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知识点群落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由多种生物种群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生物社会单位。
群落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包含了各个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高二生物学中常见的群落知识点。
1.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各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数量和分布关系。
群落中的生物种群可以分为主要种群和次要种群。
主要种群是指在群落中数量较多的种群,对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有重要影响;次要种群则数量较少,对群落的结构和生态功能影响较小。
群落的结构还包括物种多样性,即群落中物种的种类和数量。
2. 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是指群落经历一系列连续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群落的演替可以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原生演替是指从无机物(如裸岩)建立起来的群落,而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群落基础上重新建立的群落。
群落的演替过程中,物种的组成和数量发生变化,最终会趋向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状态被称为群落的顶极群落。
3. 群落的相互作用群落中的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包括竞争、共生、捕食和寄生等。
竞争是指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不同种群之间争夺资源的现象。
共生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利益关系的现象。
捕食是指食物链中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寄生是指寄生虫或寄生植物对宿主的危害或依赖的现象。
这些相互作用对群落的结构和功能都有重要影响。
4. 群落的生态位生态位是指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角色和功能。
每个物种都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起着不同的作用。
生态位可以细分为基础生态位和实际生态位。
基础生态位是指物种在无竞争的情况下所能占据的生态位,而实际生态位则受到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生态位的差异是群落中物种共存和物种竞争的基础。
5. 群落的稳定性群落的稳定性指的是群落在外界环境变化下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群落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物种多样性、物种丰富度、物种相对稳定性以及环境稳定性等。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九单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含解析)()
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考纲明细] 生态系统的结构(Ⅰ)课前自主检测判断正误并找到课本原话1.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
(P88—小字)(√)2.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全部的动物和植物也是一个系统。
(P88—旁栏思考)(×)3.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
太阳能变成化学能,从而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P90—正文)(√) 4.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P90—正文)(×)5.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通过食物链由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各种动物所处的营养级是固定不变的。
(P91—正文)(×)6.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P91—正文)(√)7.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五个营养级。
(P91—小字)(√)8.一般来说,一个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这个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与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越强。
(P92—练习)(√)9.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P92—正文)(√)(2016·海南高考)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 )A.田螺 B.小球藻 C.大肠杆菌 D.草鱼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生产者。
田螺、草鱼是消费者,A、D错误;小球藻是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B正确;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大肠杆菌是消费者,C错误。
知识自主梳理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1.生态系统的概念02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由□01生物群落与它的□03生物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0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1.组成成分:□解者。
2.各生物成分比较[特别提醒]1.三类“不一定”(1)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蓝藻、硝化细菌),植物不一定是生产者(如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
高三生物复习——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梳理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的判断(1)判断生产者时要注意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寄生、捕食、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消费者。
(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骸等转变成无机物,即营腐生生活,如蚯蚓。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分析(1)某一营养级的生物所代表的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定是一个种群,甚至可能不属于同一物种。
(2)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3)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之间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
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的分析技巧(1)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种群数量比消费者种群数量稳定得多,所以当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2)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的来源减少或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捕食其他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不变。
例如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若食草鸟的数量减少,则兔的数量将更多地被鹰捕食而减少,绿色植物的数量因捕食者减少而增多。
考向一生态系统各成分及相互关系辨析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正确;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种间关系,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D正确。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答案C解析由于在生态系统中每一种生物与周围的多种生物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可同时处于不同食物链的不同阶层,故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处于多个营养级,A错误;动物大多数以其他生物为食,故大多属于消费者,但并非均属于消费者,如蜣螂、蚯蚓等主要进行分解粪便等作用就属于分解者,B错误;自养生物都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故都是生产者,C正确;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属于分解者,但并非所有细菌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生产者,根瘤菌是消费者,D错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专题9.3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学案
9.3 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结构(Ⅰ)一、生态系统1.生态系统的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即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食物链、食物网。
3.生态系统的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2)生物群落类群比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营养方式自养异养异养主要生物绿色植物动物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等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分解有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1.食物链(1)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2)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
2.食物网(1)概念: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的营养结构。
(2)功能:是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的渠道。
