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跟踪强化训练生物的变异19

合集下载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必修Ⅱ-2生物变异与进化

2023新教材高考生物二轮专题复习必修Ⅱ-2生物变异与进化

必修Ⅱ-2 生物变异与进化第1关:基础知识——判一判提示:如果在涉及某个知识点时,你不记得,或不能确定,或判断错误,请一定要通过查阅、梳理课本相应内容,自己得出答案或进行纠错。

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阶段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 )2.某些环境因素或生物内部因素均可能诱发基因突变。

( )3.诱变育种可产生新基因从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 )4.Aa这对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 )5.基因突变一定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 )6.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的改变;导致性状改变的基因突变不一定能遗传给子代。

( )7.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新的基因一般是原有基因的等位基因;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会形成新的基因型。

( )8.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 )9.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出现了矮茎豌豆,属于基因重组。

( )二、染色体变异1.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染色体上称“互换”。

( )2.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仅可改变基因数目与排列顺序,还会改变基因结构。

( )3.染色体组内一定不含等位基因。

( )4.染色体组数目是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的主要划分依据。

( )5.生物体发生的可遗传变异一定能够遗传给后代。

( )6.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基因突变的实质都是染色体上的DNA 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改变。

( )7.秋水仙素处理幼苗,成功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后,一定会得到纯合子。

( )8.同源多倍体生物的可育性一定比二倍体生物低。

多倍体中偶数倍体(如四倍体)可以发生联会现象,但是要比普通的二倍体生物结实率低。

( )9.三倍体无子西瓜具有发育不全的种皮。

( )三、人类遗传病1.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 )2.人类的所有遗传病都可用孟德尔定律进行遗传病分析。

( )3.遗传病是指可以遗传给后代的疾病。

( )4.单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高,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率低。

高三生物复习课件:专题五 生物变异、育种、进化

高三生物复习课件:专题五 生物变异、育种、进化

不可遗传变异
基因突变
种群
自然选择
生殖隔离
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
比较项目 基因突变
DNA分子中发生碱 基对的替换、增添 和缺失,而引起的 基因结构的改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概念
在生物体进行有 因染色体数目或 性生殖的过程中, 结构发生变化而 控制不同性状的 导致生物性状发 基因的重新组合 生变异
发生 时间
光学显微 镜可检出
单倍体育种、多 倍体育种
与进化 的关系
①三种可遗传的变异都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②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为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 料,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③基因重组的变异频率高,为进化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材 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人工诱导多倍体有可能快速形成生殖隔离,产生新物 种
中的白化病为常染色体疾病,与性别无关,故 B 项错误;四倍 体的配子与二倍体的配子结合成受精卵发育出来的个体是三倍 体,故 C 项错误;基因突变都属于可遗传变异,故 D 项错误。 [答案]A
【典例 2】(2012 年深圳一模)下列有关遗传和进化的叙述
中,合理的是(
)
A.含 10 对基因的某个精原细胞可产生 210 种精子 B.基因重组一定能改变 DNA 分子的碱基序列 C.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是花药的离体培养 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可称为突变 [名师点拨]A 项 10 对基因分别位于 10 对同源染色体上,才 可能产生 210 种精子;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
【典例 2】(2012 年深圳一模改编)下表中 P 和 p 表示某地
区某种生物的一对等位基因。表中数据能说明(
年份
)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2000 2010 0.81 0.19 0.64 0.36 0.49 0.51 0.36 0.64 0.25 0.75 0.16 0.84 0.10 0.90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复习资料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复习资料

第3讲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基础自查明晰考位[纵引横连建网络]提醒:特设长句作答题,训练文字表达能力[边角扫描全面清]提醒:判断正误并找到教材原话1.(1)经低温处理过的植物根尖,放入卡诺氏液中浸泡,以固定细胞形态,再用盐酸冲洗。

