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动机簇

合集下载

3.1 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华北科技学院)

3.1 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华北科技学院)

(一)潜动机的一般品格
潜意识分为三类:
一是集体潜意识
二是本能潜意识 三是遗忘或创伤性潜意识 创作潜动机
(二)集体潜意识转换为创作潜动机
荣格: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了歌德 卡夫卡的人格面具与创作 转换的三个关节点: 1.原型意象 2.自主性 3.梦幻形式
(三)本能潜意识转换为创作潜动机
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艺术创作动机
艺术创作动机,主要是指推动艺术家进入艺术创作领域 的某种内在需要或心理内驱力。 例:托尔斯泰创作《复活》 歌德创作《浮士德》 但丁和彼特拉克 从创作动机产生的明晰程度将创作动机分为潜动机和显 动机。
创作潜动机
CATALOG
目录
创作显动机 创作动机簇
创作潜动机
(一)潜动机的一般品格
(四)动机冲突分析
动机冲突:指一个动机簇内各种子动机的矛盾纠葛 分类:A.双趋式动机冲突 B.双避式动机冲突 C.趋避式动机冲突 D.双重趋避式动机冲突
(四)动机冲突分析
A.双趋式动机冲突 艺术家有两个以上并存的意念或意图,具有相同的正价值 或同等的强度,都想实现。 1、既就熊掌又就鱼,例曹禺《日出》 托尔斯泰创作《复活》 2、舍鱼而就熊掌,例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潜动机:指艺术家从事创作时内心的某种无意识的具有 强制性的驱动力量。 特点有三: (1)驱动性 (2)强制性 (3)潜在性,即无意识性。
(一)潜动机的一般品格
曹禺《雷雨序》
累次有人问我《雷雨》是怎样写成的,或者《雷雨》是为什么 写的,这一类的问题。老实说,关于第一个,连我自己也莫名其妙; 第二个呢,有人已经替我下了注释,这些注释有的我可以追认—— 譬如“暴露大家庭的罪恶”——但是很奇怪,现在回忆起三十年前 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 显明地意识到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也许写到未了,隐隐 约约存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 抨击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 模糊影像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 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一、创作潜动机
2、集体潜意识转换为创作潜动机 转换机制:集体潜意识是从原始时代流传下 来的、同类经验的心理凝结物,当时局动 荡不安,或社会发生重大变故时,它便被 惊醒,通过原型活动,成为创作潜动机。 转换特征:(1)原型意象;(2)自主性; (3)梦幻形式。
一、创作潜动机
3、本能潜意识转换为创作潜动机 • 本能潜意识是指个体心理潜在的饥、渴、 性、死等本能欲望。它转换为潜动机,有 两种情况: (1)直接作用,指艺术家被本能驱使,经过 直觉、表现,使本能直接服务于创作。 (2)反向作用,指艺术家的追求似乎与潜动 机相反,而实际上不过是潜动机的某种变 态或曲折表现。
一、创作潜动机
4、潜动机的内在机制 (1)直觉、表象(意象的生成) (2)外在机缘(触媒) (3)情绪情感(推动性和方向性) (4)解构、重构(由混乱到组合)
二、创作显动机
1、显动机的一般品格 • 显动机是有迹可寻的心理动力历程。所谓 有迹可寻,指创作冲动在意识和潜意识之 间穿梭,时隐时现。(相当于前意识) • 显动机(前意识)与潜动机(潜意识)不 同。 • 显动机不等于意图(意识)。 • 显动机也不是表面动因(触媒)。
三、创作动机簇
3、动机簇分析 • 动机簇的发生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作 为基本需要驱迫下必须完成的活动,它是 必然的;但由于触媒必须契合易感点,而 易感点则有相对的定向,所以,它的勃发 又是偶然的。
三、创作动机簇
• 4、动机冲突分析 • 动机冲突,指一个动机簇内各种子动机的 矛盾纠葛。 (1)双趋式动机冲突(正价值) (2)双避式动机冲突(负价值) (3)趋避式动机冲突 (4)双重趋避式动机冲突 (5)其他(如动机的变化)
二、创作显动机
2、显动机的内在机制 • 显动机的内在机制是,某种由需要导致艺 术家心理失衡,形成易感点,在外部刺激 作用下突发的、带有极强的行动力量,对 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隐或显的意 念。

创作动机论

创作动机论

创作动机论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作家在某种动力的推动下开始创作的.而这种动力则被文学评论家称之为创作动机. 创作动机是由需要产生的,在作家心里失衡的情况下形成易感点,由于外部刺激的触动,于是产生了带有极强行动力量并对整个创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隐或显的意图。

