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2024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第【1】篇〗沁园春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初步学习知人论世的学习方法,深入领会作品蕴含的崇高情感。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

2.通过问答讨论,使学生在了解当时历史背景的情况下,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3.小组合作探究,感受诗人的形象,体会诗人借辽阔景象表达的伟大胸怀、坚定的信心,获得诗词鉴赏的审美愉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本首词的学习过程中注重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了解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情感和诗词主旨,初步学会知人论世的阅读赏鉴方法。

2.学习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教学难点:了解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体会诗词大气磅礴的创作特点源于献身国家、民族的伟大的人格与胸怀。

三、教学策略1.教学实践中不主张在一篇文本中面面俱到讲很多琐碎的知识点,无论是在学习方法、知识技能、情感价值的哪一方面,都要力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课有一得,突出重点。

2.由于本文产生的年代距离学生较远,历史背景又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激发学习兴趣是首要任务。

本课主要采用扩展思维的学法,调动历史课及日常积累的学习成果,贯通文、史、哲思维为语文课堂所用。

在朗读中不追求表面的抑扬顿挫,而是加大思考力度,赏读、评议结合,以真正的情感领悟自然地带动朗读语气,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今天学生对毛主席已经非常生疏的教学背景下,注重在课文解读中以知人论世的角度切入,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伟人、诗人毛泽东,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以及阅读毛主席诗词的兴趣。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精选9篇)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精选9篇)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沁园春·雪》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篇1一、对教学设计的反思1、问题设计遵循了整体把握文本的原则,力图使学生经历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过程。

提问切中了作品的要害,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且具有清晰的层次感。

上阕围绕“为什么写景产生了壮美的效果”一问展开,下阕则以对比为支点,融评价历史人物与理解“风流人物”内涵于一体。

2、鉴于作品作为词的文体特点,仍关注了一些难点词句。

如“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须”“文采”“风骚”等。

3、备课时也把介绍意象和“诗品取决于人品”的论点定为教学目标,意在丰富学生诗词鉴赏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对提高学生鉴赏水平应该说是大有裨益的。

回顾备课过程,我意识到自己根本的立场是努力回答了一个问题:我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以自己研读教材的体验为设计教学的立足点、出发点,在此过程中首先要求自己撷取精华,深刻透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实质及表达形式,希望自己的思路能有效地启发学生,自己的收获能有效地帮助学生。

二、对学生课堂活动的反思1、除了朗读、模仿教师的范读,学生的活动主要是停留在思考回答教师提问的层面上。

不能说这种活动完全是非自主的,但至少提出问题阶段的活动是非自主的。

依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也几乎认定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的探究价值是有限的,更不曾设想由此来组织课堂教学。

2、从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看,我期待的效果是学生能认同自己研读教材的结论,而不认为学生具备自主完成较高层次的研读的知识储备。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说,学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比如提出疑问,讨论问题,展示议论或独立思考的结果,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等等。

而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我也没有让学生用较多的课外学习(如查寻背景材料)弥补这种不足,所以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似乎难以展开,教师仍扮演了主角。

《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雪》(人教版九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沁园春雪》是我国伟大诗人毛泽东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被收入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材中。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蓬莱“夜半钟声到客船”和“沁园春雪”,使人情不自禁地感受到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灵。

作为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毛泽东的诗歌具有思想性、哲学性、文学性三位一体的特征。

《沁园春雪》是时间上一次较为独立的创作,也是他较为颇具情感色彩的诗歌之一,能够充分展现毛泽东文化艺术的诗歌魅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了解毛泽东诗歌《沁园春雪》的背景、内容、艺术风格和意义。

②了解毛泽东的文学创作特征和风格。

③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诗歌欣赏能力。

④增强自觉学习文艺,融入文学世界的兴趣和参与欲。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理解和尊重。

②解读古典文学作品,锻炼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③让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诗歌与自身的内心有更深刻的联系,从而发掘内心深处的个性与美感,提高自身的审美水平。