(×)(2)解离液:盐酸和酒精,其中盐酸的作用是使洋葱细胞的细胞壁软化,并使细胞间的中胶层物质溶解,有利于植物细胞分离开来。

解离后的漂洗用的是清水。

改良苯酚品红也是碱性染料。

(√)(3)低温处理时,植物细胞还是活的,低温抑制了纺锤体的形成以及细胞分裂,同时抑制着丝点的分裂,所以有些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4)最后,视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体细胞,也有染色体数目改变的细胞(因为低温处理时,不是每个细胞都恰好正要分裂且正要形成纺锤体)。

(P88实验)(√)2.X射线照射野生型链孢霉能使其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加入某种维生素则立即能生长,说明基因突变可能影响了酶的合成从而影响了该维生素的合成。

(P96技能应用)(√) 3.选择育种是不断从变异个体中选择最好的进行繁殖和培育,其缺点是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广。

(P107本章小结)(×)4.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现型,但研究进化不能只研究个体表现型,还必须研究群体的基因组成的变化。

(P114中部正文)(√)5.捕食者往往优先捕食数量多的物种,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减少物种多样性。

(P123小字)(×)6.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它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P124中部正文)(√)考点梳理整合突破整合考点10 “千变万化”的生物变异及育种命题分析[考点突破固考基]一、变异类型的判别1.判断可遗传变异和不遗传变异的方法(1)两类变异的本质区别是遗传物质是否改变。

遗传物质改变产生的变异可以遗传,但是否遗传给后代,关键要看遗传物质的改变是否发生在生殖细胞中。

5-1生物变异与育种

5-1生物变异与育种

( )
专题五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二、染色体变异及变异方式在育种上的应用:
1.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
类型 项目 适 用 范 围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生 物 新 课 标 版
自然状态下只发 真核生物细胞 所有生物(包括 生于真核生物有 生物 增殖过程中均 种类 病毒)均可发生 性生殖过程中, 可发生 为核遗传
杂交育种
优点
可以提高 变异的频 可以明显 操作简单, 率,大幅 地缩短育 目标性强 度地改良 种年限 某些品种
时间长, 需及时发 现优良品 种 矮秆抗锈 病小麦 有利变异 少,需大 量处理实 验材料 技术复杂 且需与杂 交育种配 合
打破物种 操作简单, 界限,定 能较快获 向改变生 得新类型 物的性状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生 物 新 课 标 版
常用 方法
杂交→ 自交→ 选种→ 自交
花药离 辐射诱 体培养, 变、激 然后再 光诱变、 诱导, 作物太 使染色 空育种 数目加 倍
(
秋水仙 素处理 萌发的 种子或 幼苗
)
专题五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人工诱变 育种 单倍体育 种 多倍体育 种 基因工程 育种 细胞融合技 术 按照人们的 意愿改变细 胞内遗传物 质或获得了 细胞产品且 克服了远缘 杂交不亲和 障碍 技术难度大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复习中,关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的区别要采取对比的方式在理解的基础上归纳记忆;有关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要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概念,如
《 走 向 高 考 》 二 轮 专 题 复 习 · ( 生 物 新 课 标 版

高三生物复习专题 变异与进化专题

高三生物复习专题 变异与进化专题

高三生物复习专题变异与进化专题高三生物复习专题-变异与进化专题变异与进化专题知识要点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基因突变的本质、突变因素和染色体突变类型);2.突变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突变育种特征、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关联障碍);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拉马克进化理论、自然选择理论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4.群体基因频率计算(分离、群体基因频率理论和计算方法)。

基础突破检测位点整合I: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突变1。

生物变异的类型2.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

特点:自发进行、可诱导性、不定向性、突变频率低。

诱发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与癌症相关(癌症实际上是一种特殊的基因突变)3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结构被确认、增加、重复、反转、无序剪接等行为,染色数量为个体或整体体的改变,都会引起遗传物质的改变,从而导致性状变异。

