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二首《蒹葭》

合集下载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诗经二首》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诗经》是我国第⼀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辞。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约在公元前6世纪。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12课《诗经⼆⾸》课⽂原⽂ 蒹葭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chi]。

蒹葭采采,⽩露未已。

所谓伊⼈,在⽔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zhi]。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钟⿎乐之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12课《诗经⼆⾸》知识点 【主题思想】 《关雎》写的是⼀⼀个青年男⼦对⼀个窈窕淑⼥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蒹葭》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主⼈公对远⽅的意中⼈强烈的思念之情及可望⽽不可即的苦恼。

【⽂章结构】 关雎:河边邂逅-朝思暮想-琴瑟友之 ⼀见钟情-辗转反侧-钟⿎乐之 (爱慕)(相思)(愿望) 蒹葭:蒹葭苍苍-所谓伊⼈-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所谓伊⼈-宛在⽔中抵 蒹葭采采-所谓伊⼈-宛在⽔中沚 【⽂学常识】 《诗经》本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题⽬“关雎”中的“关”是拟声词,鸟鸣之声;“雎”,雎鸠,种⽔鸟。

题⽬“蒹葭”中的“蒹”指芦苇⼀类的植物;“霞”指初⽣的芦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鸟雌雄和鸣,相呼相应,在那⽔中的沙丘之上,像是恋⼈同唱着欢悦的情歌⼀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原文+译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原文+译文《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或表达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或抒发爱而不得的忧伤和怅惘。

这些诗,今天读来仍然会让人怦然心动,获得美的愉悦。

诵读这两首诗,用心体会诗中歌咏的美好感情。

蒹葭苍苍②,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③,在水一方④。

溯洄从之⑤,道阻⑥且长。

溯游⑦从之,宛在水中央⑧。

蒹葭萋萋⑨,白露未晞⑩。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⑪。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⑬,白露未已⑭。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⑮。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⑯。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⑰。

注释①选自《诗经·秦风》。

蒹葭(jiān jiā),芦苇。

②[苍苍]茂盛的样子。

③[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④[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

⑤[溯洄(sù huí)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

溯洄,逆流而上。

洄,逆流。

从,跟随、追寻。

之,代“伊人”。

⑥[阻]艰险。

⑦[溯游]顺流而下。

⑧[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⑨[萋萋]茂盛的样子。

⑩[晞(xī)]干。

⑪[湄(méi)]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

⑫[跻(jī)](路)高。

⑬[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⑭[未己]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

⑮[涘(sì)]水边。

⑯[右]向右迂曲。

⑰[沚(zhǐ)]水中的小块陆地。

【译】一片芦苇很茂盛,露水珠儿结成霜。

心上人儿,正在水的那一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艰难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央。

一片芦苇又密又繁,露水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正在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高难。

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高地上。

一片芦苇密茫茫,露水珠儿还没有完。

心上人儿,正在那水边。

逆流而上去寻她,道路险阻又曲折。

顺流而下去寻她,恍若站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导读:诗经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也是一篇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下面是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欢迎查看阅读。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原作】蒹葭——《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蒹葭(jiānjiā):此处即指芦苇蒹。

蒹荻,像芦苇。

葭,芦苇。

苍苍:深青色*。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思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ugra一ve;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

溯洄,逆流而上。

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

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

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

宛,仿佛,好像。

凄凄:茂盛的样子。

现在写作“萋萋”,与下文“采采”义同。

曦(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岛。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采,同“彩”。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igra一ve;):水边。

右:迂回,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

沚(zhǐ):水中的沙滩。

【古诗今译】河畔的芦苇碧绿苍翠,深秋的露水凝结成了冰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佳人,就在河的那边。

我要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追寻她,她好像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的芦苇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晒干。

我那深深思念的佳人,就在河睡的岸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24《诗经》两首蒹葭九年级语文