④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美,感悟美,并通过创作与表达形式将美呈现出来。

三、教学内容课时一:导入环节1.教师用图片、音乐、视频等音像资料导入课程,唤起学生对归属感和共同文化价值观的认知和感受。

2.教师介绍毛泽东及其诗歌创作特点,对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以及文学风格进行简单介绍。

课时二:诗歌鉴赏环节1.引导学生先谈论“春雪”的感受,看“春雪”是一种怎样的情感体验;然后学生通过讲述自己独特的体会来呈现自身对春雪印象。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朗读诗文,理解体会比较深,就请学生朗读,多角度思考包括:故事情节、创作背景、词句意境等角度来引导学生阅读全文,从而体现毛泽东对人生和理想的抒发和表达。

3.教师为学生解读《沁园春雪》的内容、形式、语言风格及艺术魅力,引导学生感受其中的情感,描绘诗歌中所表达的“情”和“心”,并对于含义进行逐句解析。

初三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

初三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

【导语】《沁园春·雪》是*的经典词牌名,称赞祖国的美好壮丽,也抒发了*的伟⼤的抱负及壮志难酬的胸怀。

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篇⼀ 教学活动 (⼀)、谈雪景,引⼊新课,揭题: 引导学⽣描绘雪景,并⽤⼀两句话表达⾃⼰的情感。

(学⽣交流)相机引⼊1936年2⽉,抗⽇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上海拔千⽶、⽩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对苍茫⼤地,胸中豪情激荡,写下咏雪的词。

词中展现了塬上怎样的雪景?表达了诗⼈怎样的情感呢?(教师揭⽰课题) (⼆)、出⽰学习⽬标,明确学习任务: (⽬标同上)引导学⽣明确。

(三)、诵读诗词,整体感知,感受其⾳乐美: 1.教师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学⽣聆听范读,客观评价优点及不⾜。

2.学⽣明确字⾳及停顿,⾃由朗读诗词,读出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情感美,并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感情。

请学⽣多次齐读这⾸词,教师把握学⽣的理解程度和朗读问题。

教学过程 ⼀、交流预习⼼得导⼊ 1.结合本地的⽓候特征,引导学⽣展开对“雪景”的描绘。

学⽣畅所欲⾔,想象⼤地披⽩、青松傲雪、堆雪⼈、打雪仗等雪景。

2.不同的⼈、不同的⼼境、不同的时代环境,会赋予雪景不同的特点,1936年2⽉,抗⽇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同志登上海拔千⽶、⽩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对雪原壮景,触景⽣情,写下了这⾸壮词,抒发了⽆产阶级⾰命英雄的壮志豪情。

1945年发表于重庆《新民晚报》,引起极⼤轰动。

今天我们有幸来欣赏学习这“伟⼤的篇章”——《沁园春雪》。

(学⽣接触古典诗词不多,对此的兴趣爱好尚未形成,对*的了解恐怕也只停留在政治家的层⾯。

设计这段导语的⽬的在于引起同学们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了解*作为古典诗词爱好者和伟⼤诗⼈的⼀⾯。

) ⼆、听范读,正读⾳,感受⽓势。

1.学⽣出⽰⽣字词,教师选有代表性的⽤实物投影展⽰,请学⽣读准每个字⾳,教师⽰范,学⽣纠正⾃⼰的读⾳,重点注意下列字的发⾳。

初中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

初中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

初中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初中《沁园春·雪》教案一【教学设想】《沁园春雪》这首词的教学应以读为主,教师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的过程中,整体把握词的内容,感受词的意象,体会词的情感,借鉴词的表达。

为此,我对本课的教学做出如下构想:一、入情入境,加强朗读1.创设情境(登高远眺),加强朗读。

介绍背景,还原某主席登高远眺创作此词的场面,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2.老师范读,学生听读。

这样做,不仅在于指导学生将词读通读顺,而且还在于指导学生注意词句的重音、节奏,在读中初步整体感受情感。

3.播放《沁园春雪》的配乐flah,训练学生根据画面进行朗读,实现“言、象、意”统一。

4.听歌曲《沁园春雪》,升华情感。

二、感受意象,体会情感(一)感受诗化的意象,把握上阕内容,体会情感。

1.登高远眺,广袤无垠,胸怀宽广。

静物描写,想象丰富。

动景衬托,生机勃勃。

展开想象,北国大地,晴日当空,红妆素裹,妖娆美丽。

2.通过描绘北国雪景,诗人的宽广胸怀得以崭露,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得以表达。

