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品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2)运用举例、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在生活中取长补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内容及其寓意。
2.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取长补短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生僻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2. 如何引导学生将课文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人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僻词汇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蕴含的道理,以及如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课堂讲解:(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教师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取长补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5. 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教师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给予反馈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何在生活中更好地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复述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在生活中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3. 搜集一些关于取长补短的名言警句,进行交流分享。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课堂表现、练习批改和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尺和寸的概念,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2. 能正确使用尺和寸进行测量和比较长度。
教学重点:1.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概念。
2. 能够正确使用尺和寸进行测量和比较长度。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使用尺和寸进行测量和比较长度。
教学准备:尺、寸、绳子、不同长度的物品。
教学步骤:Step 1:导入教师拿出一个尺和一张卡片,问学生是否知道尺有什么用途,如何使用。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尺是一种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可以用来测量物体的长短。
Step 2:讨论教师请学生观察尺的一边是尺,另一边是寸,问学生尺和寸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长度不一样。
学生回答后,教师解释尺和寸是两种不同的长度单位,尺比寸要长。
教师拿出一个尺和一张卡片,将卡片放在尺上,并让学生观察尺和卡片的长度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尺比卡片长一些。
Step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师解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即尺的长度比寸的长度长一些。
教师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判断两个物体之间的长度关系,并做出正确的判断。
Step 4:测量和比较长度教师使用尺和寸进行测量和比较长度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
教师发放尺和寸,让学生使用尺和寸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并比较长度的大小。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操作错误。
Step 5:总结教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能够正确使用尺和寸进行测量和比较长度。
教师强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概念,并提醒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需要用到测量长度的情景时,可以使用尺和寸进行操作。
Step 6: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用尺和寸测量家里的一些物体的长度,并写下测量结果。
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教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教案标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应用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客观看待自身优点和不足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自我认知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概念和含义。
2. 利用真实案例和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人们在不同领域中的长处和短处。
3. 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鼓励他们在不足方面进行改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故事或成语引入主题,解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义和应用场景。
2. 概念讲解:向学生解释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帮助他们理解其中的哲理。
3. 分享案例:分享一些真实案例,如成功的企业家在某些方面可能不够出色,但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巨大成就。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中的长处和短处。
4.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学生自身的长处和不足,并列举出一些例子。
鼓励学生关注他们在学习、兴趣爱好、社交能力等方面的长处和不足。
5. 自我评估:要求学生通过问卷调查、面谈等形式进行自我评估,了解自己在不同领域中的长处和不足。
6. 目标设定:学生根据自我评估的结果,设定一个目标,针对不足的方面制定改进计划。
7. 反思总结:学生和老师共同反思这堂课的学习收获,讨论学生制定的改进计划,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四、教学方法:1. 情境导入法:通过故事、成语等引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概念。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分享,集思广益。
3. 个案分享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促进深入思考和自我认知。
4. 反思总结法: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加深对自身长处和不足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 学生自我评估表:了解学生对自身长处和不足的认知程度。
2. 学生改进计划:学生根据自我评估的结果制定改进计划。
3. 反思总结:学生和老师共同反思课堂学习收获和改进计划的有效性。
六、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采访、调查等方式收集他人长处和不足的案例,进一步思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社会和职场中的应用。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能够运用这个成语正确描述事物。
2.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他人优点,学会取长补短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及用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成语背后的道理,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感受成语的意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成语的内涵。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以一个简短的故事引入,让学生了解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来源。
2. 讲解成语:详细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背后的道理。
3. 案例分析:呈现一些典型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人物如何运用这个成语。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个成语,取长补短。
5. 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抄写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并解释其含义。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如何运用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文章。
3.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对于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其对成语含义的理解以及在生活中运用成语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团队合作、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课堂上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2. 针对学生的不同反馈,教师应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确保教学效果最大化。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6、简介柯岩
14
1、依照阅读提示的问题自学
1、完成前两个问题
2、小结,理解课题的含义
3、信封的格式
5、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柯岩老师,懂得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还学会了书信的格式,收获多不多?用书中的成语说可以称得上是”受益匪浅“。
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要求我们自学时需要完成哪些问题?
