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创作过程
文学的创作要经历三个过程即发生阶段
文学的创作要经历三个过程即发生阶段、构思过程与物化阶段。
文学创作的发生阶段包括材料储备、艺术发现与选择创作动机;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则是文学创作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也最重要的阶段,这是一个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既是我们说的创作表现阶段,即文艺创作的完成和定型。
我们一直在追看、讨论的《美人心计》,我们十分期待的《泡沫之夏》、《蓝色佳期》(原著名为《佳期如梦》)、《来不及说我爱你》(原著名为《碧甃沉》),有惊喜,但更多的是因为与原著不同而带来的缺憾和思考。
珠玉在前,我不能接受电视剧在剧情上的变动,不能接受演员与心中角色的巨大差距。
但因为有对原著深刻的感情和想对电视剧版本和原著对比的想法,即使失望,我还是一直在看,一路期待。
也会觉得自己十分矛盾,但交流之后我发现身边的同学也大多有这样的感觉。
这让我萌发了对这一现象进行归纳、深入探究的愿望,于是顺其自然的有了写作的欲望。
首先我和几个关注这个类型电视剧的朋友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大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听取了大家或褒或贬的意见,我有了更多感悟,但还是坚持最初自己的想法:这归根结底是电视剧创作中的一种“拿来主义”,即使原有读者群的追捧带来了高收视率,仍不值得推崇。
然后,我上网查阅了这几部小说及改编后的电视剧的资料,重点是网友对剧情改编及演员选择的看法。
其中,争议最大的是《泡沫之夏》与《蓝色佳期》。
《泡沫之夏》主演被质疑集体装嫩,《蓝色佳期》则被疑“台味”太浓。
仔细翻看剧照,再联系自己当年看小说时幻想的主角形象,我十分唏嘘和感慨,一千个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得不说我是失望的,还有一点无奈。
妆容再精致,服装再华美,也会是我读原著时心中的那个形象。
相信众多忠实读者和我也有一样的想法。
文学创作(动机、过程、主体条件)
当代美国美学家V.C.奥尔德里奇如下的见
解:“同一个物质性事物,在人们的知觉中,或
者实现为物理客体,或者实现为审美客体。这
就关系到两种不同种类的知觉方式。‛ 即一
种是普通知觉,另一种是审美知觉,也就是艺
术知觉,即对事物的变现性的知觉。
英国心理学家洛克:
同一事物有两种性质:第一性质和第二性 质。事物的第一性质是指事物超越感知的性质, 无论我们是否知觉,它们都存在于事物之中。 如败墙的大小、形状,都是可以客观计量的, 就属于第一性质。事物的第二性质是指事物的 颜色、气味、声音等。它不存在于事物之中, 而存在于人们的知觉中,如败墙的陈旧的颜色、 潮湿发霉的气味、扣击时所发出的声音,都必 须依赖于我们的知觉才能存在。很明显,事物 的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都还是事物的物理性质。
英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纳和鲍桑葵
提出了事物的第三性质,即人们在知觉事 物中所产生的情感和带情感的幻象。 ※ 实际上,事物的第三种性质就是事物的表 现性质。如在久视败墙之后所看到的山水、人 物以及由此产生的欣喜之情。
罗丹:“一个伟大的画家不仅在动物身上 看见宇宙灵魂的反映,而且在树木荆丛源野、 山丘中也看见。一般人看来不过是树木和土地, 在伟大的风景画家眼中,却像是硕大动物的形 相。柯罗在树顶上、草地上、水面上看见的是 善良;米莱在这些地方所见的都是苦痛和命运 的安排。”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 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 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艺术家所见 到的自然,不同于普通人眼中的自然,因为艺 术家的感受,能在事物外表之下体会内在真 实。” 克罗齐:“画家之所以为画家。是由于他 见得到旁人只能隐约感觉或依稀瞥望而不能见 到的东西。”
京剧《武松打虎》
艺术变形:作家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
文学创造(创作论)
第二编文学创造(创作论)第六章文学创作过程文学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发生(主要是艺术发现、创作动机)、构思和物化(传达)。
本章旨在研究作家在什么基础上进行创作、为什么创作和如何创作的问题。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一、材料储备或叫素材积累。
这是文学创造的第一要素,也是文学创造过程的第一步。
(一)文学创造的材料是作家意识到的社会生活。
材料的积累是把生活心灵化的过程。
文学创造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它的材料与一般的物质生产所需要的物质材料不同,直接地讲,是一种精神材料,是摄入到作家头脑中的社会生活,是存在于作家记忆中的表象,具体而言,是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中有意或无意获得的一切丰富、生动然而相对芫杂、粗糙的刺激和信息。
作家把社会生活心灵生的过程,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外在刺激作为一种信息被大脑吸收并储存的过程,其中记忆机制起关键作用:刺激感觉感觉缓冲器(大脑某个部位)短期记忆长期记忆。
(二)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1、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古人认为文学创造要有真情实感,而真情实感是来自于作家对生活的体验。
从司马迁的“发烧之所以作”(《自序》)到韩愈的“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荆谭唱和诗序》再到欧阳修的“穷而后工”(《梅圣俞诗集序》、《薛简肃公文集序》),都从一个侧面涉及到生活材料对作家创作的重要性。
