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六年级语文下教案《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之一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3《古诗三首》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包括《绝句》、《江雪》和《渔家傲》三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具体内容如下:1.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熟记三首古诗的内容,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对古诗中一些生僻词汇的理解,以及对古诗意境的把握。

2. 教学重点:三首古诗的内容、韵律美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幅描绘古诗景象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三首古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带领学生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课文解析:a. 细节解析:对三首古诗中的生僻词汇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b. 意境分析:分析三首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 例题讲解:以《绝句》为例,讲解如何鉴赏古诗,分析诗句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对《江雪》和《渔家傲》进行类似的鉴赏分析,巩固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三首古诗,并翻译成现代汉语。

b. 从三首古诗中选取一首,分析其意境和修辞手法,写一篇短文。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有所提高。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脍炙人口的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公开课教案

10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包括《马诗》《石灰吟》《竹石》三首古诗。

三首古诗都是咏物诗,立意深远,表情达意含蓄。

三位诗人借咏叹马、石灰、竹石,抒发个人的远大志向与抱负,表明自己的立场以及做人的准则。

【教学目标】1.读准“燕、劲”等字的读音,会写“络、锤”等字,默写《竹石》。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的大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诗人的情感及诗人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及诗人是怎样托物言志的。

【教学策略】1.指导朗读古诗大多讲究押韵,这一特点体现在朗读上就表现为朗朗上口,有鲜明的节奏感且韵味十足。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古诗的节奏、韵律,从而培养他们的语感。

有了前面的朗读、感悟的铺垫,后面的背诵自然水到渠成。

2.借助注释为了体现“诗意的古诗”,在设计中,我力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必要的理解。

让学生先借助注释弄清字词意思,再大致说说诗句的意思,最后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在体验中感悟诗情。

【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马是人类忠诚的朋友,中国人历来喜欢以千里马赞誉良才,今天我们就通过《马诗》来看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呢?【设计意图】选择与“马”相关话语,创设情境,既紧扣诗题,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好节奏1.回忆读诗方法,指导学生划节奏。

2.听录音,读古诗。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设计意图】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培养语感。

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为下面理解诗句做铺垫。

三、品读古诗,体会诗意1.自读古诗,了解诗意。

2.品读第一、二句。

(1)赏析前两句诗的含义。

(2)“大漠”“燕山”入手,体会诗境。

(3)指导体会“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象。

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

小学语文统编版六年级下册 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案
习目标
1.单元导入。
2.明确学习目标。
3.了解单元内容。
明确学习目标,让学生对单元内容有整体了解。
二、汇报预 学 情况,正确朗 读 古

1.导入古诗学习。
2.读准字音,能够正确停顿。
3.了解诗人生平。
激发学习兴趣,引入古诗,初读古诗。
三、借助字 词 注释,理解古 诗 大意
1.借助注释,初解三首诗的大意。
2.初次对比,发现共同题材——咏物诗。
了解古诗的大意,初次对比发现三首古诗的题材相同点。
四、品读
《 马诗》, 习得方法
1.朗读古诗,初步感知。
2.聚焦志向,品读诗句。
3.结合生平加深理解,读出志向。
4.品读景物,展开想象,丰富理解。
5.总结学法,尝试背诵。
6.拓展《马诗》。
品读体现志向的诗句,进一步结合资料、想象画面,能深入理解蕴含在诗歌中的诗
人志向。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马诗》。
2.朗读《石灰吟》《竹石》,体会诗人的人生志向。
进一步巩固积累课上所学古
诗。
教 案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10.古诗三首第一课时
学科
语文
学段: 第三学段
年级
六年级
教材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 年 12 月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设计者
实施者
指导者
课件制作者
其学环

主要教学活动
设置意图
一 、 了 解 单元概况, 明 确 学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习并掌握古诗中的生字新词,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象力,通过朗读、背诵古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哲理思想,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道德情操。