(3)特点: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高频考点一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例1.关于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图示的各种成分在生态学上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C.细菌与蝉之间的关系属于竞争D.蛇属于三级消费者【答案】A【变式探究】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乙是消费者,包括各种异养生物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答案】B【解析】从图中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A正确;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分是分解者,如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B错误;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C正确;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正确。
高频考点二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方法例2.如图为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食物网中共有6条食物链B.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三个营养级C.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D.蛇的数量减少,狮子的数量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答案】A【变式探究】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
高考生物 总复习 第9单元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2.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地位是生态系统最活跃的部分。 (3)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关键成分。
3.捕食食物网中体现的两种种间关系 捕食关系和竞争关系。 4.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特点和功能 (1)特点:在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总是生产者,各种动物 在不同的食物链中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 (2)功能: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 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考法一 比较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两大部分,四种基本成分。可表示为:
2.生态系统中各种组成成分的关系
据图可知: (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物质和 能量的最终来源。 (2)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唯一能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转 变成生物体内的物质和能量(有机物及其储存的化学能)的 成分,因此说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从物质循环角度 看,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没有分解者,动植物的遗体残骸 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
解析:生物群落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群的总和,该弃耕地 上还应该有分解者,它与生产者和消费者一起才能构成生 物群落,A 错误。田鼠的种群密度调查应采取标志重捕法, B 错误。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所含能量越少,草→鼠 →鼬这条食物链中,鼬含有的能量最少,C 正确。共同进 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 不是指种群内的个体共同进化,D 错误。
2.食物网分析
(1)营养级位置: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据 不同的营养级,如狼占据第三、第四营养级。 (2)种间关系: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 现多种,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3)食物网复杂程度:食物网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 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量。
高三生物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九 生物与环境 考点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学案
考点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1.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正误判断(1)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3)所有的生产者都是植物,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是分解者(×)提示硝化细菌是生产者,不是植物,蚯蚓、秃鹫是动物,属于分解者,只有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是分解者。
(4)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的就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提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两部分,营养结构为食物链和食物网。
(5)三级消费者在食物链中属于第四营养级(√)(6)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提示缺少非生物环境.2.生态系统功能的正误判断(1)生态系统的生产量有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2)用字母表示总初级生产量与净初级生产量之间的关系:GP=NP +R(√)(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提示也可来自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
(4)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提示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减少生态系统的能量消耗。
(5)由于散失的热能不能被生产者再固定,且食物链中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可逆转,所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方向的(√)(6)兔吃草后排出的粪便中的能量是兔同化量的一部分(×)提示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3.生物圈与生态环境的正误判断(1)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2)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业(√)(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提示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被破坏.(4)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属于生物入侵(√)(5)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提示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微生物繁殖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使水体中的溶解氧减少。
2015届高三一轮复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探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
1、回答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 度研究的有关问题 (1)调查方法:土壤动物有 较强的活动能力,且身体 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 志重捕法进行调查,而是 采用取样器取样调查法。 (2)土壤动物习性: 趋湿、避光趋暗、避热,应 用这些习性设计诱虫器 (如右图)
诱虫器
(3)种群丰富度的统计有两种方法:
只是“优势取代”非 “完全取代”
初生演替过程:
[例]光裸的岩石上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长出森林: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森林阶段
灌木阶段
草本阶段
群落演替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
次生演替过程:
次生演替一般都比初级演替进行得快,这
是因为原来群落中的一些生物遗体和有机质遗
留下来,环境条件较好之故。
例2:一个池塘中的鱼类是一个种群,还是一个群落,或都不是?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 愈多 ,群落的结构也_________ 愈复杂 。 物种的数目_______
武夷山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动物 脊椎动物 840种 2888种 5000种 475种
西伯利亚
低等植物 670种 高等植物 139种 动物 1000种
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 因之一? 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 了蓄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 繁发生。
【归纳提炼】 1.生物间的几种关系图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群落演替的方向与结果 (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 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 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 的,一般都可以发生演替到森林阶段这一最高阶段。
高二生物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增分必背考点梳理
高二生物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增分必背考点梳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一、强记常考语句:1.种群密度的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注意:如果是主要决定因素则只答前两者)2.群落植物垂直结构复杂的意义:(必修三74页)植物的种类数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也能为动物创造多种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原因:(1)单向流动:能量沿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原因有:第一,食物链中,相邻营养级生物的吃与被吃关系不可逆转,因此能量不能倒流,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第二,各营养级的能量总有一部分以呼吸作用产生热能的形式散失掉,这些能量是无法再利用的。