它基于人的高层次需要即审美需要产生的,激发创作主体进行文学创作,并把创作主体的情感活动、想象活动、意象活动、言语活动等引向特定的艺术对象,进而把特定的艺术对象熔铸成艺术形象的心理原动力。

创作动机是复杂的,每个人的创作动机都不尽相同。

加斯顿。

迈伦就说过“我写作仅仅为了提高文化修养,通过这条写作的路获得文学的语汇。

”君特尔。

格拉斯说“我从事写作,因为我不能做其他事情”蔡智恒进行网络文学创作的主导动机就是位自己单调苍白的生活留一丝缤纷的色彩,同时也想通过网络创作事先性格上的另一个自我。

歌德创作《少年维特的烦恼》则是由于急着忏悔,想把自己从“暴风雨是的心境中拯救出来”的动机极为强烈。

作家进行创作,其创作动机大致由以下几点原因产生:(一)自身的生活经历、知识的积累写作动机是客观事物、社会生活在作者心理上产生的反映和影响,即作者在客观事物、社会生活的触发和刺激下启动构思,这是启动构思的物质基础和必然性。

(二)生命意志的需求李贽说:凡为文者“其胸中有如许无壮可怪之事,其喉间有如许欲吐而不敢吐之物,其口头又时时有许多欲语而莫可所以告语之处,蓄极积久,势不能遏。

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夺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诉心中之不平,感数奇于千载。

”1(三)情感情绪的积累《诗大序》说诗“发乎情,至乎礼。

”这就是说,当人被外界事物所深深感动,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创作冲动,这时大脑记忆的表象便顿时浮上心头,形成一种极其敏锐、活跃的创作心境,推动着作家进入创作过程,对作品加以构思和布局。

在这个过程中,感情的火种使作者张开想象的翅膀,迸发灵感,使创作达到最佳状态。

因此,作者的情绪和情感积累是产生写作动机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精梳版.ppt

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精梳版.ppt
这种心理原动力既是基于作家的审美需要产生 的,又能够使作家的审美心理需要得以实现。
......
3
一般来说,文学创作动机可分为表层动机、 深层动机和临近动机。
1、表层动机是最初诱发作家对文学创作产 生兴趣并将作家引入特定艺术对象的一种动机。
表层动机包括兴趣动机、谋生动机、显示文 学才华的动机以及自我实现的动机。
白先勇:我写作,是因为我愿把内心深处无声 的痛苦用文字表达出来。
格林:写作是由不得我的事。好比我长了个疖 子,只等疖子一熟,就非...得... 把脓挤出来不可 11
3、临近动机: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指更加贴近文学创作本身的动机,主要 指作家对自己艺术才能的良好感觉和充分自信;
二是指临近创作状态的动机,主要表现为语 感动机,即作家不但对民族的语言有着深切的 理解和感觉,而且能将之用语言表达。
......t15-26)
原型(archetype)
1、荣格心理学术语,是集体无意识中 的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在 决定因素。
2、文学理论意义上的原型,是指在不 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能激发 读者情感反应的构思、形象、意象或情节 类型。
原型具有整合现实经验和调动接受心理 的功能。
......
9
原型举例
《聊斋》创造的鬼狐世界与中国的某 种文化原型有密切关系。
《说文解字》:“狐,妖兽,鬼所乘 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 丘首。”
鬼和狐化为人形往往仅为女性,所以 其作祟的方式是“媚”。女鬼或女狐又必 和狡猾、淫荡、媚惑、阴险相联系,于是 有“狐狸精”之说。从《天问》、《抱朴 子》、《初学记》、《太平广记》到唐诗 宋词,都有记载或描写。
装,或删削写成小说和戏剧中的情景。但白日

创作动机论——精选推荐

创作动机论——精选推荐

创作动机是表现作家的审美情惑。

它既是扑理性的无意识活动,更是理性的意识活动;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与保宁性,又是活动、变化的动态系统;既包含多种复杂因素,又以一种因素为主导;既具有外在的社会性、群体性,又具有内在的心理性、个体性。

一、创作动机的界定是什么力量推动、驱使作家去进行创作呢?这就需要去追寻、探求创作动机。

在我国,长期以来忽视从文艺心理的学角度去分析、探求,把创作动机简单地理解为作家的社会政治目的,一种单线的因果关系。

在西方,对创作动机的解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较有影响的有弗洛伊德的性欲升华说,认为进行艺术创作,主要是一种性驱力,艺术就是用美的形式表现被压抑了的性欲望;有荣格的“无意识命令”说,认为艺术创作是一种自发的活动,创作冲动和创作激情来源于无意识的自由情绪,艺术家不过是它的工具和俘虏;有阿德勒的自卑补偿说,认为自卑感是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推动一个人去追求优越目标的基本动力。

