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刘长卿诗歌中的“白云”意象

合集下载

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赏析

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赏析

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赏析本文是关于刘长卿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引导语:《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刘长卿的这首诗表现了对友人过访的惊喜。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唐代刘长卿荒村带返照,落叶乱纷纷。

古路无行客,寒山独见君。

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

不为怜同病,何人到白云。

赏析本诗表现了对友人过访的惊喜。

诗人精于造境,诗中先写荒寒、凄寂的晚景以此表现来客之希,再写路途之难以见来客之情真。

然诗中于衰败落景描写中,也写出了自己的栖隐中失意的心境与避世心态,诗人写友人独能于此中寻找自己。

他仿拂已能从中体会主人这一心绪,这则突出了他们之间共同旨趣,作者以审美的态度将这一同病相怜的心理表现极有诗意,内容扣着碧涧别墅的环境展开,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传达出大喜的心情。

盼人应约来访,不料时近黄昏,门前并无客到。

沙沙之声并非脚步声而是落叶声。

"乱纷纷",不止落叶,心绪也是如此。

读者读出刘氏这惶急之态,自然知道所盼的绝不是泛泛之交了。

心绪不宁,屋里坐不住,到路上去碰:人之常情。

这天很怪,路上没人走。

连别人都不走的路,朋友会来么?心绪更不宁了。

然而,路上忽有唯一的身影映入眼帘,细看之下,确认是所盼之人。

试问此时,其喜何如?"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是句"诗家语"。

写诗和写文章不尽相同。

文章可以这样记述:我一面飞快地迎上前去,一面口不择言地责备他迟到,害我久等。

他却笑嘻嘻地指着山外说:"你以为我来得容易么?一场大雨,桥也断了,路也淹了……"噢,原来他是绕了个大圈子来的。

诗是不能加个"他说"进去的,于是便出现作者引述诗中人的话而不加说明的情况,古人称这类情况为"诗家语"。

"野桥"两句只有视为诗家语才符合诗中情景。

刘长卿诗歌用色分析

刘长卿诗歌用色分析

刘长卿诗歌用色分析刘长卿诗歌用色分析刘长卿仕途坎坷,屡遭贬谪,内心充满失落怅惘之情,因此他常用清冷色调,而且他与佛道中人交往频繁,受其影响,愈发喜爱清冷、静穆的色调。

刘长卿是中唐前期重要诗人,他的诗歌类型众多,且各体皆工。

刘长卿所处的时代正是唐代文风发生重大转变的时期,盛唐慷慨激昂的时代精神和壮大廓远的文学特征被消沉麻木的精神特质所取代,盛唐文人的理想主义也慢慢向现实观照过渡,诗歌风格也由豪迈壮远趋于平淡简净,体现在诗歌上,便是多用清冷的色彩营造出淡泊清冷的意境,这与佛教的修行追求不谋而合,究其原因,与刘长卿坎坷人生经历密切相关。

一、刘长卿诗歌用色特点在刘长卿的诗中,多次写到他追求的是“清”“静”“冷”的意境,这种心态反映在诗歌的语言色彩上,就是他习惯以清疏平淡之色去描绘景物。

笔下之色取决于眼中之色,而眼中之色是由心中之色决定。

内心情感的变化导致刘长卿视角的变化,这种变化又通过诗作中使用的色彩展现出来。

刘长卿诗歌中的色彩极为简洁,尤其喜用冷色调,艳丽的色彩较少,对青、白等清冷色调运用自如,随意点染。

青、白二色在诗歌中的大量运用,让人感觉分外清净,给人一种庄严肃穆,悠远宁静,苍苍茫茫的意境,使人的心境趋于淡泊平和。

据笔者初步统计,刘长卿诗中出现最多的几种色彩依次是:白(161首),青(111首),黄(39首),绿(36首),碧(15首)。

其中青和白还经常组合出现,营造出悠远苍茫的意境:1.白色。

在刘长卿的诗歌中,白色是出现频率最高的颜色,其中又以“白云”为最常见意象,频频出现,数量非常之多。

白色一般给人一种纯净之感,白云也是,而且它又那么悠然自得、无拘无束,身处俗世的人又怎能不羡慕呢?就像隐士总是喜欢隐于青山,而仙人则总是伴着白云。

如“世交黄叶散,乡路白云重”(《和州留别穆郎中》)、“远客回飞锡,空山卧白云”(《送方外上人之常州依萧使君》)、“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拜手卷黄纸,回身谢白云”(《淮上送梁二,恩命追赴上都》)、“白云留永日,黄叶减馀年”(《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白云留不住,渌水去无心”(《送道标上人归南岳》)。

刘长卿诗歌意象研究

刘长卿诗歌意象研究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刘长卿诗歌意象研究姓名:陈刚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古代文学指导教师:涂小马2010-10刘长卿诗歌意象研究摘要刘长卿诗歌意象研究摘要刘长卿是唐代大历诗人的代表作家,他的五言诗写得最好,曾自诩为“五言长城”。

象征性的意象在刘长卿的诗里用得最多,这些意象都具有丰富的象征性意义。

刘长卿诗里用的较多的四种意象是“青山”、“白云”、“夕阳”和“秋”。

“白云”象征了诗人的归隐之心,诗人清高的品格;“青山”象征了故乡居所,象征了诗人高洁的;“夕阳”象征了国运衰微,象征了对故乡的思念;“秋”象征了青春易逝﹑理想落空等等。

“雁”“白鸥”“春风”意象在刘诗中也较多。

刘长卿诗歌中主导意象的运用既与诗人所处的由盛转衰的时代背景有关,也与诗人的一波三折的坎坷的人生经历有关,还与唐代由崇尚汉魏风骨转向追慕六朝清秀纤弱的诗风变迁有关。

关键词:刘长卿;诗歌意象;象征意义;青山;白云;夕阳;秋日本早稻田大学藏和刻本《唐才子传》中的《刘长卿》作者:陈刚指导老师:涂小马Abstract The Study on Liu Zhangqing’s Poetic ImagesThe Study on Liu Zhangqing’s Poetic ImagesAbstractLiu Zhangqing is the representative writer of Tang Dynasty poets, who is best known for his five-character-regular-verse and praises himself as “the Great Wall of five-character-regular-verse”.Symbolic images which possess abundant symbolic meanings are mostly used in his poems. “Mountains” “Clouds” “Sunset” “Autumn” are frequently used in Liu Zhangqing’s poems.“Clouds” symbolized the poet's retirement of heart, poet loftiness character, “Green hill” symbolized the hometown habitation, symbol of the poet's own loneliness,”Sunset”symbolized the destiny of hometown tree.thus, the symbol of the mind; “Autumn” symbolized the youth flies, ideal stools, etc.”Wild goose””BaiOu””Spring breeze” image in LiuChangQing’s poems more also. LiuChangQing poems dominant imagery of the use both to the poet in rags era background related, also and the poet's shortens the bumpy life experiences about, still with the tang dynasty drawn by advocating han dynasties and comely en-dor steering chased the poetic style change relevant.Key Words: Liu Zhangqing, poetic image, symbolism, white cloud,castle peak, sunset,autumn《中兴间气集》对刘长卿的介绍Written by: Gang ChenSupervised by: Xiaoma Tu说明一、本文以刘长卿诗歌意象为研究对象,此论题已有较多学者论及,故本文综辑前人之说多,间有一得之愚,亦未敢必。