24《诗经》两首蒹葭九年级语文

未 之 且 水
晞 湄 跻 中
。 。 。 坻 。
• 芦苇茂盛又繁密,清晨露水还未干。我心中那人 儿啊,站在河岸那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 崎岖难登攀。顺流而下去追寻她,仿佛就在水中
的高地上。
蒹 所 溯 溯
葭 谓 洄 游
采 伊 从 从
采 人 之 之
, , , ,
白 在 道 宛
露 水 阻 在
未 之 且 水

结合注释,译读全诗
提示:诗歌重在吟诵、品味。 在译诗时,要运用联想、想象, 在头脑中浮现此情此景。
蒹葭苍苍 , •苍苍:茂盛的样子 白露为霜 。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所谓伊人 ,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在水一方 。 •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 溯洄从之 , •阻:艰险 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 , •溯 游:顺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 。•宛:好像、仿佛
已 涘 右 中
。 。 。 沚 。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涘:水边 •右:弯曲
已:停止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蒹 所 溯 溯
葭 谓 洄 游
采 伊 从 从
蒹 采 , 人 , 之 , 之 ,
葭 白 在 道 宛
露 水 阻 在
未 之 且 水
已 涘 右 中
。 。 。 沚 。
芦苇茂盛连成片,清晨的露水还未完。我心中 的那人儿啊,她就站在河那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 路途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仿佛就站在 水中的陆地上。
•《关雎》和《蒹葭》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风格 和表现手法相同吗?
同:大量运用重章叠句, 表达主人公的执着追求; 异:《关雎》偏于叙事, 情感炽热鲜明; 《蒹葭》多用起兴, 情感含蓄悠长。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蒹葭》知识一览表

部编八年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蒹葭》知识一览表

部编八年《〈诗经〉二首·蒹葭》相关内容级语文下册12《〈诗经〉二首—蒹葭》知识一览表项目题目解说蒹葭,在古书上指芦苇。

《关雎》和《蒹葭》都是用诗歌首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的。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现在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作品简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

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蒹葭》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

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

背景资料《关雎》选自《国风·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诗经》的创作背景:周代的祖居之地周原宜于农业,“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绵瓜瓞》等诗篇都表明周是依靠农业而兴盛,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周族在武王伐纣之后成为天下共主,家族宗法制度、土地、奴隶私有与贵族领主的统治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特征。

西周取代殷商,除了商纣暴虐无道,主要与其实行奴隶制经济制度有关。

西周建立以后,为缓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尖锐矛盾,缓和阶级斗争,变奴隶制为农奴制,正如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所言:“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的三大变革,自其表而言之,不过一家一姓之兴亡,与都邑之转移。

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西周较之殷商,由于经济制度的巨大变革,促使社会在精神文明方面产生飞跃性的进步,作为文学代表的《诗经》出现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它反过来又促进了社会的文明进步。

《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

《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

《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蒹葭》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此诗曾被认为是用来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或惋惜招引隐居的贤士而不可得的。

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蒹葭》古诗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蒹葭》(选自《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水中的沙滩15、涘(s):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浅析】:《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

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表现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

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及赏析《诗经·国风·秦风·蒹葭》原文及赏析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译文] 我的心上人儿,她正在遥远的那水的另一方。

[出自] 春秋《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蒹葭(jiān jiā)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ī)。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ǐ)。

注释:本诗选自《诗经·秦风》(朱熹《诗集传》卷六)。

秦风,秦地(在今陕西中部和甘肃东部一带)民歌。

蒹葭(jiān jiā),蒹:荻,葭:芦,芦苇。

苍苍:深青色,此译为茂盛的样子。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伊人:那人,指意中人。

白露为霜:晶莹的露水凝结成了霜。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所念,这里指所怀念的。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