通过古诗的学习,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启迪。

1. 知识与技能:a. 使学生掌握课文中的三首古诗《登高》、《春夜喜雨》、《望庐山瀑布》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理解古诗中的意象、语言和表现手法。

b. 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艺术特点,包括韵律、对仗、意境等方面的知识。

c.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a. 通过朗读、背诵等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感。

b.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意境、情感和语言特色。

c.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的创作或仿写,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简要介绍今天所要学习的三首古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为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让学生跟随录音或教师示范朗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

通过提问、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及其含义。

结合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生平,对每首古诗进行逐句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分析三首古诗的艺术特点,如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等,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美。

通过讨论、分享,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创作与古诗主题相关的小诗或短文,以巩固所学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感受古诗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深层含义,体验诗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通过三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以及对友情、亲情的珍视。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学设计全文共3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古诗三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图画了解、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效果及自学能力。

(1)指名读。

(读后评读)(2)填空练习。

《韩食》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所做。

二、教师点拨。

(1)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2)明诗意,感情读。

师: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

“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

“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春意浓郁,笼罩全城。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

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

“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

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

一个“飞”字,蕴意深远。

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

六年级下册第三课古诗三首教案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古诗。

2. 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大致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准确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含义,掌握诗句的基本意思。

2. 感受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古诗所蕴含的哲理,并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2. 体会不同诗人在诗歌创作中的独特风格。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3分钟)同学们,咱们今天要开启一场古诗之旅啦。

古诗就像一个个神秘的小宝藏,每一首都藏着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呢。

今天咱们要一起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三课的古诗三首,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啦?(二)学习第一首古诗(15分钟)1.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3分钟)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不认识或不确定读音的字。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纠错。

2. 理解字词,疏通诗句(8分钟)结合课下注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的重点字词。

例如:“XX”这个词啊,在古代是这个意思,现在咱们可能不这么用了,就像穿越到古代去和古人对话一样,得搞清楚他们的用词习惯。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

可以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来说一说。

教师针对学生的解释进行补充和纠正,确保学生准确理解诗句。

3. 体会意境,感悟情感(4分钟)教师通过描述一些画面或者创设情境,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比如说:“想象一下,诗人当时站在XX地方,眼前是XX景色,他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让学生说说从诗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是高兴呢,还是有点忧愁?鼓励学生从诗句中找出依据。

(三)学习第二首古诗(15分钟)按照学习第一首古诗的步骤,进行第二首古诗的学习。

不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两首古诗的异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创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创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创新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会生字词,积累词语。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诗句的含义。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创意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

(2)理解三首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教学难点:(1)理解《泊船瓜洲》中“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含义。

(2)理解《游园不值》中“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古诗《泊船瓜洲》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介作者王勃,引导学生了解其生平事迹。

2.学习《泊船瓜洲》(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生合作探究,理解诗句的含义。

(4)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含义。

(5)开展创意活动:以“瓜洲美景”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3.学习《游园不值》(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生合作探究,理解诗句的含义。

(4)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含义。

(5)开展创意活动:以“游园不值”为主题,进行讨论或写作。

4.学习《江上渔者》(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3)学生合作探究,理解诗句的含义。

(4)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含义。

(5)开展创意活动:以“江上渔者”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

5.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欣赏大自然。

6.作业布置(1)背诵三首古诗。

(2)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创意改编,如绘画、写作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理解并背诵古诗,学会本课生字,会用“涉”、“泊”等字组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等方式,学生能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提高阅读和鉴赏古诗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探究兴趣。

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介绍《古诗三首》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古诗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3. 诗意理解:通过注释和工具书,帮助学生理解每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深层意义。

4. 诗人情感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5. 生字学习:学习本课的生字,掌握它们的读音、写法和基本词义。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

2. 难点:对古诗中一些深奥词汇和句式的理解,以及诗人情感的准确把握。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多媒体设备、课文插图、注释资料。

-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教学过程1. 课文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古诗的背景,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古诗朗读:教师领读,学生跟读,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

3. 诗意理解:教师提供注释和工具书,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意的理解。

4. 诗人情感体会:通过讨论和分享,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5. 生字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本课的生字,讲解它们的读音、写法和基本词义,学生进行练习。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板书设计- 课题:古诗三首- 诗歌标题及作者- 诗意概述- 生字及词义- 课后作业提示作业设计1. 朗读练习:学生回家后,向家长朗读所学古诗,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