2、汇报,教师:(出示要求)
1)、想想信中主要讲了什么问题
2)、自己对这些问题有什么看法和体会。
3)、注意书信的格式,学习书信的写法。
学生:
3、学生带着问题读文思考
1、学生交流,教师随机点拨
(1)提出问题
(2)生谈看法
(3)引导:柯岩老师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又是怎样帮助张国强一步一步分析的?抓住“摔跟头、碰钉子”等词理解体会
关键
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教材
环节时间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复案
一揭题导入:
1分钟
出示课题,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
5分钟
1、生字
2、四字词
3、明确本文是书信格式
1、自读生字
2、哪些字需要提醒注意?
字音:“匪”读三声
3、说一说预习中明白了哪些四字词语的意思?
4、齐读生字
5、预习中你发现本课在形式上与前几篇课文有什么不同之处?(书信)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另起一行写在署名下面。
四巩固练习
12分钟
1、选择正确字音
受益匪浅( )
⑴fēi⑵fěi
2、把成语补充完整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举例、解释等方式,阐述自己对成语的理解。
(3)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朗读和背诵水平。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解和运用。
3.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三、教学难点:1. 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深刻含义。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运用举例、解释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
3. 通过朗读、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并分享自己的体会。
4.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6. 课堂小结,学生谈收获。
7. 课后作业:运用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写一段话,描述一个团结协作的场景。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水平,检查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他们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短处;(2)培养学生谦虚、宽容的品质,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朗读与理解;(2)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掌握;(3)运用课文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成语的理解与运用;(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文本;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等;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作者和背景;(2)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短处?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生僻词语和成语的含义。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体会;(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大家共同探讨。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课文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分析自己和他人的长短处,进行自我反思;(2)学生模拟情景,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道理;(2)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将课文中的道理应用到生活中;(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课文内容。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范文(通用3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本课需要掌握的七个生字词。
2、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3、通过课文学习书信的格式和书写。
【教学重难点】: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够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学难点】:通过课文学习书信的格式和书写。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导入师:森林里,一群鸟儿正在争论,争论什么呢?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鼠目寸光。
同学们,听了它们的争论你有什么看法呢?(全班交流)师:(板书课题)谁来说一说一对这句成语的理解?过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又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赶快打开课本看一看吧!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我会读:指名认读生字词3、我会填:指名填空;选词造句三、抓住主要问题理解课文1、提出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探讨:(1)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2)如何解决这个问题?(3)哪些话使你印象深刻?(4)你还有哪些新的发现或问题?2、思考问题:学生自主阅读思考3、解决问题:全班交流4、提出新的问题:这封信对你有帮助吗?你嫉妒过别人吗?别人嫉妒过你吗?通过柯岩老师的回信,哪些句子使你受益匪浅?你还有新的发现或问题吗?四、学习书信的格式和书写1、通过学习这两封信,你在书信的格式及语言上有什么发现?再读一读课文,把你的发现圈出来。
2、学生自读自画并交流。
3、教师归纳:(1)格式:A、称呼B、正文C、祝福语D、署名和日期(2)语言用第二人称,如同在与对方面对面交谈,亲切4、小练笔:张国强收到并阅读了柯岩老师的回信以后,对他会有什么启发?他会打算怎么做?假如你就是张国强,围绕上述问题仔细想一想,然后给柯岩老师写封回信汇报一下,注意信的.格式。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篇文字的意义和故事背后的道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对这篇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乐于分享、表达自己想法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并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篇文字,把握其中的道理。
2.教学难点:学会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这篇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篇文字。
2.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可能遇到的尺子和寸尺,询问学生是否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开放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Step 2 分享理解1.教师出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篇文字的内容,介绍其作者和写作背景。
2.师生共读原文,反复阅读和理解。
3.学生分享自己对这篇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Step 3 深化理解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文字进行深入探讨。
要求学生找出这段文字中的生词、难句,并解释其含义。
2.学生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提出问题或添加观点。
Step 4 分析道理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篇文字中所包含的道理和思想,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用意。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思考和分析,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Step 5 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本节课内容,提炼出这篇文字传递的核心道理。
2.学生回答问题:“你们通过学习这篇文字,有什么新的收获和体会?”鼓励学生用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五、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篇文字的意义和背后的道理。
并且能够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这篇文字的理解和感悟。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通过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品质。
(3)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内容理解和朗读。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型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基础上,进行口语表达和交际的能力培养。
1.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文本。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3. 教学卡片和教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插图,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找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生字词和句型的理解问题。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互相讨论和解答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给予鼓励和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和寓意。