(二)评论历史英雄,抒发远大抱负。

1.“惜”字奠定评论基调。

肯定历代帝王的建功立业,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批评历代帝王欠缺文治才华,显示无产阶级革命者将会后来居上的雄心壮志。

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褒扬中带批评;对成吉思汗,先扬后抑,略带嘲讽。

2.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俱往矣,一笔带过封建王朝,显示诗人对自己的自信。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是诗人的远大抱负,今朝的风流人物,斗志昂扬,武功与文治皆具,必将创造空前的奇迹。

三、借鉴写法1.写景抒情。

概括写景、具体写景、想象写景,动静相称,虚实相生,融情于景,抒发胸怀。

2.惜中褒扬批评,惜中寓志,后来居上,点名主旨,抒发抱负。

【教学目标】2.抓住领起诗句内容的关键句,说出诗词上阕和下阕的内容;品味并说出诗词中关键词句的意思和作用,学习景中藏情,借景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诗词朗读中体会情感。

《沁园春雪》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沁园春雪》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

《沁园春雪》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沁园春雪》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1《沁园春雪》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人林徽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领会诗人为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所作出的努力和付出。

3、感悟诗人对人生和人世的深刻思考和思想启示。

4、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语言特点,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性认识与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掌握诗歌语言的运用。

2、把握领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主旨。

三、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自我境遇的描述。

2、理解作者对宇宙与自然的反思。

四、教学方法:1、讲授。

2、合作探究。

3、课堂互动。

五、教学过程:1、开场导入通过展示诗歌《沁园春雪》的诗歌音乐视频,带领学生感受沁园春雪的诗歌意境,铭记诗歌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

2、导入教材通过撰文配图讲述林徽因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林徽因的创作背景、创作思路,并细读诗歌原文《沁园春雪》。

3、理解作者的思想教师主讲介绍诗人林徽因的人生追求和思想境界:林徽因的文学追求在于对人性的体认,对人类生命的全景理解。

同时,她从亲身经历、生命体验出发,发掘自身文学灵感,并独立思考人生和人世的意义。

通过讲解,学生对诗歌作者,林徽因,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促使学生引起兴趣,进一步阅读、鉴赏和思考。

4、课堂探究通过语文课堂活动:“诗歌鉴赏赏析”让学生了解和学习诗歌中的语言运用,如形象描写、修辞手法等。

并进行诗歌分析,得出林徽因沁园春雪的主题思想:《沁园春雪》表达了林徽因对民族、对生命、对自我的追求和关爱的情感表达,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呼唤个体的独立意识和自我实现。

5、作品呈现通过学生演讲PPT文件和小组展示课堂作业等多种形式,展现学生对《沁园春雪》的理解和感悟,展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

6、总结点亮在学生行进的过程中,教师总结课程,强调诗歌的语言艺术和思想内涵,需要学生在平时读书、写作、生活中多多借鉴,在抒写个人情感和思想表达中,运用好诗歌的语言特点和风格特色,争取更多、更好的成果。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

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沁园春雪》描绘了一幅雄伟壮阔、妖娆美好的北国画面,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诗人感情奔放,胸怀豪迈。

无忧考网小编整理了九年级上册语文沁园春雪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沁园春雪教案1 教学目标1.理解、背诵、默写这首词。

2.引导学生分析文本(如从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容意象等角度)来品味诗人的情怀。

主问题:诗人是怎样通过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容意象等角度来展现自己的情怀?教具学具:课本学案教学过程:出示学习目标1.能理解、背诵、默写这首词。

2.通过分析文本(如从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容意象等角度)来品味诗人的情怀。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1、导入新课2、检查订正预习准备:惟余莽莽mǎng 成吉思汗hán 分fèn外妖娆原驰蜡象红装素裹妖娆竞折腰风骚大雕沁园春惟余莽莽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学生活动)提前预习课文,完成学案上的【课前导学】课上交流、发言。