一方,那一边,即水的彼岸。

方,边。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从之,追寻她。

沿着弯曲的河边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

从,跟随、追赶,这里指追求、。

之,这里指伊人。

道阻,道路上障碍多,很难走。

阻,险阻、道路难走。

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

溯游,顺流而下。

“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

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

宛,仿佛、好像。

晞(xī):晒干。

湄(méi):岸边,水与草交接之处。

跻(jī):登,升高,意思是道路险峻,需攀登而上。

坻(chí):水中的小洲、高地、小岛。

未已:未止,还没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阳光蒸发完毕。

已:完毕。

涘(sì):水边。

《诗经二首》静女

《诗经二首》静女

《诗经⼆⾸》静⼥《诗经⼆⾸》静⼥ 长期以来,《诗经》⼀直受到很⾼的评价,它对我国⼆千多年来的⽂学发展有深⼴的影响,⽽且是很珍贵的古代资料。

下⾯是⼩编整理的《诗经⼆⾸》静⼥,欢迎阅读! 《诗经⼆⾸》课⽂原⽂ 蒹葭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chi]。

蒹葭采采,⽩露未已。

所谓伊⼈,在⽔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zhi]。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君⼦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钟⿎乐之 《诗经⼆⾸》知识点 【主题思想】 《关雎》写的是⼀⼀个青年男⼦对⼀个窈窕淑⼥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蒹葭》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主⼈公对远⽅的意中⼈强烈的思念之情及可望⽽不可即的苦恼。

【⽂章结构】 关雎:河边邂逅—朝思暮想—琴瑟友之 ⼀见钟情—辗转反侧—钟⿎乐之 (爱慕)(相思)(愿望) 蒹葭:蒹葭苍苍—所谓伊⼈—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所谓伊⼈—宛在⽔中抵 蒹葭采采—所谓伊⼈—宛在⽔中沚 【⽂学常识】 《诗经》本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题⽬“关雎”中的.“关”是拟声词,鸟鸣之声;“雎”,雎鸠,种⽔鸟。

题⽬“蒹葭”中的“蒹”指芦苇⼀类的植物;“霞”指初⽣的芦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鸟雌雄和鸣,相呼相应,在那⽔中的沙丘之上,像是恋⼈同唱着欢悦的情歌⼀样。

“关关”,形容⽔鸟和鸣,叠字象声;同时声中见意,⽰雌雄相应,彼此相关雎鸠,⽔鸟,据说它们“⽣有定偶⽽不相乱,偶常并游⽽不相狎”。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诗经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也是一篇流传后世的经典之作,下面是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欢迎查看阅读。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原作】蒹葭——《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蒹葭(jiānjiā):此处即指芦苇蒹。

蒹荻,像芦苇。

葭,芦苇。

苍苍:深青色*。

为:凝结成。

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思念的。

伊人:这个人或那个人,指诗人所思念追寻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s&ugra一ve; 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走向上游去寻找她。

溯洄,逆流而上。

从,追,追求。

阻:险阻,难走.溯游从之:顺流而下寻找她。

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中央:(那个人)仿佛在河的中间。

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到达。

宛,仿佛,好像。

凄凄:茂盛的样子。

现在写作“萋萋”,与下文“采采”义同。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边。

跻(jī):升,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岛。

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采,同“彩”。

已:止,这里的意思是“干,变干”。

涘(s&igra一ve;):水边。

右:迂回,向右拐弯,这里是(道路)弯曲的意思。

沚(zhǐ):水中的沙滩。

【古诗今译】河畔的芦苇碧绿苍翠,深秋的露水凝结成了冰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佳人,就在河的那边。

我要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艰险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追寻她,她好像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的芦苇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晒干。

我那深深思念的佳人,就在河睡的岸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好像就在河中的小岛上。

河畔的芦苇繁茂清亮,清晨露水依然没有消失。

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之《蒹葭》 原文、译文及诗歌赏析

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之《蒹葭》 原文、译文及诗歌赏析

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之《蒹葭》原文、译文及诗歌赏析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说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它原称为《诗》或《诗三百首》,到了西汉初期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称为《诗经》。