5. 口语表达与交际能力培养:(1)教师设计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点进行口语表达和交际。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四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学会对比不同事物,认识它们的优缺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及其特点。
(2)学会通过举例说明事物的优缺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及其特点。
(2)学会通过举例说明事物的优缺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解尺和寸的由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及其特点,举例说明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
5.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运用所学知识,举例说明自己和家人、朋友的优点和不足,感悟“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发现彼此的优点,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生活实例和故事,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2. 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沟通表达能力。
3. 启发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制作课文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故事,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情境创设。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语文教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小学语文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2. 培养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也要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
教学重点:1.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2. 学会欣赏他人,改正自己的缺点。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接受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
2. 如何让学生真正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与课程相关的故事书籍。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或他人的优点和缺点。
2. 讲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并用故事或实例进行解释。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欣赏他人的优点,并给出实际例子。
4. 小组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二章:理解故事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故事,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2. 培养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学会互相尊重和包容。
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 学会互相尊重和包容。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2. 如何让学生理解互相尊重和包容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 与课程相关的故事书籍。
2. 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或他人的优点和缺点。
2. 阅读故事:学生阅读故事书籍,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及其优点和缺点。
3. 讨论故事: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道理,让学生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4. 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互相尊重和包容,并给出实际例子。
5. 小组分享: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第三章:角色扮演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更好地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2. 培养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也要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
教学重点:1.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意思。
2. 学会欣赏他人,改正自己的缺点。
四年级语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四年级语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成语含义。
(2)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学会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成语。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 理解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1. 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理解和运用。
2. 如何在小组合作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讨论。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文本。
2. 黑板、粉笔。
3. 小组讨论的道具(如小卡片、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背景和内容。
(2)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和他人?2. 学习课文:(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语气。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小组合作:(1)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进行讨论。
(2)小组成员共同思考如何用这个成语来描述一个人或事物。
4. 分享与展示:(1)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2)其他小组成员和教师对分享的内容进行评价和反馈。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个成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分享。
2. 小组合作效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合作态度和讨论成果。
3. 成语运用能力: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评估他们是否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找一个小伙伴,用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来形容对方,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活动目标:1、巩固幼儿对螃蟹外形特征的认识,了解蟹螯的功能,知道螃蟹有再生的本领。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性和合作能力,享受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1、幼儿对螃蟹有了一定的认识。
2、课件、篓子十个、螃蟹仿真食物若干。
活动过程:一、律动进场,复习巩固对螃蟹外形的认识。
师:我们已经观察过螃蟹了,让我们变成小螃蟹,到池塘里去玩一玩吧!(找个地方坐下来)提问:我们来说说看,螃蟹都长得什么样子?(硬硬的壳、八只脚、两个大钳子、两只小眼睛、嘴巴会吐泡泡)螃蟹弟弟和螃蟹妹妹什么地方长得不一样,(弟弟:钳大,毛多,脐盖尖;妹妹:钳小,毛少,脐盖圆)(出示公螃蟹和母螃蟹图)我这里有两只螃蟹,谁是螃蟹弟弟,谁是螃蟹妹妹?你们都看出来了吗?师小结:你们的小眼睛真厉害,我们知道了螃蟹有一个圆圆的身体,硬硬的壳,两只大钳子,八只脚,两只小眼睛。
二、了解螯的功能1、螯的主要功能师:小螃蟹真可爱,你们知道螃蟹什么地方最厉害?大钳子厉害在什么地方呢?(它会干什么呢?)幼:夹东西师:可以夹什么东西呢?(1)幼:夹食物吃师:螃蟹喜欢吃什么?(小鱼,小虾、水草等)我们也来夹夹看:夹,夹,夹小鱼,夹,夹,夹小虾,夹,夹,夹水草。
(2)幼:会夹人:师:当它遇到有别的动物来侵犯它时,就用他的武器大钳子来夹它了,它的大钳子放在不同的位置还会发出不同的信号,当它的大钳子高高举起,是什么意思呢?(别过来,再过来我就要吃你了)当它的大钳子往前伸紧紧摁在地上,就是告诉别人:别过来,这是我的地盘!当它的大钳子收在胸前,表示我认输了。
情景游戏:呀真的有一只大章鱼游过来了,怎么办?孩子们别害怕,把大钳子举起来告诉它:别过来,再过来我就要夹你了,夹他!(章鱼在远处游)警告它:叫你别过来,这是我们的地盘!(章鱼游走)大章鱼游走喽!师小结:(课件)螃蟹的大钳子真厉害,它不仅是捕食的工具,还可以作为武器保护自己,这只螃蟹在干什么?(挖洞)用小腿拼命地扒土,大钳子把土推出去,新房子造好喽!赶紧住进去。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2. 通过学习成语,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日常交流,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2. 学会运用成语进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成语的运用。
2. 理解成语背后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文本。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引导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对这个成语的理解。
2. 学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讲述的道理。
教师提问:课文中讲述了哪些事物的长短?它们各自有什么优点和缺点?3.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体会。