学生提前自学课文,了解作者基本情况和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课堂探索(一)整体感知1.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顺,读出气势。

2.再读诗歌,疏通诗意。

(自己完成,不理解的地方小组讨论)3、上下阕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准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无产阶级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二)研读赏析1、诗人的上述情怀是如何展现的?请分析文本,从上、下两阕中分别找出依据(可以从修辞、写作手法、用词、内容意象等任意角度去分析)。

准备:⑴修辞:夸张(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比喻(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对偶(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山舞银蛇,原驰蜡象)⑵写作手法:动静结合(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

《沁园春雪》教案(优秀8篇)沁园春·雪篇一《沁园春雪》学习目标:1、积累《沁园春雪》中重点字词2、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诗歌宏阔的意境,感受毛泽东的博大精神和革命壮志。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初步理解这首词的大意。

2、以“我所了解的毛泽东”为题,收集资料,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课堂学习:一块:诵读欣赏,整体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明确要求,播放《沁园春雪》的朗诵看课文,听朗读2谈听后的体会,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交流体会3组织朗读。

请2-3位同学进行朗读交流4、组织评价学生评价5初步理解大意,准备质疑。

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记录疑问。

6组织交流、评价;在学生评价的基础上总结。

交流,互评7组织朗读。

全班齐读第二块:小组合作探究,精读课文内容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我所了解的毛泽东” 交流、补充2问题情境:这首词问世之初,就备受推崇,人们盛赞这首词“风调独绝,文情并茂,而气魄之大乃不可及”。

它的发表也使蒋介石集团惊恐万分,蒋介石立即唆使其御用文人进行反扑。

学生听讲3、小组合作探究:这首词为何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要求从词的内容、主题及其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探究)参与到各小组中进行指导。

四人小组合作探究4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5组织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学习其他小组的长处6、对小组发言进行补充并板书。

听讲、记笔记第三块:语文活动:学唱歌曲《沁园春雪》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后反思1播放歌曲《沁园春雪》听歌曲学唱课后学习:收集描写雪的诗词、散文,选择其中一篇与《沁园春雪》中的雪景比较、分析,写200字左右的心得。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二云南省泸县第四中学张开芳一、导入:四大文明的古国之一的中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幅员辽阔;有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有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有“甲天下”之称的桂林山水;有动物王国之称的云南;有肥沃辽阔的四大平原……这一切,无不如磁铁般的吸引着每个炎黄子孙的衷肠,无不使多少巾帼英雄为之倾倒;也无不使历代的封建统治者在这块黄土地上争名夺利;也曾引来了如豺狼虎豹的帝国者……那么,究竟是什么人才是这片黄土地的建设者呢?(揭示课文并板书标题)二、整体感知:(注: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文)1、用文中的一句话来回答导语中所提出的问题。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与反思一、学生分析初三学生已经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可以通过预习领会课文内容,把握课文大意。

二、教材分析初三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应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确立人生目标并拥有坚定的信念。

学习本文可以让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

本文语言优美,语句精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适合初三学生阅读,教学时应加强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在熏陶感染中培养中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在朗读的基础上背写全词。

2、过程与方法在熟读和背诵的过程中,细致地感知词中的形象,深入的感受词的意境,深切放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价值观认识到祖国河山的壮美;感受到伟人豪迈的气概;激励自己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四、教学策略设计1、教学本文,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确立学习目标,使学生在这三方面都有所得。

重在指导学生感悟人文内涵,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

2、运用“朗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解决本课重点难点。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当看到日常生活中的景物时大家有什么样的感受呢?下面请几个同学来简单的谈一下。

2、了解作者毛泽东毛泽东(1893-1976),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第一任国家主席。