《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在《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属于民歌。

这些作品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它们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衡量,都是极有价值的,是《诗经》的精华所在,“大雅”和“颂”里面的诗则基本上是贵族阶级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都是祀神祭祖的宗教诗,有着浑厚的承天受命的宗法意识和宗教色彩。

其特点可用宋人郑樵的话来概括就是“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诗经》的表现手法运用了“赋”、“比”、“兴”三种。

所谓“赋”就是铺陈途述的意思,是一种直接叙事物而不假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用彼一事物来比喻此一事物,以使事物的特征更鲜明突出,使读者获得更深刻的印象;所谓“兴”,就是起兴的意思,诗人借助别的事物作个开头,以引起下面的所咏之词。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

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诗经蒹葭原文及赏析1国风·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某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

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的小说。

海鸥乔纳森从不愿像自己的同类那样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为了练习飞翔,他的翅膀被折断受伤,依然不改初衷。

古诗蒹葭的原文、翻译译文讲解、注释解释及赏析

古诗蒹葭的原文、翻译译文讲解、注释解释及赏析

古诗蒹葭的原文、翻译译文讲解、注释解释及赏析《蒹葭》是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中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古诗《蒹葭》的原文、翻译译文、注释解释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蒹葭先秦·无名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翻译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

她/他就在河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

【注释解释】1.蒹葭(jiān jiā):芦荻,芦苇。

2.蒹:没有长穗的芦苇。

3.葭:初生的芦苇。

4.苍苍:茂盛的样子。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5.为:凝结成6.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

7.伊人:那个人。

8.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9.溯洄(sùhuí)从之:意思是沿着河道向上游去寻找她。

10.溯洄:逆流而上。

从,跟随,这里指“追寻”的意思。

11.阻:险阻,难走。

12.溯游:顺流而涉。

游,通“流”,指直流。

13.宛:仿佛。

14.萋萋:茂盛的样子,文中指芦苇长的茂盛。

人教版为“萋萋”,苏教版为“凄凄”。

15.晞(xī):晒干。

16.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处,指岸边。

17.跻(jī):升高,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18.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2023年《诗经·蒹葭》赏析

2023年《诗经·蒹葭》赏析

2023年《诗经·蒹葭》赏析2023年《诗经·蒹葭》赏析1国风·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

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

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茂盛的样子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

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赏析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

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这让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鸥乔纳森》的小说。

海鸥乔纳森从不愿像自己的同类那样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鱼烂虾,总想飞得更高,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之《蒹葭》 原文、译文及诗歌赏析

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之《蒹葭》 原文、译文及诗歌赏析

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之《蒹葭》原文、译文及诗歌赏析蒹葭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芦苇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结为霜。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另一边。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漫长。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间。

芦苇初生茂盛,白色露水还没干。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路途艰难又坡陡。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芦苇初生鲜艳,白色露水还没完。

所恋的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头。

逆着弯曲的河道寻找她,道路艰难又曲折。

逆流寻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说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

它原称为《诗》或《诗三百首》,到了西汉初期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称为《诗经》。

《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分为“大雅”、“小雅”有诗一百零五篇;“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在《诗经》中,“国风”的大部分和“小雅”的小部分属于民歌。

这些作品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它们无论是从思想性还是艺术性方面衡量,都是极有价值的,是《诗经》的精华所在,“大雅”和“颂”里面的诗则基本上是贵族阶级的作品,其中不少作品都是祀神祭祖的宗教诗,有着浑厚的承天受命的宗法意识和宗教色彩。

其特点可用宋人郑樵的话来概括就是“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诗经》的表现手法运用了“赋”、“比”、“兴”三种。

所谓“赋”就是铺陈途述的意思,是一种直接叙事物而不假比兴的表现手法;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用彼一事物来比喻此一事物,以使事物的特征更鲜明突出,使读者获得更深刻的印象;所谓“兴”,就是起兴的意思,诗人借助别的事物作个开头,以引起下面的所咏之词。

