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
当代美国美学家V.C.奥尔德里奇如下的见
解:“同一个物质性事物,在人们的知觉中,或
者实现为物理客体,或者实现为审美客体。这
就关系到两种不同种类的知觉方式。‛ 即一
种是普通知觉,另一种是审美知觉,也就是艺
术知觉,即对事物的变现性的知觉。
英国心理学家洛克:
同一事物有两种性质:第一性质和第二性 质。事物的第一性质是指事物超越感知的性质, 无论我们是否知觉,它们都存在于事物之中。 如败墙的大小、形状,都是可以客观计量的, 就属于第一性质。事物的第二性质是指事物的 颜色、气味、声音等。它不存在于事物之中, 而存在于人们的知觉中,如败墙的陈旧的颜色、 潮湿发霉的气味、扣击时所发出的声音,都必 须依赖于我们的知觉才能存在。很明显,事物 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都还是事物的物理性质。
英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和鲍桑葵
提出了事物的第三性质,即人们在知觉事 物中所产生的情感和带情感的幻象。 ※ 实际上,事物的第三种性质就是事物的表 现性质。如在久视败墙之后所看到的山水、人 物以及由此产生的欣喜之情。
罗丹:“一个伟大的画家不仅在动物身上 看见宇宙灵魂的反映,而且在树木荆丛源野、 山丘中也看见。一般人看来不过是树木和土地, 在伟大的风景画家眼中,却像是硕大动物的形 相。柯罗在树顶上、草地上、水面上看见的是 善良;米莱在这些地方所见的都是苦痛和命运 的安排。”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 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艺术家所见 到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因为艺 术家的感受,能在事物外表之下体会内在真 实。” 克罗齐:“画家之所以为画家。是由于他 见得到旁人只能隐约感觉或依稀瞥望而不能见 到的东西。”
京剧《武松打虎》
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池塘生春草不隔,“家池上,江淹浦畔”,隔)文学创作过程(创作动因、艺术构思、语言呈现)、文学创作心理机制(艺术直觉、艺术情感、艺术想象、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作家与生活体验、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创作个性与独创性、创作自由和社会责任)创作动因:创作动因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驱力,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
文学创作过程
《流云小诗》
艺术构思
艺术构思:作家在创作动机指引下和创 作冲动的驱使下,运用艺术概括手段塑造艺 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形成完整的艺术世 界(作品整体架构)的思维过程。
创作动机/冲动 指引 艺术构思(核心环节)
艺术构思的方式:艺术概括
创作过程
文学创作的含义
文学创作是作家(谁来写?)对社会生活 经验(写什么?)进行审美加工(怎么写?) 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具体地讲,文学创作,是指作家从产生创 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 达的过程。
世界 作家
作品
沈从文
创作中的作家
创作过程
创作动因
创作动因是文学创作的开 端,是指作家生活体验积累到 一定程度时产生的创作内驱力, 包括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
巴尔扎克
91部小说 2472个人物 《人间喜剧》 马克思、恩格斯
“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郑板桥: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 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 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其次要懂得文学表现之能。
1.随物赋形,曲尽其妙(达理/形似) 苏轼: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 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 了然于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 则文不可胜用矣。 果戈里:”构成普希金的属性,以别于其 他诗人的优点“:”那就是在于描写的无线敏 捷和以少数特征勾画整个对象的不平凡的艺术。 他的形容语是这样明晰和大胆,有时候一句话 就可以代替整段描写”。
卡夫卡:《变形记》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艺术构思物化为文学作品的关键步骤, 作家把想象中的内容转化成语言文字的整个过程都属 于文学表现。这需要作家要具有较强的文学表现力。
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 :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文学概论——精选推荐
M.H.艾布拉姆斯(美)关于文学四要素说——•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文学作为人类特殊的精神活动,既然有四个要素构成,就必须把它作为有机的整体来研究,研究它的流动过程和反馈过程(双向逆反运动),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文学理论体系。