1945年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不久被重庆的两家报纸发表,一时轰动山城。

4、整体感知课文(1)检查预习情况分(fen)外妖娆(yao rao)成吉思汗(han)(2)指导学生朗读5、合作探究(1)上阙的主旨是什么?(描写北方壮美的雪景)(2)上阙的总领句是哪一句?(北国风光)(3)“望长城内外”中的“望”起到什么作用?(总领下文)(4)上阙主要运用了什么写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5)下阙的主旨是什么?(歌颂当代无产阶级英雄,抒发作者的豪情壮志)(6)全文点明主旨的是哪一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7)文中提到了几个人物?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5个,为下文作铺垫)6、小结:看到雪景后,诗人诗兴大发,深有感触,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通过学习这篇文章,我们也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九年级上沁园春雪教学设计5篇

九年级上沁园春雪教学设计5篇

九年级上沁园春雪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九年级上沁园春雪教学设计5篇,希望大家喜欢!九年级上沁园春雪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理解诗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

3、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

【教学重点、难点】1、这首词的创作和发表的重大意义。

2、这首词的意境博大深逮。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秀丽,疆域辽阔,历史悠久。

3000多年来,有过不少的英雄好汉、帝王将相,试问:真正称得上英雄人物的是谁?──是无产阶级人民大众。

毛泽东同志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形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为什么?──历史证明了这一点,红军长征的胜利更证明了这一点。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宣布:“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部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黄河东征。

视察地形时,他看到雪后的壮丽河山,展望革命的灿烂前景,满怀战胜敌人的信心,挥笔写下了这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形象地指出:中国的命运只有掌握在无产阶级人民大众手里才能走上“光明的路”。

未来是属于今天的无产阶级人民大众的。

二、指导预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分外( ) 娆( ) 思汗( )今朝( ) 数风流人物(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惟须上下俱文采、风骚顿素妖娆输、逊风流人物蜡竞折腰数今朝3、思考下列问题:⑴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⑵上阕写的什么地什么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三个层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第【1】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习词的相关知识,了解词的基本特点和表现手法。

2.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3.体会诗词语言的凝练、准确和“诗化”形象的丰富内涵。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5、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感受词精练优美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结合文中的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内容。

2.老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活动,根据词的.内容,发挥想象,以小组为单位,描绘出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3.设计问题,结合学生绘出的图画进行串讲,引导学生体会本阕词的壮美意境和诗人的豪迈情怀。

4.结合几首描绘雪景的诗词,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加深对本阕词主题的理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2.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诗人对历代帝王的评论,教师引导学生树立客观的功过观和正确的历史观。

二、教学设想重点:1.学会词的朗诵方法,掌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歌的重音。

2.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理解"诗化"形象的内涵。

3.领会词的意境美和音韵美。

难点:1.理解"封、飘、望、舞、驰、惜"等动词和"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

2.理解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鉴,体会他豪迈的伟人情怀,并树立正确的历史人物观教学突破:1.运用语言和画笔,在音乐的陪伴下,师生共同描绘诗人笔下的"北国风雪图"。

2.引导学生通过诗画结合,感受诗人由近及远、借景怀古、实虚结合的写作技巧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设计(一)明确目标(二)教学流程1、情境导入毛泽东这个名字,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沁园春雪》教学设计与反思

《沁园春长沙》是一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歌,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激 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色和作者表达的 情感进行讲解和引导,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祖国的美丽和伟大,从而培养学生的爱 国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其次,《沁园春雪》是一首描写雪景的诗歌,作者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美 丽的雪景,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在教 学上,这首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
7、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节奏、 语调)
8、学生讨论交流:(出示幻灯片)本次演示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 怎样的思想感情?写景:a.描写层次感很强,由点到面;b.运用多种感官;c.巧 用修辞;d.虚实结合。感情:a.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b.表达对英雄人物的仰 慕赞颂之情;c.表达伟大的抱负;d.流露出对光明的向往之情。
一、欣赏雪景描写
在诗歌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雪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 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这些诗句可以让读 者感受到雪天的美丽和神秘感。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绘画等方式 来感受这些美景,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理解诗歌内涵
《沁园春雪》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表达作者情感的作 品。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作者在面对美丽雪景时 的感受和情感。例如,可以通过对“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诗的讲解,让 学生理解到作者对当代英雄人物的赞美和期许。
三、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沁园春雪》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诗歌中描绘的雪景和作者表达的情感进行讲解和引导,让 学生深刻感受到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 人生观和价值观。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引言概述:《沁园春·雪》是毛泽东的一首著名诗歌,描绘了冬天的雪景和作者对祖国的深情之情。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这首诗歌来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质。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1.1 确定清晰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或者是两者兼顾。