还有传统的摹仿反映说和表现自我说,等等。

那么,如何界定创作动机呢?“动机是在需要刺激下直接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I'M这要从内、外两方面进行探究:“动机的激起既有赖于体内失衡的内部状态,也有赖于外部的刺激条件。

’,〔2〕外界社会生活的刺激对创作动机起着直接作用,是创作的激力、引爆力。

从创作主体看,主要是因为主体需要而引起的心理上的不平衡,“有对探索、理解、创造、成就、爱情或自我尊敬感的渴望”,“包含有张力增强和超出了直接的生存和安全需要的一种丰富状态”。

(3]这种需要主要是审美的需要。

马斯洛曾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安全、爱情、评价和自我实现的要求。

他认为这些层次是递进的,各层次需要的提出都要以前一层次需要的满足为前提,这未免过于绝对。

实际上,不同的需要往往是共存着、交叉着、融合着。

不过,他把自我实现的需要看作是不同于生活的、物质的、本能的需要,是“一种想要变得越来越象人的本来样子,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欲望”川。

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演示文稿

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演示文稿

第28页,共80页。
英国心理学家洛克: 同一事物有两种性质:第一性质和第二性
质。事物的第一性质是指事物超越感知的性质, 无论我们是否知觉,它们都存在于事物之中。 如败墙的大小、形状,都是可以客观计量的, 就属于第一性质。事物的第二性质是指事物的 颜色、气味、声音等。它不存在于事物之中, 而存在于人们的知觉中,如败墙的陈旧的颜色、 潮湿发霉的气味、扣击时所发出的声音,都必 须依赖于我们的知觉才能存在。很明显,事物 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都还是事物的物理性质。
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演 示文稿
第1页,共80页。
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
第2页,共80页。
一、创作动机
文学创作的动机是基于人的高层次需要即审 美需要产生的,它是激发创作主体进行文学创作, 并把创作主体的情感活动、想象活动、意象活动、 言语活动等引向特定的艺术对象,进而把特定的艺 术对象熔铸成艺术形象的心理原动力。
(案例见144、145、146)
第44页,共80页。
B 投射论 人作为主体本身存在一个内部生成的情感结构 ,人在感受对象的同时,就把这种先在结构强 加于对象,即人把自已的情感投射到我们正在 感知的对象中去。因此。我们面对对象时所唤 的情感,不是对象本身具有唤起此种情感的属 性,而是主体自己的情感的外射。譬如我看见 蔚蓝的天空在微笑,并不是蔚蓝的天空本身具 有引起愉快的性质,而是我把我的喜悦之情投 射到蔚蓝天空的缘故。
王国维:《人间词话》
第21页,共80页。
“隔”
文字使用拙劣 用事用典过多 真实情感淹没
“不隔”
文字运用恰好 直接体会内涵 “直寻”方式作诗
第22页,共80页。
文学创作的语言运用问题(关于语言表达能
力的问题)

第三章 艺术创作:体验的迹化

第三章 艺术创作:体验的迹化

第四节
艺术创作的心理范式
一、艺术范式的存在与生存方式 (一)范式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形式、本性等 词语表达的意义相近。可视的范式有图型范式, 属相范式两种。 1.图型范式,是指对象的线性结构方式,一是空间 性质的,如绘画建筑等静态造型艺术的内部结构; 另外是时间性的,如文学、音乐等动态时间艺术, 作品的深层结构是依据时间运动构成的。 2.所谓属相范式,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表象,如 四足动物,吝啬鬼,流浪汉等。 (二)艺术范式是艺术中存在的形象范式,揭示艺 术作品的抽象属性,具有情感性、充盈性、个异 性的特征。
第三节 艺术品内外形式的生成
一、体验与艺术品内在形式的生成 (一)审美意象:指艺术创作或艺术欣赏以及其他 审美活动中主体脑海里活跃着的包含丰富意蕴的 形象。 (二)审美意象的类型: 1.思想的图解 2.象征性图式 (三)审美意象的表现性内涵:情感体验 (四)审美意象的联结:意境、场景
(五)通感:指文学艺术创作和鉴赏中各种感 觉器官间的互相沟通。在通感中,颜色似乎会 有温度,声音似乎会有形象,冷暖似乎会有重 量。如说“光亮”,也说“响亮”,仿佛视觉 和听觉相通,如“热闹”和“冷静”,感觉和 听觉相通。
二、创作的显动机 (一)特点:1.意象 2.情绪情感 3.创造性 首创:是利用媒介或已有材料,创造出全新的,世 界上从来没有存在东西。由生命体验和独特的观 察视角圆融而成的神思,像一道点石成金的阳光, 是首创性得以实现的枢纽。 创伤性经验:某人在生命某一阶段,突然受到心灵 无法承受的某种刺激、引起极度失衡,并留下伤 痕。 (二)显动机的内在机制是,某种由需要导致艺术 家心理失衡,形成易感点,在外部刺激(触媒) 作用下突发的、带有极强的行动力量,对整个创 作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或隐或显的意念。