蒹葭原文及赏析

蒹葭原文及赏析

蒹葭原文及赏析蒹葭原文及赏析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曦。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蒹葭》是《诗经· 秦风》中的一篇。

这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及,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此诗被历代誉为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

全诗三章,每章八句,前二句写景,后六句述事抒情。

"蒹葭苍苍"等写景句子,作为诗歌的发端,写出了蒹葭茂盛、霜露高洁,烘托出抒情主人公挚烈的追求和纯洁的爱情,同时兼有写景叙事的作用,它是全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它是主人公触目所见、情之所趋。

作者又以秋水的描写连接思念之人的深情。

秋水盈盈,似乎是相爱者之间的脉脉深情;盈盈秋水,又是意中人顾自生盼的眼睛。

秋水牵动情思,在水一方是特定环境中的深情流露,又是痴情者的独特感受。

此诗采用重章的形式,一唱三叹。

诗人情感丰富,非反复咏叹不能抒其可望不可及的心情,使抒情不断加深。

由于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而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

而诗人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章法的重叠也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

蒹葭(jiān jiā):芦苇。

苍苍:茂盛深色状。

伊人:那人。

方:旁一方,即一旁。

溯洄:逆流向上。

从:追寻,探求。

阻:险阻;崎岖。

溯游:顺流而下。

宛:好像、仿佛。

凄凄:同萋萋,茂盛状。

曦:干。

湄:水草交接处,即岸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形象可感。作品虽未刻意刻画恋爱双方的形象。但主人公的执著、“伊人”的高洁我们可以清晰感知。(3)余音绕梁。诗只写寻求之难,伊人“宛在”,便戛然而止,结果如何,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这就是所谓“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课后反思
课型:展示课课时:1课时
环节
具体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1.背诵全文。
2、默写全文
展示目标
1完成、明确预习目标及提纲内容,写出展示内容。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书写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完成四组题纲内容的展示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头清水,开阔、丰盈、简单、洁净。这源泉处的草木,也跟淳朴的先民及其歌声一样简朴优美。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平原秀野风和日丽中。痴情的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岸。让我们干干净净与素心相通.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
预习反馈
1、朗读课文,
2、默写全文




含蓄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字含蓄。以表面极经济的文字建构一个十分广阔的想象和咀嚼的空间,这是该诗的一大长处。作品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只写了他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行动,然而主人公那痴心的迷恋、刻骨的相思和失望的痛苦都通过动作形象而含蓄地表现出来。
重点:.重章叠句的手法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深化主题的作用。.对伊人的理解,对主题的理解。
难点:1、对伊人的理解。2、赏析多主题的诗歌。
课型:预习课课时:1课时
预习目标
1.作者介绍。2解题3、介绍《诗经》4、熟读并背诵全文5、整体感知全文内容
6、了解《诗经》的结构特点7、对伊人的理解。8重章叠句的手法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深化主题的作用。




1、接龙背诵全文
2、默写全文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窈窕()好逑()寤寐()溯洄()坻()荇菜()




教学时间
课时安排
2课时
序号
NO3~--4
教学内容
一、《诗经》二首之一《蒹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经》的结构特点,领悟《蒹葭》所要表达的主题。
2、能力目标:重章叠句的手法对表现诗人思想感情、深化主题的作用。
3、情感目标:培养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健康纯洁的爱情观。
重点难点




导学提纲内容
教法学法设计
第一组题第二组题
1、介绍作者。1、背诵赏析第一节。
2、解题。2、重点语句理解
3、介绍《诗经》3、名句赏析
4、接龙背诵全文4、归结第一节
第三组题。第四组题
1、背诵赏析第二节1、背诵赏析第三节
2、重点语句理解2、重点语句理解
3、名句赏析3、名句赏析
4、归结第二节4、归结全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