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形态和功能不同,但带有控制生物体生长的毛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特征:(1)染色体组中染色体的大小、形态和功能不同。

(2)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当然也就不含有等位基因。

(3)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该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4)二倍体生物生殖细胞中的一组染色体可以被视为一个染色体组。

(5)在不同种类的生物体中,每个染色体组中包含的染色体的数量、形状和大小都是不同的。

基因组:一般的定义是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所有基因都是基因组。

4.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项目适用范围原因dna复制(有丝分裂间期、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过程出现差错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实质产生新的基因(改变基因产生新的基因型(不改变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基因突变生物种类所有生物基因重组自然状态下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有性生殖交叉互换、自由组合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内外因素影响使染色体结构出现异常,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开出现异常(秋水仙素处理、低温诱导)基因数目或基因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不改变基因的质)染色体变异真核生物的质,不改变基因的量)基因的质,一般也不改变基因的量,但转基因技术会改变基因的量)关系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基因重组提供原始材料。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标题: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塑造生命的无穷多样性
生命以其无限多样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种多样性是如何产生的呢?其实,这主要源于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这三个过程共同作用,塑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

首先,变异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原料。

这是一种随机过程,在生物繁殖过程中经常发生。

由于各种环境因素,如辐射、温度变化等,以及内在因素,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等,生物个体间会出现各种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差异。

这些差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为生物进化奠定了基础。

其次,育种是人工干预生物进化的过程。

人们通过有意识地选择具有特定特征的个体,进行培育和繁殖,以实现物种特性的定向改变。

例如,农业中的作物育种,利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变异手段,培育出抗逆性更强、产量更高、营养价值更高的新品种。

这种定向育种有效地提高了作物的适应性和产量,满足了人类的需求。

最后,进化是生命适应环境、持续发展的过程。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特征的个体更易生存和繁殖,从而将有利特征遗传给下一代。

随着环境和生存需求的改变,下一代个体又会产生新的变异和选择,进一步改变物种的遗传特性。

这个过程不断循环,推动了生物的持续进化。

总的来说,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共同作用,使得生命得以繁衍生息,并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

这三个过程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维持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保护和利用生物资源的有效手段。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和研究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以更好地认识生命、保护生命和利用生命。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与策略及复习方法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计划与策略及复习方法

二轮复习支配与策略及复习方法高三生物对期末考试和省一统的成果分析,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特作如下二轮复习支配与策略及复习方法一、复习支配:1.时间支配:三月初~~~四月中旬,约6~7周的时间。

2.复习方式:学问点,考点,热点专题复习与滚动训练相结合,穿插学校,年级支配的综合训练。

3.专题支配:第一专题:生命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和细胞工程(约5课时)其次专题: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发酵工程(约7课时)第三专题:生命活动的调整(约5课时)第四专题:细胞的生命历程和生物的生殖发育(约3课时)第五专题:遗传、变异、进化和基因工程(8课时)第六专题:生物与环境(约2课时)第七专题:试验、实习和探讨性课题(约5课时)二、专题要点:专题一:本专题学问是其他生物学学问的基础,可分出以下小专题进行复习:化学元素专题、水专题、无机物专题、糖类专题、蛋白质专题、核酸专题、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专题、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工程专题、专题二:本专题学问是高考的重点之一,主要是强化学问的整体性,留意选修教材与必修教材的融合。

如从植物的整体性和动物的整体性中可以分出酶和专题、植物代谢专题、动物代谢专题、微生物代谢专题、生物的代谢类型等专题。

在复习植物代谢专题时,对有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经典试验。

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相关的综合题、试验设计题要有足够重视。

复习生物的代谢类型时,归纳整理出中学生物所涉及到的各种生物,特殊是教材上提到的一些常见生物的代谢特点。

微生物的代谢专题中。

了解酵母菌、硝化细菌、根瘤菌、圆褐固氮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反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红螺菌的代谢特点、微生物的生长曲线要与种群增长的“S”型、“J”型曲线相区分等。