王夫之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限。
”(《夕堂永日绪论·内编》——《姜斋诗话》)刘熙载谈到“杜少陵、元次山、白香山不但如身入闾阎,目击其事,直与疾病之在身者无异。
”(《艺概·诗概》)王国维也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
”(《人间词话》)都主张作家要体验生活、观察生活。
巴尔扎克说“作家应该熟悉一切现象,一切感情。
”(《〈驴皮记〉初版序言》)雨果说:“诗人的两只眼睛,其一注视人类,其一注视大自然。
”(《〈光与影集〉序》)果戈理说“只有被我从现实中提取,并且熟悉的一些东西,才是我写出来的好的东西。
文学的创作过程
文学的创作过程本章概述:本章把文学创造的一般过程划分为发生、构思和物化三个阶段,首先介绍作者创作的准备条件,创作缘起,其次描述和描述创造过程中的在心理机制,以及常见的构思方式,最后分析并阐释文学作品的物化过程,即它如何成为有一定形态的可被他人观照和消费的物态化产品。
第一节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本节概述: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可以分为富有主体性的材料储备、艺术发现和创作动机等三个环节。
作家的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以主体所积累的这些在的东西作为基础和容,并通过加工与改造,使之成为创造性产品的。
艺术发现也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可以说,没有动机的冲突就没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产生。
知识点1:材料(信息)储备的主体性特征所谓积累素材或储备材料,归根到底,就是作家主体把社会生活中许多似乎无用的刺激、信息,收集并转化为长期记忆中的因子,以作为未来从事文学创造的材料。
文学材料不是独立于生产者(作家)之外的物质,而是储备在他心的精神现象,或者说是存在于他记忆中的表象材料。
准确地说,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作家的文学创造活动,主要是以主体所积累的这些在的东西作为基础和容,并通过加工与改造,使之成为创造性产品的。
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主要可分为无意获取和有意获取、实践获取和书本获取四种。
知识点2:艺术发现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在积累的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的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的投射。
是作家在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是:第一,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的蓦然领悟。
第二,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容。
艺术发现也对整个文学创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
文学创作过程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 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 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 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
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 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 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 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 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 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 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 到。
• 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 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 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
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 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 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 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 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
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
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