浅谈艺术创作动机

浅谈艺术创作动机

我记得在很小的时候,就梦想成为一名科学家,或是政治家、艺术家。

在我潜意识中就有一种想成名的想法,这种想法其实就是动机。

这种动机不是艺术创作的动机,而是一种想成名的动机。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事先都要想一想,制订一个计划,艺术创作也不例外。

所谓动机,在心理学上就是一种潜意识的欲望冲动,并通过大脑来思索和构思,以达到自己的创作欲望和需要,满足某些与需要有关的活动,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前提,不同的需要产生不同的动机。

一、艺术创作动机构成的要素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是做好事还是做坏事,他都有动机,这里的动机是和他心里的想法是一致的。

动机是人的需要与环境的刺激相撞击而在主体心灵产生的一种力图实现某种目的的愿望,这种愿望是人对环境的刺激所做出的抉择,艺术创作也不例外。

艺术创作既有一般的动机属性,又有自己特殊的属性,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强烈的情绪性上。

情绪在动机中不占重要地位,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情绪的作用表现非常突出。

艺术家的创作动机是与他的整个生活、整个人的生理密切相关的。

如果说从艺术作品的性质、社会效果可以看出艺术家的创作动机,那么,从动机又可以看出艺术家的整个人格、生活、理想。

艺术家首先是生活着,然后才是创作着的。

因此,艺术家要想提高自己的创作动机水平,首先就要努力使自己生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艺术创作动机构成的三要素是对事物的认识、目标意图和欲望冲动。

首先,对事物的认识。

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不同的人和事物,当我们面对这些不同的人和事物的时候,我们就要有选择、有辨别,判断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是否有价值。

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不也是这样吗?其次,目标意图。

光有一个认识还不够,认识是很重要的、很有意义的,但如果还没有明确主题思想的话,也不能形成动机。

就拿创作来说吧,一个艺术家在创作前,必须要有目标、有目的性,创作出来的作品主题才鲜明。

这样我们就可以说目标意图明确、创作的动机明确。

文艺心理学——精选推荐

文艺心理学——精选推荐

选择判断1、中国古代有丰富深刻的文艺心理学见解,中国古代文艺心理学观点有哪些?虚静说、兴会说、童心说、滋味说2、文艺心理学中提出“出入说”的是王国维。

推动和影响文艺心理学发展的两股主要潮流是心理学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3、朱光潜文艺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有哪些?鲁迅翻译的《苦闷的象征》是什么样的著作?《悲剧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文艺心理学》。

特别是《文艺心理学》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现代形态的文艺心理学的形成。

《苦闷的象征》,纠正了弗洛伊德忽视社会性对作家的作用。

认为作家的无意识是由社会的压迫造成的,艺术是作家受到社会的压迫,产生苦闷,从而要表现出来的,表现方式既是象征。

4、一般认为,现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是哪位?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5、何谓“俄狄浦斯情结”?男孩总独享母亲的爱,而仇视自己的父亲6、“格式塔”(gestalt)的意思是什么?主要人物有哪些?格式塔是由德文Gestalt 音译而成,它的原意是指“形式”或“形状”、“要义”。

马克斯·惠特海默沃尔夫冈·柯勒库特·考夫卡7、艺术家的体验类型有哪些?缺失性体验与丰富性体验;崇高体验与优美体验;超越体验与愧疚体验;孤独体验与同情体验;神秘体验与归依体验8、文学语言的本色化语言通常有哪两种类型?本色化描述语、本色化对话9、体验在文学活动中的美学功能如何?a.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b.体验使艺术形象具有诗意的超越10、审美意象的类型?“思想的图式”与“象征性图式”两大类11、审美意象的联结会形成什么?(意境、场景)在抒情性艺术和视觉艺术中,审美意象的联结表现为意境。

在叙事性作品中,审美意象的联结表现为场景。

12、何谓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谁?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

它张扬人的健康心理和人格的创造。

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美国)。

13、文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它的研究内容包括哪些?研究对象是审美主体在审美体验中的一切心理活动,是文艺创作和文艺接受(欣赏)中的审美心理机制。

初三语文复习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创作动机与表现手法

初三语文复习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创作动机与表现手法

初三语文复习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创作动机与表现手法文学作品是作家们用文字创作而成的艺术品。