专题三:本专题中植物生命活动的调整,除了清晰教材中的学问点之外,还应清晰如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宇宙飞船上植物的向光性、向地性等问题。

体液调整部分,整理中学教材中所涉及到的各种激素的分泌器官、化学本质、生理作用、病症。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祥解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知识网络祥解

高三生物专题复习高中生物可分为三个模块:分子与细胞(⒈细胞的分子组成与结构⒉细胞的代谢⒊细胞的生命历程);遗传与进化(⒋生物的生殖和发育⒌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稳态与调控(⒍生物个体的稳态与调控⒎生物群体的稳态与调控)。

每个模块又可分为以上几个专题。

模块一分子与细胞本模块内容包括细胞的分子组成,细胞的结构,细胞的代谢,细胞的增殖,细胞的分化、衰老和癌变、细胞工程、微生物与发酵工程七部分。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由于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也进入了分子水平。

本模块选取了细胞生物学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是复习其它模块的基础。

它还反映了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新进展及相关的实际应用。

通过本模块的复习,在微观层面上,更深入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了解生命的物质性和生物界的统一性,细胞生活中物质、能量和信息变化的统一,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生物体部分和整体的统一等,有助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专题一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专题二植物的新陈代谢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是生物界中最基本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其实质是完成物质和能量的转化。

专题三动物和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一、动物的新陈代谢动物的新陈代谢的主要内容是动物体内的细胞获得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及物质在细胞内的变化情况。

二、微生物的营养、代谢与生长模块二遗传与进化本模块的内容包括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的细胞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基本规律、生物的变异、人类遗传病、生物的进化、基因工程八部分。

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和遗传实现生命的延续和种族的繁衍,通过进化形成物种多样性和适应性。

本模块选取的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DNA分子结构及其遗传基本功能、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等知识,主要是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生命的延续性;选取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等知识,主要是阐明生物进化的过程和原因。

复习本模块的内容,对于理解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认识生物界及生物多样性,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自然观有重要意义。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练十九 生物的变异与人类遗传病-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练十九 生物的变异与人类遗传病-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生物的变异与人类遗传病1.【2017新课标Ⅲ卷】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考点一、生物的变异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解析】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能会由于营养等环境因素的差异导致身高不同,反之,基因型不同的两个人,也可能因为环境因素导致身高相同,A正确;在缺光的环境中,绿色幼苗由于叶绿素合成受影响而变黄,B正确;O型血夫妇的基因型均为ii,两者均为纯合子,所以后代基因型仍然为ii,表现为O型血,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C正确;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由于亲代是杂合子,子代出现了性状分离,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D 错误。

【答案】D2.【2016某某卷】导致遗传物质变化的原因有很多,图8字母代表不同基因,其中变异类型①和②依次是()A.突变和倒位B.重组和倒位C.重组和易位D.易位和倒位【解析】①中少了基因ab,多了基因J,是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②de和c基因位置发生了颠倒,属于倒位;选D。

【答案】D3.【2016某某卷】依据中心法则,若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则该DNA序列的变化是()A.DNA分子发生断裂B.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增添C.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D.DNA分子发生多个碱基缺失【解析】原核生物中的DNA编码序列发生变化后,相应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不变,可能的原因是DNA分子发生碱基替换,而碱基的增添或缺失均会导致多个氨基酸序列的改变;故选C。

【答案】C4.【2016某某卷】下图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型无异常【解析】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影响表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十字形”,B正确;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表型异常,D错误。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跟踪强化训练11生物的变异