诗人刘长卿的诗歌鉴赏专题

诗人刘长卿的诗歌鉴赏专题

诗人刘长卿的诗歌鉴赏专题刘长卿年辈与杜甫相若,早年工诗,然以诗名家,则在肃、代以后。

与钱起并称钱刘,为大历诗风之主要代表。

我在此整理了刘长卿的诗歌鉴赏专题,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刘长卿的诗歌鉴赏专题11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刘长卿〔唐代〕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此诗运用舒缓的韵律淡笔勾勒典型的景物形象,表达了的悲愤愁苦之情。

前四句以写景为主,景中含情;后四句以抒情为主,托物寓意。

全诗将惆怅与孤独的心情含蓄地贯注到景物形象之中,景中含情,笔致清婉,其画面之生动,传情之深远,耐人回味,显示出高超的诗歌艺术造诣。

2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刘长卿〔唐代〕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此诗首联写相逢地点和行客去向。

“诗人见归乡客单身匹马北去,就料想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和亲人团聚。

次联借山水时令,含蓄深沉地指出南北形势,暗示他此行前景,为国家忧伤,替行客担心。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唐代〕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风雪夜归图。

前两句,写诗人投宿山村时的所见所感。

首句中“日暮”点明时间:傍晚。

“苍山远”,是诗人风雪途中所见。

青山遥远迷蒙,暗示跋涉的艰辛,急于投宿的心情。

下句“天寒白屋贫”点明投宿的地点。

“天寒白屋贫”:主人家简陋的茅舍,在寒冬中更显得贫穷。

“寒”“白”“贫”三字互相映衬,渲染贫寒、清白的气氛,也反映了诗人独特的感受。

刘长卿的诗歌鉴赏专题21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唐代〕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