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有其独特的创作动机和表现手法。

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创作动机与表现手法,能够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深入挖掘文学的魅力。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帮助初三学生提升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一、创作动机的分析1. 时代背景文学作品往往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

作者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创作作品,会受到时代背景的启发和冲击,形成独特的创作动机。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作品的时代背景,深入了解作者在特定社会环境中的思考和表达。

例如,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在中国封建社会即将崩溃的时期创作的,通过狂人的视角和语言,用尖锐的批判意识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无聊。

2. 个人经历作家的个人经历往往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创作动机。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作家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探究作品中蕴含的个人情感和体验。

以鲁迅的《阿Q正传》为例,鲁迅曾经亲身经历中国社会的种种不公和压迫,他通过描写阿Q这个悲惨的小人物,抨击了社会的封建制度和道德沦丧,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二、表现手法的分析1. 描写手法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是作家通过形象细腻的语言来表现事物形态和情感的方式。

学生可以注意作品中的细节描写、比喻和象征的运用,理解作家通过描写手法所创造的意境和情感。

例如,鲁迅的《药》一文中,通过对一个垂死的老头子进行细腻描写,用绝望的气氛和生动的形象,揭示了人对于死亡的恐惧和无力感。

2. 叙事结构作品的叙事结构是指作家通过时间、空间和人物关系的安排来组织故事情节。

学生可以注意作品中的起承转合、线索的安排和情节的发展,掌握作家通过叙事结构来展现主题和情感的手法。

以鲁迅的《孔乙己》为例,通过叙述孔乙己这个可怜的小人物的一生,作家巧妙地布置了一个个情节,逐步揭示了社会对于弱者的无情和冷漠,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和悲愤。

3. 修辞手法作家通过修辞手法来营造文学作品的艺术效果。

论美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创作心理活动

论美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创作心理活动

论美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创作心理活动美术创作是作者通过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一种方式。

在美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创作心理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将从创作动机、创作目标、创作过程和创作状态四个方面来探讨美术创作过程中作者的创作心理活动。

创作动机是美术创作的首要驱动力。

美术创作的动机可以有很多种,比如表达情感、探索思考、传递信息等。

通过艺术形式将内心世界展现给他人,是许多美术创作者的基本动机之一。

梵高创作的《星空》系列作品,就是表达了他对于宇宙的浩瀚和永恒的思考和追求。

而某些创作者的创作动机可能来自于社会现实,通过作品传递社会信息,引发观者的思考和反思。

创作目标是美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朝向的方向。

创作目标可以是艺术品的审美效果,也可以是表达特定观点或情感。

在追求审美效果时,美术创作者会关注作品的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表现等方面,追求视觉上的美感。

而在表达特定观点或情感时,美术创作者会通过作品的形式、内容和象征等来传达自己的主题和情感。

无论是追求审美效果还是表达主题,美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都会将目标明确,并不断调整和改进作品,使其符合自己的要求和期望。

创作过程是美术创作者进行创作的阶段性过程。

在创作过程中,美术创作者需要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并通过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来推动作品的进展。

创作过程中,创作者会面临色彩、构图、技巧等方面的选择和创新,需要经过反复尝试和实践,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创作者还需要具备耐心和毅力,因为创作过程中往往会有困难和挫折。

创作状态是美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创作状态的好坏对于创作的效果和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当美术创作者处于灵感充沛、心情良好的状态时,可以更加专注和投入地进行创作,创作出更为出色的作品。

而当创作者处于压力过大、心情低落或缺乏创作动力时,可能会影响创作的质量和效果。

保持良好的创作状态对于美术创作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新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19页PPT

新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19页PPT
新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 的人, 决不会 坚韧勤 勉。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艺术创作的心理动机