(2)逐级递减:输入到一个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原因有:第一,各营养级的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相当一部分能量(ATP、热能)。
第二,各营养级总有一部分生物或生物的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所利用,还有少部分能量随着残枝败叶或遗体等直接传递给分解者。
4.农业生态系统除草除虫的意义调整能量流动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5.从生物圈稳态角度分析环境污染产生的根本原因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污染物的量超过了生物圈的自我调节能力。
6.生态农业延长腐生食物链的重要意义(必修三96页)使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并减少了环境污染。
7.减缓温室效应的两项主要措施(必修三101页)(1)大力植树造林;(2)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新的清洁能源)。
8.种植挺水植物能抑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原因挺水植物遮盖水面的光,抑制藻类的光合作用;挺水植物能竞争吸收水体中过多的无机盐,限制藻类生长。
9.人工生态系统往往需要不断有物质投入的原因人工生态系统不断会有产品输出,带走了部分元素,根据物质循环原理,需要不断投入物质。
高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点
高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点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稳定的系统。
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对于理解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生态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二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一、生态系统的层级结构1.1 大型生态系统大型生态系统是指覆盖较大地理范围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河流、湖泊等。
大型生态系统通常包含多种生物群落和物种,并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维持其稳定性。
1.2 生物群落生物群落是指在某一生态系统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一组不同物种的共同生活群体。
生物群落中的物种通过食物链与其他物种相互联系,共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1.3 群落种内关系群落种内关系是指生物群落内同一物种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些关系可以是竞争、合作、互惠等各种形式,对于群落的稳定性和物种的适应性具有重要影响。
1.4 群落种间关系群落种间关系是指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常见的群落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被捕食、共生等。
通过这些关系,物种相互影响、制约,使整个生物群落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网络。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2.1 生物组成生物组成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组成。
生物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类群,它们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相互联系,并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2.2 非生物组成非生物组成是指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成分,包括土壤、水体、大气等。
这些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具有重要影响,如土壤中的养分供给、水体中的氧气含量等。
三、生态系统的功能3.1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通过食物链的形式实现能量的流动。
光能被植物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再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其他生物。
能量的流动维持了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生存和活动。
3.2 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各种物质通过生物和非生物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循环。
如碳循环、氮循环等,这些物质循环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性。
3.3 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能够通过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将污染物质转化、降解、吸附等,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专题六——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专题六——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学习目标:1.构建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知识体系,明确不同水平上的研究问题。
2.分析种群数量变化、能量流动模型,能运用能量流动特点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3.分享交流学习成果,增强生态文明观。
一、知识体系构建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二、课本内容填空1.调查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密度应选用什么调查方法?此方法可否用于调查人口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调查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调查种群密度。
3.区分群落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立体农业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农业利用的生态学原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_________________理论,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生产,保证人类生存环境的稳定。
三、选择题(1-9为单选题,10-15为不定项选择题)1.中地雀和仙人掌地雀是生活在加拉帕戈斯群岛同一区域的两种地雀,在干旱季节,蒺藜和仙人掌是两种地雀赖以生存的食物资源。
蒺藜的种子大而坚硬,外部长有尖刺。
干旱过后,中地雀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雌性死亡更多。
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两种地雀的种群数量和性别比例B.仙人掌地雀不食用蒺藜种子因而与中地雀无竞争关系C.中地雀小喙个体和雌性个体死亡率高的原因是食物组成的变化D.大粒种子的选择作用将会导致中地雀喙尺寸的平均值增加2.丝瓜是一年生攀援藤本,一棵植株上能结多个果实。
它喜较强阳光,较高的温度有利于茎叶生长和果实发育。
生态系统结构层次
生态系统结构层次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系统。
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可以从小到大分为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位等几个层次。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层次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1. 个体层次个体层次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单位,指的是一个个单独的生物体。
在个体层次上,生物体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个体的生存和繁殖。
2. 种群层次种群层次是个体的集合,指的是同一种类的个体在相同地理区域内的总体。
种群层次上的生物体之间通过繁殖和竞争等相互作用,维持种群的数量和结构。
种群的大小、密度、分布等因素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如食物供应、栖息地质量等。
3. 群落层次群落层次是由不同种群组成的集合,指的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理区域内并相互作用的各种生物体的总体。
群落层次上的生物体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如食物链、共生关系、竞争关系等。
群落的结构和组成会受到环境因素和物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4. 生态位层次生态位层次是指生物个体在群落中所占据的特定地位和角色。
生态位由生物个体的生活方式、食物来源、生存空间等因素决定。
不同物种之间通过占据不同的生态位,减少了直接竞争,促进了群落的稳定发展。
这四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个体是构成种群的基本单位,种群是构成群落的基本单位,而群落则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单位。
生态位则是不同物种在群落中的角色和地位,影响着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生态系统结构层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个体的数量和质量对种群的数量和结构产生影响,而种群的变化又会进一步影响群落的结构和稳定性。
群落内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也会影响到各个层次的结构和功能。
在生态系统中,各个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动态的,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物种的适应,生态系统会不断调整和演化。
因此,了解和研究生态系统结构层次的相互关系,对于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15届高考生物总复习 3-2-3 生态系统的结构课件
(
)。
பைடு நூலகம்
(4)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 ( )。
(5)生产者未必都是植物,消费者未必都是动物
( )。
(6)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腐生型生物一定都是分解者; 生产者一定处于第一营养级 ( )。
答案
(1)√
(2)×
(3)√
(4)×
(5)√
(6)√
2.右图a~e各圆圈可与生产者、 腐生细菌、原核生物、蓝细菌、 分解者相对应,则a~e依次代表哪一项?