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文学材料: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 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 切生动、丰富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心理现象 • 特征: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 • 思维过程:作家在内心长期积累、比较、
分析材料、艰苦地思索、无意间获得结果 • 直觉: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的底蕴或
本质作出的直接了解和揭示 • 作用:对某一独特事物(或现旬,我抬起头来,第 一次看见了墙上的那个斑点。为了要确定 是在哪一天,就得回忆当时我看见了些什 么。现在我记起了炉子里的火,一片黄色 的火光一动不动地照射在我的书页上;壁 炉上圆形玻璃缸里插着三朵菊花。对啦, 一定是冬天,我们刚喝完茶,因为我记得 当时我正在吸烟,我抬起头来,第一次看 见了墙上那个斑点。我透过香烟的烟雾望 过去,眼光在火红的炭块上停留了一下, 过去关于在城堡塔楼上飘扬着一面鲜红的 旗帜的幻觉又浮现在我脑际,我想到无数 红色骑士潮水般地骑马跃上黑色岩壁的侧 坡。这个斑点打断了这个幻觉,使我觉得 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是过去的幻觉,是一 种无意识的幻觉,可能是在孩童时期产生 的。墙上的斑点是一块圆形的小迹印,在 雪白的墙壁上呈暗黑色,在壁炉上方大约 六七英寸的地方。
3.4-5文学的创作过程
• (一)生活体验 • (二)艺术发现 • (三)创作动机
(一)生活体验
• 生活体验是为了材料储备
• 《文心雕龙· 神思》说:“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 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 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御文之首术,谋篇之大 端。” • 这就强调了作家在创作之前,首先应当努力学习,积累知 识,储备创作的材料。
• 美国女作家斯托夫人亲眼目睹了蓄奴制的野蛮和落后,既 有材料也有发现,内心又积聚着强大的张力,但由于缺少 外在机缘的刺激,一直隐而难发。直到《逃奴法案》公布 和弟媳来信呼唤,创作动机才迅速地被激发并明确起来。 过去18个月连眉目都没有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在半年 多的时间就完成连载并结集出版。
第二节
• 3.灵感 • 特点:A突发性与易逝性
• 北宋《冷斋夜话》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宋人潘大临写诗,脑子里忽然 跳出“满城风雨近重阳”,他十分得意,兴奋,刚写下此句,忽有催 租人到,思绪被打断,过后想将诗兴重新续上,却再也不能。(败兴)
•
B亢奋性与迷狂性
• 郭沫若曾深有感触地谈到他写《地球,我的母亲》这首诗 时的体验;“那天上半夭跑到福冈图书馆去看书,突然受到 诗兴的袭击,便出了馆,在馆后的石子路上,……赤着脚 踱来踱去。时而又索性倒在路上睡着想亲切地和地球母亲 亲昵,去感受她的皮肤、感受她的拥抱。……现在想起来, 觉得是有点发狂,然而在当时却委实是感受到迫切”。
• 联想是由此形象出发,瞬间涉及彼形象,进而一环扣一环, 在延展中思索的形象不断变化的心理活动过程。
• 老舍构思《骆驼祥子》的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创作中联想活动的一个 标本。这个作品的构思刺激模式,是朋友告诉他的一个车夫三次买车 又失车的故事。老舍回顾创作过程时说:从这个故事“我先细想车夫有 多少种,好给他一个确定的地位。把他的地位确定了,我便可以把其 余的各种车夫顺手儿叙述出来,以他为主,以他们为宾,既有中心人 物,又有他的社会环境,他就可以活起来了”;继则由车夫联想到车主 和乘客:“车夫们面外,我又去想,祥子应该租赁哪一车主的车,和拉 过什么样的人。这样,我便把他的车夫社会扩大了,而把比他的地位 高的人也能介绍进来”;由人则联想到事:“人既以样子为主,事情当然 也以拉车为主。只要我教一切的人都和车发生关系,我便能把样子拴 住,像把小羊拴在草地上的柳树下那样”;从人的职业又联想到人的全 部生活,不仅想“刮风天,车夫怎祥?下雨天,车夫怎样?”还想到 “一个车夫也应当和别人一样的有哪些吃饭以外的问题。他也必定有 志愿,有性欲,有家庭和儿女。对这些问题,他怎样解决呢?他是否 能解决呢?这样一想,我所听来的故事便马上变成了一个社会那么 大”。
第六章文学创作过程
• 探讨创作过程的两个前提: • 文学创作是一个无法割裂的整体,我们 的论述是不得不进行的人为划分。 • 这只是一种大致的把握。
•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 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 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 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 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二、构思阶段
1、艺术触发 • 指的是在某种因素的驱使下,作家萌生 了创作欲望和冲动从而进入创作阶段的 过程。 • 它是对激情、欲望、冲动的激发与调动。
• 艺术触发的两种情况: 其一,当下性的触发,引发创作冲动的因 素,具有机遇性,可遇不可求。 • 如托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斯泰创作《哈吉·穆拉特》
其二,长期酝酿的有准备的触发 • 表现为创作欲望越来越强烈 • 如托尔斯泰创作《复活》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3、艺术素养的积累 • 不一定积累了生活素材和人生经验就能 进行创作。 其一,要有关于文学尤其是文学文体的基 本知识。
其二,要有文学表达的能力。 • 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在平地, 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 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 常行于所当行,从止于不可不止,如是 而已矣!