1.2 确定学生的课堂表现: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表现,避免目标过高或者过低。

1.3 确定评价标准:在设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需要确定评价标准,以便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2.1 确定重点内容:在教学《沁园春·雪》时,需要确定重点内容是诗歌的意境还是诗歌的结构,以便深入教学。

2.2 确定辅助内容:除了重点内容外,还需要确定辅助内容,如作者背景、时代背景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3 确定教学方法: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也需要考虑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分组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的运用3.1 多样化教学方法: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应该多样化教学方法,如讲解、分组合作、小组讨论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2 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3.3 引导学生思量: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量诗歌的意义和内涵,培养学生的批评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的管理4.1 灵便应对:在教学《沁园春·雪》时,应该灵便应对学生的反应和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以确保教学效果。

4.2 有效组织: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效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教学效率。

4.3 注重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赋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匡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 沁园春雪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部编版)九年级初三语文上册 沁园春雪 名师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反思

1 沁园春·雪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

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词作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代表词人为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词作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代表词人为柳永、李清照等。

读准字音沁.园春(qìn) 莽.莽(mǎnɡ) 分.外(fèn) 妖娆.(ráo)稍逊.(xùn) 风骚.(sāo) 今朝.(zhāo) 滔.滔(tāo)折.腰(zhé)大雕.(diāo)俱往矣.(yǐ)单于..(chán yú)成吉思汗.(hán) 一代天骄.(jiāo)数.风流人物(shǔ) 红装素裹.(ɡuǒ)辨清字形理解词语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惟余,只剩。

莽莽,词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天公:指天。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秦皇汉武:指秦始皇嬴政和汉武帝刘彻。

文采:本指辞藻。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词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

大雕:一种凶猛的鸟,飞得又高又快,不易射中,古人常用“射雕”来比喻善射。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

俱,都。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學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學生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探究:(1)词的上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描写北国雪景,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词的下阕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议论历史人物,歌颂当今英雄。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沁园春·雪教案与反思

1 沁园春·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江缘学校陈思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妖娆、风骚、红装素裹、一代天骄”等词语。

2.感知词中雄浑壮丽的景象,体会词作意境,理解创作思路和全词主旨。

过程与方法1.联系词作的创作背景,创设情境,理解词作的思想内容,揣摩雪景描写的艺术特色。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3.通过比较阅读的方法,了解综合运用修辞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作者的宏大气魄和豪迈情怀,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山河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吟诵、品味诗歌,想象词作描绘的美好景象,感受词中营造的壮阔意境。

教学难点丰富想象,领略词作的诗情画意,体悟诗人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和对当代无产阶级革命群众的赞美。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峦、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而在不同的人眼中,雪又有着不同的形象。

如在出使边塞的岑参看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奇丽,在陷身长安对战况和亲人消息不可知的杜甫看来是“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的愁绪满怀,在写景如画的王维看来是“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的闲静……那么,在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眼中,北国茫茫的冰雪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沁园春·雪》。

(出示课题)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其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创作的大量诗词作品气魄雄浑,意境开阔。

著作主要收入《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和《毛泽东诗词集》中。

2.背景资料《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沁园春雪》教案13篇

《沁园春雪》教案13篇

《沁园春雪》教案13篇《沁园春雪》教案1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沁园春雪》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沁园春雪》教案1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理解诗词中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2、学习这首词语言精确的特点;3、朗诵诗歌。

过程和方法: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深刻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2、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伙伴的交流,对诗歌语言、内容和形象进行赏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领会词中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富强而奋斗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感受诗歌的内容、意境和想象,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教学难点:理解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议论抒情相结合的特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沁园春雪》2、学生准备:扫清文字障碍,有感情朗诵诗歌教学过程:教学预设教学调整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