教师提问:你们认为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应用?如何取长补短,相互学习?4. 巩固拓展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进行表达。
教师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类似的成语吗?它们的意思是什么?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成语“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进行写作,可以是日记、故事或者句子。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成语含义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成语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成语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表现,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传授知识。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以增加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2. 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故事分享,让学生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大意,掌握其中的成语和词语。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速读、精读、讨论读等,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善于看到别人的优点,正视自己的不足。
(2)培养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成语和词语。
(2)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2)运用课文中的成语和词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讲述了什么道理?(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朗读训练(1)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情感朗读,体会课文的韵味。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四、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中所讲道理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等方面。
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互动教学:采用提问、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参与度。
3. 案例分析:选取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进行分析和评价。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5篇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5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优秀教案教学设计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发思考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封信——齐读课题《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看着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说说这两封信的有什么不同之处。
3、读第一封信,说说张国强同学碰到了什么烦恼的事?他认为引发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读第二封信,说说柯岩的回信中哪几段话对国强帮助最大。
4、指名朗读6、7两段话,说说柯岩是怎样帮国强找到朋友与他疏远的原因的。
划出能帮助国强解决烦恼的句子。
5、读句子,谈感受。
“班主任曾找我谈过话,给我讲过‘人上有人,天外有天’的故事,也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话。
”“我学着发现人家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不足,我拥有了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
”“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6、讨论:当自己取得些荣誉,朋友和你疏远时,该如何处理?7、将柯岩的回信中对你有帮助的句子背下来,或写下来做为勉励自己的话。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案2. 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3.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其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道德观念。
4. 教学年级:五年级5. 教学课时:2课时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熟读并理解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让学生领悟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3)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意义。
(2)培养学生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的缺点与优点。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道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2.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课文图片、播放相关视频等。
3. 教学卡片:用于进行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图片导入:展示两把尺子,一把长一把短,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优点和缺点。
2. 引入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二、朗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学习课文内容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意义是什么?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的道理。
四、课堂小结2. 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二、深入学习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实践与应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四年级语文上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小编寄语】四年级语文上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是一篇略读课文,接下来语文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希望对教师朋友有帮助。
一、教材解读1 课文简说。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课文由两封信组成,一封是张国强同学写给柯岩的信,他认为同学们嫉妒他获奖,因而疏远他,感到很寂寞,所以写信向柯岩老师讨教,希望得到柯岩老师的帮助。
一封是柯岩的回信,她在信中通过合理的推断,分析了张国强失去朋友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告诫国强:只有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一点一滴地改正自己的缺点,才能拥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彼此知心交心,患难与共,才能飞快地进步。
张国强在信中提到的问题,是学生在生活中很有可能遇到的,因此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中提出的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提醒学生避免类似问题;二是学习用书信进行书面交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
2 词语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也作“尺短寸长”。
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
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楚辞·卜居》云:“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2)对词语的理解。
红眼病:在课文里指看到国强取得好成绩非常羡慕而忌妒。
碰钉子: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
摔跟头:比喻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
二、教学目标1 认识7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 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三、教学建议1 在教学时,建议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读懂信的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并学习书信的格式、写法,又因为这篇课文对学生思考自己的成长问题有较普遍的指导意义,所以本课教学应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主要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中悟出些什么”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3.学习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教学重点
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
教学准备
1.放大的书信(便于讲解格式)。
2.了解柯岩其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个信封)提问:你写过信或是收到过信吗?
谈话:书信是交流思想、传递快乐、倾诉烦恼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一位名叫张国强的小学生遇到了一件麻烦事,就给著名的作家柯岩老师写了一封信,希望得到帮助。
想听听是怎样的一封信吗?
2.读张国强给柯岩的信,想想:张国强同学遇到什么麻烦了?