中的某种无意识驱动力量。
潜动机的特点:
(1)具有驱动性。
潜动机像一只无形的手推动着艺术家进行创作,甚
至使艺术家别无选择。
(2)具有潜在性(即无意识性)。
潜动机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但它又是艺术家难以觉
察到的,艺术家受潜动机的控制后,投入艺术创作 中却忘记了自我,而处于不觉知状态。
2. 潜动机的两种转化形式 首先,潜意识分为三类: 一是集体潜意识。它是人在长期的自然和社会演 化中逐渐积累并通过遗传机制保留下来的心理形 成物。
创伤:
指创伤性经验作为潜在因素对创造性思维产生的
深层影响。
创伤性经验指某人在生命某一阶段,突然受到心
灵无法承受的某种刺激,引起极度失衡并留下伤
痕。这种伤痕隐藏在人的心灵深处,影响着人的
一生,艺术家也是如此。这种伤痕对艺术家的创 作发挥着潜在的动力作用,迫使他进行艺术创造。
三、 创作动机簇
1. 创作动机簇: 指一个动机内由几个子动机形成的丛簇现象。 其来源是,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有多层次、多维度的 生理、心理、精神需求,它们汇通于同一创作活动, 便构成既矛盾又趋同的创作动机。
的,一旦它遇到某种机缘,就会被惊醒,通过原型
活动,成为创作潜动机,一旦创作潜动机掌握了艺 术家,他就变成了集体的人。集体潜意识往往通过 作为集体人的艺术家外化为艺术形象,而艺术家往 往却不知晓,艺术家只是一种代言人。
歌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浮士德》
歌德创作了《浮士德》,就是充当了雅利安民族集体 潜意识的代言人。 荣格说:“不是歌德创造了浮士德,而是浮士德创造 了歌德。”
二是反向作用:
反向作用,是指艺术家的追求似乎与潜动机相反,
而实际上不过是潜动机的某种变态或曲折表现。 巴尔扎克因贫困而拼命写作,潜意识中以追求金 钱财富来满足自己,而意识中又拒斥金钱,追求 作为一个严肃的作家,这就是反向作用。

创作动机之我见

创作动机之我见

文学创作动机之我见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殊心理状态和意愿。

在心理学上指引起和维持个体行为,并将这一行为导向某一既定目标的愿望或意念。

而创作动机就是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史铁生:“写作是要为活着找个充分的理由。

”弗朗索瓦兹·萨岗:“问我为什么写作,我的回答是:它使我着迷。

”白先勇:“我写作,是因为我愿把内心深处无声的痛苦用文字表达出来。

”巴金:“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中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我为什么需要文学?我需要它来改变我的生活,改变我的环境,改变我的精神世界。

”铁凝:“我觉得文学的最终目的并不是把所有的痛苦变丑,而是变美。

温暖的力量是强大的是更不容易的力量。

”卢梭:“为面包而写作,不久就会窒息我的天才,毁灭我的才华。

任何刚劲的东西,任何伟大的东西,都不会从一支唯利是图的笔下产生出来。

需求和贪欲也许会使我写得快点,却不能使我写得好些。

”从小我们就学习写作文,谈不上什么美好的动机,因为当时的我们或多或少是把它当成任务来完成。

可是成长中,慢慢的文学创作成为了一种倾诉的手段、一柄表达思想的利器。

虽然比不上文学大家们精雕细琢的名作,但对于自己写的东西总归是惜若子女。

我相信在各种动机的刺激下,任何一部文学作品的诞生都如同一个艰难的分娩过程,那其中必定充满着太多的苦痛和挣扎,于是也会倍加怜爱。

心理学上说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那么推而可得文学创作也是由某些需要引起。

这其中不会单纯只是某种需要,通常都是许多原因混杂在一起才促成了一部作品的问世。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五类。

那么文学的创作动机实际上也就是这些需要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也许有的人会觉得前几种需要过于基本,怎么可以与文学这种听起来高雅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在很多创作中对于金钱的追逐已经在深深地影响着作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例分析
1.艺术创作 作者需要: 体现母亲丧子的悲痛 体现圣母玛利亚的美丽 作者突破了以往苍白衰老的 模 式,圣母被刻画成为一个 容貌端庄美丽的少女,却没 有影响到表现她对基督之死 的悲痛,她的美是直观的, 但她的悲哀却是深沉的。她 所体现出的青春、永恒和不 朽的美,正是人类对美追求 的最高理想。
不被金钱玷污
家境贫寒生活困难 不愿趋炎附势 为宫廷作画 自食其力的平凡生活——卖画
既有饭吃,又保全自己的尊严、艺术追求和良心
1819年1月,巴尔扎克从法学院毕业,但也是同年,他拒绝了家人 为他安排的公证人事务所的职位,坚持要走毫无生活保障的文学道路

为了向父母证明自己的文学天赋,他几乎足不出户的奋战一年, 完成了处女作诗剧《克伦威尔》。然而结果却令自己大失所望。法兰



生命体验包容着基本需要,基本需要又作为动机簇出现,其 间应具备的条件,关节点,以及如何转换
第一,此人必须具备艺术才能,有通过艺术方式、途径达成 目标的本领。 第二,基本需要(不管是缺失还是丰富)必须达到阈限,即 至少达到发生冲动的最低临界点——需要太弱(或可有可无 ),不可能有艺术冲动;但是,其张力又不能太强,强到使 意识崩溃、神经症出现,或者“提前起步”。这意味着,基 本需要的张力强度必须符合耶基斯—多德森定律。该定律认 为,激活水平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中等、适度的水平易 于维持一个人的兴趣与敏感,又可以减少焦虑。
当同一目标或物体对人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即一方面 好而趋之,另一方面又恶而避之时,就产生趋避式冲突。 例如,有些学生相当干部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想 参加文艺晚会又怕自己演节目,想选修一些新课又怕考试不 及格等种种矛盾心理。
举例分析
1.艺术创作