首联写贾谊三所谪官,落得“万古”留悲。

明写贾谊,暗寓自身迁谪。

浅论刘长卿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

浅论刘长卿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

意 象 , “ 诗歌 艺术 最重 要 的组成 部 分之 一 ” 。象 征性 意象 种象 征 。 是 是 意象 的一 种 ,而 在刘 长卿 的诗 歌 中,象 征性 意象 可 以说 俯拾 皆 二 、刘诗惯 用象 征性 意象 的原因 是 。下面 我对 刘长 卿诗歌 中 的象 征性 意象 进行简 要探 讨 。 上文 已述 ,刘 诗 多用象 征性 意象 ,并且 这些象 征性 意象 都具 有特 定 的象 征意 义 ,那么 ,诗 人何 以惯用 象 征性 意象 呢 ?这 就得 刘诗 中的 象征性 意象 概述 在 刘 诗 中 ,象 征 性 意 象 频 频 出现 ,如 夕阳 、孤 舟 、 寒 山 、 从 诗人 生活 的时 代 、个人遭 遇 以及 当时 诗坛 文人 的创 作风格 三方 白云 、青 山、秋 风 、古木 、鹤 、沧 洲等 意 象都 有其 特有 的象 征意 面来 谈 : 义 以理想和 现实 为标准 可 以分为 两类 : 首先 ,诗 人 历经 了玄 宗、肃 宗 、代 宗 、德宗 四朝 ,正 是唐王 1 国运衰 微、漂 泊孤 寂 的现 实— —刘 长卿 的夕 阳孤舟 情结 . 朝盛 极 而衰 的转折 时 期 。在 安 史之 乱前 ,刘 长卿 与许 多文人 一样 在刘 诗 中 ,夕 阳、孤 舟 、寒 山 、秋 风 、古 木等 意象 , 以其 自 深信 大唐 帝 国是 强盛 不可 动摇 的 ,但 是这 个 坚不 可摧 的 国家 ,几 身 所积 淀 的苍 凉和 萧瑟 感 ,成为 诗人 抒发 现实 感慨 的承 载物 。这 乎在 一 夜之 间走 向衰 落 ,刘长 卿虽 历经 四朝 ,但 真正 形成 自己风 些 象征性 意象 大体 可分为 伤时 意象和 伤 己意象 两类 。 格并 以 “ 言长城 ”面貌 出现在 诗坛 上 ,却 是在 安史之 乱后 。所 五 首 先 ,伤 时 意象 ,最 典 型 的 当 属 “ 阳 ” 。在 刘 诗 中 ,诸 以安史之 乱带 给 诗人 内心 的创伤 反 映在诗 歌 中就 是一种 寂 寞 、孤 夕 如 夕 阳 、落 日、 日暮等 词 语触 目 皆是 ,仅 《 唐 诗》 所收 其 4 9 独 、感伤 的情 感 。这 种情 感需 要相 应 的意象 来承 载 ,于是 ,借象 全 9 首 诗歌 中 , “ 夕阳 ”就 出现 了3 次 , “ 日”出现 2 次 , 更有 日 征性 意象 来寄寓 感伤情 感就 成为 一种必 然的途 径 。 1 落 7 暮 1 次 ,另外 ,夕 照、 曰夕 等诸 如此 类 的词语 更是 不胜 枚举 ,且 4 其 次 ,纵 观 刘 长 卿 的 一 生 ,读 书 求 仕 , 屡 困场 屋 ,晚 登科 夕 阳意 象 的使用 ,贯穿 了诗 人 的整个 创作 生命 。刘 长 卿生 活的 唐 第 ,却 难释 谒 ;仕 途偃 蹇 ,两 遭 贬谪 ,虽 官 至 刺 史 ,而 身 逢 乱 代 由盛 转衰 的 时代 中 ,面 对唐 帝 国盛 极而 衰 的社会 现实 ,使 得诗 世 ,致 空有才 干 而不 得有 所建树 ,最 后 终老 江湖 ,的确 不幸 。他 人 自觉 或 不 自觉 的在 其 诗 歌 中 反复 使 用 “ 阳 ” 、 “ 日”等 “ 史干 ”而 不 自韬 晦且 “ 而犯 上 ”,毕 生潦 倒的 命运 就不待 夕 落 有 刚 意 象 ,表现 出其 对 国 家 衰 败 的 忧虑 与 对 不 能 使唐 王 朝 复 兴 的无 卜 而后 知 了,加 上他 是地 方官 诗人 ,他 的诗 歌 中仅送 别诗 的数量 奈 。这 一 点 ,结 合 他 的 诗 歌理 解 就 会 更 加 清楚 。 《 明 后登 城 就 有 1 3 ,足见 他 生 活的 漂 泊不 定 。这 种萍 漂 蓬转 的 行役 羁旅 清 9首 眺 望 》 : “ 安 何 处 在 ,遥 指 夕阳 边 ” 、 《 州 道 中经 、 水 有 使他 的仕 宦生 活 充满辛 苦 的体验 ,使 他原 本就 已薄弱 的意志 和消 长 安 『 产 怀 》 : “ 问朝 天处 , 日暮复 何之 ”等 诗 句 ,其表 面都 是在 写落 极 的心态 更增 添 了浓重 的郁 悒 ,因此 ,在 他 的诗歌 中 ,对现 实的 借 日,而 实则暗 示 了国运 的衰微 。 象 征 总是 选 取 那 些色 调 冷 淡 、衰 颓 孤 寂 的 意 象 。但 是 ,另 一方 而 在刘 诗 中,不 仅 夕阳这 一 意象象 征 国运 衰颓 ,诗 人在 诗歌 面 ,刘 长卿是 一个 自视 甚 高,傲 然 不群 的人 。在对 现 实的彻 底 失 中也频 频用 到 “ 古木 … 秋 ”等 意 象 ,如 “ 古木 苍 苍离 乱后 , 望之 后 ,他在 诗歌 中 又强烈 的表 现 出归 隐的愿 望 。于是 ,青 山、 几 家 同住一 孤城 ” (《 息道 中作 》 ) 、 “ 洲夕 烟敛 ,望 月秋 白云等就 成 了他 归隐理 想 的代名 词 。但是 ,在他 的诗歌 中 ,他 的 新 空 江 里 ” ( 《 中对 月》 )等 ,古 木给 人一 种满 目疮 痍 、衰颓 败落 青 山 ,白云 多在 秋色 之 中,多在 黄 昏时节 ,虽然他 一 再的吟 咏 归 江 之 感 ,也正 影射 了当时 的社会 现 实 。而秋 虽没 有冬 天 的严寒 ,但 隐理 想 ,然而 ,隐逸 理想 只是 自我慰 藉 的一 种表现 ,时常歌 咏 隐 之 后 的荒凉 与败 落 却是可 以预见 的 。一年 四季 就如 同一 个朝 代 的 逸理 想 ,恰 好表 现 了身不 由 己的现 实处 境 。 初 盛 中晚~ 般 ,秋 在盛夏 之后 ,就如 同一 个朝 代经 历 了繁盛 转而 最后 ,从 当 时诗坛 的整 体风 格和 文人 心 态来 看 ,大历 诗人 已 从盛 唐诗 人那 里 全面 脱胎 换骨 ,他们 以清 幽 冷寂 的审 美意趣 取代 为衰败 。诗人 就是借 着 “ ”来象征 国家 衰颓 的现 实。 秋 其 次 ,伤 己意 象 ,最 典 型 的则 是 “ 孤舟 ”。 在 刘诗 中,仅 了盛 唐诗 人 的 昂扬、 飘逸 ,从 而正 式宣 告 了~个 新的 诗歌 时代 的 “ 孤舟 ”一 词便 出现 了2 次 ,孤 帆 1次 ,另外 如 “ 9 1 暮帆 ”、 “ 扁 来 临 。在这个 时 代 , “ 盛唐 气象 ”已荡然 无 存 ,巨大 的反差 ,在 舟 ”等 就更 是 不胜 枚举 。舟承 载 了诗 人 的百味 人生 ,同时 也是诗 大历 诗人 心 头蒙 上 了一层 消沉 、颓丧 的阴影 ,他 们的 诗歌 弥漫着 人 自己 的现 实象 征 。有 的 “ ”象 征 诗 人 漂 泊 不 定 的生 活 。 如 伤 感 、孤 寂 的情 调 。在这 样的 时代 背景 下 ,诗 的题材 就从广 阔的 舟 “ 孤舟 且莫 去 ,前 路水 云深 ” ( 《 张夏 》 );有 的 “ ”象征 社会 转 向个人 的世界 ,并 反映 了其潦 倒境 况 中 的所谓 理想 。如果 酬 舟 诗 人 内心 的孤 独 心境 ,如 “ 万里 空江 荚, ,孤舟 过郢城 ” (《 送 说盛 唐气 象 是一 种旷 达 、外放 的豪情 ,那么 , 中唐则 是呈现 一种 袁 处士 》 ) :还有 的 “ ”象征 离愁 别绪 。这 种象 征 意义 ,只 表 讲 求意 境省 净 的内 向的收 敛 。刘长 卿是 盛唐 诗风 向中、晚 唐转变 舟 现 在他 的送 别诗 中 ,但其 数 量也 是 巨大 的。如 : “ 万里 无 人空 楚 的标 志性 人物 ,他所特 有 的 内敛 的气 质 ,使 得象 征性 意象 成为他 水 ,孤 帆送 客到鱼 台 ” (《 回赴 苏州道 中作 》 )等 。 使 的 一种表 达工 具 。 2 酝酿 心 中的理想— — 刘长卿 的青 山 白云梦 . 三 、结语 读 刘诗 有种 悲 凉消沉 之 感 。然其 诗也 非 一直 消沉 ,又 或许 因 刘诗 中惯 用 象征 性意 象 , 且诗 人惯 用 的原 因也很 明显 ,在 盛 为一直 消沉 ,所 以有种 冲破 消沉 的力 量 ,但其 当时所 处之 境 ,不 唐 向 中唐转 变 的历史 大背 景下 , 社会受 到 的冲击 ,个 人受 到 的冲 可 能有 强大 的冲 力 ,我们 只 能从 他诗 歌 的部分 象征 性意 象 ,隐 约 击 以及 整个 诗坛 创作 风格 所受 到 了冲击 ,都 是造 成诗 人好 用含 蓄 体 会到 那种 在 消沉基 础上 的冲 力 ,一种 试 图 的解脱 ,即象征 他心 内敛 的象 征性 意象 的重要 原因 。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赏析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赏析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赏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赏析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意境闲淡,是一首感情深沉的送别诗,也是一幅构图美妙的景物画,为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刘长卿《送灵澈上人》赏析篇1送灵澈上人⑴苍苍竹林寺⑵,杳杳钟声晚⑶。

