及哪些方面?
、性质、运移和转化规律,因地制宜适水种植,进行水旱轮作与农田含水
量的调控,结合生物和农艺措施,加快污染物的无害化转化与清除,减轻土壤
污染的危害程度,并逐渐修复被污染的土壤。

地膜:研究先行源头控制与高效回收并举
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所研究员严昌荣
地膜覆盖,一个年应用面积超3 亿亩的农艺技术,为保障农产品供应安
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地膜残留也成了重大环境问题。

按照土十条要求,我
认为地膜残留污染防控的总体思路应是基础研究先行,源头控制(新型降解地膜取代PE 地膜)和高效回收(回收机械)并举。

在基础研究方面,目前基本探明了我国地膜残留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
首次提出了作物地膜安全覆盖期和地膜使用强度的概念,制定了重点区域主要
农作物地膜安全覆盖期表,计算和绘制了全国地膜使用强度分布近年,我国生
物降解材料的合成技术、设备和工艺取得了突破,已形成规模化生产能力。


照循环经济原则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原理,开展了废旧地膜回收再利用。

2012~2015 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三部委连续4 年实施了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累计投资9 亿多元,支持新疆、甘肃、内蒙古、河北等11 个省(区、兵团)的229 个县(市),新增残膜加工能力近20 万吨,新增回收地膜面积
近6500 万亩。

以生物降解地膜替代普通PE 地膜,是未来解决地膜残留污染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我国生物降解地膜的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进步,在二元酸二元
醇共聚酯合成技术和设备方面取得突破,形成万吨级的生物降解地膜生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足国情综合防控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解读之技术篇2016-06-01一、土壤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土壤环境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质量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

我国土壤污染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累积形成的,同时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历史欠账较多,因此,需要运用系统工程思路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进行顶层设计和谋划。

一是打牢工作基础,推动形成依法治土、科学治土格局。

目前,我国土壤污染防治存在污染底数不清、法律法规缺位、标准体系不健全、监管能力薄弱、科技支撑不足等问题。

《土十条》提出了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加快推进立法、建立健全标准体系、建设监测网络、加大科技支撑力度等任务措施。

通过加快建立土壤污染防治法规标准体系,贯彻落实依法治国要求,有效解决土壤污染防治无法可依的突出问题。

组织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摸清土壤污染底数。

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全面掌握土壤污染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实现科学治土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强化风险管控,坚决守住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底线。

与大气和水相比,污染物更难在土壤中迁移、扩散和稀释,同时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且由于重金属难以降解,导致重金属对土壤的污染基本上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

另外,土壤中的许多有机污染物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降解。

土壤污染治理难度大、成本高、见效慢,根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污染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的投入比例约为1:10:100。

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均制定了严格的土壤环境风险管控制度。

《土十条》明确提出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总体思路,提出强化未污染土壤保护、加强污染源监管等措施,严控新增土壤污染,确保现有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对于受污染耕地,按照不同污染程度,分别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种植结构调整或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实现安全利用;对建设用地,提出严格环境准入,实施分类别、分用途管理,防范土壤污染对人体及生态环境造成损害。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严控增量、管好存量,实现闭环管理。

国内外实践表明,解决好土壤污染问题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针对当前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土壤环境问题,《土十条》以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为重点,明确监管的重点污染物、行业和区域,对耕地和污染地块提出更严格管控措施。

同时,为实现土壤环境差异化管理,针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分别提出相应管控要求,实现所有土地类别全覆盖;在具体措施上,对未污染的、已污染的土壤,分别提出保护、管控及修复的针对性措施,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实现闭环管理,不留死角。

四是切断污染来源,推进工业、农业、生活源全防全控。

土壤作为大部分污染物的最终受纳体,来源复杂,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土十条》提出,严控工矿污染,建立重点监管企业名单。

严防矿产资源开发、涉重金属行业、工业废物处理和企业拆除活动污染土壤。

控制农业污染,加强化肥、农药、农膜、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灌溉水水质管理。

减少生活污染,做好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整治非正规垃圾填埋场。

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地区的部分城市开展污水与污泥、废气与废渣协同治理试点,探索土壤与大气、水污染协同防控模式。

五是明晰各方责任,构建全社会参与的共治体系。

土壤污染防治需要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共治体系,多措并举,推动各方积极主动参与土壤污染防治。

《土十条》提出了强化地方政府土壤污染防治责任、落实排污企业主体责任、构建多方参与的土壤环境治理体系等措施。

通过建立终身责任追究机制,落实政府、企业责任。

二、摸清底数是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为提高各类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减少管理和治理修复成本,必须首先开展详细调查,确定污染土壤的边界范围、污染程度、污染物类别等,并以此为据,制定针对性管控措施。

一是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目前,我国已开展过的相关调查主要包括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耕地地球化学调查和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调查等。

其中,2005年至2013年,环境保护部会同国土资源部开展了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初步掌握了全国土壤污染的基本特征和格局,调查面积约为630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调查精度为8km×8km,林地、草地调查精度为16km×16km,未利用地调查精度为32km×32km。