必需的 主要成
群落,为消费者、分解 分(基石)
者提供物质和能量
消
费 者 分
捕食或寄生
型异养型生 物
①绝大多数动物 ②寄生生物 ①腐生细菌和真
帮助生产者传粉、 最活跃 传播种子等 把动植物遗体、排 出物和残落物中的 有机物分解成简单 的无机物 的成分
解
者
腐生型异养 菌 型生物 ②腐食动物,如 蚯蚓、蜣螂等
物质循
环的关
键成分
3.确定下面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思维激活 1.判断正误 (1)杂草和水稻都是生产者 (2010·海南卷,20A)( )。
(2)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
弱 (2010·全国Ⅱ,3C)( )。
(3)虽然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生物成分和非生物的环境, 但从功能上看都由四部分组成,即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生物的总和;在这个图中细菌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
与蝉构不成竞争关系;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蛇处于第五营养级, 是四级消费者。 答案 A
考点2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5年14考)
(2013安徽理综、广东理综,2011全国课标卷„„)
(完整版)生物高考总复习 第32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
第32讲生态系统的结构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为什么说分解者是物质循环中的关键成分?提示: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归还给无机环境,即是沟通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的桥梁。
植物同化的CO2等物质,大约90%需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归还无机环境,然后被生产者重新利用。
因此从物质循环角度看,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1.生态系统的成分与其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连线)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某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1)图示食物网中包含8条食物链。
(2)写出图中含营养级最多的食物链: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3)图中猫头鹰同时占有第三、四、五、六营养级。
(4)图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生物是狐、猫头鹰、吃虫的鸟、蜘蛛、青蛙、蛇。
(5)写出图示食物网中末包含的生态系统的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6)从图中可以看出,青蛙和蜘蛛之间的关系是竞争和捕食。
3.判断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叙述的正误(1) (2015·天津卷)群落包括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2) (2014·海南卷)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3) (2014·海南卷)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4)稻田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能将鸭的粪便分解成无机物以促进水稻的生长(√)(5)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微生物共同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6)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经典再现)(×)(7)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8)消费者都是动物,都营异养生活(×)一、选择题1.(2016·长春模拟)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中有的是需氧型,有的是厌氧型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解析:在生态系统中,不是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如蜣螂、蚯蚓为分解者;多数细菌是分解者,但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和光合细菌等是生产者;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关键的成分;一种生物可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不同生物成分,如猪笼草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是生产者,在捕食虫子时为消费者。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9生物与环境考点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教案
群落的构造和演替1.辨析种间关系图 1~图 4 中,a与b的种间关系图 1:互利共生;图 2 寄生,此中b是寄主。
图 3:竞争;图 4 捕食,此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
2.群落的两种构造项目垂直构造水平构造现象分层现象常呈镶嵌散布决定植物:阳光环境要素:地形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的差别及要素动物:栖息空间和食品光照强度不一样;生物要素:生物自己生长特色不一样,条件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意义有益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足利用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1)从起点上:①原来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完全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是初生演替;②某地不过失掉了原有植被,此处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速度上: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迟缓的是初生演替;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1.生态交织区又称群落交织区,是两个或多个生态地带之间( 或群落之间 ) 的过分地区。
生态交织区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向称为“边沿效应”,请解说边沿效应形成的原由。
提示:生态交织区的环境条件比较复杂,能使不一样生态种类的植物定居,进而为更多的动物供给食品条件和栖息空间。
2.人类活动必定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吗?请说明原由。
提示:不必定,人类活动可能在必定方向上加快演替的进度,而不必定改变演替的方向。
考察生物的种间关系(2019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 某生态系统中,昆虫甲经常陪伴植物乙出现,且甲的数目总是跟着乙的数目变化而变化;在主要以甲为食的昆虫丙迁入该生态系统后,昆虫甲的数目出现显然降落,植物乙的数目小幅度增添,叶片完好程度明显提高。