荷笠带斜阳⑷,青山独归远。

【注释】⑴灵澈(chè)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

上人,对僧人的敬称。

⑵苍苍:深青色。

竹林寺:在今江苏丹徒南。

⑶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⑷荷(hè)笠:背着斗笠。

荷,背着。

【白话译文】竹林寺里林木苍翠,暮色苍茫钟声悠远,你(指灵澈)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回青山渐行渐远。

【创作背景】灵澈上人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杨,字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州,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

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返回竹林寺的途中。

【赏析】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借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前二句想望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

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

此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

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

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

“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

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

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者的寂寞心情。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769—770年)间。

解读刘长卿诗歌中的“白云”意象

解读刘长卿诗歌中的“白云”意象

V0 . 4. o4 12 N . A g2 0 u .0 6
20 06年 8月
解读刘 长卿 诗歌 中的 “ 白云" 象 意
金 坚强 胡祖 平2 ,
( 兴 文 理 学 院 外 国语 学 院,浙 江 绍 兴 卿 诗 歌 少 有 重 视 , 其 象征 性 意 象更 无 专 文 论 述 。 文 试 从 刘 长 卿 诗 歌 中运 用 最 多 的 象征 性 摘 对 本 意 象— — “ 云” 手 , 白 入 对其 象征 义进 行 解 读 , 简要 探 讨 刘 诗 中惯 用 象征 性 意 象 的 原 因。 并 【 键 词 ]刘 长 卿 ; 关 象征 性 意 象 ; 云 白 【 图 分 类 号 ]I0 , [ 献 标 识 码 ]A 中 272 2 文 [ 文章 编 号 ] 10 - 69 (0 6 0 — 0 3 0 02 9 12 0 )4 0 4 — 2
W h t o d I a e i u Ch n q n e ie Cl u m g n Li a g i g SPo m
JN Ja — in , HU u pn  ̄ I in qa g Z — ig
( Ug o ; G ee fF r o o e M s S o n r e i , hoi , h ̄ gU vr t S ax g d sy n ∞g 1 0 0 C i ) 320 ,h a n Ab t a t tawa s p y i l t n i n t i a g i gs p e l tao e h s s e il a t l x o n i g s r c :I l y a s l t a t t o L u Ch n qn ' o m, e l n a p c a ri e e p u d n te e o c i y oi ma e T i e ttis t r c e h y oi a i g t r u h t e s m oi ma e o h t t s mb lc i g . h s tx re o p o e d t e s m l me n n h o g h y s b c b l i g fW i c e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刘长卿和韦应物是中唐大历年间的两位代表诗人,世事的风云变幻对两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笔者探讨了刘长卿、韦应物送别诗具有的时代特征和與众不同的送别意象,通过对其送别诗意象的全面具体分析,揭示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

研究发现,刘长卿喜欢用秋风、夕阳、白云、青山等格调清冷、寂寥的意象;韦应物则喜欢用绿、青、和风、微雨、美酒等格调清朗、温润的意象。

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在同一个大环境下的心态有所不同。

刘长卿比较萧疏孤寂、冷淡落寞;韦应物则显得冲淡平和、清雅闲逸。

一、送别诗与意象送别诗具有悠久的历史(《诗经》中就有送别诗),但在唐以前并没有形成气候。

入唐之后,送别作为一种礼仪,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都得到了相当的重视。

例如,天宝三年,贺知章请度为道士之时,皇太子以下百官隆重地为其饯行,唐玄宗也亲自写诗送别贺知章入道归隐。

送别诗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

赠题诗也一样,赠题与送别都是唐代诗人最喜欢选择的题材。

据前人统计,送别诗、赠题诗、酬答诗几乎占了全唐诗的一半。

它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人伦感情的体现。

刘长卿、韦应物是中唐大历年间的重要诗人。

他们的诗歌大多为送别诗、赠题诗、酬答诗等。

据统计,刘长卿现存的480多首诗中,这一类诗就有303首;韦应物的诗歌大约有540首,这一类诗就有300首。

《隋唐五代文学批评史》也提到:“大历时代,涌现了钱起、刘长卿等一批诗人,其诗歌题材多酬赠、送别,擅长抒情写景。

”他们的送别诗与盛唐的送别诗有所不同,时代的面貌与人文精神在他们的诗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诗的解读,是从意象开始的。

那么,何谓“意象”呢?意象,是古典诗词的一个基本艺术范畴。

它最早见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当然,这里只是指构思过程中形象的毛坯,还有待斧削加工、未经外化为笔下的艺术形象。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术界对意象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目前最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学者袁行霈说的:“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

“云”飘唐诗中

“云”飘唐诗中

轻松语文92“云”是古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在不同的诗歌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思想感情。

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

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着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

有景有情,情景交融,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与巨大的感情震动。

放眼望去,乌云密布天空,笼罩四野,浓云压在原野的小路上,连小路也分辨不清,渲染了雨意正浓的气氛,显示出雨区甚广,将会越下越大,看起来准会下到天亮。

“江船火独明”,以红色的火与黑色的云对照,渔火“独明”,可见云之“俱黑”,两种色彩相互点染,意境深远而美好。

诗人“喜雨”之情跃然纸上。

清代邵子湘赞此句:“十字咏夜雨入神。

”前句写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出一种静态美,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

“万仞山”与“孤城”⊙⊙刘⊙湘⊙乙常青(江苏省东海县横沟中学)“云”飘唐诗中93相对照,一极高,一极低,一极雄伟,一极孤小。

戍卒们日夜守卫在这万山重围的“孤城”中,怎不感到远离故乡亲人的孤凄呢?秋日晴空中,一鹤振翅高举,排云直上。

这只鹤是不屈志士的化身,是奋斗精神的体现。

那排云而上的白鹤,引发了诗人的无限情思,也激发了读者的凌云壮志。

诗人站在孤山寺北贾亭之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水面初平云脚低”的广阔画面。

“水面”之上,及远处山巅,“云脚”低垂。

重重叠叠的春云,笼罩湖面,湖上水气升腾,荡漾的波澜与云相接,春云与天相连,在湖光天色的混连中,写出了江南春湖的天容水态。

前句化用《孟子·尽心篇》“观于海者难为水”。

意思是说,曾经观看过茫茫大海的人,对那些小小的溪流是不会看在眼里的。

后句是说,除了巫山上的彩云,其他所谓的云都不能算作彩云,都不足以一观。

诗以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隐喻爱情之深广笃厚,见过大海、巫山,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除了诗人所念、钟爱的女子,再也没有能使之动情的女子了。