1、对审美意象的审视和再度创造 • 传达决非原封不动的刻写、复印。 • 传达时,获得生命的审美意象有时甚至 能改变作家原来的设计。
2、用语言媒介固定、传达审美意象 • 意象活动层面——言语活动层面 • 言意矛盾的出现 •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 心始 。
3、对语言的提炼和修改 •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孟郊:夜学晓不休,苦吟神鬼愁 • 李频:只用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 卢廷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文学概论 第五章
第五章文学创作第一节文学创作过程一、创作动因(一)创作动机的构成●创作动机的个体性因素。
●创作动机的社会性因素。
(二)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影响作品的内容●影响作家对创作技巧的选择●影响作品的风格(三)创作冲动1.创作冲动主要指一种迫使作家进入具体创作过程的愿望和心理躁动。
2.创作冲动的主要特征●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出道新的朦胧的情绪体验。
●创作冲动是一种复杂和升华了的情绪。
●创作冲动总指向作家的内心世界。
二、艺术构思(一)艺术构思的过程艺术构思是文学创作过程的核心环节。
●形成作品的整体构架。
●设计具体艺术形象。
●安排情节演变。
(二)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艺术综合,艺术简化,艺术变形。
三、语言呈现语言呈现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语言表达出来的过程。
文学创作中语言运用需要考虑到下列几点恰如其分,富有表现力,追求独创性。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心理机制一、艺术直觉艺术直觉是指创作主体在瞬间直接把我课题审美意蕴的思维方式或能力。
艺术直觉与科学直觉。
艺术直觉与创作灵感。
二、艺术情感艺术情感于日常情感。
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
艺术情感的表达需求构成了文学创作的重要动力。
情感的再度体验构成了文学创作的核心。
艺术情感是艺术形象的重要构成成分。
三、艺术想象艺术想象是文学创作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因素。
(一)艺术想象的特点艺术想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性。
艺术想象是形象与情感相互交织的过程。
(二)艺术想象的类型再现性想象,创造性想象,相似性想象。
四、艺术理解文学创作的主体条件和追求。
作家与生活体验。
思想道德修养与文化艺术素养。
创作个性与独创性。
创作自由与社会责任。
一个作家应该的国家,人民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
文学创作过程(课堂PPT)
3. 创作动机类型
31
▪ 创作动机类型: 远景、近景; 主导、非主导; 高尚、卑下; 有意识、无意识等。
返回提纲
退出放映32
二节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1、何谓艺术构思? 2、艺术构思中的客体内容
返回目录 33
▪ 3.心理机制 ▪ (1)回忆与沉思 (2) 想象与联想
(3)灵感与直觉 (4) 理智与感性 (5)意识和无意识
Hale Waihona Puke 2. 创作动机的表现27
创作动机的表现:
创作动机是由生活暗示给作家, 并转化为作家的内驱力,进而 成为支配作家某一(或所有) 创作活动的意图或意志。
例如,斯陀夫人写《汤姆叔叔
的小屋》,亲眼目睹蓄奴制,
内心滋长起厌倦,
返回提纲 28
《逃奴法案》公布作为外在机缘 唤醒她的创作动机,18个月没 有头绪,突然间来了内驱力, 半年多时间写完小说,连载, 成书。
第五章 文学创作过程
教学目的:揭示文学创作过程发生、构思、物化的特征 和性质。
1
一、材料储备 1.何谓材料? 2.材料的来源及获得 过程 3.获取材料的途径
返回目录 2
二、艺术发现 1.何谓艺术发现? 2.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及作用
三、创作动机 1. 何谓创作动机? 2. 创作动机的表现 3. 创作动机类型
7
来源:社会生活。 获得过程: ▪ (1)外在刺激被感官接受,
转化为兴奋模式; ▪ (2)这些模式同时进入大
脑的某个部位,被处理、 加工、筛选;
返回上页 8
▪ (3)被选择过的信息进入短期 记忆;
▪ (4)有些信息(信息强烈或者 与本人需要密切相关的)直接 进入长期记忆,有些则在无意 识加工后进入。
传统文学的创作历程
传统文学的创作历程一、构思与灵感传统文学的创作始于构思,灵感是构思的源泉。