以下有关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甲与乙、乙与丙之间都是捕食关系B.甲的数目与乙叶片完好程度之间体现正有关C.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数目关系为乙>甲>丙D.乙和丙都会影响昆虫甲的种群数目D[ 由题意可知,昆虫甲和植物乙之间为捕食关系,甲、丙之间为捕食关系,题干信息不可以表示乙、丙之间存在捕食关系,A 项错误;昆虫甲的数目降落时,植物乙叶片的完好程度提高,两者体现负有关, B 项错误;甲、乙、丙三者之间的数目关系不可以依据捕食关系判断,在某些食品链中,捕食者的数目也可能多于被捕食者的数目,C项错误;昆虫甲的食品乙和昆虫甲的天敌丙都会影响昆虫甲的种群数目,当乙増多时甲增加,当丙增加时甲减少, D项正确。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 作业卷(三十)群落的结构和演替(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考试时间:90分钟考试X围:群落的结构和演替某某: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15某某高考真题)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这种改变使群落的水平结构发生变化B.这种改变是群落演替所引起的结果C.均匀分布的形成原因主要是种内竞争D.集群分布主要是由于种子不能远离母株所致2.某林区在30年前发生过火灾,焚毁所有林木。
火灾后该地区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下表。
现有一位生态学者对该地区进行调查。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林区30年间发生了次生演替B.外地植物在引入前后发生了进化C.研究该地区的X围和边界、种群间的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D. 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会导致调查结果比实际大3.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B.区别不同群落类型的重要特征是物种组成C.群落中一个种群被另一个种群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D.一个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4.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两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5.稻田生态系统是某某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高考生物复习第九单元种群和群落课时2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考点2 群落的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⑤ 相互 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宿主)的体内或体表,通过摄取宿主的养 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例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之间:植物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根瘤菌则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含氮的养料,供植物 利用。
例2 下列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群落水平结构,而森林生态系统没有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水平结构 D.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水平结构
答案 解析
1.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均具有空间结构,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2.正确区分群落的空间结构和种群的空间特征。群落存在空间结构,而种群具有空 间特征(均匀分布、集群分布、随机分布)但不具有空间结构。
(2)种间互助:原始合作、共栖、共生(包括互利共生和偏利共生)。 共栖:是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也无害,或者对双方都有利, 两者分开以后都能够独立生活。比如海葵与寄居蟹。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2.竞争和捕食的区别 (1)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并 不以直接获得食物为目的。 (2)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用以维持自身的生 存。以下情况不属于捕食:一种生物以非生物为食,如牛饮水;一种生物以同种的幼 体为食,如鲈鱼以本种的幼鱼为食,这属于种内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杀手”福寿螺是我国危害最大的外来物种之一。
某校生物小组在一块面积为500m2的水稻田只大小不一的福寿螺,然后调查其种群密度的变化,结果如下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生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
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
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有较多的其他植物。
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图中表示以二氧化碳形式流动的是①②⑤⑥
鱼鳞藻、脆杆藻是鱼类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
某研究小组调查了当地部分湖泊营
措施是为了减缓主要由图甲中(填数字)产生的温室效应现象。
若B种群数量在
积累在植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比例,其中表示热带雨林
.厌氧池中的生物都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是氧化塘中的主要成分
科研人员连续三年调查了农田中蝼蛄数量的变化
.这种结构特征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缓解种间竞争,促进种间互助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某野外调查小组在我国东部地区对东部群落进行深入调查,获得下面有关信息资料,请分析回答:
,该野外调查小组的研究方法叫做
(2)小组对该地区的树种进行了辨认和挂牌(图2),并着手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树木
之间的差异属于遗传多样性,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树木A
、G之间的差异属于__________多样性。
(3)调查小组对一块荒地的几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连续五年的调查,调查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条食物链
个营养级
③丁和辛、丙和乙、乙和丁之间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
④如在该生态系统中使用DDT,则这种杀虫剂在甲和戊中浓度最高
⑤此生态系统中甲和戊都是生产者,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⑥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生态学中常以金字塔的形式形象地说明营养级与能量、生物个体数量、生物量之间的关系,是定量研
水分不足以支持树木的生长土壤究生态系统的直观体现。
生态金字塔表示的有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
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他们也测量了各种
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
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地点是。
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
两种松树,二者之间的物种关系可表示为下图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