《湘中忆归》刘长卿唐诗赏析

《湘中忆归》刘长卿唐诗赏析

《湘中忆归》刘长卿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湘中忆归》的作者是刘长卿,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51卷第87首。

【原文】湘中忆归作者:唐刘长卿终日空理棹,经年犹别家。

顷来行已远,弥觉天无涯。

白云意自深,沧海梦难隔。

迢递万里帆,飘飖一行客。

独怜西江外,远寄风波里。

平湖流楚天,孤雁渡湘水。

湘流澹澹空愁予,猿啼啾啾满南楚。

扁舟泊处闻此声,江客相看泪如雨。

【注释】①西江:《庄子外物》: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后亦以泛指大江。

【作者介绍】刘长卿 (709~786),字文房,唐代诗人。

宣城(今属安徽)人。

以五言律诗擅长,唐玄宗天宝年间(公元742年1月~756年7月)进士。

唐肃宗至德年间(公元756年7月~758年2月)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

后来唐代宗任命他为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

刘长卿的六首五言诗,意境空灵而悠远,出神入化值得收藏

刘长卿的六首五言诗,意境空灵而悠远,出神入化值得收藏

刘长卿的六首五言诗,意境空灵而悠远,出神入化值得收藏唐朝,在中国千年历史里,无疑是最璀璨的朝代。

而唐朝最鼎盛的阶段,被称为“盛唐”。

盛唐的“盛”,有疆域的扩张,也有经济的繁荣,与此同时,这一切又滋养了盛唐的文化,出了许多优秀的诗人,李白杜甫便是代表。

还有一位诗人,他的诗或许你没有读到过,但是如果你读过之后,一定会喜欢上他的诗,他就是刘长卿。

简介刘长卿(约726 - 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

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

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

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因事下狱,贬南巴尉。

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

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刘长卿生卒年未确论,各名家说法相差甚远,至今没有确定。

他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

《骚坛秘语》有云:刘长卿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

而我的看法是,他的每一首诗,都浅显易懂,却都有着悠远空灵的意境,带着田园的宁静,带着绵长的气息,又带了几分若隐若现的禅意,让人情不自禁的陷入其中。

一、雪:苍山远,白屋平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暮色降临,四顾苍茫,远山如黛,远远能见,白雪覆茅屋。

风尘仆仆,投宿此间,暂避风雪。

夜半犬吠,柴门轻启,原来是主人,冒雪归来。

远山,日落,茅屋,漫天飞雪里,极目远眺,见悠远绵长的意境。

二、钟:钟声杳,斜阳远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寺外翠竹苍苍,寺内钟声杳杳,斜阳里,一人戴笠而去,何人相送?青山静默,独自黯然远去。

竹林苍苍,钟声杳杳,斜阳青山,荷笠远去。

或许,是斜阳,拉长了身影,也顺带将钟声杳杳远送,营造出了这么一个幽深静寂的意境。

三、云:孤云闲,远人间送上人唐·刘长卿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刘长卿《谪仙怨》赏析

刘长卿《谪仙怨》赏析

刘长卿《谪仙怨》赏析《谪仙怨》刘长卿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谪仙怨》又名《剑南神曲》,其曲调为唐玄宗于天宝十五载(756)入蜀途中所创制。

刘长卿写作此词约在大历中。

当时作者因受鄂岳观察使吴仲孺的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贬为睦州(今浙江建德)司马。

词题有两个,一作《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一作《答秦征君、徐少府春日见集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六言》(均见《全唐诗》)。

从题目上看,这首词是寄给梁耿的。

梁耿事迹不详。

从词的内容来看,梁耿当时也在贬所。

苕溪在浙江湖州。

当是作者赴睦州途中行经之处。

“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开头两句是说,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

开头两句以回忆起笔,叙写了数年前与梁耿分手时节的情景。

“晴川”是指晴朗的原野。

“落日初低”是说落日开始接近地平线。

“解携”就是与友人分手。

刘长卿于唐肃宗至德初曾任苏州长洲尉,与梁耿交厚,不久梁耿因事获谴,行将远谪。

作者为他饯行于苕溪之上。

这次重经苕溪,很自然的回想起当年送别的情景。

“初”字以敏锐的直觉,抒写了强烈的主观感受:话别的时间实在太短了,离别之愁已够凄楚,更何况言未尽怀,孤舟催发。

次句紧接以“惆怅”两字,就势把满腹愁绪写出,以下便转到眼前的实景上来。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三四两句是说,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的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由眼前实景引出更深一层的感慨。

作者送别梁耿以后,自己也因“刚而犯上”,于至德三年(758)被贬为潘州南巴尉。

这段心酸的往事涌上心头,随时眼前的景物也似乎为作者的心境而设。

他从鸟儿忽远忽近的飞翔,想到了自己在宦海中忽东忽西的漂泊:鸟儿飞翔,尚能自由掌握远近方位,而自己的宦游,却身不由主,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五六两句是说,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身边。

刘长卿谪仙怨赏析

刘长卿谪仙怨赏析

刘长卿谪仙怨赏析刘长卿,世称刘随州。

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下面是小编和大家分享的刘长卿谪仙怨赏析,一起看看吧。

《谪仙怨》刘长卿晴川落日初低,惆怅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译文一个晴朗的日子,斜阳低挂在天边,一叶孤舟载着友人离去,此刻是何等令人惆怅!鸟儿在平旷的原野上远近地飞翔,好似人随流水各奔东西。

愿白云将自己的思念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愿那一轮明月载着我的愁思随着溪水带到友人的身边。

友人贬谪去的苦恨让人难以言状,就如那江边繁茂的春草一样杂乱而无际。

赏析首句写景,“落日初低”,正是别时情景,傍晚送别,倍增离愁。

第二句便写离别,必从解缆将别之时写起,行文逼入险仄,好。

如劫法场,必待午时三刻,动人心魄之时,掣刀抡剑,乃见其龙蛇飞舞之力也。

又初字妙,虽从别时写起而别前依依不舍,黯然消魂,自可想见。

临别之时,盘桓逗留,不觉日落西山,潜其光辉,乃蓦然惊醒,此谓“初低”也。

三四句言鸟则时远时近,人则或东或西。

然则人亦如鸟耶?而鸟时远时近,不离平芜;人或东或西,杳如流水,且鸟生双翼,往来如电,平芜一日可尽,人在羁旅,前途迢遥,何日是我归期?须知此一句,不是写同病相怜,正是自伤人不如鸟也。

下阙写千里万里,白云只在眼前,前溪后溪,明月触处可见,此处化用太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太白诗更多思念之执著,故一往情深,此诗更多失落之惆怅,故低徊无限。