3.讨论:如果你收到了这封信,会想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畅谈个人见解)
过渡:柯岩老师又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呢?我们来读读柯岩老师的回信。
(设计意图:明确学习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指导阅读
1.自读回信,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你从两封信中悟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圈点作批注,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2.交流:
柯岩老师建议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你从中悟出了什么?(根据回答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含义)
3.启发讨论:张国强的问题还有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结合自身实际在小组内讨论。
(设计意图:扫清阅读障碍,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学习书信格式
1.读了这两封书信,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从两方面谈:
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后学会了与人交往的道理;了解了书信的格式和写法。
2.重点学习书信格式。
结合文后的提示,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出示放大的书信进行指导)
称呼:第一行,顶格,后面加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正文:信的主要部分。
开头空两格,先写问候的话。
结尾: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
“此致”、“祝你”等话,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之类的话另起一行顶格写。
署名: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日期:可写在署名后,也可另起一行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书信的格式,理解课文内容及说明的道理。
)
四、拓展练习
建议学生互通书信,可以交流彼此的看法,可以互相沟通、消除误会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拓展)
五、课堂检测题
1. 给生字注音:
()()()()()()()
冒昧寂寞和睦分析患者受益匪浅年逾古稀
2.填空完整并理解: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明白了()的道理。
2.书信的格式包括()、()、()、( ).( )五部分。
附:
一、课件
二、相关链接、资料平台
书信的格式
(1) 称呼。
把对收信人的称呼写在第一行,顶格。
后面加上冒号,表示下面有话要说。
怎样称呼,要根据写信人和收信人的关系而定,一般说,当面怎样称呼,信上就怎样称呼。
有时可以在称呼前面加“敬爱的”“亲爱的”这样的词语。
(2) 正文。
这是信的主要部分。
写信人要说的话,都写在这部分。
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是先写问候的话,如,“您好!”“你身体好吗?”如果写的是回信,可以写“×月×日的来信已收到”等内容。
如果来信中提出一些问题或要求代办的事,可以先把问题回答清楚,或者把代办事情的结果告诉对方,然后再写自己想说的话。
如果说的事情多,就应该分段写,写完一件,再写一件。
每段起行空两格,转行顶格。
(3) 结尾。
正文完了,结尾应写上致敬或祝福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健康”。
结尾的写法,根据对象而定。
如果给长辈写信,可以写“敬祝近安”“敬祝健康”;如果给平辈写信,可以写“祝你健康”“祝你工作顺利”;如果给晚辈写信,可以写“祝你进步”“望你努力学习”。
其中,“此致”“祝你”等字眼,应紧接正文之后,或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敬礼”“健康”“工作顺利”等字眼,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4) 署名。
结尾写完后,在信的右下方写上写信人的名字。
可以带姓,也可以不带姓(熟悉的人可以不写姓)。
有时可以在名字前面加上称谓,如“弟、儿、侄、妹”。
如果加称谓,一般不带姓。
如果是给单位或组织写信,姓名要写齐全。
(5) 日期。
日期可以写在署名的后面,也可以另起一行写。
如果在信里问候别人,一般在署名和日期之后,另起一行,写上“请代向××问好!”“××并此问好!”
如果信已经写好,但是还有一些话没有说完,可以写在信的后面。
先写一个“附”字,后面加上冒号,写完补充的话以后,再加上“又及”二字,“又及”后面加句号。
信封的格式
(1)在信封的第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
字迹要工整,地名要详细。
写地名要由省、市、县,一直写到区、街和门牌号码。
如果是给农村写信,还要写上乡名和村名。
信封的左上角画着六个方格,应在里面填上收信人的邮政编码。
(2)在信封的第二行中间写收信人的姓名。
可以根据收信人的身份,在名字后面写“同志收”或“先生(女士)收”等,此处应避免写称谓,如,不宜写“爷爷收”。
(3)在信封的第三行写上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信封的右下角写上寄信人的邮政编码。
信件万一出现投递困难的情况,邮局可以凭借这些信息,迅速地把信退还给寄信人。
(4)信封正面距右边55毫米至160毫米、距底边20毫米以下的区域是条码打印区,不要在这个区域里写字或署名,以免影响投递。
(5)信封上的字不能用铅笔写,以防模糊不清;更不能用红笔写,因为这是不礼貌的行为。
(6)托人转交的信,在信封上要写“面交”“烦交”等字样,在信封第三行的后半行上,写“×××托”或“×××拜托”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