文学理论以人类的文学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文学理论是文学学(一般称文艺学)的一个分支。
文学学以各种文学发展史文学现象为研究对文学批评象。
它由三个分支文学理论学科组成。
文学理论是从理论上系统阐明文学普遍规律的科学,它要阐明的是有关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及其社会作用的原理原则。
文学理论包括的几层内容:一、文学的本质论二、文学的构成论三、文学的创作论四、文学的鉴赏论五、文学的发生发展论文学理论的主要特征:1.历史性: 不同时代有其时代的文学观念2.倾向性:哲学基础、阶级意识、阶层趣味3.民族性:民族生活、性格特征。
我国古代最正统的文学是诗,并且多为抒情诗,所注重的是主观的情思、感兴和喟叹。
抒情文学的理论。
从最早的“诗言志”、“情动于中形于言”,到以后的“诗缘情”,“意象”,“感兴”……4.普遍性:探索文学现象中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包含普遍的内容,它所概括的范畴、观念和原理可普遍适用于解释一切文学现象。
学习文学理论的意义:首先,文学理论指导人们系统地掌握文学的基本命题和原理,形成健康的进步的文学观,提高文学欣赏水平。
其次,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有指导作用。
再次,文学理论对文学批评有更直接的指导作用。
此外,文学理论还给文学史研究提供思想基础,指导文学史更透彻地描绘一定时代文学的实际状况,揭示文学继承发展的历史动因和基本规律,正确地评价历代作家和作品的风格特征等等。
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学习文学理论课程的要求一是掌握原理,注重理解;二是抓住重点,融会贯通;三是联系实际,培养能力;四是学习教材,攻读原著。
第一张文学性质第一节文学的本质属性一、文学是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二、如何实现主体审美意识的语符化显现第二节文学性质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一、有关文学性质的不同观点二、文学性质为什么会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第一章文学的性质“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指文章和博学。
创作的构思
创作的构思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构思是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创作主体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定向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它包括选取、提炼题材,酝酿题材、确定主题,考虑人物活动与事件进展的布局,探索最适当的表现形式等。
一部文学作品或文学形象的生命,就是在创作构思阶段中形成的。
创作构思的流程:触思、运思、定思触思构思的开始,创作动机唤起了大脑皮层的工作状态,为构思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
但这种可能性能否实现需要一定的条件。
从现象上看,最初的构思往往得之于客观事物的触发。
它常以灵感的形式出现,外物的触发是引起作者构思的契机。
阿Q的形象,在鲁迅心目中似乎已经好几年了,但鲁迅“一向毫无写他出来的意思”。
因孙伏园约稿,“经这一提,忽然想起来了”,由此才产生了《阿Q正传》的构思,才使作者“竭力想摸索人们的魂灵”,“写出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
有时“触发”不是直接产生于对事物的感知,而是作者因某种情况产生创作的需要之后被有意识唤起的印象所触动。
创作构思的获得,包含了许多偶然中的必然,关于这样一种带规律性的现象,有人总结为“长期积累,偶然得之”。
对于一切作家而言,存在着产生构思的一般条件和个别条件。
所谓一般条件,即受现实生活的长期影响而形成的主体因素,包括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情绪记忆、联想能力、审美创造意识等,这些主体因素,识构思能否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基础。
个别条件则引人因时而异,彼此区别很大。
可见构思触发的个别条件是较为复杂的。
由触思产生的一般条件和个别条件来看,客观外物之所以能够成为触发构思的契机,就在于它们与创作主体内在世界的呼应,看似偶然的触发,在创作主体的心灵中却有着长久的积蓄,不得不发的必然性。
这是这种“外感”与“内蓄”的共鸣,使创作主体对现实事物做出强烈的反映,产生透过外表深入内蕴和挖掘生活现象之间隐秘联系的强烈欲望,这种对现实事物的定向的审美注意,使创作者自然地把自己的创造激情、艺术想象云集在某一特定对象周围,或者顺应它的内在动势的延展,从而进入具体作品的构思活动。
文学概论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a)
b)
简化: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 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和意 念的神髓的构思方式。 例证:孔乙己“站着穿长衫的唯一一个 人”。 祥林嫂只有眼睛还表现她是一个“活物” 突出和简化的异同: 相同:都是为了使形象或者意念更传神、 更富于特点 不同:突出是以浓墨重彩和淡化背景来吸 引读者的注意力;简化则是将形象和意念 身上所有遮蔽物全部剥掉,只留下最核心 的要素。
3.