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

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

(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

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二.指导学生朗诵诗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投影)1.正音:分娆逊数汗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二)整体感知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学生想象词作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及反思《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3、能准确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4、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重点难点分析1、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2、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3、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座的同学们大都是南方人,可你们看过雪景吗?好,请大家把形容雪景的词语写在你们的练习本上,如:纷纷扬扬看谁写得多(黑板写一个纷纷扬扬)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些词语下课的时候互相交换来看一下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名家笔下的雪景是怎么样的(展示图片)二、介绍词的知识: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3、介绍写作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8226;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三、教学新课(一)整体感知1、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2、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二)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叫同学上台标注)分( )外妖娆( ) 成吉思汗( )数( )风流人物今朝( )(三)课文分析(以问题引导,层层紧扣)1、学习上阕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封飘莽莽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望”字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4)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6)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2、学习下阕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2)“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3)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惜”(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4)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5)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3、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四)布置作业1、写出你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帝皇的认识2、找出毛泽东同志的其他诗词3首,并摘抄下来3、背诵全词教学反思:古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整体领悟诗意朗读也不失为最有效的方法,教师的朗读是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的朗读训练是不文本的直接对话,能更好地理解感受诗歌丰富的意境,促进学生的联想与想像,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文学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指导朗读,学生朗读训练,教师的评点,能让学生学会朗读,喜欢朗读,读来朗朗上口的诗歌呢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诗歌分析时我都贯穿以朗诵事实证明,这是诗歌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优秀教案和教学反思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和教课反省这首词作于1936 年 2 月初,当时毛泽东率部准备渡河东征。

在抵达清涧袁家沟后,他亲赴黄河边察看地形,目击北方雪后风光,俯瞰北国大好河山,于是挥毫泼墨绘出这壮丽的画卷。

毛泽东在此词中塑造的形象巨大。

那起伏的群山,隆起的高原,不单在飞舞,在奔驰,有着进步、挑战的姿态和意志,要与高远、阔大、庄严而神奇的“天公”比试高低,并且仿佛成功了。

这里有作者“自我”的美的形象。

给人以豪放感和崇敬感。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似翻江倒海,充足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英豪空前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心。

而真实的风流人物,只好是无产阶级及其领导的全体人民。

充足显示了我国人民创建世界历史的伟大动力。

教课目标:1.认识词的内容,理解词的内涵。

2.领悟词人的伟大胸怀、坚定的信念,赞叹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豪主义的感情。

教课要点:词的思想内容、精妙的语言教课难点:词的境界的理解教课方法:1.朗诵法:豪放的诗风简单惹起学生的情绪,经过朗诵能够调换学生的激情,产生优异的讲堂氛围2.商讨法:将一些要点知识拿来商讨,教师从旁指引,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课时安排:安排 1 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毛泽东是一位古典诗词的喜好者,有名诗人臧克家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

”今日我们学习《沁园春雪》。

二、听范读,正读音,感觉气概。

1.教师范读,请学生听准每个字音。

2.检查字音沁 qìn数风流人物shǔ折腰zhé思汗hán今朝zhāo三、朗读课文,理解词意。

1 .大家看上阕写了什么内容?谈论并概括:上阕主要描绘北国雪景。

2 .哪个字在上阕中起到了引出主要内容的作用?谈论并概括:“望”字。

在古诗词中,这叫“一字领起” ,俗称“领字”。

一般上下阕各有一个,读诗词要注意找出领字。

3.那么,“望”字在文中领起了哪几句话 ?作者抓住哪些详细的事物来写的 ?谈论并概括: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15篇)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15篇)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沁园春雪教学反思(1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沁园春雪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沁园春雪教学反思13月20日下午,按区继教中心的安排,我在所带教学班,上了《沁园春·雪》这节课。

为了上这节课,我虽然作了比较充分的准备,但为了保证这节课的“原生态”,我既没有在本班提前预演,也没有在平行班级进行试讲。

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基本是按课前的教学设计在推进,也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