米开朗琪罗作品的冲突十分明显。其人物雕像好像要扭断自 己的身体,但内心的失望和压力又如此之大,似乎只好屈服 于它。力的两极性,是米开朗琪罗雕塑最突出的特点。
(一)概念
创作活动中,有一个或两个以上子动机(或需要)对艺 术家都具有正价值,都是想要满足的对象,但由于当时 的特殊情境(种种客观或主观原因)不可能同时满足。 此时,艺术家会陷入剧烈的动机冲突之中,在做出取舍 前,其内心充满难以和谐共处的两个趋向,就是双趋式 冲突。
那么,艺术家该如何做?是否一定要对两个子动机做出 非此即彼的选择呢?

小结
在吸力和斥力、正价值和负价值之间,主体可能维持一 段平衡。但作为一个创造者,其激情与活力终究会使他 逐渐趋向于正价值。


(三)动机簇分析

艺术家的内在需要不但构成动机簇,还是生命体验形成的温 床。
生命体验,是艺术家作为一个生物的、社会的和创造的人对 于宇宙、人生所形成的基本看法。它决定着该艺术家对艺术 的根本态度,创作的总体倾向,独特的感受、表达方式、冲 动的指向以及作品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等。 生命体验,不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种先天的心理结构。任何 残疾人出生时,其心理与正常人一模一样。生命体验是获得 性的,而不是先天的。在获得性过程中,基本需要起决舍,舍鱼而取熊掌。
例如:贝多芬 恋爱失败,反向自卑 倾诉高傲 舍鱼而取熊掌
苔莱斯点燃爱火
倾诉爱
倾诉爱
梦幻气息的作品
《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热情朔拿大》
(二)解决方式
2.以兼容的方式满足 必须是在不同子动机非常接近或可以沟通的情况下才发生。 它并不是两者并重,而是主要满足一个,暗地满足另一个。


动机冲突分析

动机冲突(又称心理冲突),这是指一个人在某种活动中, 同时存在着一个或数个所欲求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 上互相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 定取舍,表现为行动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 态,称为动机冲突。
按形式分为四种: 1)双趋式动机冲突 2)双避式动机冲突 3)趋避式动机冲突 4)双重趋避式动机冲突


(二)动机簇与艺术家的需要


需要分为分为缺失性和丰富性两种。
缺失性需要又可分为生理、安全、爱、尊重等,其下还可细 分。

丰富性需要也可分为许多小类。
事实上,艺术家的需要比普通人更迫切、特殊,因为他有独 特的气质和丰富的感受性。

需要支配人,但并不完全像马斯洛前期所设想的,一个时期 被一种需要所支配,这种需要满足后进入另一个阶梯,而是 同时被几种需要所支配,只不过是最基本的一种起主导作用 罢了。此时,主体可能无视其他需要,以为欲求尽在于此。
双避式冲突是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 心理状态,如进退维谷,左右为难。
(二)解决方式
1.两害相权避其重而就其轻
陀思妥耶夫斯基创作《赌徒》 因欠债而被投入监狱 内心激烈冲突 为混饭而制作低劣作品 一个月内完成作品
选择为金钱而躲开被投入监狱的危险
2.避开甲又避开乙,在冲突中杀出第三条道路
齐白石的创作道路 保证艺术良心
《雷雨》图
双避式动机冲突
(一)概念
双避式动机冲突指动机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子动机( 或需要)对艺术家都有负价值的情况下所引发的矛盾冲突 及解决方式。 对普通心理学来讲,这种冲突引发行动的可能性会很 小,主体摆荡在两个对他都不利的需求中焦虑丛生,难以 自拔,但对艺术家来说,却具有很强的驱动力。
双避式动机冲突(美国心理学家勒温) 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眼前呈现两个具有同样强度 威胁力的目标;但是迫于环境形势,逃脱一个威胁就必须 要接受另一个威胁,正是所谓的“前有伏兵后有追击”。 此时个体引起的紧张和随之所产生的动机上的冲突就是双 避式动机冲突。这正是人们平时所说的“两难心理”。