末一句,写春草萋萋,无限离愁,亦如春草,所谓“萋萋满别情”也,所谓“更行更远还生”也。

拓展阅读:《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刘长卿送李判官之润州①行营②万里辞家事鼓鼙③,金陵④驿路楚⑤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注释】1.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

2.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3.事鼓鼙:从事军务。

鼓鼙,军用乐器。

4.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

谪仙怨·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刘长卿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谪仙怨·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刘长卿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谪仙怨·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刘长卿|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谪仙怨·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刘长卿|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谪仙怨·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
唐刘长卿
晴川落日初低,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独恨长沙谪去,江潭春草萋萋。

【注】①晴川:晴朗的江面。

②携:分离。

③长沙:这里用汉代贾谊谪迁长沙的典故,表现自己与友人梁耿同遭贬谪的境遇。

8.词的首句“晴川落日初低”有何作用?(4分)
9.整首词是如何表达作者内心的复杂感情?(6分) 8.首句写江上夕阳西沉的景象(1分),点明时间已是傍晚时分(1分),意味着离别时刻已经到来(1分),引出下文离别之后的各种情感(1分)。

9.①直抒胸臆。

词中以“惆怅”直言离别之愁,以“恨”直言贬谪之苦。

②寓情于景。

以“孤舟”“流水”“白云”等意象寄寓宦途漂泊的悲叹,以“明月”
寄托思念的情怀,以“萎草”寄寓贬谪的愁苦。

③用典。

借贾谊谪长沙的典故,表现自己与梁耿同遭贬谪,怀才
不遇的痛苦。

(手法1分,解释1分)
【评解】
长卿任鄂岳观察史期间,遭权臣吴仲儒诬奏,贬为
潘州南巴尉,寻除睦州司马。

去国怀乡之思,有感而发。

“白云千里万里”,“人随流水东西”。

祖别筵上,歌
此一曲,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怀才不遇,远离乡国的感慨。

全词写眼前之景,抒不尽之意。

情思悠远,内含丰富,
耐人寻味。

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赏析

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赏析

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赏析
寻南溪常道士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此诗写诗人到南溪山寻访常道士。

通过一路上所见到的幽静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常道士闲淡的生活情调和诗人对这种情调的喜爱。

诗一开头:“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写诗人寻道士,一路走去,看见莓苔中有足迹。

既然路上莓苔遍布,可见这里是人迹罕至之处。

三四句:“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写白云浮进水中的小洲,芳草遮住了紧闭的屋门。

这里,既写了远景,又写了近景:悠悠白云缭绕着静谧的小洲,是远景;道士居住地方的门静静地闭着,门外芳草萋美,是近景。

远景近景,都突出了一个“静”字。

五六句:“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写诗人观看了雨后的苍松翠柏,又沿着山路来到了水的源头。

诗人在寻找道士的过程中,兴致勃物地观看松林的雨后颜色。

而雨后的森林到底是什么颜色呢?诗人并没有道出,让读者自己去领会。

雨后,溪水潺潺,顺着山势,诗人自能找到溪水的源头。

七八句:“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写溪边的花草似乎也通禅意,面对人们,不再需要任何语言。

诗人最后写找到了道士,按常理,二人晤面有很多话说。

但诗人与道士,相对无言,这是本诗意趣。

从全诗来看,寻找道士只是一个因,诗人鉴赏道士的隐居环境才是目的。

·所以,此诗清新如画,意境清幽,语调自然,显示出诗人在写景方面的独特本领。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的全诗赏析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的全诗赏析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的全诗赏析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的全诗赏析《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

此诗写寻隐者不遇,却得到别的情趣,领悟到“禅意”之妙处,通过写道士所居环境的静穆清幽,衬托了道士的超尘雅洁。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的全诗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的全诗赏析1【诗句】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出处】唐·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意思】悠悠白云依恋寂静的绿洲,萋萋芳草遮掩悠闲的岩门。

【全诗】《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唐].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全诗赏析】诗人将青苔、白云、静渚、芳草、岩扉、青松、流水等意象,组合成一幅宁静、清幽、安闲、恬适的画面。

这里没有喧嚣,没有纷扰,一切物象都显得那样谐和、恬淡、自然。

至此,结联发感。

诗人由默默观赏溪花,领略到禅意,还需要什么语言呢!这是说诗人从清幽、宁静的物象中得到感悟,从盛开的溪花静默的观照中,领略到闲适恬静的情趣,可见诗人的恬然惬意之心境,与静谧清幽之环境已完全交融、合二为一了。

也就是说,诗人将禅宗的妙悟与道家的得意忘言结合,在内心得到统一,从而达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此诗可谓情致自然、意境深远之作。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的全诗赏析2【诗句】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出处】唐·刘长卿《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意思】沿着清幽的山径一路寻来,绿苔上还印着踏过的屐痕。

【全诗】《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唐]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全诗赏析】这是一首写寻访常道士不遇的诗。

此诗富有禅意和老庄思想。

前三联紧扣一“寻”字,写所见之景,尾联写诗人的感悟。

首联写清幽山径之景。

此山径正是常道士来往必经之地,没有喧嚣,只有满路青苔,并留下屐齿之痕。

次联写其居住之境。

刘长卿山水诗三大情怀探析

刘长卿山水诗三大情怀探析

刘长卿山水诗三大情怀探析
刘长卿的山水诗给我们带来了独特的山水情怀。

他的山水诗,用清新、明净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普遍的情绪。

刘长卿的山水诗中有三大情怀:一是遗忘,一是逃离,一是尊崇。

刘长卿在他的山水诗中表达了一种深深的“遗忘”情怀,他将遗忘作为一种观念重新定义,放弃了世俗的追求,发现了自我的心灵,看到了生活的真实而简单。

而这种遗忘使他的心灵在与大自然的联合中无拘无束,犹如蜡烛燃烧时的自由。

第二种情怀是逃离。

刘长卿熟悉尘世的日子,经历过社会的挣扎,他在山水诗中给出了一条出走的道路,将他的世俗理想抛弃,去寻求自我和谐安宁的避难所,那里空气清新,景色秀丽,他便在这里追寻着自由和苍茫的幻想。

最后一种情怀是尊崇。

刘长卿善于用他所有的美学品味,来尊崇大自然美景。

他将他对自然的深情表达出来,让我们看到了细水流长的生命,听到了宁静雅致的音乐,看到了大自然的风采,感受到自然的情绪起伏,生活在大自然的灵气中,得到安静的心灵平静。

刘长卿的山水诗充满着他的遗忘、逃离和尊崇情怀,文笔清新,没有浮夸的气息,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极为深远的情怀,让我们怀念大自然的情绪,领悟生活的真实。