①
②
③
创作动机 定义: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作的内在驱动 力。 创作动机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有内在情感 表达的需要,也有功利性的动机。 功能:文学创作得以施行的动力。
二.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
1.
2.
①
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 基础上,由一定创作动机驱动,运用想象、 联想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 按一定意图孕育出艺术形象的思维过程。 艺术构思的三个阶段: 形象的受胎:由生活的触动,产生创作某 一艺术形象的冲动。
B. a.
b. a)
b)
无意识 内涵:潜伏在主体意识之下的观念和心理活 动,主体的意识无法明确认识到。 作用: 根据意识提供的线索,暗中组合文学材料, 直到被直觉和灵感发现。 在作家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影响作家的创 作。 例证:古典小说中“老大窝囊模式” 《边城》中的“三角恋爱”模式
4. 几种常用的艺术构思方式
②
③
形象的再孕育:对形象进行深入思索,挖掘其深 层内涵。 形象的基本完成:通过具体的结构安排,将尚且 模糊的形象清晰化。 蒋孔阳:“生活和人物如何具体化,如何在作品 中活起来,并如何系统而完整地表现出作品的主 题思想来呢?这就有待于情节和结构了。(《形 象和典型》,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80年,201 页。)
文学创作过程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 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 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 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 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 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 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 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 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 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 到。
•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 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 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
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 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 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 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 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
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
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
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文学材料: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 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 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心理现象 • 特征: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 • 思维过程: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
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无意间获得结果 • 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
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 作用: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旬,我抬起头来,第 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为了要确定 是在哪一天,就得回忆当时我看见了些什 么。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 的火光一动不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壁 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对啦, 一定是冬天,我们刚喝完茶,因为我记得 当时我正在吸烟,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 见了墙上那个斑点。我透过香烟的烟雾望 过去,眼光在火红的炭块上停留了一下, 过去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 旗帜的幻觉又浮现在我脑际,我想到无数 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 坡。这个斑点打断了这个幻觉,使我觉得 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过去的幻觉,是一 种无意识的幻觉,可能是在孩童时期产生 的。墙上的斑点是一块圆形的小迹印,在 雪白的墙壁上呈暗黑色,在壁炉上方大约 六七英寸的地方。
《文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名词解释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统称文艺学,它是一门以文学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