新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春色是美好的,人们希望自己的生活也如春光一样,安静美好。

杜甫借花、蝶、莺来歌颂春,一起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我们再走入春天的长安城去看看寒食节的景象吧。

2.知诗人,解诗题。

韩,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诗集》。

寒食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清明节的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二、读准字音,自学生字、词语。

1.自学“御、暮”两个汉字。

指导学生从意义上区分“暮、幕”,从而理解“日暮”的意思。

2.指名读诗,要求读准、读通。

3.再读诗句,画出停顿、重音。

三、再读古诗,感悟诗意。

(一)连词成句,读懂诗意。

1.想想每个词的意思,遇到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寒食:寒食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节日期间不能生火做饭。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2.把词语连成句子,小组内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傍晚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天子宠臣的家中。

3.全班汇报。

(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二)展开想象悟诗情。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指名读第一句。

出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景象?(板书:飞花御柳)2.“飞花”是什么情景?“无处不飞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呢?(落花随风飞舞,写出了花的轻盈美丽。

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课,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并欣赏《古诗三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古诗鉴赏能力。

本教案采用部编版教材。

二、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的背景和意境。

2.能够正确朗读古诗并准确理解其中的意义。

3.能够鉴赏古诗的优美之处,并进行简单的创作。

三、教学准备1.部编版教材《语文》六年级下册。

2.课件或白板。

3.学生朗读《古诗三首》的录音或视频。

4.学生练习朗读古诗的材料。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老师播放《古诗三首》的录音或视频,引导学生欣赏。

2.老师提问:你觉得这些古诗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步骤二:帮助学生理解古诗(15分钟)1.老师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向学生解释其中的生字词和短语。

2.老师帮助学生分析古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老师让学生朗读古诗,并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意义。

步骤三:学生合作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研读。

2.学生小组内讨论古诗的意境、表达和词句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3.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老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步骤四:学生创作(20分钟)1.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古诗写一首类似的诗。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3.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展示和交流自己的创作,并给予一些建议和鼓励。

步骤五:课堂总结(10分钟)1.老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总结。

2.教师概括授课内容,并强调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创作整理好,写成诗集,交给老师。

2.要求学生复习所学的古诗,准备小测验。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分析和创作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了《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提高了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然而,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作能力,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创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创新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创新教案优质教案:课题:《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并背诵《江雪》、《相思》、《登鹳雀楼》三首古诗;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旨;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教学重点:背诵和理解三首古诗教学难点:让学生对古诗的意境有更深理解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诗歌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诗歌;2.展示巴山夜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思考。

二、呈现(10分钟)1.出示《江雪》的诗句,师生共同朗读;2.师生共同探究《江雪》的意象和意境;3.师生一起背诵《江雪》。

三、解读(15分钟)1.展示《相思》的诗句,师生共同朗读;2.师生共同探究《相思》的主题和意境;3.师生一起背诵《相思》。

四、创新(15分钟)1.学生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2.学生自由发挥,创作一首诗歌,要求表达自己对美的感知;3.学生代表进行诗歌朗诵和分享。

五、总结(5分钟)1.回顾本节课学到的三首古诗;2.分享学生创作的诗歌;3.鼓励学生多欣赏诗歌,多创作诗歌。

创新教案:课题:《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了解《江雪》、《相思》、《登鹳雀楼》三首古诗,感受其中的美;2.表演古诗,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3.进行创意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理解三首古诗的意境和主旨教学难点:进行创意表演,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师生互动,用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四季的美;2.与学生分享古诗中对四季美的描写。

二、呈现(15分钟)1.出示《江雪》的诗句,师生共同朗读;2.分角色,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江雪》;3.观看表演,评价并探究表演如何呈现诗歌的意境。

三、解读(15分钟)1.展示《相思》的诗句,师生共同朗读;2.学生自由选择表演形式,如舞蹈、朗诵等表演形式,并进行小组表演;3.观看表演,评价并探究表演如何呈现诗歌的意境。