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赏析

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赏析

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赏析刘长卿《寻南溪常道士》赏析引导语:《寻南溪常道士》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作品,诗之意在于情与景,情景交融,相对忘言。

全诗如下: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

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解注(1)南溪:地名,今四川南溪县。

常道士:人名。

(2)经行:走过。

(3)莓:苔的一种。

莓苔,即指苔。

屐(ji基):木头鞋,古人游山常穿这样的鞋。

这里是指足迹。

(4)渚:水中的小洲。

(5)闭:指芳草遮没了。

(6)过雨:即雨后。

(7)随山:沿着山地。

(8)禅意:禅理。

佛教指清寂凝定的思想境界。

(9)忘言:《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这里是说,彼此相对已会意,就不必言传了。

译文为请教常道士我一路寻找而来,苔痕中可清晰辨认出我的足迹。

白云依傍着水中清静的小洲渚,闲适的柴门却被奇花瑶草遮闭。

山雨过后欣赏山中苍松的翠色,沿着山势行走来到溪流发源地。

溪中花影和禅意我全都能领悟,见到常道士默然相对忘了话题。

赏析这是作者寻南溪道士不遇的诗,写得别有深趣。

这首诗虽步禅趣,但写来生意盎然,自然清新。

“寻”字为诗眼,是全诗的抒情线索。

全诗大意是说,我一路漫步前行,只见莓苔上印着清晰的足迹。

大概常道土出游去了吧,当我快要走到他的`住地时,放眼望去,那絮絮白云,依恋着水中洲渚,萋萋芳草,遮掩了闲静的门庭,一片清幽的景象。

这说明道士已经出去很久了。

寻人不见,便观览周围景色,以景衬人。

通过环境的描写便可了解常道士之为人,亦可折射出作者的精神境界。

那雨后青松,显得更加苍翠可爱;趁兴沿着山路走到水源,饱览了一番这山中的秀丽景色。

果然溪花开放,自然舒展,光鲜灿烂,静静地临溪而立,不求人赏,颇有禅意。

我与溪花相对静观,似亦参悟,万虑俱寂。

在这清幽静寂中,早已心领神会,何必去言传呢?一片禅机妙悟,包含了多少世沧桑的意蕴。

这虽是旧时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但也写出了一种静寂而澄澈的境界,清新可喜。

赏析唐诗《送灵澈》

赏析唐诗《送灵澈》

赏析唐诗《送灵澈》
《送灵澈》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首诗主要通过对灵澈离开时的情景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首先,这首诗通过对灵澈离开时的情景描绘,展示了诗人与朋友间深厚的友谊。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诗人运用了“苍苍”、“杳杳”两个词语,形象地描绘了竹林寺的幽深静谧,以及钟声的悠远绵长。

这样的描写不仅让读者感受到诗人与朋友间的友情,还为下文的抒情打下了基础。

其次,诗人通过对灵澈离开时的景象描绘,表达了对朋友的美好祝愿。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诗人运用了“荷笠”、“斜阳”、“青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在这幅画卷中,灵澈独自归去,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朋友前程似锦的美好祝愿。

最后,诗人在诗中运用了象征手法,以“白云一片去悠悠”来象征灵澈的高洁品质,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人格魅力的赞美。

诗人通过对白云的描绘,暗示了灵澈的高洁品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敬仰之情。

总之,《送灵澈》这首诗通过对灵澈离开时情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

诗人通过运用象征手法,展现了朋友的人格魅力,使得这首诗充满了深情厚意,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

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一、大历诗歌两大群体:(一)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十才子”,作品多为题赠送别之作;(二)在江南任职的地方官诗人,如刘长卿、韦应物、戴叔伦等,大多写山水风景。

(三)题材内容无创新,清雅闲淡的艺术追求与王孟诗风一脉相承。

(四)在与诗的风格情调和写作技巧相关的词语色彩和意象构成方面,有鲜明特色。

二、由于多生不逢时之感,意气消沉,词语选择带有凄清、寒冷、萧瑟、暗淡色彩。

(一)刘长卿表现尤为突出。

喜欢吟咏秋风、夕阳,如“寒渚一孤雁,夕阳千万山”(《秋杪干越亭》);“山含秋色近,鸟度夕阳迟”(《陪王明府泛舟》);“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过贾谊宅》)。

秋风的冷色调与夕阳黄昏,构成刘长卿诗的独特底色,形成凄清、萧索的秋之色调。

(二)秋风、落叶、夕照、寒雁等冷淡色调的词语。

如韦应物《自巩洛舟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寒树依微远天外,夕阳明灭乱流中。

”戴叔伦《李大夫见赠因之有呈》:“江清寒照动,山迥野云秋。

”卢纶《至德中途中书事却寄李僴》:“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

”暗淡清冷的词语色彩,整体有凄凉衰飒的风格。

三、寂寞冷落的情思多通过象征性意象或描述性意象表达,形成了两种意象类型。

(一)刘长卿诗中的象征性意象。

1、象征性意象在刘长卿诗里较多,因为他偏重主观感受,一般不对特定景物作工细描写,意象运用有情绪化倾向。

用得最多的意象—“青山”,谢朓《游东田》“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此意象带有故乡居所的象征意义,刘诗也如此。