2.文学理论:文艺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以及相关的研究方法为研究对象,并将分析研究文学的普遍规律作为其根本任务。
3.文本:文本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
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是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四个要素组成的。
4.文学价值:文学价值是文学作品满足人和社会需要的属性,是由作家和读者共同创造的,主客观统一的产物,主要包括认识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等。
5.文学价值的“真”:文学价值的真,是指文学要通过合乎艺术规律的方式,将社会的真实状况、人生的真正面目、作家的真诚体验等表现出来。
6.文学价值的“美”:文学价值的美,是指文学在真和善相统一的基础上,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和需要,给人精神上的愉悦。
7.文学的功能定义:文学功能是文学价值属性的实际反映和体现。
文学功能存在的内在依据是文学的价值。
文学的功能不是孤立地存在的,它存在于功能的系统之中。
8.文学创作(创作过程):是指作家从产生创作动机和创作冲动到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传达的过程。
(这也是一部文学作品从内在心理体验到外在形式的形成过程。
)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eg: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到手中之竹。
眼中之竹山是指客观存在的竹子,而胸中之竹则是艺术构思过程中的艺术形象,至于手中之竹,已经是经过艺术传达之后的竹子,是画在纸上的画图,是最终完成的作品。
)王国维的隔与不隔:“隔”意思则是指艺术技巧使用的很拙劣,以致不能有效地调动读者情感,并使之升华为艺术情感。
“不隔”第一层含义是说文字运用得恰到好处,是读者能够直接体会到诗词中蕴含的内涵而感不到丝毫的文字障碍。
第二层含义是指用直书其事的方式作诗,不堆砌典故,使人不劳猜想就直接感知诗中蕴含的情感。
文学概论 第五章
第五章文学创作第一节文学创作过程一、创作动因(一)创作动机的构成●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
●创作动机的社会性因素。
(二)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影响作品的内容●影响作家对创作技巧的选择●影响作品的风格(三)创作冲动1.创作冲动主要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2.创作冲动的主要特征●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出道新的朦胧的情绪体验。
●创作冲动是一种复杂和升华了的情绪。
●创作冲动总指向作家的内心世界。
二、艺术构思(一)艺术构思的过程艺术构思是文学创作过程的核心环节。
●形成作品的整体构架。
●设计具体艺术形象。
●安排情节演变。
(二)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艺术综合,艺术简化,艺术变形。
三、语言呈现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文学创作中语言运用需要考虑到下列几点恰如其分,富有表现力,追求独创性。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一、艺术直觉艺术直觉是指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我课题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
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
艺术直觉与创作灵感。
二、艺术情感艺术情感于日常情感。
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艺术情感的表达需求构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
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了文学创作的核心。
艺术情感是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成分。
三、艺术想象艺术想象是文学创作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因素。
(一)艺术想象的特点艺术想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
艺术想象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
(二)艺术想象的类型再现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
四、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
作家与生活体验。
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
创作个性与独创性。
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
一个作家应该的国家,人民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荷马从效果的角度写海伦的美。
02
03
04
05
技巧运用的原则
要为塑造形象服务。
正例:对海伦的塑造。
要为表达某种中心意念服务。
反例:朱缃的诗歌探索过分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的传达。
反对为技巧而技巧。
反例:诗歌用僻典。
两种写作方式:即兴与推敲 即兴 内涵: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创作出某作品的状况。(149页2段) 即兴写作产生的条件: 具备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需要一定的气氛和创作契机。 较高的天赋和较好的技巧。 经过自觉不自觉地长久酝酿。
几种常见的构思方式
例证:鲁迅“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人物描写方式。
构思方式: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象,发展、完善意念,并建构作品整体的具体方式。(139页3自然段)