四、创新(20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创作,将自己对美的感知和理解写成一首诗歌;2.学生自由选择表演形式,进行诗歌创作的表演;3.观看表演,评价并探究学生的表演和创作。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优质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优质教案

3.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古诗的韵味,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从而提高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学习古诗的基本的方法,有借助注释、借助插图等。

思维能力: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

审美创造: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课前解析】关注传统民俗:《寒食》是唐代诗人韩翊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白昼风光,描写了整个长安柳絮飞舞、落红无数的迷人春景和皇宫园林中的风光;后两句则是写夜晚景象,生动地画出了一幅夜晚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烬之味。

全诗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泰平的歌咏。

从当时皇帝到一般朝士,都偏爱该诗,历来评价也很高。

《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

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

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感情缠绵,用语婉丽,境界奇特,是相思怀远诗中的新格高调。

《十五夜望月》是诗人在中秋佳节与朋友相聚时所作。

出处: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

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

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关注作者: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附近)人。

宝十三年(754) 进士。

先为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的幕僚,后又在汴宋节度使田神玉和汴州刺史李思臣、李勉幕中任职。

最后内迁为驾部郎中、中书舍人。

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写了大量的送行赠别诗歌,也有个别富有现实主义的诗作,语言精工,意味深长。

有《韩君平集》。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表格式教学设计(含教学策略,简短教学反思等)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表格式教学设计(含教学策略,简短教学反思等)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古诗三首》表格式教学设计(含教学策略,简短教学反思等)三、理解诗意,领悟诗情。

学习第一、二句诗课件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师:同学们,我们来读一读这两句诗,你能说出诗句的意思吗?生:春天,京城里到处都能看到飞花,寒食节,皇城里的树在风中摇曳。

师:你很会思考,老师来补充一下,这两句诗写的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英缤纷,寒食节的东风吹拂着宫城里的柳枝。

诗的开头这两句话描绘了春天的京城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生:“春城”“飞花”点明时间是暮春时节,“御柳”说明是皇城里的柳树。

这两句诗描写了京城的迷人春光。

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暮色临近,京城处处花絮纷飞。

寒食节里,东风吹过,皇家花园里柳枝随风飘拂。

多美啊!师:你的自学能力很强,同学们,在第一、二句诗中有一个字用得特别巧妙,你知道是哪个字吗?生:“飞”字用得特别巧妙。

师:你能从“飞”字想到什么?生:这“飞”字动态感极强,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飞花”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真是神笔啊!师: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的,就在于一个“飞”字。

课件出示:师:大家看这幅图,多美啊!让我们再读一读这两句诗,感受这长安城里迷人的春光吧!这都是作者白天看到的自然风光。

夜晚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学习第三、四句诗课件出示: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两句诗,自己试着说一说它的意思!生:我结合注释说说我的理解:天黑了,皇宫里忙着传蜡烛,蜡烛的轻烟飘进了权贵豪门之家。

师:你的理解基本正确。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夜幕降临,宫里忙着传赐蜡烛,袅袅轻烟在王侯贵戚的府第飘散开。

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

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生:普天之下,家家禁火,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

师:如果你是一位长安城里的百姓,看到这些景象,你会有什么感受?生1:我很生气。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10、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写“络、锤、凿、焚”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3.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4.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默写《竹石》。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教学难点: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马诗》。

2.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渴望及立功报国的赤子之心,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当先()到成功老()识途千军万()万()奔腾快()加鞭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早在远古时代,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的李贺赋予了马怎样的形象。

(板书:马诗)二、初读诗文,初步感知。

自学要求,4 分钟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

3.朗读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想知道什么,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他同学认真听。

四、大概了解古诗。

1.学习古诗的方法。

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四看资料悟诗情,插图注释也要看,反复诵读入诗境。

2.简介作者,酝酿情感。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

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他是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

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使得他终不得登第。

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3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4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3 古诗三首教案教学设计(4篇)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4篇教学设计3 古诗三首第105天。

过去在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

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

课件出示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2.了解作者韩翃。

课件出示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

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3.指名学生读诗。

寒食[唐]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设计意图】交流资料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又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同时,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情,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板块三初读古诗,把握大意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解释词语。