如“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送灵澈上人》)。

2、具隐逸、高洁义蕴的“白云”,象征漂泊不定生活的“孤舟”,隐喻衰败消沉的“夕阳”,以及“芳草”、“落叶”、“沧州”、“寒山”等,在刘诗出现频率高。

其情绪化的象征隐喻功能,大于描述性和写实性;象征性意象的特点是富于暗示性,意蕴丰富有弹性;但极易形成某种情绪类型的固定符号,成为程式化表达,陈熟老化失去新鲜感。

刘诗之所以让人觉得炼饰老到平稳而不新奇,甚至语意雷同,与其喜用象征性意象有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 的高洁形象 . 总是 能够给予人一种高洁渺远 的隐逸情趣 . 往往 都 能够 给予人一种洁身 自好 的感受 ,这样就使得 白云逐渐 成为 种隐逸的象征 ,在各种 隐居 场所 当中都能够看得到 白云的象 征 意义 。例 如在《 赠孟浩 然》 诗 中便揭示 出白云的象征意义 。 第三, 进一 步展 现出作者的孤独无依 的心情 。可以说 , 孤独 落寞, 这是 失意文人 所展现 出来 的天性 , 也可 以看 出来 这是隐居 者 的孤高傲岸 。但是 , 值得我们注意 的是 , 通常 白云开始具 有一 种隐逸之意 , 可以说孤云与隐居者之 间是存在 一种相 同之处 , 一 方面是 由于孤云以蓝 天的形式存在 的, 风姿是引人关注的 。 在另 外一方 面 , 孤云 的高洁 , 使得 清风能够逐 渐使得 其渐行 渐远 , 但 是却并不能很 好地改变 它的性格 , 所以, 从 某种 程度上 看 , 这白
的豁达 心态。
云就逐渐成为诗歌作 品中最引 人关 注的象征意象 之一 。 例如《 上 湖 田馆南楼 忆朱晏》 中的“ 白云如有意 , 万 里随孤 舟” , 从诗 中便 可 以充 分表露 出刘长 卿失 意之后 的孤独 落寞 , 而且 , 从 上文 中 , 我们可 以充分看 出 。 刘长卿所写 的白云 , 基本上都是 以象征性意 义为主 ,这 和其他 同时代 的诗人 所要 表达 的意象大不 相 同 , 而 且, 在很多的诗人笔下 , 白云只是作为一种 自 然物象 。 他们并没 有将 自云逐渐 的抽象化 , 而是将其 内化和 文人逐渐融为整体 , 整 体上构成一幅山水图画。 此外 , 我们 对刘 长卿所用 白云的象征意象进行 分析 。 我们不 难看 出 , 都是 表达出一种失 落和 黯淡的个人 愁思 , 究其 原 因 。 不 外乎有 以下 几个方面 ; 第一 , 这 就是他对 当 时社 会 的极 度失望 , 第二 , 便是对 自身遭遇的极度失望 。 从刘长卿所处的时代背景 中 分析 中 , 我们可 以看出 , 刘长 卿主要是 经历 四个 朝代 的变化 , 并 且经历 了安史之乱 , 在安史之乱之前 , 刘长卿都深 信大唐帝国是 非常强 盛的 , 但是 , 自从安史 之乱之后 , 他 的诗歌 便显得更 为孤 独落寞 , 在诗中充斥着一种茫然失落之感 , 并逐渐 上升到对整个 社会 的失望 。但是 , 他 的个人遭遇更 是让 自身非常失望 , 纵有少 年雄心 , 但是无奈晚年才登科 , 官职卑微 , 在官场上没有建树 , 这 样就使得他非 常对 自己失望 ,对于 自身一生 的遭 遇彻底感到失 望, 这 就是 为什 么刘长卿选择 白云作为特殊 的象征性意象原 因。 总 的来说 , 刘 长卿对于 白云 的钟爱 , 对于后来者研究 他所做 的诗歌 都是非常有帮 助的 , 而且 , 他创 作出大量 的诗歌 作 品 。 给 后代 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种特定 的意象 已经逐渐融入到现代说 , 白云是一种历代诗人都特别 关注的意象 . 主要 是 由 于 白云具有一定缥缈 变幻 的特点 , 或 者是 它的洁 白有关 . 而这种 正好显现 出隐居 者的处世 精神完全融合 。为此 . 在古 达的诗人 中, 更 喜欢以一种 白云来作为 主要 的意象 , 在刘 长卿 的诗歌作品 中, 白云的象 征主要是表 现在 以下几个方 面。 第一 , 白云象征着一种隐居之意 。 例如在对于《 归去来兮 辞》 中, 其 中便对云的意象做 出详 细描写 , 象征着 隐居者的安闲。从 这之后 , 自云便成为 隐居 者的一种新 的精神 寄托 , 刘长 卿的《 重 推后却赴岭外待进 止寄元侍郎》 中,就是充分利用 陶渊明的诗 句。 从 而表 达出隐居 者的一种 心态 。 第二 , 白云象征高洁和 隐逸情趣 。 天上 的白云象征着一尘不 ( 上接 第 7 8页)浑不 知是 词人想要借酒 消愁 还是一种无所 畏惧
摘 要: 刘 长卿非常 注重主观感受的表 达 , 本文主要分析刘长卿诗歌 中的“ 白云” 意象。
关键词 : 刘长卿 ; 诗歌 ; “ 白云” 意象 刘长卿 , 这是一个侧 重于主观感受的诗人 , 所以在他所创作 的诗歌 中基本 上很少对特定景物进行描写 ,而是更 多运用象征 性 的意象进 行表达 自身 的感受 。可 以说 作品中的情绪化象征 隐 喻功能 高于它的描述性和写实性 。刘长卿 的诗歌 作品 中更多的 是 对白云意象进行充 分的阐述 , 其描述非常具有 意境 。 意象和象征性的诗歌表达 般来 说 , 意象 是通 过人的意境形式存在 的要 素, 同时这也 是进 一步解读诗 歌作 品的钥匙 。 若是按照表达方式来进行表达 , 可以分 为描述性意象和象征性 意象 。在对象征性意象 的探讨过 程中 . 我们一般 都是通过象征体 的形象来传达 出某 种情 感 , 进而 使 得情 思更 加具体化 . 使 得 由一种“ 象” 逐渐演变 为“ 意” 的过程 , 更为简单的说 .就是 以一 种客观物象来引发人体感官 上的一种 情感, 才能更好 地形成意象 。更为重要 的是 , 作为这种意象都是 可以作为写实 的景物 和物体 出现在诗歌作品 中, 但是 , 这不 仅仅 是对实景和实物两者进行描 写 ,而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一 步展 现出诗人所托之物。 从这 一点上看 。 这就是在诗歌作品中有着非 常重要的象征意义 。 使得诗歌 的特点具有某种明确客观定 向性。 而对于象征性意 义表达上 ,主要 是传达 出诗人个人特 定的 情感和独特的人生遭 遇 , 使得在诗歌作 品中能够逐渐将“ 意” 表现 为生动和独特 的具体形态。通过这样的方式 , 不仅仅能够将 实物 中有更为深 入的直观形象性 。 也更能蕴含着这种直观形象上 的象

征意义 。 但是 , 由于个体遭遇和情感抒发方式上可能有所差别 . 所 以在表现意象选取上有一定 程度上偏好 。在对 于象征意象上更为 注重含蓄表达 , 可以说 , 它的出现 , 不仅仅能够使得读者更加具有 精神上 的感 动 , 还 能够将其 逐渐显示 出一种 特定 的含 义 , 例如 , 梅与孤傲 、 荷叶与清高等方面都是有 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 并 且这
从刘长卿所处的时代背景中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刘长卿主要是经历四个朝代的变化并且经历了安史之乱在安史之乱之前刘长卿都深信大唐帝国是非常强盛的但是自从安史之乱之后他的诗歌便显得更为孤独落寞在诗中充斥着一种茫然失落之感并逐渐上升到对整个社会的失望
浅谈刘长卿诗歌 中的‘ ‘ 白云’ ’ 意象
胡馨 月
( 长沙 市周 南 中学 4 1 0 0 0 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