但教学设计往往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设计,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更多的问题。

反思这节课,我认为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1.学生的调动不尽人意。

因为是下午最后一节课录课,考虑到学生的精神状态可能不会太好,因此,我特意在上课之前,换上平时不爱穿的本装,一走进教室,就听到学生的一阵惊呼,加之平时与学生的关系比较融洽,我以为学生会因此而亢奋,在教学过程中会有积极的表现。

但事实上,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并不尽人意。

我想除了因为学生没有见过这种架式有些胆怯外,可能还另外的原因:一是问题的设计,二是学生的活动设计。

在设计问题时,我注意到尽可能只设计一些对学生体悟诗词感情的问题,而且尽可能使问题指向明确,但在实践中,有些学生的回答却与我的问题相去甚远,我想这也许是高估了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所致。

在学生的活动设计上,设计得不够丰富,导致学生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思考或回答问题,使课堂气氛显得有点沉闷,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

2.学生诵读指导不够细致和充分。

在教学设计中,我是计划通过关键字的品读,让学生领悟诗歌的感情,进而指导诵读,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未能将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例如在品读上阕“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的滔滔”中的“惟”和“顿”字时,品读了作用情感,但没有即时指出该如何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册《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及反思《沁园春·雪》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词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词中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能准确指出诗中的修辞手法;
4、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1、领会作者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2、懂得诗用形象思维的特点,能联系词中的文化背景说出自己对诗人情感体验
3、指导学生通过写景、议论去正确而充分地理解课文所包含的深刻内容和强烈感情,体会生动、形象、凝练的诗歌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座的同学们大都是南方人,可你们看过雪景吗?好,请大家把形容雪景的词语写在你们的练习本上,如:纷纷扬扬看谁写得多(黑板写一个纷纷扬扬)
同学们把自己写的这些词语下课的时候互相交换来看一下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名家笔下的雪景是怎么样的(展
示图片)
二、介绍词的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虞美人》、《水调歌头》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3、介绍写作背景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
&8226;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
三、教学新课
(一)整体感知
1、放录音,学生想象本词所描绘的景象,初步体会词作所表达的感情
2、指出朗读注意的地方:
①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②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
(二)明确重点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叫同学上台标注)
分( )外妖娆( ) 成吉思汗( )
数( )风流人物今朝( )
(三)课文分析(以问题引导,层层紧扣)
1、学习上阕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些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划出来
封飘莽莽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望”字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长城、黄河、山脉、高原等景观
4)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
5)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
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6)在这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又把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作者如同顶天立地的巨人,他的胸怀博大宽广,他的气魄雄伟旷达作者的感情充满喜悦,豪迈奋发,充满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学习下阕
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折腰”本来是鞠躬、倾倒的意思,这里有赞颂、赞美的意思,而它比“赞美”程度更深,感受情更强烈,更能体现出无数英雄为祖国的壮丽山河而倾倒之情
2)“引”也是个领字,到底“引”出了哪些英雄人物?他们有什么共性?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他们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佼佼者,都是雄才大略,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3)对于这样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
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
“惜”
(品味“惜”字的丰富含义第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第二,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第三,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
4)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5)找出全词点明主旨的句子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了高峰,点明了主题
3、总结这首词的层次与思路
这首词,上阕写北国雪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下阕转入抒情、议论,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全词将写景、议论、抒情有机结合,浑然一体写景是议论、抒情的基础,议论、抒情是写景的深化
(四)布置作业
1、写出你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五位帝皇的认识
2、找出毛泽东同志的其他诗词3首,并摘抄下来
3、背诵全词
教学反思:
古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整体领悟诗意朗读也不失为最有效的方法,教师的朗读是指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的朗读训练是不文本的直接对话,能更好地理解感受诗歌丰富的意境,促进学生的联想与想像,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语言文学的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适当指导朗读,学生朗读训练,教师的评点,能让学生学会朗读,喜欢朗读,读来朗朗上口的诗歌呢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包括诗歌分析时我都贯穿以朗诵事实证明,这是诗歌教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