作家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素材,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将这些素材融入脑海,产生创作灵感。
灵感可以是瞬间闪现的想法、情感、情境,作家要善于捕捉这些宝贵的创意火花。
二、选取题材在有了初步的构思和灵感后,作家需要选取适合的题材来展开创作。
题材的选择要符合作家的创作意图和风格,同时也要考虑到读者的兴趣和市场需求。
在选取题材时,作家需要对各种素材进行筛选、提炼,找到最具表现力的内容。
三、写作技巧运用传统文学的创作需要运用各种写作技巧来丰富作品的表现力。
这些技巧包括叙述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
作家要熟练掌握这些技巧,根据作品的需要灵活运用,使作品更具艺术魅力。
四、谋篇布局谋篇布局是传统文学创作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作家需要根据题材和创意构思,合理安排故事的情节、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顺序,构建出完整的故事结构。
谋篇布局时要注重逻辑性、条理性,使故事情节紧凑、引人入胜。
五、草拟大纲在确定了谋篇布局后,作家需要草拟出详细的大纲,进一步细化故事情节和人物发展。
大纲应包括各个章节的内容梗概、主要事件和转折点等,为撰写初稿提供明确的指引。
六、撰写初稿在完成大纲草拟后,作家开始正式撰写初稿。
在这一过程中,作家需要将之前的构思、技巧运用和谋篇布局付诸文字,形成完整的作品。
初稿阶段要注重表达的流畅性和文字的美感,同时要注意控制篇幅和节奏。
七、修改与校对初稿完成后,作家需要进行反复的修改和校对。
这一过程旨在完善作品的内容、结构和语言表达,使作品更加精炼、优美。
修改时要综合考虑主题表达、情节逻辑和人物塑造等方面,校对则要注意纠正错别字、语法错误和标点符号等问题。
经过多次修改和校对后,最终形成定稿作品。
创作文学作品的步骤与要点
创作文学作品的步骤与要点文学作品是一种艺术创作,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情感和想象力。
创作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需要一定的步骤和要点。
本文将介绍创作文学作品的基本步骤,并提供一些创作时应注意的要点。
一、明确主题和目标创作文学作品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作品的主题和目标。
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思想,目标是作者希望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或情感。
明确主题和目标有助于作品的整体结构和表达方式的选择。
二、进行创作前的准备在正式创作之前,进行一些准备工作是必要的。
这包括对主题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积累素材和灵感。
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生活、阅读名著、参加写作培训等方式提升自己的创作能力。
三、构建故事结构文学作品通常以故事为基础,因此构建故事结构是创作的重要一步。
故事结构包括起始、发展、高潮和结局等部分。
起始部分用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发展部分展开情节和角色,高潮部分达到故事的最高点,结局部分解决故事的冲突并给出结论。
四、塑造人物形象人物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创作的关键。
人物形象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情感和行为特点。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方面,使读者能够对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投入。
五、运用适当的文学技巧文学作品的创作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文学技巧。
比如,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叙述手法如直接叙述、间接叙述、倒叙、插叙等可以使作品更具吸引力;语言风格如诗意、幽默、悬疑等可以赋予作品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六、注重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使作品更加生动、具体和真实。
通过描写环境、气氛、物品等细节,读者可以更好地融入作品的世界,感受到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和意境。