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突出和简化 突出 内涵:作家在艺术构思时,抓住某一形象和意念,调动各种手段,使之与众不同的构思方式。 类别: 浓涂重抹:对某一形象和意念详细刻画。 例证:阿Q的“精神胜利法”;郭靖的“忠厚” 淡化背景:在众多的背景事物中,将某一形 象突出和强化。 例证:诸葛亮的出场;王熙凤的出场
陆机:“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文赋》)
运行机制:偶然的发生,却是长期思考的结晶。
特点:偶发性、瞬时性、兴奋性,创造性
灵感与直觉的区别:(136页)
1
从性质上说,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突兀判断。
2
从时间上说,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七章文学创造过程教学目的:了解文学创造过程的三个阶段,掌握文学创造的规律。
教学要求:掌握文学创造的规律、艺术构思的心理机制。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过程一、创作的发生(一)创作动机的触发创作动机,是推动作家艺术家从事创作的念头,是创作活动得以进行的动力和能量。
动机产生是需要与刺激合力作用的结果。
需要是动机的内部动力,动机首先由需要而产生。
需要有高有低。
一个优秀作家的需要应当是高层次的,即应当是出于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为满足人民需要、时代需要而创作。
低层次的需要应当注意在创作中遵循艺术规律。
创作动机的产生还需要外在刺激。
外在刺激对创作动机的引发往往具有偶然性,但在偶然中潜存着必然因素。
外在的刺激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感性事物,有的是观念或意念。
(二)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⒈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⒉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⒊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的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常常只是一个机缘,是这个机缘的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内心体验的契合;⒋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而只是把自己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的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自己的知觉中出现一个新的创造物。
二、艺术构思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想象中对未来作品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设计过程,是艺术地把握世界和反映生活的总体设计过程,是在观念中创造出以艺术形象(审美意象)为中心工作和最主要任务的过程。
以叙事文学作品为例,艺术形象即人物形象的塑造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形象的触发、形象的酝酿和形象的形成。
形象的触发又叫形象的受胎,它是作家、艺术家在有了一定的生活、情感积累后,由于受到某种刺激而企图把某些人物表现出来的主观印象。
它建立起了形象的雏形,是形象形成的基础。
文学概论,讲义,第七章 文学创作
第七章文学创作第一节文学创作的主观条件作家的创作活动具有广泛的社会效应,因而不能视为纯粹个人的事情:他主要是为社会为他人而不仅仅是为自己进行创作活动的,因此是承担着社会责任的。
这样文学创作本身的复杂性与社会需求两方面都向作家们提出了高要求:他们必须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与独特素质的一类人,否则就无法承担作为作家所应有的责任。
那么作家究竟应该具备哪些必要的素质呢?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为社会所认可的作家呢?这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文化修养,二是作家的独特素质。
一、文化修养作为从事高层次精神生产活动的人,作家无疑应该有较好的文化修养。
对于作家来说,必要的文化修养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应该有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的技能。
②具备较高的人格修养,应该是一个境界较高的人。
③对文学有特殊爱好。
二、作家的独特素质即使一个人有很好的文化基础知识与技能,也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很好的人格修养,并且非常喜欢文学艺术,他要想成为一个作家也还有是不够的。
作为作家还需要一些独特的素质。
①作家应该经常处于创作激情之中。
②作家对生活中的事物,特别是那些具有特征性的、隐含着重要意义的事物具有极为敏锐的观察力,而一般人对这些则经常是熟视无睹。
③作家对于语言也有着超常的敏感与驾驭能力。
创作主体是指处于创作过程中的作家个体。
作为作家,除了具备一般的素质之外,还需要具备一些独特素质,如创作激情、敏锐的观察力、对语言超常的敏感。
总之,作家素质既是一种职业的修养、习惯,又是种个性气质以及其他方面的天赋因素。
它是使作家成为作家的必备要素。
当然,一个天赋并不出色的人,通过艰苦的努力,也能够弥补自己的先天不足,而成为优秀的作家。
这方面的例子在文学史上也并不鲜见。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主客体关系文学创作作为精神生产活动亦如其他各种生产活动一样,是一种主体之于客体的加工改造活动。
本质上是由客体到主体,再由主体到客体的双向交流活动。
创作过程也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相互交融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厨川白村关于创作的观点
厨川白村将创作动机归结为苦闷的象征,认 为人在内有想要动弹个性表现欲望,在外有社会 生活的束缚和强制。在这两种力之间,苦恼、挣 扎的状态就是人类生活,于是人们想办法脱离这 种苦境,而文学创作正是脱离苦境的一种方法。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诗》三百篇,大 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 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2、深层动机是植根于作家心胸融进作家 血肉构成作家生命一部分的心理原动力。它是 作家内心的一种需要,是一种深层次的冲动和 欲望。