总体而言,现有各项调查的精度难以满足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的需要,为进一步提高调查精度,在已有相关调查的基础上,《土十条》提出要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摸清土壤污染底数,为深入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支持。

二是建设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网络。

目前除环保部门外,开展土壤监测的部门还有农业、国土部门。

环保部门开展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以农用地、污染地块土壤环境状况为主,农业部门以耕地地力为主,国土部门以测定土壤中矿物元素及其他无机指标为主。

目前,环境保护部正在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建设,在全国布设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基础点位和风险点位。

其中,基础点位布设以耕地土壤为主,覆盖我国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汾渭平原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华南主产区和甘肃新疆主产区等7大粮食主产区;风险点位布设覆盖工矿企业周边、设施农业集中区、污灌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等,其中,京津冀区域以城市“退二进三”遗留遗弃场地为重点,珠三角地区以化工、电镀、印染等重污染行业企业为重点,湘江流域和西南地区以重有色金属、磷矿等矿产资源开发企业为重点。

三是构建全国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

土壤环境信息系统可为合理规划、利用土壤资源提供基础信息,是实现土壤环境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

近期主要利用环保、农业、国土等部门有关土壤环境监测、农产品质量检测、污染源排放、土地利用等数据,建立全国土壤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

逐步将科技、教育、工信、住建、卫计、林业、中科院等部门和单位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科研成果、建设用地开发利用、环境与健康等相关数据纳入数据库。

管理平台初期主要在环保、国土、农业、住建部门间共享,逐步扩大共享范围。

三、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土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如何贯彻依法治国战略,依法保护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土十条》提出将加快土壤污染防治立法作为优先任务,推动形成依法治土的新格局。

一是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做到土壤环境管理有法可依。

土壤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其保护问题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自20世纪70年代起,日本、美国、荷兰、英国等国家均制定了土壤污染防治专门法律。

目前,我国缺乏针对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门性立法,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相关规定主要分散体现在环境污染防治、自然资源保护和农业类法律法规之中。

2013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土壤污染防治法列入立法规划第一类项目。

受全国人大环资委委托,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建议稿。

根据全国人大环资委安排,2017年提交给全国人大常委会,完成提请和审议的任务。

地方层面上,2015年12月,福建发布《福建省土壤污染防治办法》;2016年2月,湖北发布《湖北省土壤污染防治条例》。

湖南、河南、广东、吉林等省份正在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立法工作。

二是系统构建标准体系,做到土壤环境管理科学有据。

土壤环境标准是判别土壤污染程度的重要标尺,是实施土壤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

我国现行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包括三类48项:一是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类标准,包括1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3项特殊用地土壤环境评价标准、4项建设用地土壤环境保护技术导则;二是土壤环境监测规范类标准,包括1项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37项土壤环境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三是土壤环境基础类标准,包括2项相关术语标准。

我国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适用范围小,仅适用于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不适用居住、商服、工业等建设用地的评价;二是项目指标少,仅规定了8项重金属和2项农药残留指标;三是全国“一刀切”规定不能反映区域差异,部分指标限值不尽合理。

需要制修订的标准主要包括:一是制修订农用地、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替代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是制修订土壤环境监测、调查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技术规范,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三是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相关标准,修订肥料、饲料、灌溉用水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和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等标准,制订可降解农用地膜标准,修订农用地膜、农药包装标准;四是完善土壤中污染物分析测试方法;五是分类研制一批土壤环境标准样品。

四、坚持保护优先,守住土壤环境底线土壤环境与农产品安全、人居环境健康密切相关,需要严格保护各类未受污染土壤,树立底线思维,确保土壤环境安全。

一是坚决切断各类土壤污染来源。

针对工矿企业土壤环境监管体系不健全,危险废物处置、污泥利用、电子拆解等活动以及肥料、农药、农膜等不合理使用的环境监管不到位,废氧化汞电池、含汞荧光灯管、温度计等随意丢弃污染土壤环境等问题,提出强化工矿企业环境监管、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严管废物处理处置活动、减少生活污染等要求,从源头上切断土壤污染来源。

二是加大农用地特别是耕地保护力度。

土壤是基本农业生产资料,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农产品安全。

《土十条》针对农用地特别是耕地提出一系列严格保护措施,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严格控制在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新建有色金属冶炼、石油加工、化工、焦化、电镀、制革等行业企业。

三是加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预防。

要与重点行业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等措施,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提出加强规划区划和建设项目布局论证,根据土壤等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功能定位,鼓励工业企业集聚发展,提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等措施,减少土壤污染。

五、以风险管控为主线,推进受污染土壤安全利用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纵观世界各国土壤污染防治历程,大多采用了以风险管控为主导思想的防治策略。

一是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着力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

土壤中的重金属能否转移到粮食作物受作物品种、土壤理化性质、耕作方式、肥料施用情况、灌溉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如超标土壤种出的水稻超标,但种玉米可能不会超标。

鉴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确保受污染耕地得到安全利用,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受污染耕地不能简单采用弃耕或改变为建设用地等方式处理,需要按照土尽其用的原则,采用农艺措施调控、替代品种种植、种植结构调整等方式,阻断土壤中污染物向农产品转移,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