七、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创作一篇文学作品后,需要进行反复修改和润色。
这包括对结构、语言、逻辑、人物形象等方面的修正和调整。
通过不断的修改和润色,使作品更加完善和精致。
八、积极参与创作社群创作文学作品不仅是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
荷马从效果的角度写海伦的美。
02
03
04
05
技巧运用的原则
要为塑造形象服务。
正例:对海伦的塑造。
要为表达某种中心意念服务。
反例:朱缃的诗歌探索过分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的传达。
反对为技巧而技巧。
反例:诗歌用僻典。
两种写作方式:即兴与推敲 即兴 内涵: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的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中迅速创作出某作品的状况。(149页2段) 即兴写作产生的条件: 具备足够的材料储备和情感积累。 需要一定的气氛和创作契机。 较高的天赋和较好的技巧。 经过自觉不自觉地长久酝酿。
几种常见的构思方式
例证:鲁迅“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人物描写方式。
构思方式:作家在艺术构思中塑造形象,发展、完善意念,并建构作品整体的具体方式。(139页3自然段)
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体现自己意图的完整的艺术形象的构思过程。
突出和简化 突出 内涵:作家在艺术构思时,抓住某一形象和意念,调动各种手段,使之与众不同的构思方式。 类别: 浓涂重抹:对某一形象和意念详细刻画。 例证:阿Q的“精神胜利法”;郭靖的“忠厚” 淡化背景:在众多的背景事物中,将某一形 象突出和强化。 例证:诸葛亮的出场;王熙凤的出场
陆机:“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文赋》)
运行机制:偶然的发生,却是长期思考的结晶。
特点:偶发性、瞬时性、兴奋性,创造性
灵感与直觉的区别:(136页)
1
从性质上说,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后的成果;直觉却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突兀判断。
2
从时间上说,灵感发生在久思不得其解之后;直觉却往往发生在第一次碰头之时。
文学创作:小说写作的基本步骤
文学创作:小说写作的基本步骤引言文学创作是一门艺术,而小说写作是其中最受欢迎和广泛实践的形式之一。
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小说家,掌握基本的写作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小说写作的基本步骤,帮助读者初窥小说创作的门径。
步骤一:构思和选题在开始书写之前,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故事构思或选定一个吸引人的主题。
可以从生活中获得灵感,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或借鉴历史事件等等。
确保你对所选主题或故事构思充满热情,并且有足够的知识和理解来支持你对这个主题进行深入挖掘。
步骤二:角色塑造一个好的小说需要有生动、丰满而富有特色的角色。
在角色塑造时,需要给予他们独特而真实的性格、背景和目标,使读者产生共鸣,并带领他们走入故事中。
通过深入了解你的角色,你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从而使他们在故事中行动起来。
步骤三:情节搭建情节是小说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它决定了故事的发展和结构。
在搭建情节时,需要确定起点、终点以及主要事件和转折点。
根据主角的目标和冲突,逐步展开故事,并注意保持连贯性和紧凑性,引发读者的兴趣。
步骤四:设置背景背景包括时间、地点和社会环境等因素,它们为故事提供了一个真实而可信的背景。
设定背景需要进行研究和积累相关知识,确保创造出一个具有上下文并能够支撑故事发展的环境。
步骤五:撰写草稿开始书写之前,可以先制定一个大纲或详细的章节安排,并用草稿形式记录下来。
这样可以更好地组织思路,并对整体结构做出调整和改进。
步骤六:书写与修订在这个阶段,开始着手书写小说内容。
注意控制适当的语言风格以及辅助描写、对话等元素的运用。
完成初稿之后,进行一轮或多轮的修订,逐渐完善故事情节、角色刻画以及语言表达。
步骤七:编辑和校对小说写作完成后,需要经过编辑和校对来确保书写的准确性、语法和拼写上的正确性。
可以请专业人士提供意见或借助自动化工具进行错误检查。
总结小说写作是一项需要耐心和毅力的创作过程。