2018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五生物的变异与进化跟踪强化训练11生物的变异

跟踪强化训练(十一)一、选择题1.(2017·山东二模)下列各项中所发生的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 ) A.某植物经X射线诱变处理后基因结构发生改变B.某植物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C.同一品种的植物在不同营养条件下植株高度表现明显不同D.某二倍体植物幼苗经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成为四倍体植物[解析] A项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项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项发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项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 C2.(2017·福建福州联考)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B.三倍体西瓜不能产生种子,所以培育三倍体西瓜时发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C.人体细胞发生癌变是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的结果D.染色体上的DNA中增添了一个碱基对,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 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A项正确。

培育三倍体西瓜时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B项错误。

人体细胞中本来就存在原癌基因,人体细胞发生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C项错误。

DNA 中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为基因突变,D项错误。

[答案] A3.(2017·湖北八校联考)下列关于人类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可以传递给子代B.Y染色体基因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C.染色体数目变异不影响群体的基因频率D.母亲的线粒体突变基因只传递给女儿[解析]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内正常存在的基因,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子代,A项正确;伴Y染色体遗传只发生在世代的男性之间,不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B项错误;染色体数目变异可能导致基因数目的增加或者减少,从而影响群体的基因频率,C项错误;线粒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由卵细胞提供,因此母亲线粒体突变基因既可以传给女儿也可以传给儿子,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踪强化训练(十一)一、选择题1.(2017·山东二模)下列各项中所发生的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 ) A.某植物经X射线诱变处理后基因结构发生改变B.某植物进行有性生殖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C.同一品种的植物在不同营养条件下植株高度表现明显不同D.某二倍体植物幼苗经秋水仙素溶液诱导后成为四倍体植物[解析] A项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项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C项发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项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可遗传的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 C2.(2017·福建福州联考)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B.三倍体西瓜不能产生种子,所以培育三倍体西瓜时发生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C.人体细胞发生癌变是正常基因突变为原癌基因的结果D.染色体上的DNA中增添了一个碱基对,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解析] 基因重组一般发生在减数分裂的过程中,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A项正确。

培育三倍体西瓜时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B项错误。

人体细胞中本来就存在原癌基因,人体细胞发生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C项错误。

DNA 中碱基对的缺失、增添和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为基因突变,D项错误。

[答案] A3.(2017·湖北八校联考)下列关于人类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可以传递给子代B.Y染色体基因遗传病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C.染色体数目变异不影响群体的基因频率D.母亲的线粒体突变基因只传递给女儿[解析]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是细胞内正常存在的基因,可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子代,A项正确;伴Y染色体遗传只发生在世代的男性之间,不具有交叉遗传的特点,B项错误;染色体数目变异可能导致基因数目的增加或者减少,从而影响群体的基因频率,C项错误;线粒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受精卵中的细胞质主要由卵细胞提供,因此母亲线粒体突变基因既可以传给女儿也可以传给儿子,D项错误。

[答案] A4.(2017·江西南昌模拟)某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二倍体生物,一个精原细胞在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发生过交叉互换B.甲、乙细胞中均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C.乙产生的子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该过程中A突变成a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解析] 由题图可知,甲中着丝点分裂前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为A、a,而乙中着丝点分裂前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为a、a,说明甲中的a是基因突变形成的,A项错误,D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次级精母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项错误;乙产生的子细胞发生的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项错误。

[答案] D5.(2017·北京顺义期末)野生型枯草杆菌能被链霉素杀死,但其一突变型枯草杆菌却能在含链霉素的培养基上生存,两者的差异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12B.链霉素因能与核糖体结合从而能抑制枯草杆菌的翻译过程C.出现突变型枯草杆菌最可能的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的替换D.此突变型枯草杆菌的出现是链霉素诱导产生的[解析] 链霉素的作用是对野生型枯草杆菌和突变型枯草杆菌进行选择,突变型枯草杆菌的出现在接触链霉素的选择作用之前,由相关基因突变产生。