第三,基本需要必须具备某种可满足性,即相对于其能力来 说,是通过努力可以得到的。
第四,此艺术家必须同时具备几种需要,以满足动机簇的要 求。否则,不但“簇”无法形成,而且单一动机所调集的心 理能量很难完成一个复杂的艺术活动。 第五,艺术家必须进入敏感状态。 由上可见,动机簇的发生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对创作活 动来说,上述各种条件都应在生活实践中自然地、无意识地 积累、形成,绝不可有意为之。如果不是切身的需要,不会 产生强烈的失衡、易感点,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创作活动,当 然也写不出好作品。


按照普通心理学的观点,趋避式冲突导致“行动”的可能性 最小,然而对于创作心理学来说,却并非如此。开始,作家 可能在正效价与负效价之间维持着平衡,无法进入创作,或 者创作了一部分也可能毁掉。陀氏说,我“写了很多,但在 新历12月 4日全给我扔掉了”。最终,正效价毕竟会战胜负 效价而导致作品产生,“我从新历12月4日到18日进行构思 ,我每天平均要构思至少五六份提纲,我的脑袋象风车一般 转动着。我真不懂,我怎么会没有发疯。” (《书信集》第 186-189页) 真需要战胜了准需要,内部张力系统马上动员起来,使 心理能量集中趋向冲突的一方,心理能的聚集极大地提高了 创作活动的效率。

双趋式动机冲突
双趋式的动机冲突: 个体在有目的的活动中同时有两个并存的目标、而且这两 个所欲达到的目标对其具有同样强度的吸引力和能引起同 样强度的动机。但个体由于条件、环境所限制而无法同时 获取两个目标,这时在心理上产生难以作出取舍的冲突情 境,这就是双趋式动机冲突。 产生双趋动机时必须作出强迫性的、非此即彼的选择,优 柔寡断则结果可能一个都得不到或造成对心理的伤害。社 会生活中此种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常常会遇到。如某青年 一方面要参加组织安排的活动,又想观看足球比赛。参加 了组织活动就不能看足球赛,反之也一样。最后他必须作 一个取舍。
例如:毕加索《格尔尼卡》 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
兼容
以对法西斯仇恨为主,同时体现艺术追求
追求正义、和平 《格尔尼卡》诞生
(三)再举例
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也有许多这样的 例子:
例:1.王勃《滕王阁序》 需要:彰显自己的才华,求得赏 识。
需要:艺术追求和审美价值,作出 好诗!这是一篇用骈体写成的诗序, 但它笔力明快、风格清新、气势浩荡, 堪称典范之作。 两者以兼容的方式满足了。
《滕王阁序》图
2.曹禺《雷雨》 需要暴露:周冲的惨死,不仅揭露 了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同一切美好愿望的 对立,同时还暴露了这个封建性的资产 阶级家庭的罪恶。 需要希望:鲁大海这个人物虽然写 得还不够丰满,但作家对他赋予了很大 的热情,这是体现作家社会理想的形象。 他粗犷,有力,最后《雷雨》中的那些 人都毁灭了,他却走向自己应该走的道 路。鲁大海的出现又给作品的阴郁气氛 带来了明朗与希望。 常将主要人物(劳动人民)漏掉 (放在幕后处理)——满足于暴露,将 希望藏在背后。
创作动机簇
目录 目录
动机簇及其冲突 动机簇及其冲突 动机簇与艺术家的需要 动机簇与艺术家的需要 动机簇分析 动机簇分析
动机冲突分析 动机冲突分析
(一)动机簇及其冲突


动机簇是指一个动机内几个不同子动机形成丛簇的现象。
其来源是,任何一个艺术家都有多层次,多维度的生理、心 理、精神需求。它们汇通于同一创作活动,便构成既矛盾又 趋同的创作动机。 动机簇是统一的,因为各个子动机暂时联合,为同一创作活 动服务;又是冲突的,因为各个子动机的内涵不同,背后蕴 蓄的力不同。 各个子动机有相对的独立性,彼此间必然发生冲突,但集合 为同一动机簇时又是一个整体,必然给艺术家以整体的张力 ,艺术创作便在这冲突和联合的合力中进行。
(哀悼基督、圣母怜子、圣殇) 死去的基督安卧在圣母 玛利亚的膝上,圣母俯 视着儿子,眼里充满了 忧思与爱怜。
举例分析
2.文学创作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

一方面,陀思妥耶夫斯基向《俄国导报》预支了四千五百卢 布的巨款,为了还债和满足需要,《白痴》的素材对他具有 强烈的正效价。他说:“我理解,归根到底,创作长篇小说是 我全部和主要的希望”。 另一方面,对于既要照顾读者的期待视野,又要按照出版商 口味,即“根据预约和规定的尺码”进行创作,他充满了反 感和厌恶,内心体验着“难以忍受的痛苦”,可见,迁就出 版商对他又有极强的负效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