课件出示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城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借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指宫中传赐新火。

五侯:这里泛指权贵豪门。

3.解释诗意。

板块四化诗为画,体会意境1.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指名学生答。

(课件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

“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

“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2.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

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

3.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

“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资料】小学六年级语文下教案《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之一
1、感受我国古代进步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珍视友情的高尚情操。

2、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说出课文后第1题句子中6个带点词的确切意思,并能正确理解诗句。

3、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能正确地背诵和默写3首古诗。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逐字逐句地理解诗的意思,边读边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
难点:理解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赠汪伦》和《题临安邸》两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释有关词语和诗句。

练习朗读,背诵和默写这两首诗。

教学过程
1、回忆学法,揭示课题。

(1)回忆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说说学古诗的基本方法。

出示学法:
理解课题,认识作者;解释字词,讲说诗意;
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2)揭题。

今天我们继续运用上述方法来学习三首诗,要以学生自学为主。

2、指导学习《赠汪伦》。

(1)理解课题,简介李白及有关本诗的故事。

(2)听录音,初知内容。

(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

将放行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我很快就要坐船离开这里了。

理解第2句。

踏歌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忽然听到岸上有人用脚步打着节拍,边走边唱的声音。

这两句主要写什么?(主要是叙事,展示一幅离别送行的画面。

)
理解第3句。

千尺是虚指,极言谭水之深,是夸张的说法。

理解第4句。

不及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虽然桃花潭水有千尺深,却比不上汪伦为我送行的情谊深。

这两句诗用桃花潭来比喻汪伦的感情,以水深比喻情谊深。

第3句诗用了夸张的写法。

(4)总结。

○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珍视友情。

)
○背诵这首诗。

3、指导学习。

《题临安邸》。

(1)理解课题,简介诗人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2)听录音,初知内容。

(3)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2句。

休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那些统治者在西湖边上听歌赏舞、寻欢作乐的生活到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看图帮助理解诗句含义。

理解第3句。

暖风、熏、醉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暖洋洋的春风把这帮终日只知游山玩水的家伙吹得像喝醉了酒一样。

理解第4句。

直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那些统治者简直把这临时避难的杭州当作者家汴州了,忘记了故都汴州,忘记了被异族侵占的半壁江山。

(4)总结。

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忧国忧民,讽刺南宋统治者只顾游山玩水,醉生梦死,忘记了山河破碎的耻辱,将收复北方失地完全置之脑后的可耻行径。

)
③背诵这首诗。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1、2、4(1)(2)、5(1)(2)(4)。

(2)背诵这两句诗,并准备默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第三首诗的内容和思想感情。

2、解释有关词语的句子。

3、练习朗读,背诵和默写这首诗。

4、完成有关作业。

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先背后默写前两首古诗,个别学生写在灯片上,然后出示灯。

全班评价纠正。

2、指导学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1)理解课题,简介陆游及有关的背景知识。

解释字词,说说诗意。

①学生自由读古诗,看注释理解;并提出不懂的地方;
②检查自学情况,抽读古诗。

③逐句理解。

理解第1句。

三万里形容黄河的长,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黄河实际长一万多华里。

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翻该,向东流入大海。

理解第2句。

五千仞也是虚指。

形容华山的、雄伟高大。

学生拭答后,教师讲述:五千仞高的华山直插云霄。

这两句主要写景,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夸张、化静为动,使人感到景物不仅雄伟,而且虎虎有生气。

)
理解第3句。

遗民、泪尽、胡尘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北方沦陷区老百姓在异族统治下受尽折磨,眼泪都哭于了。

理解第4句。

南、王师是什么意思?学生试答后,教师讲述:他们盼望南边的宋朝军队收复北方失地,解救他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这两句描述了北方人民的境遇和盼望解放的急迫心情。

(4)总结。

①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百姓的同情。

)
③背诵这首诗。

3、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3、4(3)、5(3)和6的练习。

(2)有余力的学生课外选学李白、陆游的诗一首抄录并背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