[答案] D6.(2017·河北名校联考)下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DNA分子中控制毛色的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Ⅰ、Ⅱ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c基因中碱基对缺失,属于染色体变异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可发生在a~b之间C.Ⅰ、Ⅱ中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属于基因突变D.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解析] 基因中碱基对缺失,应属于基因突变,A项错误;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B项错误;Ⅰ、Ⅱ是非基因序列,发生的碱基对的替换,不属于基因突变,C项错误;一个基因可控制多个性状,一个性状也可受多个基因的控制,基因与性状之间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D项正确。

[答案] D7.(2017·南阳质检)下图为普通小麦的培育过程。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通小麦的单倍体中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共7条染色体B.将配子直接培养成单倍体的过程称为单倍体育种C.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均能通过自交产生可育种子D.染色体加倍只能通过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实现[解析] 普通小麦是六倍体,其单倍体内含有21条染色体,每个染色体组中含有7条形状、大小不同的染色体,A项错误;将配子直接培养成单倍体的过程只是单倍体育种的一个环节,B项错误;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细胞内均含有同源染色体,均能通过自交产生可育种子,C项正确;使染色体加倍除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外,也可以对其进行低温处理,D项错误。

[答案] C8.(2017·山东潍坊期末)如图①~③表示三种染色体互换现象,则这三种情况( )A.一般情况下都不能产生新基因B.都不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C.都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都发生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时期[解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②表示非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③表示同源染色体非同源区段的交叉互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一般情况下,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都不能产生新基因,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染色体变异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①发生在同源染色体联会时期,染色体结构变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

[答案] A9.(2017·湖北名校联考)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现象最可能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解析] 据题意可知,该突变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而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由此推出该基因突变最可能是隐性基因突变成显性基因;该变异株为杂合子,自交后产生的后代中有1/4的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基因突变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故不可以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来判断基因突变的位置;花药离体培养只能得到高度不育的单倍体植株,其幼苗经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后才能得到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

[答案] B10.(2017·北京海淀二模)果蝇的羽化(从蛹变为蝇)时间有一定昼夜节律。

影响昼夜节律的野生型基因per及其三个等位基因per S、per L、per01都仅位于X染色体上,突变基因per S、per L、per01分别导致果蝇的羽化节律的周期变为19 h(per S)、29 h(per L)和无节律(per01)。

如图所示为野生型及纯合突变体1、2、3的羽化节律,对此分析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的多方向性导致per S、per L、per01出现B.突变体1与野生型正交或反交,F1羽化周期均为24 hC.突变体2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1羽化周期大约为19 hD.突变体3与2杂交,F1雄性的羽化周期与野生型不同[解析] 据图分析,突变体1在4天出现的波峰值没有规律,所以表现的性状为无节律,突变体2在3天出现了4个波峰,所以表现的性状为19 h,突变体3在4天出现了3个波峰,所以表现的性状为29 h。

由题意可知,野生型基因per及per S、per L、per01为位于X 染色体的等位基因,而基因突变产生了等位基因,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所以A项正确;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正反交后代表现型是不同的,所以B项错误;突变体2的表现型为19 h,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均表现为19 h,所以C项正确;突变体2的表现型为19 h,突变体3的表现型为29 h,突变体3与2杂交,F1雄性X染色体上为per S或per L基因,表现为19 h或29 h,与野生型不同,所以D项正确。

[答案] B二、非选择题11.(2017·广东德州模拟)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受达尔文物种进化思想的启发,广泛开展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新品种,这一过程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

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棉花、小麦、玉米等植物的人工进化过程,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棉花纤维颜色和棉酚含量出现新类型,是因为60Co导致相应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60Co处理后棉花产生棕色、低酚等新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

从图甲诱变1代中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植株作为亲本,利用________育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

(3)图乙中,真菌的抗虫基因能整合到小麦DNA上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图甲中的诱变育种方法相比,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丙中方法A处理后所得植株为________倍体;方法B处理可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题图可知,人工进化与自然进化的实质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图甲中,通过诱变育种,棉花纤维颜色和棉酚含量出现新类型,是因为60C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