通过掌握以上基本步骤,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个要素,塑造出精彩纷呈的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的创作过程
一、创作的必要条件
(一)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生活素材和广博的生活知识
1.有多样的生活兴趣,广泛地了解生活。
2.对所写的生活内容“烂熟于心”。
3.在开阔生活视野的同时,对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做深入的体察。
4.依靠直接经验的同时,还要掌握大量的间接经验,做到知识广博。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审美观、艺术观
1.世界观是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也叫宇宙观。
世界观影响着作家基本的创作原则和创作道路。
2.审美观和艺术观是对艺术的本质、特征、价值和使命的基本看法,它直接影响作家的审美个性、艺术趣味和创作质量。
(三)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熟练的艺术技巧
1.艺术修养是作家进行艺术创造所必需的艺术气质、素养与才能。
获得艺术修养的途径:⑴开发自己的艺术禀赋。
⑵汲取前人艺术杰作中的艺术营养来构建自己特殊的智能结构。
2.艺术技巧是熟练地运用创作手法与技术去创造活的形象,艺术地表现生活的能力。
作家要掌握文学作为语言艺术所独有的艺术表现技巧。
因为艺术技巧是:
⑴使生活变成艺术的必要途径。
⑵使艺术形象具有深厚意蕴的必要手段。
⑶提高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条件。
丰厚的生活基础、正确的世界观和熟练的创作技巧,是文学创作不可或缺的条件。
生活经验是创作的基础,世界观是创作的灵魂,艺术技巧是创作的手段,三者相辅相成。
二、创作过程
文学创作活动的过程,即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艺术表现三个阶段。
理论上三者有先后次序,但在实际创作过程中,三者并非截然分开,而是相互交错的。
(一)艺术积累(材料储备)阶段
艺术积累是作为创作主体的作家,用自己的全部生命和心灵去把握生活素材的实践活动。
陆文夫说:“不写小说的人观察生活,较多的着眼于事,人是作为事的参与者而存在的。
小说作者较多的着眼于人,事是作为人的一种连续性表现而存在的。
”
艺术积累应该把“人”当作第一目标。
作家进行艺术积累和情感酝酿的基本途径,是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感受与体验。
1.观察:用审美的眼光,去观看和审查创作对象。
⑴观察要有广度。
⑵观察要有深度。
罗丹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
2.记忆:把观察得来的信息、素材储存在头脑中。
⑴艺术积累中的记忆,是经过作家筛选的印象。
⑵记忆在艺术积累中,起酝酿、孕育、发酵的重要作用。
⑶艺术积累中的记忆,不仅是外部材料的累积,更重要的是主体自身在观察中获得的情绪心境的聚积。
《契诃夫手记》
3.感受:作家运用自己的感官去承受外物的刺激,从而产生属于艺术家自己的艺术感觉的过程。
多愁善感是作家必须具备的创作素质。
“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是故为文。
”
作家在感受生活时获得的艺术感觉,是进入创作的极有艺术价值的素材。
艺术感觉和一般感觉的区别:
一般感觉是人的感官对刺激自己的外在事物某个属性的直接反应,其内容只求与外物的客观属性相一致。
艺术感觉则是调动了感受主体关于对象的全部经验与情绪,以一个完整的人,倾之整个身心的感觉,故带有主观性、情绪性、独创性,其表现形式常常是反常的变形的。
4.体验:作家设身处地、身体力行地经受和体味自己的表现对象。
作家对生活进行观察、记忆、感受和体验之后,原始的生活材料则变成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基本素材。
在此基础上,作家还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分析、综合,进行审美判断和评价,要进一步透过表层,开掘出素材所深含的意蕴。
于是就进入了艺术发现状态。
艺术发现是对素材的一种独特感知,是“艺术家的眼睛”。
有了艺术发现,就有了创作动机,从而进入构思阶段。
(二)艺术构思阶段
艺术构思是文学创作活动的中心环节。
指作家在内心世界,把生活素材转化为艺术形象的实践过程。
艺术构思的中心任务是构思艺术形象。
1.构思过程
按艺术形象在构思过程中成形的程度,艺术构思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艺术形象的发轫阶段
艺术构思是从作家受到生活形象的触发,从而产生创作动机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