精品课件
A、弗洛伊德——“人格三部结构” 本我:潜意识、欲望、本能—快乐原则 自我:人在清醒理智状态下的意识,是人的意 识不到的潜意识—现实原则 超我:被道德化升华了的意识—至善原则 B、荣格 “集体无意识” C、厨川白村(日)(1880~1923) 《苦闷的象
精品课件
艺术简化:作家对所写人事寥寥几笔,将 其特征勾勒出来,而对于无关紧要的细枝末 节完全省略。
艺术简化是一切文学
艺术创作都必不可少的
手段,因为任何创作都
不可能将生活中发生的
一切都写进作品中,只
能是抓住重点,突出特
征。
精品课件
京剧《武松打虎》
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 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的形式表现 出来。
白先勇:我写作,是因为我愿把内心深处无 声的痛苦用文字表达出来。
格林:写作是由不得我的事。好比我长了个 疖子,只等疖子一熟,就精品课非件 得把脓挤出来不可
3、临近动机: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指更加贴近文学创作本身的动机,主 要指作家对自己艺术才能的良好感觉和充分自 信; 二是指临近创作状态的动机,主要表现为 语感动机,即作家不但对民族的语言有着深切 的理解和感觉,而且能将之用语言表达。
征》
精品课件
弗洛伊德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创作是一种欲望的表现和宣
泄。
弗洛伊德把创作视为一种“白日梦”( day-dreams)现象。
白日梦与梦不一样,梦的内容来自幻觉 ,而白日梦的内容则是想象或幻想的产物 ,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直接的关系。
精品课件
弗洛伊德认为白日梦形成于心理补偿的需要。
第二讲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过程 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 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
精品课件
文学创作过程
❖ 创作动机 ❖ 艺术构思 ❖ 语言呈现
精品课件
一、创作动机
文学创作的动机是基于人的高层次需要 即审美需要产生的,它是激发创作主体进行文学 创作,并把创作主体的情感活动、想象活动、意 象活动、言语活动等引向特定的艺术对象,进而 把特定的艺术对象熔铸成艺术形象的心理原动力 。
作家的深刻体 验无法用一般方 法表现,于是他 们就将习以为常 的生活现象进行 扭曲,创造出一 种具有象征意味 的艺术形式。
卡夫卡 1883~1924
精品课件
三、语言呈现(见《什么是文学》ppt语言作为语言艺术的特性)
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
精品课件
手中之竹
“池塘生春草”、“空梁 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 不隔,词亦如是。……如欧 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 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 晴碧远连云。千里万里,二 月三月,行色苦愁人。”语 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 云:“谢家池上,江淹浦 畔。”则隔矣。
这种心理原动力既是基于作家的审美需要产 生的,又能够使作家的审美心理需要得以实现。
精品课件
一般来说,文学创作动机可分为表层动机 、深层动机和临近动机。
1、表层动机是最初诱发作家对文学创作 产生兴趣并将作家引入特定艺术对象的一种动 机。
表层动机包括兴趣动机、谋生动机、显示 文学才华的动机以及自我实现的动机。
“这些幻想的内容很明显受动机的 指挥,白日梦中的情景和事件,或用来满足白
日梦者的野心或权位欲,或用来满足他的情欲
。青年男子多作野心的幻想;青年女人的野心
则集中于恋爱的胜利,所以多作情欲的幻想;
……有些白日梦经过短时间后,即代之以一种 新的幻想,有些白日梦编成长篇故事,与时并 进,随生活的情形而变。文学的作品即以这种 白日梦为题材;文学家将自己的白日梦加以改
精品课件
二、艺术构思
作品整体构架的形成
艺术构思的一般步骤
具体艺术形象的设计
(实际的文学创作过程,三个步
骤紧密相连,不一定有先后次序)
精品课件
情节的演变发发展
至于结构二字,则在引商刻 羽之先,拈韵抽毫之始。如造 物之赋形,当其精血初凝,胞 胎未就,先为制定全形,使点 血而具五官百骸之势。 李渔《闲情偶记•结构第一》
精品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荣格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荣格ppt15-26)
原型(archetype) 1、荣格心理学术语,是集体无意识
中的一种先天倾向,是心理经验的一种先 在决定因素。
2、文学理论意义上的原型,是指在不 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能激发 读者情感反应的构思、形象、意象或情节 类型。
原型具有整合现实经验和调动接受心理 的功能。
精品课件
故事情节本 身是否合情合 理
情节是否能 够与作家所设 计的人物的性 格相吻合
精品课件
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
艺术构思
艺术概括
艺术综合 艺术简化
艺术变形
精品课件
艺术综合:对各种材料的重新组合,从而 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作家创作文学作品 很少严格按照完全真 实的生活经验来写, 都要经过概括与综合 的过程。
造,化装,或删削写成小说和戏剧中的情景。
但白日梦的主角常为白日梦者本人,或直接出
面,或暗以他人为自己写照。”
与白日梦》
精品课件
《作家
弗洛伊德认为: “ 一篇创造性的作品像一场白日梦
一样,是童年时代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和 代替物。”
他认为文学创作研究应该遵循这么一个思 路:
“从研究幻想开始,导向对作家 如何选择他的文学素材这一问题的研究。 ”
精品课件
原型举例
《聊斋》创造的鬼狐世界与中国 的某种文化原型有密切关系。
《说文解字》:“狐,妖兽,鬼所乘 也,有三德。其色中和,小前大后,死则 丘首。”
鬼和狐化为人形往往仅为女性,所以 其作祟的方式是“媚”。女鬼或女狐又必 和狡猾、淫荡、媚惑、阴险相联系,于是 有“狐狸精”之说。从《天问》、《抱朴 子》、《初学记》、《太平广记》到唐诗 宋词,都有记载或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